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许昌市 >> 禹州市 >> 小吕乡

小吕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小吕乡谷歌卫星地图)


小吕乡简介

  小吕乡位于禹州市南部,辖28个村,5.2万口人。6.2万亩耕地,面积58平方公里。辖区内主要盛产小麦.红薯.烟叶.中药材.棉花.交通四通八达,豫S103道和平禹铁路贯穿全境,工业企业已初具规模,形成集煤炭加工,塑料加工,“三粉”加工为 一体的工业体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5.2万人 58平方公里 411081206 461000 0374 查看 小吕乡谷歌卫星地图

小吕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小吕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颍川街道

   禹州市颍川街道办事处位于禹州市区东南部,辖8个村(居)。其中3个居委会,5个城郊村。共有17个党支部(党委),党员862名,总人口20648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24亩。郑平(郑州--平顶山)、许洛(许昌--洛阳)两条省级干道交汇贯通,交通便利,经济繁荣。2001年以来经济综合实力在许昌市96个乡镇办中名列前茅,其中2002年、2003年连续二年经济综合实力排名许昌市乡镇办第一名。  

夏都街道

   禹州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颍河中上游,伏牛山脉与豫东南平原过渡地带。为省直辖行政单位。是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紧邻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郑石高速、永登高速交汇于此,洛亳铁路、平禹铁路贯穿全境。距省会郑州70公里、新郑国际机场39公里。全市总面积1472平方千米。人口107.52万,以汉族为主。秦置阳翟县。明万历三年(1575)改为禹州。1913年改设禹县。1988年设禹州市。境内北、西、南三面环山,中间为平原。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铝矾土、铁、石灰石、陶瓷土、硫黄等。产于唐盛于宋的钧瓷,远销国外。九天阿胶、金鹿丸等名贵中成药,畅销全国。盛产小麦、玉米、谷子、大豆、烟叶、苹果等。有鹿茸、全虫、白尖子等中药材。名胜古迹有宋代钧瓷窑址、白沙武安王大殿、古钧台、白沙水库风景区等。   --简介   李胜利,男,汉族,1963年11月出生,禹州市文殊镇人,大专学历。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5月加入中国0。1990年1月至1992年9月任褚河乡副乡长;1992年10月至1996年3月任古城镇党委副-;1996年4月至1997年3月任市民政局副局长;1997年4月至2001年10月任市计生委副主任;2001年11月至2007年6月任夏都街道办事处党委副-、主任;2007年6月至今任夏都办事处-。主持夏都办事处党委全面工作。  杨民,男,汉族,1968年4月出生,禹州市张得乡人,本科学历。1983年6月参加工作,1987年7月加入中国0。1995年3月任禹州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1997年4月任市委电教中心主任;1999年1月至2007年6月在神后镇工作,历任党委副-、常务副-;2004年11月任人大主席团主席;2007年6月至今任夏都办事处党委副-、主任。主持夏都办事处行政全面工作。   -工业园   夏都办事处民营工业园成立于2003年8月,总占地650.969亩,位于禹王大道南侧,新豫31线北侧,交通便利。自2003年10月第一家由温州人创办的“联丰陶瓷有限公司”入驻至今,已有16家企业聚集此地,计划总投资17000万元,已完成投资14500万元,其中12家已投入生产。园区内企业产品以内墙砖、卫生瓷、电瓷、汽车配件,电线电缆为主,产品畅销全国各地。[1]  

韩城街道

  河南许昌市禹州市韩城街道   

钧台街道

   钧台街道办事处位于城区北部,辖9个村(居),90个村(居)民组,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73亩,辖区人口4.4万人。    ——交通便利,区位优越。颍河和南水北调运河穿境而过,S103线纵贯南北,濒临许登高速公路,颍北大道、北环路贯穿其中。辖区内基础设施完善,金融网点布局合理,商铺林立,有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星级宾馆——颍河迎宾馆、梅园酒店,有全市三所重点高级中学,有三家市属重点医院……    ——经济发达,实力雄厚。近年来,办事处紧紧抓住“开发北区、跨河发展”这一机遇,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形成了以机械加工、铸造、制药、钧瓷等为主的特色产业,拉动了经济跨越发展。截止目前,全办共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2450家,限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    ——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辖区有古钧台、禹王锁蛟井、宋钧官窑遗址、张良洞、怀帮会馆、山西会馆、十三帮会馆、马文升祠等20余处国家、省级历史人文景观;禹州第一橡胶坝横亘颍河,形成面积30多平方公里的人工湖,颍河十里景观带吸引了众多市民;面积3000亩森林植物园荟萃大江南北千余种珍贵花木,被誉为城市中的“天然氧吧”,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是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雄厚的工业基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钧台街道办事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钧台街道办事处-刘军锋、主任蔡运昌热诚欢迎各位有识之士前来投资,我们将以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恭候您的到来!  

