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镇位于宜君县东南30公里处,东邻雷塬乡,南与云梦乡交界,西和哭泉乡相连,北与城关镇接壤,哭(泉)雷(塬)路,棋(盘)铜(川)路与宜(君)白(水)路、210国道路相通,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167平方公里,属丘陵地貌地形,海拨最高1587.5米,最低922米,年平均气温8.4℃,年降水量725毫米,无霜期170天。
镇政府下设8个事业单位,分别是:农经站、农业综合服务站、企业办、计生办、土管所、广播站、中心小学和畜牧兽医站。驻棋单位11个,分别是:派出所、粮食储备公司、中学、保险站、供销社、林场、信用社、邮电所、工商所、地税所和供电站。
全镇辖17个村委会,69个村民小组,116个自然村,1724户,人口7154人。
资源优势及经济状况
境内土地林业资源丰富,天然牧草地面积24200亩,天然次生灌木林、生态防护林面积11.9万亩,未利用荒山荒坡面积1.4万亩,属核桃特产镇,年产核桃400余吨。土特产品有:玉米、核桃、黄豆、香菇等。
全镇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21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780万元,全镇商品零售贸易总额1840万元,财政收入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龙头企业核桃乳厂,年产核桃乳4000吨。
镇区情况
棋盘镇区地处棋盘村所在地,区内总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现已建成2.1平方公里.主街道是东西走向,全长2公里,宽15米,棋盘每逢农历初三、初八为集,建有贸易市场3个,农副土特产品交易便利,商贸流通繁华。
五、镇区服务设施情况
镇区内现已建成35千伏供电站一座,能基本保证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工业用电,设有邮电所一个,已开通100余部程控电话,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一座,开通10余套有线电视节目;移动、联通通信网络覆盖全镇。.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万人 | 167平方公里 | 610222104 | 727000 | 0919 | 查看 棋盘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宜阳街道 |
宜君县宜阳街道位于宜君县中部,全镇总面积178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委员会,67个村民小组、103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3978户、16000口人,其中农业人口7615人。城关镇地貌以山、川、丘陵、沟壑为主,地形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走向,平均海拨1300米,年平均降水量809.3毫米,年平均气温8.9℃,无霜期200天。 城关镇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自五代时期起至今一直是县城驻地,原名为宜君宜阳镇,1956年更名为宜君县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城关镇。境内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植被锦绣,是休闲、渡假、避暑圣地。 城关镇资源丰富、物产独特。境内土地广阔,目前已耕种的土地有4万亩,闲置的耕地有1万亩,另外有8万亩的荒山荒坡尚待开发,是玉米、小麦、大豆、薯类、苹果、核桃、梨、枣、杏等最佳适生区。 境内土壤肥沃,气侯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降水丰沛,适宜各种植物生长,主要盛产玉米、豆类、目前全镇共有玉米耕地1.2万亩,豆类耕地3000亩,可年产玉米4357.5吨,豆子50万斤,且玉米、豆子因生长周期长、含糖量高、维生素多,深受客商青睐,历年远销国内外,供不应求。境内森林面积16万亩,森林覆盖率80.5%,主要树种有油松、刺槐,经济树种有核桃、苹果、山楂,年产核桃300吨,草场面积广阔,现有草场面积18万亩。 城关镇条件优越,交通便捷,该镇是县政府驻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铜黄高速公路、210国道、西包光缆、西靖输油、气管道穿境而过;水、电、路、通讯发达;商业、餐饮业、旅游业繁荣,人口居住集中,城市化水平高,是投资开发的良好地域。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全镇上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依托基础,发挥优势,积极探索脱贫致富途径,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果树、畜牧为龙头,走多种经营的兴镇富民路子,全镇上下发扬“团结拼搏、务真求实、负重奋进、争创一流”的宜君精神,使全镇经济得以长足发展,到1998年底工农业总产值1177.3万元,财政收入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粮食总产达5622.5吨,人均有粮739公斤。到2001年底全镇种植地膜玉米1.2万亩,建成高标准核桃示范园5000亩、苹果1500亩。. |
彭镇 |
