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村社区居民委员会
座落:镇政府北1500米处
范围:3.5平方公里,南至政和街北,北至蒲山老街,东至鸭灌厂,西至豫02线公路。
人口:固定人口500人,流动人口3000人。
辖区内有:空后水泥厂、南阳市股份有限公司、新野水泥厂、鸭灌水泥厂、临肥厂和五个厂的家属院,以及恒远水泥、明东化工、明东超细钙等民营企业。
在编干部三人:
支部书记:李光奇,大专毕业,党员,生于1958年12月2日
主任:王振付,高小,党员,生于1934年
党员:8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303104 | 473000 | -- | 查看 二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二村社区 |
二村社区居民委员会 座落:镇政府北1500米处 范围:3.5平方公里,南至政和街北,北至蒲山老街,东至鸭灌厂,西至豫02线公路。 人口:固定人口500人,流动人口3000人。 辖区内有:空后水泥厂、南阳市股份有限公司、新野水泥厂、鸭灌水泥厂、临肥厂和五个厂的家属院,以及恒远水泥、明东化工、明东超细钙等民营企业。 在编干部三人: 支部书记:李光奇,大专毕业,党员,生于1958年12月2日 主任:王振付,高小,党员,生于1934年 党员:8名 |
陈家庄村 |
陈家庄村座落在镇区西站,紫山的西北站,全村东西长为4公里,南北宽为3公里,全村共有1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1965口人,2755亩土地,我村的东边倪家洼村,西边靠谢庄乡街地坪,南边谢庄乡、田营村土地相接,北边紧靠龙王沟水库南岸。 我村虽座落在丘岭地处,但交通便利。2005年我村通过多方筹资以及上级政府的支持,总投资40多万元修通了东接龙祥路,西到街地坪地界处的公路,总长3.45公里,又把通往自然路修成沙石路十一公里,为大家生产、生活造成了便利基础。 我村在上级政策的指引下,根据村的自然特点号召村民大搞养殖业,现有养猪大户12户,养鸡户3家,小型养猪、养鸡、养牛、养羊户占全村户数的40%以上。我村委引导村民土地种植上以经济作物为主,只花生一样村民人均收入在千元以上,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大大的提高了村的生活条件。 我村在上级政策的指引下,我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信我村的前程更广阔、更美好。 |
槐树湾村 |
槐树湾村位于豫02线两侧,西边是焦枝铁路和蒲山电厂,南边和国家森林公园独山为邻,东边与白河为伴,南水北调工程和岭南高速从村辖区内穿越而过。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是得天独厚的经商、投资、办企业最理想的地方。 我们村有三个自然村,八个村民小组,2600多口人,1900多亩土地,属于人多地少,群众主要靠经商、办企业、运输、种植、养殖来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为了搞活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美化环境,招商引资,扩大市场容量和销量,村两委2005、2006两年来筹资二十多万硬化了老街道路和村内四纵四横主干道,安装了路灯,相互间成了网络,使这个方圆十多里的小商品集散地,现形成了农副产品、日用品、肉食品、副食品、百货、餐饮、建材、维修租赁、蔬菜、运输、产品深加工等具有规模性的大市场。现有固定门店三百余家,活动门店五十多家,村民们以文明经商,热情服务,顾客至上,信誉第一的宗旨,迎来了八方顾客,搞活了经济,繁荣了市场,增加了收入,提高了村民们的生活质量, 另外,村两委多方筹资打了两眼深水井,解决了群众安全用水问题,使户户都通自来水,户户都用上了安全水。 辖区内有个体企业八家:康远面粉厂,恒升空氧气分厂,毡厂、挂面厂、水泥砖厂、水泥制管厂,槐树湾超市和蒲南学校,解决了村内二百多人的就业问题。 部分群众靠勤劳致富增加收入:1、养殖业:先后办起了五个养猪场,三个养鸡场,四个养鸭场和一个土元专业户。2、种植业:现有四家果树种植户已见到效益,十多家蔬菜种植专业户。 总之,村两委将按照上级要求,努力工作,利用2-3年时间,逐步改善村内基础设施,改建村内办公楼,建一个文化大院,争创市级文明新村。 |
黄渠河村 |
黄渠河村位于蒲山镇政府所在地南三公里处,东边与李才村、北与李湾村、南边与槐树湾村、西与高庄村相邻,总面积4.5平方公里,总人口3710人,其中耕地面积970亩,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 该村交通条件便利,豫02线、焦枝铁路南北贯穿而过,电厂公路自东向西穿过,2006年该村通过多方筹资以及党委、政府的支持,总投资80多万元,修通了村与村之间主要干道,总里程达4.5公里,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产条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迈出重大一步。 黄渠河村的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小麦面积每年播种3200亩,正常年景亩产700斤左右,总产量达2300万斤,产值可达160万元,玉米面积3000亩,亩产800斤,总产值240万元,加上其他作物产值,累计农业产值亩产450万元左右,占人均总收入的70%。 民营企业1个:主要生产轻钙,年产量达800吨,产值达360万元。 养殖业:主要有1000头以上猪厂1个,年产值300万元左右,另外,村内有中石化油库1座,其他零星的养殖业,包括养鸭、养鸡、养猪等12处,年产值在120万元左右,外出务工人员430人左右,劳务收入达400万元左右, 建筑业方面:大小建筑队8个,从业人数150人左右,收入120万元。 目前,全村广大村民,正以饱满的热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
