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天津 >>东丽区 >> 金钟街道 >> 南何庄村

南何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南何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何庄村简介

  南何庄村位于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北靠金钟公路,东接跃进路,南临北环铁路,西与大毕庄接界,土地总面积有6平方公里。
  全村宅基地及各种公建设施占地面积500亩,总人口5358人,其中农业人口4443人,非农业915人。现有残疾人217人,低保户50人,五保户3人。
  村内原有28条胡同及金河家园4栋楼房,按胡同和楼房划分村民小组并选出村民代表70人。
  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南何庄村党总支下设7个分支部共有党员149人。
  2014年3月份根据街党委、办事处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金钟新市镇还迁工作,所有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已拆迁完毕的村民,按照自己的置换面积全部领取了新市镇还迁房的钥匙。目前,已有85%以上的村民房屋进行了拆还迁。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20110007 300300 022 查看 南何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何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南何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毕庄村

  近年来,大多数农民已经从土地耕种转移到其他行业,大部分分布于仓储货源、批发零售以及餐饮业。目前,村内有集体企业1家,私营企业1029家。开发北方五金城以南469亩土地,兴建金钟科技园区,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打造了楼宇总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聚集载体,截至目前,已注册企业74家,注册资本总额达1.18亿元,已入驻企业6家,其中5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安置村民就业400余人;开发建成建筑面积为7000平米的东科园大酒店,可容纳800人同时就餐。2013年村集体收入为2699万元,人均纯收入为2.405万元。   为了积极促成新市镇征地拆迁工作,村班子带领全体党员逐一破解难题,在新市镇建设征地初期,用40天就完成了还迁区征地2700亩,地上物公建拆迁211户、共计22万平米,迁坟1480余座。2014年1月份,大毕庄村进行新市镇拆还迁工作,截止目前,共有1341户人口合并家庭完成拆迁任务,顺利还迁金钟新市镇,还迁率约为70%。   目前,大毕庄村“三改一化”工作股份制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已完成清产核资、资格界定、股权设置、建立两会、注册公司等工作,下一步将筹备开展户籍改革工作。   党总支长期坚持党员学习制度化,班子决策民主化,党员活动经常化,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及创先争优等党建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总支书记王建国2007年获得区委组织部颁发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9年获得区人大颁发的“优秀人大代表”称号,2010年获得市总工会颁发的“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2012年获得区委颁发的“东丽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3年获得“2011-2013年度市级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党总支2012年获得“东丽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3年获得“2011-2013年度市级‘五个好’村级红旗党组织标兵”称号。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家俊2013年获得“2011-2013年度市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河兴庄村

  河兴庄村坐落在天津市金钟河大街与外环线交口处,占地约500余亩,有人口1753人,其中职工人数为1201人。   2003年,为了响应市政府金钟河大街重点工程的号召,全村村民忍痛拆掉紧邻中环线商业圈的所有平房及村内百余家企业。为解决村民就业、生活和集体经济的发展,河兴庄村克服重重困难,打破常规由村民集资入股先后兴建了天津兴耀食品批发市场、北方自行车商城,收购国有企业天津市物流货运中心成立兴河物流,同时紧贴国家发展楼宇经济政策,兴建了金钟楼宇总部。河兴庄村经历了10年的发展变迁,村民职工工资由500元上涨到2000元,退休金由400元上涨到1000元,现人均收入达到3.5万元,曾多次被市区级政府评为先进村队,在2013年实现村内集体总收入壹亿贰仟万元,成为亿元村。   河兴庄村三委会团结合作,办事积极认真,为村民谋取福利的愿望强烈,村民热情淳朴,安居乐业。现河兴庄共有集体单位9个,其中包括兴河物流、金钟宾馆、综合治理、电工组、物业、工程部、车队、综合管理、兴晨医院。大家通力合作,职工们兢兢业业,为河兴庄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河兴庄村村民的居住环境幽美,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为解决村民住房问题,河兴庄村先后兴建了外环小区、兴盛园、兴河园、兴博园等几个住宅小区,并配套相应的健身器材、娱乐设施。2013年,兴河园小区安装健身器材、儿童乐园、休闲走廊、音乐喷泉等惠民设施,供村民休闲、娱乐,兴河园小区已成为文明示范小区,获得来小区考察的市区领导一致好评。   河兴庄村积极响应“全民健身”号召,大力发展文化体育活动。成立老年协会,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休闲场所;建立少年书屋,购买图书,为儿童提供知识的长廊;成立乒乓球队,鼓励发展体育运动;兴建体育健身房,购买配套设备,为广大村民提供健身、娱乐的场所。  

