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辛庄镇位于范县西南部,地处黄河下游北岸,与山东鄄城县隔河相望,西与濮阳县户部寨乡接壤,南与濮阳县王称固乡相连,北邻杨集乡、濮城镇。区域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辖56个行政村,总人口4.08万人。其中纯滩区村10个,半滩区村11个,10个纯滩区村中落河村6个。全乡土地分黄河滩地、背河洼地和旱作区三种类型,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
辛庄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为辛庄乡经济的发展及招商引资奠定了基础;辛庄乡紧靠黄河,全县最大的引黄闸----彭楼大闸在辛庄境内,引黄灌溉比较便利,经过多方筹资兴修水利,全乡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3.9万亩,交通便利。 截止目前全乡新建乡、村级公路达60公里。90%村的街道全部进行了硬
化,全乡56个行政村的程控电话已全部开通;在彻底消灭无电村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全面开展低压线路改造工程,辛庄乡地处-腹地,油气资源丰富。
近几年来,辛庄乡积极实施“科技兴乡”战略,通过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和加大资金投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黄河优质米、蔬菜、畜牧等农业产业化基地。目前全乡优质稻种植面积达3.4万亩, 蔬菜种植专业村1个,养殖专业村7个。.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1万人 | 65平方公里 | 410926106 | 457000 | 0393 | 查看 辛庄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关镇 |
范县城关镇地处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1990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历经筹备组、办事处、建制镇三个阶段,总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39人,耕地面积6400亩,现辖13个行政村。城关镇优越的地理位置、宽松的投资环境,使这个镇在成立时间短、发展任务重、地理位置复杂、关系协调困难的情况下,全镇干群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走在了全县的前列。范县县委、县政府“巩固老城、建设新区”的发展格局,给城镇发展带来了千载难缝的大好机遇。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使这个新建镇成为经济发展的“金三角”,显示了其勃勃生机。 镇党委、政府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及<<若干规定>>,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招商、引商、富商,建成了两个工贸区、两座商贸城。以北杨铺和义和庄为中心的两个工贸区拥有以化工、生化、皮革、制药、面粉、预制件等为主导主品的企业30余家。商贸业发展建成了金村商贸城和新区商贸城,并多次召开招商引资发布会,逐步完善,充实商贸城建设,累计投资近2000万元。目前,商贸城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热忱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以配套政策为引导,强化服务和优化私营经济发展环境,私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和软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加强引导,优化环境,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所有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求真务实、团结向上、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城关镇现有在职科级干部16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1%,平均年龄36岁。 镇党委、政府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实行了机构改革,设立了党政办公室、财经办公室、科教文卫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农经办公室,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开展,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司法所、民政所、信访人等机构搞好便民服务,加强协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
濮城镇 |
