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宛城区东关街道办事处位于市老城区东部,总面积7.4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人。东关街道代码:411302001。
-
下辖社区
2006年,辖20个社区:河街社区、外号社区、市场社区、粮行社区、上游社区、书院社区、仲景社区、魏公桥社区、玄妙观社区、东拐社区、西拐社区、校场社区、宛城社区、向阳社区、红卫社区、建-区、汉冶社区、防爆厂社区、工人一村社区、石化社区。
-
驻街单位
东关街道办事处为0宛城区委,宛城区政府的派出所机构,重要肩负东关区、经济发展社区、城区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职能。辖管18个居民委员会,共有干部107人。东关区有:白河、汉城河、温凉河、护城河四条河流以及豫西南最大的公共绿地解放广场。有市直、卧龙区直、宛城区直单位173个,大中型国有企业5家。有全国闻名的南阳天冠集团和被列为全国500强之一的南阳群英集团(即帝豪集团)。
-
文物古迹
东关区古迹有:医圣祠、玄妙观及宛南书院旧址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9.2万人 | 7.4平方公里 | 411302001 | 473000 | -- | 查看 东关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关街道 |
南阳市宛城区东关街道办事处位于市老城区东部,总面积7.4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人。东关街道代码:411302001。 - 下辖社区 2006年,辖20个社区:河街社区、外号社区、市场社区、粮行社区、上游社区、书院社区、仲景社区、魏公桥社区、玄妙观社区、东拐社区、西拐社区、校场社区、宛城社区、向阳社区、红卫社区、建-区、汉冶社区、防爆厂社区、工人一村社区、石化社区。 - 驻街单位 东关街道办事处为0宛城区委,宛城区政府的派出所机构,重要肩负东关区、经济发展社区、城区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职能。辖管18个居民委员会,共有干部107人。东关区有:白河、汉城河、温凉河、护城河四条河流以及豫西南最大的公共绿地解放广场。有市直、卧龙区直、宛城区直单位173个,大中型国有企业5家。有全国闻名的南阳天冠集团和被列为全国500强之一的南阳群英集团(即帝豪集团)。 - 文物古迹 东关区古迹有:医圣祠、玄妙观及宛南书院旧址等。 |
新华街道 |
新华街道办事处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东至护城河,与东关办事处相邻,北至建设路,西至人民路,南至白河,总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其中常住户4.3万人,暂住人口2.5万人,辖13个居民委员会,现已更名为“社区”,分别是文正、民主、民权、小东、小西、淯阳、解放、联合、王府山、工农、大井、卧佛寺、邮电,152个居民小组,辖区共有小街小巷66条,驻辖区单位56个,其中中等专业学校1所,小学校10所,旅游景点4处;大型购物中心4处,专业市场8个,健身场所3处,娱乐场所11处,是一个融旅游、购物、休闲、娱乐、健身、学习、工作、生活为一体的多功能社区。 新华街道代码:411302002。2006年,辖13个社区:小东关社区、小西关社区、民主街社区、民权街社区、文正街社区、联合街社区、卧佛寺社区、王府山社区、工农路社区、大井街社区、解放路社区、邮电社区、淯阳社区。 |
汉冶街道 |
汉冶街道办事处前身是原宛城区环城乡。2005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撤乡设办的总体要求,区委、区政府以扩大和强化城区龙头带动作用为目标,将原环城乡一分为二,设立了两个仲景、汉冶两个街道办事处,汉冶街道办事处于2006年3月15日正式挂牌成立,办公地点位于市口腔医院东侧原环城乡政府院内。 汉冶街道办事处地处南阳市规划控制区内,东临白河,南至光武路,西至人民路,北至312国道,辖区面积11.6平方公里。办事处下辖北关、净土庵、蔡庄、老庄、袁庄、钓鱼台、鸭电、蓝天、恒安9个社区居委会,辖区自有人口18096人,辖管人口8.9万余人,耕地面积4886亩。办事处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纵有市级城市主干道人民路和独山大道南北贯穿,横有312国道和光武路、天山路等市区主干道东西连通,各社区之间也已形成了完备的村级公路交通网络。 办事处成立以来,我处抓住城区框架不断拉大的历史机遇,结合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少人多的实际情况,紧紧依托城市,大力发展以服务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支柱,各种专业市场为龙头,工业加工业与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为两翼的城郊型经济结构。办事处现有企业57家,大中型市场11座,各类专业市场固定资产总投资1.4亿元,容纳客户1000余户,安排富余下岗人员1600余人,市场年贸易总额2.5亿元,税收500万元。目前,辖区既有以盛德美购物中心、银庄KTV、水木年华洗浴中心等为代表的购物休闲娱乐场所;又有以南阳汽车超市、南阳食品商贸城、车站小商品市场等知名市场为代表的大型商品批发零售物流中心;随着仲景路北延,张衡路东拓等大型市政项目的实施,新的沿路经济带正在逐步形成。另外以无公害蔬菜和畜牧业养殖为支撑的城郊型农业正在蓬勃发展。