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姜井社区于2007年5月1日成立,位于天津市外环线内测,芥园西道南,与东姜井村委会相邻,东姜井公共汽车站北,东与南开区相交,西至中北大道。东姜井社区属于城乡结合部,总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主要管辖霞东里、环东里、日东里、凯信佳园以及德雅佳园和姜井家园非农业户,总户籍1610户,总人口4761人。
东姜井社区虽小,但功能齐全,有依托东姜井村建造的小花园,活动文体中心,包括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兵乓球室等,为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社区还组建了京剧团、评剧团、合唱团、舞蹈队、模特队等,东姜井社区在中北镇“和谐中北我最闪耀”才艺大赛中获得了多个奖项,社区合唱团在中北镇群众歌曲大赛中连续三年获得三等奖,我社区三年连创无-、无0功、无吸毒三无社区。
东姜井社区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文风,经过社区的全体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在社区群众的支持配合下,东姜井社区发展成为了一个健康向上,文明进步的平安和谐社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20111100 | 300380 | 022 | 查看 东姜井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姜井社区 |
东姜井社区于2007年5月1日成立,位于天津市外环线内测,芥园西道南,与东姜井村委会相邻,东姜井公共汽车站北,东与南开区相交,西至中北大道。东姜井社区属于城乡结合部,总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主要管辖霞东里、环东里、日东里、凯信佳园以及德雅佳园和姜井家园非农业户,总户籍1610户,总人口4761人。 东姜井社区虽小,但功能齐全,有依托东姜井村建造的小花园,活动文体中心,包括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兵乓球室等,为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社区还组建了京剧团、评剧团、合唱团、舞蹈队、模特队等,东姜井社区在中北镇“和谐中北我最闪耀”才艺大赛中获得了多个奖项,社区合唱团在中北镇群众歌曲大赛中连续三年获得三等奖,我社区三年连创无-、无0功、无吸毒三无社区。 东姜井社区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文风,经过社区的全体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在社区群众的支持配合下,东姜井社区发展成为了一个健康向上,文明进步的平安和谐社区。 |
华亭佳园社区 |
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华亭佳园社区地处中北大道南侧,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现有居民住宅楼53幢,居民户3129户,5270人。其中中北户籍数246户,633人,寄住户2027户,2096人,流动户856户,2541人。 社区共划分6个网格,拥有专职网格员6人和23个兼职网格员。华亭佳园社区力争打造“绿色科普社区”,重视文化活动队伍和志愿服务建设,多次在中北镇举办的“群众歌曲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有社区合唱团、模特队、器乐队、舞蹈队等多个文化活动队伍。 |
褔雅花园社区 |
褔雅花园社区工作站成立于2012年12月15日,福雅花园居委会成立于2015年7月9日。褔雅花园小区东至福姜路、南至凯安道、西至盛姜路、北至润姜家园A区,其中占地面积108355平方米,建筑面积99246平方米,小区绿化率45%,路灯47个,健身器材12个,电梯24部。 辖区包括居民住宅楼15栋,18个门,共1224户,现住户1191户,人口数3076人。基层农村社区社会组织1个。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社区工作人员6人。其中包括主任1名,物业管理员1名,劳动协管员1名,社区工作者3名。 社区2013年12月成立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4名。社区定期开展党员学习活动,成立了一支活跃在社区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召集小区志愿者,利用闲暇时间为小区居民服务。 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300余平方米。建有社区学校,党员活动室(公用),书画室,棋牌室,警务室,计划生育服务室,社区服务室,为丰富社区居民活动和关爱社区妇女,社区还建立文化活动中心、半边天家园等。 社区开展军民共建项目,与天津武警总队四支队七中队进行共建活动。增强社区与部队的凝聚力,关爱军营里的青年战士,多次组织社区文艺队伍到军营开展慰问演出活动,通过社区与部队密切配合,集中学习、参观、等各种活动,加强居民的国防意识,激发社区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应征青年报名参军的积极性,通过多次活动互动,增进军民携手共建和谐社区。 设立社区居民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的服务,包括劳动保障、计生、住房等服务,建立信息管理制度、通过居民情况信息登记和召开楼栋长联系会等方式,进一步拓宽民意收集渠道。为居民办理各项业务提供便利,同时建立楼栋长联席会制度,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社区设立意见箱,传递居民心声,积极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实际问题,遏制不安定因素发生,确保辖区社会安全稳定。 社区设有舞蹈队、象棋队、书画队、模特队、戏曲队、太极队、合唱队每周定时开展学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兴趣,社区利用文化活动大厅、远程学校、棋牌室、书画室等阵地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教育活动,以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感染人、凝聚人,营造了社区浓厚的文化氛围。 社区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健全了治安防范工作责任制度,成立了矛盾纠纷联调站,为居民排忧解难,把矛盾纠纷尽力化解在基层。 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区管理达标工作”,提高社区服务新理念,为争创学习型社区、文化型社区、服务型社区、创新型社区、和谐型社区不懈努力。 |
大地十二城社区 |
大地十二城社区工作站成立于2009年10月,下辖三个小区,分别为碧湖园、翠杉园、枫桥园,共计74栋楼,2902户,7611人。社区党支部班子3人,共有党员25名,目前工作人员7名。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400平米,设有党群服务站、社区学校、文体活动室、图书室、半边天家园。社区位于西青区中北镇新津杨公路北侧,外环线西行500米,东南方毗邻大学城,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 |
水语花城社区 |
水语花城社区建于2006年,坐落在中北大道南侧金厦三楼。地处中北镇商业中心,毗邻镇政府、商业超市等,小区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住宅楼80栋,总户数3716户,居住总人口10848人。 水语花城社区自2006年组建社区工作站以来,在各级领导、镇党委的领导下,在街道科的指导关心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始终坚持抓党建,带社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几年来在全社区党员、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很大成绩。我们社区连续多年被评为“天津市文明社区”、“天津市居民学校”、“天津市健康教育示范社区”,被天津市组织部评为“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优秀党组织”、“天津市离休老干部幸福乐园”等荣誉。 |
假日风景社区 |
