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县辖乡。1951年置安靖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0.5公里。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0.5万。花(滩)凰(仪)公路过境。辖民建、顺江、安乐、长胜、民治、箐口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畜牧业较发达,是著名“荥经黄牛”产区之一。盛产茶叶、竹木、天麻、笋干、药材。.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80平方公里 | 511822202 | 625200 | 0835 | 查看 安靖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严道镇 |
荥经县辖镇,县府驻地。全省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秦严道县治所。1951年置城东和城西镇,1952年合并为城关区,1953年为城关镇,1958年建公社,1961年复镇,1980年更名为严道镇。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辖同心、蔬菜、新南、青仁、黄家5个村委会和东段、中段、西段3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运输、建筑、建材、花岗岩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善寺”。. |
花滩镇 |
荥经县辖镇。1952年置双江乡,1958年改公社,1980年更名花滩公社,1983年置花滩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6.3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0.8万。国道108线贯穿境内。辖花滩、幸福、临江、青杠、大里、光和6个村委会和花滩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水电、机修、炼铁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境内煤炭储量十分丰富,年产20万吨以上。. |
大田坝乡 |
荥经县辖乡。1951年置大田乡,1958年改公社,1980年更名大田坝公社,1983年置大田坝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1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0.5万。天(全)荥(经)公路贯境。辖新文、凤鸣、同乐、民福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运输、砂石开发、建筑、酿酒、花岗岩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 |
龙苍沟镇 |
石滓乡更名为龙苍沟乡。 荥经县辖乡。1951年置石滓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269平方公里,人口0.6万。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铁、铜、水晶石、花岗岩矿和大面积森林。县城至泡草湾代伐木场公路过境。辖经河、快乐、发展、万年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制茶、木器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特产“荥经笋干”、天麻、茶叶、竹、木、蜂糖。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荥经县撤销龙苍沟乡,设立龙苍沟镇,镇人民政府驻快乐村,辖原龙苍沟乡所属行政区域。 |
牛背山镇 |
荥经县辖乡。1951年置三合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9.4公里。面积278平方公里,人口0.2万。泗(坪)三(合)公路终此。辖楠林、保民、建政、双林4个村委会。自然资源丰富,有煤、花岗岩、铅锌、铜、锰、铁等矿藏。乡镇企业有开采花岗岩矿、铅锌矿。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盛产竹木、茶叶、天麻。. |
新添镇 |
复顺乡更名为新添乡。 荥经县辖乡。1951年置复顺乡,1958年建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8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0.6万。境内有石灰矿、铁矿、硫铁矿、煤等矿产资源。荥(经)天(全)公路纵贯境内。辖上坝、下坝、太阳、新添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运输、花岗岩加工、酿酒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 |
六合乡 |
荥经县辖乡。1951年建鹿鹤乡,1958年更名为六合公社,1983年置六合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3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1万。国道108线穿境内。辖星星、青华、古城、上虎、宝积、水池、富林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著名特产“荥经砂锅”在省内外亨有盛名,精品送往北京、广州、美国费城展销。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公元前361年的严道古城遗址,其内有大量楚、秦、汉时期墓葬。1977年以来,先后发掘春秋至东汉葬墓24座,出土珍贵文物200余件。. |
烈太乡 |
荥经县辖乡。1951年置烈太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公里。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0.6万。辖共和、东升、虎岗、太平、堡子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粮油加工、烧制陶器、酿酒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兼产蔬菜、瓜果、茶叶。养殖业以生猪、长毛兔为主。. |
安靖乡 |
荥经县辖乡。1951年置安靖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0.5公里。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0.5万。花(滩)凰(仪)公路过境。辖民建、顺江、安乐、长胜、民治、箐口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畜牧业较发达,是著名“荥经黄牛”产区之一。盛产茶叶、竹木、天麻、笋干、药材。. |
民建彝族乡 |
荥经县辖乡。1951年置民建乡,1955年合并为烈士乡,1958年建公社,1961年从烈士公社析出建民建公社,1983年复置民建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9.3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0.4万。辖竹阳、顺河、建乐、大坪、金鱼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矿。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盛产茶叶。. |
烈士乡 |
荥经县辖乡。1951年属民建乡,1952年从民建析出置烈士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烈士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7.5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0.5万。国道108线横贯其境。辖王家、冯家、个子、烈士、新业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煤炭储量丰富,是全县煤炭主产区之一。. |
荥河乡 |
荥经县辖乡。1951年置荥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3公里。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0.6万。国道108线穿境。辖周家、红星、楠木3个村委会。是县煤炭主产区之一。乡镇企业有采煤矿。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境内有装机4 000千瓦的荥河电站。. |
新建乡 |
荥经县辖乡。1951年置新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6.2公里。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工业、紫路、河林、和平4个村委会。境内林地草坡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0%。畜牧业发达,是著名“荥经黄牛”产区之一。乡镇企业有开采硫铁矿、铅锌矿。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特产茶叶、香菇、木耳、笋干、天麻、牛夕、党参、蜂糖。. |
泗坪乡 |
荥经县辖乡。1951年建泗坪乡,1958年改公社,1982年复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8.6公里。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口0.5万。国道108线穿境。辖断机、民主、民胜、桥溪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运输、木制品、花岗岩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 |
新庙乡 |
荥经县辖乡。1951年置新庙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6.7公里。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口0.3万。泗坪至三合公路贯穿境内。辖常富、新建、德义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开采铅锌矿、花岗岩矿。森林资源丰富,年产木材3 000立方米。畜牧业较发达,是著名“荥经黄牛”产地之一。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盛产茶叶、天麻。. |
天凤乡 |
荥经县辖乡。1947年置天宝乡,1951年更名天凤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天凤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8.8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0.4万。荥(经)天(全)公路过境。辖聚民、建设、石泉、凤槐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食加工厂、运输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 |
宝峰彝族乡 |
荥经县辖乡。1951年建宝峰乡,1958年与天凤乡合并,更名天宝公社,1962年析天宝公社复名宝峰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8.3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0.3万。荥(经)天(全)公路过境。辖田坝、莲池、杏家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矿。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铁、煤。早在西汉时期,汉文帝赐邓通从蜀严道铜山,许其铸钱,故有邓通城之称。. |
附城乡 |
荥经县辖乡。1951年建汉村乡,同年与茅豆乡合并更名五宪乡,1952年析建附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3.3公里。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0.5万。红岩桥至石滓公路贯穿境内。辖南罗坝、南村坝、烟溪沟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运输、建材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盛产蚕茧、茶叶、蔬菜等。. |
五宪乡 |
荥经县辖乡。1951年建茅豆乡,同年与汉村乡合并,更名五宪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0.6万。红岩桥至石滓公路过境。辖毛坪、坪阳、豆子山、热溪沟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砖瓦、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盛产烟叶、海椒、茶叶、西瓜。. |
烟竹乡 |
荥经县辖乡。1951年置烟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0.4万。辖莲花、双红、凤凰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石材加工、造纸、机修、粮食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有竹木、笋干、天麻等土特产品。. |
青龙乡 |
荥经县辖乡。1951年置青龙乡,1958年改公社,1982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0.7万。矿产资源有石灰石、大理石、煤、铁、铜。国道108线贯境。辖柏香、桂花、复兴、沙坝河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境南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湖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