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南阳 >> 方城县 >> 二郎庙乡

二郎庙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二郎庙乡谷歌卫星地图)


二郎庙乡简介

  方城县二郎庙位于方城县境东南部,乡政府所在地县城12公里。南与社旗县陌陂乡相接,北东和本县古庄店乡相连,西靠券桥乡,西北邻城关镇。解放初为二郎庙乡,1961年建社为陌陂区二郎庙公社,1969年改变 ""五七""公社,因公社驻地在二郎庙街,后又更名为二郎庙公社。1984年成立二郎庙乡人民政府至今。
  二郎庙乡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141个自然村,215个村民组,11238户,42058人,耕地8.8万亩,人均面积2.1亩,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原、岗丘、山区各占三分之一,属浅山丘陵区,桐柏山余脉自东向西伸入该乡。
  二郎庙乡境内,西南有景色宜人的望花亭水库,东有风光旖旎的大乘山及始建于唐代的普严寺遗址,北有游人不绝的玉皇顶、天桥、石猴岭、双生山等诸多令游人流连忘返的名胜..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3万人 125平方公里 411322302 473000 0377 查看 二郎庙乡谷歌卫星地图

二郎庙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二郎庙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关镇

  城关镇位于全县中心腹地,老县城内及其周围。东临二郎庙乡,西连清河乡,南接券桥乡,北靠杨集乡。总面积26平方公里,略呈蝴蝶形,因镇人民政府设在县城城关故名。共辖14个村(街),其中农业村8个,蔬菜村3个,街道局委会3个,村(居)民小组137个,自然村45个,街巷23条。回族约占总人口的3%。其余为汉族。有耕地面积近两万亩。约48%的劳力从事农业,52%从事工商企业。    1949年为城关区;1955年改为城关镇;1969年改为城关人民公社;1982年复名城关镇。    全镇地处平原,东部有一南北漫岗,形成江、淮分水岭,境东的干江河属淮河水系。耕地多分布在东部、东南部和西部。属亚热带气候,加之一月零度等温线在其附近通过,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夏季最高温度37度上下,冬季(一月)最低温度-15度左右。年降水量550-1000毫米之间。无霜期200天上下。水利工程有电机灌站13处,配套机井147眼。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豆、棉等。部分生产蔬菜村的蔬菜上市量,已基本满足市场需要;粮食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已达到自给有余。    乡镇企业居全县首位。城关开辟农贸市场1处,商场4处。全县的国营工矿企业大部分在此镇,国营商业、合作社营商业不仅在城关设有管理和批发机构,而且还有220多处零售网点。与集体、个体工商企业共同形成了全县商品经济的集散中心。    城关镇当然也是全县政治、文化的中心。除党、政、群、团及县直机关都在此处外,县重点中学(一中,八中),重点小学(城关一小)及普通中学(三所),小学(四所),县办幼儿园(二处)也都在城关,在校师生1万多人。除县立医院和中医院外,还有镇办医院一处,街道、村委会均办有卫生所和学前班。县办电影院两处,镇办电影院三处。,    交通除郑南公路穿境而过外,还有多条公路或简易公路通往全县各乡(镇),是连接县内外交通网的中心枢纽。文化古迹有县级保护单位的炼真宫、张释之祠、孔庙、杜风瑞烈士纪念馆等。.  

