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庄乡夹河李村位于马庄乡东南4公里处,于邓县达界,疆石河穿村而过,全村共辖7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3144人,耕地面积4500亩,典型的农业村。2007年被确定为省级整体推进村,也是市级文明新村和镇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个示范点之一。
该村两委班子共7人,全部实行交叉任职,新班子团结、务实,有力的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该村七个自然村庄庄通水泥路,实现了晴雨畅通,并安装路灯亮化、绿化、美化,建成高档文化大院一座,并购置了体育健身器材,家家看上无线数字电视,户户用上自来水,村内超市,卫生室、幼儿园一应俱全。
在农业方面,夹河李村以优质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作为我村主要传统作物。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培育特色产业,鼓励种植大户,大力发展蔬菜、金鱼养殖等,已成立农业合作社2家。
在工业方面,充公利用本村在外知名人士的有利人脉,积极跑项目,争资金,近几年来,成功引进投资3000万元的金源助剂有限公司入驻县产业聚集区,年纳税超百万元;又引进晓东筛网厂入住我村,累计完成投资200万元;引进节能灶具厂一家,总投资80万元;引进新型塑钢厂一家,总投资800万元,目前土地已解决到位,计划今年10月开始施工。所有这些引进企业不仅为夹河李更多村民提供了再就业机会,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324309 | 473000 | 0377 | 查看 夹河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龙庙村 |
大龙庙村位于马庄乡西北部,相邻贾宋镇、枣园镇,交通便利,紧靠S248省道,距G40高速公路4公里。全村耕地面积2777亩,共十个村民小组,三个自然庄,683户,3167人。 全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东靠严陵河,西邻黑河,农业灌溉条件便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芝麻。村里主要有蔬菜、养殖业两大产业为主,蔬菜产销全国各地,远近闻名,现正准备积极发展其他产业。 面对新一轮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村支部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针,充分发挥大龙庙自身优势,攻坚克难,与时俱进,一定让大龙庙再次腾飞。 |
马庄村 |
马庄村位于马庄乡西1公里处,全村辖6个自然庄,21个村民小组,人口4075人,耕地面积5293亩。马庄小学是豫西南地下党的活动中心。 该村处平原,交通便利,省道248线,县乡道张马公路临村开过。 农业种植以传统小麦、玉米、棉花等为主。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发展苗木花卉300亩,初步形成特色苗木花卉产业。 该村两委班子近年来,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实施“四归置业”工程,引进一批企业,马庄砖厂,洪记毛衫2个等都产销两旺,有力的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剩余劳力的就业。 该村后半年来一直把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作为工作的重点,积极跑项目,造福全村群众。先后引进资金100万元硬化村主次干道8公里,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 村坚持教育是本,优先发展的思想,争取资金50万元,建成学校住宿楼。争取资金50万元,准备搞好学校操场的一切配套项目。 发展中的马庄村,在两委班子的领导下,正带领全村群众向小康生活迈进。 |
唐营村 |
唐营村位于马庄乡东一公里处,全村辖2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人口2320人,耕地面积3080亩。 该村地处平原,交通便利,省道248线,县乡道张马路临村开过。 农业种植以传统小麦、玉米、棉花为主,今年来该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发展核桃100亩,发展苗木花卉200亩,初步形成特色林景,苗木花卉产业。 该村两委班子近年来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实施“回归置业”工程,引进一批工业企业,康乐面粉厂,唐营免烧砖厂等都产销两亿元,有力提高了第六经济发展促进了资金劳动了就业。 该村历年来一直把为民办实事,好事作为工作的重点。积极提高项目,造福全村群众。先后引进资金100万元硬化村主次干道7公里,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 村坚持“教育是本,优先发展”的思路,争取资金52万元建成学校教学楼,争取资金49万元建成学校餐厅楼,争取资金30万元改造学校住宿楼,投资20万元硬化学校门前道路,建设篮球场两个并配套学校操场。 发展中的唐营村在两委的坚强领导下,正带领全村群众迈向富裕的步伐。 |
杨寨村 |