彭镇位于宜君县境北部,与人类文明发祥地黄陵接壤,境内交通发达,有210国道和208省道两条交通主干线穿境而过。全镇辖36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92个自然村,土地总面积279.74平方公里,总人口13399人。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3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9元。 彭镇由原偏桥镇及山岔乡合并而成,因体制改革的需要,根据上级撤乡并镇工作规划,经省民政厅批准,2001年12月23日彭镇正式挂牌成立。镇政府现设行政机构4个,包括党政办、农业综合办、社会事务管理办及财政所,设事业机构9个:计生服务站、农经站、农综站、广播电视文化站、企业办、土管所、卫生院、畜牧兽医站及就业工作站。 彭镇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的土地资源,既有利于农业生产,也有利于发展林牧业和多种经营。全镇林草覆盖率达57%,除用材林木和经济林木外,还有野生油料植物,可用于制作果脯和果浆的植物;还有可用作造纸、纺织、绳索的纤维植物及药用野生植物。此外,彭祖故里,党沟水库及马沟水库是境内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彭祖故里开发前的勘探设计规划工作已经完成,并已修造了大门,石桥等辅助设施,正待做进一步开发。 彭镇是传统的农业镇,主要作物有玉米、苹果、水稻、土豆、烤烟和蔬菜等。过去,由于生产力的制约,农村经济长期徘徊不前。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全镇人民走出了一条适合镇情发展的新路子、掌握了驾驭市场的本领,并组织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果、药、稻”等特色产业,实施以210国道为中心的核桃、畜牧、药材、旅游经济开发带,以208省道为中心的“烟、果、瓜、菜、花椒”经济开发带和以山岔南北两川为中心的稻田带的“三带”战略,不仅形成了具有现代特色的产业格局,带动了全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景观。尤其是山岔北川稻田开发带,素有宜君小江南之称,出产的大米、畅销市内外,供不应求。全镇现有苹果园8300亩,已挂果面积3500亩,果实年产量5250吨,核桃累计建园面积5700亩,花椒建园面积2350亩,药材种植1500亩,稻田开发1500亩,食用菌栽培30.5万袋。畜牧业生产,在赵塬村布尔山羊养殖场,南庄奶牛饲养场及让地庄秦川牛繁育基地的带动下,涌现出一批养殖专业村和专业户。. |
五里镇 |
五里镇地处宜君县东部,距县城26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川、塬并举的乡镇。东与西村、尧生乡相连,南与棋盘镇接壤,北与黄陵县侯庄乡隔河相望,西与城关镇、彭镇毗邻。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公里,镇区规划建设面积0.3平方公里,已建成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413亩,林地面积3320亩。平均海拨800-1000米,气侯属温带大陆季风气侯,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30毫米,年均无霜期190天,平均日照时数2401.5小时/年。 全镇以农业为主,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已形成了粮、果、牧、菜四大主导产业,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且带动了镇城经济的发展。全镇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600.1万元,财政收入50.5万元,农民收入976元,粮食总产5638.6万吨。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油菜,其中玉米播种面积6810亩,年产量2091万斤,小麦面积6000亩,年产量1580万元;油菜面积4500亩,年产量330万斤;果业以苹果为主,现已建成果园面积2000亩;蔬菜以榆五川为主扩大种植面积2700亩;牧业以肉奶牛养殖为主,目前肉牛存栏5220头,奶牛存栏95头,肉羊存栏4640只,发展舍饲养羊580头。 1996年被列入全国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以来,镇区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街道实现了黑色化,砌成排洪污渠2500米,建成一个轻工业商城,一个农副产品商场和一个牲畜交易场所,建起了包括中央1,2,3,7,12套在内共16套节目的镇区有线电视网络工程,通讯设施得到加强,现已建成3个有线电话交换点,装机容量突破1000部,实现电话村村通,建成以玉华酒业有限公司,乳品厂为龙头的工业小区建设,建成三号街二层商业服务楼30余户,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完成了镇区建设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完成了镇区民俗街建设的设计,论证工作,全面建设即将开工。 镇区设有县级中学一所,中心医院、邮电电信、保险金融、电力、烟草、药店、新华书店、国税、地税所、工商所、派出所、法庭、粮站、供水站、加油站等。镇政府机关内设党政办公室、经济管理办公室、农业综合服务站、农经站。并下辖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广播电视站、文化站、计生服务站、土管所、城管所、企业办、畜牧兽医站、镇中心小学、财政所。. |
太安镇 |
太安镇成立于2001年12月23日,由原焦坪乡、马坊镇合并后更名为太安镇。太安镇位于宜君县西南部,距宜君县城36公里,距铜川市28公里,是个山区乡镇。东与哭泉乡相连,西南与铜川市印台区玉华镇,金锁镇接壤。铜-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烈柴二级公路、宜焦公路交汇于此交通十分便利。全镇面积197.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262亩。 全镇共辖19个村,63个村民小组,125个自然村,2458户,10199人。全镇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10003.78万元,财政收入50.3万元,粮食总产量达8100吨,农民人均收入1035万元。 太安镇周围群山环抱,森林茂密,植被良好,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8.6℃,年平均降水量735mm,是全县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年平均无霜期160天左右。 