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庄村位于王岗乡东南方向,辖杜庄、王疙瘩营、渠营3个自然庄,距省道248线仅1000米,10个村民小组。农户322户,1256人,耕地面积1450亩。主导产业以农业和玉雕产业为主。
杜庄村充分发挥紧靠石佛寺镇之优越条件,大力发展玉雕产业,全村从事玉雕产业人员已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就这一产业使全村人均纯收入净增200余元。杜庄村有外出务工创业传统,全村外出务工200多人,足迹遍布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现有外出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报效桑梓捐资建设村公益事业20多项。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324306 | 473000 | 0377 | 查看 杜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管刘庄村 |
管刘庄村位于乡西部,农户258户,1126人,耕地面积1790亩,辖管刘庄、李营、刘半坡、赵岗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 管刘庄村现有470多人外出务工创业,从事玉器加工销售、服务饮食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多种行业,人均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 管刘庄村以为民造福为已任,多方筹资40多万元,修通了贯穿南北的道路4条4.1公里,解决了全村人的出行难问题;在村主干,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0个,实现了主要场所和路段全面覆盖。新建图书室1个,藏书1500多册,涵盖少儿园书、科技图书、生活图书等多个品种,供全村干部群众休闲阅读,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 在社会管理创新上,组织了长年的治安巡逻打更队伍,成立了村治保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了以村支书为首的调解小组,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对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成立了关爱帮扶小组,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2013年,管刘庄村决心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以深入学习贯彻-精神为动力,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增收致富而不懈努力。 |
鄢沟村 |
鄢沟村位于王岗乡西部,省道248线位于村东边,辖周家、曹家、张家、王家、刘张营、仵家、白家7个自然庄,16个村民小组,农户574户,234/人,,耕地面积2745亩。传统农业种植为支柱产业,玉雕产业异军突起。 2012年以来,先后投资52万元,打通村内道路4条3公里;投资25万元,新建村室一座;硬化鄢沟自然庄和观门自然庄排前路20条1700余米,以“清洁家园”行动为载体,发动组织群众清扫道路5000米,清运建筑垃圾、柴草30余车。并与农户建立了门前卫生“三包”和垃圾清运长效机制。鄢沟村充分发挥离石佛寺镇之近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玉雕产业,全村从事玉雕产业人员已占全村人口的五分之一,就这一产业使全村人均纯收入净增200余元。民主管理得到加强。严格评选村民代表,认真推行“4+2”工作法,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村规民约,落实村务公开,凡村内重大事项,全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决定,使农民群众能够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从而自觉地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 |
西李庄村 |
西李庄村位于王岗乡北部,省道248线东侧,辖西李庄、、郭家、张沟、郭杨营、小杨营、李保同6个自然庄,12个村民小组,496户,2086人,党员36人,村民代表48人,耕地面积2780亩。主导产业以优质烟叶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00多元。 支柱产业明晰。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形成了烟叶大方1000亩,年净增加效益30万元;建成养殖专业场2个,年出栏肉猪200头,肉鸡1.5万只,年产值可达75余万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硬化村内主次干道2.5公里,硬化村小学地坪400平方米;建成了王岗乡一流的村级活动场所。农民素质逐步提高。积极协调县农技人员到村送科技下乡,开展技术培训,传授科技知识,全村50%左右的农户基本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利用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民间组织,开展农民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教育,广大群众的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
慕营村 |
慕营村位于王岗乡东南方向,辖慕营、王庄、竹园李3个自然村,东临石佛寺,南接晁被,12个村民小组。农户429户,2005人,地面积1995亩。主导产业以农业和玉雕产业种植为主。 慕营村充分发挥紧靠石佛寺镇之优越条件,大力发展玉雕产业,全村从事玉雕产业人员已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就这一产业使全村人均纯收入净增500余元。同时,慕营村还积极发展农业生产,鼓励外出经商人员,腾出土地,由大户机械作业,现代化种植,成立农业合作社,止目前已发展种植大户2家,使全村抓经济和抓农业同步进行,实现双赢。 |
马岗村 |
马岗村位于王岗乡东部,辖马岗、杨半坡、郭半坡、树底、董家、苏营、下坡7个自然庄,16个村民小组,3200亩耕地,人口1717人。支柱产业以传统农业和玉雕产业为主。近年来,马岗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在-精神指引下,以“三化”协调发展为契机,按照“一切服从服务于特色产业”指导思想,下大力气培育壮大玉雕支柱产业,实现了产业做大做强,农民增收致富目标。目前,马岗村从事玉雕产业人员已达400余人,人均年增收万元以上。马岗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导产业。现有300多亩烟叶大方基地,有400多亩的柿园,公此两项使马岗村人均收入将增加千余元。养殖业发展迅猛。全村现有2家养猪企业,养殖规模已达200多头,企业的长足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村民发展养殖的积极性,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做出了贡献。 |
