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仓社区居委会于2007年10建立。辖区东起高峰路,西至荣发装饰城,南邻北仓小学、集贤市场,北至富锦道。该社区含赤霞园、橙圃园、炎黄园、青翠园等小区,占地面积1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有49幢楼房、180个楼门,居民2274户、6294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20113101 | 300400 | 022 | 查看 盛仓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御龙湾社区 |
御龙湾社区居委会于2007年10月建立。辖区东起京津路,西至北运河,南起龙州道(北辰大厦),北邻金凤里社区,占地面积19.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36万平方米,有71栋住宅楼,239个楼门,居民1870户、3377人。 |
盛仓社区 |
盛仓社区居委会于2007年10建立。辖区东起高峰路,西至荣发装饰城,南邻北仓小学、集贤市场,北至富锦道。该社区含赤霞园、橙圃园、炎黄园、青翠园等小区,占地面积1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有49幢楼房、180个楼门,居民2274户、6294人。 |
引河里第二社区 |
引河里第二社区居委会始建于1975年,原为北大楼居委会,2002年改为引河里第二社区居委会。辖区东起京津路,西至赵虎庄,南起延吉西道,北至赵虎庄西路。建筑面积13.25万平方米,有住宅楼45幢、151个楼门,居民1947户、3540人。 |
引河里第一社区 |
引河里第一社区居委会建于1985年5月。辖区东起京津路,西至富锦路,南邻引河南里,北至引外环线,占地面积9388万平方米,有住宅楼22幢、84个楼门,居民1325户、4938人。 |
卡蒂尔社区 |
阳光卡蒂尔社区居委会于2007年10月建立,辖区东起区武装部北,西至高峰路,南起延吉西道,北邻中央制药厂,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有43幢楼房、122个楼门,居民1853户、近4000人。 |
赵虎庄村 |
赵虎庄村位于北运河左岸,东距镇政府1.5公里,有村民224户611人,耕地面积27.733公顷,1996年成为市级文明小康村,2002年被授予红旗党组织、市民主政治示范村等荣誉,为第一、二届十佳文明村,赵虎庄2005年实施旧村改造,涉及315户面积4万平方米。 |
刘园村 |
刘园村位于北运河右岸,东与北仓村隔河相望,北面有刘园苗圃为邻,南面是天穆镇王庄和红桥区双环村街道佳园里居民区,向西沿辰昌路可到韩家墅村。清雍正年间有刘姓为北仓赵家种菜,始称刘家菜园,后衍变为刘家园,清末称刘园。有居民407户,1453人,耕地1200亩。北辰区实施环内都市化工程,2007年将刘园村13万平方米建筑,其中住宅580户9万平方米,公建4万平方米拆迁。同年在辰昌路旁建刘园新苑村民还迁房。刘园村祥音法鼓会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也是著名歌唱家张振富的故乡。 |
丁赵庄村 |
丁赵庄村位于北运河左岸,东距镇政府1.5公里。明万历年间,称丁家庄、赵家庄,1955年称丁赵庄。村民218户708人。2001年北运河改造中拆迁了丁赵村的小赵村和丁庄的近30户村居住宅,同时也拆迁了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庙。2010年底,启动城中村改造拆迁。 |
桃花寺村 |
桃花寺村位于北运河右岸,南接刘园苗圃,东距镇政府1.7公里,西靠外环线。明永乐年间成村,始建有桃花口大寺,清康熙年间称桃花寺,村名由此而来。桃花寺在清代十分闻名,诗人墨客在此留下大量诗文。现有村民410户,1300人,耕地803亩。村庄在丁双公路两侧,南北呈长方形,1990年后村居逐渐向外环线发展,一些厂商也在外环线内侧盖起商场和旅店,楼房日益增多。2010年11月,启动城中村改造拆迁。 |
屈淀村 |
屈淀村位于北运河右岸,北靠永定河,村东有著名的屈店水利工程,村西是屈店工业园区,有耕地1340亩,人口1514人。屈店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有屈、孙、二姓始居于此,因屈家开店村名称始,后简称屈店。1958年相邻之马厂和李楼村并入,村庄连成一片。1980~2008年间,由于村镇工业的不断兴起,屈店已成为北仓镇的新型工业园区之一。在文化方面屈店秧歌队闻名乡梓。已纳入北仓示范镇建设范畴,并于2014年10月启动拆迁工作,现绝大部分村民已搬。 |
李嘴村 |