全镇共辖党政、事业单位14个,有干部职工172名。驻镇单位9个,有中、小学42所,医疗、电力,通信等机构俱全。 太安镇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矿产资源有煤炭,高岭土、铁矿、石油天燃气等;旅游有全县六大旅游景点之一的太安森林公园,并与避暑圣地玉华宫毗邻。近年有拴马桩、唐铜镜、马蹬、耀州玉资等出土;焦寨龙王沟有北魏石窟、老爷升天台;艾蒿洼有唐玄奘从天竺国带回种籽并亲手种植,距今1300多年的娑罗树。丰富的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对全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太安镇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了“煤炭、核桃、畜牧、药、菌”为主导产业的新型乡镇。全镇现有煤矿6个,年产量达35.5万吨;核桃建园面积达8230亩;具有先进设施的畜牧“两站”,肉牛饲养7313头,肉羊6202只;年产香菇17万袋,鸡腿菇1万袋,发展天麻,茯苓等药材种植2000余穴。 太安镇已全部实行了村村通电、通电话,达到了组组通沙石路。镇区街道全部硬化并铺设了柏油。全镇社会治安形势良好,政治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健康顺利发展,在党的“-精神”鼓舞下,太安人民将以更大的干劲,把太安建成一个新型的经济强镇。. |
棋盘镇 |
棋盘镇位于宜君县东南30公里处,东邻雷塬乡,南与云梦乡交界,西和哭泉乡相连,北与城关镇接壤,哭(泉)雷(塬)路,棋(盘)铜(川)路与宜(君)白(水)路、210国道路相通,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167平方公里,属丘陵地貌地形,海拨最高1587.5米,最低922米,年平均气温8.4℃,年降水量725毫米,无霜期170天。 镇政府下设8个事业单位,分别是:农经站、农业综合服务站、企业办、计生办、土管所、广播站、中心小学和畜牧兽医站。驻棋单位11个,分别是:派出所、粮食储备公司、中学、保险站、供销社、林场、信用社、邮电所、工商所、地税所和供电站。 全镇辖17个村委会,69个村民小组,116个自然村,1724户,人口7154人。 资源优势及经济状况 境内土地林业资源丰富,天然牧草地面积24200亩,天然次生灌木林、生态防护林面积11.9万亩,未利用荒山荒坡面积1.4万亩,属核桃特产镇,年产核桃400余吨。土特产品有:玉米、核桃、黄豆、香菇等。 全镇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21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780万元,全镇商品零售贸易总额1840万元,财政收入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龙头企业核桃乳厂,年产核桃乳4000吨。 镇区情况 棋盘镇区地处棋盘村所在地,区内总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现已建成2.1平方公里.主街道是东西走向,全长2公里,宽15米,棋盘每逢农历初三、初八为集,建有贸易市场3个,农副土特产品交易便利,商贸流通繁华。 五、镇区服务设施情况 镇区内现已建成35千伏供电站一座,能基本保证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工业用电,设有邮电所一个,已开通100余部程控电话,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一座,开通10余套有线电视节目;移动、联通通信网络覆盖全镇。. |
尧生镇 |
尧生镇位于宜君县东部,全乡总面积80.3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委员会,40个村民小组,27个自然村,1711户,6868口人,其中农业人口6696人。尧生乡是一个典型的雨养农业乡、地貌以塬、沟壑为主,地形呈现出大大的“人”字型,南北二梁为全乡主干线,平均海拨1200米,平均降水量720.6毫米,年平均气温9.1℃,无霜期200天。 尧生乡历史悠久,风景优美。1955年成立宜君县尧生乡人民公社,1973年从原址尧生村迁至西舍村。境内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植被锦绣,是休闲、避暑圣地。 尧生乡资源丰富,境内土地广阔。目前已耕种的土地有2万亩,其中3万亩荒山荒坡尚待开发,是小麦、大豆、苹果、柿子等最佳适生区。 境内土壤肥沃,气侯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降水丰沛,适宜植物生长,主要盛产豆类、荞麦,目前全乡种植豆类2000余亩,荞麦800亩。可年产豆类40万斤。豆子因生长期长,维生素多,深受客商青眯,境内森林面积4万余亩,林草覆盖率81.5%,主要树种有刺槐、杨树,经济树种有核桃、苹果、柿子,年产苹果750吨,草场面积广阔,现有草场面积2万亩。 尧生乡条件优越,交通便捷,该乡是宜君县东部塬区经济强乡,也是我县唯一财政上解乡镇。宜白公路穿境而过,水电路发达,商业、餐饮业繁荣,是投资开发的良好地域。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全乡上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实施结构调整,开放带动科技兴尧三大战略,200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22.2万元,财政收入6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8元。 苹果生产成为富民强乡的第一支柱产业,已走上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新路子,目前,全乡苹果面积10800亩,总产量达到750余吨,1994年以来累计为乡财政提供税金240万元,以红富士为主的11个主栽品种遍布全乡,目前,全乡建成市级示范园3个,县级示范园5个,在抓好四大新技术的同时成立了苹果产业化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实行一厅事办公,并发展基层果农协会13个,确保苹果销售“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尧生苹果畅销广东、福建、广西等27个省、市、自治区,远销越南、秦国等国家和地区。. |
