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南阳 >> 镇平县 >> 郭庄回族乡 >> 团东村

团东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团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团东村简介

  镇平县郭庄回族乡团东村位于政府东南方向,与邓州市穰东镇辖区接壤,总人口1032人,总户数221户。其中汉民352人,回民680人,党员37人,分6个村民小组,辖四个自然庄,分别为大李庄(汉民庄)、答家庄、杜家庄、礼拜寺,总耕地面积1364亩,是郭庄回族乡四个回民村之一。近年来,团东村西委班子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务实重干,勤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经济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变化。
  一是抓班子带队,凝聚干事创业的合力。
  团东村底子薄,基础差,要想实现跨越发展,关键是有一支干事创业的好班子,为让全体村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东村坚持做到0:1、学习不断教育不停,把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弄明白,才能守法守纪,保身立命,才能把好事办好;2、重大决策让群众唱主角,只要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经过四加二工作法程序办;3、村级事务让群众监督,村建立了永久性公开栏,内容从财务收支扩大到群众关心的所有问题以及村里的重大事务都要进行公示,使群众心中有数,也可以互相监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干部关系与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明显增强。多年来团东村被县委政府评为农村五好党支部,先进党组织,强村等荣誉称号。
  二是重民生办实事,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团东村两委班子团结协调,在村支部书记答富华同志的带领下,多方筹资修建文化大院建设及村室改造,更好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2007年至今,响应党的号召,实施“沼气工程”现已有50余座沼气已正常投入使用;为解决人畜吃水问题,村两委向上争取10万余元,建设四个自然村的自来水主管道3500余米,让80%以上的村民用上了放心安全的自来水;为改善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村两委积极争取各类政策资金,新建1430米庄庄通道路硬化,使村主干道达到美化、绿化、亮化的要求,为群众提供一个文明、和谐的居住条件。
  三是抓调整兴产业,增强主业促增收。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形式的深入发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了以蔬菜、棉花、金鱼养殖,小辣椒为支柱产业的工作思路,2005年总投资1500万元的团兴蔬菜有限公司,在我村落户,主要生产芥篮、菜心、奶白、学斗、豆苗、芥菜等20余种无公害出口型蔬菜,远销香港、东南亚、新加坡等国,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该公司实行无公害施肥喷药,全自动灌溉浇水,高标准冷藏包装,还带动周边各村200余户群众从事蔬菜生产,人均月收入达2000元以上,同事在传统农业方面,我村发展金鱼养殖,棉花种植,等经济作物达500余亩,平均亩效益在1500元左右,真正实现了群众致富,集体增收“双赢”的目标。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324315 473000 0377 查看 团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团东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团东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郭庄村

  郭庄村位于郭庄乡政府东部,全村共有自然村6个,10个村民小组,共人口1769人,耕地面积2899.5亩,党员41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农作物。   主要做法   1、郭庄村两委班子成员,明确分工、团结协作,形成了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村级组织。   2、强化党员学习,坚持党员活动日作用,向党员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一些农业养殖业的实用技术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增强他们的文化素质。同时党支部制定了年度党员发展计划,做到了每年至少发展一名党员,两年来共发展党员2名。   3、完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规范完善党建工作资料,健全规章制度,坚持运用“四议两公开”来讨论村里的大事、实事,并及时公开村里的党务,村务和财务的情况,让全体村干部及群众代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重大决策让群众代表讨论、评议,由党支部决定,切实关心群众利益,给大家办好事、办实事。   4、务实基础建设。郭庄村底子薄基础差,村两委班子同心协力,多方筹资集金20余万元,恢复小学学校,购置幼儿教材及桌椅,整修校园花池,铺彩砖地面,硬化水泥路面420米。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好评。   三、下步打算   该村计划筹资20万元,硬化水泥路1000米,村室院内硬化300平方米及村室设备。2014年计划筹资6万元,村内绿化,2015年计划筹资5万元,整修村内公厕及垃圾收集点,从而使郭庄村尽快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孙楼村

