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东临滔滔黄河,西依巍巍贺兰山,北与内蒙古乌海接壤,南距银川80公里,是集政治、经济、文化、商贸流通、信息于一体的滨河山水园林工业化城市。距离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仅100公里,总面积1088平方千米。是石嘴山市辖区,总人口23万人(2008年)。区人民政府驻北大街,邮编:753200。代码:640205。区号:0952。拼音:Huinong Qu。
惠农区古代为游牧之地,也是北方游牧民族觊觎中原的关口,难(南)达甘、陕,北往内蒙古,东渡黄河至鄂尔多斯高原,西越贺兰山进入阿拉善草原。这里是商贾云集、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的地区,是宁夏工业的发祥地。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铝、金、钛、锆、硅石、黏土等矿藏十分丰富,尤以“太西乌金”而文明世界。其探明储量4.32亿吨,故有“煤都”之称。
惠农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地理独特,距5A级风景沙湖50公里,西夏王陵100公里。境内有众多古老文化遗址和风景优美的独特自然景观,西夏遗址、长城雄关、贺兰山岩画记载着古老的文化和历史渊源;黄河湿地和万亩红柳园形成了塞上江南的奇异景色;省嵬古城遗址和古生物化石向人们揭示了这片古老土地的苍桑历史。
惠农区建成的陆路口岸,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堆场占地8万平方米。可实现年吞吐量10万只标准集装箱,年物流配送能力达200万吨。集聚了内陆口岸,货物集散、配送、流通加工、商品检验、物流信息服务以及综合商贸等诸多功能,是公-铁-海货运枢纽型陆路口岸,它将有效架起天津港与西北的物流平台,为宁夏及周边地区产品通过天津港发往世界各地铺通快捷的通道,将有效拉近内陆与海洋的距离。
围绕实施城市中心区、红果子镇城市副中心区、石嘴山工业园区“一体两翼”的总体规划,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滨河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先后完成了109国道改线、兴惠路、滨河大道和惠安大街等道路建设,新明珠、经纬摩尔商业圈建设,城市发展空间拓宽了一倍,新增面积5.54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惠农区辖6个街道、3个镇、3个乡。
街道:北街街道、南街街道、中街街道、育才路街道、河滨街街道、火车站街道
镇:红果子镇、尾闸镇、园艺镇
乡:庙台乡、礼和乡、燕子墩乡
农场:惠农简泉农场
历史沿革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39号):撤销石嘴山市惠农县和石嘴山区,设立石嘴山市惠农区,以原惠农县和石嘴山区的行政区域为惠农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北大街。
2005年,惠农区辖6个街道(育才路、南街、中街、北街、河滨街、火车站)、3个镇(红果子、尾闸、园艺)、3个乡(燕子墩、礼和、庙台),共42个行政村、50个居委会。面积1254平方千米。人口20.9万,其中城镇人口占71%。(根据宁夏日报专版·2005年09月17日第4版)
社会发展
惠农区依山傍水,资源丰富,得天独厚,110和109国道、石中高速公路、包兰铁路横贯全区,京藏高速,100%的乡镇和88%的行政村通有柏油路;邮电通讯已实现了远程数字化传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和通信网络。辖区建有电厂3个,总装机容量为160万千瓦/时,黄河水厂日产标准饮用水8万吨。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供水、供热、供气系统齐全、配套。
全区耕种土地面积88.87万亩,在册耕地11.6万亩,实种耕地26万亩。以山坡地、河滩地为主的近15万亩可垦荒地连片开阔,地势平坦,便于大面积开发利用。
自然条件
惠农区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春暖升温快,夏热无酷暑,秋凉天气爽,冬冷不严寒,宜于各类作物生长。境内贺兰山不仅是一道天然屏障,还是一个矿藏宝库,探明的原煤储量在17.7亿吨以上。煤炭、硅石、粘土、白云岩、石灰岩、白银、铁矿、燧石、云母、方解石、水晶、长石、石英岩等20多种矿产资源品质好、储量大。贺兰山290处山泉,年均水量620-1560 万立方米,水质甘甜,泉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工业经济
惠农区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有“宁夏工业重镇”的美誉,是宁夏工业的发源地,辖区现有工业企业670家,其中上市公司2家,规模以上企业40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0家,城镇集体企业14家,其它各类企业646家,已形成了煤炭、电力、能源重化工、冶金新材料、煤基炭材、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等7大支柱产业。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电、钢材、钢丝绳、水泥、PVC树脂、金属镁、活性炭、碳化硅、硅铁、电石等产品。现有工业产品年生产能力:煤炭500万吨,发电量110亿度,水泥29.3万吨,焦炭260万吨,生铁12.7万吨,硅铁26万吨,钢丝及钢丝绳4.4万吨,电石70万吨,PVC树脂15万吨,金属镁2万吨,石灰氮9.5万吨,活性炭2.1万吨,碳化硅及制品8万吨的能力,脱水蔬菜1万吨。区内现有工业园区3个,河滨工业园区、红果子工业园区和惠农农副产品加工园区。2004年区政府确定了新的工业发展布局。