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镇位于耀州区东北部。东与演池乡隔沟相望,南邻董家河镇,西连柳林镇(现并入照金镇),北靠瑶曲镇。南北长14千米,东西宽7.5千米,面积99.8平方千米,共4100户、16194人(约2007年)。辖马咀、韩古、上安、吊咀、铁龙、阿古、克坊、西古、生寅、青龙、石柱、活龙、京兆、木章、沟西、白社、光明17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56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石柱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6′36″、北纬34°54′12″,南距城区20千米。为丘陵沟壑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最高点为文王山1574米。耀(县)瑶(曲)公路穿境而过。
解放初设石柱区,辖4个乡。1958年公社化时属铜川市黄堡公社石柱管区。1961年设立石柱公社。1965年划归耀县。1983年5月改乡。1996年,面积119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石柱、活龙、木章、马咀、韩古庄、上安、吊咀、铁龙、阿古、克坊、西古、生寅、青龙、京兆、沟西、光明、白石17个行政村。2002年,辖石柱、马嘴、韩古、上安、铁龙、吊嘴、阿古、克坊、西古、生寅、京兆、青龙、沟西、白社、木章、光明、活龙17个行政村。2012年撤乡设镇。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6万人 | 99.8平方公里 | 610204113 | 727000 | 0919 | 查看 石柱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永安路街道 |
永安路街道位于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下辖: 610204001001 111 邻德社区 610204001002 111 解放社区 610204001003 111 南泉社区 610204001004 111 崇德社区 610204001005 111 东站社区 610204001200 111 东街村 610204001201 111 西街村 610204001202 111 南街村 610204001203 112 五台村 |
天宝路街道 |
天宝路街道位于耀州区城北,南接永安路街道,西临铜川新区,北接锦阳路街道(原寺沟镇),东临孙塬镇。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15867人(约2008年),其中农业人口8011人。辖3个社区、5个行政村,26个村(居)民小组。古迹有塔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宋塔等。 - 沿革 586年,泥阳县改称华原县后,古城设在今天的塔坡原上。1949年建城关区,1956年改镇。1959年为管理区,1962年建公社,1964年复设镇。位于耀州区东南隅,漆、沮二水绕城。1996年,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咸铜、梅七铁路,西铜高速公路和210国道过境。辖东街、南街、西街、北街4个行政村和东街、南街、西街、北街、塔坡、车站、东关7个居委会。2002年,代码610204100,辖南街、东关、北街、东街、西街、车站、塔坡、西站新村8个居委会,东街、西街、南街、北街4个行政村。2005年,撤销城关镇,设立永安路、天宝路2个街道。杨河、崔兴、槐林3村原属寺沟镇,泥阳村原属孙塬镇。 |
咸丰路街道 |
咸丰路街道由铜川经济开发区(铜川新区)管理。位于耀州区南端,开发区北部。辖3个社区、17个行政村。 - 沿革 1958年设下高埝管理区,属耀城公社。1961年建下高埝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下高埝乡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辖肖家、白家、石人、新城、野狐坡、上高埝、平新、平老、中西、中老、王岩、齐家坡、鱼池、袁家、田家沟、陈家平、阿堡寨、申河、文家、郭家、任家庄、玉皇阁、赵家坡、丁家沟、高家堡25个行政村。2002年,代码610204202,辖白家、肖家、野狐坡、上高埝、平老、平新、中老、中西、申河、阿堡寨、玉皇阁、赵坡、任家庄、田沟、渔池、陈坪、高家、袁家、文家、郭家、丁沟、儒柳、齐家坡、新城、石仁、王岩、董坡、崔上28个行政村。2005年,撤销下高埝乡,设立正阳路、咸丰路2个街道,由铜川新区管理。 |
正阳路街道 |
正阳路街道由铜川经济开发区(铜川新区)管理。位于耀州区南端,开发区南部。辖区总面积32平方公里,下 辖5个社区,13个行政村,现有人口5.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9万人,城市人口3.86万人。 1958年设下高埝管理区,属耀城公社。1961年建下高埝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下高埝乡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辖肖家、白家、石人、新城、野狐坡、上高埝、平新、平老、中西、中老、王岩、齐家坡、鱼池、袁家、田家沟、陈家平、阿堡寨、申河、文家、郭家、任家庄、玉皇阁、赵家坡、丁家沟、高家堡25个行政村。2002年,代码610204202,辖白家、肖家、野狐坡、上高埝、平老、平新、中老、中西、申河、阿堡寨、玉皇阁、赵坡、任家庄、田沟、渔池、陈坪、高家、袁家、文家、郭家、丁沟、儒柳、齐家坡、新城、石仁、王岩、董坡、崔上28个行政村。2005年,撤销下高埝乡,设立正阳路、咸丰路2个街道,由铜川新区管理。街道办事处先后荣获“省级一村一品示范乡镇”、“铜川市先进街道党委、办事处”、“铜川市平安街道”、“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区先进单位”等各级各类80余个荣誉称号。 - 街道资源 正阳路街道办事处地处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重点建设区域、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 部分、陕西省“一线两带”建设的核心层、陕西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川市新区的城市中心区,东经109.1°,北纬34.2°,平均海拔高度543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起新耀连接带,紧接沮河;南始中国大樱桃之乡陈坪大樱桃示范基地,毗邻富平、三原交界处;西接赵氏河流域,与玉皇阁特大桥为邻;北沿华原东道,与咸丰街道相邻。街道办事处前身为下高埝乡,历史悠久,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在公元800年就有史志记载,一直是关中煤炭的集散地,是驰名渭北大地的“旱码头”,同时也是渭北革命的根据地;国家高速公路包茂线、国道210线、梅七铁路穿境而过,随着西铜高速第二通道的建成开通,街道办事处将融入西安半小时交通圈,经济、交通、地理、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 经济发展 街道办事处是铜川市委、市政府所驻地,紧邻新区工委、管委会,新区南部产业园设立在办事处南部,辖区内现有行政事业单位169家,有大、中、小型企业共42家,其中陕重汽铜川基地、台湾旺旺集团西北生产基地等规 模以上企业5家,各类大小宾馆饭店、商铺和文化娱乐场所鳞次栉比,正阳路、华原东道、长宁路、九洲东道等交通主次干道纵横交错,既是政治、经济、商业、文化娱乐和居民住宅为一体的繁华商住区,同时又是新区开发建设的主阵地。创新的正阳朝气蓬勃,开放的正阳商机无限、和谐的正阳环境优良、发展的正阳前景灿烂,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投资政策,优良的配套环境和优质的服务水平,使正阳路街道办这块宝地更具魅力。 近年来,正阳路街道党委、办事处在新区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民生、稳定”的战略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果,城乡市场进一步繁荣,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樱桃、苹果等果业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全办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年总产值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 - |
坡头街道 |
坡头镇位于耀州区西塬12公里处,东与铜川新区隔沟望,08年新修成玉皇阁大桥直通市政府,另有西榆高速紧邻而过, 玉皇阁大桥广场南与三原县马额镇接壤,西邻小丘镇,北靠关庄镇。全镇总面积47.95平方公里,人口14416人,辖冯兰、豹村、牛村、尤家咀、上楼、华原、屯里、白草坡、张家沟、咀子等10个行政 村,36个村民小组, 坡头镇为半坡半塬区,地形呈西北高而东南低,镇区四周沟壑纵横。全镇耕地面积38791亩,其中水浇地32145亩,果园面积13600 亩,挂果10017,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辣椒等为主,同时在北部山区以种植药材为主,中部以养殖奶牛为主,建有冯兰奶牛养殖小区并吸引蒙牛乳业公司设立挤奶站。2007年全镇新增奶牛761头。华能铜川电厂的入驻带动了镇区运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商业门店已发展到180家,大型 加油站2座,新建面积30亩坡头农贸市场,劳务输出3200人次。镇内设有初中一所(耀州华原中学),小学9所,成技校1所,学前教育2所。有教职工 151 人,在校学生 2304人。有中心卫生院一所,农村卫生室22所。设有信用社、供电站、兽医站、供销社、粮站、邮政所、电信所、桃曲坡水库坡头水管站。 镇区交通方便,耀州区通往旬邑县的公路从中间呈东西方向经镇政府门前,向东南延伸通210国道,向西南延伸通三原县马额镇。镇区基础设施优越,集市贸易活跃,民风纯朴,文化名人绘翠,耀州在随唐时就辖华原县,而华里坊(华原村)是耀州一个人杰地灵的宝地。 苹果、奶牛、以及华能铜川电厂带动的第三产业发展构成坡头镇三大主导产业,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8146万元,工业总产值2.008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完成8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200多万元,劳务输出3841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2650元,较上年增长364元。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个体工商户达到258家,镇区建设日新月异,华能铜川电厂建设环境保障工作高效有序,确保提前半年投产。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补充 去年,连接新区和坡头工业园区的玉皇阁特大桥建成通车,把坡头纳入了城市框架,“老市区—耀州区—新区—坡头”的大城市格局已具雏形。 全国1400多种参选水果中,陕西苹果获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推荐果品评选一等奖。此次参加2008年-推荐果品评选的共有全国各地的1400多种水果,苹果在一、二、三等奖总奖项中仅有3个,其中两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铜川选送的苹果获得其中两个大奖,分别是一个一等奖和一个三等奖,甘肃天水选送的苹果夺得另外一个一等奖。 |
董家河镇 |
