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南阳 >> 镇平县 >> 高丘镇 >> 谷营村

谷营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谷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谷营村简介

  一、村情
  谷营村位于高丘镇北部,东邻乔沟村,西边陈营、门岗村;南接门岗村,北至响水、上河村,属半山岭地。
  全村总耕地面积1483亩,人口1628人,7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分居于严陵河两岸,其中1个回民组,人口186人,是高丘唯一汉回民族居聚村。
  二、产业情况:从传统农业产业为主。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室一座,占地面积720平方米,有砖混平房9间,办公设施齐全,学校一所,校舍房屋20间,三个教学班,计划文化大院、敬老院设在原老村室内,现有房屋11间,院子有待硬化。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324108 473000 0377 查看 谷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谷营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谷营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黑虎庙村

  黑虎庙村位于高丘镇北边,地处深山区,距离镇区40多华里。全村有13个小组,25个自然庄,全村277户,总人口1130人,耕地面积710亩,山坡面积1余亩。   近年来,大力发展适合本村实际的养殖业和食用菌产业,形成了产业优势,全村277多户,共种植袋料香茹5万余袋、木耳2万多节,每年都有吸引大批外地客商驻村收购;另一方利用地域优势发展养殖业,而且逐步扩大规模,同时,我村的山芋、板栗、樱桃等林果面积也逐年扩大,发展势头强劲。   我村虽地处深山,但林木资源丰富、山坡环境优美、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往集镇和各组道路,全部畅通,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到我村考察投资,共谋发展!   

姚片河村

  姚片河位于高丘镇东北部山区,耕地面积830亩,山林面积17600亩,共1035人,11个村民小组,有18个自然庄。   近年来,村两委高度重视大力发展香菇种植,年产量在20吨左右,吸收大量客商,并成立了香菇协会,注册了“尖顶山”商标,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内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樱桃一条沟、茶叶种植园,发展生态观光农来。   从2007年以来,我村共修水泥路面13.5公里,并且质量合格,路边绿化达标,我村因居住面积比较大,约20平方公里,所以有一个中心小学和一个东半部学校教学点,共有18间教室和住室。两处学校院落达1000平方米,设有文化娱东场所。   我村村部共有楼房16间,有会议室、计划生育学校学习室、孕检室等设施。还有文化图书阅览室、治安室等。   多年来,我村委一班人,勤恳工作,一心为民,为我小康村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群众生产生活富裕付出了青春,并多次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嘉奖,得到了先进支部先进个人,还获得过市级以上的先进支部、先进党员的荣誉,但是一切荣誉都归公于党的教育和培养,我们将再接再厉,做好一个好村官。   

徐营村

  徐营村位于镇平西部,距高丘镇8公里处,于内乡县马山口镇相邻,地处丘陵,全村总人口2420人,耕地面积2608亩,5个自然庄,10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67人。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徐国武同志为党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突出工作重点,真抓实干,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经过努力,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村各项工作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支柱产业   1、烟叶生产:我村地质黄土岗坡溥地,面积大,是发展优质烟叶的最佳适生区。为进一步提高烟农的积极性,投资20余万元,新建15个标准电子炕烟炉,借助县烟草公司的烟水配套工程,总投资120余万元,新建拦河坝1座,引水上岗蓄水池4个,极大改善了烟叶的生产条件,解决了烟叶发展水利问题,实现了旱涝保丰收,面积稳中有升,群众的种烟积极性不断提高,2013年烟叶面积500余亩,吸引外地种烟大户实行承包,解决了闲散村民有活干,又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   2、粉丝加工:我村有种植经薯磨粉下粉条的习惯,处加工红薯100万公斤,经济收入150余万元   3、养殖业:(1)永轶养猪厂,年存栏3600头,年出栏2200头,年产值300余万元,净利润100余万元。(2)存伍养鸡厂,年存栏15000只,出栏6000只,鸡蛋销售全年净利润30余万元。   二、村办企业   1、水泥砖厂。为发展经济,方便群众建设,使闲散村民机动车辆有活干,有钱挣,经村民同意吸引内乡县马山口赵先生来我村办理水泥砖厂,年增加村民经济收入30余万元。   2、胶合板厂。胶合板厂2个,做工人员40余名,年产值120余万元,净利润70余万元。   三、旅游开发   白塔坡仙姑庙创建于1942年8月,根据当前旅游形势发展,为活跃农村综教文化生活,现已投资1000余万元,建造旅游景区,总占地面积16000平方,建筑面积5000平方,八角古塔耸然而立,攀之塔顶-远瞩,风光无限,仙姑宝殿宏伟壮观,宝殿两侧古殿依偎,各路神仙活龙活现,灵通四方,水上乐园水深清秀,凉亭绘制美观,汽艇游乐,钩鱼休闲,晚宿高雅宾馆,白天观景游玩,松柏遮云凉爽,花木迎风招展,在此游玩三天,真乃天仙,游客常年不断,香火炮声连天。   四、基础设施建设   1、村容。村室新建于2005年9月,占地面积800平方,建筑面积340平方,会议室2层10间,南厢房3户,大门院墙,总投资20余万元。   2、敬老院。2007年投资15万元,修建敬老院22间,现入住无依无靠老人26人,院内两个管理人员,干净卫生,环境优美,生活不断改善,洗衣机、电风扇、电视机配套齐全,衣服鞋袜冬夏各买一套,为照顾周边村庄孤寡老人,能够入住本院,2012年在风景优美,地处宽敞的白塔坡新建敬老院25间,总投资40余万元。   3、文化大院。为活跃农村娱乐文化生活,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于2008年投资30余万元,修建文化大院,房屋9间,大门院墙,总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内设图书室、娱乐室、活动器材,供人们休闲时活动锻炼,使村民有一个健康的良好身心。   4、学校。教学楼2层22间,教师宿舍办公室10间,大门、院墙,于1992年修建,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总投资20余万元。   

