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南阳 >> 镇平县 >> 石佛寺镇 >> 贾庄社区

贾庄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贾庄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贾庄社区简介

  贾庄居委会简介
  石佛寺镇贾庄居委会位于镇东北8公里处,东临207国道,北临南召县,西临赵湾水库,结合村实际,围绕小康规划目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努力建设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富裕的强村。
  贾庄居委会共4个村民小组,分别为:双庙嘴组、贾庄组杨家庄组、黄泥凹组,共98户,总人口数为457人,全村耕地面积100亩,主要种植红薯、花生和蔬菜,林地面积2000余亩,主要种植桐油树、花栗树。河南吕氏庄园苗木研发培育土地在此培育苗木1千余亩,主要经营各种苗木,为绿化项目做出伟大贡献。全村人主要以钙粉业为生计,人均纯收入7千余元,本村石头资源丰富,外地来投资钙粉业达到十三家,为地方税收做出突出贡献。
  村两委是一个和谐的班子,村内有配套设施,村部占地面积2亩,村有卫生室一所,设施干净、卫生、舒适,为当地老百姓解决了就医问题,全村道路全部硬化,道路两侧绿化优羡,村民素质高,环境好,文化生活活跃,村两委班子以“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群众的愿望落到实处”为中心,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真正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真正把我村建设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村民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贾庄居委会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好,适合投资、旅游、开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324101 473000 0377 查看 贾庄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贾庄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贾庄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贾庄社区

  贾庄居委会简介   石佛寺镇贾庄居委会位于镇东北8公里处,东临207国道,北临南召县,西临赵湾水库,结合村实际,围绕小康规划目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努力建设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富裕的强村。   贾庄居委会共4个村民小组,分别为:双庙嘴组、贾庄组杨家庄组、黄泥凹组,共98户,总人口数为457人,全村耕地面积100亩,主要种植红薯、花生和蔬菜,林地面积2000余亩,主要种植桐油树、花栗树。河南吕氏庄园苗木研发培育土地在此培育苗木1千余亩,主要经营各种苗木,为绿化项目做出伟大贡献。全村人主要以钙粉业为生计,人均纯收入7千余元,本村石头资源丰富,外地来投资钙粉业达到十三家,为地方税收做出突出贡献。   村两委是一个和谐的班子,村内有配套设施,村部占地面积2亩,村有卫生室一所,设施干净、卫生、舒适,为当地老百姓解决了就医问题,全村道路全部硬化,道路两侧绿化优羡,村民素质高,环境好,文化生活活跃,村两委班子以“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群众的愿望落到实处”为中心,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真正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真正把我村建设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村民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贾庄居委会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好,适合投资、旅游、开发。  

盘坡村

  盘坡村简介   石佛寺镇盘坡村位于杏花山支脉,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群山环抱,清泉回溢,古称广泉寺沟。我村东邻老庄镇、南邻二龙乡,全村六个村民小组,十个自然庄,226户,813人,全村耕地面积441亩,林地面积4500亩,荒山面积2万余亩。   盘坡村以山区为主,土地肥沃,工业环节薄弱,农业为主。山坡植被保护良好,在面积树木资源,环境适宜居住,大面积的山区和草植被丰富,适宜大规模的养殖业发展,本地村民以种植地和养羊放牛为收入。丰富的水资源,无论天气如何,都用得上自来水,家家户户小范围的养殖也为经济带来一定收入。空旷的场地加上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大规模的养殖业发展。   山区林木丰富,山坡以桦榕树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绿化优美,2011年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带动下,种植油桐面积1500亩,增加绿化面积。北部张家庄大面积粗大的绿竹,形成一道优美的天然环境,丰富的水资源,再加上政府水利工程的实施,让家家户户在家中吃上自来水。大面积林木的和丰富的水资源,达到了真正的山清水秀,居住适宜,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了优美的自然条件。  

杨沟村

     杨沟村行政村位于石佛寺镇西北五华里处,共辖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2305人,552户,总耕地面积2724.3亩,属岗丘地貌,东与马隐店村相邻,西与王岗乡,东与李庄村接壤,南依魏湾村,北靠平地山村。   1、我村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料、花生。   2、玉雕“白菜”加工专业村。   3、佰头养殖厂一所。   4、仟只鸡厂一所。  

