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许昌市 >> 鄢陵县 >> 大马乡

大马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马乡谷歌卫星地图)


大马乡简介

  大马乡位于县城西南6公里,311国道南3公里处,西距107国道、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28公里,交通便利。全乡34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4.3万人口,土地总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4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乡镇和销售基地。2004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730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16.6%、21%,农民人均纯收入4021元,增长33%。
  一、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以建设高质量花卉示范园区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调整花木品种结构。截止2004年底,全乡花卉面积已达6万亩,比去年新增6000亩。引进和推广新优花卉品种30多个。积极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以禾欣种业公司为依托,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河南省禾欣种业花卉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引导生产、示范带动、深化加工、开拓市场和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有力地推进了花卉产业的换代升级。
  二、生态旅游业初具规模,优势进一步凸现。
   阳光旅游公司在我乡投建以来,已经投资350万元,电线架设、河道开挖、道路修建等配套设施已装备齐全,已经完成了高档品种花木科技示范园和宽9米的防护林带,6000平方米的绿地广场,野战区和拓展中心等一期工程筹建,该项目的引进和筹建对我乡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三、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拉动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004年,我乡进一步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招商活动,做好项目洽谈工作。一年来共完成招商引资4180万元,占全年目标1500万元的279%,除了以上提到的阳光旅游公司以外,还有引资200万元的同鑫发制品有限公司等正在筹建之中。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引导重点企业进行项目扩建和技术改造。吕梁纺织厂加快了一万锭生产线二期工程的筹建步伐,第一化工厂投资200万元建成了存栏2000头的养猪厂,兴达养猪场完成了三期工程投建等等,这些项目的建成,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3万人 68平方公里 411024204 461000 0374 查看 大马乡谷歌卫星地图

大马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马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安陵镇

  安陵位于有“花都”之称的鄢陵县中北部,系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总面积19.02平方公里,共辖11个村(街),88个村民组,耕地积1.5万亩,镇区人口8.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8万人。全镇境内311国要要s219省道和禹郸铁路纵横交织,西距就广铁路、就珠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郑州国际机场70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通信发达,水电充足,农村劳动力富余。这里地处平原,四季分明、冷暖适中,农业发达。盛产小麦、棉花、大豆等,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20万吨以上,优质棉2.7万吨以上。花卉业是鄢陵县的特色产业,36万亩花卉名扬天下,有“中国花木第一县”之称,万亩优质花木标准化示范园座落安陵。    近几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传统优势,走“工业强、三产活镇、以城促商、商贸兴镇”的发展路子,突出特色、突出亮点、实行项目带动,大力发展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加快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优发展环境,推动全镇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镇经济以民营工业园区为,以省道、环城路为发展带,工业经济发展迅猛,2003、2004连续两年获得市、县两级“小康杯”竞赛“建功立业杯”,连年被县政府授于“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和“招商引资先进单位”,2004年2 月被国家六部委命名为“全国重点镇”,并获河南省“亿万农民健身运动”先进乡镇,2005年上半年许昌市乡镇综合经济排序中,安陵镇在全市排名第五位,全县第一。.  

