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家湾镇位于西宁市东郊湟水河南岸,原为十里铺乡,清时曾有十里亭而得名,1999年5月撤乡改建为乐家湾镇,是西宁盆地的温暖地区,全镇共6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镇辖面积5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45亩;总人口为19608人,其中农业人口8840人。
西宁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乐家湾镇域内)的确立,为乐家湾镇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03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1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06元,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人均居住面积不断增加,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根据西宁市和城东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结合乐家湾镇的实际,今后3—5年,力争在某些领域走在全市、全省前列:一是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使科技发展走在前面;二是在湟水河和南山相间地带建设全市档次最高的生态旅游区,使服务业现代化走在前面;三是全面启动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拟建全省最大、最先进的花卉生产基地,使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面;四是发挥区域优势,建成全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畜产品加工及交易园区。实现全镇经济跨越式发展,居民、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96万人 | 55.8平方公里 | 630102100 | 810000 | 0971 | 查看 乐家湾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关大街街道 |
【东关大街街道(Dong Guan Da Jie Jie Dao)】 西宁市城东区区府驻地。位于区境西部、湟水河南岸。人口2.3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49%,还有汉、藏、撒拉等民族。面积1.3平方千米。辖慈幼巷、仁义巷、新生巷、索麻巷、滨河路、下东关、花园北街、北小街、上北关、下北关、五一路、七一路12个居委会和省医院等2个家委会。1950年设街政府,1954年改设第三居委会,1968年设东关大街街道办事处。 -沿革1950年设街政府,1954年改设第三居委会,1968年设东关大街街道办事处。1996?年,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其中回族占49%,辖慈幼巷、仁义巷、新生巷、索麻巷、滨河路、下东关、花园北街、北小街、上北关、下北关、五一路、七一路12个居委会和省医院等2家委会。2003年,辖东关、北关、花园、慈幼、五一、滨河、金牛7个社区。 |
清真巷街道 |
清真巷街道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西南部。辖区北至东关大街,南到南山路,东临共和路,西接花园南 街,面积约6平方千米。总人口21040户,77812人。其中少数民族40041人,占总人口的51.5% ,流动人口3114人。现辖清真巷社区、国际村社区、夏都花园社区、团结社区等四个社区和友谊村一个行政村。境内有始建于明代的东关清真大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三处清真寺:南关清真寺、磨北清真寺、磨南清真寺。1956年建清真巷街道办事处,1958年改为清真巷公社,1963年复设清真巷街道办事处。1997年,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2.6万,以汉族为多,有回、藏、撒拉等少数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45%,辖清真一巷、清真二巷、中南关、团结巷、下南关、花园南街、山陕台、南庄子西、南庄子东、南小街、磨尔园北、磨尔园南12个居委会。2003年,辖7个社区(磨南、磨北、团结巷、胜利巷、南小街、清真巷)、1个行政村(友谊村)。街道党工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立足实际,准确把握争创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以“永葆忠诚本色、争当发展先锋”为载体,提出了“建设民族团结、繁荣和谐的新清真巷”具体要求,多项并举,层层带动,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概况为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辖街道。位于区境西南部。辖区北至东关大街,南到南山路,东临共和路,西接花园南街,面积约6平方千米。总人口21040户,77812人;其中回、藏、撒拉等少数民族40041人,占总人口的51.5%;流动人口3114人。辖清真巷社区、国际村社区、夏都花园社区、团结社区等四个社区和友谊村一个行政村。境内有始建于明代的东关清真大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三处清真寺:南关清真寺、磨北清真寺、磨南清真寺。 -沿革1956年建清真巷街道办事处,1958年改为清真巷公社,1963年复设清真巷街道办事处。1996?年,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以汉族为多,回族占总人口的45%,辖清真一巷、清真二巷、中南关、团结巷、下南关、花园南街、山陕台、南庄子西、南庄子东、南小街、磨尔园北、磨尔园南12个居委会。2003年,辖磨南、磨北、团结巷、胜利巷、南小街、清真巷7个社区和友谊村。 |