赵湾村

  赵湾村简介   赵湾村位于石佛寺镇3公里,居赵湾水库1公里,位于赵湾河东,赵湾村下辖3个自然庄,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64人,耕地3146亩,现赵湾有黄养殖场一处,占地110亩,养猪场一处占地90余亩,现存栏生猪1500余头,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左右,东有九龙山庄,是一处风景秀美吸投资的好地方。  

魏湾村

  魏湾村简介   石佛寺镇魏湾村位于镇区西部,赵河东岸,柳卢公路穿村而过。辖11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人口2850人,耕地2560余亩,农业和玉雕加工是该村主导产业,玉雕从业人数1000余人,是全镇传统的玉雕加工专业村之一。   在党的惠民政策感召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该村积极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2008年投资180余万元修建了魏湾大桥,解决了历年来群众过河难的问题,实现镇村交通贯通,在“村村通”政策的推动下,全村的有主次干道全部实现混凝土硬化。2012年该村新建村部委、办公大楼24间,改善为村民服务环境,并在村部建起群众文化大院,配备了多种健身器材,村内有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现有学生230余名,师资和基础设施都按照上级要求实现达标;在治安防范上该村组建了4人的专职巡逻队伍,在村内主次干道安装平安路灯60盏,在重点部位安装电子视频监控摄像头20余个,在村部建有治安指挥中心,人防、技防结合,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环境,为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该村通过论证规划,今年在赵河东岸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占地22亩,能容纳居民130余户的新型农村社区,切实改善本村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相信在党的“三农”政策的引领下,勤劳智慧的魏湾人一定会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仝堂村

  仝堂村简介   仝堂村地处丘陵,总人口1600人,7个自然庄,396户,耕地1369亩,党员30名,班子5人,14名组干部,以农业养殖为主要点。  

仝家岭村

  仝家岭村简介   仝家岭村位于石佛寺镇北部,共辖18个自然庄,13个村民小组,1560余人,耕地830亩,现有党员31人,村两委班子5人。近年来,仝家岭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争创“五好强村党支部”为目标,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加强村两委班子思想建设为主线,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以农民得实惠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改善农村面貌,齐心协办奔小康,使支部建设、村容村貌、集体财力等各项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村域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先后被县委授予“五好”农村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社会治安模范村”、“计划生育合格村”、“财税工作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该村针对本村既无资源优势,又无交通优势的现状,充分挖掘山区荒山荒地多的优势,引导群众治山造林,荒山绿化,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建设生态林、经济林,先后投资40余万元,发展柏树、橡树、枣树、梨树、桃树、柿树等经济树种。目前,全村经济林、生态林品种已达到22种,绿化荒山面积4000多亩,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增加了群众收入,年产值100余万元,从而使昔日一片荒凉贫脊的荒山变成了的硕果累累的绿山,成为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   村集体财力的增强,为筹办公益事业奠定了基础。投资120万余元,整修道路8条,修建桥梁一座,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投资8万余元,建文化广场一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投资8万元,建敬老院一座,解决了孤寡老人的赡养问题。积极筹措资金近20万元,对教学楼进行了整修,购置配套了教学仪器,硬化了公路至学校的路段,有效地改善了教学条件,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投资80余万元,实施饮用水安全工程,新打机井9眼,解决了13个组419户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使全村群众全部用上了自流水。投资30余万元建村级卫生院12间,解决看病难问题。   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党员、干部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全家岭村一定会成为一个经济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党建强村、经济富村、文明新村。  

马洼村

  马洼村简介   石佛寺镇马洼村位于石佛寺镇东南部,距镇区约1公里,紧临镇龙路。北与老毕庄、石佛寺村接壤,南与李营村毗邻,西接贺庄村,东临县工业园区,柳卢路穿境而过。马洼村包括马洼、薛岗两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562户,总人口2257人,其中党员42名,耕地面积275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等。石佛寺镇东干渠贯穿马洼村南北,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近年马洼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兼顾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打造环境优美的适居新农村,年人均收入达3650元。   近年来,马洼村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念,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坚持经济建设、乡村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带领村民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是大力发展经济。马洼村依托石佛寺镇全国玉雕产业集散地的优势,结合自身有利地理条件,积极鼓励支持青壮年经营、加工玉器,目前,全村80%的青壮年从事玉雕加工、销售和建筑业。以富帮贫的方法,带领适龄就业的年轻人学习玉器加工、销售。   二是深化种植为生产。马洼村大力推行科学化生产管理技术,推进高效农业、无公害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是兼顾村内软硬环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村6条主干道全部硬化,村村通道路总长4.1公里。农村书屋一处,老年活动室一处,安装路灯36盏,监控18个,自来水入户率达90%以上,有线电视安装率达84%。  