独树镇

  独树镇位于南阳盆地东北边缘,伏牛山南麓,距方城县16公里。镇域面积2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5万亩,辖44个行政村,8万口人。2001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2.7亿元,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全镇实现财政收入808.6万元。1999年被南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二星级小城镇”;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道路交通。豫01线横穿全境18.3公里,正在修建的许平南高速公路治身而过,2001年镇政府投资300万元完成了全长15公里三级柏油路面独顶路(豫01线至黄石山风景区)的建设任务,全镇44个行政村的砂石路面村村相通,初步形成了城乡公路网络。   ——城镇建设。三年来,全镇共投入资金4600万元硬化绿化美化“四经五纬”九条街道,使镇区面积达到4.8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小城镇格局。镇区常住人口2.3万人,投资500万元建成了35千伏变电站一座,投资200万元,建成100瓦有线电视插转台一座,镇区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投资300万元建成省级标准的甲级卫生院一座,镇区电力、医药、通讯等设施一应俱全,增强了城镇功能。镇区市场活跃,商店云集,各类工商户达1800多家,年商品交易额达1亿多元。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易开采,已探明的有:滑石、萤石、砚石、钾石、硅石、大理石等,其中滑石储量达8000万吨以上,萤石、砚石储量都在5000万吨以上,用砚石精雕细刻成的黄石砚被誉为“石中精品”。   ——旅游资源。镇区东有七里岗红军长征纪念地;西有扳倒井、汉光武庙;北有张翟庄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早期遗址,大关口楚长城(楚方城)遗址,有与武当山齐名的黄石山,主峰海拔716.8米,是久负盛名的旅游圣地。黄石砚有墨石、青石、紫石、青紫石、红云石、凤眼石等六大类,位居我国四大名砚之首;招扶岗梳篦、砚山铺的石猴及龙凤壶独具匠心,其工艺堪称一绝。.  

博望镇

  方城县博望镇东临省道豫01线,西依汉水最大支流白河,北傍伏牛山,南与宛城社旗接壤,许平南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工程穿境而过。镇域面积153平方公里,辖50个村,10万人,14.3万亩耕地。因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功高盖世,博得众望,汉武帝封其为“博望侯”,“博望”由此得名。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曹军于“博望坡”,使博望名扬中外。现存景点有:张骞祠,一步三眼井,火烧博望坡留下的唯一一棵古柘树,唐初名将尉迟敬德监修的三空石拱桥。博望为国家级三国旅游线重点段之一。    博望镇党委、政府立足区位、交通、水利和历史名镇优势,着力培育壮大蔬菜、林果、小辣椒、肉鸡四大特色产业,并不断提高小麦等大宗农产品质量。到2003年底,全镇蔬菜面积已达1.8万亩,并通过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注册“博望坡”牌商标,年产以蕃茄、黄瓜、西芹、甘兰为主的优质蔬菜1亿公斤以上,产值达1.2亿元,产品远销襄樊、武汉、西安等地。林果面积达1.1万亩,通过了省专家组无公害林果基地验收,全镇共形成三大基地,产品以黄金梨、优质杏李为主,年产量在3000万公斤以上;小辣椒面积突破3万亩,产量在1000万公斤以上,年产值近6000万元,镇区已形成总长达1.5公里的辣椒市场,吸纳安徽、浙江等地客商40多户;年存栏肉蛋鸡150万只,年出栏肉鸡300万只,年产鲜蛋1700万公斤,养鸡业年产值达1.3亿元。年种植优势小麦8万亩,品种以9023为主,总产量值达3500万公斤。   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被省政府表彰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被确定为“三星级镇”、河南省“重点镇”。      张骞封侯地恭请天下客商,三国古战场诚邀五洲宾朋。.  

拐河镇

  拐河镇位于方城县北部,伏牛山东麓,东邻叶县,北邻鲁山,辖35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该镇盛产小麦、玉米、芝麻、红薯、香菇等。1992年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    近年来,拐河镇充分发挥本地柞坡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香菇生产,1998年发展袋种香菇114万袋,可实现产值1140万元,人均增收300元;香菇生产已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此外,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业,中药材、蚕丝和地毯加工,以萤石、滑石为主的矿产品、开采业也具一定规模。   1998年预计全镇社会总产值达4.2亿元,农业产值8000万元,乡镇企业产值3.4亿元,全镇财政收入达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5元,11个行政村已达到小康水平。.  

