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店营村位于镇平县城西北部,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之中,与石佛寺镇交界。东临207国道,南靠柳卢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全村耕地2800多亩,人口3000多人。地理条件优越,人力资源丰富,是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近年来,我们迎着-精神的春风,在县乡村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和壮大,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达到了小康村的高标准。全村有百分之四十的村民在园区企业上班就业,他们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车辆运输业在我村日益壮大,给工业园区的工业生产和周边的农业生产都带来了方便,也大大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大型养殖专业户已达到二十多家,发展势头迅猛,这又给农民的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有很多年轻人投入到玉雕加工产业之中,为工艺品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各行各业人才辈出,使我村的经济突飞猛进,生活更加美好!
我们的优越发展条件和村民们满腔的发展热情,加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必将推动我村经济新的腾飞。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324003 | 473000 | 0377 | 查看 李店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新城社区 |
玉都街道办事处新城社区位于县城西北域城乡结合部,312国道、207国道、宁西铁路纵横内而过,交通区位优越。社区有十个居民小组,居民1073户、人口4127人,党员25人,4个党小组。白2007年整合社区以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以社区再就业为重点,以社区文明建设为特色,紧扣构建和谐社区这个主题,全面开展和谐社区建设,为维护辖区稳定和谐做出努力。社区主要任务和职责如下: 一、主要任务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 2、执行居民会议的决议。 3、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4、组织居民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教育居民爱护公共财产,树立移风易俗、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新风尚,加强民族团结,邻里团结。 二、主要职责 1、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2、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和户口管理工作。 3、居民会议职权工作。 4、财物管理制度工作。 5、卫生费征收工作。 6、办理养老保险、医保、低保等工作。 |
建设东路社区 |
镇平县玉都街道办事处建设东路社区居委会,简称建东居委会,组建于2001年3月,位于镇平县城东北区,东至将军路,南至建设大道,西至玉都派出所,北至尧庄村。现有人口约2000人,其中常住户83户,常住户籍人口268人,内辖3个居民小区,2个企事业单位,是一个服务型的社区。 建设东路社区一直坚持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关注-,建设新型、高效服务型社区”为目标。自2001年成立起,积极配合县民政部门,严格按政策做好辖区内下岗职工,特困户和孤儿孤老等-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请,复核工作,帮助居委会困难家庭十多户,为困难居民解决了燃眉之急,深受居民的好评。计划生育服务方面,也实现了突破,走上了新的台阶,连续多年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指标和任务。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工作上,大力宣传,认真核对办理,得到居民的赞誉与认可。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了社区内的环卫保洁工作及综合治理,信访稳定工作。 建设东路社区工作人员在各级领导的指导支持下,正努力把建设东路社区发展成一个健康向上,文明进步的平安和谐社区。 |
碾坊庄村 |