特别是钓鱼台社区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已经发展成为知名品牌,并逐步向周边社区辐射;袁庄社区的奶牛养殖厂已形成100头奶牛的养殖规模,并与白鸽乳业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供奶合同;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围绕城市需求,加大各种专业养殖小区建设,努力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切实提高群众收入。 办事处各项社会事业发达。辖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主次干道硬化路面铺装率达95%。目前我处共有中小学校9所,大中型卫生机构11个,基本实现了教育、医疗、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社会化服务网络。 汉冶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西汉时期冶铁业就相当发达,现位于工农北路的汉冶游园就是著名的汉代冶铁遗址,在该游园的修建过程中曾出土两千多公斤具有重要历史和科学价值的汉代铁板材窖藏,为研究汉代冶铁业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南阳在西汉时期的冶铁业中心地位。另据《明嘉靖南阳府志》记载,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少与刘秀游学于长安,后助刘秀建立东汉,成就大业后,他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躬耕垂钓于现钓鱼台社区所在地,钓鱼台由此得名。北宋庆历年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时曾游览钓鱼台并赋诗云:“漠包六合网贤才,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 历史的积淀为汉冶的发展铸就了坚实的根基,时代的进步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舞台。城市的发展,在给我们提供难得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面对机遇与挑战,汉冶街道办事处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务实的态度,努力发展街道经济,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奋力谱写汉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
仲景街道 |
仲景街道办事处是原宛城区环城乡基础上新设立的行政机构。2005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撤乡设办的总体要求,仲景街道办事处于2006年3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办公地点位于南阳市滨河路0566号。辖区内现管辖有东关、牛王庙、陈棚、泥营四个村改居型社区(东关社区18个居民小组12500人;牛王庙社区19个居民小组8500人;陈棚社区25个居民1小组2500人;泥营村7个居民4900人)。四个新建社区居委会:宛运、天冠、安居新村和药都社区居委会。仲景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8平方公里,东、南至滨河路,西至温凉河,北至许南公路.。 - 地址位置优势 仲景办事处区位优势显著 。仲景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是南阳市中心城区东扩开发建设的新城区,滨河路、独山大道、建设东路,张衡路、光武东路等主要街道纵横交错, 为仲景办事处建设南阳东部物流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仲景办事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建设为主体,沿路餐饮服务业相配套的发展模式。辖区内明珠鞋城、天冠商城、摩托配件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等都已形成规模,“大河人家”、“里兹酒店”、“金都酒店”、“千宛子康娱城”、“小天鹅”、“金阳光”、“在水一方”、“京富华”等众多服务企业已落地生根。 - 成绩显著 自办事处成立以来, 仲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精神、区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处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经营城市、三产富处”的整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两大主题,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繁荣三产为重点,以建立健全社区管理体制为载体,艰苦创业,拼搏实干,取得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2007年全处完成生产总值9.12亿元,入库税金实现1812万元,完成财政本级收入710万元,增长2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8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以内。 |
白河街道 |
