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天津 >>北辰区 >> 天穆镇 >> 西于庄村

西于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于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于庄村简介

  位于镇西南,红桥区界内,东邻中环线,西抵西北半环快速路,南依子牙河,北至光荣道,为市区村。距镇政府3.5千米。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渔民聚居成村,名西渔庄,后演变为西于庄至今。建有3.7万平方米的高科技电子工业园和坐落在中环线的云汉大厦写字楼,2008年筹建(2011年建成)的10万平方米高层住宅楼“丽水苑”成为西于庄村新标识。
  盖来普工业园、北辰开发区工业园,引进的内外资企业为电子、机电、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精细化工等行业,计30家。2007年,因光荣道拓路改造,西于庄村红咸里居住区和村办公区拆迁。2009年,有村民857户2370人,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22亿元,利税5546万元,增加值9512万元;第三产业收入1750万元,利税1161万元,增加值1854万元;固定资产投入413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7万元。2000年起,为全村职工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5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20113100 300400 022 查看 西于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于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西于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桃香园社区

  桃香园社区位于天穆镇顺义道南部,辖区东至天津二建公司搅拌站及加工厂,西至津京公路,北至天穆骨科医院,南至辰发花园小区。   桃香园小区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有住宅楼64栋,251个楼门。社区内建有桃香园菜市场、步行商业街、健身器械场、中心公园、桃香园供热站。  

金苑公寓社区

  金苑公寓社区,始建于1999年。位于东至北运河,南至浩达公寓,北临王庄村,西至原红桥双环邨。共有23栋楼房,105个楼门,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金苑公寓社区居委会于2014年3月由天穆镇其他居委会抽调6名有工作经验的社区干部组建金苑公寓社区居委会。同年12月接管佳丽园社区。  

辽河园社区

  辽河园社区居委会管辖区东临淮河道、南至滦河道、西临铁东北路、北至汇川商贸城。辖区面积19万平米,共计楼房84栋。  

欢颜里社区

  欢颜里居委会始建于1992年。2001年时由马庄大楼、南仓楼、锅炉厂平房、欢颜南里、欢颜里社区合并而成。辖区东起高峰路,西至马庄村,南邻南仓村,北至工商北辰分局。2005年,由于京津公路拓宽修建快速路,南仓楼被拆除,马庄大楼2-3、12-16号楼共7栋楼被拆迁,现管辖马庄大楼1、4-11号楼共9栋楼。2010年10月启动锅炉厂平房拆迁工作,2011年9月锅炉厂共9排平房已全部拆除完毕。现辖区面积6万平方米,有楼房16幢,居民2500余人。  

大通绿岛社区

  大通绿岛家园社区居委会于2008年1月1日成立。辖区座落于北辰区京津公路320号,西临京津公路,东到高峰路,南靠南仓道,北至天重道,辖区面积25万平方米,共有2295户,5484人。居委会两委班子成员共有10人,其中中共党员6人,平均年龄33.7岁,是一支年轻有干劲的队伍。经居委会两委班子成员和社区居民共同努力,大通绿岛家园社区各项事业建设井井有条,分别对社区60岁以上老人、已婚育龄妇女、6-14岁、15-22岁青少年、残疾人、低保户、空巢或独居老人等建立明细台帐,并成立了大通艺术团、大通合唱团、大通助老服务社等多支文体、慈善类的社会组织,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在平时工作中坚持把“乐于奉献、服务为民”作为服务宗旨,努力使社区居民享受到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服务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区生活。  

勤俭村

  勤俭村分老村、新村。老村西靠北运河,夹霍嘴与勤俭道间,新村位于普济河道北,村委会设于新村普济河道立交桥下。20世纪初,在今京山铁路以西一带有砖窑,山东、河北、河南难民在此佣工定居,时称北洼窑地。1920年,北洼窑地形成3个窑场,1939年,形成前窑地、后窑地和白菜园居住格局。居民20多户尚无村名,挂靠在南仓村。因住户来自3个省,多是老乡,便效仿“桃园三结义”之意,取名“三义村”。80年代开展地名标准化工作时,因避免与区内北仓镇之三义村重名,天穆镇内三义村因临近勤俭桥而更名为勤俭村。2006年,在勤俭工业区兴建北方汽贸园。  

