西向镇位于河南省沁阳市西北部,是全国四大玻璃钢基地之一,全镇总面积99.3平方公里,下辖27个行政村,人口5.9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焦枝铁路横穿全境,焦克路、云崇路在此交汇,与焦郑、焦晋、新济高速公路相连,是晋煤外运的重要枢纽,距国家4-沁阳市神农山风景区只有2.5公里。沁北工业带位于该镇北部,地下水丰富,全镇已探明矿藏20多种,其中铝矾土、白云石、石灰石等储量大、品质好,极具开采价值。
近年来,西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建设经济强镇的目标,全面实施“工业强镇、招商旺镇、民营富镇、诚信兴镇”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使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该镇先后获得了“中国乡镇之星”、“河南省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河南省乡镇企业发展先进乡镇”、“焦作市‘五好’乡镇党委”、“焦作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西向镇注重发挥全国玻璃钢基地的品牌优势,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全镇的玻璃钢产业步入了经营规模集团化、产品领域多元化、生产方式机械化、管理人才高层化的发展轨道,涌现了河南永威集团、沁阳市宏昌公司、沁阳市锦辉公司、沁阳市五洋玻璃钢厂等一批在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知名企业。此外,西向镇近年来又培植了一批碳素、造纸、硅酸铝棉等优势产业。位于西向镇的焦作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港龙怀参宝公司依托5500亩沁河滩区有利条件,发挥龙头带动的作用,实现了四大怀药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的产业化经营,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
镇党委、政府为了优化发展环境,不断转变政府职能,牢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意识,千方百计为纳税人排忧解难,在全镇公务员队伍中确立了“引进来是功臣、丢掉是失职、撵走是罪人”的招商引资理念,2003年西向镇党委、政府被焦作市评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西向镇提出了用3-5年时间建成省级卫生城镇的宏伟目标,并加大了城建基础设施和环卫工作的投入力度。
西向镇党委、政府竭诚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到西向镇投资建厂,合作开发,共谋发展大计。.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5.9万人 | 99.3平方公里 | 410882101 | 454100 | 0391 | 查看 西向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覃怀街道 |
覃怀街道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市区东南部,地处沁阳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全处总面积14.4平方公里,下辖5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东关居委会、庙后居委会、寨村居委会、灯塔街居委会、周庄居委会、西武庄村、小王村、牛庄村、张庄村、南官庄村、甄庄村、庞门村,人口2.6万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交通、信息和产业优势。毗邻晋城、焦作两大煤都和沁北、焦作两大电厂,距焦枝铁路10公里,新(乡)济(源)高速公路和太(原)洛(阳)路在此交汇,距国家4-沁阳市神农山风景名胜区15公里。沁阳市皮毛工业加工区和沁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该处中心地带,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便利、信息快捷,能源充足。 - 经济发展 近年来,覃怀办事处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实施工业强处的目标,大力发展开放性经济,使全处经济和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先后获得焦作市、沁阳市“六好乡镇党委”、“稳定工作十佳办事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勤政为民杯竞赛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覃怀办事处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不断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玻璃钢、皮革皮毛、造纸机械和造纸四大支柱产业,涌现了华美防腐保温有限公司、沁阳市造纸机械厂、协和皮业有限公司、沁阳市灯塔纸品有限公司、沁阳市造纸设备厂等一批在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知名企业,其中微电脑控制生产成型夹砂管道、系列造纸烘缸、蒸球享誉全国。目前拥有各类工业企业60余家。 - 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覃怀办事处为了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不断转变职能,牢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意识,千方百计为纳税人排忧解难。不断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建成了东环路、河内路、长城路、怀府东路、覃怀东路、县东街和东关南北大街,形成了三纵四横的园区道路格局,第三产业兴旺发达,“三街一厦一中心一市场”成为覃怀经济的新亮点。 |
