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口乡位于黄河北岸,是台前县的南大门。东与打渔陈乡为邻,南与山东梁山县赵固堆乡隔河相望,西与马楼后方乡交界,北与县城相连。
全乡域总面积35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2.6万人,耕地1.7万亩。
孙口乡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台前县的鱼米之乡。境内有引黄大闸一座,沟渠,机井等,浇排配套设施齐全,建有8000亩高产田开发基地,1000亩棉花基地,2000亩水稻种植基地。生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水稻、苹果、蔬菜等。
孙口乡名优特产有“赛江南”之称的大米;“国宝”之誉的小尾寒羊,蜚声中外的“黄河鲤鱼”。
孙口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 现有各类工商集体,个体私营企业160家,9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51万元,从业人员292人,初步形成畜牧养殖,羽绒加工。建筑建材,纸业运输,商贸服务六大农村产业。拥有全市最大的畜牧养殖龙头企业-----耀民食品有限公司。总资产近2000万元。集中禽繁育卵化,饲料,畜禽产品分隔加工,冷藏为体;有全县最大的工业企业----造纸厂,有全县唯一出口创汇的企业羽绒加工厂,是周围县市最大的河石建材集教地。从火车站到乡政府的5公里经济长廊正逐步成为全县的商贸中心。
台前县孙口乡,几年来,孙口乡依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努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形成了以羽绒、面粉、化工为主导产品的企业46家,从业人员3007人。2004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4.01亿元,创利税2612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90元。
我们的主要作法是:明确集中精力抓工业发展思路,建立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乡里成立了工业领导小组, 由县委常委、 乡-吴春华亲自挂帅,主要精力用于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在工作力量摆布上,实行版块工作法,突出党委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位置;每周一在全乡干部中开展“发展孙口乡经济靠什么”和“我能为孙口乡经济发展做什么”大讨论,要求正股级以上干部每年至少联系或引进一个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抓环境建设,搞好服务,努力打造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平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6万人 | 35平方公里 | 410927203 | 457000 | 0393 | 查看 孙口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关镇 |
台前县辖镇。县府驻地。1958年建台前公社,1978年更名城关公社,1982年设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4.2万。(北)京九(龙)铁路和濮(阳)台(前)铁路、濮(阳)台(前)公路过境。辖台前、丁李、李皮匠、于庙、姜楼、刘庙、曹杨韩、后三里、油坊、高庙西、高庙东、老庄、王楼、解庄、刘楼、高掌、尚庄、聂庄、前三里、长刘、姜岗、赵楼、刘粗腿、徐岭西、徐岭东2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加工、建筑、建材、养殖和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以小麦、大豆种植为主。1958年-曾亲临台前村视察农业生产合作社。. |
侯庙镇 |
侯庙镇位于河南省的东北角,豫鲁两省交界处,南临黄河、北倚金堤。濮台商等级公路及濮台铁路穿境而过,是鲁西南和豫东北的交通咽喉。侯庙因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商贸繁荣、城镇建设发展较快,而被誉为镶嵌在濮阳市“濮东桥头堡”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1998年3月,侯庙镇被确定为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3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2000年4月被列为全省117个重点镇之一,2002年通过了省政府重点镇的考核验收,被评为一类镇。 侯庙镇现辖53个行政村,5.2万人,镇区人口1.66万人,全镇总面积60.5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7.2平主公里,已建城区面积2.16平方公里。2002年,全镇国民经济总值达到2.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586.3万元,人均纯收入3785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2%、10%和11%。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科教文卫、民政、金融、交通等各项事业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商贸业、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林果、蔬菜专业市场和日用百货市场红红火火,建材大市场、农机大市场一片繁荣,进一步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工贸小区建设步代加快,亨利达面粉集团投资626万元进行技改扩建,日生产面粉200吨,小区内的台前县第二长途汽车站,已投入运营;镇卫生院、农村信用社等单位的建设,均为侯庙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种植优质林果基地和欧美“107”大叶速生杨5500亩,远销全国各地;黄河养殖有限公司所饲养的美系PIC和杜洛克商品猪,销往上海、天津等地;张楼东蛋鸡养殖基地,蛋鸡存栏总量达45万只,鸡蛋销往广州、安徽、浙江等地,年创利润560万元;鸦鲁肝鹅养殖厂规模逐步扩大,效益日趋明显;狐狸、獭兔等特种养殖业也发展迅猛。. |