石佛寺村

  石佛寺村简介   石佛寺村位于石佛寺镇区北部,南部与玉雕湾毗邻。全村辖1个自然村,l3个村民小组,550户,23l0人,耕地面积640亩,共有党员72人,设置4个党小组。全村以玉雕、销售配套服务及第三产业为支柱产业,从业人员占全村人口的8O%。石佛寺村立足位于镇区的区位优势和传统玉雕专业村的产业优势,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来客商在此投资置业,推动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目前我村居住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达20O0户,近1OOO0人。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从产业入手壮大村域经济。首先突出优势,强化产业支撑。一是立足传统产业优势,壮大产业规模,促进经济发展。邀请工艺师前来授课,对玉雕加工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档次。同时,和村里的玉雕生产、销售大户联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壮大一批老加工户,催生一批新加工户。同时进行资金扶持,和信用社协调,做好小额贷款的发放,为群众从事玉雕生产提供资金保障,从而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增加群众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二是立足区位优势,建设玉雕市场,促进产品流通。整合规范红货玛瑙市场,筹建石佛寺玉博苑早市,吸引广东、湖北、辽宁、安徽及周边市县经销商1000多家,经营各类玉雕类摆件、挂件和奇石、古玩、木雕、根雕等各类旅游工艺品。目前,整个市场商贸繁荣、交易红火,市场日客量达60O0余人次,日成交额近30万元,给群众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三是因势利导,发展第三产业。在发展玉雕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本村地理位置优越和镇区商贸往来频繁、人流量大的特点,着力推进销售配套服务及第三产业,组织村民发展运输车辆,兴办宾馆、旅馆等第三产业项目。目前,全村已发展宾馆、旅馆、餐馆等项目120余个,逐步形成了吃、住、购、娱、游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既方便了外来客商,叉增加了群众收入。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石佛寺村两委着力把硬件设施当作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优化生态环境。一是加犬投入,对村室进行修缮改造。建设了村部综合办公大楼57间,筹建了文化大院,设有办公、老中青活动室、档案室,计生妇幼保健、书报阅览室等,并新增了远程电教设备、体育健身器材等,并对村部进行绿化、美化,建设标准化村室,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二是搞好配套设施,美化生活环境。实施“组组通、户户通”水泥路改建工程,硬化村内道路13条1800米,在新兴路两侧铺设彩砖220O多米,修挖下水道2000多米,栽植风景树900多棵,架设路灯11O盏,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使村容村貌涣然一新。三是创建和谐平安石佛寺。为保障群众和商户的安全,在市场、村内主要路口和街道安装治安防控技术监控设备,已安装监控摄像头35个,24小时监控巡逻,有效地保障了市场和村民生活环境的安全,为确保一方平安、保障一方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四是加大对教育投资。先后投资为学校建设教学楼3幢,购置了桌椅、教学器材等,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村两委要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村人民,切实负起责任,再创新的辉煌,把石佛寺带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尚营村

