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青海省 >>西宁市 >> 城北区 >> 大堡子镇 >> 陶南村

陶南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陶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陶南村简介

  陶南村位于西宁市城北区西南部,北邻青藏公路,南邻湟水河,交通便利通迅发达,自然资源丰富,有较好的投资开发潜力。
  全村有278户总人口1217人,总劳动力715人,总耕地面积1300亩,高标准化日光节能温室400栋,将形成北区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日光节能温室成为陶南村特色产业发展根本出路,主要种植蔬菜品种有西红柿,黄瓜、空心菜,菜心、油麦菜,茼蒿,油菜等。每个温室年收入可达10000—20000元,近年来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新鲜蔬菜。
  陶南村通过几年的努力,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道路整齐,宽畅干净卫生,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村民群众过上了生活富裕的好日子。
  招商引资4家企业,总投资3000万元,逐步形成了以工业扶持农业的模式,企业安排全村闲散劳动力近百名,为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基础,村集体也增加了收入。
  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有待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便改变多年浇水难的问题,另外陶南村蔬菜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已年久老化,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建立农民技术培训基地,群众文化科技活动场所急待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培训,使传统农业走向高科技,高水平发展及新品种引进推广等。
  陶南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1、建设500栋温室,使温室生产上规模上档次,为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需建一所200平方米的农民科技培训中心,需投资资金30万元。
  2、倡导村民要家里家外种植花草树木,在大田田埂上栽培果树,苗木,需投资果树苗木种子资金20万元,为将来进入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打好坚实的基
  3、发展设施农业需要足够的水源来保障,冬季无水期长达5个月之久,解决水源、埋设管网已成为制约陶南村发展的一大障碍,解决蔬菜基地冬季浇水难问题,需投资资金40万元
  4、将年久失修的100栋温室进行改造,需投资资金30万元。
  百名海归连百村项目如在陶南村实施,陶南村将利用该项目投资资金扶持和依托海归学子的专业特长使陶南村的温室生产向前推进一步,为我市市民供应新鲜蔬菜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630105100 810000 -- 查看 陶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陶南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陶南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朱北村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朱北村,地处西湟一级公路(109国道)北边,离西宁市区15公里,距大堡子镇中心2公里,系大堡子镇西北的一个行政村。   朱北村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寒长暑短、多风少雨、昼夜温差大、蒸发量大等特性。全村现有农户230户,总人口1050人,其中男518人,女532人,劳动力475人。少数民族(回族)2户共8人。全村现有耕地997亩,退耕还林地1018亩,村集体年收入不到4万元。   朱北村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胡萝卜、小麦、油菜籽为主,村民主要从事建筑施工、运输、粉刷、服务业等,年人均纯收入6431元。朱北村优势在于土地面积较大,水电路齐全,交通便利,距离拟建的大堡子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只有2公里之遥,再者退耕还林面积较大,利用价值高。根据朱北村的特点,我们选准了一条发展建筑业的经营路子,如今全村80%的青壮年劳力从事这一行业,近几年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为全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部分农户通过贷款积极发展养殖业,运输业等。村上现有幼儿园一所,卫生室一处。由于朱北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相对滞后,虽然村各种组织都健全,但无像样的村级活动场所,幼儿园、卫生室以及党员、青年和老年文化活动室等都急待建设。传统农业急需向设施农业转变,同时有待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农民技术培训基地。   朱北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朱北村今后发展主要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集体经济收入,增加村民人均收入为目标。   一、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转变,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成立相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农民技术培训基地,切实为当地农民服务。   二、急需资金投入修建集党员、共青团、妇联、青年民兵组织、老年活动室、档案室、图书室、计生服务室、电教室等为一体的朱北村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为丰富现代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   三、建立朱北村青年农民网络服务平台及培训中心,为村集体的持续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服务。   四、需资金投入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五、继续加大力度进行荒山植树绿化力度,改善村庄生态环境。   

