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达州 >> 宣汉县 >> 新华镇

新华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华镇谷歌卫星地图)


新华镇简介

  宣汉县辖乡。明末建场,1932年置官渡乡,1958年改新华公社,1984年复置新华乡。位于县境北部,中河上游,距县城50公里。面积121.5平方公里,人口1.7万。达(川)白(沙)公路横贯其境,中河常年通航。辖盐店、黄沙、花果、石咀、石子、金坪、桐园、柳树、大沟、华尖、泥溪、园坝、茅坪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茶叶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产桐油。养殖业以山羊、生猪、牛、家禽为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7万人 121.5平方公里 511722113 636150 0818 查看 新华镇谷歌卫星地图

新华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华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乡镇

  宣汉县辖镇,县府驻地。唐贞观元年,宣汉县治由五宝场迁此,明成化元年置东乡县,1941年建城守镇,1952年改为城关镇,1984年更名东乡镇。位于县境西南部,州河源头北岸。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5.9万。梁(平)双(河)、宣(汉)达(川)、宣(汉)南(坝)、宣(汉)清(坪)公路纵横交会,前、中、后河,州河通航。辖项山、塔沱2个村委会和以序数命名的10个居委会。企业有电力、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蔬菜。境内有四川省江口发电厂、四川变压器厂等15个企业。革命纪念地有中国工农红军33军成立纪念碑,宣汉县革命烈士陈列馆,-总指挥前线指挥部旧址。1979年在境内发掘出1条长9米高4米的肉食性恐龙化石。当代世界传统医药“超人杯”得主谢理宪出生于该镇。.  

君塘镇

  宣汉县辖乡。清嘉庆建场,1940年置君塘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9.4公里。面积24.7平方公里,人口0.9万。宣(汉)罗(江)公路过境。辖君坝、团山、滴水、石虎、南紫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农机修配等厂。农业主产水稻、油菜子,兼产烟草。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为主。.  

清溪镇

  宣汉县辖乡。民国21年建场,1949年置清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江口库区西南岸,距县城10.2公里。面积64.3平方公里,人口2.8万。三(河)清(溪)、清(溪)老(君)公路过境。后河、清溪河常年通航。辖锣寨、二重、茶店、燕窝、三包、龙伏、金鹅、王家坝、宏文、庄子、长梯、马伏、常宁、五道口、磨坪15个村委会和望山、汇水2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养淡水鱼、生猪、牛为主。川东起义领导人王维舟出生于王家坝村。.  

普光镇

  宣汉县辖乡。梁武帝大同二年为东乡县治,1932年置普光镇,1941年置普光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部,江口库区(后河)北岸,距县城20.2公里。面积83.5平方公里,人口2.4万。达(川)白(沙)、普(光)老(君)公路过境。后河常年通航。辖进化、北斗、塌垭、千河、杨侯、新滩、子坝、陡梯、铜坎、灯笼、支溪、芭蕉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养殖淡水鱼、生猪、牛。.  

天生镇

    天生镇原属天生区工委, 辖天生镇、柏树乡、七里乡、新农乡、芭蕉乡、东林乡、天宝乡、庙安乡。天生区工委2003年完成了他的使命,设立天生镇。    清乾隆年间建场,1949年设天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建镇。1996年,面积61.7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辖新桥河、大路沟、碾盘、天生、关门石、进步、安寨、柏树河、西山、长石、油石、沙帽1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地理状况   天生镇位于县城南部,是宣汉县重镇,地处大巴山南麓腹地的双公路的主干线上,离县城17公里,是宣汉县的南大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东临开江,南临七里,西临东林,北临东乡镇,面积62.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57亩,海拔400-1200米,以丘陵为主,平坝占20%,浅丘占便宜50%。天生镇驻地位于峨城山和西山间一处很大的平地上,一条小河从街后静静地流过。天生驻地俗称天生坝。梁(平)双(河)、天(生)庙(安)公路过境。   经济情况   2002年经济总收入12941.7元,人均产粮920斤。村通路100%,社通路97%。   -   区域优势   天生镇是宣汉县重镇,地处大巴山南麓腹地的双公路的主干线上,距离县城17公里,是宣汉县的南大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天生镇驻地位于峨城山和西山间一处很大的平地上,一条小河从街后静静地流过。天生驻地俗称天生坝。  