响水河村

  响水河村位于高丘镇北部,距镇区5公分阶段,属浅山区地带,本村辖九个村民小组,14个自然庄,总人口1520人,耕地面积1565亩。   本村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和养殖,牛、羊为支柱产业。   本村现有基础建设:   1、村委办公室5间平房,瓦房14间,其中:土坯结构9间,总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2、教学楼和师生宿舍、办公室二幢,共22间,平房6间,共计28间,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前爬小学3间平方,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先师庙村

  先师庙村位于高丘镇西南5公里处,辖5个自然庄,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58人,耕地3210亩,34名党员,2个小学,村室位于山头王,10间2层办公楼1院,卫生室5间。   先师庙小学位于先师庙前22间2层,共26间,教师7人。   皂角树小学、教学楼14间,教师人,   全村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要产品。  

唐沟村

  一、村情简介   唐沟村位于高丘镇东南2公里处,省道248线东侧,地势以丘陵为主,地势不平,自然耕种,全村879户,共3420余人,耕地面积4350亩,辖16个村民小组,共23个自然庄,居住零散,通行困难。   二、基础设施   1、现有村室平房5间,包果围墙院子,总占地面积600平方米。   2、我村现有学校2处,(唐沟营和红叶玲)教学楼20间,平房5间,瓦房13间,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三、支柱产业   我村主要以农作物小麦、玉米、花生为主,主要以加工玉器为支柱,从事加工玉器人员达700多人。   

四山村

  一、基本情况   四山村现有人口634人,耕地468亩,林地5500亩,八个村民小组,53个自然庄,东西20里,南北长15里。   二、支柱产业   1、食用菌:四山村食用菌的发展已有15年的发展历史,以黑木耳种植为主,主要以花梨木为原材料,粉成锯未出袋料,生产具有山区特色的袋料香菇,现在我们村袋料香菇已形成规模,人均4000袋,共计20余万袋,年人均这一项收入达3000元左右。   2、四山尖顶山云雾茶   四山村的有机茶种植,开始于1987年,初期面积为1万亩,茶叶后经省茶叶鉴定机构鉴定后,被评为省级优质茶,后来由于炒茶技术落后,再加之茶叶销路不好,使原有的万亩茶树大部分被荒废,近年来,在上级的号召下,我们村及村原有的茶树进行恢复,并积极种植了一些新品种,现在面积达3000亩,茶树长势良好,已和福建客商进行联合开发。在不久的将来,四山尖顶山云雾茶将响亮全国。欢迎社会有识之士前来参观、学习共谋发展。   三、基础建设   四山村原属深山区村,道路交通不便,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村多方筹资,建设了村室6间,供村支两委办公,虽然办公条件差一些,但是,我们村支两委干部在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干劲实足,近年来,村支两委想尽千方百计,为群众修通道路20余公里,解决了山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使山区的土特产得到了应有的销售价值,也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史岗村

  高丘镇史岗村位于高丘镇东北4公里,辖5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257户,1094人,总耕地面积1732亩,小杂果1000亩,是典型的以农为主的浅山丘陵村。   近年来,史岗村两委班子奔着团结、务实,创新的原则,实现了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邻里和谐的新村风貌。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实现了村庄道路组组通,路路通且硬化、绿化、亮化到位。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兴建沼气,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目前已有156户用上了沼气。并建起了高标准文化活动广场,给村民们创造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学习为一体的场所。另一方面,注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民主,一是加强领导,专门成立了文明新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支部书记亲自抓,副支书具体抓;二是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凡是村里重大事项都要在党员活动日或群众大会上议一议。三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问计于民。实现了居民精神生活环境与人居环境共同提高。   积极发展林果产业。史岗村充分利用本村浅山丘陵的特点,坚持开荒种树,如今的山坡已是杏树、柿树成林,千亩林果基地已初步形成。   望社会有识之士来我村投资,热情发客的史岗人将以热情的服务,与您共谋发展。   

