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街道位于四川达州通川区。下辖:
511702002001 111 大北街社区
511702002002 111 小北街社区
511702002003 111 荷叶街社区
511702002004 111 永丰街社区
511702002005 111 红旗路社区
511702002006 111 西圣寺社区
511702002007 111 牌楼社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11702002 | 635000 | -- | 查看 西城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城街道 |
东城街道位于四川达州通川区。下辖: 511702001001 111 二马路社区 511702001002 111 凉水井社区 511702001003 111 翠屏路社区 511702001004 111 文华街社区 511702001005 111 会仙桥社区 511702001006 111 凤翎社区 511702001007 111 张家湾社区 511702001008 111 南岳社区 511702001009 111 文江祠社区 511702001010 111 胡家坝社区 511702001011 112 北岩寺社区 511702001012 111 健民路社区 511702001013 112 凤凰社区 |
西城街道 |
西城街道位于四川达州通川区。下辖: 511702002001 111 大北街社区 511702002002 111 小北街社区 511702002003 111 荷叶街社区 511702002004 111 永丰街社区 511702002005 111 红旗路社区 511702002006 111 西圣寺社区 511702002007 111 牌楼社区 |
朝阳街道 |
达州市通川区朝阳街道办事处,由原西外镇行政区划调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于2002年12月3日成立,地处达州西外新区,幅员面积15.2平方公里,是达州市级机关所在地。襄渝、达万、成达铁路在此交汇,紧邻河市机场,交通便利。辖区有龙爪塔、鹿鼎寨、绿树谷等旅游景点,驻有省、市、县(区)级单位200余家,中小企业500余家,下辖13个社区,42个居民小组,党工委下设有21个社区、企业党支部(总支),1430名0党员,常住居民 7万余人,流动人口3万余人。 - 经济状况 2003年至2008年,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党政班子和各社区党组织,按照“强化服务推进发展,民主管理促进和谐”的总体思路,瞄准“争先朝阳,和谐新区”目标,立足西外新区开发实际,勇于担责,迎难而上,积极妥善地化解城市化加速带来的尖锐矛盾和复杂问题,加快推进朝阳街道各项事业发展,实现了GDP累计19.49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12.96亿元,集体固定资产投资达31707万元;西钢汽车交易城、上汽通用达州品信4S店、四川灵通青山五菱达州4S店、潘兵汽贸城、好一新商贸城、信德餐饮一条街、塔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博美、天恒装饰城等专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积极发展以新酢坊、皂角垭、红岩为主的蔬菜种植专业社区,打造星级农家乐5家(绿树谷、孬儿山庄、翠湖园、鹿草坪、学娃山庄)。达州火车站、西客站、西外仓储中心、龙爪塔货运码头等现代物流中心蓬勃发展。朝阳现已成为通川新的区域购物、休闲娱乐和仓储运输、汽车销售商业中心。党工委、办事处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广泛认可,招商引资、廉政建设、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连续三年荣获全区第一名,党工委于2007年被区委表彰为“四好班子”,综合目标考核于2007、2008年先后获得一、二等奖。 |
西外镇 |
西外镇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东邻市中心,南接达县河市镇,西靠复兴镇,北连莲花湖旅游风景区,距达州市新区市政中心2公里。达巴公路、机场公路,东西、南北、朝阳市区主干道及襄渝、达成、达万铁路贯穿全境。全镇土地肥沃,属丘陵地带,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7摄氏度。现全镇辖8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8万人,主要农产品有蔬菜、水果、畜禽、粮油。辖区内中央、省、市、区属企事业单位54个。火车站、机场、天然气、邮政、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齐备,素有巴山第一镇之称,是达州市的西大门、川东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新一届党委、政府一班人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努力实践“-”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奋进,抢抓机遇,克难攻坚,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兴镇、科技兴农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农业为基础,综合开发为龙头,乡镇企业为主体,产业化为重点,精神文明为依托,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全面稳步推进小康社会。以更加优惠的开发建设政策,接待有志投资于西外镇建设的外商、业主共谋发展。 今年以来,达州市工业园区已在我镇启动建设,福建志远油料有限公司、星河公司等6家省内外企业在我镇投资近1000万元,修建加油站、花卉园、沙石开采等企业。全镇以西河村为重点,大力发展洲河航运沿线的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已启动建设150亩生态花卉型农业旅游观光公园;通达莲花湖旅游风景区的马石路绿色经济林带正纳入镇党委、政府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其业主和有识之士已与镇党委、政府洽谈合作建设事宜8次,成功引进业主开发3人、引资200万元。以凤凰村、高峰洞村退耕还林后的土地依托,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业,已种草350亩,播草200亩,引进业主投资近100万元,建立肉牛基地3个、进栏肉牛60余头。 大力加强纪律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文化素质进一步增强,村民依法开展自治工作,全镇两个文明建设比翼齐飞。. |
