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刘村位于大刘镇以北偏东5公里处,东与东王相邻,北靠澧河堤,西邻大台路,南邻漯平高速。
全村共有人口2952人,792户,共5个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11人,村内党员84人,耕地3250亩。的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量偏少。群众经济来源主要有:一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经营收入,二是外出务工收入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102100 | 462000 | -- | 查看 西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殿后曹村 |
殿后曹村位于源汇区大刘镇西一公里,共有人口1171人,276户,5个村民组,村两委班子5人,村内党员58人,耕地965亩。这里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景色宜人土地肥沃,环境优美,水利资源丰富;漯舞公路、漯舞铁路、漯平高速公路纵横东西南北朝,交通十分便利。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 |
白寺村 |
白寺村位于大刘镇西北5公里处,西临问十乡,东临皇玉村,南临漯舞铁路,北临板桥村,黄十公路从村南过境,塘河从村中穿过。白寺村东西长0.7公里,南北长1.5公里。共有两个自然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640户居民,2523口人。全村共有耕地3400亩,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村内共有大型收割机12台。村里道路两纵三横,道路以水泥路为主,村内有小学一所,教室40间。村“两委”办公用房8间,位于中间,两委班子共有7人。 |
徐庄村 |
徐庄村位于大刘镇东约九公里处,北靠澧河,东临沙澧产业区,环境怡人,民风纯朴,人杰地灵!全村共有四个村民组,282户,人口1131人,耕地面积1160亩,两委干部3人,(交叉任职)全村共有党员52名。 |
湾王村 |
湾王村位于位于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源汇区中西部,大刘镇北8公里处,东临徐庄村,西临澧河,南临东王村,北临澧河,东西长1公里,南北长0.4公里。湾王村海拔52米,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786毫米。全村共有村民605户,2513人,共有三个村民小组,一组213户840人,二组198户842人,三组194户831人。全村共有耕地2400亩。全村共有机井70眼,能满足农业灌溉需要,农业基础条件较好。有大型拖拉机3台。村内主干道均为水泥路,部分路面有破损现象。村内有幼儿园1所,大部分学生在本镇学校就读。 村“两委”办公用房5间,位于中部。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平均年龄45岁。 目前的主导产业是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业和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一是外出务工收入。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180人,季节性外出务工人员有200名,大部分村民首选在本市沙澧产业聚集区务工。二是养殖收入。三是种植收入。主要种植玉米、小麦。 |
东王村 |
东王村位于大刘镇东北方,距镇政府7公里,东临沙澧产业集聚区,距107国道6公里,是周围村庄的交通要道。耕地面积2055木,498户2059人,村两委干部6名,47名党员。群众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收入,外出务工人员达到600多人。耕地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 |
西刘村 |
西刘村位于大刘镇以北偏东5公里处,东与东王相邻,北靠澧河堤,西邻大台路,南邻漯平高速。 全村共有人口2952人,792户,共5个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11人,村内党员84人,耕地3250亩。的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量偏少。群众经济来源主要有:一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经营收入,二是外出务工收入等。 |
板桥村 |
板桥村位于源汇区大刘镇西北约4公里处,北邻西城区阴阳赵镇下位村,西与舞阳县九街乡边庄村为邻,东邻塘河北村,唐河从南将村庄围绕,全村自西向东分五个村民小组,共345户,1672人,可耕地面积1906亩。村里党员40人,村民代表15人,在职村干部5人。板桥村以农业种植为主,粮食作物面积1800亩,经济作物面积100多亩。村里年出栏百头山羊养殖场3处,年出栏百头生猪养殖场1个。 |