碾坊庄村位于县城北侧,南临建设大道、北靠宁西铁路、东西1.5公里、南北1公里。全村分布13个自然庄,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986人,耕地面积1365亩,党员72名。 去年以来,碾坊庄村两委在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充分发挥新城区的区位优势,贯彻实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农业,强力招商引资、带动壮大工业,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的强村富民思路,促进了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根据辖区汉回民族集聚的村情,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入手,把发展畜牧养殖和近郊型庭院经济做为支柱产业,在回民自然庄大力发展波尔山羊等畜牧养殖,在其他组发展苗木花卉、葡萄梨果、蔬菜种植等近郊型庭院经济,全村山羊养殖、苗圃园林、蔬菜种植等农副业项目有了新的突破。 在工业发展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吸引外资,“借鸡下蛋",成功引进“富润花园”、“万豪紫金苑”等两个大型商品房建设项目,这两个项目的实施既避免了群众居无定所和重复建设问题,又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同时也积极配合了县城建设步伐。 在第三产业发展上,鉴于可耕土地日渐减少、失地群众日渐增多的现状,积极引导农民依托县城、服务城市,投身到餐饮服务、加工修理、商业批发等二、三产业中,鼓励农户能干什么就干什么。 在为民办事上:1、村两委重点对村容村貌建设落实,修建了后杨洼、一里沟等自然庄水泥路面,1500余米,并绿化了道路两侧,架设路灯60余盏。2、为西刘堂自然庄投资5万元,打灌溉机井2眼,确保了大旱之年的小麦高产。目前,该村借助于区位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餐饮服务、汽车装饰、副食经营”建筑承包、玉雕加工、物流托运、蔬菜交易、休闲娱乐等八类产业,年上交税利近百万。碾坊庄村屡次获得“市级文明新村”、“县级小康强村”、“综合治理先进村”、“财税大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
尧庄村 |
尧庄村位于镇平县城东北角,建设大道东段北侧,宁西铁路贯穿全村北部,西临镇菩路,中间有泰山路北段贯穿南北,全村道路畅通,环境优美,村级道路硬化2000多米。全村6个自然庄,16个村民小组,700余户,2400余人,1700多亩耕地,男女劳动力1300余人,党员43人。 近年来,我村两委在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村广大干群,充分发挥我村区域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强力招商引资,以强村富民为指针,优化我村内外部环境,打造一流投资环境,发展我村经济。 本着为民服务,建设强村的富民思路,我村两委班子,积极协调,多方联系筹措资金,近年来,我村共建设基础设施: 1、村硬化主次干道2000多米,投资100余万元; 2、2007年总投资100多万元,村投资20万元,建水场一座,辐射全村600多户,2500余人,解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 3、投资70多万元新建尧庄小学一座,占地10余亩,可容纳学生200多人; 4、村内有幼儿园一座,学生100多名,解决了村内幼龄儿童的入托难题; 5、建卫生所1个,从医人员2名。 我村由于环境优越,交通便利,辖区内共建企业有: 1、侯记烧鸡加工场,年产量1000多吨,年产值超1000万元; 2、金盾门窗厂在建设大道北侧梁家庄,年产值500万元; 3、黄酒加工厂年产值30多万元; 4、辖区内水泥砖场共5个,年总产值30万元左右; 5、积极配合县重点工程,做好服务工作,在尧庄西侧协调规划57亩地,建有镇平县廉租房72000多平方米,总投资6000多万元,1100余套安置房,入驻居民4000余人; 6、2007年建变电站一座,占地10余亩; 7、辖区内建“雅苑”、“四通”、“青山”等多家餐饮服务点,年效益60余万元。 我村今后应从区位优势着眼,发展特色产业,比如蔬菜种植,另外,组织闲散劳力从事服务行业、汽车装饰、建筑承包、玉雕加工等。 |
肖营村 |
肖营村辖13个自然庄,19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75.86亩,人口3679人,920户人家,58名党员,7名村干部,一个学校,一个卫生所,一个敬老院。 我村的支柱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为主导,种植以传统为主,养殖以养蛋鸡为主导,其次是养猪业。现有养鸡场6个,每个厂存活鸡都在2500只以上,现有养猪场6个,每个厂养生猪100头以上。 我村的发展规划,一是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转变为经济型种植模式;二是扩大养殖业,由单一型转变为综合型模式,并且扩大养殖范围,使我村的经济创益,争取再上一个台阶。 |
五里岗村 |
五里岗村位于县城西部,宁西铁路、312国道、新城路穿境而过,是县城新区规划建设的主要所在。 五里岗村辖13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党员68人,人口3260人,现有耕地2850亩。 近年来,五里岗村两委在玉都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充分发挥新城区的区位优势,发展新型农业,强力招商引资。目前,新城路两侧已入驻投产企业有慧江商混、国风风电、金冠科技、永骏包装等七家,新入驻企业有恒力电机、豫龙技改、新豫纺织等五家。发展特色经济:现有奇石加工户64家,石材加工户57户,年产值1000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2000年以来,以312国道两侧形成的石雕小区,已成为豫西南一大景观,石材品种有奇石、景观石、人物、动物、化石等30余种,产品运销中原地区。在第三产业发展上,立足可耕地日渐减少,失地群众日渐增多的现象,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第三产业,现有餐饮业13户,商业10户,修理6家。为民办实事上:一是新修国道至上河自然庄水泥路1000米;二是对学校内进行硬化、绿化投资10余万元,极大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同时,作为园区村,近年来为支持国家建设,道路修建,城市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各项建设用地2000多亩。 |