假日风景社区位于中北镇中北大道南侧,紧邻东方红桥,居委会成立于2009年。社区共63栋楼,居住居民2731户。其中包括常住人口513户,1000余人。其他为暂住人口和寄宿人口,流动人口占小区的85%以上。本科学历2034人,占小区总人口的25.8%,党员人数占人口的16%。社区管理人员8名,书记兼主任1名,大学生5名,劳动保障协管人1名,物业协管员1名。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300平米,设有党群服务站、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人口学校等。为居民提供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法律服务、外来人口登记等服务项目,实现了百姓办事不出门,居民办事有去处、居民活动有场所。 假日风景社区党支部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党员教育,积极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问三讲三争做”专题教育,组织党员开展学习、观看影片、撰写学习笔记等。假日风景社区始终坚持从满足居民最基本、最现实的平凡事做起,靠服务亲和人心,靠寓教娱乐凝聚人心,靠平安创建和谐人心,靠各项活动倾力人心,通过精细网格化管理,把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到区域服务,将“一门式、五个驿站”网格化服务,融入居民生活之中,让居民共同享受着快乐幸福、平安和谐、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和气息。在此基础上,社区重视服务平台建设,先后组织成立了“快乐大妈——公益红娘”、“社区职业介绍所”、“法律咨询矛盾调解事务服务所”、“环保净美服务队”、“计划生育关爱女孩服务委员会”、“快乐大妈——唠嗑队”。与此同时,在学生们放假期间,组织学生参加“孩子们的好去处——课外兴趣培训班”、“快乐营地”等。在不断加强社区服务体制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居民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社区先后成立活动队14支,包括合唱队、乒乓球队、舞蹈队、拂尘队、地书队、戏曲队、京韵队、象棋队、羽毛球队、乐队、快乐大妈送快乐队、制作编织组、书法绘画组等。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假日风景社区利用现有资源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包括“邻里节”、“周周喜相逢”、“文化体育艺术节”等,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几年来,假日风景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天津市安静社区”、“天津市文明社区”、“天津市十佳文明社区”、“天津市绿色社区”、“天津市无-创建工作样板社区”、“天津市防范工作示范社区”、“天津市城管文明督导活动优秀集体”、“天津市美丽社区”等荣誉称号,社区活动多次在市、区、镇电视台以及《天津日报》、《今晚报》、《法制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社区知名度越来越高。 |
富力湾社区 |
富力湾社区2011年4月正式成立,社区座落中北镇老津杨公路与万卉路交口,社区办公地点座落于小区底商的公建一2、3号,办公面积90㎡,党员活动室和图书室90㎡,文艺活动室面积131㎡,共计311㎡。小区共13栋住宅楼,总户数为2526户,人数将近8000人。 富力湾小区环境优美、绿树成荫、人们居住在一个环境优美、人文和谐的环境中。富力湾社区居委会根据区关于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结合自身实际,采用“社区+物业”的管理模式,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社区、物管共同推进小区建设的格局,为小区居民提供集常规性公共服务和经营性多种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服务。 富力湾社区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党建、妇联、精神文明、民政、残联、综治司法、卫生绿化、计划生育、社区服务等都有专人负责,并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 富力湾社区党支部于2011年11月20日成立,在书记带领下已成立一支由支部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另外社区还成立了文艺团体腰鼓队、合唱团、舞蹈团,这三支队伍对我社区的文娱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
旭水蓝轩社区 |
旭水蓝轩社区位于中北镇西姜井村福姜路与中北大道红绿灯南1公里处,占地面积12.4万㎡(186亩),总建筑面积16万㎡,社区共有29栋楼,其中包括15层高层2栋,楼门137个,总户数1834户,总人口4580人。 旭水蓝轩社区于2004年正式办理入住,居民户口所属南开区而占地属于西青区,2013年5月以前属于南开区管辖,后由西青区中北镇接管。社区交接时间为2013年5月,随后社区内进行整体提升改造,将社区内原有的老旧设施、道路、墙体、绿化等进行提升改造,历时半年时间将各项工程逐一完成,小区整体面貌提升居民满意度极高,同月社区工作站正式进驻社区,为前期改造工作铺路,并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与此同时,各种文化活动如:合唱团、太极队、健美操、书画班等逐步开展起来,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休闲生活。 |
福悦里社区 |
福悦里社区地处西青区芥园西道与福姜路交口西北侧,2009年入住,小区性质为保障性住房。社区占地面积为7.4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项目规模为15.20万平方米其中包含非住宅规模0.523万平方米,小区楼总栋数为21栋。小区内设有公益健身器材区域一处、社区e家超市一处、景观区1处、公告栏3处、综治宣传栏25块、小区进出口各两处、小区内公共设施健全。 福悦里居委会开展工作以来先后入户登记多次,统计结果本小区入住户数为1762户,共5286人,其中人在户不在的人群占整个社区的80%,人户同在的居民不足10%,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8%。我们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使社区居委会在居民中有所了解。在工作中我们广泛发动辖区干部群众,携手并肩、齐抓共管、资源共享,大力开展社区文化,积极挖掘文艺文体爱好者,现已有舞蹈队、歌唱队、乒乓球队、书画之家。我社区主任特邀居住在我小区的书画家“明长胜”先生作为指导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我社区的书画文艺成为了社区特色课堂,每周六上午齐聚一堂,挥毫泼墨。带动了小区居民加入到活动中来,充分提高了社区的文艺气息! |
溪秀苑社区 |
溪秀苑社区坐落于西青区中北大道与外环线交口,始建于1998年,辖区面积0.12平方公里,由溪秀苑、溪茗园2个小区组成。有居民楼59栋,别墅43栋,管辖户数3175户,管辖人数8382人。其中,农业人口1907人,非农业人口6475人,是一个农非混居型的住宅小区。近年来,溪秀苑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以“志愿服务,多元发展”为主题的特色品牌活动。切实加强社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社区志愿服务建设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美丽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在群众中的基础作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居民综合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平台,形成了社区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 |
侯台社区 |
西青区中北镇侯台社区位于复康西路与外环线交口,为城郊结合部,有6个居民小区,分别是碧轩园、碧欣园、碧岭园、侯台花园、侯台新村、大安翠庭园,共计3569户、9225人,其中农业人口1749人,外来人口900多人。 1、开展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协助有关部门为社区低保对象、残疾人、离职退休人员、失业人员、老年人、优抚对象、困难群众灯群体提供政策咨询以及社会救助的相关服务。 2、协助开展社区健康管理与服务工作。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健康调查。每年定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服务。 3、做好社区计划生育服务。准备了解社区育龄人群的情况,做好社区居民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指导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发放药具,协助做好独生子女父母各类奖励和服务工作。 4、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服务。配合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救灾、救济、募捐等公益性活动,组织安排志愿者面向社区居民的各种公益0。 5、组织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多样的便民服务,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 6、社区组织活动建设 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得到广泛开展。