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漯河 >> 郾城区 >> 孟庙镇

孟庙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孟庙镇谷歌卫星地图)


孟庙镇简介

  郾城县辖镇。1984年设孟庙镇。位于县城北,距县城4公里。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1.3万。京广铁路、107国道、孟平铁路穿境。辖八里、路堂、何庄、坡陈、孟庙、张任庆、三周、关徐、潘东、潘西、张店、薛赵、闫陶、西营、拉河刘、王店、哀黄、蒋堂、沈赵、杜李、马坡、五里岗、刘庄、英张、五里庙、卓村、中村、后郑、新郑3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建筑、建材、化工、制革、铸造等行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大豆。.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3万人 6.2平方公里 411103101 462000 0395 查看 孟庙镇谷歌卫星地图

孟庙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李村社区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李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潘东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潘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孟庙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孟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坡陈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坡陈村谷歌卫星地图
拦河刘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拦河刘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任庄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张任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八里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八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周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三周村谷歌卫星地图
关徐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关徐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坡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马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潘西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潘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店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张店村谷歌卫星地图
杜李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杜李村谷歌卫星地图
潘北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潘北村谷歌卫星地图
中村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中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王店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王店村谷歌卫星地图
路堂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路堂村谷歌卫星地图
刘庄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刘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袁黄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袁黄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郑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后郑村谷歌卫星地图
闫陶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闫陶村谷歌卫星地图
五里岗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五里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蒋堂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蒋堂村谷歌卫星地图
卓村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卓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营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西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何庄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何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沈赵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沈赵村谷歌卫星地图
薛赵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薛赵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郑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新郑村谷歌卫星地图
英张村 ·郾城区旅游·郾城区特产·郾城区十大特产·郾城区十景·郾城区 0

----

查看 英张村谷歌卫星地图

孟庙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沙北街道

   沙北街道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办事处东、南濒临沙河,西、北两面与郾城相接,面积约13.8平方公 里,约5.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5万人,城市人口4.1万人,下辖13个行政村,7个社居委。分设15个部门,共有班子成员16名,机关干部81名。全乡共有基层党支部23个,党员467名,其中农村党员345名,机关党员49名,社居委党员46名。有“豫南第一路”之称的黄河路贯通全办东西,京广铁路穿越南北,交通便利,是漯河市政治、文化、金融中心。街道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使现代远程教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引路人。就是把村里的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把党员中有知识、懂技术的人采取帮带措施,培养成为致富带头人。现在城市整体规划合理,高楼林立,环境优美,是众多商家投资兴业、市民生活居住的理想之地。优越的地域环境,为沙北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繁荣与进步起到了有利的推动作用。[1]   -   文明建设   为进一步发扬雷锋精神和志愿者精神,倡树文明新风,建设和谐沙北,在3月“文明礼貌月”来临之际,漯河市 郾城区沙北街道在辖区各社居委和学校中,组织开展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活动。一是形式新颖:围绕“学习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有义务治脏、义诊、“送温暖、献爱心”、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以及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感恩教育等。二是方式灵活。在各社区和辖区3所小学中开展了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即“雷锋就在我身边”、“雷锋精神代代相传”主题班会及手抄报评比、“学雷锋见行动、向孤寡老人献温暖”、“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讲故事比赛、“学雷锋,做守纪好少年”演讲比赛及“学雷锋小标兵、学雷锋优秀班级”评比活动等;以“倡树志愿者精神、集中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活动,即“志愿者服务四进社区”、“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月”、“一助一、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等;此外,还在辖区内开展了“倡导文明新风、争做文明市民”、“感恩活动”等。   -   经济发展   实施培养党员致富领头人工程,使致富党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积极发展运输、餐饮大户、个体商户等有资金、技术、信息、管理能力的农民加入党组织,培养他们进入村级两委班子。利用这些“市场经济的先行者” 洞悉政策、市场的优势,有效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村情、了解民俗的特点,积极开展村风民俗建设,较好地化解邻里矛盾,维护村情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街道党委联系村干部协助各村党员致富能手发展多种经营,为50余户运输户和12户个体户联系客户,捕捉发展机遇,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引导农民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思想素质、熟悉国家富农为民政策、掌握一技之长。精心收集“双培双带”课件,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让已经富起来的农民学习国家政策,带领群众致富,让还没有富起来的农民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技能。石槽赵村党支部-赵林波通过远教节目了解市场行情后,投资30万元建立了一帆物业管理公司,带动了全村50多人实现了就业。张胡魏村的翟民川自看了播放的加工技术专题片后,现在已放开胆子,每天都要出豆芽600多斤,向市内的各大超市和饭店送货,走上了致富路。  

城关镇

  城关镇地处郾城区城区中心,辖区总面积13.7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下设15个居委会、2个行政村。共有2个党总支、35个党支部。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百强乡镇,先后荣获省先进基层武装部、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先进单位、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市综合治理先进乡镇等35项荣誉称号。  

孟庙镇

  郾城县辖镇。1984年设孟庙镇。位于县城北,距县城4公里。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1.3万。京广铁路、107国道、孟平铁路穿境。辖八里、路堂、何庄、坡陈、孟庙、张任庆、三周、关徐、潘东、潘西、张店、薛赵、闫陶、西营、拉河刘、王店、哀黄、蒋堂、沈赵、杜李、马坡、五里岗、刘庄、英张、五里庙、卓村、中村、后郑、新郑3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建筑、建材、化工、制革、铸造等行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大豆。.  

