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文山州 >> 文山市 >> 平坝镇

平坝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平坝镇谷歌卫星地图)


平坝镇简介

  "平坝镇位于文山县境西南,镇人民政府驻平坝街,距文山县城32公里,边境线全长92.73公里,全镇国土面积260.70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委员会,157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傣、回、瑶等7种民族。2005年末总人口36 386人。平坝镇地势北高南低,最低海拔1 550米,最高海拔1 790米,年平均降雨量1 300毫米—1 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属温凉丘陵山区。平坝镇有耕地总面积50 233亩,人均1.4亩,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等,经济作物有三七、半夏、烤烟等。境内森林覆盖率为27.60%,用材林主要有杉木、松树等,经济林果主要有桃、李、板栗、梨、柿等,最适宜发展经济效益较好的有花红李、板栗、香艳梨等。2005年,平坝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级各单位的帮助和指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抓住发展机遇,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发挥平坝镇得天独厚的区位、气候等自然优势,大力实施“11234”工程,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促进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年末干部职工71人。
  ".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64万人 260.7平方公里 532601103 663000 0876 查看 平坝镇谷歌卫星地图

平坝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平坝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开化街道

  2003年12月开化、攀枝花两镇合并成立新的开化镇,开化镇位于文山县境中部延伸到东南部,政府驻文山新城区开化北路。清康熙六年(1667)设开化府即开化城。雍正八年(1730)在此设文山县,未编入里甲,由府直属。宣统元年(1909)至民国18年(1929)为文山县中区,辖城内外5段。民国19年(1929)为文山县第一区,辖云集、威远、佛寿、大兴4镇。民国26年撤区设云集、威远2镇,分辖城区5保和东、西山前后5保,地域含今追粟街、东山等地。1950年1月7日文山县城解放,两镇合并为云威镇,5月云威镇、攀枝花区合并为文山县中心区。1951年设攀枝花区、以县城专设城关区,1958年两区合并建红旗人民公社,1960年分出设县蔬菜农场(1961年改称城市人民公社,1963年复称城关区,1966年改称城关镇,1986年以古城名称开化镇),1963年分出设区,1966年撤区,划出追栗街、东山全部及平坝之一部称攀枝花公社,1984年改设区,下辖小乡,1987年撤区改乡,下辖行政村,2000年撤乡建镇,下辖村委会、社区居委会。2003年12月开化、攀枝花两镇合并,称开化镇。全镇国土面积300.17平方公里,分城区、坝区、山区和半山区,坝区面积占全镇面积的30%左右,城市面积1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021亩,其中田20227亩,占47%,地22794亩,占53%。辖12个社区,8个村民委员会,111个自然村,310村(居)民小组。辖区内共有365个省、州、县单位。居住着汉、壮、苗、彝、傣、回等8个民族,总户数15535户,总人口159902人(其中,居民63688人,农民49714人,流动人口46500人)。民族中以汉、壮、苗、彝为主。辖区海拔在1097-1983米之间,无霜期年均329-330天,年平均气温17.1-18.1℃。镇境内坝区占60%,盘龙河过境南下,水利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67.1-1225.1毫米;半山区石灰岩、铝土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19.2%。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有甘蔗、烤烟、花生、蔬菜、林果等。烤烟产值1153万元,湿地松、杉木、石榴、花红李等林果栽培已初见成效。蔬菜产量居全县之首。境内有灰土寨古人类遗址,有旧城、绞花等古迹,有西华山、盘龙河山峡峡谷、白沙坡温泉等著名风景区。.  

卧龙街道

  532601002001 111 文新街社区   532601002002 111 攀枝花社区   532601002003 111 卧龙社区   532601002004 111 高登社区   532601002005 111 七花社区   532601002006 112 白沙坡社区   532601002007 112 塘子寨社区   532601002008 111 大以古社区   