唐家庄村 |
唐家庄村位于县城北部,辖11个自然庄,15个村民小组,属贫困村,全村2238人,户数540户,耕地2678亩,村室占地330平方,共两层,设有村委办公室,治安管理室、会议室、文化书屋等。唐家庄小学建于2000年占地6000多平方米,原有两栋教学楼,在村委班子带领下,多方筹资又新建一幢三层教学楼。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吸引了邻近几个村300余学生在此就读。 我村积极实施村村通工程,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北部安沟杨庄、土洞河村,修水泥路面约1.5公里;唐家庄冯家庄6—9组,修水泥路面约2公里,温坑1—4组修水泥路面约1.3公里,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方便。今秋村委多方找关系从关帝庙庄修至镇菩路水泥路面约500米,明年我村计划把10组、11组约1.8公里土路修为水泥路,使老百姓走上平整路。 我村支柱产业是农业,每年的经济作物夏季是小麦,秋季是玉米,冯天魁支部书记上任后,于2004年年终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带头种植十道金甜瓜,使唐家庄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甜瓜基地,一到夏秋甜瓜成熟时期,吸引了南阳市、邓州市、内乡、石佛寺、老庄等地商户开车前来收购。甜瓜成为我村的支柱产业。 我村的名胜—舜皇庙,始建于公元1368年—1664年间,据镇平县志记载1950年还有庙房13间,土地10余亩,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现仅余庙房10余间,在宗教局的管理下,德高僧人来讲说,依法组织广大居士信教,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修桥补路、救助贫困失学儿童救助孤寡老人等,受到了群众好评。 |
苏寨村 |
苏寨村位居玉都街道办事处西北部,北靠中州名镇—石佛寺镇,西临十二里河、南有宁西镇路横贯,东边旅游公路纵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村庄西侧的赵河湿地公园及玉源大道、石佛大道也为以后发展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苏寨村现有人口2283人,耕地面积1350亩,辖8个村小组,560户人家,近年来苏寨村特色经济明显发展,玉雕经济增长迅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村容村貌显著变化,社会各项事业协调推进。勤劳朴实的苏寨人民商业意识浓厚,务工经商人员不断增多,以“快速发展,率先崛起”为主调,不断把发展特色经济热潮引向深入,打造“特色经济,明牌产品”,全村共有玉雕加工户40户,商品经销户360户,大理石厂2个,从业人员46人,精工铜器厂一个,从业人员82人,年产值近百万元。 村两委班子根据本村具体情况,下步打算:1、整修加固村东水渠2条,使全村近千亩耕地旱能浇,涝能排,提高单产、总产,确保苏寨人民衣食无忧;2、扩大玉器从业人员,提升档次,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扩大精工铜器厂规模,增加集体收入,公共积累;4加快新村改造步伐,力争在五年内把本村建成一个人民生活幸福、富有、村容村貌美丽漂亮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 |
周家村 |
一、基本情况 周家村位于玉都街道办事处东北部山区,辖12个自然村庄,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89人,北部三分之二面积为山区,南部约三分之一面积为丘陵,土地贫瘠,粮食产量较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二、支柱产业 我村山区石材资源丰富,是建筑业优质原料。俗话说“靠山吃山”,大力发展石材加工业是我村两委班子多年来带领村民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通过县、街道集中整治,规范管理,原点多面广、设施不完备、规模较小的石子加工厂已不存在,目前通过公开竞标,引进资金,正在投入生产的规模化大型石子加工厂6个,本村百余名劳力成为石材工人,年均收入2万多元。石材厂年生产石子、石米50余万吨,远销镇平方圆几十公里建筑工地,年交生产税6万多元,成为我村支柱产业。 另外,退耕还林也逐步成为我村又一经济增长点。涉及5、6、7、9、10、11、12、13组共8个村民小组,林果面积519.6亩,主要以核桃、杏为主。退耕还林方面,我村按照街道办布署,积极宣传动员群众认识造林绿化的深远意义和经济效益,群众起初观望持怀疑态度,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老百姓看到林果种植技术有人指导、承包种植还有补助,果实收入全部属自己,真真切切是一项脱贫致富的途径,欣然接受,种植热情高涨,村班子研究明年再发展林果面积500亩,竭两委班子所能为百姓谋福祉。 三、远景目标产业 杏山水库环境幽静,库水清澈,优势得天独厚,村两委计划向水利、旅游等相关部门申报,在玉都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正确指导、扶持下,将杏山水库通过竞标方式,招商引资搞旅游开发,将带动山区文化、餐饮业的蓬勃发展,带富周家山区村民,使杏山水库成为城市居民假日休闲的旅游胜地。 |
十里庄村 |