以孙尚志、郑晖等老同志发起的“爱晚健康俱乐部”共有秧歌、合唱、京剧、舞蹈、柔力球、晨练、太极、花毽、电脑、书画、读书交流、手工艺制作等22个团队,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节日多次举行文艺演出,有力活跃了社区文化生活,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社区村民和居民群体的大融合,受到居民欢迎。目前已有13个团队进行备案登记。 7、社区志愿者活动建设 志愿者队伍“献爱心活动”是侯台社区工作的强劲动力,共有志愿者300多名。08汶川地震后,社区志愿者于丽霞等发起组建了“天津市爱心妈妈志愿者侯台俱乐部”、“侯台社区半边天家园爱心大姐服务站”、“单亲困难母亲阳光家园”、“外来流动妇女儿童阳光家园”等公益组织,在社区和全市招募了100多名志愿者。汶川地震灾区学生到津后,她带领30多名爱心妈妈多次到所在学校慰问,她还多方动员社会慈善组织、企业家、社会名人爱心捐助,共为学生募集到价值3万多元的药品、衣物等。“爱心大姐服务站”积极为广大社区妇女维权、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就业创业、孤贫帮扶、家庭婚姻调解、单亲母亲援助等14个方面提供帮助,受到群众欢迎。目前社区在思想文化宣传、青少年教育、妇女维权、关爱老年人、帮扶贫困、治安巡逻、消防等方面都有志愿者的义务活动,有力促进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
碧水家园社区 |
碧水家园社区工作站成立于2013年10月29日,下辖五个小区,分别为碧水家园A区、B区、C区、D区、E区,共计91栋楼,5538户,16614人。目前有工作人员14名。社区工作站办公用房面积1200平方米,设有办公室、党务、民政、计生、卫生、综治等部门,为社区居民提供劳动保障、民政服务等各项服务,并设有居民来访登记处,记录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不断地完善社区服务,从实际出发,做到让居民舒心,让上级领导们放心。 2014年7月份镇领导为我社区分配了9名大学生村官,解决了我社区工作人员匮乏的问题。目前我社区有工作人员14人,社区主任1人,办公室主任1人,大学生村官10人,协管员2人。 碧水家园社区工作站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2014年7月份分配了工作人员之后,社区工作站立刻安排工作人员分成5个小组进行下户登记工作,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目前社区入户登记工作已全部完成,网格上网登记工作也接近尾声。新的社区管理模式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更好的效果,社区因此可以更全面地掌握社区居民信息,为社区组织各项文体活动、健康检查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也让社区工作站与社区居民之间关系更加亲近。 为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碧水家园社区工作站会定期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检查,如血糖、血压检查、老年人白内障检查、大肠癌检查以及妇女B超检查等各项检查,不断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预防疾病,享受健康生活。 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碧水家园社区工作站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参加由中北镇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如羽毛球比赛、全民运动会、万人健步走活动以及群众歌曲大赛,并且我社区在中北镇第六届群众歌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在中北镇举办的《中国梦、中北梦、我的梦》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碧水家园社区工作站成立的这一年来,在镇党委政府以及镇街道办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社区主任的带领下,碧水家园社区工作站全体工作人员本着服务于民的中心思想,切实发挥了社区服务的各项职能,从劳动保障、民政服务到健康、文体活动,从根本的解决居民问题和需求到增强健康意识、丰富精神文化水平,让我们的碧水家园社区成为了居民强身健体、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家园,推动了社区和谐健康的发展。 |
云锦世家社区 |
云锦世家社区工作站正式成立于2014年5月份,坐落于中北镇星光路62号。第一期总共三个园区,分别为观锦园(高层)、澜锦园(洋房)、御锦园(别墅),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60.3万平方米,总户数:1653户,总人数:5289人。 社区现有工作人员4人,其中:社区主任、党支部书记1人,社区工作人员2人,物业管理员1人,社团队伍共3支。 社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以包楼包户,五加二,白加黑的形式入户走访了解民情民意并做好居民基本信息的登记,为居民提供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生服务、综治服务、文体活动、残联、党务、物业协调、卫生、统计、健康教育、团妇武、食品、妇联、居民信息登记等服务项目。“经常走访到家、各类意见听到家、建立感情心到家、细致工作做到家、好事实事办到家”。社区建立“一站式”服务,实现服务流程便捷化。群众拿出材料或填写登记需求,工作人员按程序解疑惑、解难题。小区门前设立进出卡口,凡是进入车辆逐一检查划卡,对外来车辆发卡,定时收费,同时经常开展警民治安演练、巡逻队巡视,确保居民出行生活无后顾之忧。云锦世家社区彰显特色,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依托现有资源,形成一社一景一貌一品的发展格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为社区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良好氛围。图书阅览室与主任谈心室等为居民搭建了一个和谐幸福的平台。本社区和天津宝德学院建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大学生在社区这个大课堂获得了知识,得到了锻炼,从而带动了云锦世家各项工作活动开展。 社团组织共有3支活动队伍,即志愿者服务队、舞蹈队、诗社队。现戏曲队、京韵队、棋类队、乒乓球队、巡逻队等队伍陆续增进。社区活动队伍有计划、有活动、有落实、有评比表彰。 我社区坚持用真诚之心,贴近居民。用一颗真诚的心,带着对居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耐心地宣传党的政策,不厌其烦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一定会走进居民的内心世界,实行“零距离”沟通,最终谱写出和谐的乐章。 |
华亭丽园社区 |
中北镇华亭丽园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15年7月15日,下辖华亭丽园和依丽园两个社区,坐落于卉安道南侧,万源路东侧,共有80栋楼,3281户,总人口数6000余人,社区居委会目前坐落于华亭丽园公建四层,现有工作人员7名,其中主任1名,社工5名,物业管理员1名。 我社区工作站立足实际,强化社区管理,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党建、妇联、精神文明、民政、残联、综治司法、卫生绿化、计划生育、社区服务等都有专人负责,并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好了群众与政府的纽带,积极发挥社区工作站应有的堡垒作用,注重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教育,在工作中、学习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社区管理能力。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社区将继续把创和谐社区和社区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推进居民自治,拓展服务事项,开展文体活动,形成“创和谐建社区”的浓厚氛围,让社区居民生活在一个祥和的社区环境中,使居民安全感、舒适感、方便敢持续增强。 |
枫桦园社区 |
枫桦园社区居委会位于中北大道东方红桥北侧,居委会办公用房400平方米,居委会内建立了党组织活动中心,人口学校,远程教育,电教室,图书阅览室,综治信访室,多功能活动室等。枫桦园社区居委会管理枫桦园、枫香园、清枫园三个自然小区,建筑面积为38.5万平方米,共有45栋居民楼,楼门121个,居住居民3401户。 该社区居委会以科学化管理为先导,在率先实现网格化管理进程中,因地制宜创新网格、网络、网情运作新途径,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志愿服务的特色,建设美丽社区。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和文化资源,开展各项文娱活动,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获得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好评。 |