隶属于濮阳市范县,距县城27公里、濮阳市区35公里,北接长(长治市)---泰(泰安市)铁路和濮(濮阳市)--台(台前县)高等级公路,东与京九铁路相通,西与全国南北大动脉京广线相接,新(新乡市)----范(范县)公路横穿全镇东西。 镇区内内环路、外环路纵横相连、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44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总居住人口6.2万人。这里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全国特大型企业-的开发腹地,是濮阳市工业贸易新区的中心地带。1996年1月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 濮城地处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的故道,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颛项、帝尧、昆吾氏即于原州境建国定都。古来为群雄逐鹿之地,历史上的楚晋“城濮之战”、孙庞“马陵之战”、项羽追章邯之役、曹操吕布 “濮阳之争”均在境内在发生。隋、唐、宋、元、明代曾是十分鼎盛的濮州,俗称“大濮州”。相传很久已前,一对美丽的金凤凰恬然栖息于此,于是濮城又有“风凰城”的美称。 濮城镇农业基础雄厚,工业和贸易发达,发展潜力巨大。随着1978年-的勘探开发,濮城经济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全面振兴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橡塑、化工、玻璃棉、珍珠岩、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齐头并进。目前,全镇四级企业已达到1268家,其中工业企业175家,工业产品百余种,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比如:天海橡塑造厂的高分 子合成PVC软管、波纹管、绝缘胶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特种玻璃棉不仅占有国内市场的70%以上,而且打入了国际市场。 1994年,濮城镇率先跨入濮阳市“二十强乡镇”。 1996年元月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自1994年以来,濮城镇连续荣获市、县先进党委称号,多次被评为“全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濮阳市科技示范镇”、“全市义务教育先进单位”、“濮阳小城镇改革、建设、发展试点先进单位”和“河南省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同时,镇、村两级先后投入 1000多万元,建设完善了濮州大市场、风城大市场、东街小百货市场、军寨农贸市场等九大专(兼)业市场,充分利用濮城镇有数百年商贸活动历史的优势,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商品集散地。. |
龙王庄镇 |
范县龙王庄乡位于范县东南部,距县城约17公里,南倚临黄堤,北靠范台公路,濮台铁路穿境而过。周边与陆集乡、张庄乡、高码头乡、颜村铺乡、孟楼乡和陈庄乡接壤。两条干渠、三条排沟纵贯全乡,辖37个行政村,22396人,总面积31.4平方公里,耕地3.3万亩,属背河洼地,以黄河灌溉为主。该乡属典型的农业乡,素有“粮食屯”之称,主要生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作物。. |
高码头镇 |
范县高码头镇位于范县最东边,地处两省交界处,南靠黄河,北依金堤。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000亩。全乡辖51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202个村民组,8879户,农业人口33000多人,其中劳动力13266人。 高码头乡东半部系沙质土壤,西半部系淤质土壤,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西瓜,花生,油菜,蔬菜,棉花为主。 近年来,高码头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于高码头乡的实际,牢固树立“强农固本”的思想,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科学种田,用好市场经济杠杆指导农业生产,有效地促进了全乡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我乡在“两区四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又因地制宜提出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规模经营、高产高效”的发展思路,来加速主导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全乡林果、蔬菜、养殖三大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发展优质果园面积3000亩,蔬菜种植面积6000亩。其中日光温室42个,弓棚116个,发展养羊、养鸡专业村23个、250户。现有干、支、沟、斗、农渠148条,基本上形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水利网络。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主要乡镇企业有:永光皮革厂、乔洼羽绒厂、高码头乡予制板厂、孙瓦屋铁制品厂和中原陶瓷厂,年总产值达到29185万元,上交利税210万元。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卫生、道路和通讯建设工作,1997年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乡二中教学楼一座,投资70多万元对葛口、袁庄、丁大寺、阳谷段四处小学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了省“普九”验收团的验收。投资120万元硬化了高码头---东孙庄、东孙庄----古张路两条。98年我乡卫生院被全市卫生系统定为全市卫生系统医疗一体化管理试点卫生院,使乡卫生院的服务、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0完成了人口 计划,并对育龄妇女登记造册、建档立卡、采取节育措施,使计划生育工作摆脱了落后的面貌,走上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98年10月份我乡的54个村已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
