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达州 >> 大竹县 >> 城西乡

城西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城西乡谷歌卫星地图)


城西乡简介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城西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部,竹溪河(回龙河)西缘,距县城6公里。面积59.8平方公里,人口2.1万。318国道横穿境内。辖冲锋、黄荆、石笋、马龙、大松、垭角铺、竹溪、丝茅、茶园、九龙、九盘11个村委会。垭角铺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红旗村级组织”光荣称号。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养殖业以生猪、家禽、羊为主。云雾山茶场、城西煤矿在境内。.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1万人 59.8平方公里 511724200 635100 0818 查看 城西乡谷歌卫星地图

城西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城西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白塔街道

  白塔街道办事处辖西城、幸福、北城3个社区和白塔、双马(不含4、5、6、7、8村民小组)2个村所属行政区域。  

竹阳街道

  新挂牌成立的竹阳街道办事处,辖新华、大同、和平、南城、大众、竹阳6个社区和双碑、高峰寺、云台、檀木桥4个村所属行政区域;   大竹县辖镇,县府驻地。元至元二十年(1283)大竹县治设此,时名木门镇,清为城厢镇,民国为城区镇,1935年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50年为城关镇,大竹专署驻地,1961年改公社,1980年改城关镇,1981年更名竹阳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5.8万。318、210国道交会过境。辖1个蔬菜农场村委会和大众街、民生街、大同街、解放街、胜利街、和平街、新农街、自由街、新华街、民主街、幸福街、新生街、东大街、莲印路、青年路、紫金桥16个居委会。企业有麻纺、食品加工、机械、电力、建筑、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蔬菜。芝麻薄脆饼为特产。境内有省、地属单位16个。中外合资四川金竹艺麻纺织品有限公司获全国轻工系统出口创外汇先进企业。境内有人工建造异体图案“小游园”。.  

乌木镇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堡子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乌木公社,1983年置乌木乡。位于县境中部,东柳河东岸,距县城7公里。面积44.9平方公里,人口2.2万。大(竹)团(坝)公路过境。辖堡子、红土、凤山、分水、双桥、广子、凉风、田坝、德兴、永兴、乌木、张家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阀门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养殖业以淡水鱼、生猪、家禽为主。航天工业部七三0六研究所,大竹县发电厂,国有堡子煤矿在境内。.  

团坝镇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团坝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48.2平方公里,人口2.2万。大(竹)团(坝)公路贯通境内。辖江卫、三井、大沙、农华、五星、生泉、中元、冷泗、新生、练家湾、白坝、大河、赵家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酿造、建筑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小麦,产苎麻。养殖业以生猪、家禽、羊、蚕为主。团坝煤矿在境内。.  

杨家镇

  大竹县辖乡。1941年由渠县划归大竹县置杨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东柳河西岸,距县城13公里。面积23.1平方公里,人口1.9万。大(竹)庞(家嘴)公路过境。辖六堰、太平桥、六合、同乐、双江、狮潭、燕平、石峰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粮食加工、建筑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养殖业有生猪、家禽、淡水鱼、蚕。.  

清河镇

  清河镇位于四川东北部、大竹县境内,巍巍巴山南麓,华莹山北端,东柳河下游,是大竹县北部二级中心场镇。也是规划即建的“汇—竹—垫”沿线上的政治、科技、文化、信息交流中心。清河镇,竹庞公路南北贯穿整个镇域,东连210国道和新建达渝高速公路入口(距12公里),距达州市53公里,河市机场57公里,接达县火车站58公里,到万县机场113公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183公里,全镇村村通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全镇幅圆面积50.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963亩,镇辖11个村(居)委会,96个村(居)民小组,6399户,21907人,其中场镇人口2176人。 2002年该镇乡镇企业上交利税全县排序第一,财政收入全县第二,国内生产总值全县第六。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1252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3038万元,占24.2 %;第二产业为5356万元,占42.9%;第三产业为4134万元,占33%。是全县的经济强镇。镇内盛产水稻、玉米、油菜、蔬菜、柑桔等,优质苎麻久负盛名,乡镇企业久经不衰,是全县的纳税贡献大镇。该镇是原清河区所在地,有驻镇单位20余个,场镇主要沿竹庞公路呈带状发展,主要街道4条,新建“哈儿新街”特色吸人,亮点突出。场镇东柳河依镇而过,依山傍水,地势平坦,环境优美。   目前,场镇建成面积约29.13公顷,配套功能齐备。是集程控电话、无线移动通讯、信息传输、光缆闭路电话、中心小学、县级中学(中峰中学)、农贸市场、商贸市场、15万立方米自来供水站、35KV变电站为一体的现代化小城镇。    清河镇老街“将军街”建筑群,历史悠久,始建于秦汉,明末清初形成规模,民国九年(1920年)由开明士绅范先级(范绍增之父)等集资拓宽街道,修葺街面,民国二十年(1931年)抗日名将、-起义将领范绍增(范哈儿)在上海借鉴欧洲希腊式建筑风格,结合清河场镇特点,制成图纸、独自出资委托其侄儿带回主持兴建改造清河场镇。.  