  郭庄乡孙楼村地处我乡西南部,辖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54人,全村耕地面积2584亩。   近年来,我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立足农业,开展技术培训,努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我们大力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扩大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实行双季连作,全村2000多亩良田全部种植优质作物,人均增收500多元。   二是抓养殖业科技推广,增加农民收入。我村的金鱼养殖及养猪业比较成熟,共有240余亩观赏鱼塘,每年的收入100余万元;生猪养殖户二十余户,每年生猪出栏500余头,收入达到20万元。为了保证养殖户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村委每年组织至少五场科技培训,提高农户养殖业产出值。   三是抓农民技术培训,发展“打工经济”。积极鼓励村里的年青人外出学技术、学特长,拓宽就业渠道。为使村民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就业技能,村党支部多次邀请有关专家为村民培训实用技术。为确保村民能顺利外出,主动为他们代办相关证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全村顺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60余人,每年打工经济收入过300万元。   四是作好加工业的引导。我村的黄酒加工业正处于初始阶段,在这个时候更需要村里进行扶持。村委成员义务为他们跑销路,为他们请技术员等。同时也引导他们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让他们能带领更多的农户致富。   几年来,孙楼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广大村民,坚持党的领导,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产,进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得到上级肯定和群众拥护。面对现实,勤劳智慧的孙楼人毫不满足于现状,一如既往地走“经济强村、科学兴村、文化活村”的强村富民之路,为村域经济全面发展努力。   

团东村

  镇平县郭庄回族乡团东村位于政府东南方向,与邓州市穰东镇辖区接壤,总人口1032人,总户数221户。其中汉民352人,回民680人,党员37人,分6个村民小组,辖四个自然庄,分别为大李庄(汉民庄)、答家庄、杜家庄、礼拜寺,总耕地面积1364亩,是郭庄回族乡四个回民村之一。近年来,团东村西委班子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务实重干,勤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经济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变化。   一是抓班子带队,凝聚干事创业的合力。   团东村底子薄,基础差,要想实现跨越发展,关键是有一支干事创业的好班子,为让全体村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东村坚持做到0:1、学习不断教育不停,把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弄明白,才能守法守纪,保身立命,才能把好事办好;2、重大决策让群众唱主角,只要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经过四加二工作法程序办;3、村级事务让群众监督,村建立了永久性公开栏,内容从财务收支扩大到群众关心的所有问题以及村里的重大事务都要进行公示,使群众心中有数,也可以互相监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干部关系与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明显增强。多年来团东村被县委政府评为农村五好党支部,先进党组织,强村等荣誉称号。   二是重民生办实事,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团东村两委班子团结协调,在村支部书记答富华同志的带领下,多方筹资修建文化大院建设及村室改造,更好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2007年至今,响应党的号召,实施“沼气工程”现已有50余座沼气已正常投入使用;为解决人畜吃水问题,村两委向上争取10万余元,建设四个自然村的自来水主管道3500余米,让80%以上的村民用上了放心安全的自来水;为改善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村两委积极争取各类政策资金,新建1430米庄庄通道路硬化,使村主干道达到美化、绿化、亮化的要求,为群众提供一个文明、和谐的居住条件。   三是抓调整兴产业,增强主业促增收。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形式的深入发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了以蔬菜、棉花、金鱼养殖,小辣椒为支柱产业的工作思路,2005年总投资1500万元的团兴蔬菜有限公司,在我村落户,主要生产芥篮、菜心、奶白、学斗、豆苗、芥菜等20余种无公害出口型蔬菜,远销香港、东南亚、新加坡等国,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该公司实行无公害施肥喷药,全自动灌溉浇水,高标准冷藏包装,还带动周边各村200余户群众从事蔬菜生产,人均月收入达2000元以上,同事在传统农业方面,我村发展金鱼养殖,棉花种植,等经济作物达500余亩,平均亩效益在1500元左右,真正实现了群众致富,集体增收“双赢”的目标。   