新平街道

  新平街道位于文山城南部,距市政府8公里,距州政府11公里,东与追栗街镇接壤,南与柳井乡、古木镇毗邻,西接开化街道,北与东山乡相连。   (一)人口:辖7个社区80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有45176人,其中户籍人口有35945人,有汉、壮、苗、彝、傣5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3567人,少数民族人口占66.8%。   (二)资源:有国土面积85.68平方公里,有林地34589.9亩、耕地16250亩,坝区占60%,山区占40%;森林覆盖率约19.2%;过境河流有1条;年降雨量779毫米;政府所在地海拔1310米,境内最高海拔1983米,最低1097米。   (三)基础设施:境内有等级公路52公里,其中:二级路40公里、三级油路12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21.6公里。所有居民小组都已通公路,通手机信号,通互联网。辖区有水库16座(小Ⅱ型13座、小坝塘3座),库容283.83立方米,建有小水窖3589口,水利化程度52%。   (四)经济状况:有农业龙头企业数25户,州级以上8户,省级以上3户,具体是(云南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文山高田三七种植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国家级1家(云南特安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有农民合作社25户,州级以上7户,无国家和省级合作社;农民增收主要产业有烤烟、蔬果、林果。;2015年农村土地确权99%,宅基地及房屋确权6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7元;贫困人口(收入2300元以下)771人,占总人口的2.14%,深度贫困人口(收入785元以下)0人,占贫困人口的0%;509户576人领取农村低保。   (五)社会及集镇建设:有25所学校10100学生(其中,中学3所2100人,小学11所5500人,学前教育〈幼儿园〉11所2500人),教师800人;有1个卫生院、12个(社区)卫生室,有33名医生21名村医。   (六)干部队伍和党建:有67个党组织、870名党员。  

古木镇

  " 古木镇位于文山县城东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古木村委会,距县城15公里,海拔1 405米—1 590米。辖9个村民委员会,66个自然村,146个村民小组。全镇国土面积167 .75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于山区、半山区。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瑶、傣、蒙古等8种民族,2005年底有5 703户,人口25 942人,其中农业人口25 016人,出生率为6.59‰;人口自增率8.44‰。镇政府所在地的古木村有1 492户6 50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5%。全镇耕地面积24 075亩,其中:田3 857亩,占总面积的16%。粮食主产包谷,占粮食总产量的56%。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甘蔗、三七、花生、辣椒等,其中烤烟、甘蔗、三七最适宜。    2005年烤烟实现烟农收入283.20万元,实现农特税56.60万元;甘蔗总产值45.80万元;三七总产值2 300万元。在经济作物发展中,烤烟、甘蔗占一定优势,有发展前景。境内有煤、铁等矿藏。境内森林覆盖率30%,其中用材林主要有杉树、油松树等。经济林果主要有葡萄、竹子、板栗、桃子、李子、石榴。2005年,全镇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 6 16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765万元 ;农村经济总收入5 524.80万元,粮食总产量751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18公斤,粮经比例达6.2∶3.8,人均纯收入1 352元。全镇非公有制企业553个,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6 224万元;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年产值6 040万元。劳务输出934人(其中有组织输出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9‰以内。镇机关干部职工60人(教师、医生除外),其中少数民族21人占3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3人,占36.7%。".  

平坝镇

  "平坝镇位于文山县境西南,镇人民政府驻平坝街,距文山县城32公里,边境线全长92.73公里,全镇国土面积260.70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委员会,157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傣、回、瑶等7种民族。2005年末总人口36 386人。平坝镇地势北高南低,最低海拔1 550米,最高海拔1 790米,年平均降雨量1 300毫米—1 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属温凉丘陵山区。平坝镇有耕地总面积50 233亩,人均1.4亩,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等,经济作物有三七、半夏、烤烟等。境内森林覆盖率为27.60%,用材林主要有杉木、松树等,经济林果主要有桃、李、板栗、梨、柿等,最适宜发展经济效益较好的有花红李、板栗、香艳梨等。2005年,平坝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级各单位的帮助和指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抓住发展机遇,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发挥平坝镇得天独厚的区位、气候等自然优势,大力实施“11234”工程,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促进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年末干部职工71人。   ".  

马塘镇

  马塘镇位于县城中部偏西北24公里,东接攀枝花及砚山县盘龙乡,南与喜古、坝心毗邻,西与老回龙、德厚接壤,北与红甸、秉烈相连。镇辖9个村委会,98个自然村,110个村民小组,全镇国土面积272.89平方公里,属半山区。年末7258户,人口34229人。有汉、壮、苗、彝、回等民族,其中汉族6451人,占18.85%,非农业人口1039人,占总人口的3%。耕地面积37351亩,其中:干、水田16349亩,占43.78%。海拔在1340米—1450米之间,年平均降雨量858.20毫米。粮食主产稻谷、玉米。经济作物有烤烟、甘蔗、花生、辣椒最适宜,烤烟最有发展前景,境内有煤、铁、锰、锌等矿藏。境内森林覆盖率为36%,其中用材林主要有杉树、油松等,最适宜发展、经济效益较好的经济林果有李子、石榴、梨等。    2005年粮食产量1407万公斤,农民人均产粮410公斤,农民人均收入1787元,人均有粮389公斤。全年乡镇企业总收入完成21253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50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2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发展思路是:“比实劲、干实事、夯基础、兴科技、抓特色、谋发展”,即: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抓好中心小城镇建设;建好马塘工业园区,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烤烟、畜禽、辣椒、优质稻和冬早蔬菜五个特色主导产业;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扶贫三项大会战,构筑社会服务、社会稳定体系,进一步推进“三个文明”建设。.  