未来几年,将以110国道、贺兰山东麓一线为主干,把河滨工业园区与红果子工业园区连成一体,布局以能源重化工、氯碱化工、电力、冶金、煤基炭材等为主的高载能工业经济区,实行统一规划,一区多园布局;以宁夏惠农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为重点,重点发展以脱水菜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雏形已基本形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资源为依托,大兴农业基础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发展一年一大步,年年上台阶,初步形成了脱水蔬菜、畜牧养殖业、枸杞种植等三大支柱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水菜生产销售基地之一和宁夏新兴的枸杞之乡,盛产小麦、玉米、油料、瓜果、枸杞、红黑瓜籽、蔬菜等农作物,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加工、油品加工、脱水蔬菜加工、枸杞加工、清真牛羊肉食品加工、乳品加工等企业逐步兴起。农机化程度大大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48万千瓦,基本实现了耕作、播种、收割的机械化作业。村镇规划建设力度加大,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历史遗迹
境内有众多古老文化遗址和风景优美的独特自然景观,有待于开发建设利用。有西夏时期建造、后毁于地震的省嵬城遗址;有2000余幅千姿百态,形象逼真的秦汉以前的贺兰山岩画;有逶迤壮观的明长城遗址和珍贵的长城“错位”地质资料;有明初永乐年间的古城堡遗址;更有距今3万年至15万年的犀牛、大象、野猪、大角鹿、盘羊、猎狗及虎、狼等20多个种属的古生动物化石资料;白虎洞、罗家园居高临下,尽览全区风貌,留下了许多古老而神秘的传说;境内封育的四合木更是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残遗濒危珍惜植物,被誉为植物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大熊猫。宁夏境内集中连片的生长区仅存于石嘴山区最北端的麻黄沟。浓郁的回乡风情和贺兰山自然景观构成了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位于石嘴山区河滨工业园区的恒力生态鹿业科技园,以开发西部生态环境为根本,已圈养鹿460余头,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黄河中的三角洲——万亩红柳园,依山傍水,景色怡人,更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工业园区
宁夏石嘴山河滨工业园区始建于1992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工业园区。位于宁夏北端,是连接西北与华北的枢纽要地.东临黄河,西依贺兰山,占地面积6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区内地势平坦,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捷,距银川河东机场98公里,包兰铁路和石中高速公路,109、110国道穿区而过,路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等设施齐全。分为重化工产业区,原材料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综合服务区,适合各类产业开发,是发展工业的理想之地。
河滨工业园区充分享受国家、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园区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在规划用地、项目审批、工商注册等方面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进区企业实行封闭式挂牌保护。
河滨工业园区现有工业企业80多家,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陶瓷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为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园区的发展定位是,用5年时间建成宁夏最大的重化工、原材料绿色工业园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河滨工业园区将迎来辉煌的明天。
红果子工业园区: 位于惠农县县城以西6公里处,占地25平方公里。现已规划建设了振兴园、兰山园、长城园3个工业园区。其中,兰山园、振兴园以高载能产业为主,长城园以化工产业为主。今年来,红果子工业园区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已形成硅铁、金属镁、炭化硅、煤炭、建筑建材、化工等主导产业。园区现有企业近百家,全部脱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近10亿元,实现利税近亿元。
园区交通十分便利,包兰铁路、110国道自南向北贯穿整个园区,有包兰铁路周转站一座,园区中心距红果子火车站约1公里,距石嘴山火车站约6公里,距石中高速公路入口约1公里。园区内有220KV变电站一座,总装机容量110MVA,布局合理,电量充足。
宁夏惠农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概况:是全区第一家规划建设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由仓储、脱水蔬菜、乳制品、副食品、酱制品和植物油六个加工小区组成。规划总面积1000亩,总投资2600万元。园区已实现了给水与排水、通电、通路、通讯和绿化。现入园企业12家,其中宁夏夏绿蔬菜脱水集团有限公司是由26家骨干企业、53家脱水菜企业及科研单位共同出资组建的跨地区、跨行业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金8659万元,现拥有一个占地58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集团所属企业已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关键质量控制点认证。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0吨,主要脱水菜品种有:青红椒、西芹、番茄、香菜、葱、大头葱、甘蓝、菜花等,产品畅销德、美、日、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实现产值1.8亿元,创汇800万美元。
