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街道
小西湖原为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由肃蕃庄王修建的“莲荡池”(又名莲花池)。清光绪七年(1880年),甘肃总督杨昌浚(原为浙江巡抚)再次修建“莲荡池”,为寓不忘乡土之情,且别于杭州西湖,遂改名为“小西湖”。西湖街道由此得名。
街道位于兰州市中心西部,黄河以南,七里河人民政府所在地,兰州的南大门。辖区总面积2.65平方公里,人口6.8万人,辖9个社区居委会。
西湖街道东起小西湖洪道,西至七里河桥洪道,北临滚滚黄河,南到兰工坪塑料厂—桥。境内兰新、兰阿铁路横贯东西,兰州最大的立交桥小西湖黄河立交桥纵贯南北,同兰临高速公路相连,西津东路、滨河中路两条主要街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西湖街道是全区政治、文化、卫生、体育、科技中心。辖区内有大、中专院校3所,科研单位5所,甘肃省最大的体育场所在其境内,经常举办全国性大型比赛,吸引数万群众观看。兰州军区总医院、省肿瘤医院等省内知名的大医院座落其境,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星罗棋布,使群众就医非常方便。
近年来,街道工委、办事处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工作的出发点,突出抓好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社区建设、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八项重点工作,建立形成了周检查、月评比、年终考讦的长效管理机制和争先创优、奖勤罚懒的竞争激励机制以及公开、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运转机制。2004年,创建省级文明单位4家,市级文明单位19家,区级文明单位29家,文明单位总数占辖区单位总数的37%。2004年8月,新建了全省第一家街道级电子政务大厅和综合治理服务楼,配备了电脑、显示屏等现代化设施,建立了局域网和数据库,初步实现了电子化办公,极大地方便了辖区单位和群众办事,所办事项通过政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向社会全方位公开,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2003年街道被民政部授予“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集体”称号。被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基本单位普查先进单位”称号。此外,卫生城市创建、民政王作、双拥工作、残疾人工作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综合治理工作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街道工委多次被评为“全区先进党组织”,街道办事处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6.8万人 | 2.65平方公里 | 620103002 | 730000 | -- | 查看 西湖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瓜州路社区 | ·七里河旅游·七里河特产·七里河十大特产·七里河十景·七里河 | 0 |
---- |
查看 瓜州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西津桥社区 | ·七里河旅游·七里河特产·七里河十大特产·七里河十景·七里河 | 0 |
---- |
查看 西津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小西湖西街社区 | ·七里河旅游·七里河特产·七里河十大特产·七里河十景·七里河 | 0 |
---- |
查看 小西湖西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小西湖东街社区 | ·七里河旅游·七里河特产·七里河十大特产·七里河十景·七里河 | 0 |
---- |
查看 小西湖东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建工中街社区 | ·七里河旅游·七里河特产·七里河十大特产·七里河十景·七里河 | 0 |
---- |
查看 建工中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梁家庄社区 | ·七里河旅游·七里河特产·七里河十大特产·七里河十景·七里河 | 0 |
---- |
查看 梁家庄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骆驼巷社区 | ·七里河旅游·七里河特产·七里河十大特产·七里河十景·七里河 | 0 |
---- |
查看 骆驼巷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兰工坪北街社区 | ·七里河旅游·七里河特产·七里河十大特产·七里河十景·七里河 | 0 |
---- |
查看 兰工坪北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理工大社区 | ·七里河旅游·七里河特产·七里河十大特产·七里河十景·七里河 | 0 |
---- |
查看 理工大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西园街道 |
西园街道地处七里河中东部北抵黄河、南以大沟为界与魏岭乡相望,东以溥惠渠渠道和华林山根为界与华坪街道毗连,西以硷沟沿为界与西湖街道接壤。行政区划分上西园、下西园、五星坪、西津东路、柏树巷五个自然区。人口26785人,有汉、回、东乡、蒙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街道总人口的26.1%,该街道系多民族街道。辖区有义乌商贸城、温州商城,上海百汇广场及兰州通讯市场等。 街道原辖18个居委会,整合为下西园、上西园、林家庄、工林路、五星坪、西津东路、柏树巷7个社区。2003年让区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领导班子,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有主任7名、副主任6名、委员35名。社区承担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民政、城市居民低保、宗教、再就业、社区经济发展等多项工作。 街道以市民学校为基地,各社区市民分校为依托,加强各民族居民群众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以爱国、敬业、守法、文明为总的要求,全面推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学生品德、家庭美德、各民族和睦相处教育,取得明显效果。 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西湖街道 |