马栏镇

  鄢陵县马栏镇历史悠久,因三国时期曹操在此屯兵牧马而得名.北宋时期,马栏是京畿四大重镇之一,曾有过“商贾云集,八方争凑”的繁荣鼎盛.镇域内有兴国寺塔、曹操议事台、蝎子岗遗址、乐陵汉墓群等古迹,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马栏镇位于县城南5公里处,311国道.栏桂路横穿东西,219省道,彭逍路,鄢望路纵贯南北,镇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辖43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8.1万亩耕地,6.2万口人,既是一个农业大镇,又是一个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型乡镇,是河南省政府命名的第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棉短绒加工销售集散地.    近年来,马栏镇以“十百千”示范工程为抓手,紧紧围绕县委“三上一突破”发展目标,结合镇情,强力实施“党建强镇、工业富镇、城建名镇”发展战略,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镇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党建工作良性发展.坚持以"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统揽工作全局,着眼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理出了“围绕一个目标(实现农村三个文明),突出两个重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狠抓三个关键(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高标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高效率的农村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党建工作思路。始终围绕“第一要务”抓党建,狠抓工作落实。在“十百千”创建工作中,我们做到了创有抓手,争有动力,干有目标,建有成效,使基层党建工作在推动工作大局中有所作为,形成了党建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双促的工作局面。镇党委被省委命名为“五好乡镇党委”,今年在全市“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中被子市委评为“五好示范镇”,议台村被评为“五好示范村”,八人被授予“农村小康建设功臣”称号。    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马栏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巳达1330个,其中限额以上企业28家,全镇现巳形成以棉花深加工为主的棉花加工、棉短绒加工、油脂加工、棉纱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了议台棉短绒、后纸油脂、崔马兼布、杨庄板材四个非公有制经济工业园区,现巳初具规模。2004年,完成GDP74094万元,工业增加值45787万元,上缴工商税收2003万元,财政收入9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50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市第九名,2003、2004年连续两年获得市、县“小康杯”竟赛活动“建功立业杯”。.  

柏梁镇

  中国花卉名镇----柏梁镇,地处中原腹地,东邻鄢陵县城,西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311国道、禹邯铁路横穿东西,北离郑州国际机场7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为梅乡大地一颗璀璨明珠。全镇辖34个行政村,6.8万亩耕地,5.3万口人,总面积69平方公里。1995年被省建设厅命为“中州名镇”。    柏梁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战国时“十二为相”的少年上卿甘罗墓旁的千年古柏郁郁葱葱,状如伞盖,叶繁枝茂,蔚为壮观。上古高士陈实,高风亮节,誉满古今,故里漆井,仍保存完好,是游人怀古探险的胜境。-高级将领陈德馨藏书楼以其建筑风格古朴庄严、藏书汇聚百川,倍受世人欣赏。    柏梁花木种植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鄢陵腊梅冠天下”的发源地,素有素有“花乡”之美誉;姚家花园驰名全国,誉满神州,相传“国花”牡丹之母姚黄的故乡即在于此。在这片沃土上,历代贤人辈出,俊彦如云,竞创伟业,铸就了一代又一代辉煌。    近年来柏梁勇立潮头,开拓进取,负重拼搏,与时俱进,全面贯彻三上一突破”战略,以花卉园艺业为重点,带动发展畜牧养殖业和以家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着力开发生态旅游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全镇花卉面积达5.2万亩,有各类花卉、 场、园、公司240多家,花卉专业村10多个,年创花木产值2.9亿元以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园、花乡农家乐、花都庄园、鄢陵县花木盆景园、桧柏艺术园等景点相继建成,前来观光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镇工业集聚区以311国道为依托,已拥有河南省姚花春酒业集团、合花纺织有限公司、河南永兴九发科技工业园、河南众品实业有限公司、华欣降纱厂为代表的36家企业,全镇形成了以“酿酒、棉纺、矿泉水、农副产品加工、花卉苗木”等为主的产业格局。2004年全镇工农业产值达4.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一个产业结构合理、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地域特色明显、经济发展迅速、旧貌换新颜的新柏梁已初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陈化店镇