王楼镇 |
范县王楼镇位于范县西南部,地处豫、鲁两省和范县、濮阳县、山东莘县三县交界处,位处-腹地,濮台公路、葛彭公路、王张公路三条主干线横贯全境,是范县的西大门。该乡下辖37个行政村,总人口26346人,耕地36053亩,有17个村处在油区半油区,是典型的农业大乡。 王楼镇位于范县西南部,地处豫、鲁两省和范县、濮阳县、山东莘县三县交界处,位处-腹地,濮台公路、葛彭公路、王张公路三条主干线横贯全境,是范县的西大门。该乡下辖37个行政村,总人口26346人,耕地36053亩,有17个村处在油区半油区,是典型的农业大乡。 农 业 : 传统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近年来为增加农民收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98年开始引进“兰考906”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系,99年喜获丰收,年产小麦将全部用于良种普及,三年内良种普及率达到100%。沿濮东干渠低洼易涝地带扩种水稻3500亩,经济效益可观。 99年引进优质脱毒红薯22.5万株,全部种植在西部高势沙质地带。目前,全乡大力推广“双孢菇”种植新项目,做为发展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现种植棚户已达150户,可增加收入80万元。养殖业以野陈、金牙头养鸡,七里堂养猪,大赵、永王养牛为主,逐年增加饲养量,带动了大批养殖户的发展。 工 业 : 乡镇企业立足油气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优势,采取转让、租赁、改组、承包等多种形式,不断规范和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加快技改步伐,拓宽了市场营销网络。中原水泥厂、脱氧剂厂、宋海灯具厂、活性炭厂、泡花碱厂、面粉厂、釉子厂、鸵鸟养殖厂等一批强企业运转正常,9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七千多万元。 社会公益事业 教 育: 全乡共有2年初中和16年项目小学,全部实现“六配套”。7-14周岁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98年相继通过省、市“普九”验收团的验收,并先后被市、县政府评为“普九”工作先进乡。 电 讯: 电讯事业发展迅速。98年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电话用户日渐增多,目前已达600户。程控电话的开通,为王楼乡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社会福利: 98年9月,投资32.6万元,建起了占地14.6亩的全市第一所社会福利院,妥善安置9名孤寡老人和10名孤儿,为他们提供了基本的生活学习保障.. |
辛庄镇 |
范县辛庄镇位于范县西南部,地处黄河下游北岸,与山东鄄城县隔河相望,西与濮阳县户部寨乡接壤,南与濮阳县王称固乡相连,北邻杨集乡、濮城镇。区域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辖56个行政村,总人口4.08万人。其中纯滩区村10个,半滩区村11个,10个纯滩区村中落河村6个。全乡土地分黄河滩地、背河洼地和旱作区三种类型,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 辛庄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为辛庄乡经济的发展及招商引资奠定了基础;辛庄乡紧靠黄河,全县最大的引黄闸----彭楼大闸在辛庄境内,引黄灌溉比较便利,经过多方筹资兴修水利,全乡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3.9万亩,交通便利。 截止目前全乡新建乡、村级公路达60公里。90%村的街道全部进行了硬 化,全乡56个行政村的程控电话已全部开通;在彻底消灭无电村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全面开展低压线路改造工程,辛庄乡地处-腹地,油气资源丰富。 近几年来,辛庄乡积极实施“科技兴乡”战略,通过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和加大资金投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黄河优质米、蔬菜、畜牧等农业产业化基地。目前全乡优质稻种植面积达3.4万亩, 蔬菜种植专业村1个,养殖专业村7个。. |
杨集乡 |
范县杨集乡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属沿黄乡,北与白衣乡交界,南临黄河与山东鄄城县相望,东毗陈庄乡,西接濮城镇、王楼乡。辖区内土地总面积50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杨集乡前后店村。全乡辖53个行政村,250个村民小组。 全乡地势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新范公路、濮台公路、范鄄公路、濮台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全乡耕地52024亩,其中水田4.3万亩,旱田9024亩。 本乡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玉米、西瓜等。 近年来,杨集乡凭地灵人杰优势,乘改革开放东风,高扬“团结奋进、务实高效、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精神,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丰硕成果,1998年全乡完成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5%。