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街村位于黑龙潭镇东北部,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06人,390户,耕地面积1591亩,党员38人,村两委干部6人,村两委干部以实际出发,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新建36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完善村级基础设施,硬化文化广场,绿化村庄,成立环卫队伍,实现人居环境整治清运常态化。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103107 | 462000 | -- | 查看 北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董庄社区 |
董庄社区位于黑龙潭镇东南部,淞江路东段,东临沙河,原隶属郾城区沙北街道办事处,于2007年由村改为社区,现有社区居民1300人,耕地面积720亩,6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50名。2015年1月示范区对黑龙潭镇和姬石镇实行托管,董庄社区划归黑龙潭镇管理后,结合示范区实际,以“两争一创”为统揽,围绕争创“三强”村党组织书,争创“四好”村两委班子,服务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营造出干事创业、为民奉献、模范表率的良好风气。 董庄社区党组织坚持把劲头聚焦在“做”字上,把工夫用在行动上,形成了团结统一,坚强有力的党组织班子领导集体。几年来,董庄社区先后筹资100余万元建成了800多平方米的社区多功能办公楼,成立矛盾调解委员会、建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立图书阅览室、信访接待室、人民调解室、计划生育室、文体活动中心、道德大讲堂、儿童之家等多功能、多角度活动室,致力服务于群众。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筹资60多万元高标准硬件化道路1600多米,安装路灯76盏,架设不绣钢门楼并安装LED电子显示屏,栽植绿化树木,安装健身器材,并在辖区内安装高清摄像头16个,实现了技防全覆盖。为对社区居民生活提供保障,建立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特困户临时求助制度,社区干部党员帮包扶制度,居民生活困难临时救助制度等。在服务中心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把目标盯向一流,把措施定在一流,把效率顶在一流,按照示范区项目进展时间节点有序开展工作。多年来,董庄社区在辖区内营造了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社会风尚。 |
姚庄村 |
姚庄村位于沙河以西,金山路以东,牡丹江路以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在漯河市本地务工人员较多。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314户居民,人口1450人,耕地面积1100亩,党员39名,村两委干部6人。 |
半截塔村 |
半截塔行政村位于黑龙潭镇南部,紧邻市区,松江路、金山大道、千山路、沙河大道等示范区主要干道都从穿过,地里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是示范区大建设、大开发的主战场。辖塔前王、庙王、半截塔、河西刘、苇子王五个自然村。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1157户,3689亩耕地,4863口人。村两委干部8人,党员118人。 半截塔行政村经济基础较好,村内道路硬化、排水沟、路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多以进城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有文化广场,腰鼓队、戏曲队,等文化娱乐项目。现如今为示范区大建设大开发的主战场,征地拆迁现为半截塔村主要工作任务,现有沿河3p、龙江路升级改造、千山路、沙湾路、牡丹江路、沙河大道等多个项目在半截塔村落地建设,其中塔前王自然村为龙江生态城区域棚户区改造村,如今全村基本拆迁完毕,庙王自然村和苇子王村将面临大面积的征地,半截塔也有部分土地要征收,整村人均收入较高,2016年,人均纯收入到达15000多元。 |
河沿李村 |
黑龙潭镇河沿李村位于黑龙潭镇政府所在地,下辖江流寺、河沿李、楚庄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2832亩耕地,3860口人,79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2名,村“两委”干部8人,全村现有贫困户3户,低保户173户,五保户10户。河沿李村是示范区临港产业园的主阵地,是传化物流和跨境e贸易等现代物流产业的聚集地。 河沿李村“两委”班子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为核心,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平台,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在全村分片成立“五老”协会、公益理事会和党员代表议事中心,实行“五老”人员威望管事、爱心人士公益理事、党员代表民主议事,全面提高村级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建立村级扶贫济困长效机制,提升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以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推动工作全面发展。 河沿李村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先后筹资150万元新修水泥路2公里,村村通1.5公里,硬化背街小巷1.5公里,改造旱厕2座,整修下水道2公里,栽植绿化树1200棵,规划车位210个,建设“礼义廉耻信”瓷砖文化墙1300平方,硬化文化广场750平方,安装健身器材25套;筹资100多万元新修楚庄、江流寺水泥路和排水工程;筹资5万元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2个、监控平台1个,实现邻里和谐、村风文明、社会稳定,群众的幸福感指数大幅提升。 |
何庄村 |
何庄村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西南部,东临金山路,西接孟庙镇,距离市区不到5公里路程,紧邻省道S330、京港澳高速出入口和沙河港区,村庄内部又有何冢线和环乡路穿过。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对外交通十分便利。辖绰子张、小李庄、何庄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村庄总人口共424户,1780人。全村共有耕地2050亩,宅基地等村庄集体建设用地约400亩,坑塘、林地等空闲地约45亩。 村两委班子健全,其中支部3人,村委3人,市派第一书记一名。全村党员28名,平均年龄50岁以上。 村集体共有3处集体财产,一是村委会办公楼和活动场地,建筑面积158平方米,占地面积900平方米;二是村内废弃小学,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目前租赁给一个体工商户用于糖果加工;三是村自来水厂,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无塔供水设备一套。 村里第一产业除流转450亩耕地用于苗圃和经济作物种植外,以传统、分散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有驻村企业3家,村内有个体工商户51户,营业面积约5000平方米,以餐饮、日杂、汽修、化肥、种子等经营为主。 全村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作物和到市内打工为主,村民生活安定幸福。 |
生杨村 |
生杨村位于黑龙潭镇西北部,距镇政府1.5公里,是个偏僻的小村,全村总人口1500人,共有8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260亩,村干部5人,党员33人,全村主干道全部已硬化。主街道全装有路灯,已用上自来水,新建村级活动场所200平方米,硬化文化广场800余平方,卫生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幸福。 |
老应村 |