柏林镇

  大竹县辖镇。1941年由渠县划归大竹县置柏林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4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东柳河西岸,距县城25公里。面积43.7平方公里,人口2.4万。大(竹)庞(家嘴)公路,襄渝铁路过境。辖擂鼓、三江、新桥、楠木、观音、洪河、柏煤、粟家、白马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991年柏煤村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村级组织。乡镇企业有采煤、炼焦、酿造、制茶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盛产西瓜。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柏林煤矿,五0五柏林变电站、县氮肥厂、东风造纸总厂等单位在境内。.  

石河镇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石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2.4万。210国道过境。辖五四、严家桥、刘家场、长官坪、三八、炉山、金光、新华、宝华、玉子铺、新兴、同心寨、东方红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麻纺、电力、建材、粮食加工、农机修配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产苎麻、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  

双拱镇

  大竹县辖乡。1958年置双拱公社,1983年改双拱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9公里。面积31.2平方公里,人口1.3万。210国道纵贯境内。辖江水桥、文峰、建设、陶家坝、云林安、广阔、双拱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粮食加工、农机修配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为原铁道部运输总局局长胡景祥出生地。.  

石桥铺镇

  大竹县辖镇。唐太平县治地,1953年置石桥镇,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石桥铺公社,1983年置乡,1985年建石桥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铜钵河西岸,距县城23公里。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2.6万。318国道过境。辖汤家营、天桥、太和、长青、绿水、周河、四河、安定、复林安、锁石、崇石、青山、指挥、华林、青松、四岩16个村委会和石桥铺、石桥2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建材、酿造、造纸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兼产苎麻。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蚕为主。境内有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东开发公司采气十一队。.  

观音镇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观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部,铜钵河中游东岸,距县城26公里。面积26.9平方公里,人口1.5万。文(星)观(音)公路与318国道相连。辖友谊、朝印、大板、山拱、青杠、河石、高房、兴安坡、雁儿、金花寨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豆制品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产苎麻。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蚕为主。观音“仁”字豆腐干为特产。九龙煤矿在境内。.  

周家镇

  大竹县辖镇。1953年置周家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置乡,1985年复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1公里。面积38.6平方公里,人口2.9万。大(竹)观(音)公路过境。辖周家、新胜、太平寨、双鱼、安城、月城、金华、柳洲、宝石、新民、康宁、勤俭、高峰寨、齐心寨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化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淡水鱼、生猪、家禽为主。周家变电站在境内,同心水库为风景游览地。.  

石子镇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石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河西岸,距县城34公里。面积33.1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大(竹)石(子)公路过境。辖大屋、段家、新刚、白安、民峰、民主、雨坛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粮食加工、木材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兼产烟草。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蚕为多。.  

文星镇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文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铜锣山东麓,距县城26公里。面积49.5平方公里,人口2.3万。大(竹)石(子)公路过境。辖大安、莲花、枝子、广水、花桥、钟坝、龙门、蔡家、清华、复兴、杜家、白水、方斗、文星、桥头1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酿造、粮食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兼产烟草。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羊为主。.  