城市公交
惠农区公交线路: 1路车(火车站——黄河大桥) 公交1元无人售票
2路车(交警队——三千平) 公交六站以内1元,以外1.5元
3路车(103——黄河大桥) 无人售票1元
5路车(市一中——电厂) 无人售票1元
10路车(二矿——滨河新区) 无人售票1元
11路车(区政府——马家湾) 无人售票2元
12路车(氯碱厂——西部热电) 无人售票
107路(滨河新区——化工厂)无人售票
109路车(市三小——静安区)无人售票1元
城市出租
惠农区出租:4元∕km,不分人数(最少一人,最多四人,若有小孩十岁以下可携带一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8.58万人 | 1088平方公里 | 640205 | 753000 | 0952 | 查看 惠农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育才路街道 | - | - |
---- |
查看 育才路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南街街道 | - | - |
---- |
查看 南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中街街道 | - | - |
---- |
查看 中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北街街道 | - | - |
---- |
查看 北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河滨街道 | - | 47.5平方公里 |
---- |
查看 河滨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火车站街道 | - | - |
---- |
查看 火车站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红果子镇 | 约2.2万人 | 50平方公里 | 宝马村 | 查看 红果子镇谷歌卫星地图 |
尾闸镇 | 约1.1万人 | 25.3平方公里 |
---- |
查看 尾闸镇谷歌卫星地图 |
园艺镇 | 约6000人 | 7.74平方公里 |
---- |
查看 园艺镇谷歌卫星地图 |
庙台乡 | 约1.2万人 | 49平方公里 |
---- |
查看 庙台乡谷歌卫星地图 |
礼和乡 | - | - |
---- |
查看 礼和乡谷歌卫星地图 |
燕子墩乡 | 约1.38万人 | 92平方公里 |
---- |
查看 燕子墩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大武口区 |
大武口区是石嘴山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信息中心。成立于1973年6月,现辖2个经济开发区、10个街道办事处、12个行政村和51个社区居委会。区域面积100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常驻人口29.36万人。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53亿元,增长9.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6亿元,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07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4亿元,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46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7255元,增长12%。 一是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基础雄厚。辖区现有工业企业400多家,形成以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汽车制造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工业体系。其中,以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钽铌铍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在国内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钽丝、钽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三位,有19种产品出口。西北骏马电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矿用防爆电机占全国市场总量的37%。新能源建设蒸蒸日上,光伏产业、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与风能发电等产业异军突起,发展前景光明, 占工业总量比重达到30%。三产繁荣兴旺。现代服务扩量增容,以金峰国际、首座龙庭为地标的中心商贸区辐射带动作用凸显,服务业增加值超过50亿元。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日光温室年产蔬菜1.6万吨,实现收入3800万元;“龙泉花卉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年产鲜花200万支,实现产值80万元;2000亩螃蟹养殖等“适水”产业实现收入920万元。