大众街街道 |
大众街街道位于城东区西南部,地处建国南路东侧,辖区面积6.2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人。 【沿革】1950年设西宁市第二十街政府,1956年改为居委会,1958年成立东关公社大众街分社,1963年设大众街街道办事处。1997年,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3.1万,以汉族为多,有回、藏、撒拉等少数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39%,辖大众街一、大众街二、上富强巷、下富强巷、上树林巷、下树林巷、大教场、>共和路、大园山、一五三10个居委会。2003年,辖6个社区(树林巷、园山路、果洛路、共和路、富强巷、德令哈)、2个行政村(先进村、团结村)。 【邮编】810007 【2009年代码】630102003:~001树林巷社区 ~002园山路社区 ~005富强巷社区 ~006德令哈社区 ~200团结村 ~201先进村 【社区概况】德令哈路社区人口11702人,面积1.5平方千米;树林巷社区人口11063人,面积1.0平方千米;园山路社区人口6517人,面积1.9平方千米;富强巷社区人口11541人,面积1.8平方千米。(估计为2008年统计数据) |
周家泉街道 |
周家泉街道位于区境西部,湟水河南岸。军阀马步芳公馆“馨庐”在辖区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1950年建街政府,1954年改居委会,1956年设周家泉街道办事处,1958年建上游公社大众街分社,1963年复设周家泉街道办事处。1997年,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2.5万,以汉族为多,有回、满、藏等少数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36.9%,辖晓泉一、晓泉二、玉带桥、路林巷、>共和路、周家泉、白家巷、下滨河路、建国路、杨家巷10个居委会和铁路等4个家委会。2003年,辖4个社区(杨家巷、建国路、七一路、为民巷)、1个行政村(联合村)。 |
火车站街道 |
|
八一路街道 |
八一路街道位于城东区中西部,地处湟水河南岸。总人口9734户、39428人,其中农村1599户、5726人。辖5个社区(学院社区、康西社区、康东社区、泰宁社区、青藏花园社区)和曹家寨村。办事处驻八一路拥军巷28号。 沿革 1979年成立八一路街道办事处。1997年,面积2平方千米,人口1.2万,以汉族为多,有回、藏、土等少数民族,回族占总人口的11.6%,辖曹家寨、煤田、汽车八场、康东西、八一路、上十里铺、下十里铺、乐家湾8个居委会和汽车发动机厂等2个家委会。2003年,辖6个社区(学院、康东、康西、八一路、泰西、泰宁)。 |
林家崖街道 |
|
乐家湾镇 |
乐家湾镇位于西宁市东郊湟水河南岸,原为十里铺乡,清时曾有十里亭而得名,1999年5月撤乡改建为乐家湾镇,是西宁盆地的温暖地区,全镇共6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镇辖面积5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45亩;总人口为19608人,其中农业人口8840人。 西宁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乐家湾镇域内)的确立,为乐家湾镇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03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1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06元,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人均居住面积不断增加,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根据西宁市和城东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结合乐家湾镇的实际,今后3—5年,力争在某些领域走在全市、全省前列:一是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使科技发展走在前面;二是在湟水河和南山相间地带建设全市档次最高的生态旅游区,使服务业现代化走在前面;三是全面启动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拟建全省最大、最先进的花卉生产基地,使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面;四是发挥区域优势,建成全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畜产品加工及交易园区。实现全镇经济跨越式发展,居民、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
韵家口镇 |
韵家口镇是1999年5月根据市、区部署,在撤乡原中庄乡和韵家口街道办事处的基础上设置的一个新的建制镇。全镇下辖褚家营村以东共7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镇辖面积37.25平方公里,耕地1715亩;总人口32413人,其中农业人口8526人。 韵家口镇具备诸多良好的发展条件。韵家口地区大中型企业设备和技术实力雄厚;乡镇企业有较大发展,形成了以化工、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多集中于小寨工业小区;从褚家营村到中庄村,从小寨村以东至韵家口村的互助路两侧,第三产业相对集中,人流量大,商贸比较繁荣,人口较为集中,极有利于发展商贸和房地产业。2003年,完成社会总产值406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45.10元,年均增长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