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西双版纳州 >> 景洪市 >> 勐养镇

勐养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勐养镇谷歌卫星地图)


勐养镇简介

  勐养镇地处景洪市东北部,是景洪市的“卫星城镇”,距景洪市23.7㎞。全镇行政辖区总面积688.5K㎡,有7个村委会58个自然村。总人口14452人。主要居住着汉、傣、彝、布朗、基诺、昆格等15个民族。镇政府所在地交通地理呈“丫”字形,是祖国内地通往我州景洪、勐腊、勐海及泰国、缅甸、老挝东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要塞。勐养镇属亚热带气候类型,森林覆盖率为70%。全年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宜发展稻谷、冬季作物和茶叶、咖啡、水果等亚热带经济作物。近年来,勐养镇以“思小”公路为契机,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甜瓜、香瓜、青枣等水果,饲养茶花鸡、小耳朵猪等,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2003年,勐养镇在-李正才、镇长刀荣国的带领下,全镇人民齐心协力,抗击非典、抗旱保丰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勐养镇将在党的-精神指引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积极实践“-”重要思想,团结和依靠全镇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推进勐养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45万人 ·景洪旅游·景洪特产·景洪十大特产·兴宁十大特产·景洪十景· 532801105 666100 0691 查看 勐养镇谷歌卫星地图

勐养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勐养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允景洪街道

   允景洪街道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是0景洪市委、景洪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地跨澜沧江 街道一角两岸,东接勐罕镇、勐养镇,西南临嘎洒镇,北临勐养镇。辖区面积约246平方公里,其中坝区17平方公里,占7%;山区229平方公里,占93%。总户数39805户,总人口:130949人,其中:常住户数27068户,常住人口80738人;暂住户数12737 户,暂住人口50211人;城镇户数25490户,城镇人口73898人;农业户数1578户农业人口6840人。街道辖区有党委33个、党总支55个、党支部410个、党小组353个,党员7116人,其中隶属于街道党工委的有1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共有792名党员(其中515名党员属社区社会化管理)。有傣、汉、哈尼(爱尼)、基诺、布朗等7个世居民族。人口自然增长率2‰。辖16个社区:曼各、曼斗、嘎兰、曼景兰、新城、风情园、花卉园、三叶、白象湖、孔雀湖、黎明、曼听公园、沧江、嘎栋、曼外、曼戈龙。街道办事处驻嘎兰。   -   行政区划   原景洪镇城区古称景德,是勐泐国的都城,自西晋至明为历代土司司署驻地。1950年名景德街,属车里县景洪区。1954年城区更名为允景洪,为州府驻地。1958年置县,1959年景洪县府移驻景德街,称景德镇。1969年从 乡村景洪区析建允景洪公社,景德镇及街区并入允景洪公社。1975年从允景洪公社析建允景洪镇。1978年撤允景洪公社并入允景洪镇,1994年更名景洪镇。原嘎栋乡1984年设嘎栋区,1988年改乡。2002年撤销原嘎栋乡、景洪镇,设立景洪镇、允景洪街道。2004年撤销景洪镇,原景洪镇的纳板、曼点、曼沙、曼迈、曼戈播5个村委会划归嘎洒镇管辖,将曼外、曼戈龙2个村委会划归允景洪街道办事处管辖。允景洪街道是0景洪市委、景洪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共划分为沧江、曼各、曼斗、嘎兰、黎明、曼景兰、曼听公园、风情园、新城、孔雀湖、白象湖、花卉园、三叶、嘎栋、曼外、曼戈龙等16个社区居(村)委会。其中,曼各、嘎兰、曼景兰是原景洪镇改制的社区居委会,即“村改居”,嘎栋是新增设的社区居委会,曼外、曼戈龙是乡镇撤并划归的山区村委会。管辖16个社区居(村)委会,实行村居并存,统一管理。允景洪街道机构内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有街道司法所、劳动保障所、经济服务中心3个直属单位。街道机关和16个社区居(村)委会共有干部职工161人。辖区内共驻有中央、省、州、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部队、学校、国营农场、各类宾馆酒店、村(居)民小组等723个单位。   -   产业发展   2010年,辖区(街道所属)企业生产总值达25744万元,比上年增长3.8%,3个“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及2个 橡胶山区村委会人均纯收入5118元。3个“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及2个山区村委会粮豆播种面积达8550亩,粮豆总产量达1591吨,农民人均占有粮219.6公斤;年末胶园面积达83087.2亩,开割面积达26708.2亩,干胶总产量达1972吨;家禽存栏数29659只,生猪存栏数3392头,肉类总产量164.8吨。年末胶园面积达58814亩,比上年增长11%;开割面积达23321亩,比上年增长12.3%;干胶总产量达1864.7吨,比上年增长12.2%。茶园面积达25.5亩,采茶面积达14亩。2007年,街道辖区国民生产总值达16852万元,比上年增长36.4%,第一产业(农业)产值7068万元;第二产业(工业)产值4149万元;第三产业(旅游服务业)产值5635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17588万元;3个“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及2个山区村委会人均纯收入4260元。3个“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及2个山区村委会粮豆播种面积达13403亩,其中水稻4141亩。粮豆总产量达2967吨,农民人均有粮433.8公斤。  