小史店镇

  方城县小史店镇位居南阳东大岗最北端,处于南阳、平顶山、驻马店和叶县、舞钢、泌阳、社旗“三市四县”结合部,南依桐柏山,西临伏牛山,是淮河流域甘江水系发源地,境内三分平原、三分山、三分丘陵、一面水,土地肥沃,滩地丰富,素有“小盆地”之称。全镇辖42个行政村,7.1万人,镇域面积277平方公里。   近年来,小史店镇立足临边优势,多策并举,寻求突破,“三化”联动,实现了和谐快速发展。2004年,全镇GDP达到2.33亿元,财政收入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8元。   全面推动城镇化进程。一是科学长远规划。镇党委、政策不惜重金,聘请市、县规划设计专家对镇区规划进行修编设计,把小城镇建设放到全县乃至“三市四县”结合部的大框架中规划建设,把集镇周边5个行政村19个村民组全部纳入镇区范围,并把毗邻四县的3个村10个村民组纳入规划范围,着力建成边缘贸易重镇和区域性中心城镇。计划到2010年,镇区面积扩大到4.15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达到2.4万人。规划开通镇区内文化路、福利路、健康路,形成三横五纵的城镇框架,同时兼顾房、路、树、类、景、供水、电力、交通、通讯、学校、医院、文化、科技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二是大动作推动大建设、大经营。近两年,镇政府累计投资320万元用于集镇建设。开通了长1800米、宽35米的新大街金融大道。2003年,借助修建县、乡道路之机,铺油改造镇区路面1.2公里。采取“政府投一点、商(住)户捐一点,部门筹一点”措施,筹资100多万元,安装路灯1700米,人行道铺设彩砖2700平方米,绿化街道450米,改善排水设施1700米,建成蔬菜、小百货2个专业市场。出让新街两侧土地,回拢建设资金360多万元,实施政府办公地址搬迁。目前,新办公大楼主体工程已完工。三是强化管理。成立了10人的城镇建设和15人的市场管理专业队伍,购置洒水车,实现街道“绿、洁、畅、亮、美”。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一星级小城镇,2005年又入选全市50强备选乡镇。.  

赵河镇

  赵河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8公里。东邻券桥乡;东南和西南分别与社旗、南阳二县接壤。全乡总面积148平方公里,略呈西北东南长三角形。全乡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掉平均降水量800-1200毫米。平均气温15℃上下。为我县主要产粮乡镇之一。    农业以小麦、玉米、红薯、大豆为主,棉花、烤烟、油料等经济作物亦有相当数量种植。    乡镇企业有:农机修造厂、面粉厂、棉花加工厂等八个单位,年产值22万多元。全乡传统手工艺也较多:花里村的陶器、牛庄村的花炮、井吴村的翻砂、姬庄的荆叉、宋庄的柳条编、泥岗的芦席等,都远近闻名畅销各地。    全镇有中小学43所,卫生院一所,电影队三个;影剧院一座,各村都有医疗所一、二个。    水利工程有鸭东灌渠一条,境内长13公里;支渠4条,总长37公里;机灌站21处;总效益面积达6.6万亩。    文化古迹有:平高台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省级文化保护单位),后枣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襄汉漕渠遗址;落口川汉、宋时代文化遗址;将军庙、冢遗址等..  

广阳镇

  广阳镇地处南阳盆地北部边缘,方城县西部,鸭河水库东岸。西与南召县相连,南与宛城区毗邻,基本   地貌为“九岗十凹一面山”,属于典型的农业大镇。全镇辖40个行政村,375个村民小组,7.3万人,10万亩   耕地。焦枝铁路、省道豫05线、豫02线穿境而过,交通四通八达,通讯顺畅,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始建于   东汉的广武山道教圣地三贤观,距消夏避暑胜地鸭河口水库7公里。广阳民风纯朴,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   力巨大。   近年来,广阳镇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目前,全镇   已形成烟叶、花生、果药、种草养畜四大支柱产业。烟叶面积1.3万亩,花生面积8万亩,经济林6300亩,柿   、桃新品种36万株,间作套种地道裕丹参5000亩,种植牧草5000亩,建成波尔山阳养殖场3个。   境内干线草鸭路达到省道二级标准,乡村道路晴雨畅通。集镇建设日新月异,形成了三横六纵格局。市   场建设稳步发展,民营经济蒸蒸日上。   开放、文明、诚信的新广阳欢迎您!.  