  陈化店镇地处中原腹地,总面积50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其中,镇区建成面积2.8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是“花都”鄢陵的西大门。东距鄢陵县城10公里,西距许昌市区25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新郑国际机场65公里,311国道、禹郸铁路横贯东西,重庆—日照高速公路纵穿南北,且在镇区留有下路0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国家科技部首批命名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核心区、河南省政府首批确定的115个重点镇之一、省建设厅命名的“中州名镇”、省科技厅命名的科普示范乡镇、省环保厅确定的环境优美小城镇、省文化厅命名的先进文化乡镇和许昌市政府确定的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陈化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许氏宗族的发祥地。早在尧舜时期,因高士许由在此栖息而得名。陈化店地下水质优味纯,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以水泡茶,茶醇香溢,具有保健功效,享有“中原第一茶”之美誉。陈化店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陈化店花卉种植久远,是鄢陵三大花卉主产乡镇之一,面积大、品种优、科技含量高。    近年来,陈化店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突出特色,依托优越的区位、独有的地下水资源、底蕴丰厚的文化和30万亩苗木大背景下的生态环境四大优势,按照“以传统招商,借外力发展,靠环境引人,依产业振兴”总体思路,重点培育花卉园艺、生态旅游、地下水开发、餐饮服务、烟叶种植、畜牧养殖六大支柱产业,强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业园区化、城镇园林化三大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手发展非公制经济,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目前,镇域经济已形成了五大经济定向发展功能区,即以花都温泉度假区、许氏寻根祭祖区为主的生态旅游区,以地下水开发(矿泉水、纯净水、饮料、奶制品)为主的工业园区,以花木交易信息中心和万亩花木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为主的苗木生产销售展示区,以民政酒店、许由得趣园为主的餐饮服务区,以茶文化一条街为主的商贸区。先后有省内外20余家大中型企业在陈化店投资落户,开发建设,并取得骄人业绩。今天的陈化店,地灵人杰,传统丰厚,资源独特,风景宜人,已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投资开发的理想场所和风水宝地。.  

望田镇

  鄢陵县辖乡。1959年建望田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距县城24公里。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4.1万。有望(田)鄢(陵)公路直通县城。辖望南、望北、望东、店东刘、翟刘、蔺庄、老范店、靳屯、花庄、李庄、邱庄、大王庄、赵岗、杜春营、逊耕、程甫还、晋庄、孙寨、新色、堤王、郭寺、和刘、边王、蔡家、黄家、武岗、任庄、前谢、后谢、袁家3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皮革加工、童车制造、运输和饮食等行业。农业主产小麦、棉花、蔬菜。.  

南坞镇

  南坞乡位于鄢陵县南25公里处,与扶沟、西华交界,人口37813人,耕地面积75148亩,辖26个行政村,135个村民小组。境内豫26省道,乐仓路纵贯南北;清流河、大浪沟、汩罗江三条河在此交汇,水面面积40万平方米,形成了不可比拟的自然风光。该乡近年来按照“以河兴乡、以果观光、以牧富民、以区活商”的发展思路,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开发一个项目,把旅游发展理念引入开发建设之中,把“水中有鱼、水面的鸭、滩上有草、岸上有果、春有花、夏有桃、秋有果”,具有特色的河道杂果长廊充分开发利用,发挥“以果观光旅游”功效,带动和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旅游和体闲垂钓的好去处。 培植一个载体,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舞台,搞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与清河综合开发相结合,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提高小城镇品位,建成南坞商贸住宅小区,程庄商贸住宅小区,红旗大道商贸住宅小区和红旗大道实现扯手连线,形成商贸一条街。确立1—2个产业,形成特色,促使农民增收。一是杂果业,搞好河道杂果长廊的开发和通道绿化,使杂果业成为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二是畜牧饲养业,利用饲草丰富这一优势,建立了以屯北;以刘圪、时楼为中心的养鸭、养鹅基地,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张桥乡