北外镇 |
达川市辖镇。1933年为东北乡,1952年置北外乡,1958年改红星公社,1959年更名北外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建镇。位于市境南部,州河西岸,距市府5.7公里。面积43.1平方公里,人口3.6万。210国道过境,州河贯穿南北,常年通航。辖肖公庙、石龙溪、徐家坝、张金、插旗山、田家最、韩家坝、犀牛山、青杠桠、张家坝10个村委会。张金村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村级组织和科技文明村。有以建筑、建材、运输、汽车配件制造、电器生产、冶炼为主的镇办企业。农业主产蔬菜、水稻、小麦,盛产柑橘、西瓜、葡萄,尤以“凤凰柚”著名。养殖业有生猪、淡水鱼、家禽、蛋。西南地质勘察公司二八三大队、四川省鼓风机厂、华兴机械厂等国有企业在境内。. |
罗江镇 |
达川市辖镇。清属绥定府清风乡,1940年置罗江乡,1952年建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5年复建镇。位于市境中部,州河西岸,距市府11.5公里。面积52.3平方公里,人口2万。210国道南北贯通,州河常年通航。辖高石、金凤、洞巴、太河、密林、庙坪、天池、红梁、老林、高岩、石燕、红营12个村委会和居委会。有以建筑、建材、饮食服务为主的镇办企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薯类,兼产油料、蔬菜、水果。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市第二人民医院坐落镇西。现代军事家、国防科学技术创建人之一张爱萍出生于该镇。. |
蒲家镇 |
达川市辖镇。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清康熙年间建场,1935年置蒲家镇,1945年改蒲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5年复建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府22公里。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2.6万。襄渝铁路、210国道过境。辖朱仙、关庙、乐云、八口、画眉、钟庙、方坪、苦竹、春天、宝石、古石、凉水、渠沟、旭坡、长岭15个村委会和蒲家镇居委会。有以运输、建材、建筑、粮油加工为主的镇办企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薯类、豆类。养殖业以淡水鱼、生猪、牛、羊、家禽为主。清初思想家唐甄,解放军高级将领魏传统、刘新权出生于该镇。. |
复兴镇 |
达川市辖镇。1950年置复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府7公里。面积40.3平方公里,人口2.2万。襄渝铁路、达(川)广(元)公路、魏(兴)复(兴)公路过境。辖凤舞、九龙、孙家坪、岩峰洞、两路口、罗家坝、龙洞门、板桥、复兴9个村委会和新桥居委会。有以煤炭、冶炼、汽车运输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小麦、水稻,兼产薯类、茶叶、蔬菜。养殖业以生猪、家禽为主。1995年建设部授予“全国投资环境三百佳”称号。境内有渠江化工厂、渠江钢铁厂等国有企业。. |
双龙镇 |
达川市辖乡。清末建场,1944年与龙滩河合并名李龙乡,1947年并入双龙乡,1952年析置新村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19公里。面积35.2平方公里,人口0.6万。乡村公路与魏(兴)复(兴)公路相接。辖绿荫、曾家沟、梨园、封口、长河、染河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运输、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桐油、薯类、豆类、林木。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主。. |
魏兴镇 |
达川市辖乡。1923年建场,1952年置魏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魏兴公社,1983年置魏兴乡。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府15公里。面积20.1平方公里,人口1.2万。210国道南北过境。辖北斗、大坪、石庙、友谊、凤尾、中心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有以建材、建筑、食品加工、制鞋、饮食服务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薯类、油料、食用菌、水果。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境内航空航天部达宇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达宇”牌中、小型轿车畅销全国各地。解放军高级将领瞿道文、王文模均出生于该乡。. |
东岳镇 |
达川市辖镇。清属清风乡,1935年置东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府12.5公里。面积32.2平方公里,人口1.3万。襄渝铁路过境,魏(兴)复(兴)公路南北贯通。辖有力、山桥、凤凰、飞进、玉钟、龙兴、、丘林、平桥8个村委会。有以运输、建材、饮食服务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薯类、桐油、水果。养殖业以淡水鱼、蛇、家畜、家禽为主。 生猪、家禽为主。. |
磐石镇 |
达川市辖镇。清至民国初称盘石场,1937年置盘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市境东南部,明月江东岸,距市府9.8公里。面积75.1平方公里,人口2.4万。达(川)开(江)公路过境。辖何家坝、谭家沟、袁家沟、牟家扁、王家桥、场坝、新店子、余家寺、天坝、双河口、盐井坝、金龙、李家渡、川主庙、茅坪、山青、米田、渡口1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有以酿造、建筑、建材、农机修配、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盛产桐子、柑橘、西瓜、草莓。养殖业以淡水鱼、生猪、家禽为主。. |
北山镇 |
达县辖乡。清属宝芝乡,1935年置北山镇,1940年改北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3公里。面积56.8平方公里,人口2.1万。乡村公路与达(川)通(江)公路相连。辖丰登、剑峰、立马、石岗、石咀、双鱼、衙门、深滩、苏坪、北江、顺堂、洞滩、点兵、学堂、铁佛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农具修配、木器、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豆类、花生。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主。现代著名诗人梁上泉出生于洞滩村。. |