靳营村 |
靳营村位于王岗乡东南方向,东靠石佛寺镇,南临晁北镇。清嘉定年间,靳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得名。辖1个自然庄,10个村民小组,农户312户,1270人,耕地面积113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00多元。 近年来,在-精神指引下,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以建成小康社会为已任,励精图治,攻坚克难,按照“一切服从主导产业、服务主导产业的思路”,下大力气改善基础条件。建成了全乡标准化村级幼儿园一座,总投资120万余元。农民书屋藏书3000多册,常年对村民开放;配套5套体育健身器材,满足了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村内3条主次干道全部硬化,方便了农产品的销售和群众出行。 靳营村借助紧靠石佛寺镇,大力发展玉雕产业,全村从事玉雕产业人员已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就这一产业使全村人均纯收入净增200余元。 新打机井25眼,使机井总数达到42眼,达到每50亩地一眼机井,加上靠近礓石河大坝,该村的所有耕地达到旱能浇,涝能排,大大提高了作物产量。目前,大徐营村洋葱面积达到200多亩,亩产值达3000多元,产品运销邓县、西陕、镇平等周边县市区。村现有养殖水面2000平方米,养殖观赏鱼品种10多个,产品运销郑州、武汉、南阳等地,已成为村民增收的一个主渠道。 大徐营村将按照“三化”协调发展要求,拟征收一部分土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目前,正在初步拟定建设方案。 |
砚台村 |
砚台村位于王岗乡集镇,省道248线、柳卢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辖王岗、前砚台、后砚台、西坡、大杨营、阳安寺寨6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农户712户,3012人,蒙古族人口居多,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耕地面积32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多元。 砚台村村环境优美,砚台水库位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阳安寺大殿。从村东边蜿蜒流过,村内树木茂盛,建筑焕然一新,水泥路四通八达。砚台村种植以传统农业为主,土地肥沃,机井、电力配套齐全,全村共有机井18眼。 砚台村在位于政府东侧建有新社区,现已初建规模,道路已硬化,可入户80余户,建成之后将有商店、卫生室、活动场所等项目,满足了村民日常生活需求。 砚台村在社会事业建设中,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00余万元,将小学整体搬迁至中学南边,村建有图书阅览室,拥有科学、娱乐等书籍1500多册,是村民主要学习娱乐场所。 2013年,砚台村将深入贯彻落实-精神,以争创县级文明新村为契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民营经济,壮大支柱产业,建设新型文化大院,着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态良好、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现代化新村。 |
厚碾盘村 |
厚碾盘村位于王岗乡东北方向,辖厚碾盘、大顺岗、赵家、杨家、肖家、小郝家、大郝家、李家8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农户343户,1109人,耕地面积3260亩,年人均纯收入达4400元。 2010年以来,在党的-精神和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厚碾盘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以建设新农村为目标,以发展培育广洋大枣、甜柿、板栗等种植和畜牧养殖两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强力招商引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村域经济和社会事业蒸蒸日上。目前,全村发展甜柿、板栗种植面积700亩,年实现产值20多万元,人均增收3000多元;建有养殖场3家,其中牛养殖场1家,牛存栏12头,山羊养殖场1家,养殖山羊60头,养猪场1家,养猪130头,年人均增收12000多元。 |
前裴营村 |
前裴营村位于五岗乡南部,西边与卢一接壤,东邻省道248线,全村辖前裴营、后裴营、小李岗、魏岗、大李岗、杨庙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人口2105人,耕地面积2700亩。 前裴营村种植以传农业为主,土地肥活,水渠、机井、水电设施配套,基本保证旱涝丰收。2012年,,村里积极争取、主动配合,在农综开发的建设下,新打机井35眼,整修田间道路12公里,农托桥42座,从而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烟叶、蔬菜、花卉种植,等行色产业。 前裴营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通过政府和在外成功人士的牵线搭桥,引资180多万元-引水工程,新建了前裴营水厂,解诀全村人的吃水问题,使这项惠民民工-正为民造福。 |
管家村 |
管家村村位于王岗乡南部,S248线西,农户466户,1800多人,辖管家、曹坡、杨家、吴家、铁牛庙5个自然庄,1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800多亩,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多元。烟叶、苗木花卉是该村主导产业。 管家村近年来,大力发展烟叶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仅去年全村就种植烟叶面积达600亩,使全村人均收入净增300元。同时村以发展名贵苗木为龙头,发展苗木花卉专业户16户,种植桂花、红玉兰、樱花等名贵树种200多亩,现已成为全乡发展苗木花卉做了好的表率。 |
姑坡村 |