上河村

  上河村处于高丘镇以北,尖顶山前,属于1个丘陵地带,耕地面积373亩,人口596人,8个自然庄,人均只有6分多地,荒坡丘陵地带。   我们上河村在前些年在党委政府的号召下,努力改造山区人民生产生活面貌,大力发展杜仲产业,使杜仲成为当地人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在这些年中,努力造林植树,使杜仲形成规模,可是杜仲的价格还不理想,使这种产业造成很大低落,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在党的富民政策感染下,我们要坚持数年,努力建造杜仲园,使杜仲在重新回升,还要鼓励群众继续种植杜仲,树木,要宣传杜仲皮、杜仲叶、杜仲籽、木材,很好的木料,杜仲树全身都可以卖钱,混身是宝,要杜仲这一产业,要继续扩大做强,并且要抓好林果业的发展,养殖业要并进,要养羊、养猪、养鸡,要示范带动,本村有3户养鸡,他们也尝到甜头,我们住山、靠山,要吃山养山,住在这个丘陵地带,以丘陵地带为优势,做好丘陵地带的文章,找出丘陵地带的出路,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努力为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我们必须坚持阳光下作业,全程公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我们上河村的基础建设,只有上河小学,有教室、办公室共18间。其它村基础设施没有,我们也订出了计划,也要为改变山区面貌而奋斗,改变社会环境而下功夫,为群众的生活环境条件而努力改变,我们在今年架设路灯16盏,为山区人民群众居住环境有所改变。   我们时刻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改变因循守旧,要敢于挑战,要党的惠民政策,抓着机遇,为人民造富。我们牢记毛主席教导“穷在思变,要干、要革命”,要时刻牢记党的宗皆,为人民服务,要大分无私,做人民的老黄牛,为改变山区面貌,而努力奋斗。   

门岗村

  高丘镇门岗村位于高丘中型水库上游,沿陵河南,本村有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800亩,主要生产小麦、玉米、花生。   村内道路纵横,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   学校新建教学楼主楼26间,2层及附属楼10间,1层,为我村提供了优良的人才培育场所。   我村正在进行万亩农综开发改造项目,新修农田水利网,道路7条,总长达3.8公分阶段,经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在原10眼老井的基础上新打机井28眼,使我村夏秋粮食保丰收,随着水利设放的进一步完善,发展花木种植,今年村种植花草树木50余亩,美化了本村环境,增加了个人及群众收入。   门岗村地处库区,低洼多水的特点,可以发展养殖业,村支持外村群众在中营村雨水淹地办养渔场1个,把被水淹而难以种粮收入的坏事办成了群众能收入钱的好事。   门岗村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也为村外有识之士来村种花卉、养金鱼,提供了有利的投资环境。   