东于庄村

  东于庄农工商公司坐落于天津市河北区天泰路126号,东临天泰路小学,南临格林豪泰酒店,西临天泰路,北临席厂下坡。从1955年成立东于庄火炬社至今已有60余年。占地面积约为两亩地。  

西于庄村

  位于镇西南,红桥区界内,东邻中环线,西抵西北半环快速路,南依子牙河,北至光荣道,为市区村。距镇政府3.5千米。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渔民聚居成村,名西渔庄,后演变为西于庄至今。建有3.7万平方米的高科技电子工业园和坐落在中环线的云汉大厦写字楼,2008年筹建(2011年建成)的10万平方米高层住宅楼“丽水苑”成为西于庄村新标识。   盖来普工业园、北辰开发区工业园,引进的内外资企业为电子、机电、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精细化工等行业,计30家。2007年,因光荣道拓路改造,西于庄村红咸里居住区和村办公区拆迁。2009年,有村民857户2370人,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22亿元,利税5546万元,增加值9512万元;第三产业收入1750万元,利税1161万元,增加值1854万元;固定资产投入413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7万元。2000年起,为全村职工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5险。  

郭辛庄村

  郭辛庄村位于北辰区与红桥区交界处,50年代末期北运河去弯调直后将村庄分在运河的左右(东西)两岸,左岸为老村庄东临方舟小区西临北运河左岸,南临沂水园北临吴咀,滦水园,距京津路天穆镇政府约800米。右岸为村办公驻地及部分村民居住区。东临辰永路北运河右岸,西临西北办环快速路,南临丁字沽一号路千里堤,北临佳庆道、佳丽园,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郭辛庄桥方便了两岸居民的出行,党务经济由北辰区领导,行政户籍、社区民事由红桥区管辖。  

