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南阳 >> 卧龙区 >> 陆营镇 >> 马营村

马营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马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营村简介

  马营村位于镇政府东2.5公里处,辖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660人,耕地面积1800亩,是一个典型黄土平原村。
   马营村北临后平路,东有南邓高速公路,龙凤路纵贯南北,西与省道四赵路毗邻,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注重发展养殖业。村支部先后被市、区评为“先进党支部”“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303105 473000 -- 查看 马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营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马营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双庙村

  双庙村位于陆营镇的正北部,西邻沙河,东邻四赵路,辖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70人,总耕地面积3280亩。    双庙村农作物,夏季小麦为主,秋季棉花、玉米、花生为主,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村村通有水泥路。农民经济逐年递增。养殖业不断发展,特别是今年的沼气工程的发展,使废物再利用,节约了能源。发展生猪养殖,这一项工程给双庙村带来一定经济发展。全村外出打工人员780人,全年创收近200多万元,总之,农作物种植、农副产品加工、养殖业等推动了双庙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平洛村

  平洛村位于南阳市卧龙区陆营镇的正东部,离镇政府4.5公里,紧靠美丽的白河西岸,西南和乔营村相接,北边和朱屯村相邻,东面和宛城区的黄台岗镇王营村隔河相望,西边于马营村相邻,一个自然村,十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25户,总人口2727人,总耕地2840亩,土地肥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红茶,沙土地约占三分之一,特产花生、西瓜、果树多种经济作物,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还有2000多亩杨树郁郁葱葱、生长茂盛,还有独特的蔓荆,素有“南阳南45里蔓荆山”的称号,享誉中州大地。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的英明正确领导下,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不断的发展巩固和完善。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组织健全,村内综合治理、安全文明网络健全。共分有村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村民议事会、村民主理财监督组、村普法组、村民调委会、村计生组、村建设规划组、村帮教育组、村治保会治安巡逻队、防汛领导小组,成立了防汛地突击队50人,健全民兵组织、民兵连、排基干民兵25人,普通民兵280人,使全村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精神文明状况良好,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发展持续增长。05年村固定资产约8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可达2200元。    安全文明,势在必行;稳定大局,人民所向;社会安定,全民有责;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我们决心最紧密的团结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励精图治功当今,人民安康泽后世。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学法、懂法、知法、守法,更旗帜鲜明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两大文明建设,为早日实现小康村,为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马营村

  马营村位于镇政府东2.5公里处,辖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660人,耕地面积1800亩,是一个典型黄土平原村。    马营村北临后平路,东有南邓高速公路,龙凤路纵贯南北,西与省道四赵路毗邻,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注重发展养殖业。村支部先后被市、区评为“先进党支部”“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党沟村

  党沟村位于陆营镇东南隅六公里处,村东紧靠白河,辖两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驵,全村709户农业人口2897人,男女劳动力总数为1868人,其中外务工人员581人,占劳力数31%,耕地面积3359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棉花面积最大,其中花生面积,1380亩,占总耕地41%,年人均收入1861元。   

乔营村

  乔营村位于陆营镇东南部,由乔营、杨营、杨堂三个自然村组成,有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46人,耕地3210亩,这里土地肥沃,民风纯朴,文化积淀深厚,种植蔬菜历史悠久,面积达到200亩,特别一直种植西红柿已成规模,家庭养殖业比较发达,养长毛兔已成大规模,如10组陈新芳一年长毛兔收入到一万多元。    农业种植以小麦、棉花为主。连续数年获得好收成,每年的小麦种植面积约2000多亩,棉花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    家畜家禽养殖业比较先进,五组村民李保林以养鸡为主,连续10年获得好效益,每年净收入达到万元之多。   乔营村社会稳定,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较强,连续三年获得先进村党支部,村支书李桂芳工作成绩突出,获得副科级待遇,外出务工人员500人,每年总收入达600万,推动我村经济发展,为加速我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吕西村