  尚营村简介   我尚营村位于石佛寺镇南五华里,东靠赵河,西靠大仵营村,南靠晁陂镇罗营村,地势平原,宁西铁路穿境而过,全村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   尚营村涉及三个自然庄,其中有尚营、韩洼、球后营,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96人,720户,耕地1530亩,党员52人。我尚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村广大党员、村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紧紧围绕玉产业为龙头发展扩大带动各项事业的壮大富强,确保“十二五”规划实现良好开端,为全面推进我村各项事业顺利开展,几年来我们沿着党的惠民政策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的努力,群众的支持下,做了如下的工作,特做以下汇报:   一、农业生产方面   几年来,由于气候的影响处于天旱少雨的情况下,我们组织村民打井14眼,发动村民浇地,购优良品种,深耕细做,防止病虫害,施优质化肥等连年得到粮食丰收。   二、以玉产业为基础发展经济   在玉雕湾的带动下,我村村民做玉雕产品摆摊营销、卖玉石等项目争取资金,还有出外务工、经商多方面发展经济,村民收入明显增高,三个自然庄村民买了小汽车90余辆,摩托车户户都有,家用电器齐全,户户有存款,这些都说明现在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好,村民才能致富,国家才能富强。   三、修村村通水泥路   几年来,我们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的努力下,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支部书记王建克同志想方设方多方筹措资金和国家财政支持,在历史以来的土路,现已修水泥路8条,彻底改善历史留下的旧面貌,群众非常高兴。   四、优惠政策,村民满意   由于国家对农村的优惠,我村粮补面积1530亩,每年补助农户款十多万元,低保户140余人应付现金十万余元,五保户散养十一人,应给贰万多元一年,还有购买家电补贴和农机补贴,我们得到国家优惠政策补贴群众非常满意,经常说现在国家政策确实好。   五、治安和综合治理情况   我村按照上级布置,村两委安排更巡逻,村内治安良好,几年来无偷盗、无刑事案件、无-案件与民事纠纷,我们有民事调解员调查处理,大事小事不出村,现场解决矛盾,不发展激化,村民满意。   六、村容村貌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村住房有很大改善,在历来的旧房现已按农房规划在排民位在不占耕地的老宅地翻修盖成积房居住有几十户,房前屋后有下水道排水沟。村内道路两旁有排水井,使水泥路不积水。目前存在垃圾处理不够乐观,但我们正在研究解决。   总之我们做的工作于上级要求相差很远,今年我们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务实拼搏,奋勇向前,为建设好我村各项工作而努力奋斗。  

榆树庄村

  榆树庄村简介   榆树庄村位于名闻遐迩的石佛寺镇玉雕湾以西,风景秀丽,交通便利,人文资源丰富,玉雕加工生产分布全村,玉雕工艺品销经全国,各地及世界五大洲,打造玉雕品牌提升了本村对外的知名度。全村有5个自然庄,23个村民小组,人口4726人,耕地面积207.6亩,村“两委”成员10人,其中大学生村官1人,高中以上学历8人,妇女2人,党员86人,其中包括女党员9人,下设党小组10个。全村以农业为基础,玉雕为支柱产业。历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诚信、实干、创新、担当”的精神,以姚玉国、乔海鹏同志为领头雁,为落实各项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围绕队伍建设抓党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结合开展村力公开和“三带四比”等活动,提升了党员干部致富带富的本领,同时建好一个阵地,抓好一个班子,要求做到“六讲六不”以廉洁自律为原则,服务群众为宗旨,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工作中去,为此,连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去年在原省长贾西泰同志捐助下,村支部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抓住机遇,积极配合,在学校仵明远同志和施工方共同努力下,先后迁坟12个,解决征地15亩,使学校3栋80余间新型教学楼、学生食堂得到顺利竣工。今春又建高标准操场1个,休闲园、读书园各1个,学校主体大门已顺利竣工典礼,学生开学率达90%以上,同时乔海朋同志每年还资助大学生圆梦,为此四龙校成为全省唯一的“百佳校园”。   按照“市场定位,统筹兼顾”的要求,以玉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先后规范了千个玉雕生产加工环境,并且在原来市场基础上又投资60余万元,完善市场设施3个,新建玉白菜、玉镯、杂件市场各1个,摊位达到2000余个,同时解决就业人员达3000余名,为此连年被上级评为“经济实体强村”。   为确保大局稳定,村认真排查矛盾隐患,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同时今年又投资20余万元,新增“治安动态监控中心”1台,其中视频监控26个,治安卡点覆盖全村要道,24小时有人值班和巡逻,实现了人防、技防和物防的落实,为此群众对治安满意达95%以上,连年被上级评为“平安新村”。   党支部始终把握新农村建设方面,在群众生产场地、扒旧盖新需求下,按照上级要求,合理规划,结合“两违”工作严格控制乱占乱建,使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同时今年在知名人士吕志辉同志捐助下,采取“一事一议”方法,先后修通砼道路3800多米,使全村砼道路达8300多米,2012年被上级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为培育良好的人口素质,在上级卫生与计划生育部门监管下,强力抓好节育措施和康检制度。截止上半年共有919名妇女参加了康检,占育龄妇女的49%,同时对所有育龄妇女实行跟踪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目前全村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5%以内,连年被上级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村”。   希望与挑战同在,前景一片光明,村“两委”深刻意识到今后的工作很重,与时满怀信心在上级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诚信于民,务实重干,创新发展,担当责任,让农民过上小康日子,实现幸福美好的梦想是村“两委”的一直心愿。  