火龙镇

  火龙镇位于禹州市西郊城乡结合部,北临颍河,许洛公路(许昌-洛阳)贯穿东西。全镇总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万亩,辖26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5.1万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属白沙水库南干渠灌区。.  

顺店镇

  顺店镇位于禹州市西十五公里处,北邻苌庄乡,东靠浅井、朱阁乡,南依火龙、文殊两镇、西与方山、花石两个乡镇接壤,许(昌)洛(阳)和禹(州)方(山)公路在此交汇,颖河、涌泉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    全镇共39个行政村,3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8339人,其中农业人口75518人,非农业人口2721人,辖区面积7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816亩,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21元。.  

方山镇

  方山镇位于河南省的禹州西部山区,地处伏牛山余脉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东距京广线65公里,北距省城郑州110公里,西距登封少林寺40公里。全镇总面积74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43个自然村,2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万人。涌泉河、潘家河、颖河三条河流贯穿全境,纸坊水库、杏山坡水库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群山之中。   方山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已探明储量达数72吨,以煤炭、铝矾土、石灰石为主,品质优良,享誉省内外,另有石英石、铁矿、陶土、白垩等矿藏,也颇具开发潜力;全镇机械加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企业总数已达近百家;以林药果综合开发为主的特色农业经济前景看好。近几年来,方山镇党委政府不断推出优惠政策、强化服务意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截止2004年底,全镇生产总值已达15亿元,财政收入达2167.8万元,其中民营经济已占经济总量的75%,经济增长带动了文化、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以城镇建设为主,大力推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方山是世界方雷邝氏发源地,自方树福堂基金会主席方润华先生回方山祭祖以来,我们即开始与海内外方氏宗亲社团的交流,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方润华先生为方山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1997年起,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肇彝希望小学、润良中学、方山幼儿园、溯源亭、功德亭,修筑了柏油路等捐助项目。许昌、禹州两市主要领导对方雷氏历史文化研究及旅游开发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方山,亦称方城山,古称龙山。清《禹州志》载:方山有“五龙壁”或“九龙壁”之称,故呼为“龙的故乡”。因地处中原人类始祖活动的中心地带,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景点繁多,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较著名的有:伏羲墓、伏羲庙、轩辕洞、八卦台、观月台、睡佛、朱太尉墓、禹母洞、启母洞、红庙、长寿山庄、溯源亭、纸坊水库等。方山镇于2002年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全省六好乡镇党委”,全省农村“-”重要思想教育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镇团委于2004年10月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连续三年被省农调队评诂为全省“百强乡镇”。   在方山这块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充满希望、商机无限的土地上,热情纯朴的方山人正敞开胸怀,诚邀中外有志之士,共谋大业,同创美好明天!.  

神垕镇

  神垕镇位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处,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积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是禹州市、郏县、汝州市三县(市)交界处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镇总面积49.1平方公里,总人口42000人,其中镇区人口3.2万人,镇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近年来,神垕镇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村100个小城镇经济开发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河南省117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河南省改革与发展综合试点镇”。2003年9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钧瓷之都”荣誉称号。.  

鸿畅镇

  禹州市辖镇。1968年建鸿畅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5.4万。禹(州)神(垕)~公路从镇中穿过。兰河纵贯境内。辖孟大沟、李金寨、刘家沟、张湾、贾湾、朱西、朱东、许家沟、东高村、藏风沟、葛家沟、杜北、杜南、岗沟石、新杨楼、涧头河、王沟、谢庄、老君堂、杨河、山底吴、张庄、岗刘、柏村、三管赵、冀村、铁炉、小武庄、寨子贾、楼子赵、田庄、鸿北、鸿南、韩庄、夏寺、荒庄、垌沟、岘口3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炭、建材、陶瓷、商贸、建筑、运输和饮食服务等行业。农业主产小麦、烟叶、玉米。山底吴村是唐代画圣吴道子故里。.  