塘河北村 |
塘河北北邻阴阳赵,西邻板桥村,南邻塘河,东临澧河,有2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235户,922口人,全村可用耕地900多亩。 目前,的主导产业是以粮食作物为主导的种植业。粮食作物面积800亩,经济作物100多亩。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是外出务工收入,全村50%以上农户外出务工。二是种植收入,主要种植小麦、玉米。 |
抬头村 |
抬头村位于大刘镇政府西北4.5公里,东临澧河,北临唐河,临村为前陈、板桥、赵庄、东西长1.5公里,南北长1公里,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户186户,总人口740人,党员24名。全村共有耕地722.12亩,土地流转占耕地面积300亩,村人均耕地近1亩,全村道路一纵两横,完全硬化,排水系统不完善。 村“两委”办公室为2层,有电教室及电教设备一套,有小学1所,教室20间,学生200余人,,村党支部成员3人,村两委会成员2人,村监委会成员3人,村代表16人,民调员1人。 抬头村主导产业为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靠外出务工,及在村内经商。村内现有商户26家,较大规模养兔场1家,水泥预制厂1家,加工门厂1家,蔬菜大棚1座。抬头在外务工的有200余人,成为抬头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
赵庄村 |
源汇区大刘镇赵庄村,位于漯河市源汇区西北部,距漯河市区15公里,东与空冢郭乡毗邻,西邻问十乡,南距漯舞公路5公里,东距坡大公路不足一公里,北与阴阳赵镇隔澧河相望,西边紧邻澧河的支流——塘河。北邻抬头村,东邻前陈村,南距皇玉村1.3公里,村庄东西宽320米,南北长450米,村庄总占地面积150余亩。现有耕地总面积756亩,全村155户,630人。 |
彭李村 |
彭李村共有人口1400人,363户,共4个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5人,村内党员40人,耕地2100亩。的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量偏少。群众经济来源主要有:一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经营收入,二是外出务工收入等。 |
皇玉村 |
皇玉村位于大刘镇北2.8公里处,西临白寺村、东临漯河西服务区、南临漯平高速、北临前陈村。皇石路从村南过境,共有两个自然村。 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427户居民,2300口人,全村共有耕地2670亩。低保户60户、五保户4户,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村里道路三横三纵,道路以水泥路为主。村内有一所小学,教室20间。村“两委”办公用房8间,位于正中间,“两委”班子共有6人,目前的主导产业是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业。 |
大刘村 |
大刘村是大刘镇政府所在地,有6个村民小组,共722户,总人口3120人。其中党员121人,村两委干部7人。耕地4100亩,其中农作物面积(小麦)3600亩,经济作物(大豆、玉米、红薯、烟叶、土豆等)面积3500亩,林业资源(美国竹柳、晚秋黄梨、香樟、栾树等)资源约400亩。农民收入以产业务工和外出务工为主。 |
师庄村 |
师庄村位于大刘镇政府东1.5公里处,东邻殿后曹村,东南与陶庄村接壤。全村有三个小组,总户数498户,总人口2068人,村干部9人,党员51人。全村面积约5000亩,其中耕地面积约4200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特色经济作物晚秋黄梨发展近二百亩,招商引资项目一个,即合力乐食品有限公司。村内街道三纵三横,现有环卫工人5人,环卫监督员3人。 |
陶庄村 |
源汇区大刘镇陶庄村位于大刘镇西北约一公里处,南邻镇区,东临坡大线,西北与师庄相接,北边与殿后曹相接,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分4个村民小组,189户,774人,耕地面积1170亩;长年外出13户,44人。村两委班子5人,党员40人。 |
闫魏村 |
闫魏村位于大刘镇北1.2公里,东邻周庄村,南邻镇中心,西邻殿后曹村,北邻白马路,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279户1145人,村中有党员48名,由于离市区工业园较近,村中青壮劳动力多外出务工,目前,的主导产业是以粮食种植为主的种植业和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村内经济以农作物经济为主,共有耕地1300余亩,村内养殖业较发达,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农户20户,其余都为散养户为主。 |
周庄村 |