  陆营镇吕西村位于陆营镇南3公里处,南于英庄镇相邻,村西是潦英公路,村东是四赵路,村中间水泥路贯穿,交通便利,民情纯朴,治安形势良好。    吕西村辖一个自然村,十二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76户,总人口3305人,总耕地面积3407亩,其中全村党员54名,党小组8个。无线电视入率60%,电话450部,村两委班子健全,团结务实。    吕西村是一个农业大村,主要支柱产业:一是以优质小麦为主,今年吕西村种植优质小麦2000亩,平均亩产700斤,亩收入450元。二、小辣椒面积500亩,经济纯收入50万元,三棉花种植600亩,亩单产籽棉500斤,经济纯收入72万元,其中花生、玉米产值90万元,四、大型养鸡场一个年收入8万元,五、养猪场2个,年纯收入4万元。    吕西村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带领广大村民勤劳致富。  

桂营村

  陆营镇桂营位于陆营镇南边,东靠辽英公路,东靠沙河,南邻英庄镇,系明朝南阳卫平乐军屯桂姓军官所建村庄,故名桂营。洪武年间,季姓由-县迁居于此,村名未变。该村现辖两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总耕地2100亩,人口2550人,姓氏以季姓为主,清同治十二年建季氏宗祠,曾废。村民汉族,喜爱曲艺,清乾隆二十一年建有三仙堂庙宇,已改建为小学。    桂营村村民以农为主,主产棉花、小麦、玉米,村民勤劳质朴,种植杞柳,再进行手工加工, 制成柳编产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有传统手工艺,柳编产品销往外省的湖北、山西、陕西和本省的驻马店、信阳等地,现村有柳编协会,柳条面积今年种植超过400亩,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超过500元。    桂营村现有养殖厂6个,现存子猪4000只,成猪800头,母猪300头,年销售额达8万元左右。    桂营村木材加工厂一个,年加工木材壹万方左右,安排男女劳力50人,即解决了买树,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桂营村人杰地灵,现在处级干部3人,地级干部1人,试飞英-炳新也是我们桂营村的人,现有企业家工人,村定点医疗单位2个,医务人员5人,现有教学楼30间,办公室10间,有变压器3台,可供全村各个角落用电。外出打工人超过30%,为我村的小康村建设和平安建设起了带头作用。    桂营村交通便利,距辽英路仅0.2公里,水泥路贯穿纵横全村,交通极为便利。   

王宅村

  王宅村位于陆营镇南部,由王宅、岗庄两个自然村组成,共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84人,耕地2081亩。这里土地肥沃,民风纯朴,文化积淀深厚,是精耕细作式农业经济的缩影。历史上曾经走出过一批以“王家二夫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当时代表了较高的儒家文化水平,“王家二夫子”的墓葬至今仍然保存在王宅村。    王宅村目前的经济发展仍以农业种植为主,连续24年被确定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每年的小麦种植面积约为1000亩。种植大葱的历史已有5年,面积约为500亩。今年棉花种植面积450亩,原南阳县的棉花育苗移栽技术就是在王宅村试验成功的。传统工艺柳编、苇编有200多年历史,村内有一家工业企业杨树板厂,位于村部东边,年产值约为150万元。    王宅村社会稳定,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较强,有求发展的欲望,陆营镇党委按照宛龙发[2006]12号文件的要求,把王宅村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   

陆营村

  陆营村是镇政府的所在地,辖1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1040户,4310人,耕地面积3782亩,两委成员9名,监、理会成员9名,村民代表39名,党员84名,小组干部16名,联片妇女组长4名,组织健全。    陆营村属小城镇规划区,经济活跃,卫生、教育、电力等社会事业发达。东临南邓高速公路,四赵公路横穿中心大街,交通便利,公路两侧中心大街,市场繁荣,村西潦河蜿延南下,陆南大街临河架有钢筋混凝土大桥,古老村庄街道与中心大街平行南北,政府街、陆南大街、利民街三纵九横各有一条相连延伸的“井”字形格局,沿陆北文化路新建“陆营镇客车站”,所辖区域主次干道全部水泥硬化。    农业支柱产业蔬菜、养殖、手工业为主,村有三级资质企业“现阳广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下设四个分公司,年实现产值150万元,创税得15万元,村拥有固定资产8906万元,人均集体固定资产4796元,人均纯收2300元,沼气供水、道路绿化、厕所改造逐步完善,电视入户率95%,固定电话普及率85%,移动电话使用率35%,先后被市区评为“小康村”、“文明村”、“五好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先进村民委员会”等称号。   