柏树镇

  宣汉县辖镇。明末建场,1932年置柏树镇,1949年改柏树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明月江上游,距县城22.1公里。面积58.1平方公里,人口2.3万。宣(汉)柏(树)公路与达(川)柏(树)公路连接。辖石桥梁、竹马、水磨、东岳、堰垭、三河坝、左右场、大坑、太原、峨风、太平寨、大桥、枣垭、九军、柴坡、岩口、月潭1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  

芭蕉镇

  宣汉县辖乡。清嘉庆二年建场,1949年置芭蕉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5.8公里。面积69.8平方公里,人口1.9万。宣(汉)芭(蕉)、芭(蕉)新(农)、芭(蕉)凉(风)公路过境。辖大虎、白瓦、泉水、月城、盆寨、玉坪、沙河坝、长岭、花山、桐林、公文、新建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桐油。誉称“油桐之乡”。畜牧业有山羊、牛、生猪。境内有国营芭蕉楠竹场。革命纪念地有“川东游击军军部旧址”。.  

南坝镇

  宣汉县辖镇。北魏时为汉兴县治,西魏为西流县治,清康熙时建张庙场,清乾隆时改名南坝场,1949年置南坝乡,1959年改公社,1961年析置南坝镇。位于县境东南部,前河中游,距县城26.5公里。面积56.7平方公里,人口3.6万。宣(汉)南(坝)、凉(风)南(坝)、茶(河)南(坝)、南(坝)塔(河)公路过境,前河常年通航。辖檀木、新桥、龙文、独树梁、桃花沟、园坝、峰突、后坝、垛石滩、白云、解放、竹林、圣墩、高墩、东阳、二塘、鹰石、茨梁、田坝19个村委会和以序数命名的7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食品加工、火力发电、锅罐生产等业。为县东部物资集散地。“川池牌”牛肉系列制品为名产。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薯类、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牛、羊、淡水鱼为主。.  

五宝镇

  宣汉县辖乡。梁大同二年为宣汉县治,清嘉庆年建五宝场,1949年设五宝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中部,前河中游,距县城34.9公里。面积70.7平方公里,人口2.4万。南(坝)樊(哙)公路过境,与宣(汉)南(坝)公路连接,前河常年通航。辖三元、乌芽、关栏、金竹坪、牌坊、罗坝、回龙寨、大秧、梨耳、石沟、长白、沙沟、高梯、五宝、高坝、红草、跑马、石佛、鹞子、扇子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制糖、牛肉加工、农机修配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薯类、油菜子、甘蔗。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为主。.  

峰城镇

  宣汉县辖乡。明末建城,1949年置峰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56.9平方公里,人口1.3万。南(坝)峰(城)、峰(城)凤(林)公路过境。辖西牛、龙泉、黄草、楼房、仁义、豆溪、板桥河、葫芦、北斗坪、牙石、野鸭11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薯类。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为主。.  

土黄镇

  宣汉县辖镇。明代建场,1932年改长乐镇,1949年置土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建土黄镇。位于县境东北部,前河上游,距县城50.5公里。面积65.4平方公里,人口2.1万。南(坝)樊(哙)公路过境,前河常年通航。辖碧溪、陇溪、螺丝、万斛坝、洞沟、雨台、白马、马岩、桅杆岭、白坪岭、风香、宝珠、黄石包、茶垭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食品加工、制茶、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养殖业以牛、羊、蚕、生猪为主。.  

华景镇

  宣汉县辖乡。清乾隆年建场,1932年置铧尖镇,1949年改华景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为华景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前河中游,距县城42.1公里。面积65.4平方公里,人口1.9万。南(坝)樊(哙)公路过境,前河常年通航。辖鲢鱼、五福、白鸽、牛石、重山、佛耳坝、佛耳坪、三角、旁安、金旁、华景、桐子、甘岭、鹅颈、漆园、、将军16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产桐油。养殖山羊、生猪、牛、家禽。.  

樊哙镇

  宣汉县辖乡。清乾隆建场,1949年置樊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8公里。面积56.7平方公里,人口1.5万。南(坝)樊(哙)、樊(哙)石(铁)公路过境,前河常年通航。辖高伦、高台、花梨、土溪、古凤、铁心、锁口、金花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食品、农机修配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养殖山羊、生猪、牛。.  