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各项指标综合考核在县、市名列前茅,先后被省评为“科技致富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四强乡镇党委”、“计划生育先进单位”、“黄河治理先进单位”、“平原绿化达标乡”、“普九验收达标单位”、“科技示范乡”、 “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五好党委”、“农业产业化经营强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治安模范乡”、“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为加快杨集乡小城镇建设步伐,搞好商品流通,为客商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乡党委、政府对杨集乡集镇进行了规划,杨集乡集镇位于新范公路、范鄄公路交汇处1公里,涉及到杨邢庄前街、后街、东场、前后店等5个村庄。乡成立了小城镇建设指挥部,请县城局对杨集乡集镇进行了规划,制定?lt;<范县杨集乡集镇建设实施办法>>,乡统一规划、统一建筑,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具体负责落实。. |
陈庄镇 |
范县陈庄镇位于范县东南约18公里处,与山东鄄城隔河相望,总面积约4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445亩(其中滩地8000亩)。 现辖60个行政村(其中21个半滩区村),213个村民小组,8016户,3.4万人。乡人民政府驻陈庄村。 陈庄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艰苦创业、自加压力、争粮食创一流,促进全乡经济的发展。先后被省、市、县评为生产先进单位、河南省粮食生产百强乡、先进党委、信访工作先进乡、党风廉政设先进乡、“四强”乡镇、计划生育行进乡、发展农村经济先进乡。 陈庄乡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两种。夏季种植小麦,秋季种植水稻。全乡是“一麦一稻、藕鱼双收”,的高效农业种植模式,是濮阳市唯一的纯水稻种植乡,单产稻谷1000万公斤,是濮阳市有名的鱼米乡,素有“小江南”之称。 农业产业化有了长足发展,成立了陈庄乡山河养殖集团,与山东鄄城签订了长期订购肉兔合同。该公司不仅带动了本乡200户农户靠饲养肉兔走上致富路,而且帮助其它兄弟乡镇发展肉兔饲养。 目前,该公司已达到产、供、加一条友龙服务。陈庄乡肉鸡饲养服务中心,与山东阳谷签订了长期回收合同,全乡发展养鸡专业户300余户,15个专业村。 陈庄乡是全市最早推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的乡,全乡60个行政村都建立健全了“两会一组”,政府实行了乡务公开,村里实行了村务公开,并且把农村财务管理、干部管理等系统地打印成小册子,便于农村规范化管理,探索出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路子,农村工作走出低谷,成为市县典范。省市县主要领导多次到陈庄乡调研,兄弟乡镇也慕名前来学习。. |
白衣阁乡 |
范县白衣阁乡地处范县新区南大门,南与杨集相连,西与王楼接壤,东与孟楼为邻。濮台公路纵贯我乡、王张公路横跨境内,孟楼河、辛杨干渠穿越境内,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全乡44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总人口3.2万人,耕地4.9万亩。乡政府驻地白衣阁村。 白衣阁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大豆、水稻、玉米、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以西瓜、花生、蔬菜、砀山梨、苹果等为主。近年来,白衣阁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于白衣阁乡的实际,牢固树立“强农固本,发展经济”的思想,认真抓好了涝洼地的治理,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有效地促进了全乡农、林、牧、渔全面发展。1998年,全乡实现了“井渠”双配套,现在机井420眼,引黄干渠、支渠45条,排沟15条。现有汽车、配套拖拉机、三马车3700余辆。全乡粮食总产量320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8970.8万元。 一、全乡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 1、林果业发展迅速。以孙楼种植砀山梨为重点,幅射孙庄,韩庄,前朱等十六个村。全乡共种植果树4100亩,现已挂果2000亩,亩产500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6000元以上。水果主要销往濮阳、安阳、焦作、深圳等地市。 2、蔬菜以北杏为重点,利用房前屋后闲散土地发展塑料大棚,带动西杏、东杏、孙庄等六个村发展大棚530座,种植以芹菜为主,每座棚可收入5000元左右。 3、养殖业:以西杏养殖业为龙头,带动北杏、西吴庄、前朱等十八个村。主要养鸡专业户280户(280000只)、养兔专业户160户(9000只),鱼塘面积300亩(年产量60万公斤)。 二、乡镇企业稳步发展 1998年全乡新增个体企业113家,全乡四级企业累计达到403家,总产值达5816万元,实现利润421万元。主要是预制厂、建筑公司、粉条加工、面粉厂、砖瓦厂等。. |
颜村铺乡 |
