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状村位于老窝镇西北部4公里,东临新集村、下堤刘村,南邻朱王庄村,西面和北面都是沙河。河状村有14个村民小组,3970亩耕地,共836户3761人,其中党员69人,村两委干部3人,劳动力人数1450人,低保户90户116人,五保户10户10人,残疾人89人,贫困户12户26人。河状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有耕地面积3970亩,其中农作物(小麦)面积1800亩,经济作物面积2170余亩。河状村农业以家庭农户经营为主,村里成立农民合作社3个,土地流转面积1800亩,用于规模化种植。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00多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104103 | 462000 | -- | 查看 河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三村村 |
老窝镇三村位于老窝镇西南部10公里,西临姬石镇,南邻召陵镇,北接朱王庄村,东临二村。三村有九个村民小组,2050亩耕地,共450户1960人,其中党员45人,村两委干部4人。劳动力人数960人。三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有耕地2050亩,其中农作物(小麦)面积1660亩,经济作物(玉米、红薯、辣椒、蔬菜大棚等)面积1960亩。三村农业以家庭农户经营为主,土地流转面积250亩,用于规模化种植,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余元。 |
庙王村 |
庙王村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辖庙王和水牛李两个自然村,8个生产小组,2087口人,耕地2623亩。农作物以冬小麦为主;夏播以玉米、花生、辣椒、烟叶为主。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60人,村民代表32人,外出人员350人,贫困户8户29人。 |
鲍庄村 |
鲍庄村位于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南1.5公里处,位于归老路和鲍姬线交汇处,距离漯河18公里,总人口1345人,两委班子3人。党员总人数26人,共计六个生产小组。种植果树50亩,种植花生面积约850亩,辣椒面积约450亩,蔬菜面积种植260多亩,主要依靠种植和养殖来提高收入,进而改善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有大小养殖场5个,其中养猪场3个,年生猪出栏460头以上,年收入80多万,鹌鹑养殖场一个,年产值20000只以上,年收入25万元,养鸡场一个,养鸡量在4500只以上,年收入近10万元。粮食收购站2个。花生收购站三个。 |
郭陈村 |
郭陈村位于镇政府北部1公里,西邻下堤于,北接老窝街,南通镇政府,东结双杨。郭陈村有六个村民小组,1300亩耕地,共210户1126人,其中党员38人,村两委干部6人,劳动力人数410人,群众代表6人。郭陈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有耕地面积1300亩,其中农作物小麦面积800亩,经济作物500亩(花生、辣椒)。郭陈农业以家庭农户经营为主,村里成立农民合作社2个,土地流转面积900亩,用于规模化种植,农户养殖户3户。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00元。 |
果园村 |
果园村位于老窝镇北部4公里,东临宋庄,南邻双杨村,北靠沙河,西通老窝村。果园村有13个村民小组,2973亩耕地,共679户3030人,其中党员70人,村“两委”干部6人,劳动力人数1250人,低保户80户117人,五保户6户6人,残疾人86人,贫困户10户27人。果园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有耕地面积2973亩,其中农作物(小麦)面积1800亩,经济作物面积1173余亩。果园村农业以家庭农户经营为主,村里成立农民合作社3个,土地流转面积1200亩,用于规模化种植,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800多元。 |
红石桥村 |
红石桥村农户275户1328人,1820亩耕地4名两委干部,25名党员,30名代表,6个村民小组。种植以一麦一秋为主,50亩辣椒,120亩烟叶,以外出扒房居多。 |
双杨村 |