杨寨村位于镇平县马庄乡的西北角,约四公里处。东依本乡大龙庙村,西靠枣园镇蒋刘洼村。此与贾宋镇闵河村毗邻,南与邓州市赵集镇河北村接壤。 全村辖四个自然庄,八个自然庄,22个村民小组,3318人。总耕地面积4358亩,人均耕地一亩三分,岗坡地占总耕地的65%。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少量的油料作物,油菜、花生。 新建村部上下层20间及文化大院。新购置了办公用品及健身器材,又初建小学一所,村卫生所一所。民用日杂百货商店二个,养鸡专业户一户,养牛专业户二户,占地2500平方,香菇种植基地一所。水泥路面贯串全村各个自然庄,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剩余劳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占50%,农村农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二层住房农户占全村农户的一半,农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户达90%。社会和谐稳定,多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现在又在村中心十字路口及村部周围安装摄像头5个,使村民的安全感又有了明显的提高。 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事业,得到了全体村民认可,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参保率达到了95%以上。粮食直补卡发放到农户手中,从无向村民摊派过资金,群众的满意度良好。 村两委班子紧密团结,凡是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能0完成,各司其责,踏实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荣获名誉证书多项。 |
尤营村 |
尤营村位于马庄乡东部,紧邻张马路,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江石河穿村而过,环境较好。全村辖6个自然庄,14个村民小组,人口1989人,耕地面积3137亩,人均纯收入3644元,本村支柱产业为苗木、花卉、良种、棉花、玉雕等。全村党员52人,村党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成员5人,村监委会成员3人,全部实行交叉任职。村两委班子团结,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坚强核心。近年来全村社会稳定无法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没有发生一起-现象。 2013年被镇平县委评为强村。先后被县授予“县级小康村”、“五好党支部”、“文明新村”、“综合治理先进村”等荣誉称号。2012年全村农业总产值500万元,人均纯收入3680元,2013年村农业产值到目前已达到38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名列全乡前列。 经济建设方面: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的种植单一粮食作物,调整为棉花、苗圃等经济作物为支柱产业,种植冬青、桂花、玉兰、辛夷等苗木600亩,亩效益6000元,优质棉花500亩,亩效益1500元,繁育优质小麦9023、洛麦4号、979、豫麦10四个小麦种子2000亩,亩效益1000元以上。2、以养殖、加工为特色产业。全村共发展养鸡厂2个,养鸡2万余只,养猪厂三个,养猪500余头。3、引资50万元,修建江石河河坝2处,更好地为百姓解决旱情。4、2011年以来,共发展筛网厂2个,电子厂2个,从业人员120余人,年创税收10万元。5、引导群众修建养殖鱼池4个,鱼池养殖水面20余亩,莲池10亩,年创收20万元。6、招商引资120万元建真诚制衣厂一个,于2010年5月投产,年创税5万元,年产值30万元。 社会建设方面:1、筹资40万元,修建村村通水泥路6.5公里。2、引资10万元,筹资5万元,改善小学教学设施。3、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8%以上,切实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4、投资25万元扩建村室,建成了文化大院,绿化美化了院落,投入2万元,增加了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等设施。5、全村共建设标准化沼气池200个,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好利用了能源。6、2013年春,村沿张马路两侧植树2000余棵外,完善农田网格16个,植树8000棵,新增片林20亩,优化了群众的居住环境。7、为了解决群众用电难问题,村支部一班人多方协调,新增变压器2台,使变压器容量由以前的150千瓦增加到现在的300千瓦,延长低压线路800米,,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
白衣堂村 |
白衣堂村位于马庄乡东南部,人口3078人,辖7个自然庄,17个村民小组,耕地4980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农业村。 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多年来公益事业发展迅猛,所有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且自然庄内道路也大部分硬化,群众出行方便,道路畅通。群众建房上排上线,整齐划一。人畜吃水家家户户用上深水井自来水,通讯线路全部入村。村部及村小学规划合理,建设规范,主要道路常青树绿化,社会治安稳定。 该村小型私有企业发展迅速,有电子和工厂1个,口琴加工厂1个,超市1家,农业上有1100亩的自动化喷灌蔬菜基地一个,实现了全村男女老少有活干的大好局面。 |
黄楝扒村 |