十里庄村位于镇平县城北部5公里,周边与安国、白河、周家及柳泉铺乡的青山村相邻,辖河东、河西、北吴营、东吴营、谢家、郭家、杨坡、小庄、王家等10个自然庄,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00人,531户,耕地面积2925亩,柳卢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被上级命名的“先进党支部”、“治安模范村”、“植树造林先进单位”、“教育达标先进村”。 位于村东的十里庄小学,现有教室22余间,学生300余人,教职工14名,这几年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近年来,十里庄村特色经济发展明显,社会大局平稳,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村庄面貌变化显著,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 勤劳朴实的十里庄人,商业意识浓厚,务工经商人员众多,以加工龙须草笤帚的传统手工业盛名远扬,年产量达40万条以上,产值在200万—300万元,远销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从业加工销售人员有500多人,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壮大,也是近些年十里庄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目前,共有500头以上存栏规模养猪厂3家,养鸡厂4家,优质白桃种植面积已扩大到200亩,预计明年果收益在150万元以上。 粮食种植是十里庄村的主要产业,也是传统优势,通过“科技驱动、典型带动、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使粮食生产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已经形成南坡的小麦育种基地,村东村西的瓜果蔬菜生产基地。 在平安建设、信访稳定工作中,十里庄村积极探索人防、物防、技防和基层纠纷调解的新途径,逐步形成独特有效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和老-在调解和维护本村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隐患,确保各类不稳定因素的早发现、早处理,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了各类事件的发生,近年来无一起重大治安刑事和赴县以上-的案例。 未来,十里庄村将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基本形成品种优良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和产业区域化的“四化”发展格局,村庄规划成整齐划一,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的新型社区,与发达地区一同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的时代。 富饶玉都办,魅力十里庄,全村人民以满腔的热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欢迎有识之士,携手共铸新的辉煌! |
安国村 |
安国村,又名王庄村是一个回族聚居村,它位于镇平县县城东北隅城乡结合部地域,县城泰山路北路贯通全村南北,长达2公里,是皮革、皮毛市场一条街,是豫西南皮革、皮毛贸易集聚地。每年常有周口、宁陵、彝县、辛集、张家川、常德等省市县的客商云集此处进行买卖交易,为县城五大商品市场之一,被誉为安国皮都,堪称宛西大地一绝。在中州大地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为安国村村民经济发展,实现“百姓梦,奔小康”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本村辖白花庄、闫岗、朱家岗、袁营等五个自然村,十五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75人,其中回族人口1326人,占总人口50%,蒙族、苗族占5%,总耕地面积1888亩,人均耕地0.7亩,本村男女劳力1800余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有800余人,剩余劳力为年老体弱者,在家务农,农闲做一些家庭皮毛加工、玉货加工生意。 袁营村有70%户经销玉货商品生意,远在北京、上海、广州、太原、乌鲁木齐市及全国各大中城市,实为本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闫岗自然村主要经营笤帚生意,从种植高粱到家庭加工直至进入市场形成链条发展,为安国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王庄自然庄有一家个体砖厂,几年来,由于水泥砖质量信誉高,所生产的水泥砖畅销南阳市各个县。 另外,本村有小商品超市两家,大大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用品。 安国村两委班子在狠抓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抓教育,从娃娃抓起,办了一所回民幼儿园,含大中小班,配备幼师十二人,入学幼儿200余人,园内各种娱乐设施齐全,弹、说、唱各方面的幼师人才都有。在安国古城遗址处办有玉都办事处中心小学,在校学生达600余人,计十二个班级,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课程设置齐全,各项配套设施完善。教育教学质量领先,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单位。 在村民医疗事业方面,村建有村卫生所,卫生所有简单的医疗器械,配备有医师三名,药剂师二名,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后顾之忧。 