老窝镇双杨村位于镇政府东北部1.5公里处,全村共五个自然村,19个村民组,总户数852户,人口3864人,现有地亩数4600亩,村两委班子8人,党员88名,村民代表38人。双杨村按照自己的位置优势、土地优势、人口优势等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今年种植小麦3500亩,亩产可达千斤,小辣椒2800亩,花生2500亩,烟叶70亩,土豆30亩,洋葱70亩。在村主任孙书峰劳动下,全村每年的经济作物正逐步扩大。在养殖业方面,村委干部李机井创办养猪场,年出栏量可达500头。 |
老窝村 |
老窝村位于老窝镇北部3.9公里,东临果园,南邻双杨村,北靠沙河,西通武湾村。老窝村有8个村民小组2326亩耕地,共590户2600人,其中党员52人,村“两委”干部6人,劳动力人数1114人,低保户65户86人,五保户4户4人,残疾人86人,贫困户7户16人。老窝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有耕地面积2326亩,其中农作物(小麦)面积1000亩,经济作物面积1326余亩。老窝村农业以家庭农户经营为主,村里成立农民合作社2个,土地流转面积1215亩,用于规模化种植。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400多元。 |
穆庄村 |
穆庄村有8个村民小组,1790亩耕地,共314户1459人,其中党员31人,村“两委”干部3人,村民代表16人。穆庄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其中农作物(小麦)面积1000亩,经济作物(花生、蔬菜等)面积700余亩。穆庄村农业以家庭农户经营为主,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有蔬菜、花生等经济作物,蔬菜种植中以大葱最为出名,村里还成立了农民蔬菜合作社1个。 |
铁炉村 |
铁炉村位于老窝镇东北部5公里,东临古同,西临果园,北邻宋庄,南邻双杨村。铁炉村有三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96人,1606亩耕地,村两委班子共5人,党员共42人,村民代表人数共14人。铁炉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其中农作物(小麦、花生)面积700亩,经济作物面积400亩,铁炉村农业以家庭农户经营为主,土地流转面积506亩,用于规模化种植,农民经济收入以产业经营性收入、外出打工收入为主,外出务工人数共400多人,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以上。 |
二郎村 |
二郎村位于老窝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北距沙河1.5公里。东距归老路1公里,西与孟湾行政村相邻,明显地理位置优势。 全村总人数2096人,466户,耕地面积2358亩,两委班子5人,基层党员51人,村民代表36人,分为11个村民组。 村民勤劳善良,有一定的经济发展眼光,现有外出打工人员200多人,种植合作社3个。从业人员主要以季节性从业。累计从业达到3000余人次。年产值24万元,从事木材加工业大户4户。从业人员150人左右。年产值300余万元。村民主要以种植春,夏花生,小尖椒及绿花椒为主要产业,年产值180余万元。 |
小宋村 |
小宋村位于老窝镇政府东南部3公里,东与台寺村,南通青年乡海子王村,北与千刘相连,共有四个自然村,小宋,大宋,杨庄,吕庄。共有十一个组,480户,2508人,耕地面积3394亩,其中党员42人,村民代表44人,村干部5人,监委会3人,种植大户李群来,发展烟叶面积1200亩,小宋村没有养殖大户,每年外出务工不少于400人,小宋村原由台寺村分为小宋村。 |
申庄村 |
申庄行政村,位于老窝镇镇政府东北部4公里处,北临古同行政村、南邻大郭行政村,西邻胡庄行政村,东临商水县,申庄行政村。总人口:2583人,523户。三个自然村,(洼吕自然村、申庄自然村、黄庄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3040亩耕地,两委班子5人组成,党员59人,村民代表13人。 申庄行政村成立了5个农民种植合作社,发展了申庄的高效农业种植。主要特色农业种植,以大棚土豆、洋葱为主;烟叶、红薯套种;小麦、辣椒套种;小麦、花生套种为主,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
朱王庄村 |
朱王庄村位于老窝镇西南部,总人口1711人,总户数403户,共有土地面积2013亩,种植以小麦、花生为主,兼有大棚西瓜,大棚内种植蔬菜(茄子、西红柿、黄瓜),年出栏300头以上的养猪场一个。村民勤劳务实,以前有(冬季)用小米加工成麻糖的历史,种植的花生也很出名,土质为沙土壤,产出的花生香、脆、甜。现有“两委”班子成员4人,其中村支部书记1人,村主任1人,委员2人,共有党员35人,村民代表24人,全村共设有8个村民小组。 |
军李村 |