西湖街道 小西湖原为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由肃蕃庄王修建的“莲荡池”(又名莲花池)。清光绪七年(1880年),甘肃总督杨昌浚(原为浙江巡抚)再次修建“莲荡池”,为寓不忘乡土之情,且别于杭州西湖,遂改名为“小西湖”。西湖街道由此得名。 街道位于兰州市中心西部,黄河以南,七里河人民政府所在地,兰州的南大门。辖区总面积2.65平方公里,人口6.8万人,辖9个社区居委会。 西湖街道东起小西湖洪道,西至七里河桥洪道,北临滚滚黄河,南到兰工坪塑料厂—桥。境内兰新、兰阿铁路横贯东西,兰州最大的立交桥小西湖黄河立交桥纵贯南北,同兰临高速公路相连,西津东路、滨河中路两条主要街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西湖街道是全区政治、文化、卫生、体育、科技中心。辖区内有大、中专院校3所,科研单位5所,甘肃省最大的体育场所在其境内,经常举办全国性大型比赛,吸引数万群众观看。兰州军区总医院、省肿瘤医院等省内知名的大医院座落其境,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星罗棋布,使群众就医非常方便。 近年来,街道工委、办事处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工作的出发点,突出抓好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社区建设、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八项重点工作,建立形成了周检查、月评比、年终考讦的长效管理机制和争先创优、奖勤罚懒的竞争激励机制以及公开、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运转机制。2004年,创建省级文明单位4家,市级文明单位19家,区级文明单位29家,文明单位总数占辖区单位总数的37%。2004年8月,新建了全省第一家街道级电子政务大厅和综合治理服务楼,配备了电脑、显示屏等现代化设施,建立了局域网和数据库,初步实现了电子化办公,极大地方便了辖区单位和群众办事,所办事项通过政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向社会全方位公开,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2003年街道被民政部授予“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集体”称号。被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基本单位普查先进单位”称号。此外,卫生城市创建、民政王作、双拥工作、残疾人工作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综合治理工作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街道工委多次被评为“全区先进党组织”,街道办事处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
建兰路街道 |
建兰路街道位于七里河区中心位置,西站商业繁华区。东至七里河北街,南接西津西路,西至敦煌路,北倚黄河风情线, 占地面积1.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634户、43126人。辖49个单位(其中:地级1个、县级20个、科级28个),7个社区;有楼栋259栋,院落164个,是一个集医疗卫生、电力维护、市政管养、学校、住宿、餐饮、娱乐、住宅为一体的综合型辖区。 街道党工委下设11个党支部,其中机关党支部1个、社区党支部7个、离退休党支部1个、企业支部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支部1个,党工委现有在册党员202人。街道现有职工24人,社区干部17人。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立足街情,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 认真践行“-”重要思想,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主体,辖区单位党组织、社区党员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正在形成,街道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后被区、市、省、中央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街道司法、计划生育、民政、双拥、城市管理等各项工作受到省、市、区的表彰;街道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街道”称号。2004年街道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双拥模范街道”,并成功实施了综治员队伍规范化管理和治安资源整合工作,顺利通过市上对街道“无毒社区”的考核验收。 办公地址:七里河区建兰路276号 邮编:730050 办公电话:0931—2333321 传真:0931—2333321 |
敦煌路街道 |
敦煌路街道位于七里河区西北部,东邻建兰路市场,西接土门墩,南至西津西路北侧与西站街道接壤,北以光华街、滨河西路为界。辖区内交通便利,西津西路、敦煌路2条主干道和安西路、柳家营街、郑家庄路等6条次干道纵横交错。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辖区内驻街中央、省、市、区属单位68个,其中地级单位2个,县级单位6个,科级单位20个,科以下单位40个。辖区内的主要单位有:兰石集团公司、兰石研究所、兰州轴承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小三峡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兰州长征机械厂、省移动通讯器材公司、省电信器材公司、中铁一局、市政环保工程总公司、甘光商务公司、西太华商厦等。 辖区居民15122户,52701人。其中有蒙古、回、藏、维吾尔、壮、布依、朝鲜、满、侗、瑶、土家、哈萨克、傣、东乡、撒拉、锡伯、保安共17个少数民族,1742人,占街道总人口的3.31%。 敦煌路街道下设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5个力、公室。街道辖兰石、柳家营、西津西路、任家庄、长征厂、郑家庄、轴承厂、金港城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3年,各社区顺利完成了第一届社区居委会的选举工作。各社区由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会四大组织体系构成。社区居委会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宣传国家法律和政策,开展社区教育,通过市民学校、宣传栏等载体对居民进行“四五”普法教育、计划生育政策教育、公民思想道德教育。