大堡子村

  一、地理位置:城北区大堡子镇大堡子村地处西宁市西郊,西湟公路13公里处。交通发达,109国道、丹拉高速公路穿界而过,是通往湟中、湟源,进入西藏的必经之路,也是城北区大堡子镇的经济、文化中心。   二、人口构成:大堡子村总人口3100人,其中:汉族有3055人;回族45人;妇女765人。农业人口2750人,城镇人口350人,劳动力1177人。   三、产业情况:大堡子村地处西宁近郊,交通发达,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露天农业主要以种植小麦、油菜、胡萝卜等为主。近几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科农、绿田、西宁大美苗木园林公司、天海源花卉生产基地等6家农业企业,主要生产各类“名、特、优”果蔬,其中天海源花卉基地(修建中)将种植各类花卉,为城市提供需求。同时,大堡子村引进大堡子集贸市场、春发混凝土搅拌站等企业,进一步完善了一、二、三产业结构。   四、大堡子村存在的优劣势   (一)优势   1、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紧邻我辖区修建,将进一步畅通大堡子村各类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村民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2、区位优势明显。西湟和丹拉两条公路穿界而过,距西宁火车西站5公里,107路、104路、4路等8条公交线路通往市区,交通便利。   3、市、区将大堡子地区定位为“都市精品农业、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带,政府将继续加大对该地区的政策性扶持和项目建设力度。   4、土地资源丰富,现有耕地2300亩。   5、辖区农民勤劳善良,民风淳朴。   (二)劣势   村基础设施建设差,集体经济薄弱,缺乏项目启动资金。村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技术人才。   五、待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制定大堡子村发展规划。   (二)利用自身的优势,争取政府的项目、资金支持。   (三)需要技术人才的指导和加大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储备人才资源。   大堡子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方向:按照“围绕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的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和壮大特色农业,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带领村民走“规模化、节约化、集中化”的农业产业化道路。积极与各级部门联系,加大对村民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成为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同时,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依托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落户该地区的优势条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市场前景好、环保无污染的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需求:政府加大对大堡子村各类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引进各类人才,同时注重对村民的技术培训。提供农业生产中的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陶南村

  陶南村位于西宁市城北区西南部,北邻青藏公路,南邻湟水河,交通便利通迅发达,自然资源丰富,有较好的投资开发潜力。   全村有278户总人口1217人,总劳动力715人,总耕地面积1300亩,高标准化日光节能温室400栋,将形成北区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日光节能温室成为陶南村特色产业发展根本出路,主要种植蔬菜品种有西红柿,黄瓜、空心菜,菜心、油麦菜,茼蒿,油菜等。每个温室年收入可达10000—20000元,近年来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新鲜蔬菜。   陶南村通过几年的努力,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道路整齐,宽畅干净卫生,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村民群众过上了生活富裕的好日子。   招商引资4家企业,总投资3000万元,逐步形成了以工业扶持农业的模式,企业安排全村闲散劳动力近百名,为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基础,村集体也增加了收入。   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有待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便改变多年浇水难的问题,另外陶南村蔬菜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已年久老化,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建立农民技术培训基地,群众文化科技活动场所急待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培训,使传统农业走向高科技,高水平发展及新品种引进推广等。   陶南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1、建设500栋温室,使温室生产上规模上档次,为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需建一所200平方米的农民科技培训中心,需投资资金30万元。   2、倡导村民要家里家外种植花草树木,在大田田埂上栽培果树,苗木,需投资果树苗木种子资金20万元,为将来进入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打好坚实的基   3、发展设施农业需要足够的水源来保障,冬季无水期长达5个月之久,解决水源、埋设管网已成为制约陶南村发展的一大障碍,解决蔬菜基地冬季浇水难问题,需投资资金40万元   4、将年久失修的100栋温室进行改造,需投资资金30万元。   百名海归连百村项目如在陶南村实施,陶南村将利用该项目投资资金扶持和依托海归学子的专业特长使陶南村的温室生产向前推进一步,为我市市民供应新鲜蔬菜做出应有的贡献。   


陶南村特产大全




陶南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