军李村位于老窝镇宋后路路东1.3公里处,拥有土地2817.2亩,448户村民,1799口人,5个村民小组,人均纯收入在11000元左右。军李村农业生产形成了优质小麦、烟叶、辣椒、花生、早西瓜间作套种模式,复种指数达300%,农作物种植效益大大提高,涌现出一批种植能手和专业种植大户,土地正逐步向种植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一木材加工、钢木门加工、特色养殖业等为主的新业态。初步走出了一条村民不出村就能就业增收的致富路。村内5个木材收购加工厂安置村民150人左右就业,带动500人左右村民从事收购木材业务,年产值500万元左右,产品远销山东等地,钢木门厂安置村民28人就业,年销售额400万左右,从事鹌鹑、奶羊养殖户产品供不应求。 |
柏庄村 |
柏庄村位于老窝镇西南部六公里处,南邻召陵镇沟李村,西邻二村,东邻支毛陈村,北邻鲍姬线。柏庄村有七个生产组,共375户村民,1640人,其中党员27人,村两委干部4人,监委会3人,村民代表29人。合作社家庭农场4个,柏庄村不但有种植大户,更有养殖大户。柏庄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200多人,强壮劳力740人,妇女儿童学生650人。 |
前李村 |
前李村位于老窝镇的东北部,距镇政府10公里,东与商水县郝岗乡接壤,西与西华县隔河相望,是召陵区、商水县、西华县三县结合部。一、前李村现有人口2343人,土地2858亩,10个村民组,两委班子6人,党员41名,村民代表37人。二、前李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烟叶、辣椒、花生、红薯、西瓜为主。前李村交通便利,外出务工做生意的人员劳动力占40%,主要是以经商,搓背,打工为主,大部分都是全家外出,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 |
下堤于村 |
下堤于位于老窝镇政府西北部2公里处,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1760亩耕地,共321户1365人。村“两委”干部4人,党员35人。下堤刘村有耕地面积1760亩,以农业种植为主,注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花生、辣椒等经济作物种植。其中农作(小麦)面积400亩,经济作物面积1360余亩,其中花生面积700亩,辣椒面积550亩,瓜菜等经济作物面积150亩。下堤刘村农业以家庭农户经营为主,村里成立农民合作社1个,土地流转面积500亩,用于规模化种植。 |
寇营村 |
寇营村位于召陵区老窝镇东南部,东与召陵区青年村乡海子王村沟渠自然村接壤,西与本镇支毛陈村相邻,北与本镇小宋村相望,南与本镇军李村交界。姬石——后谢公路(路面宽5米)穿村而过,枯河流经庄后,带来丰沛的河水,生活用水,农业用水都很方便。距老窝镇5公里,水泥路,柏油路面,交通便利,10分钟车程。 有1347人,耕地1857亩,6个村民小组,党员23人,另有4个党组织关系从学校迁入镇政府。党支部委员3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村民代表18人。是传统上的种植业村,村民主要靠种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小辣椒、花生、烟叶、大豆等。 |
千刘村 |
老窝镇千刘行政村,位于镇政府东3公里处,西邻小宋村,北接胡庄村,总人口1640人,下设6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1822亩,党员31人,其中常住党员29人,流动党员2人。千刘村是一典型的农业村,由于村民接受农业新技术较快,90年代千刘的西瓜、小白瓜远近闻名,近几年以小辣椒套种小白瓜为主打产业,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
胡庄村 |
胡庄村位于召陵区老窝镇东北部,全村现有人口1007人,242户,1570亩地,村两委班子4人,监委干部3人,村民代表30人,4个村民组,党员总43人。胡庄村依托传统产业及种植优势,仍然把小辣椒、小白瓜作为的主导产业,火力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复种,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业增收渠道。胡庄村火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劳务输出业,鼓励引导全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目前全村在外出经济商。办企业、务工人员多达300多人,主要以造酒、制造业、搓背为主。 |
武湾村 |