假日润园社区 |
假日润园社区工作站成立于2014年6月,下辖三个小区,分别为依润园、盈润园、朗润园,共计101栋楼,3443户。社区工作站办公用房面积401平米,设有社区综合服务一站式服务大厅、文体活动室、谈心室、电教室等。为居民提供劳动保障、民政服务、法律咨询、常驻人口登记等服务项目,做到了百姓不出小区门口就能办事和活动。 为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假日润园社区工作站自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为丰富居民生活搭建良好的文体平台。假日润园社区对于社区网格化的推进和管理工作稳步进行。困难家庭户的关心工作也进行的有条不紊。随着下户登记居民信息工作的不断进行,社区中困难家庭户和孤老户的记录并且定期跟踪了解的工作也在不断开展。社区工作站都会定时定期去居民家中了解情况,积极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这一关心居民的行动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也为以后社区工作站开展居民社区活动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2015年7月12日工作站换届选举成为居委会,社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稳步推进。为居民提供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生服务、综治服务、文体活动、残联、党务、物业协调、卫生、统计、健康教育、团妇武、食品、妇联、居民信息登记等服务项目。 我社区坚持用真诚之心,贴近居民。用一颗真诚的心,带着对居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耐心地宣传党的政策,不厌其烦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一定会走进居民的内心世界,实行“零距离”沟通,最终谱写出和谐的乐章。 |
中信珺台社区 |
中信珺台社区位于西青区中北镇保山西道,于2014年建立的新型宜居社区,占地面积13.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27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分碧珺园、碧和园两个小区,共1298户。 中信珺台社区于2015年5月26日正式成立,社区办公、活动室面积共688.83平米,其中分别包括了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主任室、综治办公室、计生办公室、电教室、书画室、图书室组成,社区工作人员共4名。 中信珺台社区成立至今,紧紧围绕“幸福社区,服务居民,创先争优,构建和谐”为建设目标,以“高起点,创特色,见亮点”为标准,努力为社区居民营造诗一般的社区幸福生活,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民,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理念,以提高居民宜居生活环境、提升居民文明素质,丰富居民群众精神文化为举措。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和谐”为目标,联合中信物业公司,积极开展共建文明,共促平安,共创和谐的系列长效活动。社区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发动,以轻松愉快,寓教于乐的形式,有力的推动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使社区成为安全舒适、环境整洁、生活方便、邻里和睦风气良好的文明社区。 |
大梁庄村 |
大梁庄村旧址位于中北镇政府西2.3公里处,南运河北岸、西青道南面、104国道东侧、西临李楼村、东接王庄村、对河南面是祁庄村。村宅东西长350米,南北长500米。全村共有房屋729所,村宅总面积约250亩。 现址位于中北镇16号路以南,高压线以东,京沪高铁以西,大梁庄村经平房改造后,改为梁晨馨苑小区,现有户籍人口2400余人,总共800余户,非农业人口190余人,农业人口2200余人。 目前工业园厂房面积达到6万平米,引进企业38家,其中外资企业23家,内资企业15家,是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2014年,与华天机械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为其建16500㎡的厂房,为村民收入的增加提供给了保障。 有5支活动队伍,即合唱队(近百人)、乐队(6人)、舞蹈队、戏曲队、足球队等,各队活动每周两次,每次活动两到三个小时。在此基础上,各项活动能做到“五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活动、有落实、有评比表彰。文化活动的开展使村里处处洋溢着正义之风、和谐之风、文明之风。 |
李家园村 |
中北镇李家园村座落在西青区最东边,位于镇政府驻地东3.5公里处,南运河南岸,地处城乡结合部,毗邻南开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相传明初高姓迁此定居,为李姓看管坟地故称李家坟,因名称不雅,改为李家园。 新中国成立前属小稍直口乡,新中国成立后分属东姜井乡、大稍直口乡、红旗人民公社、津西人民公社、中北斜人民公社、大稍直口人民公社、“九一九”人民公社。 1995年全村农业户240户,农业人口561人,以张、王、郭、邵等姓居多。占地面积约3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耕地面积111亩。1995年有客车配件厂、木圈厂等村办企业,产值4002万元,利税131万元。村内设有大稍直口中心小学李家园分校,村南有天津市客车厂,158路公共汽车,31路公共汽车终点站亦在此地。现为天津市小康村。 2006年李家园村开始拆迁建设,2008年12月还迁,小区名为丽泽嘉园,告别了农村宅院和老胡同。 2010年11月20日,文体活动中心作为文明村“十个一”创建活动的基地正式开放,投入使用。整个文体活动中心拥有乒乓球室、台球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室等各类活动场所,还成立了健身队、舞蹈队和文艺队,每天活动。这为李家园村村民提供了文化娱乐的舒适场所,加强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同时加强了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使农民精神风貌大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发展,营造了和谐氛围,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 |
西姜井小区村 |
西姜井小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建于1995年,西姜井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7年7月,同年成立西姜井社区党支部。管辖五个小区,包括福姜里、福姜西里、建姜西里、建姜东里、兴姜里,共计26幢楼,125个楼门,2349户,约6000人。社区党支部班子3人,共有党员29人,目前工作人员7人,其中1人为社区物业管理员。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200平米,设有党群服务站、社区学校、文体活动室、书画室、半边天家园等。将管辖小区划分成5个网格,每个网格成立一个网格长,网格长由工作人员担任。相继获得天津市西青区“百支群文社团(艺术团队)”、中北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社区”、“文明楼院”等荣誉。 |
四新村 |
四新村位于中北镇中北大道与海光路交口南侧,共有583人,有党员34名,村民代表12名。 四新村两委班子5人,其中大学生村官委员1人,书记主任交叉任职。村集体收入已租赁为主,建有工业园区。 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规划下,四新村于2009年1月开始了旧村改造,2010年12月村民迁入新居。小区共有4栋楼房。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四新村严格按照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及时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村党支部每月按照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学习镇党委下发的学习材料,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集中学习不少于两次,全体党员每月集中学习两次。班子成员做到“五必访”,每月至少入户走访三次。在十项-活动中制定了《四新村公务用车管理规定》、《四新村禁止红白事大操大办管理制度》、《四新村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措施》、《四新村后勤干部管理制度》。 四新村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村务公开的各项工作,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下设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制定了《四新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和《四新村务监督、民主理财小组工作职责》。按照要求及时召开村务公开大会,明确到会人员数量,做到人数不够不开会。会后会议影像、照片留档,村务公开在公开栏的照片留档。 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四新村组织村民开展了花扇舞、广场健身操等活动。小区内的集体舞、健身操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参加。 |
