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户村位于枣园镇西北2公里处,北与内乡县灌张镇前楼村、西与内乡县罗岗村、南与本镇东黄村、东与本镇杨家村接壤,村辖5个自然庄,16个村民小组,519户,2180人,耕地3805亩。
村两委班子现有4人,党员67人,该村原有教学楼1幢,有6个教室及教师宿舍。在校学生1-4年级及学前班学生111人,在职教师6人,村有办公楼1幢,共14间,有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两委办公室、治安室、计划生育村室、孕检室、药具室等。
近年来,在支部、村委的努力下,通过在外工作人员向上争取资金80万元,修村村通道路5.8公里,另外还争取了80余万元资金修建了时寨3座大桥,方便了全村群众出行,使每个自然庄告别了过去下雨泥泞道路的历史。
另外,在两委的努力下,多方筹措资金20余万元打深井1眼,接通自来水,解决了时寨自然庄300余人吃水难问题。另外,还打了6眼农田机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324110 | 473000 | 0377 | 查看 下户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绿化村 |
绿化村位于枣园镇西南5公里处。该村辖2个自然庄,16个村民小组,332户,1560人,耕地2440亩,村“两委”班子5人,党员36人。村“两委”班子富有开拓精神,团结协作,乐意为民办实事。严格决策议事程序,管理民主,村情稳定,利用我村有效资源,发展粮食种植,畜牧养殖,发展林果业,使我村农民经济收入年年递增,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该村投资40余万元盖教学楼1幢,共23间,有6所教室及老师住室。该村投资万元美化校园环境,在校学生1-4年级110人,学前班30人,在职教师6人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投资7万元建村办公楼,共7间。有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两委办公室,治安室,计划生育村室,孕检、药具室等,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近年来,在支部村委的努力下,通过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多不忘故乡情活动,争取上级资金60余万元,修村村通2.5公里水泥路,方便了全村群众出行,使每个自然庄告别了过去下雨泥泞历史。 在支部村委的努力下,村卫生所在设备配置、环境美化、医术精湛,以优质的服务得到卫生部门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绿化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接通自来水,安装摄像头6个,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
枣园村 |
枣园村是枣园镇集镇所在地,镇政府位于建设街西段,全村人口2170人,17个村民小组,50个党员,全村辖袁营、下刘家、枣园3个自然庄,耕地2070亩,人均收入5900元,被评为“强村”等。该村坚持以“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激活经济为重点,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指针,结合本村村情村貌,大力发展烟叶支柱产业和养殖业,领导本村“两委”一班人才,积极招商引资,发展项目,开拓创新,务实求干。村党支部书记连续六年被县、镇评为“优秀0员”、“先进村党支部书记”、枣园村被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党建示范村”、“文明新村”。 |
鱼池马村 |
鱼池马村位于枣园镇东北,曲贾路东2公里处,西与杨家村,北与陈岗村,南与周岗村,东与城隍庙村接壤。全村辖3个自然庄,9个村民小组,450户,1650人,耕地2800亩,村两委成员共5人,党员40人。 村两委班子注重团结协作,为民办事,严格按照决策议事程序,管理民主,村情稳定,抓好烟叶生产,使村农民收入年年递增,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该村小学共有教学楼18间,教师6人,学前班40人,幼儿教师4人,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村室5间,有党员活动室、治安室、两委办公室、计划生育室,环境优美,干净整洁。村内卫生室设备齐全,医技精湛,以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卫生部门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在村两委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为民办事,为民所想,努力改善村容村貌,使群众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近年来,争取上级资金50余万元,新修村内道路7条5公里,方便了群众出行,改善了环境,提高了农业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千方百计抓好经济,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近年来,共打机井30余眼,使生产用地旱能浇,保障收入,增加收益,全村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
杨家村 |
杨家村北与老时营村、西与黑河、东与鱼池马村接壤,该村有4个自然庄,9个村民小组,338户,1380人,耕地1940亩,村“两委”班子4人,党员36人。村“两委”班子有开拓精神,团结一心,为民办实事、好事。严格决策议事程序,管理民主,村情稳定。根据村有利条件,发展粮食种植、药材种植,扩大烟叶种植面积,使村民年年增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该村投资26万余元建教学楼1幢共14间,有4间教室,校园环境好,在校学生1-4年级88人,在职教师7人,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投资20万元建村办公楼1幢共12间,有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两委办公室、治安、计划生育村室、孕检、药具室等,环境干净整洁。 在支部、村委的努力下,积极争取上级资金70多万元,修村村通道路4.8公里,村内实现安全饮水,有公共活动场所,安装摄像头5个,打机井10眼。 |