周庄村位于大刘镇政府东2.5公里处,西临闫魏村,东临空中郭镇王会朝村,南临漯舞铁路,北临西刘村,白马公路从村北穿过。周庄村东西长1.5公里,南北长1公里。 全村有四个村民小组,310户居民,1320口人。全村共有耕地1600亩,党员45名。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村内共有大型收割机2台。村里道路三纵三横,水泥路2500米。村“两委”办公用楼房14间400平方,位于中间,两委班子共有6人。目前的主导产业是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业和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是外出务工收入;二是种植业收入。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部分农户种植有晚秋黄梨、大棚草莓、绿化树苗等。 |
大陈村 |
大刘镇大陈村位于大刘镇政府东1公里。东距漯河市区8公里.北邻漯平高速,南邻漯舞路,交通便利。全村现有人口3012人,耕地面积4200余亩,村庄占地面积94.5公顷。村内有五横两纵七条街道,划分十个村民小组。大陈村历史文化悠久,是豫中南有名的古寨,四周原有古寨墙尚有部分遗存。村内现有陈氏墓群和蛟龙御碑两处文物古迹。陈氏墓群翠柏森森,里面有明朝首辅张居正老师陈玑的坟茔。 |
蔡庄村 |
蔡庄村位于大刘乡政府东南,紧邻漯舞路,耕地面积1004亩,全村共有3个村民组,212户,人口966人。村两委干部4人,交叉任职2人,区、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各一人,现有党员42人。蔡庄村党支部是河南的组织发展史上最早建立的县委之一,县委下辖6个党支部,其中之一,蔡庄党支部、蔡庄村村民蔡永令在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
小曹村 |
小曹村地处漯舞路南,大刘镇政府西南4公里。共有4个村民组,1443亩耕地。全村236户,972人,村两委成员4人,29名党员。村中有种植专业合作社2个,预制厂1个,超市1个,养殖场6个。村民以种植、养殖、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 目前的主导产业是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业。粮食作物面积1300亩,经济作物100多亩。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是外出务工收入,全村50%以上农户外出务工。二是种植收入。主要种植小麦,玉米。 |
杜庄村 |
杜庄村位于大刘镇东南部,紧邻漯舞路,东与小曹村毗邻,西邻南王村,南临半坡朱村、西朱村。这里土地肥沃,隶属省、市农作物丰产示范区,常年暖湿性季风气候;通村道路与漯舞路相连,交通便利。 全村有四个村民小组,256户居民,1055口人。村两委班子共有4人,党员47名(含两名预备党员)。耕地1350亩,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 |
南王村 |
南王村位于大刘镇西南1公里处,西临问十乡,东临杜庄村,南临西朱村,北临漯舞路。南王村东西长0.7公里,南北长1.5公里。共有三个自然村。 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520户居民,2196口人。全村共有耕地2450亩,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村里道路以水泥路为主,村内有小学一所。村“两委”办公用房5间,位于中间,两委班子共有8人。 |
前陈村 |
前陈村位于源汇区大刘镇北4公里,距宁洛高速公路2公里,塘河、澧河在村西北交汇而过,是大刘镇较大的一个村庄,前陈村有4个村民组,318户,1245村民,全村可用耕地1780亩。 前陈村原属于抬头村,1996年前抬头由抬头、前陈、赵庄3个自然村组成。1996年底抬头村一分为三,分别成为抬头、前陈、赵庄三个行政村。 前陈村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积累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东汉时期,刘秀曾驻扎在村南的“重兴寺”,即现在的前尘小学,留有长三米,高一米的喂马石槽,解放战争时期,前陈村群众积极支援在本地驻扎的解放军,帮助开挖修筑了村南的石坦克御沟,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默默无闻的贡献。 前陈村目前共有2条南北大街,5条东、西大街,总长2.3公里,已于2016年全部硬化。前陈村经济来源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农闲时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年人均收入近4000元,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种植区,现有种植大户4户,养殖大户5户,2016年以来,前陈村积极接受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实验示范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利用植物专用疫苗替代化肥、农药成产安全食材。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