刘坟村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刘坟村位于高丘镇正北8公里处,尖顶山前怀的丘陵山区,全村共10个生产组,809亩耕地,396户,1310人,分散在七沟八岔的39个自然村中。大多数村民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还比较落后,靠天吃饭吃水仍未改变,体力劳动过重。   二、支柱产业发展状况   1、食用菌,因属山区丘陵,有花梨木资源,近几年来,每年通过简伐,约40余户村民种植香菇,产量约计12万袋,净产值约计48万余元,人均收入366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8%,如果有经济实力将产量收购,深加工,又可增加人均纯收入21%,就食用菌一项来说,一年人均纯收入可达49%,如果进一步鼓励村民种植热情,其经济效益会更加可观。为此,我村仵建荣同志根据到外地考察,注册成立了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筹划建立一条龙深加工生产线,但终因资金场地条件的制约,尚未建成,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投资兴业,共创辉煌。   三、旅游开发状况   具现存碑文记载,宝林寺始建于西晋泰始次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曾是赫赫有名的皇家寺院,特别在明、清时代都有皇帝碑文,但也因历史的变迁而兴衰。因本寺庙久负盛名,又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远近知名旅游休闲观光,烧香拜佛的香客逐年增多,使这座深山古寺又焕发了新的生机。为此,我村自2002年以来,按照中央提出的依靠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政策精神,多方筹资,捐款捐物,对大殿进行恢复维修,东西厢房楼门拆旧建新,建起了临时香客住室,影墙照壁,山门,架通了通讯及照明电路,水泥硬化路直通寺院,为使今后招来金凤凰,初步栽下了梧桐树。宝林寺原属高丘区管辖,曾设立宝林寺公社,在1962年才设立宝林寺国营林场,因此土地问题多年协商未果,使有意来投资开发商客望而兴叹。为此希望上级领导协助与林业部门协商划出地段,用于寺庙开发场地,造福当今,利在后世,功在千秋。   四、村公益事业基础建设情况   1、文化教育,为培养人才,给师生打造优美安全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在1998年发动群众捐款捐物,建起了12间教学楼,栽植了绿化风景树,校院硬化,2012年,又建起了12间师生宿舍,基本达到了教育部门的要求标准,现已成为刘坟、四山、姚片三个村的中心小学。我们决定进一步与教育部门领导协商,在建六间学生专用餐厅,目前正在协商中。   2、村办公楼、计划生育学校、文化大院、卫生所建设情况。为了刘坟村的形象及开展计划生育成人教师的目的,我们在2006年,对村办公室加盖1层,室内重表进行粉刷,充实计生学校桌登,各项规章制度上墙,使每个计划生育对象一目了然,自觉落实计生政策,目前欠缺的是村卫生所房室,我们也准备与镇卫生院协商,建高村卫生所,不在租赁民房,使卫生医疗健康服务更进一步加强。   以上使我村整体基本情况,我们决心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完成日常工作外,积极主动的与有关单位接洽,完善充实未尽事宜,在很多方面还需要镇党委政府支持与指导,尽早使我村脱贫致富,创建与树立良好风清气正,民心顺,生动活泼,平安和谐的新气象新村貌   

李沟村

  李沟村位于高丘西北部,总人口1520人,2个自然庄,耕地面积2120亩,是个以丘陵为主,以农业增收为主的村庄。   近年来,李沟村两委积极筹资,不断改善了村办公条件,优化了基础设施,修通了断头睡,村内道路实现了路路通,且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最近已建成文化大院,完善了群众休闲娱东场所,李沟村村容村貌有了新的变化。   李沟村依托丘陵面积广,多水山坡的特点,办起了养猪场、养牛场;随着玉器市场的扩大,李沟村玉器加工业在近几年发展起来;李沟村的人们因此而富裕起来。   望社会中界有识之士来我村参观,投资共谋发展。   

菊花场村

  菊花场村位于高丘镇北边,地处深山区,距离镇区50多华里。全村有10个小组,20多个自然庄,全村总人口550人,耕地面积308亩,山坡面积18700亩。   近年来,大力发展适合本村实际的养殖业和食用菌产业,形成了产业优势,全村70多户,共种植袋料香茹3万余袋、木耳1万多节,每年都有吸引大批外地客商驻村收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山坡草地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发展养殖业,现在全村牛、羊、猪存栏1000头以上,而且规模也逐步扩大,另一方面我村的山芋、板栗、樱桃等林果面积也逐年扩大,发展势头强劲。   我村虽地处深山,但林木资源丰富、山坡环境优美、矿产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努力,我村部设施在菊花场村中部,楼层2层6间,文化室、娱乐室齐全;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通住集镇和各组道路,全部畅通,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到我村考察投资,共创辉煌!   

周盘村

  周盘村位于高丘镇西北部,全村11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庄,273户,960人,耕地面积675亩,山坡面积16500亩,属贫困深山村。   数年来,由于上级政府的重视、教育、民政、交通等部门拔款扶持,建起了十间村部主体办公楼,建起了22间主次教学楼,修通了从内乡吴家庄至我村门家沟农达8.5公里的水泥道路,完成了长达24千米的农网改造电路,去年电信部门为解决通汛困难又架起了移动接收塔,基本完成了农户急需的基础设施。   我村两委班子,为改变本村贫困面貌,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开拓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抓起。   一、利用山区林木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食用菌生产特别是香菇生产。几年来,由于香菇、食品属绿色食品,国内市场用量大,经济效益高,我们请来外地食用菌专家来我村搞技术指导两年来此项发展已形成规模,此项人均纯收入达1500元。   二、发展牧畜生产   组织有头脑的村民到外地参观考察,引进猪、羊良种做养殖实验,由于师范带动,我村目前已办起了养猪厂两家,养羊农户已达80多户,农民已有了可观的收入。   三、矿产业发展   我村两委成员根据上级政府的指导和发展思路,积极同政府一道引资招商,发展石墨生产,目前,洛阳开发商已在我村考察成功,准备驻地开发建厂,这样,能解决大部分群众就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家河村