  张桥乡总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82万亩,辖35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252个村民组,15239户,6.4万口人,其中农业人口61415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29.4人。乡政府驻新张桥,距县城15公里。   2004年,我们张桥乡党委、政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带领全乡干部群众,紧紧围绕“三上一突破”的发展战略方针,团结拼搏,乘势而上,张桥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2004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4.8亿元,农业总产值完成4.1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8.7亿元,财政收入完成5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7元。   一、调优农业结构,突出特色,助农增收致富   花木种植方面,我乡按照“花木上档次”的发展要求,以大宋、西许为中心的名优花木生产基地为依托,采取政策引导等措施,立足市场需求,改变花木苗木品种多、乱、杂“小而全”现象,引导农户剔稠栽稀,着力发展彩色树种、名优杂果等大规格高档次的苗木,推行单行品种优质花木的专业化、规模化种植、大大提高了经济价值。   经济农作物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对邵庄豆角、康庄芹菜、张庄苦瓜等无公害蔬菜生产专业村的引导和扶持力度,规模化发展;着重发展了优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全面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畜牧养殖方面,加强对水坑、新东、冯岗等村生猪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坚持集中养殖、专业养殖与分散养殖同步发展,大大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2004年,全乡粮食作物总面积5432公顷,总产量36916吨,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3.5万亩,杂果面积1.3万亩,无公害蔬菜1.8万亩(含复种面积)。全乡大家畜存栏23780头,牛存栏23560头,出栏11490头,生猪存栏59620头,出栏120280头,羊存栏24828只,出栏24700只,家禽存栏389740只,出栏4137,畜牧业总产值达1.8亿元..  

陶城乡

  陶城乡地处许昌、漯河、周口三市结合部,全乡辖27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总面积10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8万亩,总人口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以盛产小麦、棉花、大豆、辣椒、西瓜为主。2004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968元,粮食总产量32379吨,全乡国内生产总值6.9亿元,农业总产值2.8亿元,工业总产值2.2亿元,招商引资2200万元。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乡党委政府依据本乡优势和区域特色,制定了“东抓瓜粮棉,西抓果菜烟,南抓水产田,北抓花木园,中抓市场带城建”的经济发展格局,强力推进了特色农业的发展,我们先后与许昌、郑州农科所联合、建起4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与省内外科研究所联合建成3万亩嫁接西瓜生产基地,4万亩辣椒生产基地和2万亩优质棉花生产基地。从而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带动了农民增收,仅种植业一项,全乡年增收1100万元。    畜牧养殖是陶城乡的又一亮点。全乡有9个养殖专业村,16家养殖公司,3500个养猪专业户,3680个养鸡专业户,600多个水产养殖专业户。全乡生猪、肉牛存栏8.5万头,旱鸭圈养存栏13.1万只,水产养殖水面达1500亩,肉蛋奶总产值达8000万元。    陶城乡位于“三市四县”交界处,历史上就是商家云集,交易繁荣的大市场。为把陶城建设成一个物流畅通的“乡村都市”,陶城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主要思想,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力发展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2004年,全乡共建起涉农为主的农机具精工机械厂6家,板材加工厂9家,大中型精粉加工厂12家,投资50万元以上的棉花加工厂14家。从业人员达1.8万人,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4.3亿元。    陶城乡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按照“建设立意新,规划设计新,整体风貌新""的要求,动员临街农户开展了红红火火的建设热潮,2004年,36米宽的街道两旁,两层以上楼房建筑面积已达到34180平方米,总投资1800万元,建筑面积已达总面积的90%,镇区立栽路灯线杆120根,架设路灯线路3000多米,力争用2-3年的时间,把陶城建成路环城,水绕城,景色美,品牌响,衔接三地市,功能齐全,商品一体的农产品集散地。.  