认真办理本居住地区的社会事务性工作,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做好本居住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间纠纷调解、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工作。 近年来,社区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不断发展。截止2004年底,辖区8个社区共有各类体育组织7个,居民自发性晨晚练点7个,社会经营体育产业2家,全民健身路径1条。每年,各社区都积极组队参加七里河区“黄河之夏”、“黄河风情周”等演出活动,定期不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社区文艺晚会等活动,辖区“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 街道、社区经济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主,近年来,在抓好对全街已建三产业网点管理和巩固的基础上, 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面向社区,加快发展家政服务、法律咨询、信息咨询、社区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新型第三产业,通过培育发展各具特色、层次不同的社区服务网点,为街道、社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街道已建成各类三产业网点共12个。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按照“稳定要有新举措、治安面貌要有新改观、综合治理要有新进展、热点难点要有新突破、队伍素质要有新提高”的“五个新”的要求,以创建安全文明小区为重点,坚持不懈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进一步加强了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了对吸毒人员和流动暂住人员的控制与管理,建成了“打、防、控”一体化基层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同时,全面实施“112”工程,在全街8个社区配备了184名综治员,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对辖区的治安巡逻,使全街的可防性案件有了明显下降。为了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加大排查调处力度,使各类突发-件和-得到及时妥善处置,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政治稳定。 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区为总揽,以提高市民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为目标,从思想道德、民主法制、区域环境、科技文化等方面入手,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按照不断充实内容、完善标准、改进方法、提高质量的要求,在全街范围内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精神的宣传教育,深化全方位系列化教育,狠抓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国防教育、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等基础教育,教育覆盖面达到90%以上,市民素质不断提高。文明单位、文明小区等系列化创建活动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截上目前,辖区内已创建省级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4个, 区级文明单位14个,国家级文明小区1个,市级文明社区2个,区级文明社区2个,市级诚信家庭建设示范点1个,市级诚信商场建设示范点1个, 区级诚信单位2个。 在街道计划生育工作中,对辖区流动人口实行了长效管理,其它各项计生指标全面完成,辖区低生育水平得到继续稳定。 2004年全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工作,严格依照《兰州市城市低保操作实施规程》,坚持“一监督,三公开” 制度,做到政策明、底子清、人员准、发放及时,做到“应保尽保”。1至10月份共发放低保金1 457677 元,享受低保5745户(次),16540人(次)。 |
西站街道 |
西站街道办事处地处商贸繁华区,管辖区东起七里河桥,北至西津西路,西自兰西货场,南抵甘肃农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排洪沟。占地面积3.38平方公里,人口44466人,其中铁路职工及其家属占80%以上。辖区地级单位3个,县科级单位158个。 街道将原辖20个居委会整合为西津西路南、建西东路、武威路、机车厂、小西坪、西站东路、西站西路、三角线8个社区。2003年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领导班子。社区居民委员会共有主任8名、副主任15名、委员32名。社区下设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建设5个基层委员会,行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 街道每月召开一次社区干部参加的例会,学习党的政策、国家法规、进行工作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社区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在“四进”社区(科教、文体、卫生、法律)活动中,辖区企业、学校的文艺表演队与社区老年娱乐队共同深入楼群、院落开展科普知识、法律常识、健康教育等宣传活动,受到群众好评。 辖区有大小文化体育场所90多处,每周参加锻炼人数约9000人,有50人以上娱乐队伍3支,参加娱乐的人中60岁—75岁以上老人占20%。 |
晏家坪街道 |