妈妈镇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妈妈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黄滩河西岸,距县城14公里。面积31.7平方公里,人口1.7万。高(穴)庙(坝)公路过境。辖永丰、妈妈、长春、荆竹、大石、中梁、槐花、棋林、北斗、九河、石垭、梅岩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土陶、采煤、农机修配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兼产苎麻、柑橘。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蚕为主。.  

高穴镇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高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黄滩河西岸,距县城14公里。面积25.6平方公里,人口2万。大(竹)石(子)公路过境。辖马道子、木牌、新店、石房、安全、官家、高安、山城、红花、双店、石河、长征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炼钢、麻纺、建筑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苎麻。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蚕为主。.  

欧家镇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欧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37.6平方公里,人口0.9万。210国道纵贯境内。辖普山、三溪、高松、大坡、鸣山、大堰、高洞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建材、粮食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柑橘。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羊、蚕为主。.  

庙坝镇

  大竹县辖镇。1953年置庙坝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35.1平方公里,人口1.7万。210国道纵贯境内。辖中桔、长狮、火箭、福城、五桂、跃进、老场、高堰、黑水、白槽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农机制造、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产柑橘、苎麻。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东开发公司采气六队、大枫树煤矿在境内。.  

清水镇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清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44.8平方公里,人口2万。210国道贯穿境内。辖明光,万心、野鸭、红星、松林坡、大石桥、曙光、水井、驷马、老书房、新拱桥、何家、拱桥坝、火光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建筑、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产苎麻。养殖业有蚕、生猪、家禽、淡水鱼、羊。.

永胜镇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永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永胜公社,1983年置永胜乡。位于县境东北部,铜钵河西岸,距县城26公里。面积48.2平方公里,人口2.2万。石(桥铺)达(县)公路过境。辖清溪、荷花、柑子、麻柳、镜子、玉河、黄安、水口、临溪、人民、茨竹、青仁、光明、老桥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采矿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  

白坝镇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白坝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南部,铜钵河上游西岸,距县城26公里。面积43.9平方公里,人口1.9万。文(星)观(音)公路过境。辖星火、油篓、光辉、吴家梁、仁义、灯塔、共和、清河、邻山、高河、明月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炼焦、竹木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为主。观音煤矿、红旗林场、观音茶场等单位在境内。.  

城西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城西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部,竹溪河(回龙河)西缘,距县城6公里。面积59.8平方公里,人口2.1万。318国道横穿境内。辖冲锋、黄荆、石笋、马龙、大松、垭角铺、竹溪、丝茅、茶园、九龙、九盘11个村委会。垭角铺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红旗村级组织”光荣称号。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养殖业以生猪、家禽、羊为主。云雾山茶场、城西煤矿在境内。.  

竹北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城北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竹北公社,1983年置竹北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东柳河西岸,距县城4公里。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2.6万。大(竹)庞(家嘴)公路过境。辖沙桥、云台、大阳、关河、洞岩、南马、黄溪、五丰、万家、泰山、土桥、游家、双马、白塔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筑、建材、麻纺、机械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产苎麻。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航天工业部00技校,    达川地区民康医院、福利院,县汽车运输公司等单位在境内。白塔为名胜游览地。.  

东柳街道

  东柳街道办事处辖街道社区和东柳、解放、黄家坝、清风寺、群峰、汇河、幸福7个村所属行政区域;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东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中部,东柳河上游东岸,距县城3公里。面积26.2平方公里,人口2.2万。318、210国道交会过境。辖东柳、檀木桥、群峰、碑梁、大声、汇河、解放、土坪、云峰、清风寺、踊跃、黄家坝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食品加工、麻纺、建筑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产苎麻。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特产“东柳醪糟”驰名。省属五0五东柳供电分局,大竹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在境内。乌木水库为风景游览地。.  

朝阳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清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朝阳公社,1983年置朝阳乡。位于县境北部,乌木水库北段东岸,距县城10公里。面积51.9平方公里,人口1.8万。318国道过境。辖芋头河、双凤、仁寿、松水、仙桥、玉林、长丰、竹园、金黄、木鱼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991年竹园村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村级组织。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竹木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苎麻,特产烟草、魔芋。养殖业以淡水鱼、生猪、家禽、羊为主。川东电网枢纽变压站——清溪变电站,县水泥厂在境内。黄泥扁为风景游览地。.  