天穆村

  天穆村位于北运河左岸、京津路两侧。明代洪武、建文年间,有浙江钱塘(今余杭)人穆重和从南京随燕王朱棣北狩燕京(北京),后落户直沽小孙庄,遂称穆家庄。天齐庙村由河南入单姓建于嘉靖年间(1523—1566),后因建天齐庙而得村名。数百年间,两村陆续迁入周、刘、赵、龙、时、李、张、高、丁、马、黑、王、乔等姓,到1997年达到292个姓氏,多来自浙江、河南、江苏、山东、河北,主要是回族。1949年,穆庄子有784产,仅8产汉民。1951年两村合并,村名取两村首字,故名“天穆”。   天穆村因系为回族聚居区,一直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明清以来,村中以漕运为业的船工和赶马车陆路运输的入较多。据《津门保甲图说》,1846年天穆村和吴嘴村有602产,其中船产60户、负贩9日产,两个职业占总户数的26.2%。他们西出太原,给山西钱庄运银两;北到热河、归绥(呼和浩特)、喇嘛庙等地贩运牛羊、皮货,南至襄樊、西安、老河口等地运杂货。民田年间,由天穆入在津经营的羊圈有18家,其中德盛号、义成号、源顺号、义顺成号最为著名,每年运津活羊10万只上下。天穆人还特别擅长牛羊肉加工。‘七七’事变前后,天津市有牛羊肉铺261家,其中已知是天穆入开办的就有121家,“烧饼果子豆腐丝、炒面带小鸡”,“天穆人三把刀:牛肉、切糕、泥瓦刀”都是对天穆人从业的形象描述。至今“穆庄子牛杂”、“穆庄子羊杂”依然是著名招牌,商贩、店铺遍及津城。1984年8月天穆村建牛羊肉交易市场,成为天津市牛羊肉集散地。   天穆村,旧有汉语和经堂教育。清末有德盛私塾馆、大胡同张家私塾馆等10余处。最著名的是“大书房”,力学人王德舆是咸丰元年辛亥恩科举人。后弃官兴学,培养出北仓卢汉邦、王秦庄韩占鳘、大厂回族自治县王其坤等十几位举人和多名秀才。其弟德骏(举入)、子赞恩、孙念祖相继接手办学多年,今有’德善胡同”以为纪念。经堂教育系伊斯兰教启蒙及初级教育,兴于清康熙年间,全部免费,兴盛时亦有学龄女童,至1958年实行宗教改革时停办。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民立第八小学(现天穆小学)。1958年,建天穆中学(1970年撤销)。1975年,建天穆第二小学(1985年改称民族小学)。1996年9月,建成民族职专,面向全国招生,2001年成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校,现为国家级重点校。   天穆清真寺著名华北,其中清真北寺建于明永乐二年,南寺建于清咸车四年,常年有几十入在寺内学习,学成后到各地出任教长。知名的有沧县贾松波、河间哈广成、青县李方华、武清刘少堂、丹东杨宝林、辽宁法库白凤元等数十人。1932年在天津市宗教会议上代表伊斯兰教发言的王敬斋、穆文舫亦为天穆清真寺学生,穆文舫于1933年还在南开大学讲过-。解放前后有俄罗斯、伊朗、埃及、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穆斯林到清真寺参访、礼拜。   天穆入因漕运及陆运均需保镖,故自古尚武。民初,曾有光绪十五年乙丑科武进士陈田璧病居村内,倡导习武健身;1952年,穆成宽在全国民族式摔跤比赛中夺得冠军;又有村民时洪亮于2000年在法国‘巴黎市长杯’中国式摔跤邀请赛中获73公斤级冠军。   天穆村是游泳之乡。自1939年穆成宽在有外国人参加的大赛中首夺两项冠军后,穆氏家族及其弟子称雄中华泳坛数十年。在第一届全国游泳比赛会上,天穆村的穆祥英、穆祥雄、穆祥豪、罗金龙、张家瑞、穆秀珍6人被评为“中华全国游泳选手’。其后,有数十人入选省市队、田家队任运动员或教练员,数人担任省、市或国家游泳组织领导职务。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畅游北运河、海河活动,常有三、四百人参加,多时近千入。1974年9月和1991年,先后建成天穆游泳池和游泳馆。1994年,天穆村又正式成立了冬泳队,开天津市农民冬泳之先,1997年1月参加第三届全国冬泳比赛,12名运动员获11块奖牌。   天穆村人才荟萃。解放后在天津市内和外埠担任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者数量良多;获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者为数不少;体育界,在游泳、捧跤、自{亏车、毽球、垒球诸项目获得全国及国际性赛事前三名者达数十入;医务界,有自学成才的骨科专家;文艺界,有著书立说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美术、书法、摄影、戏剧、曲艺界,都有成就卓越的佼佼者。更有李世广等见义勇为的英雄模范。   天穆还是抗曰根据地村。1944年6月,冀中区回族革命者干一、刘布伦到天穆从事地下抗日工作,后组建天齐庙、穆庄子村政权。1945年秋组成天津地下军回民大队,1946年先后编人冀中九分区回民支队和冀中军区回民支队。   解放后,天穆村各项社会事业都有长足的进步,集体经济也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1980年,天穆村的各业生产总值5168.6万元,至1995年跨入产值亿元村行列,每5年依次递增122.1%、204.4%和135,2%。1997年,成为天津市明星小康村。跨入新世纪后,第二、第三产业又不断迈上新台阶。2005年,工业总产值82350万元,全村固定资产原值100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16元。   天穆村,闪烁着民族之光!   天穆村,北辰区的一颗明珠!  

吴嘴村

  吴嘴村位于城郊结合部天穆镇域内,东至方舟温泉花园,南至郭辛庄,西至北运河东路和滦水园,北至家乐北辰店。   吴嘴村集体通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已今非昔比,随着村级收入的提高,让村民享受到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发展依靠村民,发挥成果由村民共享,这是村领导班子一贯坚持的原则。随着集体收入的增长,现每年用于村民的福利费支出达到年总年收入的70%以上。村领导班子计划还要继续提高村民退休费及福利待遇,让村民享受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更多利益。  

王庄村

  王庄村位于北运河西岸,明永乐年间,山西王姓在此定居,称王家庄。后迁来徐姓人家,称徐王庄。后复称王家庄。50年代称王庄至今。清同治年间创建顺和高跷会,为市、区著名花会之一。村内有知名民营企业金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近年建立了天津市首家村级四星级酒店瑞景大酒店。  

