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南阳 >> 卧龙区 >> 英庄镇 >> 于岗村

于岗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于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于岗村简介

  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于岗村位于英庄镇东南8公里处,南依新野县,东临白河,全村13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750亩人口2400人,7个党小组,党员52人,周围资产120万,村小学教学楼22间。于岗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其产品以小麦、花生、棉花、玉米等农产品。小麦品质优良,花生果实爆满,棉花絮白、出棉率高,在本地享有盛誉。
   农产品转化主要以养殖业为主,于岗存有养鸡场四个,养鸡存栏在每年三茬的基础上年终可出售肉鸡2万只以上。养猪场一个,养猪存栏在500头以上,可带动了全村60%的农户可在二头左右,养兔全村总计80户以上,每户养兔50只左右产品主要销售到湖北、武汉、上海等地,在这些养殖大户的带动下,我村出现养殖业热潮,使我村农民经济收入全面提高,全村人均收入在1998年的1700元的基础上2005年人均收入提高到2000元左右。
   于岗村人杰地灵、环境优美、土地肥沃、村风文明、社会稳定全村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正在向和谐社会、新农村投资、兴办企业、为我村经济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303107 473000 -- 查看 于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于岗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于岗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官寺村

  官寺村位于英庄镇西北部4.5公里处,东邻河东村,西连段寨村,北连本区陆营镇黄营村,南与新野县歪子镇接壤,总面积3.5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人口3061人,总耕地面积4316亩。    村部座落在官寺村中心部位的前官寺村,交通通讯迅猛发展,程控电话入户率达90%,中国移动发射塔正在村部施工中,有线电视、宽带网已架设完毕并投入使用。交通四通八达,潦英公路直通村部,新修的河官公路横跨南邓高速,连接潦英、赵四两条重点公路,形成公路网络,为本村经济发展造就良好的基础。    有着悠久历史的潦河和潺潺流水的华河孕育了官寺村多少代人,两条河流环抱我村东西,给这里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有为利的条件,旱能浇、涝能排,造福着这里的人民,美化着这里的环境。    1993年官寺村支部、村委会通过发动群众共筹资50余万元,对村建小学校舍进行改造,建成能容纳400余学生的教学楼1座,学校配有微机室,实验室、学生食堂、洗浴间等硬件设施,校园环境优美,2003年被卧龙区教委授予“花园式”学校的光荣称号。    该村位于沙土与沾土的过渡带,土地肥沃,素有“粮仓”之称,盛产小麦、棉花、花生等,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积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从种植单一的农作物调整到以农作物种植为主,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种植,近年来,该村不断扩大小辣椒种植面积,目前已初步形成规模化种植,村民经济收入逐年提高。   

南屯村

  南屯村位于英庄镇东北部,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辖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700人,耕地2680亩。   近年来,南屯村党支部、村委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本村优势,积极走城郊型特色农业发展道路,已建成无公害大葱生产基地1个,大葱种植面积1700亩,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建立了大葱种植协会,成立协会党支部1个,协会积极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外出洽谈等有效形式,为大葱产业发展搞好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确保了产销两旺,现年可定单销售大葱200万公斤以上,产品远销青海、西藏、襄樊等国内10余个省市,全村大葱年实现产值68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850元。    南屯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2002年,建设高标沥青油路2公里,在全镇率先实现村村通,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电话普及率为92%,村内现有小学1所,“四有”卫生所1个。    该村两委班子健全,现有村干部5人,村级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调信访等各项组织规章制度完善,村级组织运转规范,各项工作开展顺利,2002年以来。年年被镇评为综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   