董家河镇是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是省级乡镇企业重点建设示范镇,先后被评为市级治安模范镇、市级小康镇、省级文明集镇、省级小康乡镇先进党委和省级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招商引资,加速交流与合作,积极加入国际互联网组织,多层次开发信息资源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战略性举措。 城镇发展概况 董家河镇地处铜川市郊十二公里处,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乡镇企业发展起步早,发展快,实力雄厚,属城郊型工业城镇。全镇辖11个行政村3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1平方公里,总耕地26201亩,总人口21533人,其中城镇及暂住人口9942人。九八年来,辖区国内生产总值2.35亿元,企业总数240家,其中国有企业4家,乡镇企业236家,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41亿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1.28亿元,年财税额112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8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463元,改革开放以来,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 九五年董家河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又相继被列为陕西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省乡镇企业工业示范小区。九七年七月完成小城镇总体规划和乡镇企业示范小区规划设计、编制、评审。全镇城镇总规划面积3.64平方公里,乡企小区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小城镇已完成建设面积0.93平方公里。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全力狠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基础设施发展迅猛 供水建设:城镇中心区复修,新打机井14眼,镇供水站日供水达8600立方米,满足了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区生产用水。 道路建设:镇中心区骨架路水泥硬化率68%,完成镇环路21公里,铺碴率100%,镇区道路均与国道、西铜一级公路衔接。 通讯建设:建成通讯大楼,3000门程控电话网络全国各地,全镇村村通电话,入户率达8%。 电力建设:完成了四条,共12公里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全镇电力总装机容量达9800KVA,工农业用电充足。 公益设施日趋完善 镇内相继建成了工商、税务、财政、金融、电力、保险、卫生院、中学、公安等公益设施,建成各类商业门店150多家,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已完成设计待开工建设。. |
庙湾镇 |
耀县辖镇。1956年设庙湾乡,1958年建公社,1959年改管理区,1961改属柳林公社,1984年析置庙湾镇。位于县境北部偏西,距县城32公里。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1.9万。耀(县)陈(家山)公路穿境东南部。辖庙湾、窑峪、贺家庄、春林、走马、曲南、玉门、三政8个村委会。农产以玉米、小麦为主,特产核桃、药材等。工业以煤炭为主。古代建筑大香山寺,传为菩萨肉身成佛之地。1943年淳耀县苏维埃设在庙湾西寺村,今遗址尚存。. |
瑶曲镇 |
瑶曲镇地处耀县北部丘岭山区,距县城约五十公里,全镇辖18个行政村,60个村民小组,153个自然村,总面积206平方公里。现有农户3409户,农业人口14611人,耕地面积50740亩,荒山荒坡面积30000余亩。 瑶曲境内群山环绕,山青水秀,平均海拔近1200米。北与旬邑县连接;东与铜川市郊区为邻;南与耀县石柱柳林两乡接壤;西与耀县庙湾镇相依。瑶曲在明、清时代属宜君县所辖,1931年划归耀县,改称瑶曲,解放前隶属淳耀县四区,解放后属衣食乡和鸡山乡所辖,1958年属柳林乡所管,1961年成立瑶曲镇人民公社,1983年改社为乡,1984年改置为瑶曲镇。 瑶曲镇虽处山区,但交通方便,耀瑶公路经石柱通往县城,铜陈公路与梅七铁路交叉纵贯南北,与成榆公路、西铜铁路相连。镇区交通四通八达,村村通有沙石路,达到了睛雨通车,镇区每天有通往省城、市区、县城的班车,有大小火车站四个,可谓乡镇火车站之最。 瑶曲地处渭北黑腰带腹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下煤炭资源,煤层厚、煤质优,辖区内建有国营大矿两个,镇办、村办、私营各种成份煤矿33个,乡镇企业年产原煤60万吨,年产值、收入达到“双过亿”。瑶曲地域宽阔,宜林宜牧。物产丰富,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畜牧业发展初步形成基地,土特产以中药材、土豆、核桃为大宗,畅销省内外。 自改革开放以来,瑶曲镇历届党委和政府带领瑶曲人民走农工并举的路子,不断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瑶曲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山区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镇区建设日新月异,各种设施齐全,程控电话通往全国各地,社会安定,秩序良好。二、五、八-市场繁荣,交易活跃。瑶曲已成为耀县乃至铜川地区的经济强镇,明星乡镇,她正以崭新的姿态和风貌迈向光辉灿烂的二十一世纪。 目前,瑶曲有近万亩闲置的“四荒地”,正着手西川煤田开发和小城镇的拓宽改造,瑶曲镇党委和政府竭诚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前来考察,投资开发,携手合作,互惠互利,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瑶曲。. |