人和乡

中华乡

  大竹县辖乡。1941由渠县划归大竹县置回龙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中华公社,1983年置中华乡。位于县境西北部,回龙河西岸,距县城9公里。面积44.5平方公里,人口1.2万。杨(家)黄(家)公路过境。辖白雀、四坪、松林、桂花、双沟、中华、倒桥坝、龙井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粮食加工、农机修配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羊、家禽、淡水鱼为主。中华山为风景游览地。.  

黄家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黄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回龙河西岸,距县城6公里。面积23.1平方公里,人口0.9万。318国道过境。辖建泉、林泉、黄家、团山、林泉、麻里、红岭、井水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粮食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养殖业以生猪、羊、家禽、淡水鱼为主。红花山为风景游览地。.  

柏家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柏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柳城河南岸,距县城23公里。面积24.1平方公里,人口1.4万。清(河)柏(家)公路过境。辖先锋、乌桥、河坝、洪福、毛古、马鞍、松茂、柏家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食加工、建材、农机修配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境内有一棵树龄达1 115年的古柏树。.  

李家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李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28.9平方公里,人口1.7万。清(河)石(河)公路过境。辖唐家、松坪、小坪、花坛、中峰、天盒、连心、盐井、大湾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酿造、粮食加工、农机修配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  

月华镇

  月华镇位于县城北部,距离县城12公里,面积5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271亩,森林覆盖率15%),是2004年2月6日由原余家、月华两个乡合并而成,合并后乡政府办公地点设在原余家乡办公楼,位于余华乡街道高峰路33号,2004年4月10日经大竹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12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一个月华场社区委员会;现有居民9235户 ,30545人(其中劳动力12378个,非农业人口1069户2099人)。现有一所综合初级中学,两所中心小学;一个卫生院;其他乡镇机构一应俱全,各司其职。   -   相关介绍   境内主产水稻、玉米、苎麻等作物,有水稻、苎麻种植基地之称,辖区内有全国百强协会星火禽业协会、东汉醪糟公司、茂园麻纺厂、硝水泗煤矿等企业,特别是在星火禽业协会的带动下,全乡蛋鸡产业逐步发展壮大,2005年川心村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禽业产业示范村”,2006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禽业产业示范乡”。   小城镇建设面积1.2平方公里,有主街6条,场镇实现了“五通”(自来水、电、天然气、电话、光纤电视),2004年以来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实现了场镇亮化、硬化目标。还把农村交通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先后投资600余万元硬化了8个行政村的村道,现有两个村的村道硬化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尚余2个村正在筹集资金,按照计划,将于2007年底全面完成村道硬化任务,力争创全县“村道建设示范乡”。   -   发展状况   自并乡以来,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获市、县领导一致好评。乡党委、政府机关被市委、市政府同时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市级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市级卫生单位”,同时被县委命名为“四好班子”、“五好乡镇党委”等多项荣誉称号;辖区内星火禽业协会带头人张一云同志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劳动模范,李仁琼同志被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领导小组表彰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辖区内东柳醪糟公司董事长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辖区内东柳醪糟、竹唢呐被省政府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二郎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二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柳城河南岸,距县城25公里。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二(郎)石(河)公路过境。辖二郎、罗家、柳城、白羊、江水、新建、新安、清峰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麻纺、酿造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素有“竹席”之乡美称。二郎竹席远销国内外。全国政协六届委员会秘书长彭友今出生于该地。.  

蒲包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蒲包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铜锣山北段腹地,距县城25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0.4万。蒲包公路与210国道相连。辖金花、兴隆、三星、前进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木材加工、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产茶叶。养殖业以生猪、家禽为主。素有竹乡之称,特产白夹竹。小南海、青云洞为风景游览地。.  