黄楝扒村位于马庄乡西南部,与邓州交界,沿凌河穿村而过,进村道路全部硬化。全村辖9个自然庄,18个村民小组,人口2560人,耕地面积2967亩,人均纯收入3586元.本村支柱产业为苗木、花卉、良种、棉花、山药等。全村党员55人,村党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成员5人,村监委会成员3人,全部实行交叉任职。村两委班子团结,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坚强核心。近年来全村社会稳定无法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没有发生一起-现象。 黄楝扒村先后被县授予“五好党支部”、“文明新村”、“综合治理先进村”等荣誉称号。2012年全村农业总产值600万元,人均纯收入3560元,2013年村农业产值到目前已达到4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768元。 经济建设方面: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的种植单一粮食作物,调整为棉花、山药、苗圃等经济作物为支柱产业,种植冬青、桂花、玉兰、辛夷等苗木500亩,亩效益6000元,优质棉花500亩,亩效益1500元,繁育优质小麦9023、洛麦4号、979、豫麦10四个小麦种子2000亩,亩效益1000元以上。2、以养殖、加工为特色产业。全村共发展养鸡厂3个,养鸡2万余只,养猪厂2个,养猪300余头。3、引资120万元,修建黄楝扒村小农水项目,新打机井15眼,生产桥15座,更好地为百姓解决旱情。4、引进食用菌种植业占地30余亩,年产值50万元,也为部分闲散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社会建设方面:1、筹资60万元,修建村村通水泥路7.5公里。2、引资5万元,改善小学教学设施。3、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8%以上,切实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4、投资15万元扩建村室,建成了文化大院,绿化美化了院落,投入2万元,增加了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等设施。5、全村共建设标准化沼气池100个,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好利用了能源。6、2013年春,村沿环乡路两侧植树3000余棵外,完善农田网格18个,植树8000棵,新增片林15亩,优化了群众的居住环境,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
夹河李村 |
马庄乡夹河李村位于马庄乡东南4公里处,于邓县达界,疆石河穿村而过,全村共辖7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3144人,耕地面积4500亩,典型的农业村。2007年被确定为省级整体推进村,也是市级文明新村和镇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个示范点之一。 该村两委班子共7人,全部实行交叉任职,新班子团结、务实,有力的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该村七个自然村庄庄通水泥路,实现了晴雨畅通,并安装路灯亮化、绿化、美化,建成高档文化大院一座,并购置了体育健身器材,家家看上无线数字电视,户户用上自来水,村内超市,卫生室、幼儿园一应俱全。 在农业方面,夹河李村以优质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作为我村主要传统作物。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培育特色产业,鼓励种植大户,大力发展蔬菜、金鱼养殖等,已成立农业合作社2家。 在工业方面,充公利用本村在外知名人士的有利人脉,积极跑项目,争资金,近几年来,成功引进投资3000万元的金源助剂有限公司入驻县产业聚集区,年纳税超百万元;又引进晓东筛网厂入住我村,累计完成投资200万元;引进节能灶具厂一家,总投资80万元;引进新型塑钢厂一家,总投资800万元,目前土地已解决到位,计划今年10月开始施工。所有这些引进企业不仅为夹河李更多村民提供了再就业机会,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
栗扒村 |
栗扒村位于马庄乡的心脏位置,紧邻S248省道,交通便利。属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穿村而过的严陵可为栗扒带来了湿润的空气,使得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全村有三个自然庄,共辖21个村民小组,960户,总人口为4036人,耕地面积为5234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并形成了以烟叶、山药、苗木花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拥有村级小学一所,村级敬老院一个,标准化卫生室一个,标准化沼气池160个。正在修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栗扒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今的栗扒正在全新的面貌向人们展示着别样的风采。 |
小碾王村 |
小碾王村位于马庄乡政府西南边陲,离马庄乡政府3公里处,沿陵河自北向南从村部东边穿行而过,南面与本乡黄楝扒相邻,西边和西南边与邓州市赵集镇河南村、河北村相邻,北边是本乡杨寨村。 小碾王村有5个自然庄,12个村民小组,人口3226人,耕地3670亩,村内有养猪场1个,养鸡场2个,种植花卉树木150余亩。 农作物种植有:小麦、玉米、花生、芝麻、黄豆等作物,但主要农作物种植是以小麦、玉米为主。 主要经济来源是以外出打工和少量经商,全村总劳动力有2150余人,外出务工劳力约占人村总劳力的35%左右,其它经济收入仍以种植农作物为主,所以全村相对比较贫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