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大幅增加,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 二是投资环境良好。交通运输便利。南距银川河东机场80公里,北距惠农陆路口岸40公里,是呼(呼和浩特)包(包头)银(银川)兰(兰州)经济带和黄河金岸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包兰铁路、京藏高速、109国道、110国道纵贯全境,区内交通路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基本形成了以铁路为依托,以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区域公路为纵深的交通运输体系。基础服务设施健全。城市道路、广场绿地、环卫设施、热电联网、通讯网络、燃煤、供排水等一批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完备,贺兰山百货大楼、新华百货、北京华联生活超市等商业网点和星海湖宾馆、浪潮酒店、海华国际酒店等星级酒店遍布城区。生态环境优美。形成以生态园为支撑、道路绿化为骨架、街头园林景观为节点、园林小品为点缀、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园林体系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色环城、水系绕城”的生态城市格局。 三是发展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背靠贺兰山百里矿区,已探明有煤、硅石、粘土、白云岩、白云母、石灰石、铁矿石等10余种矿藏,其中煤炭储量24亿吨,硅石储量42亿吨,粘土储量19亿吨。享誉世界的太西煤储量达6.55亿吨,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硅石、白云岩、铁矿石等分布广、储量足,硅石中二氧化硅含量在96.8%—99.4%之间。旅游资源独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湖旅游区距市区仅10公里。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科考探险、宗教朝圣于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09年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星海湖水利风景区湿地面积4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3平方公里,不仅拦蓄洪水,还可休闲观光。贺兰山景区分布着3000余幅远古岩画和贺兰谷等多处景观,反映了史前人类狩猎、游牧等生活场景,具有很高的欣赏和历史研究价值。中华奇石山、古生物化石馆、星海文化产业创业城等旅游景点正在迅速崛起。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政府坚决、迅速、全面、有效贯彻落实自治区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大武口区第八次-会确定了建设充满活力、富有魅力、幸福文明一流城市区的奋斗目标,重点突出民生优先、转型升级、工业强区、生态建设、开放创新和党建工程六大战略,全区取得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城乡共融、民生改善的喜人局面。2014年,大武口区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统领,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抢抓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转型、民生转型和生态转型,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幸福文明美丽的一流城市区,奋力推进大武口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将按照区、市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再加压力、再鼓干劲,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前、做贡献。 |
惠农区 |
惠农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东临滔滔黄河,西依巍巍贺兰山,北与内蒙古乌海接壤,南距银川80公里,是集政治、经济、文化、商贸流通、信息于一体的滨河山水园林工业化城市。距离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仅100公里,总面积1088平方千米。是石嘴山市辖区,总人口23万人(2008年)。区人民政府驻北大街,邮编:753200。代码:640205。区号:0952。拼音:Huinong Qu。 惠农区古代为游牧之地,也是北方游牧民族觊觎中原的关口,难(南)达甘、陕,北往内蒙古,东渡黄河至鄂尔多斯高原,西越贺兰山进入阿拉善草原。这里是商贾云集、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的地区,是宁夏工业的发祥地。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铝、金、钛、锆、硅石、黏土等矿藏十分丰富,尤以“太西乌金”而文明世界。其探明储量4.32亿吨,故有“煤都”之称。 惠农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地理独特,距5A级风景沙湖50公里,西夏王陵100公里。境内有众多古老文化遗址和风景优美的独特自然景观,西夏遗址、长城雄关、贺兰山岩画记载着古老的文化和历史渊源;黄河湿地和万亩红柳园形成了塞上江南的奇异景色;省嵬古城遗址和古生物化石向人们揭示了这片古老土地的苍桑历史。 惠农区建成的陆路口岸,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堆场占地8万平方米。