小营村

  小营村位于陆营镇西部,由小营、马庄两个自然要组成,共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36人,耕地面积2700亩,这里土地肥沃、民风纯朴、文化积淀深厚,是精耕细作式农业经济的缩影。    小营村目前的经济发展,仍以农业种植为主,每年小麦种植面积约为1800亩,种植棉花约600亩,其它农作物约300亩,年人均纯收入约1900元。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小营村社会稳定,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较强,争取今后往第三产业发展。   

朱屯村

  陆营镇朱屯村位于镇东北方向,距镇10华里左右,北与冢东接壤,西邻后田,南靠马营、平洛村,白河由村东向南流淌,辖朱屯、方营、大、小李庄四个自然村,人口3900人,土地面积3078亩,全村古朴勤劳的人民,栖息辛劳于这块秀丽富饶的土地。    朱屯村有很好的农业基础,是卧龙区农综开发示范区之一,小麦面积大,产量稳定,油料花生是秋季的主要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产量可观。    苗木繁育是朱屯村的一大特色,果树繁育,嫁接林木栽培源远流长,品种之多前所未有,吸引了大量客户,每年来村购货的客人,络绎不绝,纷至沓来。因此,朱屯村在省内外也小有名气。    编织业是朱屯村的又一个亮点,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就从事了编织业,苇席做工精细,造形美观,花样繁多,反映了朱屯人的心灵手秀。    南邓高速、龙凤公路穿村而过,镇后田至平洛的水泥大道横卧村南边,新农村建设突飞猛进,在上级领导下,朱屯村的水泥路犹如蜘蛛网似的连绕着各个村庄,昔日的泥泞大路变成了畅通无阻的“金光大道”,真是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    朱屯村地杰人灵,在外工作人员较多,近年来由于劳务输出,在外务工人员已占全村人数的30%,给朱屯村的经济以插上的腾飞的翅膀。相信:在-理论及“-”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朱屯村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黄营村

  黄营村位于陆营镇西南部2公里处,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十五个村民小组,805户农户,总人口3268人,总耕地面积4524亩,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村。    黄营村地肥水美,物产丰饶。该村降雨充沛,土地肥沃,潦河穿村而过,地下水贮藏丰富,有15米深左右的水机井26眼,有30米以上深水井45眼,排水沟纵横一百多条,或确保家作物旱涝保丰收。盛产小麦、棉花、小辣椒等作物,适宜工、农、林、牧、渔等各业的发展。    黄营村交通便利,紧靠陆青路,有村村通水泥路3.5公里,实现了7个自然村相通,方便了群众出行,带动了经济飞速发展。    黄营村教育事业发达,在校学生300余人。    1992年,陆营镇黄营村创办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该校占地面积12亩,有39间三层欧式教学楼一幢,平房20间,校园内环境幽雅,该校是集聋哑、弱智、学障等为 一体的全封闭、寄宿式特教学校,现有教职工16名,生活辅导教师2名,任课教师12名,全体教职工都经过专业培训后由区教委精选而定的,现有7个教学班,其中聋哑和 弱智各2班,学障1个班,另外还有2个校外辅导班,共70多名学生,生源辐射唐河、内乡、郑州等十个县、市、区。十多年来,送走毕业生200多名,多次被省、市、区新闻媒体争相采访报道,先后被省、市、区、镇有关部门评为“卫生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文明单位”、“百佳校园学校”、“河南省助残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南阳市委书记李清彪亲临学校视察后,亲笔题词:“特殊教育,功在当代”。    黄营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组织健全,村内综合治理、安全文明网络健全,有村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村民议事会、村民主理财监督组、村普法组、村民调委会、村计生组、村建设规划组、村帮教育组、村治保会治安巡逻队、防汛领导小组,成立了防汛地突击队70人,健全民兵组织、民兵连、排基干民兵35人,普通民兵320人,使全村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精神文明状况良好,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发展持续增长。   