火星庙村 |
火星庙村位于蒲山镇南部、距南阳市区7公里处,有11个自然村,分别是王庄、乔庄、刘岗、黄庄、司庄、向庄、方庄、桐庄、潘庄、草场、火星庙。共有2980人,耕地面积4540亩,人均收入超过2000元。辖区内有集贸市场一个,村办小学一所,设备较齐全的村级卫生所1所。按照 “五通”、“五有”、“六化” 等新时期文明新村的创建标准,多方筹措资金近百万元硬化了村与村间道路,750户农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建沼气池50个。在市、区委和镇党委的领导支持下,该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形式创新为手段,强化引导,树立典型,全面带动,形成了一个以文明新村创建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新农村。 火星庙村紧临市郊、灌溉条件比较好,依据这一实际,制定了“西林南菜加养殖”的经济发展规划,围绕这一规划的落实。为使规划落到实处,为解决群众缺少启动金的问题,镇党委政府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帮助,按照班子成员每人1500元,一般同志每人800元的标准,镇党委、政府发动全体机关干部捐款14万元,利用这部分资金,我们优选了380多户群众帮助建蔬菜大棚150个。在发展畜禽养殖时,群众反映缺乏技术,我们就从市、区请来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村里讲授养殖知识,传授养殖技术。一年来,我村先后建成千亩精细蔬菜基地,百只养羊基地和千锭纺纱基地。目前,全村已培育出各类专业户、示范户近100户。 为强化干群的思想道德、科普知识和法律意识教育。我们坚持以农民业校、科技培训基地和文化大院为阵地,建立了“学校+大院+干部+群众”四位一体,村、组、户三级联动的培训网络,让干群受教育在一线,抓落实在一线,得实惠在一线。积极开展“三户一村”评选活动和“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全村已涌现文明家庭80个,新型农民160名,好妯娌72人,好媳妇58名,好公婆76名。 |
清泉村 |
清泉村位于卧龙区蒲山镇西紫山南麓与谢庄乡相邻,全村总面积3300亩。其中耕地面积1717亩;荒坡面积1600亩;总人口970人,少数民族 人,共有9个自然村呈“1”字型南北座落。历史以来在农业上,我村以粮油为主产,因土地贫瘠年小麦总量在40万斤左右;花生在70万斤;棉花30万斤。在蓄牧养殖上我村村民历来就有养牛养羊的传统习惯。现全村年黄牛存栏2000余头;年出栏1500余头;奶山羊、小尾寒羊等其他牲畜存栏4000余只;年出栏3000余只。但牛、羊的饲养还是靠传统的养殖方式进行。现有千只以上的养鸡场两个。村现有回民小学一所,现有学生260人;教师8名。 存在问题: 1、因地理条件限制传统的生产方式已跟不上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因此本村经济严重滞后,现村民生活条件落后。 2、村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黄土路是我村的自然资源和产品无法外销。 我们的打算: 1、我们利用黄牛二层皮坯作基料,采用意大利移膜技术,利用国产和少量外国化工原料,生产仿真珍稀动物皮革,该项目已研制成功并填补了国内空白,但因资金问题无法投产,争取上边资金,尽快投产。 2、把村3公里的村间路进行改造,争取硬化路建百兴业。 3、培育3个养牛场,规模在300头。从此带动养殖业的发展。 4、巩固村办小学确保就近入学,争取上边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5、利用紫山游览区,发展旅游业。 清泉村有信心和决心在党的民族政策支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使我村早日成为我市近郊的民族强村。 |
师杨庄村 |
师杨庄村座落在镇区西部,紫山东麓,全村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坡形地势,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近3公里,全村共有10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4268人,6592亩耕地,它的北面和倪家洼村接壤,东面和帅庄、靳岗相邻,南面和高庄、官庄紧靠,西面和谢庄乡田营村土地相连。 该村交通方便,南阳至龙王沟水库的旅游观光之路龙祥路,自南向北穿境而过,蒲山到谢庄的蒲谢公路横贯东西,水泥浇铸的从村最南边的李湾自然村到座落在村最北的齐岗自然村的中心路,经过长虹街、杨庄、刘庄、孟庄把整个村南北相连,一条从季河到程营的新修混凝土浇铸道路把全村连在一起,从龙祥路到村中心路途径李湾三个组,从龙祥路穿张厂到杨庄,从长虹养鹿厂到季河全部用混凝土浇铸的四条横道更是拉近了党和群众的距离。 这里又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南阳九架孤山之一的此山就在该村境内,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让舅父王莽追杀时,在此山上休息过,就留下了张巨石上很像床的刘秀床。汉朝末年,三国刘备的谋士庞统曾在这里隐居多年,就留下了雏台的传说。