杨楼镇

  杨楼乡位于方城县境东部。因乡政府驻杨楼街,故名。西距 县城28公里。东靠舞钢工业区;西与独树镇、古庄店乡相连;南邻小史店镇;北与叶县保安镇接壤。辖区地处浅山丘陵地带;地势东北、东南高,西北低,中部岗岭起伏不平。较高山峰有三顶山(海拔584米)。经济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大豆、红薯、棉、烟、芝麻、花生等。近年发展红果树1800多亩。畜牧业发展较快,大牲畜存栏10086头。    主要矿藏有铅锌、白云岩等。沿为全县最大锌金属矿,位于杨楼北1公里处。主矿体埋藏浅、厚度大、品位高、地质储量:铅锌2000万吨,硫61900吨,银5940吨,镉57公斤;白云岩储量3136万吨。    方教卫生事业有农业高中1所(县办,设在治平);重点初中1所;普通初中5处。小学38所,共有师生14000余人;影剧院18个,影队6个,广播放大站、电视差转台各1个。    交通方便,乡村简易公路35条,达到了村村通汽车。    古迹有梁城(相传为梁武帝一夜筑城三面,西面未竟而罢,故名破城。疑为梁魏之舞阴城)房山(相传为汉张子房游息至此,留有摞摞石、裂缝石)以及汉刘秀二十八宿的吴汉、贾复、藏宫等将领的住宅遗址;邵岗村南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大马庄村西的西周文化遗址;空军英雄杜凤瑞的家乡--赵洼等..   2014年,撤乡设镇。  

券桥乡

  券桥乡在方城县境南部。因乡政府驻券桥街而得名。距县城13公里。南接社旗县、北靠城关镇,东边二郎庙乡,西邻清河,赵河两乡。面积100平方公里。是个县五个回族较多的乡镇之一。有耕地10.3万亩。 辖境地处平原,仅西部有漫岗和土包,多为黄土及黄沙土。潘河自北部营坊西入境南流,经13个村至下河东入社旗县境,境内流程23公里;清河自西北部金庄北入境南流,于券桥南曹楼西汇入潘 河,境内河段长16.5公里;礓石砬河自东南部窦店东入境南流,至小史庄东入社旗县境,境内河段长3.5公里,平时流量极小。    经济以农为主,产小麦、玉米、豆类、薯类,棉、烟、芝麻、花生等作物。为全县主要产粮区之一。部分村还实现了林网化。近年又种植红果150多亩。    水利设施有鸭河东干渠一条,支渠五条,总长23公里;望花亭水库干渠一条,支渠四条,总长17公里;还有电机井600眼;电机灌站23个,有效灌溉面积5.4万亩,人均水浇地一亩。农机总动力526万瓦。1986年农业总产值2155万元。    境内有农业中学一所,原种场一处。这些农业科学实验单位在普及、推广、应用农业先进技术方面,对群众科学种田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级企业(乡、村、组、户、联合体)共1632个,1986年总产值1203万元。乡办企业有橡胶、砖瓦、面粉、糖果、兽药等厂。职工233人。橡胶厂生产的三角带,填补了本县空白,且以工艺精,拉力强,闻名县内外。商业有国营粮店、食品站、供销社及其下伸点30多个;个体商业1986年已发展到185个,年营业额59.4万余元。    全乡有中、小学44所,在校师生1.2万余人。电影队一个,卫生院一所,村医疗所27个。另有八里岔狮舞班一个,曲剧团一个,对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起到了一定作用。    郑南公路斜穿西境;方枣公路纵贯境中;南阳地方小铁路横穿西北边沿。还有简易方路通往各村,交通十分方便。    古迹有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墓,游方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宁襄汉漕渠遗迹等..  