怀庆街道 |
怀庆街道位于河南焦作沁阳市。下辖: 410882002001 111 合作街社区 410882002002 111 自治街社区 410882002003 111 天鹅湖社区 410882002004 111 玉溪苑社区 410882002200 112 北关村 410882002201 112 孟庄村 410882002202 220 北金村 410882002203 220 张十字村 410882002204 220 明王庄村 410882002205 220 马巷村 410882002206 220 双磨村 410882002207 220 姑姑寺村 410882002208 220 徐巷村 |
太行街道 |
太行街道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面积15.95平方千米,1995年设立。1997年,面积9.5平方千米,人口1.9万,辖秦谷沱、罗庄、清平、亢庄4个居委会和水南关、马坡、白庄、朱庄、丁庄、秘涧、西沁阳、西义合、北关庄、东沁阳、毛庄、东义合12个行政村。人口24937人,2006年,辖8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清平居委会、罗庄居委会、秦谷沱居委会、亢庄居委会、马坡居委会、丁庄居委会、朱庄居委会、水南关居委会、白庄村、秘涧村、西义合村、西沁阳村、东沁阳村、北关庄村、东义合村、毛庄村。 |
沁园街道 |
沁园街道面积21.27平方千米,人口33345人。辖联盟街、西关、南关、南坛、崔庄、肖庄、唐庄、新苑、沁化9个社区,护城、张屯、北王庄、任庄、廖屯、袁屯、五门、皮庄、韩、沙岗、庙门、东荒、西荒、接马寺14个行政村。 [邮编]454550 [代码]410882004:~001 联盟街居委会 ~002 西关居委会 ~003 南关居委会 ~004 南坛居委会 ~005 崔庄居委会 ~006 肖庄居委会 ~007 唐庄居委会 ~008 新苑居委会 ~009 沁化居委会 ~200 护城村 ~201 张屯村 ~202 北王庄村 ~203 任庄村 ~204 廖屯村 ~205 袁屯村 ~206 五门村 ~207 皮庄村 ~208 韩村 ~209 沙岗村 ~210 庙门村 ~211 东荒村 ~212 西荒村 ~213 接马寺村 [沿革]1995年设立。1997年,面积21.4平方千米,人口3.1万,辖联盟街、南关、南坛、肖庄、西关、崔庄、唐庄7个居委会和接马寺、东荒、西荒、五门、庙门、韩村、皮庄、沙岗、袁屯、护城、张景屯、廖屯、任庄、北王庄14个行政村。 |
崇义镇 |
崇义镇位于沁阳市南10公里,与温(县)、孟(州)两县(市)交界。辖38个行政村,16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万,面积44.6平方公里,耕地5.2万亩。太(原)洛(阳)路、晋(城)郑(州)路在崇义交汇,形成交通枢纽。 崇义镇在唐时曾设忠义县,后一直为河内四大名镇之一。在这片热土上曾孕育了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0早期党员杨介人先后。也孕育了一批像栗秀真、杨树齐、焦善炎、刘征远、杨传高、买万林、王长治、杨传哲、杨利霞、杨力勇、杨天宝、刘东方、刘一凡、张军等新时期的栋梁之材。改革开放以来,崇义镇更是人才辈出,涌现出了像宋悦奇、栗中臣、李文彬、杨传松、史文旺、徐士会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 崇义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盛产玉米、小麦、大豆、花生。1995年实现亩产吨粮。1999-2000年完成了585万元世行水利设施配套工程,5.2万亩耕地实现旱涝保丰收。200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居民人均储蓄存款6000元,总量达到两个亿。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造纸机械、造纸、化工、皮革、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崇义轻工机械厂成为沁阳造纸机械基地的龙头,研制开发的2640型双叠网多缸造纸机,被列为省星火计划重点攻关项目,其技术性能填补了省内空白;中会助剂厂发展成为焦作市最大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凌空特种气体厂生产的高纯-硅烷,填补了国内空白。2000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4.1亿元。 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全镇电业、金融、电信、邮政、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商业、服务、娱乐设施日臻完善。目前,正在着力开发建设“六纵六横”的小城镇格局。商业街、现代化居民住宅小区、高科技工业园区正在规划实施。 崇义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享有天时、地利与人和,全镇上下正气足、人气旺。新的一届班子,团结勤勉干实事,不甘人后创一流,决心在市委、市政府“五项战略”、“六个围绕”的指导下,以科学求实的态度,集中精力抓经济、抓大事,带领全镇人民勤奋创业、积极进取,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把崇义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小城镇,展现出崇义更加美好的明天!. |
西向镇 |