山上更是山青水秀,树茂林密,风景优美,特别是雨后初晴,站在山上远眺,把整个大自然尽收眼底,使人觉得精神倍增,心旷神怡,使游人流连往返,不思回家。 这里物产丰富,山上的紫柴胡中药材、紫山蝎子10条腿是古今少有,香甜适口的紫山坡红薯更是南阳一宝。 最近几年,在上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政策的指引下,在党中央惠民政策的感召下,该村两委班子根据本村的自然特点、地域广阔、紧靠紫山的优势,狠抓养殖业,把发展养殖业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给养殖户很多优惠条件,在这短短的几中,发展起来养殖户50多个,猪的存栏头数在3000头以上,存栏头数在300头以上的养殖户就有8家,鸡的存栏只数在10万只以上。养羊更是发展较快,存栏只数不少于5000只,还有养鸭的、养鹅的、养兔的,真是星罗棋布,要有尽有,长虹养鹿厂的特种养殖更是独树一帜。 我们坚信,在上级政策的指引下,在村两委班子的正确引导下,在4000多口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师杨庄村将会以更加有力的步伐,更快的迈向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
宋营村 |
宋营村位于蒲山镇北部,泗水河南岸,东有豫02线公路,西有焦枝铁路二条动脉穿境而过,中有镇乡道路东西贯穿,属平原,农耕地带,地理条件优越,道路交通便利,空气清晰,土地肥沃。 全村辖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耕地2210亩,人口2897人,有中心小学一所,卫生所一处,幼儿园两所,基督教会一处,支柱产业有钙粉厂两家,大理石材加工四家,石子机一家(都在整治范围),养猪户大中型6家,小型5家,养鸭户两家,养牛户2家,花草苗圃150亩,部分劳动力从事石材加工、建筑开矿工作,大部分从事农田耕种和打零工谋生,劳动力过剩,欢迎有识之士来我村考察、办企业,共同为宋营村的繁荣发展流汗出力,实现互利共赢。 |
周后王村 |
周后王村位于蒲山镇西南部,龙祥路西侧,岭南高速以南,全村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50人,耕地2650亩,村组干部9人,村村通公路已于2005年建成水泥道路。 我村从2002年以来,在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发展养殖业,獭兔16户,现存栏800多只,养猪15户,现存栏500多只。周后王村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南阳市郊,耕地面积广阔,种粮面积多的优胜条件,搞好种植结构的调整,使广大农户收入逐年上升,加上2004年1号文件的出台,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国家优惠政策向农业的倾斜,使农民看到了农村的希望有奔头干头,农业的丰收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基础,解决了大量的饲料饲草,通过村办兔场的带动,并逐年集中办培训养殖技术四次,平时随处请专家能手传授养殖技术,獭兔的习性、繁殖、饲料的配制,病害的防治,通过几年的运行,使全村已基本建立起了一个獭兔繁殖基地。 我村地处城郊,距312国道4公里,村委通过培训,扩大宣传、走访组织小型建筑队4个,农忙种地是前提,农闲各家分工负责,农工商种养加齐上的新型农村经济体系,把全村建设成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新型小康工程示范基地,教育引导群众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
周湾村 |
周湾村位于蒲山北坡,豫02线东边,北邻马寨村,西邻田营村和蒲山店村,东南与姚亮村相邻,东靠白河,全村有六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5200人,2514亩耕地。 我村交通条件便利,资源丰富,从豫02线水泥硬化道路绕到山东头王圪瘩,另一条从豫02线至周湾都修了水泥道路,总修水泥里程达到了4.2公里,大大改善了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迈出了重大一步。 近年来在上级农业调整产业结构政策指引下,在党中央惠民政策感召下,该村两委根据本村的自然特点、地域优势、狠抓养殖业,养殖大户有8家,存栏都在200多头,养鸡大户有5家,存栏每户2000多只以上,养牛大户两家存栏都在50头以上,养羊大户有20余家,把发展养殖业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提倡规模养殖,做大做强。 我村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村委有林场一个,在泗水河北白河西岸,面积有400余亩,几个小组林场栽树500余亩,树木旺盛,成林成行。 为了发展经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全村发展运输拖拉机农用汽车百余部,大型运输汽车及装载机80余部,修路施工队5个,钙粉厂10余家,利用蒲山矿山资源,石雕、石刻、石锯20余家。在这次环境整顿中拆除42座石灰窑,停产16家石子机加工厂,通过治理环境污染,规划在村内建两个工业园区,有石灰生产工业、石子加工工业园区、钙粉厂要进行环境整治,石雕、石刻、石锯要进工业园区,要把村内建设成一个无污染、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使全体村民早日奔小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