德厚镇

  德厚镇位于文山县西北部,东接红甸乡、马塘镇,南连老回龙镇、乐诗冲乡,西接蒙自县的老寨、鸣鹫乡,西北与砚山县的阿舍乡、平远镇接壤。全镇辖区总面积305.51平方公里,坝区占总面积的40%。土壤质地以石灰岩红壤为主。全镇海拔在1381米~2246米之间,日照时间长,无霜期为320~325天,年均气温14.9℃~17.3℃,年均降雨量807~1000毫米,气候温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利条件相对较好,德厚河(盘龙河-级支流)感古河流经六个村委会。现有洪峰坝、四清坝和老乌海、明湖(天然水库)四个水库。各种小坝塘5件,德厚河冲有德厚至乐西、下寨至坝头、朝阳河内至下卡作、大龙至小龙四条三面光灌溉沟渠和朝阳至乐龙提水灌溉、人畜饮水工程,有利于粮经作物的生长和畜牧养殖。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辣椒为主;油料作物以花生、马芽花为主。全镇辖14个村民委员会,96个自然村,143个民小组,2005年共有7575户35752人。全镇有23公里平文公路段通过全境,90个自然村通乡村公路,95个自然村通电。有卫星地面接收站5个,闭路电视网络6个。镇政府经过站所职能整合后,共设有“三办”、“两中心”、“一所”,即: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财政所。共有编制人数39人及领导指数。.  

小街镇

  " 文山县小街镇地处县境西南部,总面积215.039平方公里。东接平坝镇、南连新街乡、西隔那么果河,与屏边县和平乡相望,北与喜古、坝心、老回龙、乐诗冲乡相邻,距县城45公里。辖者底、石灰窑、小街、老君山、朵白库、白石岩、麻栗寨、腰店8个村委会76个自然村。年末5 239户24 387人,有汉、壮、苗、彝4种常住民族,其中汉族20 221人,占82.91%。农业人口23 658人,占97.01%;人均纯收入1 427元,人均有粮402公斤;年降雨量1 400毫米—1 461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6-8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14.2℃-15.8℃,最高32.8℃;平均海拔1 750米,最高峰老君山顶峰海拔2 625米。粮食作物主产稻谷、玉米、荞子、小麦等,经济作物有三七、烤烟、半夏、蔬菜、油菜等。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铜、锌、砷、银、钨等,森林覆盖率55.40%,其中:用材林主要有杉木、松木。经济林果主要有八角、草果、桔、桃、李、梨、柿等。八角种植已形成规模,累计种植面积达12 798亩,并已初见成效,2005年实现产值15.50万元;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0 890.80亩;三七种植面积达7 000亩;2005年县下达财税任务67万元,实际完成149万元,财政总支出239.50万元。全镇非公有制经济户共793户,实现产值2 315万元,营业收入1 450万元,实现利润359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01‰以内。镇机关干部职工59人,实职副科级以上领导8人,村委会干部38人(含县镇选派)。共设有10个党总支部,49个党支部,689名党员。   ".  

薄竹镇

追栗街镇

  追栗街镇位于云南省文山县东南部,东接砚山县八嘎乡,东南连西畴县莲花塘乡,南接本县柳井乡,西邻本县开化镇,北接本县东山乡。镇人民政府距文山县城17公里。全镇国土面积97.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14亩,人均耕地1.2亩,辖5个村民委员会、36个自然村、48个村民小组。2004年全镇共2287户10587人。境内海拔在1030米至1783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6.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境内主产玉米、水稻、小麦、干柿子、烤烟、花生等作物。其中,本地干柿子是追栗街镇特有的特色产品,以色鲜味美、果大无核、皮薄肉脆、富含营养成分而倍受消费者喜爱;烤烟是全镇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文山州境内最大的烟叶盛产区之一。.  