新华镇

  宣汉县辖乡。明末建场,1932年置官渡乡,1958年改新华公社,1984年复置新华乡。位于县境北部,中河上游,距县城50公里。面积121.5平方公里,人口1.7万。达(川)白(沙)公路横贯其境,中河常年通航。辖盐店、黄沙、花果、石咀、石子、金坪、桐园、柳树、大沟、华尖、泥溪、园坝、茅坪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茶叶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产桐油。养殖业以山羊、生猪、牛、家禽为主。.  

黄金镇

  宣汉县辖乡。清康熙年间建场,1949年置黄金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中河中游,距县城30.5公里。面积112.6平方公里,人口2.4万。达(川)白(沙)公路过境,中河常年通航。辖书院、斑竹、独坪、贾口、慈竹、黄岭坝、康乐、双堰、黄金、官寨、青石、沙场、中庆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制茶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产桐油。养殖山羊、生猪、牛、家禽。.  

胡家镇

  宣汉县辖镇。清乾隆十三年(1748)建场,1949年置胡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88.8平方公里,人口3万。襄渝铁路设站、210国道过境。辖锣鼓、鸡鸣、小垭、滑山、观桥、鸭池、荷子、峰沟、兰草、黄花、黄垭、金耳、三家、石梁、思乐、跳河16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991年滑山村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村级组织。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建筑、牛奶制品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奶牛、生猪、家禽、蚕为主。.  

毛坝镇

  宣汉县辖乡。清乾隆年间建场,1949年置镇雄乡,1958年改公社,1966年更名毛坝公社,1984年置毛坝乡。位于县境西北部,后河中游,距县城29.3公里。面积143.7平方公里,人口2.3万。襄渝铁路设站过境,210国道南北贯通,后河常年通航。辖老街、大堰滩、弹子、堰口、长征、炉旺、大水凼、欢喜、云蒙、红岩、海棠、冒尖、天平、磨子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产桐油。养殖业以奶牛、山羊、生猪为主。境内云蒙山牧场为联合国示范牧场。.  

双河镇

  宣汉县辖镇。明朝末年建双河场,1949年置双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64.9平方公里,人口2.4万。襄渝铁路、210国道、梁(平)双(河)、双(河)庆(云)、达(川)白(沙)公路过境。辖南桥、石垭、大河、中埝、新闻、高峰、天井、东风、玛瑙、花石、长寨、尖山、交通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牛肉制品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牛、生猪、家禽为主。境内有“0绥定道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1933年宣汉县苏维埃旧址”和“红九军二十五师驻地旧址”等革命纪念地。.  

大成镇

  宣汉县辖乡。唐中宗元年为阆英县治地,1932年设双庙镇,1941年改双庙乡,1949年更名大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大成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7.5公里。面积61.4平方公里,人口2.6万。襄渝铁路设站过境,210国道南北贯通。辖石笋、下河、老屋、回龙、三清、瓦窑、石柱、锁辖、翰章、田岭、叶坪、马滩、柏林、大地、龙井1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农机修配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油菜子。养殖业以牛、生猪、淡水鱼、家禽为主。境内有1933年区苏维埃和阆英县旧址,留有“革命休谈封建语,青年需读马列书”石刻。“大成寨”为游览地。.  

土主镇

  宣汉县辖镇。清同治年间建场,1949年置土主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达(川)白(沙)公路横贯境内。辖庙潭、鱼坝、鲤鱼、杏树、双树、合溪、石人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薯类、油菜子。养殖业以奶牛、生猪、家禽为主。.  

下八镇

  宣汉县辖乡。明末建曾家场,1949年置下八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前河中游,距县城20公里。面积52.1平方公里,人口2.2万。宣(汉)南(坝)公路过境。辖菜坝、黄泥、建设、鼓寨、云观、文山、黄角、文明、米岩、田湾、石盘、长春、四合、明景、龙石、天一、平原1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电力、农机修配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产桐油。养殖生猪、牛、家禽、淡水鱼。.  

红峰镇

  宣汉县辖乡。清嘉庆十七年建场,1932年置乡,1949年建沿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红峰公社,1984年置红峰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8.8公里。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1.7万。胡(家)红(峰)公路直抵。辖厅房、白雪、桥河、龙象、炉城、垭口、水池、石堡、皇城、千山、石龙、石华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养殖业以奶牛、山羊、生猪、牛、家禽为主。.  