梁北镇

  梁北镇,位于禹州市城南2公里处,处三峰山、柏山之阴,毗邻市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新郑国际机场38公里,豫01线、豫31线、平禹铁路、禹郏公路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46.5平方公里,总人口4358人人。   梁北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素有“金梁北”之称。1999年被许昌市确定为“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乡镇”,2004年3月被河南省建设厅授予“中州名镇”。    梁北镇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降水适中,无霜期长达217天,适于各种作物种植。自然资源煤炭、耐火黏土、水泥灰岩、蒙脱石等储量丰富,尤其是煤炭储量近亿吨。   梁北镇以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东部优质粮高效示范基地、南部中药材种植基地、西部退耕还林及干杂果种植基地,总面积1500亩,亩均增收1500元。.  

古城镇

  古城镇位于禹州市东北10公里处,郑平公路贯穿南北。镇域总面积53.82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212个村民小组,4.4万多口人。镇域东邻长葛和许昌县,西接无梁镇和浅井乡,南与郭连乡为邻,北至新郑市,是禹州市一个农业基础较好,工业较发达的镇。    古城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曾是夏朝故都的城廊,处于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摇篮之中,也是三国时期曹操屯兵之地,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镇西部为山岗丘陵区,东部为平原。   古城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境内年均气温14.4℃,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13℃。年降水量650mm,地下水深西部30—60米,东部10—20米,灌溉农田全部为地下水。全镇无霜期250天,冬季多西北风,夏、秋季节多东南风,最大19.3m/s,气候温和,偏干旱,四季分明。    古城镇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碳,石料等。农作物小麦、玉米、红薯、花生、棉花、药材等多种作物生长。乡镇企业门类齐全,交通通讯便利,水、电、文教、医疗等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一九九四年,古城撤乡建镇,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全镇经济建设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取得了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大好局面。古城镇先后被授予“河南省科技示范镇”、“许昌市完成年度目标先进镇”、“禹州市明星乡镇”、“禹州市小康乡镇”等荣誉称号,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3000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89000万元,财政收入4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60元。       特色产业 :古城镇具有特色的产业有红薯种植及三粉加工、中药材种植、烟叶生产、瓶盖生产加工、建材、化工机械等,年国民生产总值9亿元,财政收入500多万元。我镇常年有一定红薯种植面积的行政村有唐凹、李黄、常庄、山连、小靳庄、关庄、桐树张、石龙王、岗王、马庄等10个村。.  

无梁镇

  无梁镇位于禹州市北部,辖30个行政村,227个村民小组,3.8万口人,总面积84.6平方公里,郑平公路、彭花公路在此交汇,郑石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该镇建材资源丰富,建材企业林立,素有“中州建材基地”之称,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基中周定王墓和王妃陪葬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殊镇

  禹州市辖乡。1968年建文殊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64.5平方公里,人口4.6万。涌泉河、兰河穿境而过,禹(州)磨(街)公路横贯东西,西北濒 ? 禹州市纸坊水库,西南有云盖山煤田。境内有11万伏变电站一座,有省级小流域治理典范云盖山乡办林场。辖下白庙、上白庙、川张、文殊、北沟、边庄、卢家 、西马寨、陈东、陈西、陈南、刘湾、老君垌、宋湾、孟湾、皂角坪、坡西、坡街、周垌、枣园、泉沟、段湾、贺庙、顾庄、韩洼、杨树园、黄龙池、彭台、葛沟、暴沟、绳里、薛河、樊岗、曹璜34个村委会。煤炭、石灰石、铝钒土等矿藏丰富。乡镇企业有发电、煤炭、建材、机械、铸造等行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红薯。.  

鸠山镇

  鸠山镇位于禹州市西部山区,东与文殊、方山镇搭界,南与磨街乡毗邻,西部、北部与汝州市、登封市接壤。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132个自然村,24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085人。鸠山乡地处禹西深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山峦叠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位于鸠山乡西北部与汝州市、登封市交界处的大鸿寨山海拔1150米,为许昌市第一高峰。涌泉河发源于大鸿寨山东麓,贯穿鸠山乡东西,辖区内流程十多公里,注入纸坊水库。鸠山乡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3500万吨以上,铝钒土储量1.4亿吨以上,高岭土、耐火粘土储量1.8亿吨以上,石灰石、上水石、金、银、铜、镁等储量可观。    2004年鸠山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700万元,同比增长11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40万元,占年度任务的233%同比增长203%。招商引资完成3050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508 %;乡企入库税金完成3020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000 万元,占年度任务的98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9元,同比增长了89 %;群众存款余额增幅位居许昌市第一,综合实力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各项经济指标位居禹州市前列。.  