马楼镇 |
台前县辖镇。1957年建马楼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12公里。南临黄河,东依“京九”铁路黄河特大桥。面积71.5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马楼、裴城寺、大寺张、满那里、吴楼、后杨、靛池楼、马庙、遵化庄、李开甫、席胡同、棘针园、刘楼、前韩胡同、后韩胡同、三义村、前许楼、后许楼、阎那里、李胡、张集、武楼、李华、黄那里、马那里、河西赵、河西王、刘心石、阎五斗、张贯、韩庄、前李楼、后李楼、前张胡同、后秦、前秦、阎霍、阎庄、孙占、王庄、王坦、梁路口、龙湾、胡庄、前赵、后赵、辛庄、葛集、后张胡同、毛河、陈楼、尚岭5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农机配件购销、废旧钢材加工、羽绒加工为主。农业主产小麦、大豆、蔬菜。. |
吴坝镇 |
台前县吴坝镇位于河南省的东北角顶端,金堤河与黄河的交汇处,在这里林黄堤终接于北津堤,属黄河半滩区乡。全乡辖37个行政村,人口2.84万,耕地面积2.43万亩。 吴坝乡历届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乡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吴坝乡全面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全方位的深化农村改革,使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吴坝镇地处偏辟,交通不便又由于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和其它因素的束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面对这种状况,该乡党委、政府经过广泛调查研究,确定了发展经济,统一思想,全面启动改革,憋足干劲,实施经济发展的大动作。甩掉禁锢着吴坝乡人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模式;摆脱陈旧保守的思想观念;冲破小农意识圈子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发展吴坝乡经济上来。 农业方面,吴坝乡是传统的农业乡,农业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立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了配套工程的完善。为进一步改变生产缓慢发展的状态。自一九九三年,该乡立足实际,打破旧的生产模式,大胆提出了“一稳,二双,三调整的农业发展战略,即稳定农村现行政策,搞好井渠双配套,增加集体和个人的双投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村集体农业结构。目前全乡挖通沟渠32条,机井590眼,完全发挥临黄河,引河水灌溉的优势,建起了两座中型提灌站。全乡累计有效灌溉面积达1.4万亩,旱劳保收田达0.8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启动了因地制宜的种植方式,滩区的沙性地种植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瓜类等,年种植面积达4000亩以上。目前全乡吨粮开发区,立体农业种植得到了推广,林果种植面积达1300亩,形成了以西桥,郑三里果园为骨干的果树栽培基地的雏形。传统的养殖业日益发展,新西兰品种肉兔和肉蛋鸡养殖初具规模。北姜庄村的品种肉兔繁育基地建成,十里井养猪厂规模已居全县一位,穆扬村肉食鸡饲养形成规模,狐狸,山鸡等特种养殖正在俏然兴起。村集体的产业结构也由单一种植业扩展到以运输业,商贸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吴坝镇农业的内外发展经济格局已形成,形成了林成网、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通的格局。. |
后方乡 |
后方乡位于台前县西南。距县城8公里,驻地后方集,管辖30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人口30360人,耕地28558亩, 乡政府-张廷国 ,乡长贺怀山, 热忱欢迎各界有识人士到后方乡投资建厂,共创大业。. |
清水河乡 |