哭泉镇 |
哭泉镇位于宜君县城南12.5公里处,210国道穿境而过,全乡辖11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1253户5319口人。区域总面积88.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45亩,区内梁、峁、沟、壑纵横交错,构成了复杂神奇的地形地貌。平均海拨为1400米左右,植被较好,其林草覆盖率为58%,年平均气温8℃,降雨量750毫米以上,无霜期150天左右,平均日照2412.2小时。 为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的需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在2002年乡政府实施了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改革后的机构设置情况为行政机构设置包括:党政综合办公室、组织宣传纪检员、司法员、团干、妇干、武干、民政、计生、文教、计划、统计、会计、农业及村镇建设。事业机构设置包括:农业综合服务站(包括农业、林业、水利、苹果、农机)农村经营管理站,计生服务站、广播电视文化站、土管所、劳动保障工作站等。通过竞争上岗确定上岗人员43名。现乡政府公务人员面貌新、干劲大,办事责任心强,效率高,且年龄结构合理,知识层次进一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目的。 经过近几年实践与探索,我们已确立“围绕一条主线,发展两个重点,确保两个支撑”的全乡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即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结合退耕还林(草)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和以人工种草为基础,以肉牛肉羊为主导,以品种改良和舍饲养殖为突破口,以科学育肥为主措施的畜牧业;确保以玉米为主的粮食生产和和以药材种植为主的多种经营这两个支撑。 围绕产业发展思路,我乡几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2001年被市农业局列为全市畜牧业基地乡。全乡羊存栏5693只,牛存栏2295头,人工种草面积5000亩,畜牧兽医防疫、冷配设备齐全、服务体系健全。核桃老园正常年份产量为50万斤,新建核桃园5000亩,地膜玉米年种植8000亩,量大质优。 哭泉因秦时孟姜女传说而得名,域内自 然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气候湿润,无污染,小气候明显,是盛夏最为理想的休闲避暑之地。可开发的旅游景点有姜女泪泉、马刨泉、一锨土、皇姑洞及“渭北第一山”庙山等。其历史悠久、开发潜力大、市场前景看好。. |
云梦乡 |
云梦乡位于宜君县南部45公里处,北部与棋盘镇、哭泉乡接壤,东、南部和铜川市印台区毗邻,西部有210国道绕境而过,共辖20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162个自然村。截止2002年底,全乡共有2693户,1.1万人,土地面积19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922亩,人均3.2亩。人口密度为58人/平方公里。 云梦乡境内梁峁,残塬并存,属典型的丘陵沟壑区。海拨最高1533.8,最低1120米,由南向北依次为残塬区和梁峁丘陵区。这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区,冬季干燥寒冷,夏秋多雨湿润,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735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80天。 云梦乡土地资源广阔,总面积19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28公顷,人均0.212公顷。林地总面积8792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46.2%,其中生态林7192公顷,经济林1600公顷,包括:苹果485公顷,核桃940公顷,森林覆盖率46%;草地总面积95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4%,其中人工种草600公顷。药用植物主要有川地龙、连翘、党参等,特产有核桃、苹果和畜产品。 社会发展概况 云梦乡有驰名的旅游景点云梦仙境,因战国时期“鬼谷子”王禅在此修道、-而文明于世。云梦乡从1999年起,先后筹资100余万元,对云梦乡仙境进行了开发建设。目前景区有管理人员8人,年旅游收入5万余元。全面推行素质教育,1999年已通过市政府“普九”验收,当龄儿童入学率100%,教育普及率100%。2000年通过全省村级药疗卫生网络建设验收,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的目标。到2002年,全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电话普及率55部/千人。 经济发展概况 云梦乡是农业大乡,1998年,乡上将“稳粮、优果、强牧、兴药”作为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果、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药材种植业。2002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835万元,较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914元,较上年净增100元。粮食总产7890吨,人均717公斤,油料总产320吨,人均29公斤;苹果总产1561吨,核桃总产70吨,大家畜年末存栏8973头,出栏3140头。2002年全乡有林地8792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307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