杨集乡

  " 杨集乡位于方城县县北7.5公里处,南与县城紧连,地理位置为北纬33 16-32 26,东径112 56-113 04,土地总面积为16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94824亩,人口总数53269人,辖36个行政村,365个村民小组,人口密集为33人/平方公里。   杨集乡境内资源十分丰富,小辣椒市场闻名全国,现有门面房1200间,年交易额1.4亿元,产品畅销全国13省32个县市;中原第一大活泉--黑龙泉有史以来永不干涸,源远流长。   一、气候资源   杨集乡位于亚热带和南暖温带分界线上,境内著名的分水岭因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分界而得名,因此过渡性、边缘性比较明显。年平均日照数2100小时,平均日照45%以上,常年平均气温15 左右,年无霜期210-220天,年降水量800-1000mm,蒸发量在42-40%,年最大风速为19米/秒,年平均风速为3米/秒。   二、水资源条件   杨集乡水资源丰富,其中地下水总储量为680万立方米,其中,黑龙泉为潘河的源头,潘河全长14.5公里,平均宽度为0.15公里,年径流量2160万立方米。同时,地表水储量也比较丰富,全乡水库10座,塘堰坝92处,正常储水量为1020万平方米,可灌溉面积为8.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0%。   三、地质矿产资源   杨集乡境内矿产品资源丰富,且品种繁多,1985年河南省地质九队在杨集乡志境内勘探表明:金属矿主要有花沟村北的镁铁矿,尹店村上古寺的钼矿;党史庄宋坟一带西边上古寺的钾长石矿(储量在500万吨以上,含氯化钾11.64-11.76%)。非金属矿有:花沟村牛岗的重晶石矿,陈岗的硅石矿;范营村、尹店村的萤石矿;三道河、大河口等村的大量硅酸盐石矿;尹庄村龙王沟的滑石山,总储量在1755万平方米。   四、以小辣椒为主的主要支柱产业   1、小辣椒:杨集乡常年种植小辣椒5万亩以上,年产量1250万公斤以上。自县城向北已建成2.5公里长的中国西桥小辣椒长街,是宛东北最大农贸交易市场,有门面房1200间,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干货市场,收购季节吸引全国13省32个县市客商到此收购,年交易额1.4亿元以上,近年来实现了无公害栽培技术。   2、围城瓜菜:常年种植1万亩左右,西瓜、甜瓜常年种植6000亩左右,占全县市场销售量的70%以上。   3、林果业:桃、斤柿、杏李栽培1万亩..  

二郎庙乡

  方城县二郎庙位于方城县境东南部,乡政府所在地县城12公里。南与社旗县陌陂乡相接,北东和本县古庄店乡相连,西靠券桥乡,西北邻城关镇。解放初为二郎庙乡,1961年建社为陌陂区二郎庙公社,1969年改变 ""五七""公社,因公社驻地在二郎庙街,后又更名为二郎庙公社。1984年成立二郎庙乡人民政府至今。   二郎庙乡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141个自然村,215个村民组,11238户,42058人,耕地8.8万亩,人均面积2.1亩,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原、岗丘、山区各占三分之一,属浅山丘陵区,桐柏山余脉自东向西伸入该乡。   二郎庙乡境内,西南有景色宜人的望花亭水库,东有风光旖旎的大乘山及始建于唐代的普严寺遗址,北有游人不绝的玉皇顶、天桥、石猴岭、双生山等诸多令游人流连忘返的名胜..  

古庄店乡

  古庄店乡位于县城东南13.5公里。是全县5个回族人口较多的乡镇之一。    全乡东、南二面环山,系山丘与平原的结合地带,总面积201平方公里。桐柏山余脉大乘山横亘东南边境,主要山峰双山海拔711.2米,山势巍峨峭拔,北麓多呈起伏楞形,夕阳斜照,阴阳分明,状如鱼鳞,极为壮观。方城八景之一的“大乘晚照”即指此山。    全乡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上下.无霜期220天左右.    全乡耕地14.3万亩,以生产小麦、玉米、豆类、红薯为主,兼种棉烟等经济作物。    全乡果林面积较大,杏、梨、柿、山楂等年产40万公斤以上。榆林村有桑杈园20多亩,金汤寨村大红袍花椒品质优良,僧官庄、韩岗、贾庄、老安庄、马坪、山库庄等山区村皆有柞坡可育柞麻。歇马店、陈洼实现农田林网化,黑河、东郭老庄、古庄店、草店、双庙等丘陵村植有用材林,面积达1。2万亩。    全乡有小型一类水库3座,机灌站17座,机井248眼,可灌农田2万余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乡镇企业有面粉、五金、罐头、综合厂、窑场及搬运站等。商业有国营粮店、食品站、供销社。个体商业户发展较快。    矿产主要有雪花白大理石矿,产于山库庄村的草寺等处。陶岗的编席,质量好,驰名远近。   全乡有中、小学38所,卫生院一所,各村都有卫生所,兽医站。方城到舞钢公路贯穿全境,交通方便。境内黑河变电站,以10千伏高压线路,通往独树、杨楼、小舍店、城关、二郎庙等乡镇。    古迹有金汤寨南半部的仰韶、屈家岭、龙山三个历史文化遗址;宋朝范致虚父、弟墓。薛庄村西北有晾甲岗(相传为刘秀晾甲处)等   ".  