马庄村

  马庄村坐落于天穆镇京津公路黄金走廊两侧,北与闫街村相邻,南与南仓村接壤,村域面积10公顷,由11个村民小组构成,截止2014年底,共有村民778户,2036人,以刘友仁任书记、刘铁任村主任的领导班子,坚持亲自抓,负总责。   完善村民养老保障体系,从2009年开始组织120位老年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使全村中、老年人基本都能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健全村民医疗保障体系,做到村民住院医疗费村级报销35%,解决村民看病难的后顾之忧;提高村民福利体系,2009~2015年又为全村老年人逐年每月每人提高退休费100元,春节、五月节、八月节、重阳节、旅游费、煤火费以及老年人生日等村再给予每人共计3000元的补贴;丰富村民文化体育生活,组织村民成立健身舞蹈队,并在镇组织的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为每个流动育龄妇女建立卡册,签订合同,实行人来建卡,人走撤卡的管理制度。  

刘房子村

  刘房子村位于天穆镇西南端,地处北辰区与红桥区交界,津霸公路两侧,南界子牙河,东依千里堤,西接杨嘴村,距镇政府2.6千米。清咸丰末年成村,村名来源于刘姓建草房落居于此,其后山东难民拥至,沿为村名刘家房子,也称刘房子、刘家房。1994年,与天津商学院合建2万平方米学生生活区,为全国农民助教创举。先后投资逾700万元调整传统种植农业结构,发展种养结合、经济型、观赏型农业,建智能化温室2.67公顷,引进名贵花卉品种鹤望兰种苗1万株,种植工艺葫芦,引进金鱼、热带鱼及孔雀等养殖观赏新品种。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投资3000万元建设2万多平方米的花卉市场。建成学生生活、津霸公路商业街、旧物市场、农贸市场等商业服务基础设施。住房基本实现楼房化,形成暖香里、梨香里、沁芳里、铭仁里别墅区等住宅小区。  

闫街村

  天津市北辰区天穆镇闫街村,位于天穆镇最北端,南隔丰产河与马庄村相连,北与北仓镇北仓村相接,东邻京津公路、西靠北运河,南北分别距中环线、外环线约4公里。   闫街村因元代于运河边设渡口转输粮盐,称盐街,明朝永乐年间成村,因谐音改称阎街,亦名为“闫街”。   闫街村中有一棵古槐,树龄已逾700年。   清末村民擅武,闫街村建立少练会,延续不断开展活动。闫街村少练会、中老年夕阳红健身舞队长期坚持活动,起到强身健体、丰富群众业余文体生活的目的。  

柳滩村

  明洪武年间成村,因地处运河浅滩又多柳树,故名柳滩。清道光年间曾称柳台村,后演化现名。明隆庆年间设渡口1处。清道光年间建德音法鼓会。是北辰区首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域内陶瓷装饰城颇有知名度,辟建的北门医院遐迩闻名。  

霍咀村

  霍咀村自明朝永乐年间建村,村庄前依京津公路后靠北运河,左傍普济河道公路和勤俭桥右邻普济河道旧址,与西沽桃花园隔河相望,风景秀丽,交通便捷,民风淳朴。原居住村庄在建设北运河绿化带工程、京津公路互通立交桥和北辰黄金大道工程中全部被拆迁,分别以货币安置和还迁房安置的方式进行了安置,现在以普天里小区和辰发花园小区为村民较为集中的居住地。  

南仓村

  南仓村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天穆镇中偏北。北邻马庄村,南邻滦水园,与吴咀村相望,西邻北运河,东邻镇政府、南仓中学。元至元十六年在此建粮仓,名南仓。明永乐年间成村,以粮仓之名命名,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南仓村现有村民5000人,1700户,集体土地2000多亩,因天津城市建设的规划发展迅猛,于2001年北运河改造工程,建滦水园,拆迁村民200余户。2005年西北半环快速路建南仓立交桥,拆迁村民800多户。2010年城中村改造工程拆迁村民700余户。三次拆迁将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南仓村拆为平地,已不存在,正在建设星级宾馆和商业街。村民从原住的平房集中搬迁到镇域内的南仓新苑小区和蓝岸森林小区的楼房居住。  

张兴庄村

  张兴庄地处市区位于河北区与北辰区的交界处,位置在河北区新开河以北,宜白路以南,京山铁路以东,它是市区沟通北辰的重要通道。张兴庄的由来是在1886年晚清时期,有一张姓人家在此处取土建房九间,由此发家,所以起名为张兴庄。  


西于庄村特产大全




西于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