西姜井村 |
西姜井村位于中北镇东部,紧邻外环线,面积约150亩,共有480户,村民1301人,有党员59名,村民代表32名。西姜井村两委班子5人,大学生村官3人。村集体收入以租赁为主,建有新景广场商业区、福姜路两侧商铺等。村成立组建了腰鼓队、合唱团等活跃了村、居民老有所乐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对村、居民每年进行健康查体1—2次,发现病情可及时就医。另安排天津总医院专家主任每年一次来为村、居民义诊,为行动不便的村、居民解决就医远、就医难的问题。 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规划下,西姜井村于2006年8月开始了旧村改造,2010年村民全部迁入新居。小区配有地下停车库,地上绿化达到45%以上。新建成高标准村级组织办公、干群议事、党组织会议的综合服务楼。 西姜井位于乡政府驻地东2公里处,南运河南岸。相传明初魏、李二姓来此定居,后逐渐成村,村名为“魏合李”。清道光年间,与东邻姜家井村对应,改为西姜家井村,后称西姜井。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分属东姜井乡、大稍直口乡、红旗人民公社、津西人民公社、中北斜人民公社、大稍直口人民公社、“九一九”人民公社。 |
大卞庄村 |
大卞庄村地处外环线内侧,西临曹庄花卉、热带植物观光园,南临南运河,北临西青道,东面与赵苑小区接壤,全村共有1590户,村民3768人,居民418人,党员107人,村民代表54人,村“两委”班子由6人组成,2014年集体收入3300万元。 大卞庄村主要经济来源以二产、三产为主。近年来,大卞庄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和广大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健全了村民自治制度,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村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大卞庄村委会始终将惠民为群众办实事当作重要工作来抓。从2014年开始,为85岁以上老人送上生日蛋糕,庆祝生日。制定了村民医疗补贴。健全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残疾人康复站,警务室,电子监控室,老年活动室,社区诊室及村综合服务站。有4处室外健身场地,丰富了村民的文体生活和服务。 |
大稍直口村 |
大稍直口村位于中北镇中北大道与外环线交汇处,南运河南岸。全村共有农业户籍600户,农业人口1510人。工业园厂房24间,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800余万元。 在村民福利待遇上,每年为成年劳动力和退休老人发放的生活补助和退休金、过节费等款项。在城乡合作医疗的基础上,村集体每年投入30万元为所有农业户籍村民另参保了一份中国人寿商业医疗保险,实现了村民生病住院的二次报销,极大减轻了村民的医疗负担。真正使村民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对困难群体和残疾人员,村“两委”班子更是从多方面予以关怀照顾,在办理低保和残疾证手续时,工作人员全程负责帮助完成。重大节日前,两委班子成员分别对困难户、五保户进行慰问走访,做到每户群众都能过一个祥和的节日。 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规划下,大稍直口村于2005年8月开始了旧村改造,2007年10月村民迁入新居。小区基础设施齐全,小区及周边绿化达到50%以上。为使村民安居乐业,村集体每年都会对小区内的管网进行疏通,对绿化进行补栽补植,对路面路灯进行维护更换。在物业管理和收费上,制定完善的小区管理制度,物业费由村集体统一承担,每年物业费投入近百万元。 为丰富村民的文体生活,大稍直口村组建了篮球队与民歌合唱队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特别还聘请了河南陈家沟的太极老师对喜爱太极的村民进行教学培训,群众参与热情很高。等太极学习初见成效时,准备吸收其中的骨干力量,成立一支大稍直口村太极表演队伍。 |
邢庄村 |
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邢庄村坐落在中北大道北侧,外环线西侧中北镇派出所东侧,村内有农业户籍290户、农业人口681人,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于集体自有房屋对外出租,2014年全年收入1600万元。全村土地面积263亩(其中:宅基地60亩,村委会3亩,工业园、菜市场、4S店共200亩)。村属企业有1个(天津市外环实业有限公司)。 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规划下,邢庄村于2005年8月开始了旧村改造,2007年10月村民迁入新居。小区共占地60余亩建有10栋住宅楼,地上绿化达到45%以上。 邢庄村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村务公开的各项工作,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下设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制定了《邢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和《邢庄村村务监督、民主理财小组工作职责》。按照要求及时召开村务公开大会,明确到会人员数量,做到人数不够不开会。会后会议照片留档,村务公开在公开栏的照片留档。 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邢庄村组建了歌舞队、乒乓球队等队伍,并定期开展活动。邢庄村村民自主组建的小广场集体舞活动,也吸引了众多村民参加。邢庄村积极响应镇党委的号召,积极参加镇里组织的歌咏比赛等活动。 |
汪庄村 |
汪庄村位于西青区中北镇,村东至万卉路,西至大地十二城,北至南运河,南至汪庄工业园,占地429167平米(643.75亩),居住区为东兴里小区,户籍人口2166人,非农业人口207人,农业人口1959人。有党员67人,村民代表30人,两委班子5人。 汪庄村从2005平房改造,2007年还迁入住东兴里小区,小区楼房共25栋,小区面积119.9亩。 经济方面,汪庄村在区镇党委的正确指导下,合理利用土地,大力发展经济,先后建立起东兴里菜市场,东兴里商业街,物美超市,汪庄工业园,汽车4S店一条街等等。 文化方面,村党总支每月按照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学习镇党委下发的学习材料,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集中学习不少于两次,每月至少入户走访不少于两次,全体党员每月集中学习两次。在十项-活动中制定了《汪庄村婚丧事管理制度》、《汪庄村执行八项规定的具体措施》、《汪庄村工作人员日常行为守则》。 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汪庄村设立了图书室和村民活动中心,让更多的村民在茶余饭后走进图书室,走进活动中心,使村民自觉自愿的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
曹庄村 |
曹庄村位于中北镇东北方向南运河北岸,紧邻外环线,与永旺购物及地铁2号线曹庄站百米相隔,是一个5270口人的大村。 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规划下,于2008年11月18日,开始旧村改造,老村开始拆除,2009年4月30日新住宅楼奠基,2011年12月开始分房,村民迁入新居。 我们的住宅楼真的可以同高档的商品房住宅区媲美,地下有充足的汽车库,地上绿化达到45%以上,楼房高低错落有秩,室内人性化设计,第一、二层楼门窗设有红外线防盗装置,室内有紧急情况下紧急呼叫按钮,偏单、独单贯通便于儿女和老人同住,相互照应。可视对讲门铃更方便了对来访客人身份的识别。 为充分体现曹庄村百年花乡的文化,我们居住区分五个特色区域,即春兰园、夏荷园、秋菊园、冬梅园、翠竹园,各园都有其主题特色,生态美景,雨污水分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再利用,生活用水也采取了自来水、中水双水进户,生活垃圾全部送入垃圾处理厂,周边环境以商业旅游观光为主,工业园区凡是有污染的企业不准进入,杜绝了一切污染源的发生。 人们的安居富足,随之而来的是精神文化的需求,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爱好,我们顺应民意组织了曹庄欣苑民间艺术团,村班子主要成员出任团长、副团长等职,发掘整理出曹庄历史比较久远的同乐法鼓、高跷、狮子。经数次演出都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我们的百人合唱团在中北镇群众文化节多次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歌舞民乐更是热情火爆,自编自演的《赞家乡》《爱祖国》的节目吐露出人们的真实感受,深受大家喜爱,百人太极扇舞蹈队、秧歌队以中老年妇女组成作为一项健身运动,从不间断。最近又相继成立了乒乓球队,曹庄欣苑书画社,游泳馆和健身馆正在建设中,为满足年轻人的要求正筹备建设一足球场和篮球及网球场。 未来我们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抢抓机遇利用德天将曹庄打造成一个科学发展,村富民强,全民守法,邻里和谐,与时俱进的强村。 |