西向镇位于河南省沁阳市西北部,是全国四大玻璃钢基地之一,全镇总面积99.3平方公里,下辖27个行政村,人口5.9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焦枝铁路横穿全境,焦克路、云崇路在此交汇,与焦郑、焦晋、新济高速公路相连,是晋煤外运的重要枢纽,距国家4-沁阳市神农山风景区只有2.5公里。沁北工业带位于该镇北部,地下水丰富,全镇已探明矿藏20多种,其中铝矾土、白云石、石灰石等储量大、品质好,极具开采价值。 近年来,西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建设经济强镇的目标,全面实施“工业强镇、招商旺镇、民营富镇、诚信兴镇”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使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该镇先后获得了“中国乡镇之星”、“河南省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河南省乡镇企业发展先进乡镇”、“焦作市‘五好’乡镇党委”、“焦作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西向镇注重发挥全国玻璃钢基地的品牌优势,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全镇的玻璃钢产业步入了经营规模集团化、产品领域多元化、生产方式机械化、管理人才高层化的发展轨道,涌现了河南永威集团、沁阳市宏昌公司、沁阳市锦辉公司、沁阳市五洋玻璃钢厂等一批在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知名企业。此外,西向镇近年来又培植了一批碳素、造纸、硅酸铝棉等优势产业。位于西向镇的焦作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港龙怀参宝公司依托5500亩沁河滩区有利条件,发挥龙头带动的作用,实现了四大怀药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的产业化经营,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 镇党委、政府为了优化发展环境,不断转变政府职能,牢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意识,千方百计为纳税人排忧解难,在全镇公务员队伍中确立了“引进来是功臣、丢掉是失职、撵走是罪人”的招商引资理念,2003年西向镇党委、政府被焦作市评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西向镇提出了用3-5年时间建成省级卫生城镇的宏伟目标,并加大了城建基础设施和环卫工作的投入力度。 西向镇党委、政府竭诚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到西向镇投资建厂,合作开发,共谋发展大计。. |
西万镇 |
西万镇地处河南省沁阳市北部,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河南省“重点镇”。近邻焦郑、焦晋、新济高速公路,太(原)洛(阳)公路、焦(作)克(井)公路在镇区交汇,焦(作)枝(城)铁路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西万镇北依巍巍太行山,南邻绵绵沁河水。全镇总面积36.7平方公里,3.6万口人。镇区地下水资源充足,矿藏丰富,已探明蕴藏着铝土、石英石、焦宝石等十多种矿物质,特别是焦宝石矿,品位高,储量大,位居全国之首。 西万镇是沁阳市的工业重镇,经济发达,市场繁荣,基础设施完备,投资环境优越。现有大中型企业10家,个体民营企业100多家,形成了化工、建材、采矿、煤炭运输、电力、铝工业6大群体,是沁阳市第二经济文化中心。占地2平方公里的西万工业园基础设施已达“六通一平”,并拥有50个货位的铁路专用线。近年来,西万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借梯上楼、发展自己”的发展定位,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先后引进工业项目6个,引进项目资金达6.4亿元。 西万镇人民热情好客,思想解放,锐意进取,镇党委、政府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置业,共谋发展大计。. |
柏香镇 |
柏香镇位于沁阳市西部,西与济源市接界,南与孟州市隔蟒河相望。总面积53.3平方公里,耕地4.87万亩,总人口3.6万人,辖39个行政村。2003年全镇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41元,综合实力在全市16个乡镇(办事处)列第10名。 柏香镇是沁阳市最大的农业乡镇。盛产小麦、玉米、大豆。2003年全镇经济作物达到13000亩,粮经作物比达到7:3,基本形成了大豆、果树、瓜类、蔬菜等规模性农业基地。畜牧业发展迅猛,规模养殖户达到246户,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500万元。 柏香镇也是沁阳市的工业重镇。境内拥有各类企业108家,其中上亿元产值企业2家,超千万元产值企业5家。以屹峰电源公司、华宝工贸有限公司、中州辊业制造有限公司、五舟建材有限公司为龙头,基本形成以电动车、食油、造纸机械、建筑予制构件的产业群体。其中沁阳华宝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是农业部部级先进企业,河南省一级先进企业,全国500家最大乡镇企业和省农业产业化50强龙头企业。 柏香镇位居郑、洛、焦金三角的中心地带,交通区位优越。省道新济、晋巩公路穿镇而过,济焦新高速公路与省道紫黄路交叉穿越全境,距省会郑州110公里,距山西煤碳之乡晋城100公里。柏香镇水资源丰富,干河穿越全境,西部与白墙水库交界,地下水源极为丰富,完全可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电力资源丰厚,距沁北电厂、沁阳电厂仅20公里。 柏香镇三产繁荣。2000年4月被省政府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先后投资1100万元,完成了邮电、工商、电业、财政、公安、计生、医技、商贸大楼等建设,镇区路路硬化、亮化、美化,供水、排水设施完备。商业批发、饮食、娱乐等商贸服务网点达130多家,每年大型农贸交易会160余次,年交易量达到3亿多元。 2004年,新一届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三心(民心、中心、重心)工程,重铸柏香辉煌”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引进浙江超威、郑州屹林、中国石油等企业来柏投资兴业。当年引进项目4个,总投资达6000万元人民币。 柏香镇蕴育着无限商机,热情好客的柏香人民热切期盼各界有识之士来柏发展创业。镇党委、政府及全镇人民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宽松的环境与各位共谱加速发展的新篇章。. |