台前县清水河乡位于台前县西南部,南与郓城县隔河相望,北临黄河大堤,西与范县毗邻,东与马楼乡接壤。全乡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4公里,呈西南东北带状分布,是全县唯一的纯黄河滩区乡。濮台铁路在境内穿过,并在该乡建有客货两用站。辖43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30726人,其中落河村6个,4721人耕地23507亩,多为沙质土壤,部分为飞沙薄地,地势南高北低。乡人民政府驻地清水河村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处。 清水河乡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红薯,主要经济作物有西瓜、花生、苹果等,尤其是西瓜,以个大、汁多、味甜著称,1997年以来全乡西瓜种植面积均达万亩,畅销冀、鲁、豫等省。养殖业以养鸡、猪、山绵羊和小尾寒羊为主,同时发展了养肉狗、狐狸、獾等特种养殖。 交通设施建设成绩显著。1994年11月,与济南黄河浮桥分公司,郓城县李集乡三方联合投资580万元,架设了“李清黄河浮桥”成为台前县连接黄河南北的又一交通要道。近年来,形成了以清河---浮桥,尖固堆---甘草,仝庄---金庄,仝庄---丰刘程,清河---后王集,潘(集)古(城)公路清河段等公路为主的三纵三横呈“田”字形的交通网络。通迅方面,架起了两条通讯光缆,并建成了信息中转发射塔,全乡电话装机量达1千多门。 全乡现有初中2所,小学26所,成人教育学校1所,教职工400余人,在校学生3500余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乡建有中心卫生院1所,敬老院1所。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常抓不懈,已纳入正常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轨道。乡设立了计划生育指导所,各村建立了高标准计划生育宣传室。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全乡各类企业达563家,主要乡镇企业有:顺达羽绒厂,橡胶制品厂,废旧金属有限公司,黄河柳草编工艺加工厂,东光胶合板厂和清水河胶囊厂。按现代企业要求规划的王英楼火车站工贸小区初具规模。羽绒市场,顶木市场,废旧钢材市场日益繁荣。 清水河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1933年冬,0直南特委在甘草固堆村建立了寿张县(今台前县)第一个0小组。. |
孙口乡 |
孙口乡位于黄河北岸,是台前县的南大门。东与打渔陈乡为邻,南与山东梁山县赵固堆乡隔河相望,西与马楼后方乡交界,北与县城相连。 全乡域总面积35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2.6万人,耕地1.7万亩。 孙口乡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台前县的鱼米之乡。境内有引黄大闸一座,沟渠,机井等,浇排配套设施齐全,建有8000亩高产田开发基地,1000亩棉花基地,2000亩水稻种植基地。生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水稻、苹果、蔬菜等。 孙口乡名优特产有“赛江南”之称的大米;“国宝”之誉的小尾寒羊,蜚声中外的“黄河鲤鱼”。 孙口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 现有各类工商集体,个体私营企业160家,9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51万元,从业人员292人,初步形成畜牧养殖,羽绒加工。建筑建材,纸业运输,商贸服务六大农村产业。拥有全市最大的畜牧养殖龙头企业-----耀民食品有限公司。总资产近2000万元。集中禽繁育卵化,饲料,畜禽产品分隔加工,冷藏为体;有全县最大的工业企业----造纸厂,有全县唯一出口创汇的企业羽绒加工厂,是周围县市最大的河石建材集教地。从火车站到乡政府的5公里经济长廊正逐步成为全县的商贸中心。 台前县孙口乡,几年来,孙口乡依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努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形成了以羽绒、面粉、化工为主导产品的企业46家,从业人员3007人。2004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4.01亿元,创利税2612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90元。 我们的主要作法是:明确集中精力抓工业发展思路,建立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乡里成立了工业领导小组, 由县委常委、 乡-吴春华亲自挂帅,主要精力用于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在工作力量摆布上,实行版块工作法,突出党委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位置;每周一在全乡干部中开展“发展孙口乡经济靠什么”和“我能为孙口乡经济发展做什么”大讨论,要求正股级以上干部每年至少联系或引进一个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抓环境建设,搞好服务,努力打造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平台。. |
打渔陈乡 |
打渔陈乡位于台前县.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和乡政协的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高举-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旗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布署,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团结奋战,艰苦创业,经过一年的努力,全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强化农业地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我们立足实际,围绕农业生产大作文章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上下功夫全年共修建桥涵、闸提水池46座,新打机井223眼,新开公路16条,目前我乡大面积耕地实现了井渠双配套。