  家河村位于镇平县高丘镇东北部丘陵地带,全村有4个自然庄,分别为尖坡自然庄、河北自然发源地、家河自然庄、孙家岗自然庄。村有耕地1590余亩,有山坡面积3000余亩,硬化水泥路4公里。   1、为改变村面貌,增加收入,2011年、2012年灭荒植树2年,共栽植柏树13万余棵,灭荒800余亩,种黑子树1000余亩。   2、村为发展经济,2005年办养猪厂1个,年出栏成猪600余头。   3、为搞活经济调整产业结构,2013年发展种植烟30余亩。   4、村有文化大院总占地1000余平方米,内有篮球场、乒乓球,健身器材等。   5、村部占地1400平方米,有砖混平房5间,内设会方、图书室,准备办室2013年安装摄像监控5个。   6、村有小学1—2年级,加学前班1个,有教学楼8间,1年级学生31人,2年级学生25人,学前班学生25人,教师4人。   7、退耕还林579亩(种植柿子、杏、桃),已挂果,增加了群众经济收入。   以上所述,就是家河村基本情况,离上级要求和群众需要还差很远,以后我家河村两委班子报定决心,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清正廉洁,务实苦干,发展经济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乔沟村

  近年以来,高丘镇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加大投入,丰富内涵,提升品味,打造亮点”这一工作思路,以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发展为核心,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年通过向上争取、镇村自筹、民间捐助等形式,共投放新农村建设资金200余万元,使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内涵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在这里呈现出新农村,新气象,新发展,新变化。   这里道路实现了组组通、户户通,且实现了绿、洁、畅、亮、美,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这里的校园环境优,学校院内进行硬化、亮化、美化,铺设彩砖、安装路灯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改善。   这里有新建的文体广场,并对广场进行绿化,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这里有不断壮大的支柱产业烟叶,2013年烟地面积增加到1200亩,人均增收比去年增加20%,依靠潜山丘陵地形,我村发展了畜牧业,如今的村里养猪厂,养牛厂,养鸡厂的数量不断增长,依靠页岩储量惊人的特点,村办起了页岩砖加工厂。村民收入也相当可观。  

韩营村

  韩营村位于高丘镇最东部,赵湾水库上游是二龙石佛寺三个乡镇交界处,全村3100余人,具体分部在10个自然村庄,2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400亩,人均耕地七分,荒山面积7800余亩,分部在整个韩营村外界线,其中4000余亩属合作林,松柏茂盛,现已杨林3000余亩,属经济山,龙须草普遍全部山坡,经济收入3万余元,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班子行程合力领群众共奔小康,村利用荒山面积大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现已山棉羊存栏3000余只,养鸡厂4个,沙厂2个,白灰厂1个,经济收入150万元,现有村室6间,占地面积1800平方,文化大院有活动机械,占地面积2500平方,韩营集佳希望小学,房子120余间,占地面积5500平方,学生700余人,被省名命为河南省重点小学,河南省乡镇企业先进村,南阳小康村,县级治安模范村、强村,明星村等光荣称号。   

拐沟村

  拐沟村位于高丘镇东北部,北与姚片村接邻;东与二龙乡碾坪村,老坟沟村,下河村接邻;南靠韩营村、史岗村;西邻家河村、刘坟村。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全村有15个组,45个自然庄,人口1890人,耕地1584亩。   拐沟村属于偏僻小山村,资源匮乏,人均收入较低,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支两委依据山区优势,始终把“住山靠山,养山问山要钱”这一思路,当成奋斗目标,从而增加全村人民收入。   一、完善村基础设施   1、道路建设   拐沟村村民居住分散,涉及四道沟,45个自然庄,出行相当困难,经过六年的努力,现修水泥路面7公里,土路32公里,实现了“沟沟相连接、庄庄能通车”。   2、扩建拐沟小学   四年来,村支两委密切联系、企业老板(南阳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总)对小学投资修建和扩建,投资8万元盖12间楼房1座;投资5万元对校园硬化和绿化,投资10万元扩建操场(标准化篮球场1个)投资5万元,改建校院围墙及大门,改建微室3间,把拐沟小学建成一个标准化寄宿式小学,彻底解决全村孩子上学难问题。   3、扩建村卫生室及村室,投资5万元,村卫生所实施扩建,以解决村民就医难的问题,同时投资10万元,对村室实施了扩建。   二、大力帮扶,种植业和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几年来,支部村委依据山区优势,引导村民种植香菇、中药材等,引进外地种植技术提高香菇和中药材产量。目前全村种植香菇10万袋,收入60余万元,发展杜仲及其它中药材100亩,累计收入10余万元。除此之处提倡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和荒地发展小杂果基地,做到“户户有果树,四季有收入”。目前种植的品种主要有:樱桃、杏、核桃、柿子等。   扩大养殖业规模,在户户散养的基础上,村支两委牵线,“农户与信用社结联”利用小额贷款扩大养殖规模,目前成产养羊专业户三个,目前全村养羊1000多只,养牛专业户1个,进而带动全村养殖业的发展。   三、招商引资   经过几年来不协努力,目前矿泉水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一个投资1.5亿元矿泉水将落户于拐沟。除此之外,石墨矿的开发是村支两委另一个招商引资项目。   拐沟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近几年来多次被评为武装工作先进村,社会治安先进村,招商引资先进村。   同时今年又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它只能证明过去。今后村支两委将务实苦干,继往开来,真诚欢迎社会各界来村考察,投资办厂,同时带领全村人民奔小康!   