欢坨村

  欢坨属大毕庄镇,位于镇政府驻地大毕庄东北7公里,金钟河南岸。村沿金钟公路两侧分布,北侧为老村,呈钟状,南侧为新建村,呈长方形。人口7225,其中农业人口6764,非农业人口461,占地面积20000亩。明永乐二年(1404年),有于姓从山西山阴县大石桥村迁此,沿河建村,后因地势变迁,在一个高地獾土坨再建村时取谐音为欢坨村。1949年秋,民主建政以农民协会为主要领导班子;1950年土地改革成立互助组;1955年成立高级社,政社合一;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来政社分家,改大锅饭为三级领导为基础、独立核算的生产队,直至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进入改革开放至今,乡镇企业70多家,村民实行养老金制度,2004年投资1亿元,增加值达到11500万元,人均收入6320元,集体纯收入775万元。   欢坨村共有集体企业数为1,私营企业数为179家。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2013年村集体经济无收入,人均纯收入为1.25万元。村主要以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为主,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有1089人,从事制造业的有4766人,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有1732人。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养殖、劳务和个体小企业。   新市镇拆还迁工作是欢坨村2013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13年9月份开始,村、街两级就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经过周密部署、精心谋划,2013年11月16日终于打响了拆还迁工作的第一枪,欢坨进入登记阶段,经过登记、抓阄、办理拆还迁手续等严谨合法的程序,经过23天奋战,取得阶段性成果,欢坨村1800户合并人口家庭办理了拆还迁手续,占还迁总户的86%。  

南何庄村

  南何庄村位于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北靠金钟公路,东接跃进路,南临北环铁路,西与大毕庄接界,土地总面积有6平方公里。   全村宅基地及各种公建设施占地面积500亩,总人口5358人,其中农业人口4443人,非农业915人。现有残疾人217人,低保户50人,五保户3人。   村内原有28条胡同及金河家园4栋楼房,按胡同和楼房划分村民小组并选出村民代表70人。   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南何庄村党总支下设7个分支部共有党员149人。   2014年3月份根据街党委、办事处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金钟新市镇还迁工作,所有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已拆迁完毕的村民,按照自己的置换面积全部领取了新市镇还迁房的钥匙。目前,已有85%以上的村民房屋进行了拆还迁。  

新中村

  新中村村内有集体企业1家,私营企业248家;2013年村集体收入为1093万元,人均纯收入1.702万元;新中村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于东环鑫泰汽配城、新中村木材市场、新开河装饰城三大市场,其中包括一个阀门制造基地。村内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房屋出租、村内补贴和村内就职工资收入。   新市镇拆还迁是改善民生的一项民心工程,新中村加大投入力度,为金钟街率先打响了第一枪,经过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2013年10月3日开始了登记拆还迁工作。经过拆迁手续办理、抓阄选房等手续,经过13天的努力,2013年10月16日,新中村新市镇拆还迁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共有421户办理了拆还迁手续,占还迁户比例达96%。   目前,新中村“三改一化”工作已经完成清产核资和资格界定工作,为下一步深化股份制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沽里村

  赵沽里村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主要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主。村内有集体企业3家,私营企业226家。新班子上任后,着手改进、调整金钟蔬菜批发市场、永隆物业,村班子锁定这两个目标,下力量整顿,规范管理,促进批发市场和物业收入的相对平稳,充分发挥其促进就业的作用。2013年村集体收入为1046万元,人均纯收入2.474万元。   赵沽里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属于“城中村”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村班子总结前期拆迁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探寻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严格把握拆还迁政策,抓紧谋划,抓紧施工。目前,还迁房一期工程已经主体封顶,二期工程已经开槽,正在抓紧施工。   目前,赵沽里村“三改一化”工作已经完成清产核资和资格界定工作。目前已着手准备股权设置工作。   赵沽里村党总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等多种方式每月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学习活动。凭借着完善的制度、规范的管理,曾多次被评为市、区级“红旗”党组织和“标兵”党组织。  

