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青海省 >>西宁市 >> 大通县 >> 良教乡

良教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良教乡谷歌卫星地图)


良教乡简介

  【良教乡(Liang Jiao Xiang)】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7.5千米。人口1.5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42.8平方千米。辖石庄、上治泉、下治泉、桥尔沟、下甘沟、煤洞沟、白崖、上甘沟、松林、沙布、前跃、良教沟12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良教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七乡,1956年改设良教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五星公社,次年改桥头公社,1963年分设良教公社,1984年设良教回族乡,1985年改为良教乡。
  -环境卫生为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和良教乡“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验收工作,进一步巩固共建成果,根据县“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良教乡于2012年11月3日早8点30分召开了“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环境卫生整治安排会议。会议由乡-史学义同志主持。
  会上,首先对参加这次环境卫生整治的全体乡干部进行明确分工:白崖村由副乡长李长福同志负责,乡驻村干部马应彪同志协助;煤洞沟村由副乡长马俊杰同志负责,乡驻村干部王福同志协助;下甘沟村由人大主席冯炳录同志负责,乡驻村干部马学敏同志协助;桥尔沟村由副乡长白字兰同志负责,乡驻村干部马玉英、冶玉莲同志协助;下治泉村由乡长武靖同志负责,驻村干部韩桂兰、韩林、李伟、马悝等同志协助;上治泉村由副乡长柴忠宝负责,马明芳、李花塄、王芙花、邓春生、李琼莹、刘金梅、马海买、朱春海、冶生元、李少雄、黄全保、马福才、马素萍、马静、付秀珍、郑玲等同志协助;石庄村由乡党委副书记马明曦同志负责,驻村干部王正英、云发秀等同志协助。
  其次,对各村的重点整治地点一一进行了通报,并要求每位干部都要负起责任,认真检查安排,将重点地区和卫生死角进行重点清理,做到内村卫生区域责任到人,环境整治不留死角,并且每个村都利用广播、党员、群众会议、横幅等宣传手段营造广泛的舆论氛围,喜迎党的-的胜利召开和“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取得新的成果。-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630121207 810000 -- 查看 良教乡谷歌卫星地图

良教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白崖村 ·沙河口区学校名录·西宁品牌网·西宁旅游·西宁特产·西宁十大 0

----

查看 白崖村谷歌卫星地图

良教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桥头镇

  桥头镇位于县境东南部,县府驻地。人口6.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蒙古等少数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16.2%,藏族占3.2%。面积33.6平方千米。辖胡基沟、向阳堡、红河限、暗门滩、元树尔、小煤洞、大煤洞7个村委会和人民路、解放北路、解放南路、桥东、牦牛山、园林北路、园林南路7个居委会。1952年建桥头乡,1956年设桥头镇。1958年改为五星人民公社,次年更名为桥头公社。1965年复设桥头镇。.  

城关镇

  城关镇1957年前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府驻地18千米。人口2.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等少数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39.8%,土族占13.9%。面积43.6平方千米。辖东门、下毛佰胜、上毛佰胜、好来、城关、西门、西关、龙曲、塔哇、贝寺、张家庄、大庄、阳坡庄、柳树庄、李家磨、上寺咀、下寺咀、铁家庄、林家台、沙巴图20个村委会和城关1个居委会。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佰胜堡,民国廿六年(1937年)设佰胜镇。1951年设城关镇,1952年改城关乡,1956年复设城关镇。1958年并入互助公社,1959年改城关公社。1984年改为城关镇。.  

塔尔镇

  塔尔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8千米。人口1.8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总面积35.2平方千米。辖河州庄、凉州庄、塔尔湾、下旧庄、上旧庄、石家庄、韭菜沟、泉沟、贲坑滩、中庄10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塔尔乡,1951年改第三区第六乡,1952年复设塔尔乡,1956年设塔尔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解放公社,1961年改为塔尔公社,1984年设塔尔回族乡,1985年改为塔尔乡。.  

东峡镇

  东峡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17千米。人口1.5万。总面积94.4平方千米。辖多隆、元墩子、刘家庄、衙门庄、康乐、老虎沟、尔麻、杏花庄、仙米、田家沟、克麻尔、南滩、麻其13个村委会。民国廿六年(1937年)设多隆乡,1951年改第六区第三乡,1952年改为多隆上、下乡,1956年设多隆藏族乡,1958年改为东风公社,次年更名东峡公社,1984年改为东峡乡。.  