谷营村

  一、村情   谷营村位于高丘镇北部,东邻乔沟村,西边陈营、门岗村;南接门岗村,北至响水、上河村,属半山岭地。   全村总耕地面积1483亩,人口1628人,7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分居于严陵河两岸,其中1个回民组,人口186人,是高丘唯一汉回民族居聚村。   二、产业情况:从传统农业产业为主。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室一座,占地面积720平方米,有砖混平房9间,办公设施齐全,学校一所,校舍房屋20间,三个教学班,计划文化大院、敬老院设在原老村室内,现有房屋11间,院子有待硬化。   

付寨村

  付寨村位于高丘镇西部,距镇区6公里,248线省道东西穿越村庄,是本村的主要对外交通干道,本村地处丘陵,耕地面积2450亩,人口1790人,辖3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   付寨村以烟叶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的支柱产业。   付寨村现有基础建设:   1、村委办公大楼2层15间,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   2、和村室相邻的敬老院1层14间,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占在面积约900平方米。   3、付寨小学教学楼和师生宿舍楼共二幢,建筑面积共约1780平方米,其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   4、村级文化大院正在筹资中。   

凤翅山村

  凤翅山村位于镇平县西北部,高丘镇为西南部,属于小山区大丘陵的地方,全村耕地面积1794亩,全村人数1280人,全村自然庄由原来的96个,现在简化集中成了四个自然庄,村庄道路由于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从2007年开始,我村人均115元,自筹资金25万元,加上政府补贴,当年修水泥路3.6公里,2009年本村东片谢沟后,又修道路1.2公里,2013年又自筹资金8万元,新修水泥路1.4公里,至到现在全在共修水泥路面6.2公里,使主村每个自然庄都通水泥路,从而改变了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   全村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全村大多数经济作物为准,重点种植花生、玉米、芝麻等多种农作物,由于形势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达50%左右,从而能使百姓有了较大的收入。近几年来全村在乡镇、县内买房户达30%左右,在集体的小南山,现已成立了新型合作社,以江新成为首的5户联承责任,计划明年全部的经济林约的小南治理近500亩左右,将至近年全村有较大的变化,随着形势的发展,村两委班子研究计划明年西至凤翅山的江家坟,东至谢沟南坡,全村搞产业结构调整,全部以经济林为主,计划调整面积400余亩,使得本村经济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农村基础建设现有村室一道院,面积达320多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楼一座,教师住房等文化误东都配备齐全,今年计划学校南排教师住,通过上级的各种精神,我村已争取10万元的修善,准备为南排房由原来的瓦房,改造成平房,从而使得学校有一个新的亮度。   

丁张营村

  丁张营村位于高丘镇西北部3公里处,属高丘水库淹没村,全村总人口2878人,耕地面积1586亩,辖10个自然庄,16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64人。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以丁占东同志为支部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突出工作重点,真抓实干,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经近几处的努力,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村里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村办企业   1、利用本地红薯多的原材料优势,办起红薯粉丝再加工,年加工红薯250多万公斤。   2、利用热情周到的投资环境,吸引返乡老板投资办厂,办起了鸿豫门业厂。   二、养殖产业   1、利用地势优势,办起了养殖业,畜牧养殖业有专业户3个,规模养殖场2个,养殖大户3个,全村大牲畜存栏100头,山羊、绵羊存栏500只,生猪存栏1500头,家禽存栏5000只,年畜牧业产值达35万元以上。   三、基础建设不断完善   建地毯厂、学校,修建水泥路、有线电视、路灯、监控基本覆盖全村。   丁张营村已是乡风文明,生活宽裕,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来我村办厂,投资,这里会有你发展的广阔空间。   