西赵营村

  西赵营村位于卧龙区英庄镇东北部,北接陆营镇,东隔白河连宛城区瓦店镇,南邻张旗营村,西接陆营镇。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56亩,辖七个村民小组,三个自然村,491户,2103人。    这里土壤以黄土为主,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南邓高速公路,龙凤路穿境而过,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济以农业和工商业为主,有预制厂、养殖厂、加工厂。系国家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地区,生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蔬菜、朝天椒等,饲养有牛、羊、猪、鸡、鸭等,有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机井等农用设施。在耕作、播种、灌溉、植保、畜禽防疫等方面实现了统一服务。有效灌溉面积达100%,旱涝保收田达90%,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学校实现了标准化,普及了义务教育,建正规化教室20间,添置了教具,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村有成人学校,定期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村建有广播站、图书室、阅览室、青年民兵之家、党员活动室、定期举办各种活动。    村容村貌得到改善,人们住上了楼房,村里主要道路实行了柏油硬化,道路两旁栽植了树木。家家通电、部分农户用上了自来水,通讯工具达到了水通、电通、路通、车通、广播电话畅通。   医疗卫生条件有显著改善,村有医药批发部、医疗室、妇幼保健站,并有相应的医疗设备,做到一般小病不出村。    严把产品质量关,使预制产品以产品全、质量好、守信誉赢得了市场的信赖,使产品畅销市场,使企业稳步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村以农、林、牧、副、渔为住,工商、运、建、服各业全面发展,抓住重要环节,探信息、闯市场、摸行情、选项目、建立贸易窗口,联系贸易伙伴,积极开拓市场,大力发展经济。   

堰岔村

  堰岔村位于卧龙区的南隅,东与隔河相望的宛城区相接,西与新野毗邻。全村辖4个自然村;总人口2073人;10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为2950亩;全村共有党员48名、8个党小组。两委班子6人。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花生、等。    我村在2002年以前的5年间,部门群众因对上属支部有经济问题,多次-,导致该村整个工作处于全瘫痪状态。区、镇两级也多次下工作组驻村,均未彻底解决问题。“两委”班子几次换届选举均被流产,是个出了名的老大难村。2003年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支部建立后,多次召开支部会议全体党员大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明新时期0员、干部的职责就是带领群众致富。定期内耗,吃亏的是自己;损失的是形象。支部村委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此,支部、村委研究,借助东风,给群众办几件好事,让群众得到实惠,树立起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首先想到了修路,从2004年就开始跑计划。    多年来,困扰我村经济发展、影响群众增收的就是走路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并多次找关系、筹资金、跑计划,在不懈的努力下,最终筹措资金52万元。于2005年6月到8月修起了一条横贯两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全长3.87公里的一条高标准水泥路。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走路难的问题,从而带动了我村运输业和特色农业种植的发展。加快了我村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同步发展。    2006年上半年我们根据群众要求,为改变农业生产条件,自筹资金新打机井20眼。同时又自筹资金10万元,民村内西头铺设了一条长1公里的水泥路。现还在筹资集金。争取下半年民村东头铺设一条全长1公里的水泥路。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高营村

  高营村位于卧龙区英庄镇的东南部,距镇政府9公里,东部与白河相依,南部是本乡邻村于岗,北面是相子树,西交堰岔村,有耕地1798亩,人口1526人,辖区二个自然村<高营、岳园>农户420户。    我们村里的土地以黄土为主,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南阳市的龙风路终站座落于此,村村通水泥路于2005年开通,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为建设新农村,农民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济发展以农业,商业为主;农业系国家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区,支柱产业小麦,秋作物花生、棉花、蔬菜、朝天椒等,饲养以南阳黄牛为主,现有黄牛200多头,其它羊、猪、鸡、鸭均衡发展,给农民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有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配套机井,在耕做播种、灌溉、植保、畜禽、防疫等方向等实现了统一服务旱涝保收田90%,真正的做到旱能浇、涝能排、为农业丰收保驾护航。    村部有广播站、图书室、阅览室、青年农民指甲党员活动室、农民技术培训室。定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明显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道路旁种植树木。路得到硬化、家家通电、户户自来水、通讯工具应有尽有,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村有医药批发部、医疗室、妇幼保健站,并有相应的医疗服务设备,这能做到小病不出村,90%的村民参加新农合作医疗,在镇政府的带领下,统一运用,有力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村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务全面发展,抓住主要环节,探索各方向信息,摸行情、选项目、联系贸易伙伴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开拓市场,大力发展经济。    我们高营村1526名村民,真诚欢迎您的到来!   