白河办事处辖10个行政村(盆窑、李八庙、姜营、龙王庙、溧河店、双铺、魏营、下洼、杨官营、引丰庄),2个社区居委会(商苑路社区居委会、溧源路社区居委会),2个村改社区居委会(溧河店、龙王庙),35个自然村、107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38.51平方公里,耕地25100亩,辖区人口52000人驻处企事业单位154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8家)。辖区内有长江路、南唐路、南新路、迎宾大道、九龙路、老许南路等主次干道40余条。 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道路纵横交织,4路、7路、11路、22路公交车终点都在我处。南阳飞机场位于办事处杨官营村,可起降波音757大型客机,航线可直达北京、广州、郑州、武汉、西安等城市。境内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18℃,沿白河旅游资源丰富,白河橡胶1坝、2坝均在办事处辖区,白河滩涂万亩林果生态园区已吸引华宇度假村、红磨坊、郑家园等餐饮娱乐龙头企业入驻,是市民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办事处内设机构13个,分别是党政办、信访办、综治办、“两会”清欠办、城建办、计生办、民政办、新农合、财经办、工商企业发展中心、国土所、城中村改造办公室。 街道干群关系融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7年全处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06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0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48元。工业企业初具规模,尤其是白河纺织工业园区已入驻纺织、纱企业53家,年可纺纱1万吨,布匹5000万米,创利税2500万元。溧河店城中村改造已于河南建业达成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另有李八庙村、龙王庙村也在进行前期报批准备工作。宛西制药南阳基地选址姜营村,该项目占地约200亩,已报省,国土资源厅预计投资1亿元。 |
枣林街道 |
枣林街道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6年1月17日,是城乡接合部,以长江路为界,长江 街一角路以北为建成区,长江路以南为控制区,辖区东至独山大道,南与南阳生态工业园区接壤,西、北两面被白河拥抱。辖区内有长江、伏牛、嵩山、华山、白河、兴隆等8条主次道路,总面积1 8平方公里,共有常住人口16万人,其中原村民1.2万人。办事处内设党政办、民政办、计生办、信访办、综治办、企业办、招商办、城建城管办、审计统计站等9个办事机构。创新发展完善了市场经营理念。市场建设中,我们进一步创新发展和完善了“招商引进能人,支部引领发展,群众入股分红,拉长产业链条,扩大居民就业,拉动处域经济,实现一举多赢,促进经济繁荣”的枣林发展模式,用枣林发展模式促进和带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办事处自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处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重点抓项目,服务群众办实事,统筹协调促发展,全处呈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各级班子团结协调的良好局面。 - 管辖区域 办事处管辖枣林、白河、常庄、姚庄、吕庄、冉营、长江、黄河、华山、泰山、棉纺、理工学院、幸福、万正 主街道等l 4个社区居委会,其中:都市村庄型社区6个:白河、枣林、常庄、冉营、吕庄、姚庄;板块型社区4个:华山、泰山、长江、黄河;单位型社区2个:学院、棉纺;小区型社区2个:万正、幸福。户籍人口1.3万人,管理人口16余万人。辖区内有家俱、服装、农资、蔬菜,水果等专业市场9个,共有商户2989家,有包括南阳海关、南阳理工学院、南阳新华书店、宛城区高招办等省、市、区属行政企事业单位160余家。办事处自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处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重点抓项目,服务群众办实事,统筹协调促发展,全处呈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各级班子团结协调的良好局面。枣林街道位于2006年1月枣林街道成立,辖区内枣林、冉营、常庄、姚庄、白河、吕庄6个行政村改为社区。 - 街道管理 为了调动辖区居民尤其是原村民参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大家的城市主人翁意识,这6个社区首先从硬化、亮化背街小巷入手先后投资600余万元,硬化学府路等区间道路25公里,亮化20余公里。同时,为引导辖区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007年,枣林等6个社区居委会还自筹资金30余万元,修建垃圾池90余个, 宣传工作公厕17个。今年年初以来,这6个社区还安排专职清扫人员,对学府路等辖区背街小巷进行清扫,保证垃圾日产日清,为辖区居民创造干净的生活环境。开展“六创一迎”工作实现了措施创新。首先是建立了环卫工作网络体系。以华山路为突破口,多策并举,以点带面,发挥社区主导作用,组建专业队伍,舍得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全面推广生活垃圾袋装化,建立了覆盖辖区的环卫网络体系。其次是高标准建设农贸市场。通过合理规划布局,依托资源优势,建成了枣林、兴隆路、商苑路等6个新农贸市场,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2000平方米,总投资达500余万元,拥有固定摊位600余个,可容纳蔬菜和各类农副产品经营商户600余家,年农副产品和各类蔬菜吞吐量可达15万吨,年营业收入达1.8亿元,年创利税800余万元。第三是强力整治小广告。采取多策并举,疏堵结合,上下联动等措施,强力整治,全力以赴剿杀辖区内的小广告。先后投入资金80万元,组织人员5800人(次),清理小广告41万余条,粉刷沿街商户门面房卷闸门9000余个6万平方米,粉刷墙体13万平方米。安装广告发布栏300余个,加大了对胡喷、胡贴小广告的打击力度。第四是创建模范社区。以黄河示范社区的创建为契机,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激发全民创建热情,实行五级联动,实现“共创、共建、共管、共享”,共创“平安、文明、和谐、园林”社区。目前,黄河社区被市命名为模范社区,枣林、白河、常庄社区已创建完毕,已经通过了市区检查验收。常庄社区在12月14日市“六创一迎”讲评会上被评为创迎先进单位,挂上了流动红旗。 |