东山乡

  东山彝族乡是文山县5个民族乡之一,位于文山县东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岔路坝距县城5.6公里,辖4个村民委员会,42个自然村,有2169户,9876人,居住着彝、苗、汉、壮4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0%,彝族占72.3%,全乡总面积128.3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有耕地面积16064亩,旱地占96.2%,平均海拔1600米,粮食主产玉米、小麦,占粮食总产量的98%,经济作物有烤烟、甘蔗、果树、辣椒等,其中烤烟最适宜,果树发展最有前景。矿产资源主要有硫化锌、氧化铜等,面积一千余亩,初步探明蕴藏量4000金属吨,境内森林覆盖率为13%,用材林主要有松树,经济林果主要有桃李、柿子等,农民每年水果收入达20多万元,经济效益比较明显。草场资源丰富,发展养殖业很有发展潜力,依托砚文公路开发旅游资源、实施绿色通道,建立立体生态种养殖基地,积极招商引资,兴建饮食服务业。全乡现有劳动力6458个,其中从事农业的有5967个,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6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炸石造地5396亩,全乡基本农田、地面积人均1.01亩。全乡实现村村通电的目标,公路建设基本形成网络,自95年开展扶贫攻坚乡来,人畜饮水问题基本解决,共建大水池20个,小水窖1017个,总溶水量5996m3。2001年,全乡粮食总产量383.3万公斤,农民人均产粮401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896.1万元,财政税收1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8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67万元,总产值300万元,创税27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在实施“精神文明工程”中,创建了温饱和文明示范村,启动了“十星级文明户”试点工作。评出乡“巧女子”10名和“五好文明家庭”,“三五”普法巩固加强,“九五”普法积极开展。全乡拥有学校22所,其中中心校1所,成技校1所,完小3所,初小12所,一师一校5所。共有教职工115人,学生1522人,其中中学生417人,小学生1105人,少数民族学生1273人。全乡中小学入学率达95.25%、99.08%。.  

柳井乡

  柳井乡位于文山县东南部,北纬23°12′至23°18′,东经104°24′至104°38′之间,距县城30公里的文马公路沿线上,东面与西畴莲花塘接壤,南面、西南面与马关县坡脚乡、大栗树乡相邻,北面、东北面与本县的开化镇、古木镇、追栗镇相连。全乡土地面积172.8平方公里,下辖柳井、梅子箐、三角地、新发寨、界牌、斗咀、奢都7个村委会,105个自然村,11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傣五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5%。2005年末全乡共有3410户,15506人,其中农业人口15016人。耕地面积18421亩,人均耕地1.2亩左右。耕地除233亩属于水田外,其余均是旱地,石旮旯地占旱地面积的80%左右,且25度以上的坡地占有相当的比重。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三七、甘蔗、香艳梨。2005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2879万元;财政收入151万元;粮食总产量542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33公斤,人均纯收入1129元。柳井乡地处喀斯特岩溶石山区,全境地形狭长,从东到西略呈长方形,整体地势南部和东部高,东北部和西部低,平均海拔1370米,最高点为水淹坝山顶1739米,最低点为盘龙河出境处1040米。属温和多雨的半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4.5——16℃,大于10℃的积温2900——4500℃,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初露期为十二月上旬,终霜期为二月上旬,无霜期为300——315天,日照为319天。全乡境内没有地表河流,只有盘龙河从斗咀边境流过,境内有一条长约17公里的暗河从新发寨流经斗咀汇入盘龙河。斗咀的芹菜塘、黄果冲、长箐、上马草,新发寨的红锁、靛塘、老寨,柳井的打铁寨等有细小龙潭水源,是柳井水源最丰富的地区。柳井乡森林覆盖率为34%,是文山县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主要分布有铁矿、铝土矿资源,现已初步探明铝土矿储藏量为800多万吨,其中优质矿达200多万吨,颇具开采潜力。新发寨村溶洞风景区,集雄、奇、险、秀于一体,曾吸引过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新街乡

  新街乡位于文山县境西南部,距县城文山50公里,东与平坝镇接壤,北与小街镇毗邻,南与马关县的浪桥乡交接,西与屏边县的白云乡为邻,海拔618~2214.6米之间。辖新街、老寨、牛么底、垭口寨、草果山、湖广寨共6个村委会60个村民小组。全乡国土面积142.85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山区,年末人口16430人,有汉、壮、苗、彝四种民族,汉族人口14008人,耕地面积2.7万亩,其中田3366亩,占12.37%,粮食主产玉米、稻谷、荞籽,占粮食总产量的74.9%,经济作物有三七、八角、地膜洋芋、芭蕉芋、甘蔗、花生、胡椒、姜和油料等,地产药材主要有半夏、草果和胡椒,矿产资源匮乏。境内森林覆盖率为30%,其中用材林主要有杉木、东瓜树两种,经济林果主要有竹子、核桃、板栗、荔枝、柑桔、蕉桃、香蕉、八角、梨、桃等。.  

