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位于皋兰县北部,地处东经103°42′-104°03′,北纬36°23′-36°50′,东邻白银市白银区,南接石洞镇,西连西岔镇、永登县,北邻景泰县。东西宽22公里,南北长46公里。
二、历史沿革。原名和平乡,以和平村命名,1958年时属西川公社,1961年由西川公社分出,为和平、大横两个公社。1982年地名普查时,因与榆中县和平公社重名,故以驻地黑石川乡更名为黑石川公社,1983年6月改称为黑石川乡。
人口民族。总人口21655人,其中男性10938人,女性10717人;总户数5232户;共有5个民族,少数17人,其中藏族7人,满族7人,回、傣、黎族各1人。
行政区划。黑石川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33个自然村,43个村民小组。
气候环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且长,夏季炎热期限短,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风沙多,光照较短,蒸发量大,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平均无霜期117天,平均气温6.3℃,平均降水量266毫米,且多集中在7-10月。
资源物产。水资源有西电和引大水利工程。乡内已知的矿藏资源,有铁、金、铜、铅、锌、银、水泥大理岩、石灰石等。铁:分布于红柳沟,储量415万吨,品位25.5%;金:分布于朵家滩,矿床长5000米,宽500米,厚2米,含量0.2-2.96克/吨;铜、锌、银分布于石青洞一带,铜品位0.57%,储量2.77万吨;银含量17.6克/吨,储量24.5万吨;铅品位0.32%,储量1.8万吨;锌品位0.88%,储量2.8万吨;水泥大理岩分布于车路沟、牛皮洼等地,估计储1543.3万吨;石灰石矿分布于大横,估计储量6644万吨。
主要土特产品有和尚头小麦、红砂洋芋及小尾寒羊为主的各类优质种羊及羔羊。
电力资源丰富,境内有5600千伏、3150千伏、6300千伏、35千伏的变电所4个。
主要乡镇企业有:正大万头猪场、兰鑫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蓝天水泥厂、兴元轧钢厂、贵福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620122106 | 730000 | 0931 | 查看 黑石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新地村 | ·皋兰县旅游·皋兰县特产·皋兰县十大特产·皋兰县十景·兰州品 | 0 |
---- |
查看 新地村谷歌卫星地图 |
红柳村 | ·皋兰县旅游·皋兰县特产·皋兰县十大特产·皋兰县十景·兰州品 | 0 |
---- |
查看 红柳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中窑村 | ·皋兰县旅游·皋兰县特产·皋兰县十大特产·皋兰县十景·兰州品 | 0 |
---- |
查看 中窑村谷歌卫星地图 |
白崖村 | ·皋兰县旅游·皋兰县特产·皋兰县十大特产·皋兰县十景·兰州品 | 0 |
---- |
查看 白崖村谷歌卫星地图 |
星湾村 | ·皋兰县旅游·皋兰县特产·皋兰县十大特产·皋兰县十景·兰州品 | 0 |
---- |
查看 星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和平村 | ·皋兰县旅游·皋兰县特产·皋兰县十大特产·皋兰县十景·兰州品 | 0 |
---- |
查看 和平村谷歌卫星地图 |
黑石村 | ·皋兰县旅游·皋兰县特产·皋兰县十大特产·皋兰县十景·兰州品 | 0 |
---- |
查看 黑石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三和村 | ·皋兰县旅游·皋兰县特产·皋兰县十大特产·皋兰县十景·兰州品 | 0 |
---- |
查看 三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横村 | ·皋兰县旅游·皋兰县特产·皋兰县十大特产·皋兰县十景·兰州品 | 0 |
---- |
查看 大横村谷歌卫星地图 |
白坡村 | ·皋兰县旅游·皋兰县特产·皋兰县十大特产·皋兰县十景·兰州品 | 0 |
---- |
查看 白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
石青村 | ·皋兰县旅游·皋兰县特产·皋兰县十大特产·皋兰县十景·兰州品 | 0 |
---- |
查看 石青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石洞镇 |
皋兰县石洞镇位于兰州、白银两大城市之间,相距各40公里。全镇辖10个行政村,3个社区,38个自然村,54个村民小组,农户6199户,农村人口25476人,城镇人口21052人。有中小学27所,卫生院所26所。地势山川相间,平均海拔1700米,年均降水量263.41毫米。土地面积 40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058亩,其中水地33071亩,农民人均1.3亩。境内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程控电话实现了村村通;国道109线、包兰铁道、白兰高速公路纵贯全境。. |
忠和镇 |