平顶山村

  平顶山村简介   本村位于石佛寺镇北部,山区地带,离镇区距离为7公里,东邻赵湾水库,西邻本县玉岗乡,北接党庄村,南至杨沟村。全村有5个自然庄,6个小组,总人数816人,耕地面积408.625亩,荒山面积约2千余亩,这里山高水好,站在村子的最高处可俯瞰石佛寺镇的全境,自然环境优势明显,是一处有山有水、风景优美、环境优雅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   本村的地势优越,风景独特,正是这种好的环境,带动本村发展了不少产业,比如:   1、土地肥沃:虽说是山,但经开垦,就没成了肥田,因为土原是麻库石,适宜果树生长,现已形成了大片的黑桃树,面积约有700余亩,4年来小树已果实磊磊,经济效益已经初具规模,再过几年,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   2、山荒比较大,适宜发展养殖业。现已发展几家畜牧养殖场,养场已有1000多只,养鸡、鹅场也养了上万只,牛也有上百,给美丽的山景带来了活跃的景象。   养鱼的充分利用了靠水库边的地理优势,池塘已由一个发展到两个,经注效益和规模逐渐扩大,相信再过几年,它的发展将更加令人欣喜。   正是这么美好的环境,也带来了旅游业的发展,你瞧:靠水库边山头上建起了一座大庙-三皇庙,庙占地一个山头,有两个高高的角楼,加上独特的古建筑,寺庙分为祖始殿、三皇五帝殿等,各具神态,趣味充实。更重要的是石佛寺人来这许了愿,全都实现。使得石佛寺人的生意生龙活虎,一年变一个样,此庙神气远近闻名。   总而言之,是太好太美了,简直有着仙境一般啊。这里的山美人好,还有好多好多没有发现的矿藏,好多没有被利用的资源,欢迎社会各界有志之士,前来开发投资。   

大仵营村

  大仵营村简介   大仵营村位于石佛寺镇西南3公里处,东依风景秀丽的玉雕湾,南临312国道,宁西铁路穿境而过,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68人,耕地面积3274亩,全村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12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连续被县授予“五好农村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村“两委”班子全村设6个党小组,党员69人,大仵营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玉雕专业村,是镇平玉雕的发源地,玉雕加工在宋元时代已传入,清朝中叶渐具规模,民国初年已达到相当水平,改革开放后,玉雕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玉雕技艺不断发展创新。   近年来,我村依托玉雕产业优势,抢抓玉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强力发展壮大玉雕产业,促进玉雕产业上档升级,全村从事玉雕产业户数达804户,从业人员33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0%以上。   截止目前,大仵营村拥有国家大师2人,省级玉雕大师26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60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传承人,中国水晶雕刻第一人,近年来,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和玉雕大师的带动下,玉雕工艺和技术水平不断创新,产品种类不断更新,不仅为群众提供了致富门路。而且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工艺的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马隐店村

  马隐店村简介   马隐店村位于石佛寺镇北2公里处,共辖4个自然庄,16个村民小组,1005户,4120人,耕地2347亩,党员68人,村两委班子7人,人口众多,居住相对集中,主要经济来说,靠外出务工和农业,近年来,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农民,自然生活条件为重点,为搞活经济,农民增收早日奔小康大兴,抓住有力时机,落实好国家退耕还林的好政策,将荒坡地造林绿化制定有力措施,大力发展经济生态林3千余亩,全村经济林有大枣、柿子、核桃、杨树等品种为了更好的加强管理,各片自然坡盖起2间生产林房,专排人护林,专人剪接打薄,使昔日的大片荒坡地,如今变成硕果累累的绿色食品,成为群众致富的绿色观果。我们坚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村一定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文明新村。  