崔岗村

  崔岗村位于高丘镇南销偏西,离镇政府所在地大约5里的地方。我村是由四个自然村构成的,全村共有人口2180人,可耕地面积3150亩。   丘陵、薄地面积超过50%。两委坚持抓住种植业不放松,一是种足种好油菜、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既解决人们生活的必须,又给群众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二是狠抓畜牧养殖业,全村目前共养羊1200余只。培育养牛大户2家,每家平日存栏10余头,旺季接近20多头。发展土元养殖户2家,植桑养蚕还小有规模。三是坚持走劳务输出之路。组织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或靠自己的一技之长闯出一片新天地。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设置有文化室、让村民在闲遐时间能阅览一些致富信息。建有演出的舞台,冬春季节村里总要组织部分演出活跃乡村文化。为方便孩子们的就近入学,村办小学有教学楼两幢,平房四间,宽阔的操场,它成了我村一代又一代学龄儿童学习生活的乐园。   

陈营村

  陈营村位于河南省镇平县高丘镇西北部,辖11个自然庄,26个村民小组,4840人,耕地面积4800亩,总面积4平方公里,近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全村农业、手工业、小村镇建设及其它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行政自然庄规划   徐沟村辖以下自然庄,后杜营、秦营、郭家庄、东西城皇庙、杨营、吴营、陈营、阁老坡、罗洼、马岗。   支柆产业:   花生、小麦、玉米、畜牧产业成为农业的五大支柆。成为全镇植烟大村。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亩,年产鲜花生5万斤,产值达15万元以上;同时,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各3000亩左右,总产量24万斤,目前在我村已形成的高丘镇西北花生,玉米两大交易点年交易量高达几面万公斤。   养殖产业   畜牧养殖业现有专业村3个,规模养殖场2个,养殖大户10余户,全村大牲畜存栏200头,出绵羊存栏400只,生猪存栏300头,家禽存栏5000只,年畜牧业产值达到30万元以上。   加工产业   在村里骨干带动下,手工业主导格局基本形成。现有在外地校油泵加工51户。张车棚32户。玉雕加工户50户、玉雕交易商行6户,物流交易站5户。在外务工人员1000人。食品加工、农副产品收购和深加工等10多户,村民们常年在外打拼,不仅富裕了自己,更带动全村人,走共同富裕之路。   基础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爱和支持下,村镇基础建设取得突出成就。村委班子一行采取社会力量支持和自筹的办法;投资18万元,新盖村部200平方米。投资5万元修缮了幼儿园。投资25万元建村文化大院,投资3万元改建村卫生所2个。投资20余万元修建自然庄水泥路达5.4公里。投资10万元建设闭路摄像监控系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敬老院建设正在储备之中……   

野鸡脖村

  野鸡脖村位置在高丘镇西北部,属于丘陵村,东西达3.5公里,居住分散,全村15个村民小组,14个自然庄,730户,3050人,耕地面积2865亩。   支柆产业方面:   全村以种植粮食为主题,以发展私人企业、养殖业、绿色产业为目标。近年来,发展小型私人企业石墨厂1个,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厂房设备投资30万元,即将投入生产。村大力发展养殖业,私人办养牛厂1个,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厂房设备投资50万元,正在筹备资金买牛300头,小型养猪户达6户现存栏生猪500头。2013年绿化产业振经济,招商引资南阳种烟100亩,产值15万元,种植食用菌2000袋,产值2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村办公楼12间,投资20万元。   文化大院、广场1000平方米,投资15万元。   村教学楼20间,教师办公楼12间,图书室8间,共计投资50万元。   自然道路村村通水泥硬化12公分阶段,投资金额150万元。   镇县级以上荣誉方面:   2012年被县委授予党建示范村称号。   

徐沟村

  徐沟村位于河南省镇平县高丘镇西南部,辖6个自然庄,26个村民小组,3051人,耕地面积4166亩,总面积3.5平方公里,近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全村农业、手工业、小村镇建设及其它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行政自然庄规划   徐沟村辖以下自然庄,曹岗、上营、下营、寨上、上河刘、两道。   支柆产业:   烟叶、花生、小麦、玉米、畜牧产业成为农业的五大支柆。全村烟叶种植面积100亩,年产量5万公斤以上,产值达到20万元,成为全镇植烟大村。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亩,年产鲜花生5万斤,产值达15万元以上;同时,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各3000亩左右,总产量24万斤,目前在我村已形成的高丘镇西南花生,玉米两大交易点年交易量高达几面万公斤。   养殖产业   畜牧养殖业现有专业村3个,规模养殖场2个,养殖大户10余户,全村大牲畜存栏200头,出绵羊存栏400只,生猪存栏300头,家禽存栏5000只,年畜牧业产值达到30万元以上。   加工产业   在村里骨干带动下,手工业主导格局基本形成。现有在外地校油泵加工51户。张车棚32户。玉雕加工户12户、玉雕交易商行6户,物流交易站5户。食品加工、农副产品收购和深加工等10多户,村民们常年在外打拼,不仅富裕了自己,更带动全村人,走共同富裕之路。   基础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爱和支持下,村镇基础建设取得突出成就。村委班子一行采取社会力量支持和自筹的办法;投资18万元,新盖村部200平方米。投资5万元修缮了幼儿园。投资25万元建村文化大院,投资3万元改建村卫生所2个。投资20余万元修建自然庄水泥路达5.4公里。投资10万元建设闭路摄像监控系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敬老院建设正在储备之中……   徐沟村自2003年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平安建设村。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全村教育、卫生、文化、广播事业,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孙湾村

