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巴中 >> 巴州区 >> 白庙乡

白庙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白庙乡谷歌卫星地图)


白庙乡简介

  巴中市辖乡。1951年置白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49公里。面积52.2平方公里,人口1万。巴中到干沟河公路过境。辖百花、板溪、柳林、宝珠寺、干沟、九重、毛垭、学官坪、院坝梁、照山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红薯、白蜡。银(木)耳是省内外闻名的土特产品。.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万人 52.2平方公里 511902204 636601 0827 查看 白庙乡谷歌卫星地图

白庙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白庙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城街道

  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东至巴河1号桥、桑园坝,南至街心花园、南泉寺街,北门川剧园至滨河南路,辖3个社区居委会,9个居民小组,16130户,60000人。内设党政、群团、综治、安全、社保、民政、服务中心、信访、市政8个办公室和财政、司法、计生、东城派出所4个办事机构。办事处现有干部职工118人,其中行编51人,事业编制33人,退休34人。  

西城街道

  西城街道位于四川巴中巴州区。下辖:   511902002001 111 草坝社区   511902002002 111 南龛社区   511902002003 111 白马井社区   511902002004 111 红福社区   

回风街道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回风街道办事处地处城郊结合部,辖4个社区,4个行政村,49个组,7.73万人,幅员面积22.7平方公里,办事处驻回风东路下段。   回风街道地处城郊结合部,辖4个社区,4个行政村,49个组,7.73万人,幅员面    回风街道  积22.7平方公里,办事处驻回风东路下段。在党的-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办事处认真践行“-”,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试验和示范作用,以“强开发、抓社区、促新村”为重点,促进了城郊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区域内交通四通八达,巴州大道已成为巴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按照省级示范社区创建标准,积极争创省级示范社区,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   区域优势   特殊的区域优势。办事处地处城郊结合部,东临巴河、西靠西龛、南至南坝、北接枣林,区域内交通四通八达,巴州大道已成为巴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村村通电、通电话、通公路,大佛寺已建成3.5公里水泥路,90%以上的村通加密电视,电话入户率达35%,有小型水库3座,塘堰71口,25%的农户吃上自来水,大佛寺村90%的农户已吃上自来水。   参与支持开发建设。办事处全方位抓好城市管理、环卫保洁、市场功能分区设置综合性工作,切实协助抓好土地监察,严格控制城郊违章建筑现象发生,全面培训教育提高居民的文明都市意识,努力塑造安全、文明、和谐的城郊新形象,不断推进巴州城市化发展进程。 “三大经济”发展迅猛。   -   资源优势   全处共有耕地4268亩,森林4914亩,蔬菜2407亩,水果1200亩,花卉200亩,年出肥猪1.56万头,年出栏家禽12.5万只,肉类总产量1252.62吨。利用南龛山、西龛山、莲花山、大佛寺、观音洞、回风亭等一批历史文化遗传发展农家乐,突出休闲度假特色,现农家乐有33家,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3000万元。结合探索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思考,重点培育扶持一批工业企业、运输产业、商贸门市等民营企业发展,辖区内中兴纺织有限公司、重庆啤酒集团巴中分公司、巴中正华药业大型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成效显著,年解决失地、下岗人员1000余人,总产值达5.1亿元。 社区建设卓有成效。按照省级示范社区创建标准,积极争创省级示范社区,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   社区建设   目前,南坝社区建设成绩斐然,多次迎接省、市、区领导检查验收,得到一致好评,2005年被巴州区评为示范社区,2006年被巴中市评为先进社区。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整合教育资源,推进素质教育,辖区内有中学4所,小学9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加强卫生工作,建好社区、村卫生服务站(点);认真落实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落实城市人口、失地农民低保工作,确保优抚、定补资金足额到位;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同时认真做好统计、档案、保密、群团、-、武装等工作,推动社会事业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江北街道

  四川巴中巴州区江北街道   

兴文街道

  巴中市辖镇。1950年置兴文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17公里。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达川到巴中公路纵贯境内。辖沙溪、狮子、双桥河、西溪、灰山、双井、石笋堂、园柏、白鸽、中营、关公、红花、灵龙、牛角、五谷、文丛、中山、九寨18个村委会和兴新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电力、食品加工、酿造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中国革命老区经济文化中心川北农村活动站设此。佛爷湾摩崖造像系唐代石刻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同意巴中市巴州区和平昌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4〕10号),批准撤销巴州区兴文镇、设立兴文街道办事处,辖原兴文镇所属行政区域,兴文街道办事处驻通州大道9号  