辛营村 |
辛营村位于镇东3.5公里,人口2380人,16个村民小组,43个党员,全村辖高营、小周营、埠口张、辛营4个自然庄,耕地3140亩,人均收入5800元。该村为镇定党建示范村。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团结,形成合力,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支部整体工作连年综评前三名。实施烟叶支柱特色立镇战略,围绕党委、政府统一部署,攻坚克难,落实烟田面积900亩,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基础。引资近30万元,修筑4000平米长水泥道路及高标准文化活动中心。配合上级完成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项目在本村实施。 |
下户村 |
下户村位于枣园镇西北2公里处,北与内乡县灌张镇前楼村、西与内乡县罗岗村、南与本镇东黄村、东与本镇杨家村接壤,村辖5个自然庄,16个村民小组,519户,2180人,耕地3805亩。 村两委班子现有4人,党员67人,该村原有教学楼1幢,有6个教室及教师宿舍。在校学生1-4年级及学前班学生111人,在职教师6人,村有办公楼1幢,共14间,有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两委办公室、治安室、计划生育村室、孕检室、药具室等。 近年来,在支部、村委的努力下,通过在外工作人员向上争取资金80万元,修村村通道路5.8公里,另外还争取了80余万元资金修建了时寨3座大桥,方便了全村群众出行,使每个自然庄告别了过去下雨泥泞道路的历史。 另外,在两委的努力下,多方筹措资金20余万元打深井1眼,接通自来水,解决了时寨自然庄300余人吃水难问题。另外,还打了6眼农田机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
塔梁村 |
塔梁村位于枣园镇西南5公里处,北与山南村、南与沟王村接壤,塔梁村在外工作人员,务工人员较多,村辖7个自然庄,13个村民小组,489户,2122人,耕地3200亩,村“两委”班子5人,党员49人。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乐意为民办实事,严格决策议事程序。管理民主、村情稳定,利用村有效资源,发展粮食种植,畜牧养殖,发展林果业,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村投资30万元盖教学楼1幢,共18间,有6间教室及教师宿舍。在校学生1-4年级92人,学前班29人,在职教师7人,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村部办公楼共8间,有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两委办公室、计生村室、孕检药具室等,环境良好,干净整洁。 近年来,在支部、村委的努力下,通过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向上争取资金60余,修村村通7.3公里水泥路,方便了全村群众出行。安装摄像头5个,实现了人畜安全饮用水。 |
上岗村 |
上岗村位于枣园镇东南3公里,人口1920人,10个村民小组,党员36人,全村辖塚赵、岗李、上河、下河4个自然庄,耕地2328亩。人均收入5460元。农业、竹编手工业是村支柱产业。 |
周岗村 |
周岗村位于枣园镇东部2公里,辖周岗、陈营、塚张3个自然庄,17个村民小组,535户,2270人,耕地面积4270亩,党员46人,村民代表33人,是县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 今年以来,周岗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务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受到市、县、镇表彰,被评为市“五个好村党支部”、县“强村”、“烟叶生产先进村”、“平安社区”、“文明新村”,镇“五好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去年以来,该村通过土地流转,整合置换,宣传发动,调整烟叶大方1000亩,形成了以烟叶为主导产业的植烟大村。 周岗村实现了排前路通水泥路,村建有文化大院、标准化卫生室,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群众生活水平逐年得到改善和提高。 由于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社会秩序井然有序,村风、民风良好,社会大局稳定,无信访、人访现象,无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良好,位于全镇前列。 |
山北村 |
山北村位于枣园镇西部3公里,辖宋家、石家、李家、牛家、山北张、小岈子、大岈子、河西石8个自然庄,17个村民小组,人口3219人,耕地3692亩,党小组7个,现有党员93名。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山北村作为党建示范村,加强督导扶持,取得了长足发展。连续三年被县、镇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示范村、“五好村党支部”等。 先后投资5万余元对村室进行改造,配备了必要的办公桌椅等。村计生室、党员活动室、综治办公室等均建设到位。 投资6万元,对村文化大院进行了完善。去年争取投资120余万元的安全饮水项目,解决了全村1300余人和学校180余名学生的饮水、用水困难问题。又争取资金43万元修通村部至岈子黄、牛家4个自然庄的主干道4.3公里,极大改善了道路交通状况。村级卫生室已达标,争取国家投资300余万元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
陈岗村 |