晏家坪街道始建于一九八三年一月,地处兰州市七里河区西南郊城乡结合部,东起兰工坪与西湖街道相邻,西至兰州机车工厂第四家属区与龚家湾街道为邻,南与西果园镇毗连,北以武威路小两坪与西站街道为界。方圆2.91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社区:2000年人口普查居民总户数:8,942户,总人口数:26,004人。其中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壮、布依、朝鲜、满、侗、白、土家、东乡、土、撒拉、锡伯16个少数民族,人口1252人,占总人的的4 .81%。2003年4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法》及新的社区组织模式,以加强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的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提高广大居民民主意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目的,将原有的12个居民委员会和1个家委会整合为5个社区居委会(即:晏家坪街道北院、中院、南院、铁路院、机车厂四区社区居委会),并由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社区班子。 经济状况:由于地域条件限制,加之辖区大型建筑企业效益差以及居民人口老龄化显著、消费水平偏低等状况,在引办具有长远效益的经济发展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上有较大难度,辖区经济和社会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街道用于弥补财政支出缺口的主要预算外收入来源于一个街办交易点,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支撑比较单一。唯一的一家街属企业——文化用品厂,正在进行企业改制的初步评估测算工作。不断加强辖区“一线0”社区服务网络,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周边第三产业网点的建立和发展,其中社区居委会过万元的1个,过五千元的居委会3个,过千元的居委会1个。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贯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004年创建卫生社区2个,五好家庭1户。 社会事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正常开展,2004年登记审核低保享受月均708户,1656人,2004年1—10月份累计发放低保金1,267,142元。为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99人,年检181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7人,(其中开发公益性岗位26个,安置158人)。 健全社区卫生网络,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卫生服务站4个,努力构建社区防控重大疫情的长效机制,提高了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群团工作蓬勃发展。工会、妇联工作在服务职工、妇女工作中有序开展,切实使基层工会真正成为职工的贴心人;团结广大妇女投入到社会各项事业中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改革和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按照《七里河区治安防范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和市上112工程的要求,2003年我街建成四个社区警务室,组成了一支114人的综治员队伍,2004年着重发挥好专业队伍在社会治安防范中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对综治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加大了监督力度,狠抓了综治员全天候在晏家坪五三四处铁道口和兰郎路口等重点地段的蹲点巡逻和各自区域内的流动巡逻,使辖区内各类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明显下降,今年1—9月份,各类刑事案件由上年同期的117起下降为91起,同比下降22%,治安状况有所好转,受到了居民群众的好评。 社区管理及基础设施建设:社区阵地建设,以“星光计划”为依托,投资86万元建成街道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一处及北院、南院、中院、铁路院、机车厂四区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站五处,建筑面积达1700多平方米。社区服务工作,紧紧抓住“星光计划”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兴办社区服务业,使之成为街居新的经济增长点。 铁路社区星光老年之家 先进称号: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民政工作“模范街道”的光荣称号。 辖区单位:辖区有企事业单位50个,其中县级单位6个(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储备局五三四处、甘肃省建二公司、甘肃省邮政机械厂、甘肃省畜牧研究所、兰州机车工厂内燃机分厂),科级单位23个:有大专院校1所,中学2所,小学2所。其中: 1、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晏家坪三村200号,是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建筑设备安装系和基础部、继续教育部、培训部,开设20多个专业。学院设施完善,建有教育教学面积4万余平方米,配有先进的校园网,有标准的体育场、学生餐厅、学生礼堂、图书阅览室、学生浴室等。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在校学生3000余人,学院倡导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 2003年院团委被团省委评为:防止非典型肺炎先进基层团 组织:刘亚龙被团省委评为:青年岗位能手:米彩婷被省教育厅评为教育统计先进个人。 2003年有8人发表社科论文23篇,其中国家级2篇,省级21篇。 2、甘肃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始建于1955年,位于晏家坪五村一号,原系国家建设部直属企业,现隶属于甘肃省建工集团。具有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注册资金6321万元,现有土建、安装、防水、机械、建材、劳务及物业管理等28家下属生产经营单位,总资产达3.09亿元。现有职工4000余人,800余名管理人员中90%以上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公司成立近50年来,先后建成津巴布韦国家体育馆、伊斯特李住宅小区、几内亚-、哈尔滨工业大学、核工业部四O四厂、兰州炼油厂、兰州西固热电厂、甘肃永登水泥厂、甘肃平凉电厂等国内外及省内外一大批知名工程。有多项工程获甘肃省“飞天金奖”、“飞天奖”及兰州市“白塔奖”。1999年通过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通过.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体系“二标一体”认证。 