褚河镇

  褚河镇地处禹州东大门,东接许昌县,西邻禹州市区,南接范坡,北邻郭连,辖37个行政村,302个村民小组,101个自然村,总面积73.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390亩,人口67000人,是平原、岗丘兼容的农业大乡。.  

范坡镇

  范坡乡位居禹州市东南隅,东与许昌县隔颖河相望,南与襄城县相毗邻,全乡总面积71.8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2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4万口人。耕地面积66957亩。山、岗、平分布在乡域的西、中、东,是个典型的农业大乡。    2004年,范坡乡以贯彻落实“-”重要思想为工作宗旨,致力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成绩。目前,全乡已形成烟叶生产、外向型农业、三粉加工、档发加工、劳务输出等强大的经济发展优势。烟叶面积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享有“金叶之乡”美称。2005年烟叶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是河南省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外向型农业生产,通过蔬菜精加工、小包装,其产品打入日本等国际国内市场,成为餐桌上的美食佳肴。三粉加工生产为农民开辟了增收渠道,年生产三粉制品达万吨。中美合资泓源发制品公司以高科技产品占领了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国际市场;禹州灵龙   渔机泵业有限公司、金星石墨坩埚有限公司、禹州泰丰薯业有限公司已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一面旗帜;劳务输出队伍不断壮大,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4年财政入库税金502万元,占年初预算收入468万元的165%,工农业总产值4.8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总投资33891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480万元,增长45.5%;劳力输出人员达1526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06元。粮食生产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粮食总产27378吨。全乡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群众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两个文明建设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的势头。.  

郭连镇

  郭连乡位于禹州市城区东北9公里处,是三国名将郭嘉之故里,长禹公路(长葛-----禹州)贯穿于东西,新修筑的许登高速公路贯穿东南至西北,郑州—石人山高速公路且在斟界。南水北调工程东西贯穿5个行政村。东邻长葛市、许昌县、北接古城镇、南与楮河乡相连。全乡总面积56.8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21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63100亩,总人口53455人。岗地和平原均有,农产品资源丰富、私营企业迅速崛起,是一个工、农业并重的乡。.  

朱阁镇

  朱阁乡位居禹州市城北三公里处,辖29个行政村、4.3万口人、6.8万亩耕地,正在修建的“许昌-登封”高速公路、“南水北调”中线水利工程穿境而过,交通条件便利,是一个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为主典型的城郊农业乡。   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强力实施“诚信为本,项目带动,兴农促工,强乡富民”战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抓住农业产业化--三粉加工主产业链条不放松,从而带动了全乡养鸡、养猪、养兔、植桑养蚕、花卉种植及名优水果和中小弓棚蔬菜基地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农业。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加强,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截止目前,以北郝庄、燕庄、大墙三个村为中心占地2000亩的工业园区内。投资300万元的龙珠阁瓷厂、禹州市科邦制药厂、投资154万元的华夏祭祖陵以及投资2000万元经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的宋基青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企业已落户园区。   近年来,该乡以发展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大乡的畜牧养殖业,利用土地和劳力优势,借助政府服务和市场引导、政策优惠,大力发展家禽、家畜养殖,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奠定了农业大乡农民增收的基础。连年来,该乡多次被许昌市、禹州市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二00三年,还被河南省科技厅命名为“科普示范乡镇”。.  

浅井镇

  浅井乡位于禹州市城区西北部15公里处,东邻无梁镇、古城镇,南连朱阁乡、顺店镇,西接苌庄乡,北界新密市、新郑市,总面积112平方公里,为禹州市面积最大的乡。境内以山地为主,建材石料、煤炭、石英沙、铝矾土资源丰富,建材企业众多,畜牧业和旅游业发展迅速。全乡辖23个行政村,186个村民组,30877口人。       特色产业 : 1、矿产资源丰富,煤、石灰石、石英砂、铝矾土、黑毛土、红毛土、碱土、陶土、铜、铁等资源。现利用石灰石发展的加工厂已达130多家,日生产石料70万吨,年利税1400万元,是中原地区最大的石料生产基地。    2、“三粉”加工基地已初步形成机械化生产,东部岗区优质红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7000亩,加工转化率达到85%,年生产红薯淀粉578万公斤,远销至新疆、陕西、河北等省。    3、大力发展养殖业,与广东温氏集团联合发展的肉鸡养殖业已发展达50余户,2005年已销售肉鸡50万只,现存栏50万只,年利润可达100万元,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库、河道资源发展网箱鱼,河道养鸭产业20余家,年利润可达50万元。    4、大力发展旅游业。逍遥观风景区位于禹州城北26公里的崆峒山,观坐落在崆峒山南坡的削壁之上,据-载,逍遥观始终建于五千年前,当年轩辕黄帝""受围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打败蚩尤,功成名就,应万国诸候尊为天子。时见京城西崆峒山,山清水秀,别有洞天,遂学道于广成子,便在此建观修道,于是,这里便留下了许许多多有关黄帝活动的美丽传说帮故事,成为今天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圣地。逍遥观依山靠水而建,傍峡谷而坐,境地险峻,景色壮观。自改革开放以来,市、乡政府联合齐力开发,先后修复与建成了广子圣母殿、老祖母殿、盘古殿、仓颉殿、玄武殿、聚将台等景观。.  