清河乡

  清河乡位于县境西部。东临城关镇,西靠袁店回族乡及柳河乡,西南接赵河镇,东南边券桥乡,北和东北与四里店乡、杨集乡毗邻。乡政府驻地老寺镇、清河镇;是全县五个回族人口较多的乡镇之一。    辖境北高南低,占总面积的54%。境内主要河流清河,源于北部山区,顺势南流,经11个村至券桥乡小吕庄汇入潘 河,境内河段长24公里。赵河沿西北界南流,成为本乡与柳河、袁店乡的界河。主要山峰有老栗山(海拔370米)等。全乡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夏季(七月)最高气温38@上下,冬季(一月)最低气温零下8@-10@,年平均温度15@。雨量多集中在7-9月,平均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之间。无霜期达230天左右。    该乡为我县主要产粮区,主产小麦、玉米、薯、豆、棉花、烟叶等。解放前粮食亩产不过百斤,解放后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80年总产2308万公斤,平均亩产172公斤,1986年总产3590万公斤,平均单产262.5公斤,比1980年增长55.5%。林业也有较大发展,境内已植树7.2万亩。水利工程除鸭东干渠二分干及十、十一支渠外,并建有二类水库10座,清河河道闸1处,堰、塘、坑124个,机井400眼,机灌站20处,总效益面积达4.5万多亩。农业机械总动力983万瓦(特),有拖拉机256台。    乡镇企业有综合厂、纸厂、面粉厂、水磨石料厂、农修厂、酿造厂、预制厂、窑场、搬运站等13个单位,职工230人,年产值23万元。纸厂是全县第一家,所产包装纸畅销县内外。村组办面粉厂15个、窑场8个、油坊4个及染坊、鸡炕房等。商业有粮店、食品站、供销社等。个体商业已发展到213户,年营业额38.7万元。周庄、丁庄的席编、官庄的花炮等教委都很畅销。    矿藏有柏树岗、幽雅庄,陡沟河一带的金红石,具有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等特点,地质储量约50万吨,总价值10亿元以上。其它有大谷庄、大洼的石灰石,石板河的多金属,梁庄的白云岩等都有较大藏量。   畜牧业亦有较大发展,1986年底,生猪存栏数16.8万头,耕牛1.03万头,驴骡马199头,山绵羊3684头。    全乡有中、小学54所,卫生院一处,卫生所53个,并有戏园一个,影院一座。文娱活动有廓封的背搁、旱船,西姬庄的狮子,都艺精年久,闻名远近。    有方(城)南(召)公路、南阳地方铁路穿境。.  