下范营村

  下范营村位于陆营镇东北边,北接潦河镇,南连华村,西邻赵四路,东毗水寨村,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村民4480人,土地面积4960亩。    我村耕地以沙土和粘土地为主,主要农业作物以优质小麦、棉花为主导产业,辆以花生、蔬菜。   我村“两委”班子,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平安村,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带领本村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   

华庄村

  华庄村位于陆营镇北2公里,四赵路穿村而过,全村辖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16人,耕地面积3266亩。镇二中华庄中心小学及四赵路两侧的商户为华庄村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肥沃的土地主要以粮、瓜果、蔬菜种植,农民经济收入逐年递增。村成立有养殖协会,有养猪场大小10余个,年出拦优质商品猪千头以上。90年以来,先后被南阳县卧龙区命名为“文明村”、“小康村”、“农业科技推广示范村”。连续六年被评为“区计生先进村”。   

水寨村

  水寨村是陆营镇东北部的大村之一,也是全镇唯一的省级贫困村,经济条件较差,发展滞后,前几年一直是全镇的后进村,近四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从改善基础条件入手,从抓各项基础建设做起,大幅度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先进性教育,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性高涨,形势正向好的方向发展。    水寨村地理条件是:    1、一个自然村,十三户生产小组,总人口2609人,总耕地面积2762亩。    2、通过2001年上级在我村搞了退耕还林,已落实草树300亩。    3、水寨岗上有三户鱼塘,占面积25亩。    4、在上级领导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修建了二条村级公路,交通方便。    5、水寨村内有17个大小鱼塘。    6、今年对村大院进行了改造,建了八间办公楼。    根据以上水寨村的地形及基本情况,很适合景点开发。   

后田村

  陆营镇后田村位于陆营镇政府所在地东北2公里处,该村辖14个村民小组,3300人,耕地3270亩,耕地以沙土地和黄土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优质小麦、花生为主,辅以玉米、烟草等作物。    后田村“两委”班子团结奋进、务实为民,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农业生产为主,发展集体企业,巩固传统技术。集体企业有砖厂一座,资产约30万元,年利润10万余元。以科技带动村民致富,张落湖自然村以孵化小鸡为主,现有孵化户50余家。后田自然村以竹编创收,该村6组以花卉、苗圃为创收主线,现该村有速生杨树苗200亩,果苗、花卉苗圃200余亩,一0七片林150余亩,生态环境好,致富步伐快。   

前田村

  前田村位于陆营镇中部,与镇政府所在地毗邻,辖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56人,总耕地面积2170亩。耕地以沙土地和黄土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优质小麦、花生为主,辅以玉米、烟草等作物。    前田村“两委”班子团结奋进、务实为民,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农业为主,发展集体企业,巩固传统技术。集体企业有灰砂砖厂一座,固定资产28万元,年利润10万余元。    前田村以两大文明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以群众为主体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社会风气好转,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加强普法教育,提-群的法制观念,能免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勇于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形成村民争创双文明户,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人人比先进,创文明,达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激发村民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弘扬正气,打击邪气,净化社会风气。实行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奋民向上,勤劳致富,村风村貌良好。村内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无-,开拓平安村建设工作新局面,推动我村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前田村连年被评为“五好党支部”,村支书享受副科级工资待遇。  