巴州镇

  巴中市辖镇,市府驻地。省革命历史文化名镇。东汉时置汉昌县,北魏延昌三年(514)置巴州。1956年置镇,1961年改公社,1980年复巴州镇,1993年扩镇。位于市境北部,大巴山南麓。面积125.4平方公里,人口15万。巴中至彭水、巴中至城口、成都至陕西3条省道干线交会于此。辖浅滩、大溪、回风、西华、龙蛇坝、红星、中坝、红岩河、插旗山、塔子山、凉水井、东华、排垭、尖山寺、摇铃、后坝、西龛、柏杨庙、大连、南坝、杨坝、洪山、碾盘寺、清莲、擂鼓、檬子河、北龛、苏山、三包、玉堂、铜堡山、李家扁、岳家坡、青滩坡、先锋寨、牛鼻山、凤头山、黄家坝38个村委会和红岩、大东、小东、民主、解放、白马井、鼓楼、青年、北门、胜利、草坝、南池、南桥、回风、南坝、后坝、龙泉、江北台、白云台19个居委会。成都至西安光缆通讯工程在此建立中间站。5 000门程控电话开通。企业有食品、罐头加工、缫丝、纺织、电力、机械等行业。川东北地区最大的南池市场在镇境。农业主产芦笋、蚕茧、蔬菜、柑橘。镇内名胜古迹甚多,旅游资源丰富。除大量革命历史旧址、遗址外,还有始造于梁魏,盛于唐代的南龛、西龛、北龛摩崖造像3 000余尊。南龛摩崖造像、凌云塔被国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  

清江镇

  巴中市辖镇。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1913年置清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置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28公里。面积66.8平方公里,人口3.3万。巴中至达川省级公路过境。辖柏林、塘坝、佑垭、杏垭、峰垭、、铁炉、观山、文昌、台山、昆山、金字、环岭、东井、南垭、郑家山、碧垭、石燕、八角位、楼台、保丰、元堡21个村委会和海生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畜禽食品加工厂、农机制造厂、建材厂。尤以畜禽食品加工历史悠久,生产的香肠、牛肉、猪肉等系列产品远销省内外。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养殖蚕、生猪。.  

水宁寺镇

  巴中市辖镇。南北朝置水宁郡,1950年置水宁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水宁寺乡,1993年建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府35公里。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2.2万。巴中至通江至 ? 达县2条公路在境内交会。辖龙台、印盒、梭椤、红栋、佛坎、勇山、天宫、沙嘴、枇杷、凉风、金银坎、、橙子垭、香炉、龙骨、三皇、水宁寺16个村委会和水宁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电力、农机修配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兼产柑橘。养殖生猪、蚕。以鱼为主的风味小吃名扬川陕。现有保存完整的省级重点文物盛唐彩雕。.  

化成镇

  巴中市辖镇。1940年置化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建镇,1993年金光乡并入。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20公里。面积64.4平方公里,人口3万。通公路。辖赵家营、邵家坪、宋家扁、吴家河、罗家河、水观音、武圣、文村坝、观音桥、赵家湾、方家梁、通木桠、蟒堂坝、土墙坪、长潭河、高家坡、梁大湾17个村委会和化湖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食品加工、农机具制造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蚕茧、柑橘。.  

曾口镇

  巴中市辖镇。1950年置曾口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建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府27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2.7万。巴中至达川公路穿境。辖方山寨、杨帆、椿树、大坡、秧田沟、寿星、雁桥、书台、桔林、石龙、中和、康村、龙潭、石溪、吉公、芦山、新民、黄梁树、飞马19个村委会和曾口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厂、塑料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棉花、红薯。境内的卧牛山、朝阳岩林木葱郁、风光宜人,四季游客络绎不绝。.  

梁永镇

  巴中市辖镇。1951年置梁永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27公里。面积54.2平方公里,人口2.4万。有两座长达600米的石拱大桥飞跨莲花河,巴中至达川、平昌至仪陇、曾口至顶山、玉山公路过境。辖梁广、玉琳、斑竹、六合、双狮、广林、连山、青狮、铜鼓、升平、石船、福村、宏福、金浪、笔山、鹦鹉、驷马、寨门18个村委会和莲花溪居委会。电话进入程控。乡镇企业有缫丝、建材、制茶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养殖生猪、蚕等。.  

三江镇

  巴中市辖乡。1951年置三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府27公里。面积54.6平方公里,人口1.7万。巴中至梁永公路过境。辖民主、上游、龙门、双寨、回星、明月寺、鳌溪、大兴、普济、中兴、天马山、木鱼12个村委会和三江口居委会。有市内最大的三江电站。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兼产生姜、田藕。三江场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是旅游点之一。.  

鼎山镇

  巴中市辖镇。1951年置鼎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48公里,属丘陵山区。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1.6万。有公路贯穿其境。辖明月、康家坝、龙堡、石岭、陵江、秋桂、龙头、八角丘、钟林、北门、松树坪、尖山子12个村委会和长胜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发电、缫丝、农副产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兼产蚕茧、蘑菇、芦笋、黄花、水产。有灌溉5个乡镇的龙洞沟水库。.  

大罗镇

  巴中市辖镇。1951年置大罗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59公里。面积49.6平方公里,人口1.6万。大(罗)青(云)、福申公路横贯境内。辖乐园、白果坝、字库、铁炉垭、董家梁、中峰寺、二郎、双鱼、三溪、元庵、七孔、茅寨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兼产蚕茧、黄花。黄花种植最为悠久,为全省生产基地。.  