东北斜村 |
东北斜村位于中北镇西部,北临南运河,南面紧邻中北大道;全村共有586户,总人口1475人,其中农业人口1089人,非农业人口为386人;有党员61名,村民代表30名;东北斜村两委班子4人,其中大学生村官1人。 目前,村集体收入以租赁为主,华庭国际底商、一汽大众、一汽奔腾、北京现代、福特已完成出租。 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规划下,东北斜村于2004年8月开始了旧村改造,改造后小区占地4万平方米,共12栋6层及1栋7层村民住宅楼,2006年5月及2008年4月分两批迁入新居。小区地上绿化达到45%以上。村域内安装监控摄像头,门口安装门禁,保护小区治安稳定。村委会东面建有健身广场以及篮球场方便村民锻炼身体。 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东北斜村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合唱团、老年人组成的太极队等队伍,并定期开展活动。小区内的村民自主组织的集体舞、广场舞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参加。 |
王庄村 |
中北镇王庄村现坐落在南运河北曹庄与大梁庄之间,全村土地面积1978亩,现有村民1461人,其中农业人口数1350人。几年来,在村党总支书记吴风来的率领下,使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从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治安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在上级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狠抓机遇,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出租厂房4.5万平方米,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已全部招商引资完毕,租赁收入、厂房供热收入及物业服务收入每年达1200万元,村工业园区为王庄村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王庄村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
西北斜村 |
西北斜村现坐落在镇政府西2公里处,中北大道与海光路交口。村面积670亩,有人口数1300人。今年,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把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压在占地3.3万平方米,投资约4500万元的村综合市场项目上。此项工程将成为经济建设的亮点。待综合菜市场建成后,的年集体总收入预计可达到1000万元,人均收入可达到7700元。 多年来非常重视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参加镇举办的相关活动。今年正月十三,旱船队参加了中北镇花卉展演,深受广大群众及观众的好评。四月十八日,京韵表演队参加《蒲公英志愿服务协会》的启动仪式上的表演。文化室再次被评为“十佳文化室”、“群文社团”艺术团队。家园被评为“市级优秀家园”。 还迁后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完善小区建设上,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低矮的砖房不见了,杂乱的小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高耸的楼房,整洁的道路,凉亭绿地错落有致,鸟语花香萦绕其间。村民们在这如诗似画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共享天伦。 |
东姜井村 |
东姜井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3.2公里处,南运河南岸。相传明代姜姓在此落户,挖井一口供过往行人饮水,故名姜家井。清道光18年(1878)西邻村“魏合李”改名为西姜家井,因此改成为东姜家井,后简称东姜井。新中国成立前属小稍直口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分属东姜井乡、大稍直口乡、红旗人民公社、津西人民公社、中北斜人民公社、大稍直口人民公社、“九一九”人民公社。 1995年全村农业户402户,农业人口927人。以王、刘、李姓等姓居多,暂住人口较多。占地面积约18.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耕地面积93亩。1995年有铝合金厂、汽修厂、医疗用品厂、油脂厂等4家村办企业。产值4260万元,利税165万元。村内有大稍直口中心小学东姜井分校。村南建有姜井医院。津杨公路从村北穿过,158路公共汽车经过。现为天津市明星小康村。 中北镇东姜井村地处城郊结合部,与南开区相邻,占地面积约18.4万平方米,共有村民751户,其中农业户为601户,村民1606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096人,非农业人口为510人。有党员73名,村民代表29名。东姜井村于2000年进行平房改造,建成了8栋9层电梯洋房,共计8万平方米姜井家园小区,村民全部搬进新居,随后又分别建成了环东里、霞东里、日东里、德雅佳园,共计10万平方米村民住宅小区,配套建有文化广场、健身中心及街心花园。2007年成立了东姜井社区工作站,负责环东里和霞东里小区居民的日常管理工作。村民集体参保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符合参保条件的劳动力全部交纳了养老保险,为全体农籍村民上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 |
雷庄村 |
雷庄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政府1.5公里处,横跨中北大道,村域面积1400亩。全村共428户,1104人,有党员45人,村民代表24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大学生村官4人。 2008年9月,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雷庄开始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建设施花卉基地。项目总投资为8655.3万元,占地1400余亩,主要建设温室270栋,展示厅178间,综合管理用房1500平方米及道路、照明、供水、排水、绿化、环卫等基础配套设施,后期规划建设汽配城、农家院等创收项目,建成集花卉观光采购、农家休闲娱乐、汽车美容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经济文化园区。 雷庄积极开展文化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倡导文明和谐新生活。今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婆媳互助家庭评选活动、“中北精神”大讨论活动、寻找“最美中北人”活动、“弘扬雷锋精神建设文明城区”志愿服务活动、“我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献良策”活动,培育了村秧歌队、舞蹈队、合唱队3支文体活动队伍,定期进行汇报演出;暑期组织开展了“抗战爱国主义电影大放送”活动,利用小区LED高清屏,每晚为群众播放一部抗战题材影片,热烈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组织村民群众收看了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直播;9月13日参加“展文明风采,创文明城区”群众歌咏比赛,荣获二等奖;10月底,完成文明村“十个一”创建,建成村民学校、文体活动室、综合服务站、宣传橱窗、道德讲堂、未成年人活动驿站、书香驿站、学雷锋爱心驿站、移风易俗管理站、文明主题公园等十项惠民平台,将文化惠民工作落到实处。 雷庄于2009年12月至2014年10月完成平房改造,总住宅面积83834平米,建成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的新式小区—溪竹苑,群众生活环境水平显著提高。 相传明永乐年间有雷姓最早来此定居,称雷家庄,后称雷庄。新中国成立前属东北斜乡(为佃户村)。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分属中北斜乡、红旗人民公社、津西人民公社、中北斜人民公社、李楼人民公社、“九一九”人民公社;先后用名:雷庄村初级社、雷庄村生产大队、东方红革命委员会,现为雷庄子村民委员会。 |