2002(平凉电厂输煤系统工程)、2003(甘肃省广播电视中心工程)获得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 3、科研院所:兰州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始建于1979年,是全市唯一以畜牧兽医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为重点,集科研、推广、生产为一体的畜牧兽医科研单位。占地面积32943.6平方米。由畜牧、兽医、草原、动物检疫等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21名。除开展正常的科研工作外,还可承担牛、羊的胚胎移植,奶牛、肉羊等畜禽生产性能测定、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饲草料的营养分析,牧草种植及加工调制技术指导。建所以来,先后承担完成大中型科研项目31项,获奖16项。其中:获部级奖励4项,获省级奖励5项,或市级奖励7项。近三年来承担的“肉羊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和“优质肉羊、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引进”项目相继完成并有了较大突破,己向社会提供种羊280多只,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优质肉羊、奶牛鲜、冻胚移植发育的羔羊、犊牛的成功降生,标志着我市动物胚移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单位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晏家坪街道办事处 邮编:730050 联系电话 0931—2932010 0931-2932012 传真电话:0931—2390626 |
龚家湾街道 |
龚家湾街道位于七里河区西南部,东与晏家坪街道相接,西与彭家坪镇尹家咀接壤,南与彭家坪高家庄村毗连,北至民乐路手扶拖拉机厂,面积3.7平方公里,办事处设在龚家坪西路61号,辖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有兰州电机厂、兰州真空厂、兰州手扶拖拉机厂等38个企事业单位,有常住人口9226户,31569人。有回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撒拉族、藏族等6个少数民族。街道现有工作人员19人,其中男8人,女11人,行政编制11人,其中工勤人员1人,事业编制7人。领导班子成员7名,其中女性领导1名。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荣获市区级多项荣誉称号。现有省级文明单位1家,市级文明单位2家,区级文明单位15家,文明小区5家,区级卫生社区4家,窗口行业优质服务单位1家,文明单位标兵1家。 1998年区级文明街道称号 1999年区级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先进单位称号 2000年市级双拥模范街道称号 2001年七里河区先进党组织称号 2001年兰州市市容市貌整治管理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2001年兰州天然气置换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1年市级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称号 2002年区级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2002年七里河区全民健身运动展示组织奖 2002年迎接党的-召开暨庆祝建国53周年文艺汇演“组织奖” 2002年兰州市基本单位普查先进集体称号 2003年区级禁毒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七里河区政法干警暨综治队员庆国庆歌咏比赛二等奖 2003年全区政法干警暨综治队员军训汇报表演二等奖 2003年区级科普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区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003年区级综治员队伍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区级城建城管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区级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2004年七里河区党内法规知识竞赛活动优胜奖 2004年市级双拥模范街道 |
土门墩街道 |
土门墩以明代长城之上的墩台一土门墩得名。这种墩台是一种防御工事,筑在城墙外侧,相隔同等距离,向外突出,便于三面打击来犯者。墩台空心,用以储备粮、草和饮水。清道光年间,为便于长城内外通行,在长城上掘出洞口,即为土门墩,现墩台已不复存在。 土门墩街道办事处于1962年6月建立,街道地处七里河区西大门,面积3.2平方公里,有常住户9636户,人口3.5万多人,辖土门墩、河湾堡、西津西路、兰通厂、建西西路5个社区居委会。土门墩街道东起省百货仓库和西部糖酒市场,西至穴崖子东街,南至彭家坪北,北至河湾堡。全街地处河谷,平坦开阔,西南高,东北低,起伏仅1.0—3.0米左右,市郊列车及市区公共电汽车在街区设站,交通便利,地理环境和投资条件极为优越。 近年来,土门墩街道经济迅猛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基础雄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了机械、肉类加工、木材加工等产业产品竞相发展的经济格局。土门墩地区也是兰州市主要的仓储区和机械、食品加工区,是正在建设中的兰州商贸物流中心。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目前已建成了西北物资城,西部糖酒市场,兰州物资城,甘肃糖酒市场,兰州通宝汽车配件市场和西部肉类批发市场等大中型市场,兰州商贸中心仓储功能区建设已具雏形。 2003年,全街道街属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年计划115万元,完成115.7万元。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计划410万元,完成436.7万元。街道财政收入年计划33万元,完成34.5万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土门墩街道两个文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先后获得“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双拥模范街道”、“全市绿化先进单位”、“市级文明街道”、“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社区”、“市级无毒社区”和“全市青年文明社区”等2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 新世纪,新发展。在新的一年,土门墩街道将以更加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规范的管理,为广大客商提供更加宽松的经营环境。街道工委-陈伯靖、办事处主任郑烈孝诚邀各界有志之士来土门墩街道大展宏图,共创辉煌。 地址:兰州市西津西路755号 电话:0931—2501126 传真:0931—2501139 |