枣林镇

  巴中市辖乡。1951年置枣林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府9公里。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1.5万。巴(中)广(元)公路过境。辖高岩、八字、清滩、青溪沟、檬子树、漩滩、牌坊梁、阴灵山、七里扁、南台、枣林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酿造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红薯、柑橘。有被称为“巴蜀奇峰”、“川北胜秀”的阴灵山,庙宇森森,古木参天,奇峰突兀,自隋唐以来,为佛教、道教圣地。近年修建的现代书法石刻碑林“灵山碑林”,汇集了中外书法家两千多件书艺珍品。建成碑1 200尊,为全国四大碑林之一,列入剑门蜀道旅游点。.  

平梁镇

  巴中市辖镇。1952年置平梁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并入巴州镇,1995年析复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16公里。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1.4万。平梁至福星公路过境。辖凤谷、新桥河、双龙、红石梁、后溪沟、白岩、玉皇庙、炮台、荆竹、火炮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食品加工、酿造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红薯、蔬菜。莲花山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庙宇森森,有容纳1 000人的自然岩洞。.  

光辉镇

  巴中市辖镇。1949年置光辉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府12.5公里。面积42.4平方公里,人口1.6万。通公路。辖柏林湾、哨台、宋兴、白羊坝、许家岭、虎家梁、青龙山、三凤、白鹤山、印盒垭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食品加工、酿造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白鹤山风光秀丽,丰姿独特。.  

花溪乡

  巴中市辖乡。1951年置花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府53公里。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辖花溪、大屋基、走马、兵山、土门、天花、大坝、天星、明山、火峰、青包嘴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红薯、油菜子等。.  

大和乡

  巴中市辖乡。1951年置大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52公里。面积32.2平方公里,人口1.1万。通江至巴中公路过境。辖回龙、太华、界牌、双河、东溪、方坝、钢石、朱垭、板凳、北山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电站、建材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  

白庙乡

  巴中市辖乡。1951年置白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49公里。面积52.2平方公里,人口1万。巴中到干沟河公路过境。辖百花、板溪、柳林、宝珠寺、干沟、九重、毛垭、学官坪、院坝梁、照山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红薯、白蜡。银(木)耳是省内外闻名的土特产品。.  

关渡乡

  巴中市辖乡。1951年置关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44公里。面积25.8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洛伽、天井、云霄、长滩河、小坝、八家坪、青玉、水井、真武、灵江桥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电力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红薯、黄花、白蜡、柑果。.  

凌云乡

  巴中市辖乡。1951年置凌云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石门乡并入。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17公里。面积46.5平方公里,人口2万。巴中至南阳的公路纵贯境内。辖寨子包、王家院、方山雁、何家坪、古楼山,白岩河、柏垭庙、印山坪、天桥、长角梁、桥炉、西溪沟、管家沟、侯家沟、范家沟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红薯、蘑菇、芦笋。石门寺唐代摩崖造像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岭镇

  巴中市辖镇。1951年置寺岭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29公里。面积33.5平方公里,人口0.7万。凌(云)南(阳)公路过境。辖寺岭、茶园、狮子寨、花场、天堂、安家坝、鸡公寨、金石、大寺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农产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蚕茧。风貌独特的鸡公寨,曾是峨嵋电影制片厂外景地。.  

梓橦庙镇

  巴中市辖镇。1951年置梓童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36公里。面积20.2平方公里,人口0.8万。巴中至柳岗公路过境。辖梓童庙、道子坪、大元山、奎星楼、陈家嘴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农产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马铃薯、高粱。有保存完好的唐代石刻。.  

金碑乡

  巴中市辖乡。1951年置金碑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40公里。面积28.3平方公里,人口1.2万。曾口至金碑、金碑至独柏、金碑至梁永公路过境。辖洪流、繁荣、黄垭、庙垭、土主、跃进、鹤鸣、燕山、五通桥、江临10个村委会。经济发达,乡镇企业有酿造、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特产“罗汉甘庶”质脆味甜。.  

凤溪镇

  巴中市辖镇。1951年置凤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府64公里。面积46.8平方公里,人口1.7万。凤(溪)百(子)公路过境。辖金鼓、董家扁、李家、金子、莲花石、星光、柏桠子、小河、百佛、火光、磨垭、元盘、白简河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兼产柑橘、蚕茧。.  

龙背乡

  巴中市辖乡。1951年置龙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府68公里。面积22.6平方公里,人口1万。通公路。辖清溪、天马、清泉、马鞍、寸垭、檬子、 合治、拱桥、玉凤、写字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红薯、蚕茧。.  

羊凤乡

  巴中市辖乡。1951年置羊凤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63公里。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辖石笋、碑垭、石羊、首市、香樟、三河、梳木、鸿鹄、人和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  


白庙乡特产大全




白庙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