老应村位于黑龙潭镇中西部,辖老应、小应、郭庄、毯子邵、前姚和后姚6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326人,4023亩耕地,党员54名,村两委干部8人,交叉任职2名,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37岁,老应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年轻,敢想敢干,本着“党员和群众需要什么、就创建什么项目、打造什么品牌”的原则,突出个性和特色,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四好村级班子”,同时被评为“漯河市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 |
张德武村 |
张德武村位于黑龙潭镇西北部,距黑龙潭镇3公里处,北邻柳河、西邻塔河、辖齐李村、高楼盛、张德武3个自然村,共744户,12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252人、3452亩耕地、党员45名,平均年龄51.9岁。全村享受低保户145户,其中80岁以上41户、41人,村两委干部8人,两委班子从的实际出发,开拓创新、扎实苦干,村里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田庄村 |
黑龙潭镇田庄村位于镇政府西北角,距政府所在地5公里,北隔颍河与李集镇接壤,西与孟庙镇西营村相邻,境内塔柳河在此交汇,属典型亚热带气候,全年降水量1300毫米,四季分明,气候适宜。 田庄村现有耕地3100余亩,人口1539人,346户,低保户68户、84人,分散五保3户3人,少数民族人口数5人,残疾人口26人,村庄现有硬化道路5公里,实现了户户通电,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实施了小农水井电配套项目,通移动、联通宽带。 由于历史的原因,再加上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田庄村的人均耕地面积在全镇位于前列,但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村集体经济存在着一穷二白的面貌,群众总体思想良好,民风淳朴,但苦于致富无门,无法引进项目,严重制约了各项事业的发展,经济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即冒尖户少,贫困人口也不多,现经过初评,认定3户9人为2017年度贫困户,这三户致贫的原因,无外乎因病、因残、因孤等等的制约。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富上项目”,伴随着国家更多惠农政策的出台,田庄村有一个团结恳干事的村“两委”班子,有一批勇于担当,敢于干事的好村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相信田庄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
土城王村 |
土城王村位于颍河的南岸,市金山大道的北边,距离黑龙滩镇政府5.5公里,京珠高速公路从村中间穿插而过,是连接临颖和许昌以及其它县区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全村共有三个自然村,由13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共有耕地4350亩,人口3890人,村干部10人<其中支部委员5人、村委5人,党员60人,公立小学一所,私立幼儿园两所,3个自然村的道路全部硬化,道路两侧已全部绿化。村室战地面积共280平方米,文化广场一处,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健身器材齐全,村民生活幸福。 |
坡杨村 |
坡杨村位于黑龙潭镇东北部,距黑龙潭镇政府2.5公里,临近黑龙潭三街(北街、南街、西街)东临西华县址坊镇,西临京港澳高速,全村辖3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876户,村民3677人,总耕地面积3749亩。全村党员63人,村两委干部9人,全村产业结构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2016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共计77人。 2016年,对全村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成立以主任担任组长的人居环境整治小组和老干部、老党员、监委会成员组成的环境整治协会,带领全村群众,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对临街的墙壁进行粉刷罩白9000平方米,在墙体粉刷固定标语15条;制作放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的文化墙350平方米。 |
黄赵村 |
黄赵村位于黑龙潭镇东北部,紧临京珠高速公路漯河站口,距离市区6公里,金山大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辖黄赵和后赵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060人,耕地1430亩,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42人,人均纯收入10680元。黄赵村两委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两学一做”,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务实重干,开创了全村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黄赵村两委班子以“四好班子”建设为载体,先后做了“两争一创”争先锋,环境保护我先行党员义务劳动活动,关爱-送温暖活动,手抄党章一百天,党员承诺活动等,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让全村党员真正动起来了,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各项工作当中去,处处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村两委按照“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标准,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投身到“两城同创”工作中,全村路灯全部更换为LED节能灯,安装健身器材12套,对全村治安状况实行24小时监控,同时还成立了治安巡逻队、村矛盾调解小组,实行了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如今的黄赵村邻里和谐,民风淳朴,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
北街村 |
北街村位于黑龙潭镇东北部,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06人,390户,耕地面积1591亩,党员38人,村两委干部6人,村两委干部以实际出发,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新建36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完善村级基础设施,硬化文化广场,绿化村庄,成立环卫队伍,实现人居环境整治清运常态化。 |
南街村 |
黑龙潭镇南街村位于京港澳高速公路与漯西路交叉口以东,紧邻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全村共有人口322户,1256人,耕地面积1178亩,下辖6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干部成员5人,正式党员32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贫困人口9人,2016年度脱贫户7户。享受低保户86户,95人,五保户5户,6人。 全村农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农民增收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少数人发展养殖业、制造业。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村两委班子从实际出发,勇于创新,开拓思路,扎实肯干,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多方争取资金,新建村室260平方米,硬化村民活动广场300平方米,道路硬化4.5千米,粉刷墙壁3000多平方,并对全村土地进行整治,新打机井20多眼,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
西街村 |
西街村位于漯西公路南侧,紧邻高速公路下道口,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耕地1326亩,党员32人,人口1560人,村干部6人,全村硬化道路70%以上,村级活动场所160平方米,硬化文化广场1930平方米,村内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幸福。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