武湾村位于召陵区老窝镇西北部,西北毗邻沙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所有主干道全部修建了水泥路,基本实现了户户通,全村现有人口1826人,耕地面积1550亩,8个生产小组,现职两位干部5人,村监委会3人,党员62名,村民代表35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帮扶工作队的关心与努力下,目前已完成武湾村照明工程、村内道路、村室、文化广场及下水道整修等整村推进项目,使武湾村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提升,现有外出务工人员200多人,种植合作社2个,从业人员年值24万余元,主要从事以季节性从业,村民主要以种植春夏花生、小尖椒为主导产业,年产值180余万元。 |
下堤刘村 |
下堤刘村位于老窝镇西北部3公里,东临下堤于,南邻庙王村,北接新集,西通河状村。下堤刘村有15个村民小组3560亩耕地,共680户3100人,其中党员70人,村“两委”干部5人,劳动力人数1900人。下堤刘村有耕地面积3560亩,以农业种植为主,注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花生、辣椒等经济作物种植。其中农作物(小麦)面积2400亩,经济作物面积3200余亩,其中花生面积2700亩,辣椒面积350亩,瓜菜等经济作物面积150亩。下堤刘村农业以家庭农户经营为主,村里成立农民合作社1个,土地流转面积500亩,用于规模化种植。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00多元。 |
老许村 |
老许村位于老窝镇南部五公里,东邻老窝镇红石桥村,西部南部毗邻召陵镇久寨徐村,北临老窝镇军李村,南通漯河北环路,西接后宋线。老许村有村民小组5个,全村人口为323户1447人,其中中共党员37人,村两委干部6人,劳动力总数为850人,低保户55户72人,五保户7户8人,贫困户12户43人。村里有土地2080亩,有1860亩可灌溉土地。 |
台寺村 |
台寺村位于老窝镇政府东部4公里,东与商水县张明乡靠近,南通青年镇双庙郭村,北与大郭村相邻。辖三个自然村(台寺曹庄凤咀刘),8个生产组,17个分地单位,421户,1782人,耕地面积2904亩,党员35人,村民代表30人,村干部4人,监委会3人。土质以黑土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几年来逐渐形成辣椒,西瓜,花生,菊花,豆类主要套种的高效农业种植模式。外出务工320人。 |
化庄村 |
老窝镇化庄村位于镇政府东南,离镇政府所在地约2000米,西紧临老窝镇一中,老窝镇一中所占地就是化庄村的土地。化庄村为一个独立的行政村,所属没有自然村,总人口1087人,下设5个小组,其中第1组人口221人,第2组人口164人,第3组人口215人,第4组人口201人,第5组人口286人。化庄村共有土地1469亩。党员34人,其中常住党员30人,流动党员4人。化庄村为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年轻人农闲时绝大部分外出打工挣钱,村中剩余人口主要为老人、妇女、儿童。化庄村冬季种植作物为冬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有小白瓜、小辣椒、草莓等。 |
宋庄村 |
宋庄行政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432户,总人口1823人,土地面积2306亩,人均1.6亩,宋庄村两委班子共4人,党员48人,17年准备转正党员1人,预备1人,积极分子1人,代表人数22人。宋庄村是一个种辣椒种植面积较大的村庄,包括玉米、花生,设有规模户养殖户,辣椒面积800亩,玉米900亩,花生906亩。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宋庄村大多数年轻劳力外出打工挣钱,大部分都拖家带口,外出务工人员达到60%以上。 |
杨庄村 |
杨庄村总人口1610人,396户,土地面积2030亩,其中机动地100亩,人均土地1.26亩,党员41名,其中流动党员14名,村民代表27名,全村三名村干部、支委、交叉任职。杨庄村以蔬菜种植为主,其它农作物为小麦1200亩,花生1600亩,蔬菜800亩。养殖方面生猪980头,鸡4500只,杨庄村以家庭经营为主,外出务工人员400余人,2016年农民人均收入8000多元以上。 |
古同村 |
古同村位于老窝镇东北角与商水县郝刚乡接临,全村有古同张、严冢埔、前河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4241亩耕地,共726户3058人,人均1.3亩。村“两委”干部7人,监委会3人,61名党员,村民代表37人。全村从2014年开始新修水泥路7400米,基本上出行不走泥泞道路,新打机井47眼,加上原来的老井抗旱保收基本上有了保证,新修下水道3100米,移栽风景树4500多颗,粉刷墙壁13000平方米,90%的农户都通上自来水,家家户户安装了数码电视,个别农户安装了宽带和电脑。 |