金石镇 |
达县辖乡。清属清风乡,1956年置金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3公里。面积58.4平方公里,人口1.8万。辖土门、燎原、月岩、四基、吹角、四凡、金山、跑马、巨家、毅力、火前、七里、高洞、柳潭、阳鹤、高兴、破石1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修配、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产柑橘、花椒。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主。. |
梓桐镇 |
达县辖镇。清属绥定府宝芝乡,1935年改为梓桐庙,1952年析碑庙、北山、鹿鸣、泥龙、庆云5个乡建梓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3公里。面积29.8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达(川)通(江)公路过境。辖两河、鱼河、洞沟、峡谷、吕成、天生、宝泉、英龙、高楼、三台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农机修配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豆类、花生。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主。红三十军政治部曾驻此,“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等石刻尤为著名。. |
新村乡 |
达川市辖乡。清末建场,1944年与龙滩河合并名李龙乡,1947年并入双龙乡,1952年析置新村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19公里。面积35.2平方公里,人口0.6万。乡村公路与魏(兴)复(兴)公路相接。辖绿荫、曾家沟、梨园、封口、长河、染河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运输、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桐油、薯类、豆类、林木。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主。. |
安云乡 |
达县辖乡。1940年置安云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65.5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达(川)通(江)公路过境。辖楼房、凤翔、战马、大尖、佛岩、落花、水洞、南鹰、石人、三层、大河、木龙、二龙、七河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农具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盛产柑橘、茶叶。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主。. |
江陵镇 |
达县辖乡。清属宝芝乡,1935年置江陵镇,1940年为江陵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巴河东岸,距县城32公里。面积50.5平方公里,人口2万。巴河常年通航,乡村公路与达(川)广(元)公路交会。辖棋盘,五滩,沿河、青龙、寨坪、新龙、和平、江北、草庙、西湖、石楼、黄澄、千宁、集山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豆类,产柑橘。养殖业以淡水鱼、生猪、牛、家禽为主。. |
碑庙镇 |
达县辖乡。清属绥定府清风乡,1940年置碑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9公里。面积60.2平方公里,人口2.1万。达(川)通(江)公路过境。辖盐井、三关、擂鼓、朝天、千口、万福、大营、伏龙、大石、三上、中坪、锣鼓、石笋、陡坑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木器、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产柑橘。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主。. |
龙滩乡 |
达县辖乡。清属清风乡,1944年为李龙乡,1947年并入金石乡,1952年析金石乡置龙滩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龙滩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9公里。面积37.2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高庙子、玉坪寨、东岳庙、三台场、挖断山、石庙子、海棠溪、胡家坪、大锣山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印刷、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豆类,产桐油。养殖业以生猪、牛、羊为主。. |
青宁乡 |
达县辖乡。1935年置青宁、岩门乡,1952年更名青云、岩云乡,1956年两乡合并为青宁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38.7平方公里,人口1.3万。乡村公路与达(川)通(江)公路相连。辖曙光、化马、潜力、长梯、保丰、岩门、天断、永丰、红专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电力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盛产柑橘、桐油、苹果。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主。. |
檬双乡 |
达县辖乡。清道光建场,属垂虹乡,1935年置檬子镇、双河乡,1940年合并置檬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檬双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24.5平方公里,人口0.8万。乡村公路与达(川)广(元)公路交会。辖檬子、松坪、冲天、小锣、匡坪、五丰、尚寺、黄龙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盛产油菜子、茶叶。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