秀川街道 |
秀川街道(原崔家崖乡)地处兰州城区西郊,东至敦煌路,西至深沟桥与西固区接壤,南与彭家坪毗邻,北临黄河,交通主干道西津西路,滨河西路贯通街境,兰新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地理环境和投资条件较为优越。 街道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66亩。辖崔家崖村、马滩村、大滩村、郑家庄村、郑家庄新村五个村和穴崖子、秀川两个社区。总人口26967人,7463户。其中,农村人口3638户,16217人,城市人口3825户,10750人,流动人口3414人。 近年来,秀川街道高举改革和发展两大旗帜,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兰州新城区建设两大历史机遇,发挥城郊经济一大优势,着力营造干事创业和投资发展两大环境,积极构建汽车贸易业和新兴服务业两大产业。现已形成了以兰州黄河企业集团公司、兰州天奇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兰州金港糖酒市场、兰州天泰汽车超市、大和洗浴娱乐城、天池美食城为龙头的工业、商业、建筑建材、交通运输、汽贸汽修、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街道现有乡镇企业169家,2004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6.75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5.77亿元,工业增加值4.88亿元,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4.6亿元;完成农业增加值1679.31万元,蔬菜总产量1750.3万公斤,果品产量131.2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14元。辖区平台地区果园上千亩。其中 “新红星”苹果以其良好的果型,上乘的口味远销香港、尼泊尔、俄罗斯等国。蔬菜以种植韭黄、韭苔、油菜等为主,其中马滩村韭黄以其根粗、叶厚、色浓、味鲜为出名,吸引了省内外地客户前来收购,销往武威、张掖及青海、新疆、四川等省份。 社区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医疗保健室、社会保障站机构健全,集疾病预防、医疗保健、社会-的救助和福利服务、家政服务、再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服务等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网络覆盖整个社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喜乐夕阳红”和“阳光”艺术团多次获得市、区表彰。 近年来,街道工委多次被市、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街道先后被评为省、市乡镇企业发展奖一等奖;市、区“双拥模范街道”;区级先进团组织、先进妇女组织、武装工作先进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商贸市场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这里有著名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园区——迎门滩工业园区,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黄河企业集团,有甘肃乃至西部最大的糖酒市场、天奇钢材超市,有风景迤俪的滨河风情线,有宽松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居住旅游环境,秀川街道竭诚欢迎各界有志之士前来秀川大展宏图,与我们携手共铸秀川地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办公地址:兰州市七里河西津西路169号 邮编:730000 办公电话:0931—2561301 传真:0931—2561301 |
阿干镇 |
自然环境:阿干镇位于兰州市南部,总土地面积12.70万亩,耕地面积1.87万亩。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8℃,年平均降雨量380毫米,全年无霜期160天。 行政区划:辖5个居民委员会,13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8451尸,乡镇总人口29586人,乡镇从业人员6130人。 六通情况:13个村通电、通邮、通公路,10个村通电话,10个村通自来水,7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14所,教师195人,在校学生2296人。有医院、卫生院2所,医生42人,病床143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774万元,粮食播种面积480公顷,粮食总产量145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116元;财政收入236万元,财政支出236万元。 名优特产:百合 旅游景点:石佛沟森林公园、云顶山、又咀山。. |
八里镇 |
自然环境:八里镇地处兰州市南郊,总土地面积6.38万亩,耕地面积1万亩。平均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7.8°C,年平均降雨量250毫米,全年无霜期150天。 行政村划:辖3个居民委员会,11个村民委员会。 人门情况:乡镇总户数7589户镇总人口24352人,乡镇从业人11349人。 六通情况:11个村全部通电、通公路、通邮、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8所,教师140人,在校学生2250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14人,病床22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33597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24公顷,粮食总产量189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513元;财政收入209万元,财政支出222万元。 名优特产:蔬菜、梨、桃子。 旅游景点:天都山、后五泉金龙山开发区。. |