七里镇

  宣汉县辖乡。清乾隆末年建场,1932年改场为镇,1941年废镇置七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47.5平方公里,人口1.6万。宣(汉)柏(树)公路过境、梁(平)双(河)公路与210国道相连。辖新芽、断桥、染沟、马蹄、民主、石滩、木渔、乱石、塔坝、峨城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为主。七里水晶宫闻名遐迩。.  

白马镇

  宣汉县辖乡。清嘉庆建场,1949年置白马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6.3公里。面积77平方公里,人口1.6万。土(黄)白(马)公路过境。辖沙坪、炮台、观岩、繁坝、獐虎、梧桐、白镇、毕成、磨嵌、马鞍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油菜子,养殖山羊、生猪、牛。.  

桃花镇

  宣汉县辖乡。清光绪二十八年建场,1949年置桃花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2.5公里。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1.9万。南(坝)峰(城)公路过境。辖刘家沟、云雾、莲池、大石坝、中山城、白堰沟、桃花坪、桅杆、龙井坝、鼓石梁、核桃、文凤、三溪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养殖业以牛、生猪家禽为主。“桃花米”昔为贡米,驰名中外。清代“白莲教”领袖王三槐、冷天禄,近代画家王君异出生于该乡。.  

明月乡

  宣汉县辖乡。清乾隆年建场,1949年建明月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8.3公里。面积26.3平方公里,人口1.2万。宣(兴)魏(兴)公路过境。辖黄马、重石、平等、万古、石缸、大鱼池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竹编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兼产烟草。养殖业以牛、生猪、羊、家禽为主。境内设耕牛交易市场。.  

红岭乡

  宣汉县辖乡。1949年置王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红岭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2.9公里。面积38.9平方公里,人口1.6万。宣(汉)魏(汉)公路与210国道相连。辖松岩、后坪、香坪、高洞、跌马、豆城、界湾、垛石、石宝、湾桥、茅坪山11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兼产油菜子、桐油。养殖业以牛、生猪、家禽为主。.  

柳池乡

  宣汉县辖乡。清嘉庆十七年(1812)建马家场,1932年改为马家乡,1940年与土主乡合并为马土乡,1949年复置马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柳池公社,1984年置柳池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1.5公里。面积38.4平方公里,人口1.5万。梁(平)双(河)公路横穿其境。辖新安、蟠龙、杨合、甘龙、金竹、石堰、凉峰、柳坪、池坎、锅坪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养殖业有生猪、牛、家禽为主。.  

三河乡

  宣汉县辖乡。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建场,1949年置三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江口库区(前河)南岸,距县城8.3公里。面积48.6平方公里,人口1.4万。宣(汉)南(坝)、三(河)芭(蕉)、三(河)清(溪)公路过境。前河、铁溪河常年通航。辖铁溪河、长扁、峰岩、庙坪、樟木沟、白秧、大山、双湾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养殖淡水鱼、生猪、牛、家禽为主。.  

老君乡

  宣汉县辖乡。清嘉庆十六年建场,1949年建老君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1.2公里。面积79.7平方公里,人口1.8万。清(溪)老(君)、普(光)老(君)公路过境。辖紫云、仙云、龙凤、铁尖、石门、毛鸭、古楼、三凤、垭豁、排马、黄草台、双坪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盛产茶叶。养殖山羊、生猪。清提督罗仕举出生于该乡。.  

黄石乡

  宣汉县辖乡。清乾隆初建场,1932年置黄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前河中游,距县城15.5公里。面积45.8平方公里,人口1.5万。宣(汉)南(坝)公路过境。前河常年通航。辖墩坎、金竹寨、千丘、铜鼓、太平、三湾、五梁、铜岗、界包、马泥瓜、九龙、白花、阳雀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修配、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产桐油。养殖山羊、生猪、牛。.  

庙安乡

  宣汉县辖乡。清末建场,1932年置庙安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5.1公里。面积22.6平方公里,人口0.7万。天(生)庙(安)公路直通。辖八庙、洞子、南垭场、龙潭河、木桶、胜观、江山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为主。.  

天宝乡

  宣汉县辖乡。清嘉庆初叶建场,1949年置复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天宝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6.3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0.7万。天(生)庙(安)公路与梁(平)双(河)公路相接。辖刘观、茶子、水竹、雷音、香楼、中山、天宝、大沙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建筑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为主。.  