商桥镇

  中州名镇——小商桥位于郾城区西北部,人口4.2万,耕地5万亩,面积51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科普示范镇”、“河南省科普示范点”、“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商桥镇交通便利,京广铁路和107国道贯穿南北,后魏线横贯东西,距郾城区12公里,临颖县城10公里。   历史名镇——曾经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大战金兵的元战场,境内有早于赵州桥的“天下第一桥”——小商桥和岳飞麾下名将杨再兴的陵墓。   农业经济发展迅猛——围绕高效种植、绿色规模养殖、劳务经济、生态林业四个重点,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优质小麦3.5万亩,棉花1.2万亩,瓜、菜椒1.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8000亩,粮经比45:55,新建沼气池200座,秸杆利用率达85%,发展养殖小区1个,万头猪场1座,千头猪场和出栏三千只以上鸡场9个,生猪饲养量达20万头,三禽饲养达807只,新植幼树20万株,林网1.7万亩,经济林1200亩。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有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个,投资100万元以上的20项目个,主要产品有磨粉机组、发电机组、灯具、洁具、生发制品及化工产品等。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1980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1992年被国家计委确定为全国100个农村明星镇建设试点镇之一,是漯河市重点小城镇之一。镇区内三大市场(靳庄粮食购销市场、商东小商品批发市场、刘孟农贸市场),总投资3060万元,总商户达到500多家,年销售额达到17600万元,创利润1200多万元。   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有县区重点高级中学1所,初中2所,小学17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1144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建有有线电视转播站;拥有镇卫生院一个,设施齐全,常年聘请省内外专家坐诊。   投资环境宽松。镇党委政府将改善软硬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基础,镇区面积由3.5平方公里扩大到6平方公里,相继开通硬化了商业街、工贸街、行政路,并对镇区路、电、水、讯进行了较高标准建设。专门成立项目开发中心,为外商投资兴业实行“一条龙”服务,对引进项目实行挂牌重点保护,为投资商提供能获得最大效益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创业环境,商桥欢迎有志之士来创业发财。.  

裴城镇

  裴城镇位于县境西北部,东与商桥镇,新店乡接壤,南与舞阳县太尉乡相连,西与襄撑县姜庄乡交界,北与临颖县大郭乡毗临,总面积7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14.6公顷,辖24个行政村,10522户,乡政府驻苏侯村.   裴城镇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粮食生产有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以棉花.烟叶.芝麻为主。养殖业以生猪.长毛兔.肉鸡.池塘养鱼为主导,初具规模。乡镇企业长足发展,乡办彩纸厂为中二企业,其拳头产品彩色系列粘贴纸获省名优产品。   裴城镇历史悠久,裴城遗址在县城西25公里,裴城村南,历年出土大量陶器残片、石斧、石镞,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列入县级重点文物。   裴城镇地理位置优越,漯宝铁路穿境而过,裴城火车站设在乡域中部。乡政府所在地南1公里处。洛界公路和许泌公路在境内十字交叉,交通便利。促进了建筑、食品、运输和商饮服务各类企业的蓬勃发展,是河南省百强乡镇之一。   裴城镇有初级中学3所,小学23所,基本实现了“普九”达标,乡办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中心卫生院,卫生院“胃病埋线疗法”享有盛名。.  