嘎洒镇

  嘎洒镇地处景洪市西南端,距市城仅5公里,东接景哈哈尼族乡,南连勐龙镇,西接勐海县格朗河乡。全镇辖14个村民委员会,137个自然村,一个种植场,14个种植队。拥有754平方公里的土地,总人口为7.06万人(含农场人口)。主要有傣、哈尼、拉祜、汉、布朗、彝等6个民族,其中傣族占63.9%,哈尼族占20.9%,拉祜族占6.3%。  嘎洒镇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是橡胶、蔬菜生产的基地之一。全镇2005年粮豆播种面积达6.8万亩,其中水稻55261亩,旱稻2938亩,粮豆总产量达2.1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498公斤。年末胶园面积达12.3万亩,干胶产量9667吨。  这里温泉众多,村民们因地制宜的开发了温泉旅游渡假村,是理想的旅游疗养胜地。这里汇集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村民们突破陈规,外出取经,办起了自己的“农家乐”,这里是节假日休息时间的理想选择。地处通向240和打洛边境的咽喉要道,从北向南允大公路、东向西214国道穿镇而过,中国灵长类动物中心、西双版纳机场、全市蓄量最大的曼飞龙水库和版纳皇城——宣慰街都建在嘎洒境内;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嘎洒,人文景观十分丰富。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积极招商引资,引导农民走“订单农业”,努力向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化迈进;为尽快把嘎洒这个景洪旅游花园城市的重要组成部份发展起来,从而提高景洪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全镇上下正在积极努力着。.  

勐龙镇

  勐龙镇位于景洪市西南部,介于北纬21°30,东经100°303,距市政府60公里。北邻嘎洒镇,西北与勐海县布朗山相接,东南面与缅甸接壤,与泰国、老挝相邻,国境线长64.4公里,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国家最近的陆路通道。    勐龙镇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年日照1732.4小时,最高月份达215.6小时,最低月份也有53.6小时;年平均气温在21.4℃,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左右。最高海拔南勒各梅山,为2196米,最低海拔南阿河出口,为485米。镇处怒山山地,地形呈角形,南、西、北是山,中、东部是勐龙坝子。辖区内储藏着丰富的金、锡、锰、铁等矿产资源。其中,铁和锰储量大,埋藏浅且品质高,是国内少有的富铁矿。    勐龙镇国土面积1216平方公里。全镇辖20个村委会147个村民小组,一个橡胶工贸公司,1个种植场和48个镇属及驻镇单位。辖区内驻有240管委会和曼栋、勐宋两个边防工作站,东风农场总场及其下属6个分场。全镇总人口92219人,其中农业人口666169人,占72.2%。有傣、哈尼、布朗、拉祜、彝5个少数民族,傣族为主体民族,占58%。.  

勐罕镇

  勐罕镇又称橄榄坝,位于景洪市东南部,距景洪城27公里,全镇土地面积301.5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地势呈西北高而东南低,坝区平均海拔500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22.4℃,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311毫米,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692.7小时,适应发展水稻、橡胶、水果等亚热带经济作物。勐罕镇辖区9个村委会,83个村民小组。2003年,全镇总人口为26168人,人口密度约86人/平方公里,居住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民族,其中傣族占81.3%,哈尼族占15 . 3% 其它民族占3 . 4%。勐罕镇是景洪市粮食生产区,2003年粮食总产量1655万吨,人均有粮668公斤,人民人均纯收入2236元;有5个商品交易市场,全镇社会总产值13253 . 16万元,财政收入1050万元。 勐罕镇风景秀丽,有著名国家 AAAA 级风景区傣族园;是旅游、观光、度假的好去处,是西双版纳旅游东环线上的一个明珠。.  