李营村

  李营村简介   李营村位于石佛寺南一公里,东与玉都区相邻,西邻天下玉源、国际玉城,镇龙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00余人,可耕地3160亩,人均耕地0.9亩,村一半以上农户从事玉雕加工及玉器经销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和玉雕加工销售业。   近年来,李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村广大党员、村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改革政策,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农业方面,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涌现出了一些种粮大户,带动了群众从粮作物的经济作物方面的转化,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收益。   近年来,我村的经济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玉雕产业更进一步精心求精,产品由转一体向多样化发展,基本体现了生产加工一体化,供应销售一条龙,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开辟了更广的营销网络,已形成了玉雕专业村。   在为民办事方面,近年来,村两委成员多方筹资,打紧开支,对学校的大门、围墙、厕所进行了改建,对村内七条主次道进行了水泥硬化,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沿镇龙路安装路灯30个,监控摄像头13个,确保体现了城乡一体的原则,全村治安状况良好,社会大气稳定,几年来,无刑事信访案件发生,无迷信,财博婚丧大操大办现象,遵纪守法“双文明”户占农民的98%以上。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健全,班子团结,干群关系协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倾听群众欢呼声,要牢记权力是人民给的,充分发挥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近年来,在全镇整体工作中,深得上级的好评。  

老毕庄村

  老毕庄村简介   奋进的老毕庄村紧靠石佛寺镇,位于风景秀丽的水之畔,著名的玉雕湾孕育着它无限生机,全村辖6个自然庄,18个村民小组,本村居民786户,3360人,2360亩耕地,地处丘岭平原,现有党员70人,分6个党小组。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按照“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培植新产业,建设新农村,科学发展,突出特色,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使老毕庄村被上级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村”、“民主法制示范村”,省、市级“五个好村党组织”和县“党建强村”等荣誉称号。   发展新经济,培植新产业,全村立足玉雕特色产业优势,以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完善新机制,搞好新配套为重点,规划、建设占地了11万平方米的琢玉苑新村,建玉作坊和商住房900余套,加工场点1500多个,吸引外地能工巧匠2500多人,琢玉车床3000多名台,人均纯收入达17600元,成为全县外来人员最多,制作规模最大的玉雕新村。产业带动市场,产补一条龙,琢玉苑市场为中心的玉器,开展摆摊古玉、瓷器长达1.2公里长的玉料展销等4个商贸市场,各类商户加工户近万人,年交易额达6.5亿元,利税7千多万元,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2012年引进的玉都琢玉苑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3亿元,占地面积34594平方米,为玉雕大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意基地。   营造新环境,创建生态文明新社区,该村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备,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家园,全村所辖6个自然庄,做到净化庭院、绿化村庄、硬化道路。运作参与方式,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改建、扩建村内主次干道和进户巷4600米,累计硬化面积8514米,全村建设硬化率达到90%以上,统一硬化排水渠道9000米,建奥德曼污水处理工程一座,日处理污水300吨,植风景树11000多棵,建大枣基地250亩,安装路灯148盏,并配套建设了便民超市、幼儿园、文化大院和标准化村室,常年聘用南阳宏丰物业保洁公司服务,村容村貌经常保持绿化、亮化、美化标准,清洁家园、文明新村逐步提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现正在开工建设中的老毕庄新型农村社区是县级示范点之一,总规划占地1176亩,建筑面积46.7万平方米,整合行政村8个,33个自然村,建成后可安置居民2575户,10000人,节约用地1922亩。目前43套别墅7幢高层及文体广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年前部分村民可入住。   几年来,老毕庄村党支部率领全体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争先创优,聚精会神创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在服务发展、推进发展中建功立业,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产业科学发展。  

黄楝崖村

  黄楝崖村简介   石佛寺镇黄楝崖村位于石佛寺镇东北部,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是个三交界地方,南邻城郊乡,北部老庄镇,本辖区6个自然庄,6个村民小组,共205户,868人,耕地面积913亩,现有党员41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党支部、村委会两委班子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按照“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培植新产业,建设新农村,科学发展观,突出特色,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是我村建设成一个小康的小山村。   在党的惠民政策感召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村积极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2008年全村修建了“村村通”,水泥路通往各组,解决了历年来群众出门难的大问题。于2011年村又建设了通往各组自来水,是老百姓历年来盼望吃水难的大问题。师资和基础设施都按照上级要求实现达标,在治安防范上该村组建了2个专职巡逻队,在重点路口安装了电子视频监控摄像头4个,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环境,为切实村民生活环境,该村通过论证规划,今年依靠207国道的地理优势。在养殖方面发展,准备各组养羊8000只,养牛1000头,养鸡5000只。在种植方面发展,种药材500亩,切实改善本村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相信在党的“三农”政策的引导下,勤劳智慧的黄楝崖村人一定会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贺庄村