官庄镇 |
官庄镇南接新野,东邻唐河,地处宛城区东南门户。全镇辖24个行政村,252个村民小组,全国500强特大企业河南油田及其下属的32个二级单位均在本镇辖区,总人口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万人,非农业人口5万人,外来人口2万人,镇域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2002年,全镇完成农业产值2.7亿元,工业产值2.8亿元,乡镇企业产值5.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8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元。 近年来,在宛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立足官庄镇实际,发挥背靠河南油田的区位优势,确立了“围绕生产、生活、生态做文章,抓城、强工、兴农、活商奔小康”的整体工作思路,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作,高水平管理,全力打造明星城镇,探索出了一条建设高品位绿色小城镇的可行性之路。我镇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中州名镇”、“河南省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唯一一家“四星级小城镇”,去年又作为全市唯一一家乡镇荣获“河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并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城市建设先进单位”,今年2月我镇又作为全省唯一一家乡镇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官庄镇全镇皆为平原,便于耕作;涧河和白桐干渠象两条玉带纵贯全镇,水利条件好;高标准建成了4万亩世行项目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展示出现代农业的勃勃生机;坚持用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培育壮大了以林果花卉、蔬菜、食用菌、畜牧养殖为龙头的四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官庄特色的矿区型市场业。. |
瓦店镇 |
宛城区瓦店镇位于南阳市区和新野县城各30公里的中间地段,西倚白河,东临河南油田。镇政府所在地瓦店街历史上水陆交通便利,航运发达,商业繁荣,有“小长安”、 “铜瓦店”之称。全镇总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5466公顷,人口57171人, 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以回族居多,有5118人,是宛城区较为集中的回族聚居地之—。瓦店镇辖21个行政村, 102个自然村,238个村民小组。地处鸭灌区的腹心地带,水利条件优越,境内拥有白河、溧河、十里河三条主要河流,年平均降水量805.8毫 米。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05—95米之间, 河沙储量很大。豫22线纵贯南北, 瓦官、瓦金公路横穿东西,村村通油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农网改造成效显著。 近年来,瓦店镇凭政通人和之势,依团结拼搏之力,领改革开放之先、 以“强工兴农建市场,调整结构奔小康”的发展战略统揽全局, 以高效农业为基础, 以乡镇企业为主导, 以星级集镇为依托, 以实现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农工贸齐头并进,种养加同步发展。工业上抓招商上项目,坚持创造优良环境与出台优惠政策并重, 以诚招商与以商招商,吸引外资与内部启动同步发展的方针,筑巢引凤,东引西进,借力发展,初步形成了镇北纺织工业园区和镇南机械加工园区,进一步巩固壮大了纺织、机械、酿造, 建筑四大主导产业。其中界中米醋久负盛名,产品畅销国内外;镇毛巾厂享有自营出口权,产品漂洋过海,远销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豫星车辆品牌靠诚信经营冉冉升起,唱响大江南北,成为豫西南汽车制造行业的一颗新星。农业上抓调整成特色,形成了大蒜、土豆、反季节瓜莱、肉兔养殖四大支柱,有效地撑起了农民增收的重担。小城镇建设投入加大,规模拉大,功能完善,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55家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被南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三星级小城镇”。精神文明抓创建树新风,文化教育不断得到加强,有线电视、调频广播进村入户,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势头。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6.2亿元,本级财政收入4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 |