大蒋村 |
大蒋村位于中北镇西南部,紧邻104国道,共有343户,1007人,有党员29名,村民代表18名。大蒋村两委班子4人,书记主任交叉任职。村集体收入以租赁为主。目前建有示范工业园区、有宝峨机械、金龙电子、锐意泰克等多家名企入驻园区内。 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规划下,大蒋村于2009年末开始了平房改造工作,2014年3月启动拆迁工作。9栋村民住宅楼建于中北大道以北,紧邻祁庄村、李楼村,预计2015年将建成并达到还迁入住条件。小区配有地下停车库,活动中心等设施。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大蒋村严格按照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及时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村党支部每月按照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学习镇党委下发的学习材料,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集中学习不少于两次,全体党员每月集中学习两次。班子成员做到“五必访”,每月至少入户走访三次。在十项-活动中制定了《大蒋村公务用车管理规定》、《大蒋村禁止红白事大操大办管理制度》、《大蒋村反对“四风”措施》、《大蒋村后勤干部管理制度》。 大蒋村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村务公开的各项工作,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下设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制定了《大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和《大蒋村村务监督、民主理财小组工作职责》。按照要求及时召开村务公开大会,明确到会人员数量,做到人数不够不开会。会后会议影像、照片留档,村务公开在公开栏的照片留档。大蒋村收集积累了往年重要事件的影视、照片资料制成了大蒋村村务公开纪录片。 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大蒋村积极参加镇文化活动,成立了红歌队伍、健步走队伍并定期开展活动。 大蒋庄,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的地域内,东邻小蒋,西靠祁庄,南傍津杨公路,北依南运河,距杨柳青近在咫尺,距天津市区也只有十里之遥。大蒋庄无论在历史上,或是现今,它的水陆交通极为便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确是发展经济的一方宝地。 五百余年前,蒋式兄弟两人来到此处,他们各自选择劣中见优的地片,落脚为生,繁衍后代。遂人民俗称哥哥所栖身的地方为大蒋村。 大蒋庄,南北长、东西窄,地势较低,旧时曾称西大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兴修水利,改良盐碱,平整坟包,开荒拓田。使耕地增加,土质变优,旱涝均有较好收成。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如今,在新中国成立66年以后的今天,大蒋村已从依靠第一产业的农业村向着二产、三产的新农村在一步步的转变。大蒋村从开首迄今,仍是五百年前那片土地,然而,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大蒋村由野蛮走向文明;由愚昧升华开化;由落后步入发展;由贫穷变成富裕。 在这新的时代,大蒋人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务实创新,使大蒋庄更富有朝气、魅力。 |
小蒋庄村 |
小蒋庄村位于中北镇西部,紧靠南运河,总人口数1465人,农业人口1343人。党员数47人,村民代表30人,两委班子5人,书记主任交叉任职。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小蒋庄村为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村民还迁楼工程正在稳步进行,总面积10万平米的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的村民还迁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全部封顶。 小蒋庄村把加快发展、为民办实事作为第一要务,为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对全村土地进行清理整合,重新规划设计,建设高标准的工业园区。并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边建设,边招商、边服务的总思路,使企业早入驻早打产,增加村集体收入。力争使小蒋庄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更加和谐。 小蒋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1.8公里处,南运河南岸。相传明初有兄弟二人来此定居,弟居东,称小蒋家庄,后称小蒋庄,新中国成立前属东北斜乡,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分属李楼乡、红旗人民公社、津西人民公社、中北斜人民公社、李楼人民公社、“九一九”人民公社。村中有津杨公路穿过,现为天津市小康村。 |
祁庄村 |
祁庄村位于中北镇西部,紧邻104国道,村面积970亩,共有285户,749人。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规划下,祁庄村于2010年1月开始了旧村改造,还迁房选址为中北斜地块,还迁面积5万余平米,全部还迁楼已经封顶,目前积极进行内部完善,预计2016年初达到入住条件。 祁庄从明朝建村,相传明初有颜、李两姓在此建村,因村小人少,为免受外人欺凌,两姓齐心协力,取名齐庄。清道光21年,两户祁姓有河南迁来,改为今名。新中国成立前属东北斜乡。后曾先后分属李楼乡、红旗人民公社、津西人民公社、中北斜人民公社、李楼人民公社、“九一九”人民公社。 |
李楼村 |
中北镇李楼村坐落在104国道与老津杨路交口处,共有村民570户,农业人口1421人,党员60名,村民代表34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村集体收入以租赁为主,主要为天津瑞博通汽车部品有限公司、天津一汽4S店、停车场及村内部分个体企业,年收入500万元左右。村内制定了多项惠民政策,为村民缴纳了养老保险,为全村村民缴纳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李楼村2014年7月村民还迁楼房已全部封顶,小区共建有8栋22—24层的村民住宅楼,如果工程配套顺利的话,预计今年年前可以还迁。 李楼村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村务公开的各项工作,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下设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制定了《李楼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和《李楼村村务监督、民主理财小组工作职责》。按照要求及时召开村务公开大会,明确到会人员数量,做到人数不够不开会。会后会议影像、照片留档,村务公开在公开栏的照片留档。 自2012年以来,村党支部不仅大力发展经济,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党员、群众成立了歌唱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等文体活动队伍,积极参加中北镇歌曲比赛和健步走等各种文化活动,取得优异成绩。 |
东马村 |
东马村全村总人口:1589人。其中农业人口1383人、非农业人口206人,坐落地点在南运河南岸,占地面积1300亩,位于镇政府驻地西5公里处,南运河南岸,与杨柳青镇相接,地理位置优越。几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贾永汉的率领下,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从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治安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在上级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抢抓机遇,大干快上,招商引资,年租赁收入182万元,村民各项福利待遇也逐年提高。 本届领导班子极为注重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派出专职干部组成秧歌队,使娱乐活动占领了文化阵地,活跃了的气氛,也将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了新的高潮。 |
西马庄村 |