方岗镇

  方岗位于禹州市西部,全镇44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45000余人。该镇是世界华人方雷氏宗亲地,近年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以基层党建为基础,以平安建设为保障,以项目建设为突破,以民生建设为目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改善民生,修建了连接方岗与禹神的快速通道,修建乡村道路57公里,方便了群众出行,建起了文化广场,铺设饮水管道18000米,解决了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修建了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中心中学,方便儿童入学。   近年来,先后有4个超亿元的项目落户方岗,为该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花石镇

  花石乡位于禹州市西北部,距市区22.5公里,南与顺店相接,北与登封毗邻.全乡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748亩,辖33个行政村,268个村民组,67911口人,是一个以农业经济繁荣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农业大乡。花石乡境内交通便利,许洛路横贯南北,彭花公路穿越东西,已破地动工的禹登铁路、许登高速公路修成后,全乡将形成三横一纵的便利的交通网络。.  

张得镇

  张得乡位于禹州市西南部,距禹州城区10公里,东邻梁北、小吕,西接鸿畅,北倚三峰山,南与郏县接壤,省道禹神、禹郏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辖38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269个村民组,61500口人,总面积70.44平方公里,山、岗、平地各占三分之一,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越,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乡和农业大乡。种植业是全乡的支柱产业。先后在东西部实施了15000亩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成了路相通、沟相连、田成方、林成网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苌庄乡

  苌庄乡位于禹州市西北部,距市区30公里,北与新密市接壤,西与登封市毗邻,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省道彭花路从乡政府所在地经过,建设中的许登高速公路从该乡经过且留有出口。该乡辖31个行政村,总面积88.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666余亩,256个村民组,现有人口32700多人。北部荒山面积8万多亩,发展林、牧业得天独厚;中部岗区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有20余种,且煤炭、铝矾土、白云石、石灰石,石英石等储量大、品位高;南部平原是“一优双高”农业主产区。   苌庄由周大夫苌弘的出生地(或养晦处)而得名,境内文化遗产丰富,北有九里山山巅的韩信葬母处,中有唐代女皇武则天的“玩花台”,西有后汉皇帝刘志远陵。    主要产业: 盛产小麦、玉米、红薯、烟叶、中药材,红薯三粉加工及烤烟品质负有盛明。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炭、铝钒土、耐火材料、白云石、石灰石等畅销全国各地    发展目标: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3‰以内。.  

磨街乡

  禹州市辖乡。1968年建磨街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35公里。面积51平方公里,人口2万。通公路。辖陈庄、佛山、黑沟、孙庄、大涧、文湾、侯沟、马垌、青山岭、九孔窑、扈阳、关庙、黄沟、常家、刘家、尚沟、磨街17个村委会。矿藏有煤炭、铝矾土、碱石、高磷土、大理石、石灰石等。乡镇企业有煤炭、化工、建材、运输等行业,煤炭是该乡重要的支柱产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大豆。.  

小吕乡

  小吕乡位于禹州市南部,辖28个村,5.2万口人。6.2万亩耕地,面积58平方公里。辖区内主要盛产小麦.红薯.烟叶.中药材.棉花.交通四通八达,豫S103道和平禹铁路贯穿全境,工业企业已初具规模,形成集煤炭加工,塑料加工,“三粉”加工为 一体的工业体系。.  

山货回族乡

  山货回族乡于1984年12月恢复建立,全乡辖6个行政村,11800口人,其中回族人口占47%,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55亩,建乡二十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贫穷、落后、闭塞的小乡,建设成了一个富裕、文明、开放的新山货。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3568元,初步达到了小康水平。.  


小吕乡特产大全




小吕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