勐养镇

  勐养镇地处景洪市东北部,是景洪市的“卫星城镇”,距景洪市23.7㎞。全镇行政辖区总面积688.5K㎡,有7个村委会58个自然村。总人口14452人。主要居住着汉、傣、彝、布朗、基诺、昆格等15个民族。镇政府所在地交通地理呈“丫”字形,是祖国内地通往我州景洪、勐腊、勐海及泰国、缅甸、老挝东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要塞。勐养镇属亚热带气候类型,森林覆盖率为70%。全年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宜发展稻谷、冬季作物和茶叶、咖啡、水果等亚热带经济作物。近年来,勐养镇以“思小”公路为契机,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甜瓜、香瓜、青枣等水果,饲养茶花鸡、小耳朵猪等,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2003年,勐养镇在-李正才、镇长刀荣国的带领下,全镇人民齐心协力,抗击非典、抗旱保丰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勐养镇将在党的-精神指引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积极实践“-”重要思想,团结和依靠全镇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推进勐养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普文镇

  普文镇位于东经101°23’,北纬 22°3 3’,地处西双版纳景洪最北部,东接勐旺,南连大渡岗,西靠景讷,北邻思茅,因国道213线从坝子中间穿过,使普文成为内地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门户重镇,素有“版纳北大门”之称。全镇面积554平方公里,中间是长形坝子,最高海拔1797.3米(菠萝大山),最低海拔(普文河出境处)772米。年平均气温20.2℃,历年最高气温39℃,年平均降雨量1675 . 6毫米。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土肥水保气候好,交通、通讯便利,适宜发展稻谷、冬作和茶叶、咖啡、水果等亚热带经济作物。镇辖4个村委会,38个村民小组,35个企事业单位,45家大小企业。2002年总人口12311人(不含景洪监狱),其中:农业人口10419人。居住着汉、傣、彝、基诺等13个民族。全镇粮豆总产552 . 6万公斤,人均口粮522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642万元,人均纯收入1459元。.  

景哈乡

  景哈哈尼族乡(简称景哈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公路里程30公里,总面积399平方公里。东与勐腊县隔澜沧江相望,南至南阿河中心河道为国界,与缅甸一衣带水,西与小街乡和嘎洒乡相连,北与勐罕镇隔澜沧江毗邻。地势北低,东西南高,仅有乡人民政府周围约6平方公里的平坝,海拔在500~560米之间,其余是山区,卧马山最高,海拔1470米,243号国界桩处最低,海拔485米。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最高气温27℃,最低气温15.7℃,平均气温22.4℃~23℃之间。年降雨量1311毫米,年均日照1692.7小时。   景哈乡原称为彻里路地。明隆庆四年(1570)名景哈,是土司制度下的一个勐级行政单位,属版纳景洪。清沿明制,设团正,归普思沿边行政总局之第四分局。民国18年(1992)属车里县之勐罕区辖。1953年1月,属版纳景洪勐罕办事处辖。1984年5月7日,从勐罕公社划出一、七两个大队和二、六、八等三个大队的部分生产队建立曼洪区。1988年2月,曼洪区改为曼洪哈尼族乡。1990年政府迁至景哈村附近,并更名为景哈哈尼族乡。至2005年,全乡辖6个村民委员会,5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706人,其中哈尼族占62%,傣族占27%,布朗族占1.4%,其他民族占9.6%,人口自然增长率6‰。  至2005年,景哈乡粮豆播种面积达33315亩,其中水稻8061亩,旱稻12116亩,粮豆总产量达7002.05吨,农民人均占有粮492公斤。年末胶园面积达202049.1亩,开割面积92183.5亩,干胶产量达9021.8吨,其中民营橡胶153747亩,开割62452亩,干胶产量5480.55吨。  全乡有学校33所,其中小学32所,在校生1589人,入学率94.9%,巩固率95.16%,毕业率76.88%,升学率85.37%,教职工126人,其中小学98人。有科技人员114人,科技部门有农科站、兽医站、农机站、科委,推广科技项目五项。有9个业余文艺队,共135名,演出35场次,有18名歌手,其中哈尼族歌手16名,傣族歌手2名。有卫生院1所,从事医疗卫生人员17人,其中乡卫生院8人,有病床10张,门诊2300人次,住院541人次。体育活动以篮球为主,全乡共有篮球场5块。.  