彭家坪镇 |
彭家坪镇地处七里河区西北部,北倚七里河城区,东接七里河城区、西果园镇,南连黄峪乡,西临西固区金沟乡,西北靠崔家崖乡。地形以黄河阶地和黄土梁峁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区域总面积22.8平方公里。全镇辖牟家坪、彭家坪、蒋家坪、任家庄、王家堡、土门墩、西坪、龚家湾、石板山、贾家山10个行政村,35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全镇人口15819人,其中农业人口13898人,非农业人口1921人。拥有耕地9717亩。镇内有省财政学校、省自行车训练中心、兰州鸡场等省、市属企事业单位14家。有小学6所,初中1所,内建成3所标准化学校。有镇卫生院和社会医疗单位联办的医院1所,村级卫生所10所,医务人员66人。占地7013亩的工业开发区于1999年8月被省政府列为省级乡镇企业工业示范区,1999年8月被省体改委批准列为甘肃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12月被省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2001年6月28日正式挂牌。 彭家坪镇地处兰州市七里河区西北部,西北与崔家崖乡毗邻,北邻七里河城区,西与西固区金沟乡接壤,南连黄峪乡,东接七里河城区和西果园乡。它的地形类型以坪台地和丘陵山为主,在大地构造上属于秦岭,它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全镇区域总面积22.8平方公里,全镇辖10个行政村,34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 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50人,非农业人口 6629人,拥有耕地1.007万亩,镇内有省财政学校。省自行车训练中心、兰州鸡场等省、市属企事业单位14家,观有小学6所,初中1所,已建成3所标准化学校。有镇卫生院和社会医疗单位联办的医院1所,村级卫生所10所,医务人员66人。占地7013亩的工业开发区于1999年8月被省政府列为省级乡镇企业工业示范区,1999年8月被省体改委批准列为甘肃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12月被省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2001年6月28日正式挂牌。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乡镇”。 全镇农业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温饱型小康向宽裕型小康迈进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04年完成农业增加值3159。33万元,与上年相比增长6.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56.14元,比上年增长6.13%。乡镇企业依托工业示范区,通过项目推介,招商引资等一系列工作,使乡镇企业总量持续增加,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8764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5913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9l%和16.09%;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73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32%。 近年来,彭家坪镇经济迅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基础雄厚。截至目前,进区企业已达43家,跨化工、机械、建材、食品四大行业。其中年产值千万以上企业25家、500万元以上企业13家、100万元以上企业1家。企业在职职工5160人,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累计转移剩余劳动力3500人,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更要作用。 近年来,依托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的落户,彭家坪镇力求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利用校区建成后带来的“人气旺”的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休闲娱乐业,力争建成三产一条街;二是围绕兰州理工大学各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力实施项目力争战略,发展一批高、精、尖、企业,同时也解决农民二次就业问题;三是围绕大学入驻做好各项后勤社会化服务工作。 新世纪、新发展。在新的一年里彭家坪镇人民政府将以更加优惠的的政策,一流的服务规范的管理为广大客商提供更加宽松的经营环境。镇-黄启明、镇长彭维本诚邀各界有志之士来彭家坪镇大展宏图共创辉煌。 |
西果园镇 |
西果园镇地处兰州市南郊,距市中心约20公里,呈南北走向,东邻魏岭,西接黄峪,北起晏家坪,南抵七道梁、马家山与临洮县相连;总面积约82.6平方公里。以西果园村命名,镇政府设在西果园村。 民国时期和解放初,镇境属皋兰县果园区,1958年3月,划入七里河区,为七里河区人民公社西果园大队。1961年5月,成立西果园人民公社。1983年5月,改为西果园乡人民政府。2003年7月撤乡建镇,改为西果园镇人民政府。2004年11月因行政区划合并,原湖滩乡湖滩村划入西果园镇。现全镇辖晏家坪、西津、周家山、王家坪、柴家河、西果园、上果园、堡子、青岗、袁家湾、上岭、鹞子岭、草源、湖滩14个村民委员会,58个村民小组,4109户,18830人,总耕地面积40970亩,其中水浇地16510亩,占耕地面积的40.3%,人均占有耕地2.2亩,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是全区农业大镇,也是兰州百合的主产区。 2004年,全镇有基层党支部17个,党员425名,其中农民党员37 3名, 占党员总数的88%,有镇村两级干部83名(其中乡镇干部37名)。 2004年,全镇范围内共有中学一所,小学19所(完全小学12所),有镇级卫生院一所,村级标准化卫生所12家。 2004年,有建筑、建材、铸造、化工等各类镇村集体企业15家,个体、私营企业322家。2004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 324.51万元; 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8339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6765万元;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14480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7917万元。 