团西村

  团西村位于郭庄回族乡集镇所在地,全村共辖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204人,全部为回族群众,1328亩耕地,是个少数民族村。近年来,团西村“两委”引领全村群众,以“发展经济、务实重干”为目标,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建设方面   团西村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方向,培育特色,壮大支柱产业,团西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了以蔬菜、畜牧养殖为支柱产业的工作思路,积极内引外联。2011年,投资1500万元、占地1300亩的宜枫蔬菜公司在该村落户,年产蔬菜2600吨,远销香港、东南亚等地,年产值4000余万元,带动当地群众300余人到企业工作,人均收入达3000元以上,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富民强村步伐。同时,畜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充分利用惠民政策和信贷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协调畜牧部门上门服务,群众畜牧养殖积极性空前高涨,全村发展牛羊养殖500多头,鸡4000余只,畜牧养殖初具规模。   二、社会事业等工作。   近年,该村把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社会事业放在重中之重位置,积极协调,精心组织,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积极落实计生政策,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加强村级卫生室软硬件建设。全村计划生育率、人口增长率、节育率均控制在计划标准内。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计划生育示范村”。(二)积极发挥“两委”成员作用,分包到组,责任到人,开展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力争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今年来辖区内无治安、刑事案件发生,无一起越级-事件发生。(三)利用以工代赈整年推进项目,修建环村道路,进一步改善了全村群众出行条件;利用一事一议项目,筹资2万余元,对村部周围、学校周边下水道进行全面整改,使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四)主动跑争项目争取资金4万余元建设科技图书室建设和村文化大院建设项目,努力改善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同时在村党支部的坚强带领下,村民理财小组对村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严禁不合理开支入账,并大力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凡是村内重大事项,都经村民代表会议及党员议事会通过,使村里各项工作开展全面接受群众监督,还干部清白,给群众明白,干群关系融洽,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团西村逐步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迈进。   

团中村

  团中村位于镇平县郭庄回族乡西南部。全村辖1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976人,全部为回民,耕地面积1135亩。人均粮食产量1000斤,2012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目前,该村以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   近几年工作成效:   1、团中村以科学发展观和党员的-精神为指导,不断强化基础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促进村两委班子成员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建、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2、在发展农业经济方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确定以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为主的生产体系。2006年调整土地298亩,2012年再次调整土地315亩,引进宜枫蔬菜有限公司,在增加本村村民收入的同时,为周边村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发展肉牛养殖户14户,达150头,发展养羊户,规模达800多只。其中分散养殖120户,达300只,集中养殖4户,达500多只。蛋鸡养殖大户1户,规模达2600多只。   3、2013年修复小学校舍,对院内进行硬化绿化。为广大师生提供优美的学习和工作环境。2012年争取扶贫开发项目,修路2.4公里,使村内主次干道水泥路覆盖率达95%以上。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的物质文化和需求。   工作规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团中村两委班子将带领全村百姓,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化,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任务,服从乡党委和政府安排,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村域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熊庄村

  一、基本情况   熊庄村位于郭庄回族乡北部,镇郭公路旁,全村共辖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832人,耕地2978亩,党员38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为主。   二、主要做法   注重班子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熊庄村以两委班子建设为重点,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强战斗力的战斗堡垒。   强化党员学习。坚持利用党员活动日向党员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一些农村的实用技术知识等,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增强他们的素质。同时,党支部还制定了年度党员发展计划,做到了每年至少发展一名党员。两年来,我村共发展党员3名。   夯实基础建设。近年来,村党支部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设置了党建活动室,购置了办公设备,健全了规章制度,规范完善了党建工作资料,并利用电教远教设备积极向党员群众传授新知识,从而使村部建设达到了“七有”标准。   完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坚持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来讨论村里的大事、实事,并及时公开村里的党务、村务和财务情况。两年来,村里共筹资28万元修建了小学围墙、配套修建了小学餐厅宿舍和下水道、硬化村内道路500米等。   三、下步打算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筹资16万元修建村庄下水道520米;筹资12万元完善新农村有关设施;积极配合乡政府完成“空心村”整治50亩等。从而使熊庄村尽快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   