可实现年吞吐量10万只标准集装箱,年物流配送能力达200万吨。集聚了内陆口岸,货物集散、配送、流通加工、商品检验、物流信息服务以及综合商贸等诸多功能,是公-铁-海货运枢纽型陆路口岸,它将有效架起天津港与西北的物流平台,为宁夏及周边地区产品通过天津港发往世界各地铺通快捷的通道,将有效拉近内陆与海洋的距离。 围绕实施城市中心区、红果子镇城市副中心区、石嘴山工业园区“一体两翼”的总体规划,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滨河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先后完成了109国道改线、兴惠路、滨河大道和惠安大街等道路建设,新明珠、经纬摩尔商业圈建设,城市发展空间拓宽了一倍,新增面积5.54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惠农区辖6个街道、3个镇、3个乡。 街道:北街街道、南街街道、中街街道、育才路街道、河滨街街道、火车站街道 镇:红果子镇、尾闸镇、园艺镇 乡:庙台乡、礼和乡、燕子墩乡 农场:惠农简泉农场 历史沿革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39号):撤销石嘴山市惠农县和石嘴山区,设立石嘴山市惠农区,以原惠农县和石嘴山区的行政区域为惠农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北大街。 2005年,惠农区辖6个街道(育才路、南街、中街、北街、河滨街、火车站)、3个镇(红果子、尾闸、园艺)、3个乡(燕子墩、礼和、庙台),共42个行政村、50个居委会。面积1254平方千米。人口20.9万,其中城镇人口占71%。(根据宁夏日报专版·2005年09月17日第4版) 社会发展 惠农区依山傍水,资源丰富,得天独厚,110和109国道、石中高速公路、包兰铁路横贯全区,京藏高速,100%的乡镇和88%的行政村通有柏油路;邮电通讯已实现了远程数字化传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和通信网络。辖区建有电厂3个,总装机容量为160万千瓦/时,黄河水厂日产标准饮用水8万吨。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供水、供热、供气系统齐全、配套。 全区耕种土地面积88.87万亩,在册耕地11.6万亩,实种耕地26万亩。以山坡地、河滩地为主的近15万亩可垦荒地连片开阔,地势平坦,便于大面积开发利用。 自然条件 惠农区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春暖升温快,夏热无酷暑,秋凉天气爽,冬冷不严寒,宜于各类作物生长。境内贺兰山不仅是一道天然屏障,还是一个矿藏宝库,探明的原煤储量在17.7亿吨以上。煤炭、硅石、粘土、白云岩、石灰岩、白银、铁矿、燧石、云母、方解石、水晶、长石、石英岩等20多种矿产资源品质好、储量大。贺兰山290处山泉,年均水量620-1560 万立方米,水质甘甜,泉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工业经济 惠农区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有“宁夏工业重镇”的美誉,是宁夏工业的发源地,辖区现有工业企业670家,其中上市公司2家,规模以上企业40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0家,城镇集体企业14家,其它各类企业646家,已形成了煤炭、电力、能源重化工、冶金新材料、煤基炭材、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等7大支柱产业。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电、钢材、钢丝绳、水泥、PVC树脂、金属镁、活性炭、碳化硅、硅铁、电石等产品。现有工业产品年生产能力:煤炭500万吨,发电量110亿度,水泥29.3万吨,焦炭260万吨,生铁12.7万吨,硅铁26万吨,钢丝及钢丝绳4.4万吨,电石70万吨,PVC树脂15万吨,金属镁2万吨,石灰氮9.5万吨,活性炭2.1万吨,碳化硅及制品8万吨的能力,脱水蔬菜1万吨。区内现有工业园区3个,河滨工业园区、红果子工业园区和惠农农副产品加工园区。2004年区政府确定了新的工业发展布局。未来几年,将以110国道、贺兰山东麓一线为主干,把河滨工业园区与红果子工业园区连成一体,布局以能源重化工、氯碱化工、电力、冶金、煤基炭材等为主的高载能工业经济区,实行统一规划,一区多园布局;以宁夏惠农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为重点,重点发展以脱水菜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雏形已基本形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资源为依托,大兴农业基础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发展一年一大步,年年上台阶,初步形成了脱水蔬菜、畜牧养殖业、枸杞种植等三大支柱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水菜生产销售基地之一和宁夏新兴的枸杞之乡,盛产小麦、玉米、油料、瓜果、枸杞、红黑瓜籽、蔬菜等农作物,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加工、油品加工、脱水蔬菜加工、枸杞加工、清真牛羊肉食品加工、乳品加工等企业逐步兴起。农机化程度大大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48万千瓦,基本实现了耕作、播种、收割的机械化作业。村镇规划建设力度加大,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历史遗迹 境内有众多古老文化遗址和风景优美的独特自然景观,有待于开发建设利用。