陶王庄村

  陆营镇陶王庄村位于陆营镇西南6里个,全村辖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29人,总耕地面积2400亩,是一个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的平原农业村,陶王庄村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有取之不易、用这不尽的地下水,还有肖布口灌区,历史以来没受过洪水灾害,有深水井35眼,排水沟纵横二百多条,确保农作物旱涝保丰收,以小麦、花生、棉花、小辣椒为支柱产业,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陶王庄村交通便利,距陆青路1公里,村内新修水泥路两公里,有中小学各一个,教学楼四座,有大型养鸡厂一个,资产30万元,灰沙砖厂一个,年产值20万元,变压器6台,可供应群众满足用电,外出务工人员千余人。   总之,在-理论和“-”思想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陶王庄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平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大西营村

  陆营镇大西营村座落在豫西南,距卧龙岗三十公里,南与新野县接壤,西与邓州市相连,交通便利,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主,也是一个很好的观光游乐场所,更是一个外商投资办厂、经商的好场地。    大西营村总人口2200人,9个村民小组,人均土地1。5亩,在3200多亩肥沃的土地上,盛产小麦、棉花、小辣椒、绿豆、芝麻、玉米、蜜瓜一号等经济作物。其中,棉花颜色雪白、纤维长、产量高等特点出口英国等国家。蜜瓜一号是大西营的支柱产业,大西营出产的蜜瓜一号,个小、皮薄、肉红,不公口感好,而且还有丰富的蛋白持,是优持的滋补食品,种植面积达千亩以上,已远销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区,受到一致好评。   大西营村的清官寺,仿照苏州园林的建造特点,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的层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第二个苏州园林。    大西营村人杰地灵,土地肥沃,特产丰富,欢迎您到大西营村观光庄旅游、投资办厂、开发经商。  

张李庄村

  陆营镇张李庄村位于陆营镇8公里处,全村辖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80个,总面积2。1平方公里,总耕地2122亩,是一个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的平原农业村。    张李庄村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有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地下水,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降雨量充沛,村境内有黄龙堰,肖布口合作渠穿境通过,历来以来数干年没有受过洪涝灾害。有15米深左右的水机井18眼,有30米以上深水井48眼,排水沟纵横一百多条,或确保家作物旱涝保丰收。以小麦、棉花、花生、红署、小辣椒为支柱产业,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张李庄村交通便利,北距陆清路1。5公里,西靠青华镇、华寨村,距潦歪路1。5公里,有村村通水泥路1。96公里,村内石生产路纵横。    张李庄村人杰地灵,现有处级以上干部4人,企业家2人,在东莞办鞋厂一个,从业人员职工一百多人,村定点医疗单位4个,从医人员12个,有教学楼22间,教师住房10间,有50件电压器1台,可供村民生产、生活用电,有杂技团一个,巡回演出南方各大城市和国外,外出务工人员200多人,为我村带回大量的资金,推动我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平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快速健康发展。   

冢头西村

  陆营镇冢头西村位于陆营镇东北角,东靠龙凤路,西接洛冢路,辖一个自然村,12人村民小组,总人口3179人,耕地3270亩,是一个以种植花生加工业的农业村。    冢头西村农作物种植以花生为主,加工的花生米销往广西、广东、山东等省,成立了花生米加工协会,村主任聂中超为会长,其它村干部任成员,今年花生种植面积1500亩,仅此一项收入人均超过600元。   冢头西村的小集镇建设已初举规模,集贸市场繁荣,街两旁商户林立,生意兴隆,收入很大。    冢头西村有灰沙砖厂5个,年产值300万元,安排劳动力150人,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冢西村人杰地灵,现有处级干部5人,企业家5人,村定点医疗单位7个,医生14人,中小学教学楼各一座,教室50间,办公室10间,变压器5台,全村电力充足,大大带动经济发展,全村外出打工人员占总人口的35%,为我村的小康建设和平安建设起了带头作用。   