本村村民有50%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伊斯兰教在本村王庄的传播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村东北角建有清真寺,为穆斯林教礼拜殿,寺内设有阿文小学,常有本地及外地学生在这里求学,《古兰经》,穿衣后都到全国各地任教长,任翻译工作,为东西方伊斯兰教文化的交流和对外贸易培养了大批人才,本地清真寺在宛西大地享有盛名,王庄已有三位虔诚的伊斯兰教信仰者去过沙特共和国麦加城。圣地朝觐见过。 安国村地理位置优越,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村民在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同的“中国梦,百姓梦”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宽广。 |
刘洼村 |
镇平县玉都街道办刘洼村位于县城西十二里靠赵河西岸,辖区两个自然庄,占地2.5平方公里,10个村民小组,耕地1023亩,人口2086人。“312”国道横穿两个自然庄,东边有玉源大道,交通十分便利。 刘洼村近靠玉雕名镇—石佛寺镇,以玉雕加工为主导产业,全村476户,有350户加工销售玉雕产品,现已形成玉雕加工专业村,村东边有镇平石雕奇石加工城,经济活跃,生活比较富足。 村支部、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计划从今年起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整修村内10条道路两边下水道,架设路灯2公里。 辖区内有“五岳庙林场”和“五岳庙宇”,村小学是全县一流村办小学,在校师生500余人,店子自然庄充分利用庄内空用地,规划建设玉雕加工小区,已吸纳外来务工人员1000人,在我村从业。 村庄东侧赵河景观开发建设已列入2013年县城市建设重点工程。 |
刘家岗村 |
刘家岗村位于镇平县城北部,距县城5公里,村四周与唐家庄村,北张庄、李店营村和庄镇为邻,总面积4平方公里。全村有6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人口1700人。 村全境地处低山丘陵区,水利设施主要有高西河和清泉两座小型小库,2012年经过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愈来愈发挥着防汛灌旅游及水产养殖等功能。全村耕地面积1400亩,人均耕地0.82亩,经济收入以农业、林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花生等。全村有宜林地30亩,退耕还林地433亩,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4%。 该村矿产资源丰富,2000年在祁子堂有县属企业金矿一座,现已停业,2008年以来,又兴办页岩砖厂三家,从业人员48人,年产值80万元,所生产的页岩砖主要销往县城及周边村镇。 主要卫生设施有小学一所,现有教师2人,在校学生31人;有村卫生所2所,医务人员3人,病床4张,有文化书屋一个。 交通主要有镇菩路贯穿村东北部,南通县城,北达老庄镇,前几年由于村村通道路的修建,各自然庄及与周边村都通了水泥路,极大地改变了过去交通闭塞,出行困难的状况。通讯方面,2012年县移动公司在村支部修建了一座移动信号塔,使过去村民有手机无信号,通讯不畅的现象一去不返,加强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为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
李店营村 |
李店营村位于镇平县城西北部,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之中,与石佛寺镇交界。东临207国道,南靠柳卢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全村耕地2800多亩,人口3000多人。地理条件优越,人力资源丰富,是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近年来,我们迎着-精神的春风,在县乡村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和壮大,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达到了小康村的高标准。全村有百分之四十的村民在园区企业上班就业,他们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车辆运输业在我村日益壮大,给工业园区的工业生产和周边的农业生产都带来了方便,也大大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大型养殖专业户已达到二十多家,发展势头迅猛,这又给农民的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有很多年轻人投入到玉雕加工产业之中,为工艺品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各行各业人才辈出,使我村的经济突飞猛进,生活更加美好! 我们的优越发展条件和村民们满腔的发展热情,加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必将推动我村经济新的腾飞。 |
大刘营村 |