姑坡村位于王岗乡西北方向,村东为省道248线,西接卢医镇,辖姑坡、张家、小南营、大马营、小马营5个自然庄,10个村民小组,335户,1320人,耕地面积25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00元。 促进生产发展,实现富民强村。2011年以来,该村立足村民种植烟叶的习惯,通过采取示范引导,整合资源,建立烟叶大方,促进了烟叶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目前该村发展烟叶500多亩,种植户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同时,多方协调引资开办玉雕加工销售企业6家,年创税收100多万元,新增就业岗位80多个。 二、改善基础条件,建设宜居家园。3年来,该村多渠道筹资100多万元,水泥硬化村路4条,长6公里,水泥路入户率达70%以上;新打人畜饮水机电井3眼,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改造维修教学楼1座,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提高。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管理民主。一是推行“4+2”工作法,建立健全在支部领导下,群众积极参与村内重大事项决策的工作机制,村务公开、管理民主进一步深化,农民建设文明新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二是完善“协会+基地+农户”模式。目前,该村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已达300余亩,村苗木花卉协会,在村支部的引导、督促下,职责明确,运行规范,充分发挥着引领群众致富,密切村党支部与群众联系的桥梁作用。 |
岗西村 |
岗西村位于王岗乡东北方向,辖小岗西、大岗东、花栗树坟、王岐家、王家、下沟杨家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农户292户,1102人,耕地面积3240亩,年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 明初,姓侯由侯寨(今侯集镇)迁此,居于小土岗西,故名岗西。 2010年以来,在党的-精神和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岗西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以建设新农村为目标,以发展培育广洋大枣、甜柿、板栗等种植和畜牧养殖两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强力招商引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村域经济和社会事业蒸蒸日上。目前,全村发展甜柿、板栗种植面积500亩,年实现产值20多万元,人均增收3000多元;建有养殖场4家,其中牛养殖场1家,牛存栏15头,山羊养殖场3家,养殖山羊60头,年人均增收800多元。 |
杜庄村 |
杜庄村位于王岗乡东南方向,辖杜庄、王疙瘩营、渠营3个自然庄,距省道248线仅1000米,10个村民小组。农户322户,1256人,耕地面积1450亩。主导产业以农业和玉雕产业为主。 杜庄村充分发挥紧靠石佛寺镇之优越条件,大力发展玉雕产业,全村从事玉雕产业人员已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就这一产业使全村人均纯收入净增200余元。杜庄村有外出务工创业传统,全村外出务工200多人,足迹遍布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现有外出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报效桑梓捐资建设村公益事业20多项。 |
东李庄村 |
东李庄村位王岗乡东部,紧临石佛寺。全村共有东李庄、刘家、黑龙岗、郭家沟南、郭家沟北、东沟、李朝店7个自然村组成,农户452户,1768人,1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398亩,农民人均收入达4700多元。种植业是村主导产业,林果是特色产业。建有林果种植面积620亩,年实现产值40多万元,人均增收1500多元。建有2个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协会+农户”销售方式,解决了农户产品滞销瓶颈,加速了东李庄村同外界的交流,促进农产品的推广。 我村始终坚持敬业奉献,扎实为民,落实-精神,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村居条件,最大限度提供和谐稳定,生态优美的村居环境,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全力提高群众收入,对推动经济发展做了重要贡献。 |
朱庄村 |
朱庄村位于王岗乡南部,S248线纵贯南北,南临晁陂镇,辖朱庄、陈营、观后杨、赵坡4个自然庄,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230亩,人口1510人。以花卉苗木种植为主要产业,发展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人均纯收入达4800多元。 2012年以来,朱庄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壮大苗木花卉产业,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既膨胀了产业规模,又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目前,该村发展苗木花卉面积800多亩,产品远销广州、武汉、长沙、郑州、等地,年人均增收1万多元。大力发展玉雕产为业,该产业的发展从而劳动从业人员达360余人。积极多方筹资50多万元,硬化村4条主次干道,同时搞好绿化配套,为广大群众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了方便。 |
胡营村 |
胡营村位于王岗乡西北部,省道248线穿境而过,辖胡营、太山庙、河西、南地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农户289户,1285人,耕地面积2200亩,农民人均收入达4600多元。 2012年以来,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精神,以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三化协调发展为契机,以建设新农村为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力招商引资,壮大支柱产业,实现了村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彻底改善。投资20多万元,安装路灯100盏,方便群众的出行,投资18万元,硬化3条主次干道,栽植绿化树木800棵,村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率分别达到98%以上和100%。二是全力特色产业,助推经济跨越式发展。按照乡政府的发展整体思路,大力发展烟叶。胡营村两委班子立足实际,搞好宣传,鼓励大户种植,今年将500亩地整合成大方,由3户承包方种植。从而增加乡村两级经济收入。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