  贺庄村简介   贺庄村位于闻名中外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南阳市的西隅,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玉雕之乡镇平县石佛寺镇街区南部,有五个自然村,分别是贺庄村、小毕庄村,上苏庄村、下苏庄村、姜营村、面积约12平方公里,十二个生产小组,村民3000余人,外来经商玉雕产业人员有6000余人。贺庄村依据石佛寺镇是南阳玉雕的发源地,河南唯一的玉雕产销重镇,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资源优势。在县镇领导的科学规划、正确指导下,贺庄村的宏伟蓝图崭新的实现在世人的眼前……   贺庄摆件市场:以玉雕大摆件产品为主,现拥有门店200多家,主要产品有龙船、大型石狮、人物雕像、花卉等,各类产品形象逼真、华贵宏伟,是宾馆、居室、办公场所装点衬饰的理想产品;中华玉文化中心广场,中国唯一的中华玉文化博物馆,名扬全国的石佛寺玉器厂,中国最大的仿清建筑群国际玉城,玉雕商贸城都建设在石佛寺镇贺庄村自然行政区内。与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的文明古镇融为一体,国际玉城的定位是:打造全球最大的珠宝玉器及相关工艺品专业批发基地、玉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国际性旅游购物公园和大型影视城。项目规划用地总面积1300亩,总投资约10亿元,计划分三期建设完成。包括滨河公园、精品玉器、奇石雕刻等12个功能区,全程全部竣工后,可容纳4000家商户。目前,国际玉城一期工程己交付使用,二期工程也马上竣工,建成商铺530余套,大型玉器超市一座,容纳展位柜台1200多个,同时配套了文化长廊、玉雕广场、金水河等景观工程),石佛寺玉文化产业基地,新建国际玉料商贸批发城也轰轰烈烈的运营中。   石佛寺镇、贺庄村以玉雕为特色支柱产业,玉雕原料丰富,产品种类齐全。原料主要有南阳独玉、辽宁岫玉、阿富汉白玉、加拿大碧玉、俄罗斯白玉及各类水晶、玛瑙等近60种,产品主要有饰品和摆件两大系列十大类近5000个品种。同时,玉雕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奇石、古玩、字画、瓷器、骨雕、角雕、铜制品等旅游工艺品的迅速崛起,目前已形成以玉雕为主,其他珠宝古玩为辅的全国最大的工艺品加工销售集散地。   这一切有效地促进了贺庄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壮大,群众收入大大增加,使石佛寺贺庄村成为闻名中原大地富庶文明的小康村。  

贺营村

  贺营村简介   石佛寺镇贺营村位于镇区西部赵河两岸,距镇区约2公里,北与魏湾村毗邻,南接大仵营村,西接王岗乡、晁陂。贺营村现有12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庄,分别包括:贺营、田庄、曹营、张庄共733户,3243余人,全村耕地面积2170亩,玉雕加工是该村主导产业,是全镇传统的玉雕加工专业村之一。   一、在党的政策感召下,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我村积极推进各项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村内主次干道安装平安路灯100余盏,在重点部位安装电子视频监控摄像头26余个,村部建有治安指挥中心、人防、技防结合,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环境。   二、2010年我村新建村部委办公大楼18间,改善为村民的服务环境。   三、大力发展经济,结合自身有利条件,积极支持青壮年经营玉料及玉器加工,目前,全村90%的青少年从事玉料、玉器加工、销售。   四、深化种植业生产,大力推行科学化生产管理技术,推进高效农业,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改善生活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绿化,村容村貌,在村委大力支持下建立苗甫50余亩。   相信在党的惠民、惠农政策的引领下,勤劳智慧的贺营人,一定会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韩冲村