景讷乡

  景讷乡地处景洪市西北部,东接普文镇和大渡岗乡,南连勐养镇,西北与勐海县勐往乡和思茅港镇、翠云乡为邻,土地面积627平方公里,有耕地2 . 4万亩(水田1 . 47万亩),森林62 . 8万亩,覆盖率为66 . 7%,境内最高海拔1800米,最低海拔560米,平均海拔890 — 940米,年降雨量1379 . 9毫米,年平均气温20 . 4 ℃ 。  乡内辖6个村民委员会,63个村民小组,聚居着汉、傣、彝、拉祜等11种民族(傣族占68%)。2002年总人口11778人,农业总收入1845万元,农业总产量2173 . 25万元,粮豆总产量604 . 4万公斤,财政收入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7元,人均占有粮552公斤,有各类经济林果20560亩,其中,橡胶3771亩,茶叶6286亩,西番莲3255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乡。.  

大渡岗乡

  大渡岗乡位于景洪市北部,地处东经100°43’至101°12’,北纬22°30’之间,距景洪市72公里;东接勐旺乡,南接勐养镇,西邻景讷乡,北壤普文镇,国道213乡至昆洛公路从境内横穿而过,辖区总面积787.1平方公里(即118万亩)。其中:森林面积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辖区海拔在670米至1797米之间,大部分地区在1100米左右,属山区乡,气候温润;主要产业的种植以稻谷、甘蔗、茶叶为主。驻有一国营农场;全乡共有4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2003年有总人口3114户,11968人,农民人均有粮61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971元;乡内居住有汉、彝、傣、布朗、基诺、哈尼等民族,少数民族占63%。全乡60个自然村基本实现三通(通路、通电、通水),安装地面卫星接收站49个,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乡机关所在地电视传输与景洪连网,现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  

勐旺乡

  勐养镇地处景洪市东北部,是景洪市的“卫星城镇”,距景洪市23.7㎞。全镇行政辖区总面积688.5K㎡,有7个村委会58个自然村。总人口14452人。主要居住着汉、傣、彝、布朗、基诺、昆格等15个民族。镇政府所在地交通地理呈“丫”字形,是祖国内地通往我州景洪、勐腊、勐海及泰国、缅甸、老挝东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要塞。勐养镇属亚热带气候类型,森林覆盖率为70%。全年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宜发展稻谷、冬季作物和茶叶、咖啡、水果等亚热带经济作物。近年来,勐养镇以“思小”公路为契机,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甜瓜、香瓜、青枣等水果,饲养茶花鸡、小耳朵猪等,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2003年,勐养镇在-李正才、镇长刀荣国的带领下,全镇人民齐心协力,抗击非典、抗旱保丰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勐养镇将在党的-精神指引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积极实践“-”重要思想,团结和依靠全镇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推进勐养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基诺乡

  基诺乡是我国最后一个被确认的民族——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东北部,距市区24公里。土地面积622.9平方公里,人口1万余人,基诺族占97%。    基诺乡处于北热带、现亚热带气候山区,是云南省普洱茶六大茶山之一。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境内生长着种类众多的珍稀动物、植物,适宜种植多种热带经济作物。   基诺族原称悠乐人,“基”为“舅舅”之意,“诺”为“后”之意,基诺意为后代尊敬舅舅的民族,基诺族崇尚大鼓,又以大鼓民族自称,民族传统节日为“特懋克”节,(每年2月6—8日)。民族传统歌舞主要有:大鼓舞、竹竿舞、播种舞。民族传统技艺主要是纺织、刺绣、编织。    解放前,基诺族生活在重山密林中,处于原始社会阶段。解放后,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基诺族从原始社会跨到社会主义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基诺乡得到了飞速发展。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民族事业蒸蒸日上,近年,橡胶、茶叶、砂仁已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0后至2001年扶贫综合开发,加快了基诺族跟上兄弟民族发展的步伐。.  

西双版纳州渡假区

  西双版纳州渡假区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下辖:   532801501201 111 曼弄枫村   

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下辖:   532801502201 111 曼沙村  


勐养镇特产大全




勐养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