新集村 |
新集村地处老窝镇西北部,紧邻沙河,与西华县隔河相望,基础设施齐全,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包括村内过道也硬化超过80%,主要出村道路又进行了改造。现在正在进行的土地整理项目,生产道全部硬化,井井通电,大大提高了生产生活条件。新集村是一个只有1050人的较小的行政村,现有耕地只有795亩,人均耕地不到8分,村两委班子3人,现有党员36人,共有6个村民组,监委会人员3人。新集村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外出务工和种植业,养殖业近两年受到市场行情及相关政策的影响下滑严重。种植业主要以小麦和经济作物花生为主,相比较种植玉米来讲,经济效益比较好,全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青壮年基本上都在外务工。 |
河状村 |
河状村位于老窝镇西北部4公里,东临新集村、下堤刘村,南邻朱王庄村,西面和北面都是沙河。河状村有14个村民小组,3970亩耕地,共836户3761人,其中党员69人,村两委干部3人,劳动力人数1450人,低保户90户116人,五保户10户10人,残疾人89人,贫困户12户26人。河状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有耕地面积3970亩,其中农作物(小麦)面积1800亩,经济作物面积2170余亩。河状村农业以家庭农户经营为主,村里成立农民合作社3个,土地流转面积1800亩,用于规模化种植。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00多元。 |
支毛陈村 |
支毛陈村位于老窝镇南大门,南邻召陵镇久寨徐村,东邻寇营村,西邻鲍庄村,北邻镇政府2公里处。共有521户,2276人,有土地耕作面积3170亩。两委班子6人组成,有党员47人,代表人数35人,分两个自然村。支毛陈村1—5组,白庄村6—7组。支毛陈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主经济面积1000余亩,有麦辣椒套种,麦瓜套种,麦花生套种,可增加村民收入翻几翻。养殖业以翔龙养殖厂为龙头,带动两村几个小型养殖共同走致富前列,为经济腾飞打下坚实基础。农民有四分之一以上外出打工挣钱,剩余劳力在窑厂,鞋厂竹器厂就近打工,净收入村民达到10000元以上。 |
拐何村 |
拐何村位于老窝镇镇东北部4.5公里,西邻铁炉,北接宋庄,南通和尚路,东结古同村。拐何村有6个村民小组,1780亩耕地,共305户1300人,其中党员25人,村“两委”干部5人,劳动力人630数人,低保户40户51人,五保户5户5人,残疾人29人,贫困户14人。拐何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有耕地面积1780亩,其中农作物(小麦)面积1650亩,经济作物(玉米、花生、烟叶、小辣椒、蔬菜塑料大棚等)面积1720余亩。 |
楚庄村 |
楚庄村位于老窝镇西南部,北接河状、下堤刘村,南至柏庄,西邻二村,东面紧靠穆庄。楚庄村有8个村民小组,1603亩耕地,共372户,1574人。其中党员37人,村两委干部5人,低保人员46户60人,五保分散供养人员4户4人,贫困户11户39人。楚庄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冬小麦播种面积1200余亩,早花生种植达200亩。夏播经济作物以花生、玉米、辣椒、大葱为主,土地流转面积达200余亩用于规模化种植。养殖场因环保不达标,现已经全部关闭。 |
大郭村 |
大郭村位于老窝镇东面,与商水县搭界,距镇政府约5公里,含郭庄、杜庄、焦庄三个自然村,共十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44人,总户数538户,贫困户5户25人,五保户11个,10人散养在家,1人住在敬老院,总耕地面积3075亩,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监委会3人,村支部党员44人,外出党员(长期)5人,村民代表20人。 |
孟湾村 |
孟湾村地处老窝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8公里,孟湾村西靠沙河,总人口1020人,共计222户,土地面积986亩,村三委班子8人,党员38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000元。农民以外出务工为主,剩余劳动力种植小麦及经济作物,2017年种植春季花生200多亩,麦田套种小辣椒150亩,基本实现了农业结构调整。养殖方面,年出售商品猪2000多头,存栏1000多头,能繁母猪200多头。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