新店镇

  新店镇位于漯河市城区以西15公里,曾以“水旱码头”、“二郾城”著称。该镇东临长春沟、四支渠,与龙城镇毗邻;西接北干渠,与裴城镇接壤;南依沙河,与源汇区阴阳赵乡、舞阳县莲花镇隔河相望;北靠尧河、蜈蚣渠,与商桥镇相连。全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西南偏高、东北稍低;漯界公路、孟平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幸福河干渠及一、二、三支流经全境,水资源丰富,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全镇土地总面积63.6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210个村民小组,11368个农户,51106口人,60895亩耕地。其中,斗王村东宛自然村为回民聚居村,有回民852人。全镇粮食年总产量达6.5万吨,经济作物以蔬菜、草莓、玫瑰、烟叶等为主。   新店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古文化底蕴丰厚。现有古遗址、古墓葬四处,有相传汉和帝之长女刘利及后裔之墓的九女塚、曹丕行宫凌云台、三赵双塚、陈寔墓,成语“梁上君子”一词出于该镇。明、清时期,该镇分属尧河、葛块、邓襄、北河等保管辖,民国18年(1929年)属西北区,1938年10月,郾城县工委成立,在新店成立支部,由张德三任支部书记。民国29年(1940年)至民国36年(1947年),南部属新店乡,北半部属进化乡,西部属裴城乡,民国37年(1948年)属沙北县第五区,1949年置新店区。1984年改人民公社为新店乡,2001年撤乡建镇。   近年来,新一届镇党委、政府立足新店实际,自加压力,创新思路,克服工业基础差的劣势,围绕“农”字做文章,集中精力做大做强“三农”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农业乡镇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力争把新店镇打造成漯河人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和西花园。目前,通过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广“合作社或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现已注册成立凌云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新丰源奶牛专业养殖合作社等农业中介组织11个,流转土地10000多亩,吸纳农户近2000多个,建成或在建漯河伊人玫瑰园、新东高效农业示范园、漯河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店奶牛养殖基地等高效农业种养示范园(基地)11个。新店草莓、伊人玫瑰、绿园蔬菜、裕尧大葱逐渐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特色农业名片。   全镇现有中小学校16所,医院1所,中心温暖小区3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基点站25个,新农合、新农保参合参保率均达95%以上。新店镇是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省三创一带先进单位、省绿化模范乡镇。2010年,全镇实现农业增加值2.6亿元,工业增加值4.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06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4万元,入库税金393万元。   2010年,全镇获得市级以上奖项11个。2010年8月,新店草莓标准化项目区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0年12月,被国家人力资源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联合授予“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龙城镇

  源自伏牛山系的旖旎沙河水,将要流经中原一个古老而又极富现代文明的城镇——郾城时,却又“九曲十八折”,宛如一条翻飞腾跃的蛟龙——龙城镇因此得名。   龙城镇东临郾城县西区,南傍大沙河,北倚吴公渠,洛界公路、孟平铁路穿境而过,五虎庙灌区席铺全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各项基础设施齐全。镇域总面积6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803亩,辖26个行政村,总人口58058人。   龙城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孔子、刘秀、岳飞等先贤英豪,留声留事,妇孺能详;小王庄东临的白龙岗,属龙山文化遗址;李湾 村北化身台,台顶兴国寺,始建隋代,毁于兵火,明嘉靖年重建,寺内500年龄白果树一株,高4丈余,4人合抱。如今,古老的化身台兴国寺是漯河市唯一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    改革开放以来,龙城镇党委、政府坚持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励精图治,开拓创新,赢得一个又一个发展史上的辉煌成就:工业特色鲜明;农业结构升级;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面积发展到4平方公里,入驻商户、企业400多家;三产活跃,外出从业人员达18000人;党建工作成效显著,基层组织建设逐年加强;文化科技卫生等事业共同进步;社会稳定,百姓富裕幸福;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一个与日俱进的龙城,正变得愈加美丽、现代,魅力四现。   工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羽毛加工基地。全镇羽毛加工村14个,加工农户5000多家,从业人员逾万人,产品种类已由单一的鸡毛掸子发展到工艺掸、羽毛面具、羽毛服饰、羽毛标本等20多个系列、15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3000多万元:投资超百万元的“三益”公司、“恒澳”饮料厂等7家企业,成为带动民营经济腾飞新的生力军。   农业、科技富家,结构升级。已建成以十五里店村黄白桃、常李湾村玉黄李为中心的近万亩林果园地;以冢马村荷兰豆种植为主的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小王庄村为核心的5000亩优质水稻基地。在规模养殖上,建成了漯河市最大的汇达肉牛养殖基地,肉猪、肉羊、肉蛋鸡、蛋鸭的养殖成为该镇东部农户发展主业,年出栏生猪15万头,肉羊2万多只、肉鸡、鸭蛋百万枚。.  

李集镇

  李集镇地处漯河市郾城区东北部,北邻临颍,东邻西华,全镇辖22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总土地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万亩,总人口4.8万人。辖后李、老官田、潘付刘、大宋、老集、李集、相树张、位李、田庄、三所楼郭、东孟、吕庄、西孟、大王、渚阳寨、陈东、陈西、郭东、郭西、密桥、大朱、陈刘马22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107国道、京港澳高速穿境而过。2011年1月6号李集镇撤乡建镇。   李集镇党委下辖党支部35个,其中农村党支部22个,镇直机关支部10个, 非公企业党支部3个。拥有党员1280名,其中农村党员875名,机关党员62人,女党员 148人。全镇两委干部117人。近年来李集镇党委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目标,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力实施以“厘权、履权、监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阳光三权”体系建设,让职权清单化、用权程序化、结果透明化,使权利始终在阳光下运行,为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先后荣获全市维护稳定工作先进乡镇、全市城乡绿化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黑龙潭镇

  郾城县辖乡。1958年建黑龙潭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漯河市中心4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3.1万。漯(河)开(封)公路、京珠高速公路过境。辖龙西、龙北、龙南、坡杨、土城王、张德武、田庄、老应、生杨、何庄、半截塔、姚庄、河沿李、黄赵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运输、食品、面粉机械、建材等。农业以小麦、玉米、花生、林果种植为主,有养殖业。.  


孟庙镇特产大全




孟庙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