新生乡

  新生乡又名兴隆乡,现有武庙街碑文为证,1953年批准建乡。位于大竹县城东东北方向的铜锣山(中   四川省大竹县新生乡   山)东侧,距县城38公里。东连重庆市碧山镇,南接罗城乡双溪乡,西依朝阳乡,北邻石桥镇,地理坐标为东径107°24’,北纬30°45’,全乡幅员42平方公里。辖8个村(生龙、小桥、岩峰、二一、铁板、工农、高兴村)和1个社区街道居委会,有59个村民小组,4768户,173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37人,党员521人)。国道318线斜穿该境。全乡有耕地13942亩。有成片山林15192亩。其中:建有电力排灌站4处。有塘1552口,境内水库2座,蓄水量为5万立方米,可灌溉面积5500亩。境内矿藏丰富、有煤、铁、石灰石、陶土等资源;地下有丰富的天然气;地面有成片的竹林,以白夹竹为主,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日照适宜,耕地面积稳定,粮-竹齐全,五业兴旺。场镇是一个文化发达、历史悠久的古老乡村场镇,市场上商贾云集,经济活跃,历来兴旺隆盛,故原名兴隆场。   新生乡历史沉淀深厚。据二一村滴水岩掘出的人体尸骨化石证实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特殊的地理环境,蕴藏着众多的传奇故事,高峰顶上“娘娘坟”、工农村天子岭天子坟远近闻名;小桥村仙女寨出神入化;工农村龙滩寺“叫花坟”无人不晓;古时民歌、民谣、民谚、方言、歇后语、谜语、字谜、对联等传统文化   新生乡略景(4张)文明高雅;古踪遍布全乡,古桥达十六座之多,特别工农村的龙滩桥,是现存最完整的少有的大石桥,铁板桥的传说更奇更神;名胜高峰顶、清岩口、福源庵、铁佛寺历史悠久,古踪武庙观音堂前面罗汉松,高峰顶天星寨古松等古迹仍可觅;二一村滴水岩古墓群世间罕见,石碉楼众多,达15个;古庙林立,达十个;寨堡遍及,天星寨罗雄聚义,大寨坪李绍伊反政可歌可泣;庙宇多而闻名,庙会传奇色彩更浓。  

安吉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安吉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铜钵河中游西岸,距县城34公里。面积41.2平方公里,人口1.6万。石(桥铺)达(县)公路过境。辖范家、川堂、安吉、接龙桥、繁荣、东灵、会心寺、响滩坡、红岩、旋顶山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造纸、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产苎麻。养殖业以生猪、家禽、羊、蚕为主。旋顶山为风景游览地。.  

双溪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新店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双溪公社,1983年置双溪乡。位于县境东部,铜锣山东麓,距县城20公里。面积32.6平方公里,人口1.6万。双(溪)观(音)公路过境。辖文昌、双溪、梁山、响水桐、普照、金星、杨柳河、三青、朝阳、炬光、宝顶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农机修配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为主。.  

高明镇

   高明乡位于大竹县东南,地处大竹县与垫江县交界处,东到垫江县,西至大竹城,北通周家镇,南达石子镇,距县城42公里,竹周路、竹垫路、观文路贯穿全乡,交通十分便利。全乡面积5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492亩,其中田15827亩,田8666亩。乡境属浅丘平坝区,有天然林6000余亩,退耕还林4000余亩。矿藏有铁和石英砂,无工矿企业,是一个纯农业大乡。   -   人口及社会事业   全乡总人口有29665人,辖11个村,1个社区,121个村民小组,918名党员。农业人口29011人,高明乡有450米的高滩场街(老街),约2000米的高明街(新街)。境内有高滩河、东河两条河流,有两个小型水库;有中学一个,小学10个,幼儿园11所,共有学生4027名;有2所卫生院,有技术人员13人。   -   经济   2006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756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899元;农业总产值11312万元;财政收入14万元;全乡农民纯收入达到3223元;粮食总产量14879吨,油料总产量551吨,生猪出栏33652头,外出务工收入2920万元。  

八渡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八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南部,明月峡山西麓,距县城26公里。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1.4万。周(家)八(渡)公路过境。辖青南、高鸣、华兴、石城、促进、高山、勤劳、花岩、天池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养殖业以猪、羊、家禽为主。“黑天池”,因池水呈黑色得名,为风景游览地。.  