东林乡

  宣汉县辖乡。南朝宋武帝元年为始安县治,梁武帝大同二年更名石鼓县,1915年建为东林场,1949年置东林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州河上游南岸,距县城9.3公里。面积43.4平方公里,人口1.2万。天(生)东(林)公路过境,州河常年通航。辖墩坡、山台、堰扁、罐山、红界、红豆、环山、桐油、曾山、冲滩、牛背、龙安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农机修配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畜牧业以山羊、牛、家禽为主。.  

凉风乡

  宣汉县辖乡。清乾隆时名大兴场,1949年置忠心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凉风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40公里。面积56.1平方公里,人口1万。宣(汉)开(县)公路过境。辖高洞岩、太和、奚沟、古城、洞口、大兴、大茅坪、马头、徐坪、长沟、金安、凉垭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粮油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产桐油。养殖山羊、牛、淡水鱼。.  

上峡乡

  宣汉县辖乡。清乾隆年间建场,1932年置上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8.5公里。面积164.1平方公里,人口1.5万。宣(汉)开(县)、宣(汉)凉(风)公路过境。辖宝塔、麒麟、黄岭、柳茂、铁石、杨柳、石鼓、黑天池、罐厂沟、柏树坪、柏杨坪11个村委会和汊河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食品加工、电力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产桐油、烟草。养殖山羊、牛、生猪、家禽。.  

塔河乡

  宣汉县辖乡。1949年置福禄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塔河公社,1984年改塔河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2.1公里。面积82.8平方公里,人口2.2万。南(坝)塔(河)公路直抵。辖塔河、大店、高店、红山、红庙、印岩、石坝、枫木、梨木、石峡、摩天岭、号楼、平福、鸳鸯、油房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产桐油。养殖生猪、家禽。解放军高级将领向守志出生于该乡。.  

茶河乡

  宣汉县辖乡。清咸丰年间建场,1949年置东安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茶河公社,1984年置茶河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7公里。面积39.4平方公里,人口1.5万。南(坝)龙(观)公路过境。辖茶河、三坪、武胜、破池、高城、岭岗、洪石、皂角、园竹、大水、骑龙、胜水12个村委会。1991年武胜村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村级组织。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制茶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薯类。养殖山羊、生猪、牛。.  

天台乡

  宣汉县辖乡。清同治初年建场,1949年析五宝乡置赤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天台公社,1984年置天台乡。位于县境东南部,前河中游,距县城32.8公里。面积37.7平方公里,人口1.1万。南(坝)樊(哙)公路过境,前河常年通航。辖杨师、胡坪、花屋、董坪、义和、尖包、柑子、天台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电力、酿造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薯类。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为主。.  

观山乡

  宣汉县辖乡。1952年置庙坝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观山公社,1984年置观山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5.8公里。面积32.2平方公里,人口0.6万。峰(城)观(山)公路直达。辖观山、修山、大树、双营、双扁、中坝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薯类。养殖山羊、牛、生猪、家禽。境内有国营观山坪林场。.  

南坪乡

  宣汉县辖乡。清乾隆初建场,1949年置南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6公里。面积27.7平方公里,人口0.5万。峰(城)南(坪)公路直抵。辖玄祖、花园、南城、茅花、铁炉、厂坪、木瓜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养殖山羊、牛、生猪。.  

凤林乡

  宣汉县辖乡。1953年置凤林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36.5平方公里,人口0.3万。峰(城)凤(林)公路与黄(金)凤(林)公路相连。辖凤凰、马板、斜坪、桥沟、独山、茶秋、石马寨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养殖山羊、牛、生猪。.  

漆碑乡

  宣汉县辖乡。清初建场,1932年置乡,1940年三墩、漆树、碑牌3乡合并为三碑乡,次年分置,1949年建漆碑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漆碑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7.5公里。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1.1万。土(黄)漆(碑)公路过境。辖太阳、大树坝、花盆、杉木、竹园、琵琶、太平洞、四并、石坪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制茶、粮油加工、运输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盛产茶叶,“九顶茶”系列产品畅销东欧及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养殖山羊、生猪、牛。.  

三墩土家族乡

  宣汉县辖乡。清乾隆年间建场,1932年置三墩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63公里。面积55.7平方公里,人口1.2万。樊(哙)三(墩)公路过境。辖大河坝、龙洞、月亮、艾河、燕河、大窝、大岩、桑树、大田、龙虎、梨树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产桐油。养殖山羊、生猪、牛。.  