南孙庄村

  金钟街道南孙庄村基本情况时间:2015-10-1309:27来源::东丽区委组织部   80年代以来,村领导班子为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村第二、三产业,先后建成了砖瓦厂、服装厂、木箱厂、锅炉厂、消防药剂器材厂以及为纺织机械厂提供配套的加工厂等。村领导班子克服重重困难,在村内经济并不富裕的条件下,与交警大队合作建立了东安驾校。村内的水、电、卫生等公共事业管理全部外包给南孙庄村村民。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鱼池的承包租金。农业仍是传统农业,采取个人承包方式,主要种植棉花、玉米、西红柿等,农业经济效益比较低。南孙庄村集体企业数10家,私营企业数139家,2013年村集体收入为376万元,人均纯收入1.195万元。   新市镇拆还迁工作是南孙庄2013年的重点工作,自2013年9月份开始,街、村两级进入全面战备状态,全力以赴准备新市镇拆还迁。2013年10月6日南孙庄启动登记程序,经过登记、抓阄、办理拆还迁手续等多个环节,利用34天的时间,2013年11月8日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南孙庄村已有1736户合并人口家庭办理了拆还迁手续,占还迁总户的78%。   南孙庄村“三改一化”工作已经完成清产核资、资格界定、股权设置、建立两会和注册公司工作,为下一步启动户籍改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孙庄村委会2013年获得“2011-2013年度市级‘五个好’村民委员会”荣誉称号。   1、抓班子带队伍,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着力抓好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召开民主生活会,对“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分工,统一思想,互相补台,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抓好中坚力量,对治保会、环卫等部门的中层干部进行调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责任感。抓好制度建设,激发工作热情。建立工作考核机制,与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工作责任。加强对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本着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对不上班、没有正式工作岗位人员进行调整“消肿”,提高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落实村务公开和重大决策“六步工作法”等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促进村级组织工作依法民主决策,规范有序运行。抓好作风建设,着力推动工作落实。狠抓工作落实,倡导敢于负责,敢抓善管,注重落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2、确保安全稳定,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   落实责任,强化安全稳定责任制。签订安稳责任书,明确责任分工,形成村、部门、企业安稳监控网络。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对于无法立即解决的,发挥调节委员会作用,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对于“重点人”,班子成员包案,责任到人。真正做到信息灵、排查准,情况掌握清楚,信息反馈及时,化解矛盾到位,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   3、做好“三改一化”,扎实推进城市化建设   “三改一化”工作是南孙庄村今年最重要的工作,至今已完成南孙庄村还迁安置人员资格界定工作:全村8482人参加还迁人员资格界定,其中具备资格的有8355人、不具备资格的127人;除去死亡的203人,南孙庄村共8279人参加股权量化资格界定:其中具备资格的8052人,不具备资格的227人。村农工商公司和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已完成,及股权量化方案已确定。大部分村民都已经迁入宽敞明亮的金钟新市镇的新居:全村总共2837个自然户其中已有2577个自然户搬入新居,390个房屋未拆迁,拆迁率达到86%。   4、借势稳步发展,逐步增强集体实力   南孙庄村紧邻外环调整线,比邻郊野公园,具有一定发展潜力。按照天津北部新区规划和金钟街总体发展规划,整合资源,把握机遇,稳步发展。妥善解决遗留问题,重点清欠鱼池和果园的承包费,解决鱼池延包和果园确权问题,维护集体利益。建设村内的公用灵堂。在津大线南,村庄以东,与国能投资公司合作建设加气站,增加集体收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5、改善民计民生,群众安居乐业   不断改善民计民生,为全村农业人口上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着力落实惠民政策,帮扶救助困难群体。对农田主要道路进行整修,疏通沟渠,确保农田灌溉排涝。加大对村内环境卫生的管理,做到日清日洁,不留死角,给村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徐庄村

  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道徐庄村位于城乡结合部,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现有人口2026人,717户,外来人口20000余人。近几年来,徐庄村在村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三个文明同发展、高起步。2006年获得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镇,2009年获得第二批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多次通过全国文明村验收。实现了全村共同富裕、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多次被评为市级“红旗党组织”,市“文明村”、“宽裕明星小康村”、天津市特色乡村等光荣称号。   一、抓班子,提高基层的执政能力。   1997以前,徐庄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新一届党总支上任后,在村书记赵治明同志的带领下,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同时,建立和完善《学习制度》,《党员管理制度》、《村委会向支部汇报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廉洁自律规定》等规章制度。并成立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几年来,徐庄村没有发生过任何-事件。   二、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村党总支和村委会成员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带领村民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抢抓机遇,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物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徐庄村的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均纯收入由97年的4181元提高到2013年的35000元,村集体资产已达6亿多元。近两年,按照市、区委的决策部署,徐庄村做好对物流的“关停转拆”工作,对拆迁后的土地进行招商,引进大项目,推动规划审批和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的挖掘物流企业潜能,为徐庄村经济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三、抓投入,积极为村民办实事。   在上级文明办的帮助下建成了徐庄村未成年人活动营地和未成年人书屋,丰富了未成年人课余文化生活,为引导未成年的健康成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抓教育,提高村民道德素质。   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跟上,村民的生活好了,文明素质必须提高。几年来,村“两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建立道德讲堂;完善了《村规民约》,为每个楼门制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关宣传警示牌,使文明规范耳濡目染,家喻户晓。   五、抓创建,提高村民文化品位。   村两委会把文明村“五个一”创建活动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先后投资400万元,兴建了道德讲堂、文体活动中心、综合服务站、村街花园、图书室、书画室、十米文明长廊等基础设施。为发挥好阵地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和娱乐功能,村里月月聘请专家、教授传授科学文明知识,及时为图书室增添不同种类的图书,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   六、抓环境,改善村民生活质量。   几年来,徐庄村投入大量资金,改善村容村貌,村内有专职的清洁队,配有两辆垃圾车,有专门的清扫队伍,垃圾箱、果皮箱100多个,布局合理,小区内实行垃圾袋装化,无乱仍、乱丢现象,环保知识得到普及。   七、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村里建立健全了治安防范网络体系,维护村民和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成立了义务联防队伍,有效地制止了不良行为的发生,得到了广大村民和外来人员的好评。每天,徐庄村的足球场、篮球场、广场上,有晨练的村民、有艺术团的歌声,有打球的哨声和助威的呐喊声,衬托着朝阳和夕阳,加上优美的环境,人们笑在脸上,美在心里,社会和谐得到了充分体现。  


南何庄村特产大全




南何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