黄家寨镇

  黄家寨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10千米。人口2.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藏、蒙古等民族。面积29.7平方千米。辖黄家寨东村、黄家寨西村、东柳、下陶家寨、上陶家寨、杨家寨、许家寨、上赵家磨、下赵家磨9个村委会。民国廿五年(1936)设黄家乡,次年改永和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又改为黄家寨乡。1951年改第五区第三乡,1952年又复称黄家寨乡。1956年划归西宁市,1958年为七.一三人民公社,1960年又划归大通县管辖,1963年设黄家寨公社,1984年复改黄家寨乡。.  

长宁镇

  长宁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14千米。人口1.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等民族,回族占总人口16.3%。面积27.2平方千米。辖长宁、王家庄、新寨、下严、甘沟门、宋家庄、韩家山7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长宁乡,1950年仍设长宁乡划归西宁市,1963年又复归大通县设长宁公社。1966年合并为后子河公社,1984年改为长宁乡。.  

景阳镇

  景阳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30千米。人口1.4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藏、蒙古等民族。面积54平方千米。辖后山、甘树湾、苏家堡、山城、土关、什家、大寺、小寺、寺沟、大寨、小寨11个村委会。1954年建苏家堡乡,1956年改为景阳乡,1958年为景阳公社,1984年改为景阳乡。.  

多林镇

  青林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33千米。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藏、蒙古族,其中土族占总人口的43.3%。面积295.6平方千米。辖中庄、生地、毛合湾、柳林滩、棉格勒、下阳山、上阳山、麻哈、泉家湾、白土垭豁、雪里合、卧马12个村委会。民国廿六年(1937年)设多洛上、下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一、二乡,1952年复设多洛上、下乡,1953年分设青林乡,1956年并入多林乡,1958年合并为红旗公社,次年改为多林公社,1978年改为青林公社,1984年设青林土族乡,1985年改为青林乡。.  

新庄镇

  新庄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14千米。人口1.3万,以回族为主,还有汉、蒙古、土等民族。回族占总人口的54.4%。面积54.4平方千米。辖上山、下山、李家山、申哇、硖门、新庄、台其庄、吉仓、中滩、尕庄、红石崖、兰龙12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新庄乡,1951年改第三区第四乡,1952年复设新庄乡,1956年设新庄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解放公社,后更名新庄公社,1984年复设新庄回族乡,1985年又改为新庄乡。.  

青林乡

  青林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33千米。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藏、蒙古族,其中土族占总人口的43.3%。面积295.6平方千米。辖中庄、生地、毛合湾、柳林滩、棉格勒、下阳山、上阳山、麻哈、泉家湾、白土垭豁、雪里合、卧马12个村委会。民国廿六年(1937年)设多洛上、下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一、二乡,1952年复设多洛上、下乡,1953年分设青林乡,1956年并入多林乡,1958年合并为红旗公社,次年改为多林公社,1978年改为青林公社,1984年设青林土族乡,1985年改为青林乡。.  

青山乡

  青山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30千米。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藏、蒙古等民族,其中土族占总人口的35.6%,藏族占19%。面积103.9平方千米。辖佐士图、龙卧、聂家沟、利顺、贺家庄、青山、沙岱、红泉8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古娄乡、祁家乡,1951年改第三区第一、二乡,1958年合并为先锋公社,次年改为青山公社,1984年设青山土族乡,1985年改青山乡。2006年8月,撤销西山乡,并入青山乡。.  

逊让乡

  逊让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6千米。人口1.1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2.9%。还有汉、藏、蒙古等民族,面积128平方千米。辖麻什藏、谷古家、逊布沟、庄头、八里庄、武胜沟、兰家、安宁滩、逊布、尕漏、塘坊、上后拉、后拉13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逊让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三乡,1952年建逊让上、下乡,1956年设逊让土族乡,1958年合并为红旗公社,后改为多林公社,1961年析置逊让公社,1984年复设逊让土族乡,1985年改为逊让乡。.  

极乐乡

  极乐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7千米。人口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5.8%。还有汉、土、藏等民族,面积54.6平方千米。辖极拉口、上和衷、下和衷、阳坡庄、宗阳沟、深沟、极拉上庄、极拉下庄、极拉后庄、崖湾村、岔水坝11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极乐上乡、极乐下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合并设极乐乡,1950年复设极乐上、下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四、五乡,1956年改设极乐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互助公社,后更名城关公社,1961年析置极乐公社,1984年设极乐回族乡,1985年改为极乐乡。.  

石山乡

  石山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0.7万,全是回族。总面积27.4平方千米。辖红垭豁、杂户、冰沟、铧尖、石坂滩、西坡、上丰积、下丰积、小沟9个村委会。1952年建石山乡,1956年设石山回族乡,1958年改为幸福公社,次年又更名为石山公社,1984年复设石山回族乡,1985年改为石山乡。.  