漆树土家族乡

  宣汉县辖乡。清乾隆年间建场,1932年置漆树乡,1940年并入漆碑乡,1952年分置,1958年改漆树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66.3公里。面积41.8平方公里,人口0.6万。辖长城、李垭、乘龙、松林、朝阳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养殖山羊、生猪、牛。.  

龙泉土家族乡

  宣汉县辖乡。1949年置河口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龙泉公社,1984年改龙泉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前河上游,距县城75.5公里。面积91.6平方公里,人口0.4万。樊(哙)龙(泉)公路过境,前河常年通航。辖梨坪、小坪、老场、高架、川石、金鸡、黄山、草坝、洛坡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大理石开采等行业。农业主产玉米、薯类。养殖业以山羊、生猪为主。特产生漆和黄柏、杜仲等中药材。境内有嘉鱼、鲵鱼、鹿等野生动物。.  

渡口土家族乡

  宣汉县辖乡。1952年置渡口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前河上游,距县城63公里。面积88.3平方公里,人口0.8万。新城(口)开(县)公路过境,前河常年通航。辖果坝、马老山、甘溪、下墩、龙潭、苦草、立石、钦家、大水坝、甜竹、风槽、水田沟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农机修配等厂。农业主产玉米、薯类、水稻,兼产烟草。养殖山羊、生猪、牛。为“百里峡”风景区入口。.  

石铁乡

  宣汉县辖乡。清光绪二十七年建场,1936年置石铁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7公里。面积75.5平方公里,人口1万。达(川)白(沙)公路过境。辖十字溪、河石、池岸、四坪、翁松、碑牌、老坝、化竹、白果、斜水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制茶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产桐油。养殖山羊、生猪、牛。.  

厂溪乡

  宣汉县辖乡。清嘉庆十七年建场,1949年置厂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中河中游,距县城80公里。面积120.6平方公里,人口2.1万。达(川)白(沙)公路横贯其境,中河常年通航。辖三角坝、偏坡、盐井、双山、黑石、燕窝石、转角、老林、柏坪、四路、梅子、青岗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薯类、油菜子,产桐油。养殖山羊、生猪、牛、家禽。.  

凤鸣乡

  宣汉县辖乡。清道光二十二年建场,1932年置乡,1949年为鸣鼓乡,1955年与双凤乡合并,取名凤鸣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风鸣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4公里。面积64.8平方公里,人口1.4万。胡(家)凤(鸣)公路直抵。辖龙口、化角、中子、石场、高岩、团包、仙寨、双凤、达洲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薯类、油菜子。养殖业以山羊、牛、生猪为主。.  

花池乡

  宣汉县辖乡。清乾隆初建场,1949年置花池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7.5公里。面积52.8平方公里,人口1.2万。胡(家)花(池)公路过境。辖大池、堰沟、大路坝、小池、龙桥、亮垭、团堡寨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制茶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薯类、油菜子,产桐油。养殖业以奶牛、山羊、生猪、淡水鱼为主。.  

庆云乡

  宣汉县辖乡。清嘉庆建场,1940年庆云、马渡、隘口、双凤4乡合并为庆隘乡,次年分置,1958年改庆云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西部,长滩河上游,距县城35公里。面积45.9平方公里,人口1.7万。双(河)庆(云)、青(宁)庆(云)公路与210国道相接。辖高墩子、土堡、万福、严坪、罗坪、白玉、文林、鞍山、园石、新生、新寨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制茶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养殖业以牛、生猪、家禽为主。.  

马渡乡

  宣汉县辖乡。南朝宋武帝元年为下蒲县治地,1949年置马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长滩河上游,距县城55公里。面积44.2平方公里,人口1.4万。宣(汉)平(昌)、双(河)庆(云)公路与210国道相接。辖浪洋、百丈、中寨、风斗、鱼池、甘并、凉村、山顶、柏垭、长滩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电力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薯类。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主。境内有马渡石林。.  

隘口乡

  宣汉县辖乡。清道光年间建场,1932年置隘口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42.5平方公里,人口1.3万。双(河)庆(云)、隘(口)庆(云)公路与宣(汉)平(昌)、210国道相连。辖龙华、金银、烟灯、范坪、长岗、木龙、旁岩、得胜、松桐、小寨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农机具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薯类。养殖业以牛、生猪、家禽为主。解放军将领王定烈出生于该乡。.  


新华镇特产大全




新华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