柳河乡

  柳河乡在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3公里。辖区地处浅山丘岭 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周山岭环抱,中有五条岗自西北向东南延伸。    经济以农为主,产小麦、玉米、大豆、红薯、花生、柞茧、薄荷等。中药材有全虫、蜈蚣、血参、山楂、柴胡等。特产耢石、黄花菜。    文教卫生事业:有中小学26所,在较师生1万余人;卫生院1 个,医护人员32人,病床15张;村卫生所27个。兽医站1个。    古迹:有汉王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一处,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里店乡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河南省方城县四里店乡位于伏牛山东麓,南阳盆地北边缘。横跨江淮两大流域,北依鲁山,西临南召,东接叶县。全乡南北长56.5公里,东西宽24.5公里,总面积298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380个村民组,5.1万口人。   境内山峦重叠,河流纵横,恰处亚热带与北温带过渡的分界线上,夏季最高温度38℃,冬季最低温度零下8--10℃,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10天左右,雨水多集中在7--9月份,一般年均降雨量在800-1000毫米之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二、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里店乡党委、政府为从根本上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实施了“扩大开放,优化环境,开发资源,振兴经济”的发展战略,经过近几年不懈努力,社会事业呈现令人欣喜的局面。一是交通四通八达。通往县城的柏油路已于今年8月份通车,开通了四里店至云阳、鲁山、叶县的县级公路,新修改造了乡村公路,使全乡村村车辆畅通,二是供电有保障。投资120万元,兴建起焦庄3.5万伏变电站,与四里店变电站组成供电枢纽,保证了全乡38个村都用上了电。三是通讯网络已经形成。四里店政府所在地新建起通讯大楼,开通了光览线路辐射38个村安装了程控电话。四是文化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95年建成四座总功率为200瓦的卫星地面差转台。目前全乡已集体、联户和个体安装有线电视100多处。四大集镇分布均匀,都有影剧院、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另外有国际上稀有嗦罗树、千年以上银杏树、古戏楼、金船寺、竖刀峡、晒衣山等古迹景点可供人们休闲观光。五是生产生活条件具备。建厂沙石就地便取,水源四处面临运输车辆随时可用,当地劳力充余;肉、蛋、禽、水产、水果市场遍布;百货、饮食、服装、粮油、燃料、浴池、修理门店林立。六是南、北、中厂矿区域框架初步形成,为后来投资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跨省投资已有13家,全乡大小企业共引资达4000万元,兴建起金属镁冶炼,铅锌浮选,黄金浮选,铁砂浮选,硅灰石开采等厂20剁座,其中今年海南等客商投资570万元,新建矿厂6个,将近投产。.  

袁店回族乡

  "  一、基本情况   方城县袁店回族乡是1988年2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个少数民族乡,是全省20个民族乡镇中3个贫困乡之一。位于方城县县城西15公里处,全乡辖9个行政村,83个村民组,总人口15402,其中回族621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1%,全乡区域面积3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315亩,人均不足1.4亩。地处浅山丘陵区,山、岗、平各占三分之一。   二、区域优势   1、经过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近几年的努力,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境内东西公路与焦枝线、鲁南公路和豫01线紧紧相连,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2、境内有矿藏丰富的罗汉山,其硅石总储量达3000万吨以上,硅石品位在99.7%以上,局部矿体均99.9%以上,被省地调四队确定为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的国家一类矿藏。   3、境内有长约3公里的金红石露天矿,总储量500万吨,平均含量在4%以上,该矿储量大、易开采、易浮选加工。   4、荒山、荒坡面积约1.2万亩,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有利于畜牧养殖业,牛羊饲养已初具规模。畜牧年产值占总量的40%。   三、发展思路   建乡几年来,各级各部门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倾斜。但由于基础太差,起点太低,仍摆脱不了贫困落后的面貌。为了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乡党委、政府立足于乡情,提出了依靠资源优势,紧紧围绕“财政增收、农民致富和社会稳定”这一目标,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点,形成具有民族乡特色的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   1、调整产业结构,强力培育支柱产业   畜牧养殖业:利用群众有养牛养羊的经验和习惯,以及荒山、荒地面积大的特点,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强力推行种草养畜,着重在饲料科学配方和品种改良上入手,扩涨总量,规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乡已建起养殖小区2个,建羊舍500余间,种植牧草2000亩。全乡牛、羊存栏分别达到8000头、15000只。烟叶产业:结合该乡实际,把烟叶种植作为全乡的支柱产业,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乡政府做好技术指导和其它配套服务,目前,全乡连片规模发展烟叶6000余亩,2002年上海中华烟厂确定为“原材料生产基地乡”..  

中南机械厂

  中南机械厂位于河南南阳方城县。下辖:   411322400498 123 河南中南厂虚拟社区   

方城大寺林场

  方城大寺林场位于河南南阳方城县。下辖:   411322401598 123 大寺林场虚拟   


二郎庙乡特产大全




二郎庙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