张庄村

  张庄村位于镇平县郭庄乡的北部,镇郭公路旁,全村共辖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385户,1670人,2600亩耕地。   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张庄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支柱产业,促进富民强村步伐。逐步确立了以烟叶、蔬菜种植、金鱼养殖、畜牧养殖三大支柱产业。全村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亩均效益在1500元以上,种植户初步尝到结构调整、优化品种和科学种田的甜头;金鱼养殖初具规模,养殖水面将近120亩,亩均效益5000元左右。同时张庄村利用惠农政策和信贷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充分调动群众发展畜牧养殖的积极性。截止目前,全村发展肉牛养殖120头,羊200只,猪360头,鸡14000只。鼓励村民从事合适的商品零售、农副产品加工、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多渠道、多领域拓宽群众增收途径,千方百计提高村民整体收入,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在村务管理上,张庄村也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高村务管理的透明度,理顺了工作思路,有效降低了工作难度,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在党支部带领下,村民理财小组对村财务收支状况进行了有效监督,大力实行村务公开,凡是村内重大事项,都经党员代表大会审议及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实施结果及时向村民公布。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勤政廉政工作开展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增强了两委成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了工作顺利开展。   张庄村把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社会事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积极跑争项目,积极协调,精心组织,借力发展,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村里社会事业建设的助推器。   利用一事一议项目筹集资金8万多元在基本农用打井10眼,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彻底改善张庄村农田“望天收”局面。   争取危房发行资金,对村级敬老院进行扩建工程,确保张庄村孤寡老人住有所居,目前已顺利入住12人。   强化平安新村建设,在村里重点部位实施技防工程,投资5万元安装视频监控设施,组织村专业巡逻队,健全制度,加强巡逻,确保群众安全。   投资1.5万元改善村卫生室办公条件,方便群众就医,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通过项目运作,有效解决基础建设资金短板,使张庄村基础条件和社会公益事业有了很大改善,同时通过项目建设拉近了干群关系,村域经济呈现出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白杨葩村

  白杨葩村位于郭庄回族乡西北部25公里处,全村共辖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200余人,1750亩耕地。村有小学一所,学生80余人,属省级贫困村。   白杨葩村两委班子在乡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勤政为民,务实苦干,各项工作稳步发展,社会稳定和谐,村民安居乐业。   白杨葩村在上级领导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产业支柱,加快富民强村步伐,以蔬菜、烟叶、金鱼、畜牧支柱产业,发展经济。全村种植支柱产业面积将近千亩,亩均产值在1600余元以上,同时利用惠民政策和信贷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养殖户积极发展养殖业,全村共发展养殖牛500头以上,养殖羊300头以上,千方百计提高村民总体收入。   在村务管理上,白杨葩村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高政务管理透明度,有效降低了工作难度,各项工作顺利推行。在村支部带领下,村民理财小组对财务收入状况进行了有效监督,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凡属于村内重大几项,都经党员代表大会决议,对实施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布,让村民明白,还干部清白,增强了“两委”议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使工作顺风顺水有序开展。   (一)利用“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六万余元,接修了白杨葩村主道水泥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   (二)利用危房资金,整修了村室东屋和学校漏水问题。   (三)投资14万元,新打了两眼机井、解决百余亩农田灌溉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白杨葩村“两委班子”将带领全村村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化、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总体任务,服从乡党政府的领导安排,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村域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许桥村

  许桥村位于镇平县郭庄乡的西北部,距镇郭公路2.3公里,全村共辖2个自然庄,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325户,1413人,是回汉聚居村,1858亩耕地。   许桥村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支柱产业,促进富民强村步伐,逐步确立了以烟叶、蔬菜种植、金鱼养殖、畜牧养殖的支柱产业,全村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亩均效益在1500元以上。金鱼养殖水面20余亩,亩效益4000元左右,同时村利用惠民政策和信贷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充分调动群众发展养殖的积极性。目前,全村共发展肉牛200头,羊500只,鸡3000只,鼓励村民从事合适的商品零售,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多渠道、多领域,扩宽群众增收途径,千方百计提高村民整体收入,使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村务管理上,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高村务管理的透明度,理顺了工作思路,有效的降低了工作难度,提高了农民对村支部、村委会的信任度,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出,在村支部的带领下,大力实行村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凡是村内有重大事项,都经-表大会审议及村民公布。勤政廉政工作开展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增强了两委成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许桥村把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社会事业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积极跑争项目,积极协调精心组织,把项目建设作办推动村里社会事业建设的助推器。   利用一事一议项目筹集资金15余万元,对许桥村内的主干道进行硬化和整修,并在基本农田内新打机井6眼,改善了村民出行的条件和旱天无水灌溉的条件。   强化平安建设,在村内重点位置实施技防工程,投资一万余元安装视频监控设施,组织村专业巡逻队,健全制度,加强治安巡逻确保群众安全。   许桥村将原村小学进行整修改建为村敬老院,使孤寡老人有了安度晚年的场所。   投资一万余元改善村卫生室办公条件,方便群众就医,让农民得到实惠。   通过项目运作,有效解决基础建设资金短板,使许桥村基础建设条件和社会事业有了很大改善,同时通过项目建设,拉近了干群关系,村域经济呈现出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团东村特产大全




团东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