西马庄村位于中北镇最西端,东临本镇东马庄村,共有村民:1846人,653户,农业人口:1711人,非农业人口:135人,有党员83名,村民代表34名。西马庄村两委班子5人,大学生村官3人,其中,在班子的大学生村官1人,书记主任交叉任职。 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西马庄村组建西马庄民间艺术团,成立了同乐高跷队、合唱队、舞蹈队以及器乐、戏曲等队伍,并定期开展活动。村内的集体舞、健身操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参加。2012年西马村“轻舞飞扬舞蹈队”加入了西青区群文社团;2013年西马庄村“同乐高跷老会”申报了西青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至2014年西马村“轻舞飞扬舞蹈队”连续三年参加了西青大舞台活动,受到好评;同年,西马村合唱队连续六年参加了中北镇组织的合唱比赛活动。2015年西马村合唱队再次参加了中北镇大舞台合唱比赛,取得较好成绩。 2015年,西马村成立了“向日葵”网络志愿者服务队。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使命,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西马村“向日葵”网络志愿者服务队,由西马村民自发组织成立的,自成立以来,积极参加区、镇及的一些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队在村里张贴宣传标语,为村民发放宣传材料,大力宣传服务队的职能及责任,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并积极倡导大家加入到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队伍当中来,不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谢庄村 |
谢庄村位于天津一汽夏利汽车厂北侧,104国道以西,老津杨公路南侧,东马村以东。共有农业1818人,非农业人口200人,有党员55名,村民代表32名。 谢庄村两委班子5人,村党委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2014村集体各项收入1000万元。村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发放800元,18周岁以上至退休前年龄段的村民每人每月发放400元就业补贴金。支教方面,专科大学生一次性奖励3000元,本科大学生一次性奖励为4000元。每年中秋节每人发放500元、春节每人发放1000元。凡是符合丧事简办条件的,其向民政申请丧葬补贴3000元。一年共计四次为村民每年进行健康查体,发现病情可及时就医。 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规划下,谢庄村完成了新房改造工作,包括兴苑别墅小区80栋别墅住宅楼,4栋公寓式住宅楼和兴苑家园小区12栋住宅楼。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谢庄村严格按照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及时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村党委每月按照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学习镇党委下发的学习材料,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集中学习不少于两次,全体党员每月集中学习两次。班子成员做到“五必访”,每月至少入户走访三次。在十项-活动中制定了《谢庄村公务用车管理规定》、《谢庄村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措施》、《谢庄村后勤干部管理制度》。 谢庄村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村务公开的各项工作,村务监督委员会下设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制定了《谢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和《谢庄村务监督、民主理财小组工作职责》。按照要求及时召开村务公开大会,明确到会人员数量,做到人数不够不开会。会后会议影像、照片留档,村务公开在公开栏的照片留档。 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谢庄村组织村民开展了跳舞、广场健身操、唱红歌、乒乓球等活动,获得了村民们的广泛参与,乒乓球在镇举行的比赛中获得团队第一名的好成绩。 |
中北斜村 |
中北斜村地处天津市西部,隶属于西青区中北镇,东距天津西外环2公里,西靠104国道,南邻海泰北路,北邻南运河。津杨公路、中北大道、海光路从村中穿过,交通便捷。 村总占地面积724.93亩。截止2014年,全村396户,总人口1276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57人,村民代表26人。 中北斜村于2003年启动中北工业园(南园)建设,2004年建成了标准厂房1300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8亿元。目前工业园区已入驻中外企业共59家,入驻率达100%,2014年园区企业纳税50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4125万元。村工业园区已成为中北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不仅解决了村民就业难题,还使村民各项福利待遇稳步提高。村民年人均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村集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村领导班子更加注重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了加强村民的文化活动。村里组建了“百人秧歌队”、“男子舞龙队”、“百人合唱团”,2012年中北斜村“男子舞龙队”被命名为《天津市民间特色文化项目》,“百人合唱团”被命名为《西青区优秀巾帼合唱团》荣誉称号。 中北斜村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干事创业的工作信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让中北斜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中北斜村,建村于明朝建文年间(1399-1402),时称陈家街。清朝末年,因村紧靠南运河,河道经村向北倾斜,又处于三个村中间,更名为中北斜,沿用至今。 1912年属天津县西乡第十五区管辖,1933年为天津县第三区第十乡,1941年9月日伪当局在天津县强化乡政机构,实行联村大编乡,属大稍口乡,1945年底国民党政府改变日伪时期的区划,属天津县第三分区东北斜乡,1949年(建国)属天津县第六区,1950年属天津县第五区。 1953年5月,建立西郊区,全镇划为六个乡。即大稍口乡、东姜井乡、中北斜乡、李楼乡、大梁庄乡、曹庄乡,属中北斜乡。 1958年全镇6个乡合并,原大稍口乡、东姜井、曹庄乡并成大稍口 李楼乡和大梁庄乡并合李楼乡,中北斜乡所辖村不变,为中北斜乡中北斜村。 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制,建立红旗人民公社,公社下设管理区,为中北斜管理区中北斜村。 1959年,红旗人民公社改为津西人民公社。 1962年,上级将公社规模划小,全镇为中北斜人民公社,下设三个公社,有大稍口人民公社、李楼人民公社、中北斜人民公社,属中北斜人民公社。 1964年,李楼人民公社和中北斜公社合并,称李楼人民公社,属李楼人民公社。 1967年,受文革冲击,改名为革命村,一年后恢复原村名。 1969年7月,李楼公社和大稍口公社合并为九一九公社,属九一九公社。 1983年,九一九人民公社改为九一九乡,所辖村不变。 1984年,九一九乡改为中北斜乡,所辖村不变 1997年3月10日,中北斜乡撤乡建镇,为中北镇,隶属于中北镇至今。 现中北斜村地处天津市西部,隶属于西青区中北镇,东距天津西外环2公里,西靠104国道,南邻海泰北路,北邻南运河。津杨公路、中北大道、海光路从村中穿过,交通便捷。 村总占地面积724.93亩。截止2014年,全村396户,总人口1276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57人,村民代表26人。 中北斜村于2003年启动中北工业园(南园)建设,2004年建成了标准厂房1300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8亿元。目前工业园区已入驻中外企业共59家,入驻率达100%,2014年园区企业纳税50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4125万元。村工业园区已成为中北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不仅解决了村民就业难题,还使村民各项福利待遇稳步提高。村民年人均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村集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村领导班子更加注重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了加强村民的文化活动。村里组建了“百人秧歌队”、“男子舞龙队”、“百人合唱团”,2012年中北斜村“男子舞龙队”被命名为《天津市民间特色文化项目》,“百人合唱团”被命名为《西青区优秀巾帼合唱团》荣誉称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