红泥湾镇 |
红泥湾镇位于南阳市城区东北10公里处,东邻社旗县,北靠方城县。省道豫01线公路贯穿全境,正在修建的许(昌)平(顶山)南(阳)高速和澳(门)太(原)高速公路南(阳)邓(州)段交汇于境内豫01线,镇辖26个行政村,159个自然村,72000人,其中农业人口6.9万人。 红泥湾镇数南阳盆地腹心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境内清河南北纵穿。总面积135.3平方公里,耕种面积13.1万亩,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适应各种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棉花、小麦、小辣椒和黄牛、生猪等。是宛城区最大的农业乡镇,是省科委命名的“河南省科技示范镇”,市委命名的“小康镇”。 改革开放以来,红泥湾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兴农,确立了“稳定基础,壮大支柱,猛上特色”的经济发展思路,2002年全镇优质棉种植6万亩,小辣椒3万亩,并建成了三千亩小辣椒示范方,千亩美国杏李基地,千亩青豆、荠荠菜示范方,千亩甜玉米基地,千亩蓖麻制种基地,百亩设施农业基地(温棚蔬菜)。以黄牛、生猪为主要品种的养殖业发展迅猛,已初步形成以“红光肉联厂”为龙头,连基地(养殖小区、养殖场),带农户、生产、收购、屠宰、加工、冷藏、销售一条龙格局,该厂生产的“益品牌”牛、羊、猪肉小包装产品、荠荠菜水饺、甜玉米等产品销往深圳、广州、上海、郑州等大中城市,并出口到香港和东南亚地区,是宛城区畜牧的龙头企业和重点扶持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乡镇企业异军突破,我们实施全方位招商引资,2000年共引进项目3个,目前,全镇拥有肉食、粮食加工、建筑建材、化工、家电等八大行业,各类企业21家,从业人员2870人。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355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9674万元,粮食总产值4900万公斤,棉花总产量480万公斤,肉类总产量570万公斤,蛋类总产量380万公斤,财政收入727万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57元。. |
黄台岗镇 |
宛城区黄台岗镇位于南阳市南15公里处,全镇辖20个行政村,246个村民小组,105个自然村,国土面积9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万亩,总人口5.3万。西临白河,处于鸭河灌区腹心地带。豫22线公路、宁(南京)——西(西安)铁路、太(太原)——澳(澳门)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312高速公路在我镇境内交接相连。该镇民风 淳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居住有汉、回、满、蒙等民族。是我国古代“商圣”范蠡故里和东汉刘秀屯兵之地,同时又是南阳第一个0支部的诞生地。到2002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3.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2.94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3.1亿元,财政收入达5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90元。 黄台岗镇镇区商户云集,店铺林立,市场繁荣昌盛1996年撤乡建镇以来,在拓宽、硬化、美化原有街道的基础上,又新开辟了人民路、文化路等4条街道,建成范蠡商贸城一处,新增商户154户,使全镇固定商户达396户。2002年被南阳市政府命名为一星级集镇、文明集镇。 黄台岗镇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有豫西南最大胡萝卜种植基地,面积2万余亩、年产量8万吨。胡萝卜品种表皮光滑,通体粗细均匀,无分叉。主要销往广东、海南及周边省市,该基地2002年被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命名为无公害蔬菜示范中心,同时“禹王”牌胡萝卜商标也已申请到位,林业方面有白河滩涂地带的8500亩退耕还林项目区,现有速生杨42万余株。畜牧养殖业,以高产蛋鸡为主,止2002年底,有专业村7个,专业场312个养殖小区4个,专业户1400多户,蛋鸡存栏100万只,年产鲜蛋2万吨。 镇办企业以黄台岗建安公司为主,该公司拥有二级建筑资质,固定员工1800多名,是南阳市建筑行业中势力最雄厚的三家公司之一。2002年度,公司产值1.2亿元,税利1180万元。 黄台岗镇党委、政府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制订新措施,对外来客商从土地、税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居民待遇方面给予最大优惠。以新规划占地300亩的工业园区, 诚招海内外企业家共同构筑棉纺、印染等工业基地,以白河滩涂地带“万亩-”为依托热情邀请省内外客商共同打造黄台岗镇旅游观光农业品牌。力争以最优良的投资环境,以最优惠的引资条件携手和海内外客商共同发展,共创煌。. |
溧河乡 |