  韩冲村简介   韩冲村位于石佛寺镇东北5公里处,属于丘岭村。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1600人,435户。总耕地面积2700亩,还有3000亩坡地。村部1处,共有房屋6间。主干道1条,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我村3分之1的人走进城市和镇区经商、打工。在家人员多以种植、养殖、建筑业为主,全村共有小型养猪场2个,生猪存栏50头,牛存栏30头以上,50头以上养羊户3户,羊存栏200头以上。种植业根据实际情况,坡地较多的条件下,种植花生、红薯、芝麻等经济作物。   近年来,我村两委认真贯彻县、镇关于以发展为一要务的硬道理,积极引导村民有经济基础的搞经商、实体经济、年龄大的人员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我们正以良好的姿态,饱满的心情全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为促进我村的经济,人民的和谐,早日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党庄村

  党庄村简介   党庄村座落在玉雕之乡石佛寺镇北九公里处,位于河南省镇平县赵湾水库上游西北方向。东邻赵湾水库,南与名胜佛教三皇洞相望,西边邻与王岗乡界,北和高丘相连,东北方向与二龙乡界相邻,实属四乡镇交界处。人际交通广泛,交通是东西南北水泥路贯穿。此地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风景优美,伏牛山前怀的芦苇河由北向南从山脚流过。称之为投资创业,种植养殖,旅游观光和度假垂鱼的独特圣地。   本村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3公里,总占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有9个自然村庄,10个村民小组,430户人家,全村总人数1620人,村部设立在党庄。新建村部办公楼房屋上下层12间,占地面积368平方米;村卫生室房屋上下层26间,占地面积526平方米;学校房屋上下层18间,占地面积630平方米;校体育场1350平方米。全村荒山面积8000余亩,耕地面积447.3亩。大多数村民以玉器加工和销售一条龙产业,部分村民在外打工和做其它生意,还有部分村民在家靠种植养殖谋生。其中养5头牛以上的户有:梁文华、韩-、张新华、杨占富等人;养50只羊以上的户有:-朝和党云国;养30只羊以上的户有宋金令和仵朝云等人,中型养猪户有-正、韩红照、-和其它小型饲养户。最突出的是韩红泽和韩红照三人,把水淹地变成废地利用,修挖两个鱼池,占地面积约130亩左右。   该村在50年代以前是南北交通要道,沿赵河通往内乡县马山口名镇的必经之路,山坡上产“广洋大枣”,河道两旁以种植稻谷为主,史称鱼米之乡,是方园知名的风水宝地。自1958年修建赵湾水库以业,大部分土地被淹没,造成了交通不便利,生活困难,大部分村民到桐柏县居住至今,在家村民由低处迁高处重建家园,绕山腰开辟新道路,开荒山改耕田为后人造福,在山顶植树造林让后代乘凉,这是老一代永不抹灭的功迹。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扶持和政府的帮助下,修东西水泥路3公里,南北水泥路4.5公里,使百姓们下雨不粘泥,走路不摔跤,真是昔日的穷山沟如今貌变新颜,实现了过去人们的传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的党庄正如朝阳沟戏里的唱段:“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在那里一辈子我也不叙烦”。   虽然党庄村在不断发展,但经济收入比其他村相差很远,还得靠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村民们的拼搏来创造未来的美好!争取全村村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共同奋斗!   最后欢迎各届新老朋友到此光临!  

坡根村

  坡根村简介   我坡根村位于石佛寺镇北部6公里处,属于山区处,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832个,232户,总耕地面积780亩,共有山坡面积4600亩,村部1处,房屋13间,主干道2条,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属山区贫困村。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我村三分之一的人开始走进县城和镇区经商,在家人员,多处建筑、养殖、建材业为主。全村共有小型养猪场2个,生猪存栏150头,50头以上的养羊户6户,羊存栏300头以上,1组、2组、3组、4组主主要以建筑业为主,从业人数100余人。5组、6组、7组、8组、9组主要以建材业为主,全村共有石米厂5家,石灰窑1座,石子厂1处,2家钙粉厂正在建设之中,以上几项从运输、加工、包装及勘察人员近200余人。   近年来,我村支部村委,认真贯彻县、镇关于以发为第一要务的道理,引导村民有经济基础的搞富钵。年龄大的人员搞养殖、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我们正以良好的姿态,全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来,为促进我村的和谐发展,改善村容、村貌,早日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贾庄社区特产大全




贾庄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