山王庄镇 |
山王庄镇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南麓,东27公里到焦作市,北70公里抵山西省晋城市,全镇总面积18.43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人口29000人,621公顷耕地,是个人多地少的乡镇。 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地理区域居两省五市交叉辐射中心,焦(作)枝(城)线、侯(马)月(山)线东西贯通,东靠月山编组站,怀抱沁阳火车站,境内有农民修建的两条铁路专用线,200多个储运货位,是豫北物资中转主要集散地。 山王庄镇背依太行,面临平川,丹水拱卫,竹林环绕,历史足迹较多,自然风景宜人。东晋“竹林七贤”中的山涛、王戎曾讲学于此,起村名山王庄;明朝郑王朱载育(加土旁)隐居该镇九锋山研算学、攻音律,成为世界文化名人;王松岭、马鞍山苍柏滴翠,险峻峭拔,为旅游胜地。 资源丰富,电力充足。土特产姜、蒜、烟历史悠久,种多量大,年产三辣4000多吨,有“怀府三辣”之称。已探明的矿藏有铁矾土、焦宝石、黑青石,储量大,品位高,初步测算达2.8亿吨以上。有电厂1家,装机容量共85万千瓦。 近几年来,该镇充分发挥地理、交通、资源优势,坚持深层次开发农业,高起点发展工业,大规模推进第三产业,大力建设乡镇区域经济,取得了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丰硕成果。2001年实现乡村经济总收入76000万元,年末居民储蓄余额13700万元,粮食总产量7670吨。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集体、联合体、个体、股份制、“三资”企业多头并进,形成了机械、化工、电子、橡胶、造纸、煤炭运销等六大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替代进口的牛皮箱板纸,外贸免检的国标纸箱、高强度瓦楞纸。 城镇建设初具规模。镇区面积2.4平方公里,镇区人口9000多人,非农从业人员4000多人,“三产”比重占全镇总产值的50%以上,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全镇17个行政村的主要街道和居民住宅进行了大规模规划建设,已全部实现小康,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 |
紫陵镇 |
紫陵镇位于河南省沁阳市西北23公里处,系两省(河南、山西)三市(沁阳、济源、晋城)交界重镇。焦枝铁路、焦(作)克(井)公路、紫(陵)黄(焦作黄河大桥)公路从境内穿过。紫陵镇历史悠久,系古城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置紫陵县。1932年,0沁阳县第一个党支部在紫陵建立。1990年撤乡建镇,全镇总面积66.8平方公里,耕地22927亩,辖13个行政村,5796户,254220口人。 改革开放以来,紫陵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很大成绩。连续7年经济综合实力位居沁阳市前三名,曾被评为沁阳市“功勋乡镇”。2001年,全镇财政收431万元,税收总额3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7元。该镇先后荣获全国土地“三无”乡镇、河南省科技示范镇、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范镇、河南省林业工作先进单位以及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等多项焦作市级荣誉称号。 紫陵镇物华天宝,风景秀丽。境地内广泛分布着铝矾土、石灰石、铜等矿产资源,储量大,易开采。地下水资源丰富,为当地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位于镇区北部的省级风景名胜区——神农坛风景区,奇、绝、雄、险,景色宜人,为河南省猕猴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有国家和省级保护猕猴、金钱豹以及白皮松、青檀、领春木等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白松岭保护区被省林业厅确定为采种基地。冬凌草、山药、地黄、紫胡等中药材分布广泛,作为中原古文化的一部分,区内有仰韶、龙山及夏商文化遗址3处。摩崖造像1300多尊,题记、名人名迹多处,碑碣林立,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开发,神农坛已成为省内具有影响力的景区之一。 旅游观光农业初具雏型。98年以来,该镇充分利用太行山前荒坡地,投资300余万元,整理开发了紫陵山前万亩农业开发园区,引进提子、油桃、冬枣、寿桃等优质林果品种11个,目前已进入初果期,一个以神农坛风景区为特色、以古文化为内涵,以休闲、度假、旅游为基本内容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农业格局正在形成。. |
常平乡 |
沁阳市常平乡地处河南省北部的太行山脉,北靠山西煤海,南临华北平原,东部丹河水环山而下,是河 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全乡共12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8036口人,总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00亩。 常平乡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活水平十分低下,是河南省重点扶贫乡镇。近年来,常平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扬“团结实干、越位前进”的常平精神,紧紧围绕“依托山区优势,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的工作思路,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使全乡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山区面貌日新月异。