1997年建成“小康乡”,1999年被命名为市级“文明乡(镇)”,2001年被省委评为基层先进党委,2002年经省、市批准撤乡建镇,2003年3月份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南北两山”绿化先进单位;2004年2月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3月被市委评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好标兵乡镇党委”;2005年2月被区委、区政府评为项目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镇境内发现新时器时期文化遗址已发掘13处,分布区域约8万平方米。青岗岔、曹家嘴遗址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津坪有明代肃宪王朱绅尧墓。 镇境南部属二阴地区,高山耸立,植被良好;北部群山连绵,为黄土山梁地区。西津村厚度达409.93米,黄土层之厚为世界之最。地貌为两沟、两岭、四个坪(笋萝沟、青岗沟;上岭、鹞子岭:晏家坪、西津坪、王家坪、牟家坪)。地势南高北低,向黄河倾斜,平均海拔2100米。笋萝沟、青岗沟水为主要水资源。年平均气温7.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南部山区达500毫米,无霜期153天。 镇内储有煤炭、沙石、红胶土等矿产资源。煤炭资源位于青岗村,未开采。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发展生产力为重点,不断力口强农业基础地位,合理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着力强化四大支柱产业(百合、高效农业、乡镇企业、奶牛养殖),狠抓“五项”工程建设(生态林业,农田水利、交通道路、文教卫生、电力通讯),充分发挥近郊优势,积极探索农、工、商多种经营路子,使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农业生产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科技兴农之路,不断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以日光温室和地膜覆盖为重点,着眼长远,发展高效农业,2004年,已建成周家山为主的日光温室1—42座面积达199亩,其中:新增二代日光温室35座。仅此一项就可创收达99.5万元,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高效农业方向发展的步伐。 在百合产业的发展上,狠抓百合质量提高和常规管理,逐步形成了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同时为了进一步拓宽市场,强化管理,确保兰州百合的声誉和品牌优势,镇上成立了百合管理站和百合协会,切实加强对百合种植、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使百合产业化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目前,百合经济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在乡镇企业的发展上,始终坚持以晏西工业小区的开发建设为依托,立足“三大优势”求发展。即: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2004年,全镇百合等各类加工户已发展到173户;共建成百合冷库43座,库容量达到8000余吨。立足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全镇各类商业网点已发展到 170多家,各类交通运输车辆达到2400多台(辆);立足地理优势,不断引进资金、项目,兴办乡镇企业,2004共新上项目11项,其中百万元以上项目9个,总投资达3958万元。在狠抓以上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以晏家坪村韩家河为主的奶牛养殖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自1996年以来,先后投资185万元,建成奶牛养殖基地两处,2003年又动工建成了规划总投资1280万元,占地300亩的晏家坪奶牛养殖示范基地,该基地采取“统一规划,人畜分离,集中饲养,分户经营”的模式和“农户+基地+公司”的运营机制。形成以种植、饲养、加工、销售为价值链的产业群,把奶牛基地建成以现代畜牧业为主体的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现一期工程投资600万元,已建成1.2万平方米,43座标准化牛舍,现代化挤奶厅1座以及通电、上水、道路等其它基础设施建设。首批18户,337余头奶牛已正式入住基地。目前二期工程即将开工,预计投资680万元,建成标准化牛舍4000平方米,挤奶厅3座,奶牛运动场36800平方米,1350立方米青贮池7座,标准化配种防疫中心、办公用房以及二期供水、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和其它配套辅助工程。整个工程建设计划于2005年11月底全部竣工,基地全面投入运营。现全镇奶牛存栏数达到2048头(奶产量达686万公斤),奶牛养殖已成为全镇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新亮点。 新的世纪、新的征程、新的发展,在这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里,西果园镇将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一流的服务和更加规范的管理,为社会各界有志之士提供更加宽松的经营环境。镇-尉德仓、镇政府镇长刘卫中诚邀各界客商来西果园镇大展宏图、共创辉煌。 |
黄峪镇 |
兰州市七里河区辖乡。1950年设黄峪乡,1965年改为公社,1983年复设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市区11公里。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1.1万。有公路通往市区。辖王官营、中庄、尖山子、李家洼、赵家洼、陆家沟、陶家沟、张家岭、蒋家湾、宋家沟10个村委会。地处山区,黄峪沟河穿境。农业主产小麦、豆类、果菜,特产花椒、百合。. |
魏岭乡 |
兰州市七里河区辖乡。1949年设魏岭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乡。位于区境南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1.3万。有公路接212国道。辖小山口、柳树湾、大池、白家岘、海家岭、晏家洼、沈家岭、绿化8个村委会。地处干旱山区,北部有引黄提灌工程。乡镇企业涉及煤矿、织布、煤炭等行业。农业主产小麦、薯类、豆类、百合。境内有兰州战役沈家岭、狗牙山战斗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