喜古乡

  喜古乡位于文山县境中部。距县城24公里,全乡海拔1350~1430米。辖喜古、新寨、小寨、古那冲、戈革、以勒冲、车期7 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54个村民小组。全乡国土面积89.57平方公里, 大部分为丘陵半山区。2004年末人口12691人,主要居住有壮、彝、苗、傣、汉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202人,占总人口的88%。耕地面积0.9725万亩,其中田4002亩,占41.15%。粮食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占粮食总产量的92.35%,经济作物有甘蔗、人参果、西红柿、花生、辣椒、姜、油料等,其中甘蔗、人参果、西红柿、三七较适宜,人参果、西红柿最独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境内有煤、铁等矿藏,其中硅铁矿储量较大,初步探明蕴藏量约60万吨。境内森林覆盖率为27.2%,其中用材林主要有杉木、松树两种树种,经济林果主要有八角、梨、李、桃、板栗、日本甜柿等,目前经济效益较好的有人参果、梨、李、桃等。.  

坝心乡

  坝心乡位于文山县西北部,距文山县城45公里,东临喜古乡、南接小街镇,西与北与老回龙镇和马塘镇接壤,在老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东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2684米,年平均降雨量1256.52毫米,地质以砂页岩为主,平均海拔1720米。全乡总面积87.05平方公里,辖5个村委会,40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四种民族,年末人口770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3.1%,以彝族居多,是文山少数民族乡镇之一。 ;非农业人口278人,占总人口的3.6%。耕地面积11606亩,其中:地8841亩,田2765亩,分别占71.68%和28.32%。粮食主要产稻谷、玉米,分别占粮食总产量的30.3%和34.5%。经济作物有三七,2004年产值1249万元,是全县种植重点之一。境内有金、铁、铀等矿藏,其中金储量较大。森林覆盖率较高,其中用材林主要有杉木、金竹等种类,经济林果主要有他披梨、花椒、甜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内。.  

秉烈乡

  秉烈乡位于文山县境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秉烈街距县城45公里,东部和北部与砚山县维末乡接壤,南与马塘镇毗邻,西邻红甸乡,北靠323国道。全乡国土面积293.49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00米,最低海拔1380米,平均海拔1460米,属山区和半山区。独特的土质、气候、自然条件,使秉烈乡生产出的优质米在文山市场一枝独秀,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丰富的褐煤矿藏,初步探明蕴藏量100万吨。经济林果主要以板栗、李子、石榴、柿子为主,其中石榴、李子最适宜发展,经济效益较好。境内森林覆盖率为36.6%,其中用材林主要有云南松等。最高气温33.8℃,最低气温-5.2℃。辖秉烈、老安寨、旧老龙、舍舍、务路、-坝、卡作、迷勒湾、丫科革、倮家邑10个村民委,54个自然村,87个村民小组。 2004年末,全乡居住着汉、壮、彝、苗、傣等5种民族共2228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其中,汉族人口1120人,占总人口的5%;壮族人口12508人,占总人口的56.1%;彝族人口8454人,占总人口的37.9%;苗族人口201人,占总人口的0.9%;傣族人口2人。拥有农村劳力资源数12139人。其中:第一产业人口11521人,占94.9%;第二产业人口16人,占0.1%;第三产业人口602人,占5%。耕地面积24562亩,其中田14252亩,占58%;地10310亩,占42%。.  

红甸乡

  红甸回族乡位于文山县境内西北部,地处东经108°56′--104°51′,北纬23°35——23°42′之间,距文山县城50公里,距323国道13.1公里;东与秉烈乡接壤,南接马塘镇,西邻德厚镇,北与砚山县稼依镇接壤;总人口13524人;辖红甸、小六寨、茂克、平坝寨4个村委会,25个自然村,3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回、彝、苗、傣、白等七种民族;2005年全乡有3078户13699人,汉族人口3152人,占23%,少数民族人口占77%;农民人均有粮32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571元;海拔在1400—147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1℃,年平均降雨量在750--900毫米之间,年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积温5377℃,无霜期320天左右;全乡国土面积90.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57亩,森林覆盖率为20.62%,其中用材林主要有松树、圆柏、直桉等树种,经济林果主要有柑桔、梨、李子、柿子、石榴、桃等;境内有煤、铁、粘土、石灰岩等多种矿藏,其中煤储量较大;地势自东向西南倾斜,是一个半山区乡。.  


平坝镇特产大全




平坝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