大刘营村位于镇平县城西北部,地处产业集聚区核心位置,207国道,宁西铁路,杏山大道,新城路穿境而过。辖区面积4.6平方公里,共辖大刘营、大菜园、魏庄、粉房庄、张庄等10个自然庄,13个村民小组,920户,3350人,现有耕地面积1210亩。2012年人均现收入7700元。先后多次被评为省级“民主法制村”、省级“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省级“五好党支部”、市级“文明村”、“财税强村”、“县级强村”等。 近年来,大刘营村充分发挥在产业集聚区内交通便利的优势,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发展经济为目的,产业集聚区为平台,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借势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提升较快,村容村貌明显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养殖业、运输业、玉器加工业、建筑业为主的四大产业,发展迅猛。运输业现有大型车辆50多辆。玉器加工业140多户。150多名群众就近进厂务工,成为产业工人,收入大幅度提高各村组均修通水泥道路。电力、水利设施日臻完善,800多户群众吃上干净的自来水。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3年1—13组都安装上摄像头,共计33个,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安居乐业。 2005年以来,为县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提供土地3000余亩,促进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壮大,同时也推动了本村的经济发展。 |
北张庄村 |
北张庄村位于镇平县城北部,县产业集聚区内,207国道穿境而过,全村辖15个自然庄,20个村民小组,716户,总人口3106人,耕地面积2797亩,本村区位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工业基础较好,辖区内有中联公司南阳航天水泥厂、编织袋厂等优秀企业。近年来,北张庄村在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突出“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民生工程”三项重点,锐意开拓,强力推进,狠抓落实,推动了村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 北张庄村有地处县产业集聚区的优势,近年来,村两委紧紧围绕园区发展,确立了“劳务兴村,三产旺村,实业强村”的经济发展思路:一是积极发展劳务输出,全村共向园区企业输出劳工300余人;二是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鼓励群众围绕园区发展需要在周边开设饭店、宾馆、超市、汽车修理等服务业;三是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以鑫鑫养猪场、鸿阳养殖场、实干养殖场等为示范带头,已发展规模养殖场6个,存栏均在100头以上,同时带动群众散养420户,形成初具规模的生猪养殖产业。 |
白河村 |
白河村位于县城北部,全村地处半山和岗丘地带,全村总人口为2136人,耕地面积4628.5亩,所辖17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庄。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原因,我村还比较落后,自2008年村两委在现任党支部书记张汉文带领下,发展桃树种植,现有桃园1120多亩,给群众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在11年至12年当中,硬化3.4公里路面,使我村面貌有所改变,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群近年来,村室新建有文化、体育场所,群众的文化生活有所丰富,群众的文化思想水平也有所提高。村两委团结协作,同乡、党委政府密切配合,积极完成县、乡所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后我村还要紧跟县、乡步伐,按村现有状况还要完成以下任务:硬化路面5公里,打深水井4眼,扩大桃园2千余亩,通过发展经济种植,根治贫困,使群众走上致富强村之路! |
四里庄村 |
四里庄村位于县城北部、2公里处,镇菩路穿村而过,11个自然庄,分布两侧。有村民1860人,有责任田2780亩,有小型拦河坝2座,深水井4处,村村通水泥路面近5000米。 土质结构:东西两岗以白土结石为主,中部沿柳卢路地区30公分以下为鸭子泥,可利用土层不足40公分,可利用土地不足总面积的1/3。 育林情况:辖区内镇菩路,柳卢路沿线两侧有杨树近5000棵,村民承包性林地40亩,近16000棵。 村无企业。主要劳动力以外出打工为主,部分在家从事玉雕加工,部分从事泥水工,搭建筑业,留守儿童、老人多。 无水源,主要河道3条,均为溢洪道,我村无优越的自然条件可凭借,农民收入微薄,09年经县有关部门评定为贫困村。 2011年底,村两委换届以来,班子成员以中青为主,较前更有战斗力,两年来沉下身子苦干,带群众想尽办法报项目,竭尽全力实实在在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修桥筑路,打深水井,一个新农村雏形已经显现,在艰苦的工作中,村两委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克服困难,改变我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我们未来有如下打算: 1、连接7组槐树庙至镇菩路的一桥一坝及一段路面硬化。 2、完成14组樊家庄、张家庄至镇菩路的桥坝、及一段路面硬化。 3、修通四里庄接7组村村通的一桥一坝一段路面硬化(以上三处路面硬化距离共计500米)。 4、樊家庄、张家庄与鄢庄各打深水井一眼,以提供生产用水为主。 5、争取两年内实现全村路面硬化,以确保农民生产生活畅通无阻。 以上五条目标,是村两委及村民代表经几次讨论核实而定,它也是我村两委今后的行动目标,今后我们将以-精神为指导,在工作的同时搞好廉政建设,使我村党支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