陈岗村位于枣园镇北5公里,人口1520人,10个村民小组,43个党员,全村辖陈岗、后时营、杨洼3个自然庄,耕地2790亩,人均收入5100元。支柱产业烟叶,种植700亩,产值240万元,建成烟叶烘烤中心,炕房44座,育苗大棚2个8个池。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 |
老时营村 |
老时营村位于镇北4公里,紧邻曲贾公路,北近312国道、曲屯镇,交通便利。该村人口1970人,15个村民小组,36个党员,村辖南庄、沟西、沟东3个自然庄,耕地2666亩。人均收入5700元。烟叶、玉器加工、汽车附件是村支柱产业。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群众有种烟经验的优势,积极动员群众从事烟叶种植,已发展烟叶300亩。 |
烂银张村 |
烂银张村位于枣园镇东南3公里处,曲屯至贾宋路东,南接上岗村,西邻枣园村,北邻周岗村,东邻贾宋镇下户杨村。全村6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庄,全村302户,1387人,耕地1830亩,村两委班子5人,党员38人,村两委团结协作,乐于为民办实事,严格决策议程,管理民主,村情稳定,利用本村有效资源,引导在外打工人员回村办养殖厂致富,使村农民收入年年递增,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村小学有教学楼1幢16间,教师宿舍6间,现有学生102人,学前班30人,在职教师6人,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我村投资2万元对学校校园整修。村投资修建办公室8间,有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两委办公室、计划生育孕检室、药具室,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在村两委的努力下,通过在外工作人员等渠道,争取上级资金修村村通道路1.5公里,方便了全村群众出行。 通过村两委宣传引导在外打工人员回家乡办厂,村提供方便厂地,办起了一个养兔厂,年产兔收益10多万元。 烂银张村两委班子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村打机井6眼,打深井2眼,修水塔,铺设管道,使全村村民吃上放心水,全村正在安装摄像头6个。 |
蒋刘洼村 |
蒋刘洼村位于枣园镇西南部11公里处,南与邓州市罗庄镇、内乡县灌张镇接壤,全村人口2680人,辖邹家、上张、岗上、塚王、蒋刘洼、杨家、张家7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耕地5498亩,党员57名,党小组9个,有村干部4名。该村制定了《镇平县枣园镇蒋刘洼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和《镇平县枣园镇蒋刘洼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为下步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该村大力发展食用菌、青饲玉米、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村建成良种供应基地700余亩。到目前为止全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重迅速增长至14.4%,仅烟叶种植一项就占到8%,已形成100亩连片种植的烟叶大方。村东以奶牛肉牛养殖为主,肉猪、肉牛、蛋鸡多种养殖的养殖小区已规划成形。1-2年后,养殖业将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共多方筹资70余万元,修水泥路或沥青路5公里,实现了各自然村通。2007年,争取上级水利部门解决2400人安全饮水项目款80余万元,完成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村建敬老院7间,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电话普及率98%,村建学校38间,校园绿化、美化到位。村文化大院正在建设之中。 |
沟王村 |
沟王村位于枣园镇西南边陲,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辖5个自然庄,17个村民小组,560户,2370人,耕地5024亩,村两委班子5人,党员52人。 近年来,该村投资50余万元盖教学楼2幢,43间,教师办公室12间,投资2万侁美化了校园环境,在校学生1-4年级165人,学前班46人,2013年被市教委批准为村级完小。投资10余万元改建村办公楼1幢共10间,有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两委办公室、治安民调室、计划生育村室,并在村部院内配置健身器材4套,建成沟王村文化大院,环境优美,干净整洁,成为村民健身及文化活动中心。 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努力下,争取资金60余万元,修水泥路3.5公里,方便了全村群众出行,安装摄像头5个,建成了监控室,使村民安全感系数不断提高。在原有1个水塔供用自来水的基础上,2013年又争取45万余元完成1000人安全用水工程。 |
东黄村 |
东黄村位于枣园镇西南1.5公里处,东与枣园村、南与山南村、西与山北村、北与下户村相邻,东黄村土地肥沃,在外工作人员较多。村辖6个自然庄,17个村民小组,487户,2312人,耕地2586亩。村两委班子5人,党员56人,村两委团结协作,村情稳定,发展种植、养殖、林业等产业,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东黄村小学有教学楼22间,教室及教师宿舍8间,在校学生1-4年级98人,学前班46人,在职教师8人。村有图书室、办公室、计生室,环境优美、整洁。 近年来,在村两委努力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修水泥路4公里,方便了群众出行。 在支部、村委努力下,村卫生所在设备、环境、医术上排在全镇前列,得到群众的好评。 东黄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修河坝2座,兴修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