旱涝保收田达3.8万亩,今年夏粮单产、 总产均列全县第一。同时在今冬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整修、新挖各类沟渠。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第一名,被市政府评为农用水利建设先进乡。 推广高产优良品种,大力发展“一优双高”农业。 我乡被市定为全县唯一的万亩园区示范乡,为切实搞好万亩园区示范开发,今年我们从乡到村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园区开发实施方案。在园区内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实现了“四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播期、统一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并进行麦垄串种,共串种3.8万亩。同时引进高产品种。 小麦品种主要有新麦9号、百农64;玉米品种主要有豫玉22号、郑单12等高产品种。由于我乡采取了有效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我乡“一优双高”农业的发展。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树木管理。 我乡在新规划的大方内,大搞植树造林绿化活动,实现了一路一渠三行树的总体目标。路沟渠植树5万余棵,四旁植树12万余棵。我乡在下大气力搞好绿化的同时,组成了一支护林专业队,加强对树木管理工作,对其划分责任区,分片包干,挂牌上岗,制定护林公约,刷写、固定护林标语300多条,改变了以前年年植树不见树的被动局面,做到了植一方活一方,保一片。植树成活率达95%以上,在全县植树造林工作评比中,被评为第一名。 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 我们在进一步发展养殖专业村的基础上鼓励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全乡羊饲养量达4.537万只,猪饲养量达2.327万头,肉类总产量达4577.3吨,禽蛋产量达7261.8吨,家禽饲养量达265. 58万只。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
夹河乡 |
夹河乡位于台前县乡-李汉川,乡长侯召芳热忱欢迎国内外单位和个人前来投资开发大展宏图。 夹河乡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大及省、市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九五”计划 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及2010年远景目标全面实施强农固本,兴工富乡,择优突破,集约经营,开放带动,努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并结合夹河乡实际,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各项共作及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农业方面:以实现“一优双高”农业为奋斗目标,实施科技兴农,治水兴农战略,优化种植结构,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首先,实施“治水兴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九八年,投资140多万元,在台吴、林张公路两侧和引黄条件较差的地段,完成了新打和修复机井200眼,又围绕五支渠和三干斗开挖两条毛渠,清挖渠道8条,大大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其次,立足科技兴农,搞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布局、统一耕作、统一施肥、统一灌溉、统一预防病虫害,使小麦、玉米、大豆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其三,继续实施“1515”高产开发工程,尤其对1万亩小麦高产开发,责任到人,强化管理,并及时搞好了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工作。为提高小麦单产,增加总产,结合小麦微元素浸种、配方施肥及“一喷三防”,大力推广了多项农业新技术,使我乡小麦在今年的这样特殊的年份,仍取得丰收。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尤其在促进夹河乡农业产业化结构的尽快形成,重点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做文章,积极引导农民“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掐钱养什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走“高产高效”的路子。 在产业化形成上, 做好了农业内部的经构调查。今年,我乡以花生为主。 建立小麦、花生良种繁育基地。以张广、姚邵、代庄、东丁等村为重点,实施小麦亩产开发;建立了“鲁花14”优质良种繁育基地,带动全乡经济作物的发展,使之成为夹河特色的产业化生产项目。 重点发展养殖业。主要以夹河金源有限公司为主,采用“公司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趋动方式,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带农户的运行机制,成为集饲养、孵化、供雏、防疫、 技术、销售为一体的系列化服务体系。止于目前,全乡养鸡户已发展到1653户,肉蛋鸡饲养量达200万只。 在畜牧业发展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