地理位置及区位概况:忠和镇处于东经103°33′42″-104°01′31″、北纬36°05′09″-36°20′00″之间。位于皋兰县南部,距皋兰县城25公里,南接兰州市区,镇政府距兰州市市区中心15公里,是兰州市的""北大门""。西连皋兰县中心乡,北邻水阜乡,东与什川镇接壤,是兰州市北山绿化重点区域大砂沟流域所在地。辖区东西宽18公里,南北长23公里,土地总面积251平方公里,包兰铁路从镇域穿过,并在水源村设有车站。国道312、109线,兰白、兰海高速公路在镇政府驻地崖川村交汇,使我镇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是皋兰县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 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忠和镇政府原驻地在忠和村。1950年初,由中心、水源、崖川合为一乡,属安宁区管辖。1955年合区并乡时,忠和、丰登、六合三乡合为一乡,仍为忠和乡,属崖川区管辖。1958年成立忠和人民公社,同年12月皋兰县撤销时,划归兰州市安宁区。1963年又划归皋兰县。1983年6月忠和公社改称忠和乡。2001年撤乡建镇。忠和镇现辖忠和、崖川、丰登、平岘、盐池、六合、水源8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39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地崖川。 地貌特征及气候特征:忠和镇处于兰州盆地西北部,是黄土高原边缘、祁连山褶皱带与陇西沉降盆地间的过渡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整体从西北向东南延伸,海拔高度1700-2000米。忠和镇位于兰州市北部,属甘肃中部半干旱区,大陆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候总特征: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多风沙,光照充足,蒸发量大。年均气温7℃,一月份最低平均气温-9.1℃左右,七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0.7℃左右。自兰州市实施南北两山绿化工程以来,我镇的绿化取得了相当成效,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已成为兰州市近郊休闲、娱乐、避暑的理想之地。. |
什川镇 |
地理环境: 什川镇位于皋兰县城南部,东南与榆中县接壤,西南邻兰州市城关区,西连忠和镇,北接水阜乡、石洞镇。东西长32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405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上车村,距县城20公里,距兰州城关区21公里。 什川原名什字川堡,因明弘治八年(1495)所筑堡位于上峡至河口,东山至泥湾的什字交叉处,故称什字川堡,后人简称什川。境内东南为山区,占总面积的90%,什川镇四面环山,黄河从中游过,形成一个河谷盆地,极象太极图形。地势平坦,海拔1500米,黄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湿润,盛产瓜果、蔬菜。 历史沿革: 什川为兰州东南部,距市区约20公里,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甘肃巡抚在今什字中心修筑""什字川堡""而得名。什川历史悠久,曾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汉代就已经很有名气,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历史传说优美动人。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风光秀丽的万亩梨园,美丽动人的神化传说,使之成为兰州近郊的一处“世外梨园”。大小峡水电工程的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又为什川凭添了新的发展契机。一位历史名人游览什川后赋诗赞美:""一席地兮一带川,树木花区四季妍。驼石古、水车园,朝暮人争峡口般。楼台美如画 ,魁阁耸山巅。谁言此地无神仙,桃园犹不远,仿佛在眼前""。把什川的秀丽风光表现的淋漓尽致,使人产生无限遐想和向往。原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观赏什川梨花会后赞不绝口即兴赋诗:“谁说清明雨纷纷,什川梨园香雪云。春风过处银箔降,梨园顿胜聚宝盆”。省委书记宋照肃于2001年3月25 日来什川视察,观看全景后赞不绝口的说到:“这儿离兰州很近,兰州闹、什川静,有闹有静的;真是世外桃源-什川镇”!并嘱咐随行的甘肃日报和甘肃电视台记者“要全方位、多角度、大篇幅的将世外桃源介绍给世人,让大家都能来看看”。台湾的一位客商曾感叹:“太美了,来到什川仿佛置身于江南,使人留恋忘返”。由此可见,开发什川迎合了众多人的愿望,是什川人民走向富裕的希望。因此,开发旅游资源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使之在西部大开发的建设中显示其因有的价值与奉献。2004年已被国家六部委和省体改委确定为全国、全省重点小城镇之一。. |
九合镇 |
中心乡位于皋兰县西南端,东接忠和镇,南邻兰州市安宁区,西北连永登县,东西宽14公里,南北长23公里,总面积214平方公里。乡政府驻中心村小涝池,距县城46公里。 中心乡以驻地中心村而得名。1950年为安宁区的中心、三坪、兰沟、九合乡。1953年为崖川区的中心、兰沟、三坪乡。1958年成立中心公社,同年12月皋兰县撤销,划归兰州市安宁区。1961年分为中心、头沟公社。1963年划归皋兰县管辖。1965年6月,中心、头沟公社合并为中心公社。1983年6月改称中心乡。境内山峦迭嶂,沟壑交错,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拨1700米。 中心乡辖区11个村民委员会,40个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2004年3418户,15336人。 