宛城区溧河乡位于南阳市南部,距南阳市4公里处,北接白河镇,东邻茶庵乡,南通黄台岗,西与卧龙区隔白河相望,属于南阳市郊区。全乡辖20个行政村,21 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7.6万亩,人口4.5万人,行政区域面积95平方公里。 溧河乡地势平坦,交通便利,312国道、豫22省线、南襄高速公路、宁西铁路纵横贯穿,南阳飞机场距此3公里。南阳火车东站作为焦柳铁路和宁西铁路枢纽南阳客货联运中心,座落在溧河乡。溧河乡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海外经商求学人员200多人,我乡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全乡现有小学20所,中学4所,每年向社会及高校培养人才7000多人。 水资料丰富,西临白河,鸭河灌区覆盖全境。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常年降水量804毫米,白河及白桐干一分干纵贯全境,自然水源完全满足全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力资源丰沛,溧河是富电区,电力充足,供电等级高,质量可靠,境内有双铺和陈庄35千伏变电站2座,供电系统按双电源-供电要求建网。日供水能力2万吨。工业园区近临白河和鸭河灌区腹心,水位浅,企业也可自备水井供水。天冠集团热电厂有集中供热系统,采用集中温水供热,具有集中的废水排放系统。溧河乡2002年被南阳市委确定为溧河王业园区,总占地48平方公里,高标准、高起点、前瞻性科学规划,境内大中小企业林立,项目如云,较大的企业有:30万吨燃料-项目,投资12.8亿元;南阳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美国阿波罗宇航材料厂,投资1.66亿美元;河南德昌公司,年产5000吨耐海水腐蚀特种铝合金;投资6000万元,新建的水性环保涂料厂:彩色纸箱厂等35个重大项目。. |
汉冢乡 |
该乡位于宛城区东南22公里处,南与金华乡交界东与唐河县桐河乡桐寨铺镇相邻,西与黄台岗镇接壤北接茶庵乡。全乡国土面积82.65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183个村民小组,8.6万亩耕地:总人口42394人,其中农业人口41120,11800户。200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3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1.98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34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500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4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378元。 该乡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光热条件好,降水适中,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16小时,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229天,历年平均降水量845毫米,有利于各种植物长。土壤属典型的砂礓黑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属鸭灌腹心地带,储量14亿立方米的鸭河口水库白桐干渠在境内绵亘15公里;交通条件便利,312国道、汉田路贯穿全境,“村村通”工程已铺油路7条,长23.3公里,已三合土硬化2条,长7公里,实现了全乡13个行政村通油路。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完备,通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全乡已开发农田7.5万亩,使全乡农田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沟相通,渠相连,路相接,田成方,林成网”的示范方标准。 近几年来,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理论和-同志“-”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富乡富民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努力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小城镇建设三大突破。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按照“压粮稳棉扩经兴牧活水产“的思路,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2002年全乡小麦管理面积7.5万亩, 折实5.4万亩,单产352公斤,总产2045万公斤,棉花种植面积5.2万亩,亩产皮棉81公斤,总产411万公斤。瓜果菜等高效农业面积达到2.1万亩。 其中林果业现已在项目区建成了一个4000亩的林果基地,在通道工程建成了一个1000余亩的林果带,品种以优质桃为主,全乡林果面积已达5500亩,获得了重点突破。畜牧业实现产值3700万元。水产养殖业现有水面3200亩,其中名优特养殖800亩,20多个品种,4大示范基地,2002年实现产值1800多万元,已成全市最大的淡水 池养鱼基地。招商引资上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优化环境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 |
金华镇 |