  孙湾村位于高丘镇西4化里,全村有4015人,995户,耕地面积4464亩,辖区共9个自然庄,21个村民小组。   村民私人企业,孙中会办小型旋木厂1个。从248线路口至肖营,县乡道口至后营共安装路灯66盏。种植业:张震在孙湾村中洼种葡萄园林50余亩,肖国丘在肖营河西种植绿化苗蒲20亩,孙丰国在河北庄东头种植桂花园林1.5亩。养殖业:孙湾村寨内华荣长养殖蛋鸡6000只,河北庄孙中喜养牛45头,孙荣提养牛12头,后营孙成法养牛6头,孙国岑养牛13头,孙小峰养牛10头。   村有计生室5间,建设有语文化大院广场,有娱乐器具、乒乓球台2个,蓝球厂1个,有农家书屋,存放有各种科技书籍,农闲时广大群众,可以娱东看书学习,掌握科技种田,致富知识,学技术更好的发展农业经济,使我村的农业经济建设更上一层楼。我村准备在村西一公里处祖师庙发展旅游开发,现在准备南路硬化,北路路面已硬化,2015年,准备仿古大殿,争取在三年内把祖师庙建设成旅游景点。   村有小学一所,房屋30间,学生有教室,教师有住房,各种舍施齐全。有私人张-幼儿园一所,有大班、中班、小班,有教师。两所学校负责人,讲安全抓安全,并制订有一定的安全措施。   村有治安摄像头7个,安装在248线口路至县乡道路边,村部学校。   

青山村

  青山村位于高丘镇政府西北部,距镇政府10公里处,东邻响水河村,南接陈营村,西与内乡县马山口镇接壤,北与周盘村相邻,全村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人口1200人,耕地面积1368亩,辖14个村民小组,23个自然庄,是一个山区村、贫困村。   我村地处山区,受理进位置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本村无支柱产业,青年村民以外出务工为主,老年村民在家种地,有少许林业,因此有个别户种植食用菌,种植总量不超过5万袋。   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建校、修路,小型水库修复加固文化大院及村办公楼。从1999年2005年,由村民集资及上级补助支筹资30多万元,建成了两栋各两层共计28间教学楼,并对校院进行了硬化、绿化,改善了教学环境。自2006年以来,通过跑项目筹资金,首先修通了本村的主干道,陈营至青山村部通路4公里,接着又修了青山至沙河组2公里,响水村至本村九组道路4公里,青山至山里王自然庄3公里,本村15组与内乡交界2公里,一事一议修通了本村五至六组2公里,共计修通水泥路17公里。2010年的7.23瀑雨填灾造成了本村内一小型小库溢洪道被冲毁,导致水库填一角被冲垮,险情十分危急,为了解决险情,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拔付资金进行了全面修复加固。通过一事一议,村民筹资上级补助,筹资8万余元,建成了村文化大院,为村民提供了一个文化娱乐场所。为了改善村办公条件,经多方筹资耗资15万元建成了一栋两层十间的村办公楼房,其它水利项目正在筹备中。   

靳坡村

  靳坡村位于高丘镇政府所在地。总耕地面积2230亩,3176人,17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庄。   几年来,我村:1、以个体经济发展为产业,现从商农户达300余户,1000余人。目前,已有小汽车120余辆。2、林果业以退耕还林(目前全村退耕还林面积560亩)为依托,积极发展农民收入,促进我村群众致富奔小康。3、现已发展养殖大户4户,养牛、养羊专业户3户。   我村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居住较分散,东与韩营村邻近,南与唐沟村相邻,从2006年以来我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及“一事一议”相结合,共修水泥路面10条公里,路面绿化达标。全村有村办中心小学一座,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教室49间,现无文化娱乐场所及学生食堂。   我村村部有楼房21间,有会议室、计生室、党员活动室、文化图书室、活动室、治安室等。   多年来我村村委一班人,勤勤恳恳,一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嘉奖。我们将不断学习,提高认识,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谷营村特产大全




谷营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