地处范县新区东北部,北临金堤河,东北与山东莘县古城镇接壤,濮台公路横穿该乡南部。全乡现有45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素有范县的“粮食囤”之称。 特色:我乡在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结合本乡实际,坚持走“科教兴乡”之路,着重发展了一系列特色产业。首先是面粉加工业,截止99年上半年全乡有面粉厂18个,乡面粉集团公司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建立了集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服务体系;二是大搞吨粮田开发,在麻口、冯固一带建立了1.3万亩高产示范园区,推行小麦、玉米统一供种, 园区内10000亩玉米,平均单产568公斤;三是大力抓好养殖专业村,专业户建设,发展鸡、猪、牛、羊、兔养殖,扶持养殖龙头企业发展。重点扶持发展了西于化、谢化两个养殖专业村,从而带动周围村及全乡各村的经济发展;四是极力实施万亩黄滩海重复开发项目和1.3万亩节水示范小区工程建设,各投入资金100万元和120万元。 两处工程共修路37条,修建大小桥、 涵、闸400多座,硬代沟渠28条,植树18万棵,两个项目的实施,使我乡两大生产区域达到了大地农田化、路渠林网化、农田水利化、种植区域化的新格局。. |
陆集乡 |
范县陆集乡位于范县东南边陲,地处黄河滩区,是全县唯一的全滩区乡,南依黄河,北靠临大堤。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201亩。全乡辖46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162个村民组,7866户,农业人口30457人。乡政府驻地陆集村。 陆集乡多系沙质土壤,黄河滩区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以西瓜、花生、绿豆、油菜、蔬菜为主,北河洼地以水稻、种藕为主。 近年来,陆集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立足于陆集实际,牢固树立“强农固本”的思想,认真搞好滩区治理和背河洼地的治理,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科学种田,用好市场经济杠杆指导农业生产,有效地促进了全乡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1998年,全乡基本产现了“井渠”双配套,现在机井870眼,引黄干渠和排沟共4条,引黄闸1处,中小型提灌站5处,现有配套拖拉机,三马车2000余辆。 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11811吨,农业总产值达到5930.6万元。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1998年,全乡新增个体工商企业90个,全乡四级乡镇企业累计达到319个,总产值达到3770万元,实现利润327万元.主要乡镇企业服装厂、板条加工厂、面粉厂、砖瓦厂等。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卫生、道路和通讯工作。1998年,投资100万元,建成乡二中教学楼一座,投资80余万元对前刘楼、白庄、东吴老家、坑东四处重点小学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省级“普九”,国家扫盲验收奠定了基础。乡卫生院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0完成了人口计划,并对育龄妇妇女登记造 册,建档立卡,采取节育措施,使计划生育工作摆脱了落后的面貌,走上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乡村道路建设突飞猛进,98年硬化乡村道路15公里,部分村通了公路,年底各行政村基本上通了电话,开创了陆集道路、通讯基础设施设先河。. |
张庄乡 |
范县张庄乡位于范县东南部,距县城20公里,北、西、南三面分别与高码头乡、龙王庄乡、陆集乡相邻。东南部及东部滨临黄河,与山东鄄城县苏阁乡、李集乡隔河相望,东北部与台前县清水河乡接攘。黄河在本乡呈西南、东北流向,临黄堤贯全境,将全乡匀分为滩区和非滩区两大部分,乡政府驻临黄堤北前张庄村。 全乡辖区面积75000亩,可耕地面积39456亩。全乡共分为五个管区、55个行政村,其中滩区村22个,非滩区村23个,全乡总人口34491人。 张庄乡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改革开放前除农业收入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改革开放给张庄乡注入了活力,使张庄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全乡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1982年以前本乡仅有农机厂和综合厂两家乡镇企业,且规模小、底子薄、收益甚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宽松的政策环境也给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张庄灯塔制锨厂、张庄木制品厂、中原航城纤维素厂、张庄青年胶合板厂、百发饲料厂等一大批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截止98年底,全乡的乡镇企业已达52家,年总产值6934万元,年利税630万元,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1800万元。张庄乡的乡镇企业生产跻身于全县第三名的位置。九七年张庄乡也被市委、 市政府评为“四强”乡镇,乡镇企业已成为本乡的一大支柱产业。 张庄乡北距濮台公路5公里,东距京九大动脉仅20公里,向东南走约10公里即到清水河乡黄河浮桥,过桥可直达山东省郓城县。98年贯串本乡北部的濮台铁路也建成通车。目前全乡55个行政村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装机总量达400多部。九六年乡党委、政府在乡政府南面新开通过商业街,重修了乡驻地的主要街道,美化了乡驻地环境,加快了本乡小城镇建设步伐。同时在商业街西部规划出张庄乡工业小区,配备了水、电、通讯设施,并规定凡在小区内新建的企业两年内免征一切管理费用。便利的交通、方便快捷的通讯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使一批乡镇企业脱颖而出,也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来此投资办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