宝库乡

  宝库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28千米。人口1万,以土族为主,还有汉、蒙古、藏等民族,土族占总人口的70.9%。面积1174.8平方千米。辖祁汉沟、水草滩、哈家嘴、油房庄、张家滩、纳塄沟、五间房、寺堂、孔家梁、俄博图10个村委会和巴彦1个牧委会。1952年建宝库乡,1956年改设宝库土族乡,1958年合并入解放公社,1961年析置宝库公社,1984年改为宝库土族蒙古族乡,1985年改为宝库乡。.  

斜沟乡

  斜沟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6千米。人口0.7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5.5%。还有汉、土、藏族。总面积47.8平方千米。辖小业坝、大业坝、业坝台、河滩庄、斜沟、上窑洞庄、下窑洞庄7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雪沟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称斜沟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六乡,1950年设斜沟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互助公社,之后先后易名城关公社、斜沟公社、极乐公社,1984年设斜沟回族乡,1985年改为斜沟乡。.  

良教乡

  【良教乡(Liang Jiao Xiang)】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7.5千米。人口1.5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42.8平方千米。辖石庄、上治泉、下治泉、桥尔沟、下甘沟、煤洞沟、白崖、上甘沟、松林、沙布、前跃、良教沟12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良教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七乡,1956年改设良教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五星公社,次年改桥头公社,1963年分设良教公社,1984年设良教回族乡,1985年改为良教乡。   -环境卫生为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和良教乡“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验收工作,进一步巩固共建成果,根据县“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良教乡于2012年11月3日早8点30分召开了“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环境卫生整治安排会议。会议由乡-史学义同志主持。   会上,首先对参加这次环境卫生整治的全体乡干部进行明确分工:白崖村由副乡长李长福同志负责,乡驻村干部马应彪同志协助;煤洞沟村由副乡长马俊杰同志负责,乡驻村干部王福同志协助;下甘沟村由人大主席冯炳录同志负责,乡驻村干部马学敏同志协助;桥尔沟村由副乡长白字兰同志负责,乡驻村干部马玉英、冶玉莲同志协助;下治泉村由乡长武靖同志负责,驻村干部韩桂兰、韩林、李伟、马悝等同志协助;上治泉村由副乡长柴忠宝负责,马明芳、李花塄、王芙花、邓春生、李琼莹、刘金梅、马海买、朱春海、冶生元、李少雄、黄全保、马福才、马素萍、马静、付秀珍、郑玲等同志协助;石庄村由乡党委副书记马明曦同志负责,驻村干部王正英、云发秀等同志协助。   其次,对各村的重点整治地点一一进行了通报,并要求每位干部都要负起责任,认真检查安排,将重点地区和卫生死角进行重点清理,做到内村卫生区域责任到人,环境整治不留死角,并且每个村都利用广播、党员、群众会议、横幅等宣传手段营造广泛的舆论氛围,喜迎党的-的胜利召开和“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取得新的成果。-   

向化藏族乡

  向化藏族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23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46.6%。面积172平方千米。辖上滩、下滩、三角城、将军沟、达隆、驿卡、麻庄、流水口、立树尔9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向化乡,1951年改第六区第四乡,1952年改为向化乡,1956年设向化藏族乡,1958年合并为东风公社,后易名向化公社,1984年复设向化藏族乡。.  

桦林乡

  桦林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14千米。人口1.4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16.4%,还有汉、藏、土等民族。面积208.8平方千米。辖胜利、瓜拉大庄、桦林庄、兴隆、关巴、台子、贲哇沟、阿家沟、吕顺、西沟、七棵树、东庄、峡口、俄博沟14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桦林乡,1951年改第六区第七乡,1952年改设桦林乡,1956年设桦林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东风公社,后改为东峡公社,1961年由东峡公社析置桦林公社,1984年复设桦林回族乡,1985年改为桦林乡。.  

朔北藏族乡

  朔北藏族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5千米。人口1.1万,以汉族为主,其中藏族占40%。面积43.7平方千米。辖阿家堡、永丰、菜子口、药匠台、小龙院、马场、代同庄、下吉哇、李家堡9个村委会。民国廿六年(1937年)设朔北乡,1951年改第四区第二乡,1952年复改朔北乡,1958年改为红光公社,次年又更名朔北公社,1984年改为朔北藏族乡。2006年8月,撤销窎沟乡,并入朔北藏族乡。.  


良教乡特产大全




良教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