张旗营村

  张旗营村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的东北部,东靠白河,西靠本镇南屯村,北靠赵营村,南靠王塘庄村。    本村由四个自然村,是个村民小组组成,总人口3321人 ;825户;全村由耕地4136亩;1600个劳动力;其中从事村办企业的劳力120人,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力450人 ;全村 拥有集体固定资产 1200000万元;人均达到1900元;村组集体企业1个 ;个体企业30个;种养专业户108户;企业总产值达到750元;工农总产值127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50万元、农业总产值750万元、企业的总收入达到750万元 ,实现利润20万元,向国家上交税金5.5万元。    计划生育,狠抓了基础建设;强化了国家教育;提高了村民计划生育意识;增强了实行计划生育的主动向和自觉性;计划生育率达到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以下,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2%以下,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元 ,人均 1900元 以上户占49%,村民住房居住面积25平方米,砖木及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房屋98%,村里有球类三种,三种棋类。有专用机房,图书屋、特固定的文化设施,全村农户电视普及率占农户的95%,劳力重的文盲全部脱盲,7—14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卫生、厕所达到98%,另外,全村实现了通电、通邮、通车、通电话,五保户全部实现 集体供养。村 卫生所达到几甲级标准,配备有合格的卫生保健人员,村规民约合民调,治保组织健全,达到合格要求。全村评出双文明户85户,五好家庭户350户,遵纪守法390户。    我们村始终把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首位。经常组织支部,村委一班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重要思想,加强自身革命化,战斗化建设,健全村财务,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增强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力,同时,还健全青年,民兵,妇女群团组织,并在各条战线发挥应有的作用,被镇评为先进党支部及先进单位。  

于岗村

  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于岗村位于英庄镇东南8公里处,南依新野县,东临白河,全村13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750亩人口2400人,7个党小组,党员52人,周围资产120万,村小学教学楼22间。于岗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其产品以小麦、花生、棉花、玉米等农产品。小麦品质优良,花生果实爆满,棉花絮白、出棉率高,在本地享有盛誉。    农产品转化主要以养殖业为主,于岗存有养鸡场四个,养鸡存栏在每年三茬的基础上年终可出售肉鸡2万只以上。养猪场一个,养猪存栏在500头以上,可带动了全村60%的农户可在二头左右,养兔全村总计80户以上,每户养兔50只左右产品主要销售到湖北、武汉、上海等地,在这些养殖大户的带动下,我村出现养殖业热潮,使我村农民经济收入全面提高,全村人均收入在1998年的1700元的基础上2005年人均收入提高到2000元左右。    于岗村人杰地灵、环境优美、土地肥沃、村风文明、社会稳定全村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正在向和谐社会、新农村投资、兴办企业、为我村经济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   

刘冢村

  刘冢村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的西南边,一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700余人,耕地面积1900余亩,沙河从村西,南方向绕村而过,在村西、南方由150余亩杨树经济林,树林均在三年以上,空气清晰,环境优美,使人们游玩乘凉的好去处。刘冢村土地肥沃,四季分明,适合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民风憨厚朴实,勤劳诚实热情。    刘冢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其产品由小麦,棉花、花生、玉米等农产品。小麦,面白、强筋、品质优良,棉花绒长,絮白,出棉率高在本地响有盛誉。    农产品转化主要以养殖业为主,刘冢村由养猪场二个,养猪年均存栏在千头以上,以养三元猪为主,产品主要销售到湖北、河南两省,养鸡场一个,年养蛋鸡一千伍佰多只,主要以鲜蛋销售,在其三个养殖场的带动下,我村出现了一批养猪养鸡专业户,养猪专业户主要以三元猪及良杂猪为主,养鸡专业户以养红心蛋鸡为主,仅此养殖一项就为全村增加收入在十万元以上。    刘冢村地杰人灵,环境优美,土地肥沃,村风文明,村民憨厚纯补热情,社会稳定,村貌整洁,交通便利,我们热情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我村投资,兴办企业,同时也热情欢迎大家前来我村观光旅游。   


于岗村特产大全




于岗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