只乐乡

  只乐乡位于鄢陵县城南15公里,西距应京珠高速25公里,省道S237和鄢临路贯穿全境并交汇乡政府所在地。全乡辖39个行政村,5.4万人,8.36万亩耕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区域优势突出,既是一个有种植特色的农业大乡,又是许昌市畜牧业发展强乡。只乐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自古就有牛郎织女在此生衍织罗的传说,又有商贾云集在此织罗为生的动人故事,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洪山殿,有曹操屯兵的观兵台。只乐乡河流纵横交错,清流河和玉带河在这里交汇,据传说优美凄宛的牛郎织女天河配的爱情神话故事就发生在只乐清流河畔。    那优美凄宛的牛郎织女天河配的传说就发生在只乐乡境内。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代清流河北岸居住着一户姓孙的人家,务农为生,世代为善,所生二子,长子名守仁,次子名守义。兄弟二人由于父母下世早,相依为命,情同手足,兄长守仁到了成家的年龄,娶妻卢氏。此女性情刚烈,心地不善,过门不久便产生了独霸家业之野心,清流河南住着一户张姓人家,靠养蚕吐丝织绫罗为生,张姓有一女,名唤织女,长得美若天仙,当时都传说是上天王母娘娘的七仙女。    孙守仁的妻子卢氏处处事事-弟弟守义,待到有一年夏天,把守义赶出了家门,偌大的家业只分给守义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和一辆破车,守义赶着牛车往南正行至清流河岸边的时候,老牛突然说话了:“牛郎,前边清流河里张家的织女正在洗澡,你快去把织女的衣服抱过来。”牛郎守义听到老牛说话,心中非常惊奇,他就照老牛的话把织女的衣服抱了过来,最后织女羞涩地找衣服时,老牛从中说合,织女同意嫁给了牛郎。两人成婚后,就住在清流河南岸的织女家,牛郎和老牛一起耕种收获,织女在家纺织绫罗,后来,人们就把牛郎织女居住的地方,叫织罗,经过演变,成了今天的只乐。    近几年来,只乐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突出畜牧养殖业、花卉园区、烟叶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积极培养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  

大马乡

  大马乡位于县城西南6公里,311国道南3公里处,西距107国道、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28公里,交通便利。全乡34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4.3万人口,土地总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4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乡镇和销售基地。2004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730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16.6%、21%,农民人均纯收入4021元,增长33%。   一、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以建设高质量花卉示范园区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调整花木品种结构。截止2004年底,全乡花卉面积已达6万亩,比去年新增6000亩。引进和推广新优花卉品种30多个。积极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以禾欣种业公司为依托,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河南省禾欣种业花卉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引导生产、示范带动、深化加工、开拓市场和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有力地推进了花卉产业的换代升级。   二、生态旅游业初具规模,优势进一步凸现。    阳光旅游公司在我乡投建以来,已经投资350万元,电线架设、河道开挖、道路修建等配套设施已装备齐全,已经完成了高档品种花木科技示范园和宽9米的防护林带,6000平方米的绿地广场,野战区和拓展中心等一期工程筹建,该项目的引进和筹建对我乡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三、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拉动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004年,我乡进一步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招商活动,做好项目洽谈工作。一年来共完成招商引资4180万元,占全年目标1500万元的279%,除了以上提到的阳光旅游公司以外,还有引资200万元的同鑫发制品有限公司等正在筹建之中。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引导重点企业进行项目扩建和技术改造。吕梁纺织厂加快了一万锭生产线二期工程的筹建步伐,第一化工厂投资200万元建成了存栏2000头的养猪厂,兴达养猪场完成了三期工程投建等等,这些项目的建成,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彭店乡

马坊乡

  鄢陵县辖乡。许昌市黄牛改良示范乡。1965年建马坊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府5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5.5万。1626省道穿境。辖马坊寨、马坊集、岗河涯、马贡、段庄、谷楼、刘桥、二郎庙、孙村、汪庄、晋北、前彪岗、后彪岗、骆家、北姚家、半截岗北、半截岗南、前白、丁桥、后杨河、前杨河、寺拐、营岗、朱河、姚庄、北丁庄、卜岗、解岗、程岗、胡夏梁、前陈、周陈乔、稻梗、汪庄、北常庄、汪楼、左岗、袁坡、徐坡、晋南、钦桥4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筑、建材、编织、屠宰、皮毛加工、花炮生产等行业。农业主产小麦、棉花、玉米。.  


大马乡特产大全




大马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