金华镇位于宛城区东南部,东邻唐河县桐寨铺镇,西接本区瓦店镇、黄台岗镇,南连官庄镇,北界汉冢乡。全乡辖23个行政村,107个自然村,2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劳动力1.3万人。国土面积8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2万亩。 金华乡地理位置优越,全乡均系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白桐干渠贯穿全境,水源丰富。这里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历年平均降水8O0毫米左右。交通十分便利,宁西铁路和连接312国道的两条省级公路穿境而过。金华乡政府所在地—金华街距河南油田矿区7公里,距南阳机场20公里。 金华乃历史古镇,源远流长。这里原系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食邑。公主“美风仪,有志节……以谨肃闻。”(《隋书.南阳公主传》)当地居民以其洁自身好,不与乃父同流合污,褒奖其为金花公主,立祠纪念,此地遂为金花。“花”、“华”同义,民国初年金花镇改为金华镇,曾繁华一时。相传夏禹王也曾于此设部治水,疏通涧河(古时称谢水)、十里河造福万民。后人在涧河岸边禹王扎营地(今杨湾村境内)建庙纪念,今膜拜者仍络绎不绝。辖区内东谢营村是周宣王之舅申伯公封谢故地,为古谢国遗址,全世界谢姓发祥地,近年来有多种谢城文物发掘,大批海内外谢姓人士纷纷回归故里寻根谒祖。2O04年东谢营村村民委员会和金华乡政府、宛城区政府共同承办了“全球谢氏宗亲联谊会第二届恳亲大会暨经贸洽谈会”,大大提高了金华乡的知名度。. |
茶庵乡 |
一、基本情况 茶庵乡临南阳市东17公里,西濒南阳市区,东临高庙乡,南界汉冢乡,北连红泥湾镇,南阳飞机场位于境内,312国道越境而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环境优越。该乡总面积88.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7609万亩,全乡11085户,40233人,其中,农业人口39130人,非农业人口1103人,99.5%为汉族,余为回族、苗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人均耕地1.6亩。 该乡地势由西向东南缓慢倾斜,土质依次为砂土、黑老土、黄老土、黄胶土、黑老土,土壤大部分为黑土上浸地,土质肥沃。 该乡共辖茶庵、周庙、下曹营、马庄、郑营、凡庄、丁营、楼子庄、狮子庄、二户庄、刘太营、胡李张、葛营、老秦营、南肖庄、前陈营、袁黄庄等17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199个村民小组。 二、经济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乡情,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经济迅速发展。至200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570万元增加到31500万元,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89万元增加到286.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125元,增长到3152元。 农业:茶庵乡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习惯。1984年,乡党委、政府从这一实际出发,以距离南阳市较近的郑营村为重点,大力推广食用菌生产,到2000年,该乡平菇食用菌种植初具规模,并带动周边的凡庄、刘太营等村小规模种植。是年,全乡食用菌产量300万公斤,总产值9100万元。目前,全乡已发展成郑营、凡庄、葛营、周庙四个食用菌专业村,食用菌品种由过去单一的平菇发展成以品位高、效益好的香菇、金针菇、双孢菇、鸡腿菇、猴头、黑土耳等多品种齐头发展的良好态势。年总产值实现1200万元,人均增收110元,成为乡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粮食、棉花、油料、畜牧生产已成为乡主导产业。年种植小麦5万亩(含套种),棉花4万亩左右,油料主要是芝麻、花生、菜籽,其它农作物按面积大小依次为玉米、黄豆、水稻、瓜菜、小辣椒、绿豆、红薯、高梁等。2000年,茶庵乡党委、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收到了明显成效。至2005年,全乡瓜菜面积达8200亩(主要有袁黄庄反季节蔬菜基地、樊庄延秋丝瓜基地等),大牲畜存栏13500头,生猪存栏34700头,山绵羊1680只,实现农业总产值2.3亿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长了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52元。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2005年,全乡拥有配套机井63眼,各类微型井620眼,有效灌溉面积5505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90%。有大中型拖拉机40台,小型拖拉机1520台,农用汽车120台,各类收割机、脱粒机等1320台,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乡镇企业:2005年底,全乡乡镇企业总数1200个,其中,集体企业18个,私营企业16个,专业户350户,个体工商户1131户,乡镇企业总产值8500万元,比1980年增长了21倍。乡重点企业——南阳腾达包装装璜厂,2005年产值1525万元,创税利52万元,主要生产互椤纸、蛋托等产品。 