中心乡居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降水少且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260mm ,多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水的60%以上,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少年与最多年相差1.7 倍。年平均气温7.0℃,极端最高气温37℃,极端最低气温-25.4℃,≥10℃的活动积温为2798℃,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29.80J/㎝2,日照时数2768h,无霜期142d。 中心是兴起的城郊商品农业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红砂洋芋、旱砂西瓜和精细蔬菜三大支柱产业,以桃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29100亩,享有""兰州第一桃乡""的美称;国家财政支农兰沟高效农业示范点盛产的反季节西甜瓜扬名省内外,并赢得了国家农业部、省上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多次来示范点指导工作,示范面积达5120亩,基本满足了兰州市场冬季对瓜的需求;荷兰豆、甜脆豆和樱桃西红柿等特菜销往深圳、汕头和珠海等地。科技兴农已成为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中心乡镇企业初具规模,以红粘土和压裂砂等为主的自然资源储藏丰富,发展前景广阔。15条生态类红砖生产线生产的各类机制红砖广泛应用于省内外城市建设,年产量50万吨的压裂型砂销往大庆等国内各大油田。已形成以建材、化工、机械加工、冶炼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企业个数达66家,42个品种,拥有固定资产8383万元。. |
水阜镇 |
水阜镇位于皋兰县西南部、东接石洞镇,西连中心乡及永登中川镇、南邻忠和镇、北靠西岔镇。东西最宽14公里,南北长35公里,总面积约256平方公里。 水阜乡以境内水阜村而得名。1950年水阜、砂岗属保定区管辖,涝池乡、长川乡属石洞区管辖。1956年为崖川区管辖。1958年10月成立水阜公社,12月划归兰州市安宁区。1962年分为水阜、长川公社。1963年又划归皋兰县,1965年,水阜、长川公社合并为水阜公社。1983年6月改称水阜乡,乡政府驻地水阜村,距县城15公里。 水阜乡属于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风沙多,温差大,年降水量270MM左右,蒸发量达1850MM,年日照时数约2768小时,无霜期144天左右。 全乡辖7个行政村,2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736户,人口16591人,其中农业人口16346人,非农业人口245人;农村劳动力6435人。 水阜村辖旧城子、堡子、上庄子、东坪、王家坪、上场、郭家湾7个自然村。 砂岗村辖砂岗、龚家窑、徐家沟、蒋家窑、马家庄子、杨家庄、安家庄、上庄8个自然村。 涝池村辖涝池、魏家湾、杨家庄、上湾、沟口、仲家窑、岔门子、阴山湾、曾家井、东湾、西湾、狼家嘴子12个自然村。 彬草村辖王家庄子、仲家湾、陈家坪、方家沟、上堡子、安家口、张家湾7个自然村。 燕儿坪辖燕儿坪1个自然村。 长川村辖长川、南庄坪、东坪、红圈、庄子5个自然村。 老鹳村辖北庄、南庄2个自然村。. |
黑石镇 |
一、地理位置。位于皋兰县北部,地处东经103°42′-104°03′,北纬36°23′-36°50′,东邻白银市白银区,南接石洞镇,西连西岔镇、永登县,北邻景泰县。东西宽22公里,南北长46公里。 二、历史沿革。原名和平乡,以和平村命名,1958年时属西川公社,1961年由西川公社分出,为和平、大横两个公社。1982年地名普查时,因与榆中县和平公社重名,故以驻地黑石川乡更名为黑石川公社,1983年6月改称为黑石川乡。 人口民族。总人口21655人,其中男性10938人,女性10717人;总户数5232户;共有5个民族,少数17人,其中藏族7人,满族7人,回、傣、黎族各1人。 行政区划。黑石川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33个自然村,43个村民小组。 气候环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且长,夏季炎热期限短,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风沙多,光照较短,蒸发量大,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平均无霜期117天,平均气温6.3℃,平均降水量266毫米,且多集中在7-10月。 资源物产。水资源有西电和引大水利工程。乡内已知的矿藏资源,有铁、金、铜、铅、锌、银、水泥大理岩、石灰石等。铁:分布于红柳沟,储量415万吨,品位25.5%;金:分布于朵家滩,矿床长5000米,宽500米,厚2米,含量0.2-2.96克/吨;铜、锌、银分布于石青洞一带,铜品位0.57%,储量2.77万吨;银含量17.6克/吨,储量24.5万吨;铅品位0.32%,储量1.8万吨;锌品位0.88%,储量2.8万吨;水泥大理岩分布于车路沟、牛皮洼等地,估计储1543.3万吨;石灰石矿分布于大横,估计储量6644万吨。 主要土特产品有和尚头小麦、红砂洋芋及小尾寒羊为主的各类优质种羊及羔羊。 电力资源丰富,境内有5600千伏、3150千伏、6300千伏、35千伏的变电所4个。 主要乡镇企业有:正大万头猪场、兰鑫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蓝天水泥厂、兴元轧钢厂、贵福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