2001年,全乡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0元。 一、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近年来,常平乡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多方筹资,以解决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为突破口,改 善生存和发展环境。一是投资1600万元,修建了一条长14.6公里、宽8米的沁丹公路,彻底解决了丹河沿线 三个行政村的行路难问题。为丹河峡谷风景区的开发创造了条件;二是修通连接山西草底铺的西草公路,开 辟了一条晋煤外运的新通道。今年,又投资255万元对该公路进行了路基拓宽和油面铺设;三是投资20万元, 建设尚富路(九渡各自然村通往山外的道路);四是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杨庄河、簸箕掌、后河湾、九 渡、窑头、前和湾、老马岭、山路平、常平等9所中小学的教学楼,彻底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山区教育带来 了希望与生机;五是投资500万元,完成窑头、簸箕掌、常平、张老湾、煤窑庄5眼350米以上的深水井及配 套工程,新建屋顶接水工程30处,小水池40个;今年又投资100多万元开始钻探前后和湾、九渡和四渡3眼深 水井,完成后将基本解决全乡群众的人畜吃水问题;六是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四座应急工程和提灌站, 解决了部分农田灌溉问题;投资48.6万元建成小型水保工程61座,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七是建成 九渡红十字医疗中心,解决了山区群众就医难问题;八是和电信局、广电局结合,先后完成12个行政村的光 缆电话架设工程,又在六个电视盲区村安装了-接收站,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家家有电视的愿望;和 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结合,在常平和丹河景区架设通讯机站,解决了手机通讯盲区问题。. |
王召乡 |
王召乡位于沁阳市东郊,豫北平原西陲。北依沁河,与博爱县隔河相望,东部与南部与温县毗邻,西南与本市木楼乡接壤,西部与本市覃怀办事处搭界。总面积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700亩,辖29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116个村民小组,7179户,30123人,其中农业人口29320人。2003年,全乡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80万元,较上年实际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48元,较上年增长1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4‰,计划生育率达100%。全乡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王召乡地势平坦,环境优美,人文荟萃,物产丰富,稻麦飘香,百业兴旺。盛产小麦、玉米、大豆、高梁、大麦、绿豆、谷子、旱稻等粮食作物和花生、棉花、油菜、西瓜、蔬菜、药材、林果等经济油料作物,是重点粮食产区。特别是该乡生产的地黄、山药、牛膝、菊花“四大怀药”,质地优良,药效最佳,历史上被列为“皇封贡品”,至今闻名于世,行销中外。 近两年来,王召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市委“五项战略”重点,以建设“经济强乡”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农业方面,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优先地位,组织动员全乡人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引进各种农作物优良品种,普及科学技术。并根据王召乡实际,大力推广以“种植、养殖、加工”为主的农业高效开发,有效地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发展。1997年,实现小麦单产创千斤,被焦作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小麦单产千斤乡”。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 ,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建成了7个高标准水田林路综合小区,2002年被焦作市委、市政府评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愚公杯’竞赛先进乡镇”。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赵庄、仲贤、东、西王召靠近城区的蔬菜种植区;以龙涧、马铺滩区为主的花生、红薯、怀山药等经济作物种植区;以及沁温公路、尚伏路沿线的瓜果种植区,总面积达1万余亩,粮经作物比达7:3。. |
王曲乡 |
王曲乡位于沁阳市区西郊,东靠城区,西接葛村乡,北依沁河,南面与王占乡为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太(原)洛(阳)路与新(乡)济(源)路分别从该乡东边与南边穿过。宽22米的地主道路样板路沁伏公路与小官路横贯东西。全乡辖15个行政村,17594口人,耕地面积23649亩。土地肥沃,河渠纵横,有着良好的水利条件。通讯方便,全乡已安装2500门程控电话,高高耸立的乡政府大院内外的两座移动通讯发射塔,使移动通讯更为方便,如同两棵梧桐树,吸引着金凤凰。该乡是狼牙山壮士宋学义烈士的故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