交通运输:2000年以来,乡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到2005年,全乡拥有县、乡两级柏油路21条58公里,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全乡有机动车辆1300辆,其中汽车130辆,轮胎式拖拉机1170辆,货物周转量8000万吨公里。 三、科教文卫 教育: 全乡现有中学二所,小学15所,在职教师284人,在校学生3900名。 文化:乡有文化站和一支放映队,各村在村部设有文化娱乐室,办有文化、科技、法制宣传等版面。乡广播电视站有有线电视,可同时转播百余个频道,全乡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76%,20%农民有家庭影院和音响设备。 卫生:乡有卫生院,在职医护人员50名,有X光-等设备,开设有妇产科、骨科、外科、内科、五官科、放射科、小儿科等科室;全乡有村级卫生所36个,从业人数45人,全部具备行医资格,农民群众的一般性疾病均可在村、乡两级卫生医疗系统得到及时治疗,人民健康状况良好。 |
高庙乡 |
高庙乡地处美丽富饶的南阳盆地,距离市中心25公里,两条交通主干线直接与312国道,许昌---平顶山---南阳高速公路和南阳---邓州高速公路相连,区域优势明显。乡域面积82.4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有耕地8.5万亩,人口4.3万人。乡内柏油路、水泥路纵横交错,通各行政村,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均匀。民风淳朴,秩序井然,被命名为市级治安模范乡。乡村两级组织和农户诚信办事,讲求信誉,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信用乡镇。资源丰富,农牧业发展空间广阔。 主要农副产品有: ----小辣椒。长年面积稳定在50000亩以上,产量在2100万公斤以上。而且色泽好、椒型正、品质优。 ----黄牛系列。黄牛存栏在20000头以上,建设有500头畜位的育肥 场两个,100吨位冷库一座,皮革加工厂1个,肠衣加工厂1个,运输车队一支,黄牛交易市场3处。农户圈养黄牛经验丰富。 ----肉鸭。年存栏在500000只以上,建设有万只以上养殖场30个。 ----食用菌。长年面积在60000平方米,正在建设制种场和加工厂。 ----优质粮棉。小麦以优质强筋品种为主,年产量3000万公斤;棉花以优质抗虫棉为主,年产量保持在200万公斤以上。 投资重点: 1、小辣椒的收购加工 2、黄牛系列养殖加工 3、肉羊养殖加工 4、食用菌种植加工 5、农牧业高新科技应用推广. |
新店乡 |
新店乡位于南阳市东北部,距市中心7公里,北接方城县博望镇,南连白河镇、茶庵乡,西濒白河,东靠红泥湾镇,总面积9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8万亩。辖23个行政村,94个自然村,258个村民小组,6.2万人,是宛城区较大的农业乡镇之一。2002午国内生产总值2.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43万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53元,财政收入554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七以下。 资源丰富,交通便利。312国道、豫01线沿境而过,正在建设中的许平南襄高速公路纵贯乡境9个行政村,乡内菱新、广新、博新、雷英、魏岳、滨河(熊营—大占头)等主干道全部油化,全乡通车里程195公里,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络,并开通了从市火车站到乡政府的5路公交车。乡域东北部有亚洲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蓝晶石矿。 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特色产品不断涌现。林果花卉、畜牧养殖是该乡的支柱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己建成了独具新店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林果业,发展优质林果面积已突破15000亩。建成了3000亩杏李基地、2000亩优质桃、2000亩优质梨基地、1000亩金太阳杏基地、500亩冬枣基地等五大基地。花卉业,在省定万亩高效示范园内,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生产运作模式建成了5000亩食用玫瑰和月季基地。畜牧养殖业,以创基奶牛繁育基地、新店综合养殖场等为龙头,以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止2002年底,全乡建成养殖小区7个,建成各类养殖专业场124个(万头猪场3个),养殖专业村达18个,专业户320户。 招商引资和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截止2002年底,全乡乡镇企业达到418家,年产值3.2亿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仅2002年全乡就引进项目7个,引资额达5530万元,特别是引资建成的创基奶牛繁育基地、金河岸度假庄园、鹏远肠衣股份有限公司等项目在全区乃至全市、全省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以“公民道德规范进万家”为主要载体的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以素质教育、成人教育、科技培训为重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扎实进行,全乡干群的文化素质、科技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