大王庙村 |
大王庙村位于枣园镇南部2.5公里处,北接枣园村下尚家庄,南邻贾宋镇寺后张村尚营庄,西与山南村相连,黑河从村西边穿过,与山南村隔河相望。大王庙村土地肥沃,在外工作人员众多。全村辖2个自然庄,15个村民小组,605户,2436人,耕地3115亩。村两委班子6人,党员71人。村两委班子富有开拓精神,团结协作,乐意为民办实事,严格决策议事程序,村情稳定,利用我村有效资源,发展粮食种植,扩大支柱产业,发展养殖、林果业,使我村农民经济收入年年递增,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近年来,该村投资40余万元,盖教学楼1幢38间,教职工住宅楼房1幢22间,学校环境优美,在校学生1-4年级102人,学前班28人,在职教师7人,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投资10余万元建村办公楼2共9间,有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两委办公室、治安室、计划生育宣传室、孕检药具室等,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近年来,在支部、村委的努力下,通过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多的优势,争取上级资金105万元,修村村通道路7公里,方便了全村群众出行。 在支部、村委的努力下,村卫生所在设备刘全,环境美化,以优质的服务得到卫生部门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大王庙村与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村自来水使用率100%,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安装摄像头6个,2个主机。近年来,共打机井15眼,使农业生产条件较大改善。 |
城隍庙村 |
城隍庙村位于枣园镇东6公里,东与晁陂镇接壤,北与曲屯镇接壤,全村565户人口2523人,15个村民小组,68个党员,7个党小组,全村辖官李、屈营、前冯、后冯、石碑张5个自然庄,耕地3434亩,人均收入6100元。 近几年来,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为目标,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500余元。1997年被镇平县委授予“治安模范单位”;1998年被南阳市委命名为“小康村”;2000年被镇平县委授予“先进农村党支部”、“科技示范村”、“治安模范村”;2001年被镇平县委授予“先进‘五好’农村党支部”;2002年被镇平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被南阳市信用联社命名为“信用村”;2004年11月被县委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村”;2004年6月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治安模范村”。依据该村地处沿陵河两岸,土地肥活,有较好的水利条件,适合繁育良种小麦这一优势,县镇两级把该村定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该村目前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里程6公里,建成村卫生室、敬老院和文化大院,修建有蓝球场、舞台、建成图书室。长期以来,在坚持发展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目前,全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村风、民风淳朴健康,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连续5年无刑事、治安案件,计划生育工作均在全镇前列。积极开展文明新村创建活动,村里加大投入,严格把关,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活动,目前,全村文明家庭达92%以上,新型农民达95%以上。 |
山南村 |
山南村位于枣园镇西南3公里处,北与东黄村,西与绿化村,南与塔梁村,东与大王庙村接壤,位居先主山南而得名。村辖9个自然庄,14个村民小组,612户,2420人,耕地3240亩,村两委班子6人,党员76人。村“两委”班子团结奋进,务实苦干,勤于为民。严格民主程序,管理认真,村情稳定。该村根据实际情况,发展粮食种植,倡导组织富余劳力外出经商、打工,使全村农民经济收入逐年递增,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共投资50万元盖教学楼2幢,共36间10个教室,教师办公及宿舍12间,投资2万余元美化校园环境,在校学生1-4年级115人,学前班75人,有教师8人,狠抓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在全镇名列前茅。 村投资25万元建办公楼2幛共20间,有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两委办公室、治安室、计划生育宣传室、孕检药具室,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近年来,在支部、村委的努力下,通过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及经商人员为家乡献爱心捐善款活动,争取政府资金8.5万元,捐款26万元,共修水泥路8公里,方便了生产,也便利了群众出行。 在支部、村委的努力下,村卫生所设备配置、规模初具,医护人员不断培训,医术精益求精,群众求医方便就近,解决了过去求医难的问题。 山南村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良好民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正在安装自来水,群众将告别饮用污染水源的时代,安装摄像头5个,共打机井15眼,兴修水利设施,农业稳产高产,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