照金镇 |
|
小丘镇 |
耀县辖乡。1949年为小丘区,同设小丘等5乡,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2.4万。三(原)照(金)、耀(县)照(金)公路过境。辖寺坡、独石、阿堵寨、小丘、移村、红岩、朱村、坳底、中原、移寨、原党、乙社、东独冢、西独冢、凉泉15个村委会。农产有小麦、玉米、油菜子。乡镇企业有中药材加工及商贸业。. |
孙塬镇 |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孙塬镇 孙塬镇 代码:610204108 辖孙塬、贺家嘴、五台、焦坪、惠原、丁家山、石原、文昌、宝剑、泥阳、孝西、孝北、孝雷等13个村委会。耀州区孙塬镇在大力发展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从计生、教育、医疗等方面入手,狠抓新农村建设,使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彰显出了示范带头作用。 这个镇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项目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壮大水泥建材优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现在农业上已形成了以花椒、苹果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在项目上,一年招商的项目达到3个,投资5600万元的一水泥厂已基本建成,投资1000万元和投资1200万元的两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经济的发展,使农民人均去年纯收入达到2385元。在农村基础建设中,他们按照“十一五”新农村建设纲要,完成了4个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他们结合实际,对镇中心区、210国道孙塬段沿线市容和村容进行了6次整治,共出动车辆40多次,清理“四堆”130处,清理垃圾7000多方,清理排水渠道1100多米,清理乱贴乱画170多处,投资2.5万元粉饰镇中心区及210国道和企业有碍观瞻的建筑物12900多平方米。拆除临时建筑、厕所21处,取缔非法售煤厂13处,投资15万元对210国道砌墙遮掩。新建乡村垃圾台2处,道路硬化10.9公里,绿化植树4700多株,建成卫生示范村2个,建立了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垃圾日产日清,开展环保专项治理活动,对辖区内水泥熟料粉尘排放污染超标及不稳定等情况的企业进行了停产治理,积极督促企业落实治理任务,投资414.7万元购回环保设施,使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
关庄镇 |
关庄镇位于耀州区中部,北靠柳林镇(现并入照金镇),西临小丘镇和照金镇,东接锦阳路街道,南连铜川市新区。南北长18.5千米,东西宽8.8千米,总面积161.8平方千米。农业人口4650户、1.8万人(2008年末)。辖24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关庄村,东南距城区12千米。全镇地形为四沟夹三塬,塬面地势较平坦,平均海拔1080米。耀州区至柳林段二级公路过境。古迹有省级重点文保护单位唐代史学家令狐德鄠墓、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墓。 - 沿革 1949年置安王区,1956年设立稠桑乡、阿子乡,1959年改管理区,1961年建稠桑公社,1964年建阿子公社,1983年改稠桑乡、阿子乡。1996年,稠桑乡面积96.8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辖稠桑、关庄、寺沟原、树林、元古庄、安王、小王嘴、七保、墓坳、北村、中吕、麻子村、雷居、柴场、杨原、北窑、道东17个行政村;阿子乡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0.5万人,辖故贤、北坡、马吉、金马、虎河、长命、潦池7个行政村。 1997年稠桑乡改为稠桑镇,2001年更名为关庄镇。2001年12月,撤销阿子乡并入关庄镇。2002年,辖关庄、七保、小王嘴、雷击、寺沟塬、麻子、稠桑、安王、树林、道东、中吕、墓坳、元古庄、北窑、北村、杨塬、柴场、北坡、故贤、马吉、虎河、金马、长命、涝池24个行政村。 |
石柱镇 |
石柱镇位于耀州区东北部。东与演池乡隔沟相望,南邻董家河镇,西连柳林镇(现并入照金镇),北靠瑶曲镇。南北长14千米,东西宽7.5千米,面积99.8平方千米,共4100户、16194人(约2007年)。辖马咀、韩古、上安、吊咀、铁龙、阿古、克坊、西古、生寅、青龙、石柱、活龙、京兆、木章、沟西、白社、光明17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56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石柱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6′36″、北纬34°54′12″,南距城区20千米。为丘陵沟壑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最高点为文王山1574米。耀(县)瑶(曲)公路穿境而过。 解放初设石柱区,辖4个乡。1958年公社化时属铜川市黄堡公社石柱管区。1961年设立石柱公社。1965年划归耀县。1983年5月改乡。1996年,面积119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石柱、活龙、木章、马咀、韩古庄、上安、吊咀、铁龙、阿古、克坊、西古、生寅、青龙、京兆、沟西、光明、白石17个行政村。2002年,辖石柱、马嘴、韩古、上安、铁龙、吊嘴、阿古、克坊、西古、生寅、京兆、青龙、沟西、白社、木章、光明、活龙17个行政村。2012年撤乡设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