冢头东村

  冢头东村位于陆营镇东北部,距镇中心4公里。东边毗邻白河,北靠潦河镇,与宋马营村交界,西靠卧龙岗,有龙凤路横穿我村南北,赵四路横穿东西。冢头东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2540人,耕地面积2040亩。    冢头东村土壤含沙量大,适合种植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花生种植面积超过80%以上,在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发展花生加工为业,形成多个花生加工网点,广开销售门路,并且村二委班子为他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有了加工基地,村民购买许多三轮车,小型汽车跑花生运输,向附近村庄和附近乡镇收购,花生加工越做越大,不但解决了花生销售问题,而且使许多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就业门路,发家致富之路。   冢头东村部分农民种植柳条,村民利用柳条进行发展编织业。编织工艺品和箩筐、篮子等日用物品。柳条编织业发展很快,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远销海外十几个国家。农民尝到了柳条编织的甜头,编织种类越来越多,越做越精美。    近期冢头东村“村村通”工程又0完成,实现主干道硬化,龙凤路与赵四路联接硬化,村北与龙凤路联接硬化,以及村中心小学到龙凤路的路面硬龙。随着主干道路面硬化工作的完成,冢头东村的交通便利了许多,打破冢东长期闭塞的状况。使冢头东村到南阳市的交通更加便利。    在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带领下,冢头东村将越来越发达,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   

杨庄营村

  杨庄营村位于陆营镇西部,西临青华镇,由一个自然村组成,村庄南北长3里,中间宽2里,呈菱形,有16个村民小组,912户,3846人,耕地5825亩,党员63名,其中,正式党员61名,预备党员2名,已培养积极青年3名,支部委员5人,村干部7人。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支部村委会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保持社会稳定,结合我村实际,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以农为主,发展经济作物,全村形成支柱产业棉花和小辣椒,2006年度棉花面积达到2400亩,小辣椒面积达2100亩,大型养鸡场2处,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前几年被市命名为小康村,计划生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续年结被评为先进模范村,杨庄营村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支部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抓好学习,更新观念,常言道,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主要决心人人抓,班子自身建设入手,改变落后面貌,树立新形象。首先,学习理论政策同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起来。当干部必须树立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实践是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全心人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其次,以英雄人物为榜样,模范人物的事迹干事创业的精神,他们的光辉形象,是一盏照明灯,学先进找差距,解决满足现状的思想,把大家的积极性激发起来。    二、树形象,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坚持党员每月10日的党日活动,全体党员村级干部参加,组织党员干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开展双带活动,提供致富信息,纳入党员干部目标管理,年终评先,全村公开表彰。    三、现根据镇党委政府最近贯彻实施平安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并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我村实际,经村支部村委会充分讨论研究制定平安杨庄营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首先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即治保会,民调会,专职巡逻队,联洛员,岗点,设立办公室,建立一把手任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专职专责,条块结合,各方联动,齐抓共建的工作局面。其次,宣传发动,掀起热潮,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以平安村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摆上重要位置,采取得力措施,实行群防群治,治安承包,沼安巡逻义务轮流值班打更,十户联防等群防群治措施,落实到位。    以两大文明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以群众为主体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社会风气好转,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加强普法教育,提-群的法制观念,能免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勇于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形成村民争创双文明户,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人人比先进,创文明,达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激发村民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弘扬正气,打击邪气,净化社会风气。实行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奋民向上,勤劳致富,村风村貌良好。村内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无-,开拓平安村建设工作新局面,推动杨庄营村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徐营村

  徐营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7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2140亩,人口1830人,党员40个,两委班子成员5人,其中党员干部4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以人为本,使全村初步形成安定局面。    徐营村位于陆营镇的西北部,潦河西岸,与青华镇、潦河镇地界相连,东、西、北均无路通行,向南4.5公里交陆青路,属瓶颈状,因此制约了本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的改善,徐营村的经济开始突飞猛进。    徐营村有种植蔬菜的历史,随着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广大群众学科技、盯市场、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短短几年,蔬菜种植已形成菜粮各半的可喜局面。蔬菜种植犹以大葱为特色,因其品质好而销有名气,使商户纷纷而来,大葱供不应求。   


马营村特产大全




马营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