中和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中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同心水库西南岸,距县城18公里。面积36.3平方公里,人口1.1万。大(竹)周(家)公路过境。辖山水、狮子、中山、环山、平台、清凉、牛心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建材、造纸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产蚕茧。养殖业以生猪、羊、家禽为主。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东采气队,县青滩子电站等单位在境内。大口径步枪射击世界冠军雷代禹出生于平台村。.  

杨通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杨通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东河西岸,距县城31公里。面积26.5平方公里,人口1.3万。大(竹)石(子)公路过境。辖东升、平安、春光、段家湾,民政、阳光、凤河、大庙、骑龙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木材加工、农机修配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柑橘。养殖业以生猪、家禽为主。.  

天城镇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双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天城公社,1983年置天城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河东岸,距县城28公里。面积33.3平方公里,人口1.5万。石(子)明(滩)公路过境。辖中心、李子、老鸦山、三元、大树、中和、井星、平等、地母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粮食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蚕为主。.  

四合乡

  大竹县辖乡。南梁邻山县治地,明、清顺庆分府治地,1953年置四合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东河北岸,距县城36公里。面积29.9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大(竹)张(家)公路过境。辖白鹤林、新寨、上游、星光、马渡、横山、柏坪、石牛、丰收、先进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食加工、农机修配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境内天然气储藏量丰富,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东开发公司采气队在境内。.  

张家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张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东河西岸,距县城40公里。面积22.9平方公里,人口0.8万。大(竹)张(家)公路过境。辖东风、东王、大地、双峰、大金、春风6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粮食加工、农机修配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花生。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境内天燃气储藏量丰富,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东开发公司采气队在境内。华蓥山游击队广(安)、邻(水)、大(竹)山区-、游击队司令员陈尧楷出生于此。.  

童家镇

  大竹县辖镇。1953年置童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铜锣山东麓,距县城23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1.6万。文(星)观(音)公路过境。辖童家、天星寨、印盒、玉竹、高岩、河角丘、高坪寨、欣凤、梅子、盐溪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陶瓷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蚕为主。.  

神合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神合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铜锣山东麓,距县城30公里。面积30.1平方公里,人口1.1万。文(星)神(合)公路过境。辖海港、坛水、白腊、方园、红五月、张堂、龙头寨、大柏树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羊、蚕为主。.  

金鸡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金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铜锣山西麓,距县城15公里。面积37.1平方公里,人口1.2万。大(竹)石(子)公路过境。辖刘家、花楼、红光、泉泥、金鸡、双井、尖山、铁龙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羊、蚕为主。“前芽”、“毛尖”茶远销东南亚。和平碗厂、金鸡茶厂在境内。境内老龙洞为风景游览地。.  

黄滩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草坝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黄滩公社,1983年置黄滩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黄滩河西岸,距县城11公里。面积23.5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沙溪、洗马、三联、高牌、磨滩、汇水、平桥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焦化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蚕为主。境内有黄滩河水电站。.  

牌坊乡

  大竹县辖乡。明朝兴场。1953年置牌坊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26.1平方公里,人口1.4万。210国道纵贯境内。辖石马、太平、石堰、土竹、大全、文明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农机修配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大全寨果园、石马门煤厂在境内。.  

姚市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姚市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1公里。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1.3万。210国道过境。辖建福、河水、天陡、河堰、楼房、高平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农机修配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产苎麻。养殖业以蚕、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特产“冰糖柚子”。.  

莲印乡

  大竹县辖乡。1953年析新兴乡置城南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莲印公社,1983年改莲印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4公里。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1.5万。210国道贯穿其境。辖天生、莲印、红旗、龙潭、尖山寨、新家、两路、螃蟹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建筑、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产苎麻。养殖业以蚕、生猪、家禽为主。.  

川主乡

  大竹县辖乡。1930年置川主乡,1945年更名新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改川主公社,1983年置川主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8公里。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1.3万。大(竹)石(子)公路过境。辖川主、普乐、农家、宝堂、梯子、白牛、三星庙、铁佛、杨乐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麻纺、粮食加工、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产苎麻。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境内天然气储藏量丰富。.  


城西乡特产大全




城西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