李嘴村位于北运河左岸,与屈店、桃口、王秦庄隔河相望,最早由李、邓姓迁此建村,在明永乐年间,因处河嘴,故称李嘴。地处河冲和海积平原,地势平缓,村呈南北长方形,有780户,农户为主,口2238人,汉族为主,村民小组10个。李嘴村东有外环线、京津公路,北临永定新河及沿河的津永公路。距镇政府3公里。环村有沥青路,民居多是砖混结构的平房和二层楼房。已纳入北仓示范镇建设范畴,并于2012年1月启动拆迁工作,大部分村民已搬迁。 |
王秦庄村 |
王秦庄村位于北运河右岸,东与董新房为邻,西面是桃口村,南面是京保工业园区(北仓工业区),北靠北运河,南依京宝公路延长线,村庄东西狭长,2008年有居民1670户、4100人,耕地4319亩。明永乐年间,始有王、秦二姓在此居住,故名王秦庄,后一度因村中黄家族旺,曾称黄秦庄和黄庄子。王秦庄清时曾涌现出提督曹克忠及黄金祥等名绅,解放后也涌现出曹德兆、曹德举等艺术名人。 改革开放后,王秦庄建外环果园1300亩。1991年村集体在一队在老园田南侧建圣罗衬衫厂,占地25亩,建筑面积5915平方米,职工400多人。日生产太空棉衬衣3000件,蜚声国内外,1996年破产。村人李贵平1992、1994、1996获市劳模称号。1996年在王秦庄村东修南曹铁路和王秦庄车站,占地150亩。1999年修建京保公路,占地120亩。已纳入北仓示范镇建设范畴,即将启动拆迁工作。 |
北仓村 |
北仓村位于北运河左岸,京津路西侧,村庄呈南北带形,1994年被评为市级小康村。北仓村自金泰和五年(1205)运河通漕而成为储运重地,北仓廒也曾成为漕粮转输和赈济中心,北仓村地扼京津咽喉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北仓村人才辈出,其中清初的赵氏“同朝四科甲”,民国内政总长孙洪伊、抗美援朝战争牺牲的杨连弟,及近年涌现出的文艺名人王超及老革命干部宋毅都曾居住和生活在北仓。2003年,北辰区环内城市化和旧村改造涉及3800户面积30余万平方米集中还迁,分散到盛仓新苑及各地,北仓村原址已成为北辰公园和北辰商务中心大厦,北仓村委会现在苍生大厦办公。2012年,全市城中村改造,北仓工农新村纳入改造范围,现村民已全部拆迁完毕,还迁房正在紧张建设中。 |
三义村 |
三义村位于外环线以内,西距镇政府3.5公里,东至甬江道,西至铁东路,南至丹江道,北至丹江北道,为回汉两族共居村落,村面积50000多平方米。东西街3条,南北街1条,全部为沥青路面,有农业人口662人,300余户,村民小组7个,回族人口占40%。三义村北临保温管厂,北仓公墓,东靠老板娘水产城,村内有企业9家。铁东路穿村而过,九十年代修建外环线时征地200多亩,修外环辅道征地20多亩,修建铁东路及京山铁路拆迁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占地300多亩,拆迁327户,涉及1000余人,现村内剩余宅基地200亩,外环线辅道绿化带80亩,村内无可耕地。于2010年10月年启动城中村改造,现村民已全部搬入新居,还迁房位于京津路边蓝岸森林小区。其余地块也均已纳入京津城际提升改造范畴,部分地块拆迁正在进行中。 |
董新房村 |
董新房村位于北运河右岸,与桃花寺村为邻,东距镇政府2公里,始建康熙年间,据传康熙微服私访经过此地,脚夫董槌子供其食宿,因护驾有功,帝悦为其建房,始称董家新房,后有人聚居,村名遂称“董新房”。有居民171户,531人,耕地650亩,村庄南北跨跃公路村呈长方形,2003年地铁一号线征地,拆迁了董新房民居30户,董新房也因傍处外环线而走上了城镇发展的快车道。环外部分已纳入北仓示范镇建设范畴,即将启动拆迁工作。 |
周庄村 |
周庄村位于北运河左岸,西接李嘴村,东距镇政府2.5公里,外环线外侧500米。周庄村建于明永乐年间,曾称大周庄、周家庄,村近正方形,面积83166平方米,有居民300户,1100人,村民小组7个,1979年后集体与多种经济全面发展,1996年被评为市级明星小康村。建于清末的护安水局是北辰区最早的救火组织之一,现仍保存完整的大金龙、小金龙水机两台。 周庄村有耕地865亩,园田300亩,大田565亩,后因建外环线、外环线绿化带、南曹铁路、北仓污水处理厂、北运河改造等工程的征用及同生化工厂的污染、可耕种的土地仅有450亩,(主要在牛角地辛庄洼360亩)。有一部分村民从事运输和外出打工等。已纳入北仓示范镇建设范畴,即将启动拆迁工作。 |
闫庄村 |
闫庄村位于北运河左岸,西邻周庄,东靠外环线,南面是北运河外环线桥。明永乐年间为周庄属地,称小周庄子,后陕西阎姓迁入,故名小阎庄,有居民144户,397人,耕地178亩,1995年曾是津郊电话第一村,2006年北辰区旧村改造将全村动迁。 |
桃口村 |
桃口村位于北运河右岸,东邻王秦庄,西接屈店,南靠京保工业园区,北隔北运河与李嘴村相望。2008年有耕地305亩,人口439人。桃口元至元十二年(1275)即成村,始为"桃花口"驿铺,清时因康熙曾在此登岸赏桃花,而名噪一时,民国初年因水患村民逃荒者众,使古村凋敝人稀,1978年后,村工副业增多,1999年的京保公路延长线通车和2001年北运河改造后,有“津保饭店”、“大众饭店”、“四海饭店”开张。2009年,津保公路绿化工程开始。已纳入北仓示范镇建设范畴,并于2012年1月启动拆迁工作,现绝大部分村民已搬迁。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