有西夏时期建造、后毁于地震的省嵬城遗址;有2000余幅千姿百态,形象逼真的秦汉以前的贺兰山岩画;有逶迤壮观的明长城遗址和珍贵的长城“错位”地质资料;有明初永乐年间的古城堡遗址;更有距今3万年至15万年的犀牛、大象、野猪、大角鹿、盘羊、猎狗及虎、狼等20多个种属的古生动物化石资料;白虎洞、罗家园居高临下,尽览全区风貌,留下了许多古老而神秘的传说;境内封育的四合木更是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残遗濒危珍惜植物,被誉为植物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大熊猫。宁夏境内集中连片的生长区仅存于石嘴山区最北端的麻黄沟。浓郁的回乡风情和贺兰山自然景观构成了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位于石嘴山区河滨工业园区的恒力生态鹿业科技园,以开发西部生态环境为根本,已圈养鹿460余头,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黄河中的三角洲——万亩红柳园,依山傍水,景色怡人,更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工业园区 宁夏石嘴山河滨工业园区始建于1992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工业园区。位于宁夏北端,是连接西北与华北的枢纽要地.东临黄河,西依贺兰山,占地面积6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区内地势平坦,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捷,距银川河东机场98公里,包兰铁路和石中高速公路,109、110国道穿区而过,路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等设施齐全。分为重化工产业区,原材料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综合服务区,适合各类产业开发,是发展工业的理想之地。 河滨工业园区充分享受国家、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园区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在规划用地、项目审批、工商注册等方面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进区企业实行封闭式挂牌保护。 河滨工业园区现有工业企业80多家,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陶瓷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为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园区的发展定位是,用5年时间建成宁夏最大的重化工、原材料绿色工业园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河滨工业园区将迎来辉煌的明天。 红果子工业园区: 位于惠农县县城以西6公里处,占地25平方公里。现已规划建设了振兴园、兰山园、长城园3个工业园区。其中,兰山园、振兴园以高载能产业为主,长城园以化工产业为主。今年来,红果子工业园区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已形成硅铁、金属镁、炭化硅、煤炭、建筑建材、化工等主导产业。园区现有企业近百家,全部脱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近10亿元,实现利税近亿元。 园区交通十分便利,包兰铁路、110国道自南向北贯穿整个园区,有包兰铁路周转站一座,园区中心距红果子火车站约1公里,距石嘴山火车站约6公里,距石中高速公路入口约1公里。园区内有220KV变电站一座,总装机容量110MVA,布局合理,电量充足。 宁夏惠农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概况:是全区第一家规划建设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由仓储、脱水蔬菜、乳制品、副食品、酱制品和植物油六个加工小区组成。规划总面积1000亩,总投资2600万元。园区已实现了给水与排水、通电、通路、通讯和绿化。现入园企业12家,其中宁夏夏绿蔬菜脱水集团有限公司是由26家骨干企业、53家脱水菜企业及科研单位共同出资组建的跨地区、跨行业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金8659万元,现拥有一个占地58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集团所属企业已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关键质量控制点认证。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0吨,主要脱水菜品种有:青红椒、西芹、番茄、香菜、葱、大头葱、甘蓝、菜花等,产品畅销德、美、日、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实现产值1.8亿元,创汇800万美元。 城市公交 惠农区公交线路: 1路车(火车站——黄河大桥) 公交1元无人售票 2路车(交警队——三千平) 公交六站以内1元,以外1.5元 3路车(103——黄河大桥) 无人售票1元 5路车(市一中——电厂) 无人售票1元 10路车(二矿——滨河新区) 无人售票1元 11路车(区政府——马家湾) 无人售票2元 12路车(氯碱厂——西部热电) 无人售票 107路(滨河新区——化工厂)无人售票 109路车(市三小——静安区)无人售票1元 城市出租 惠农区出租:4元∕km,不分人数(最少一人,最多四人,若有小孩十岁以下可携带一人) |
平罗县 |
【面积】 1568平方千米 【人口】 30万(2005年) 【代码】 640221 【邮编】 753400 【驻地】 城关镇 【区划】 平罗简介 平罗县位于宁夏平原北部,明珠般镶嵌于巍巍贺兰山与滔滔黄河水之间,古为朔方之天堑,清朝雍正三年(公元1726年)改平虏为平罗。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内涵,绮丽的黄河文化和民族风情,造就了平罗浓厚的回、汉、蒙文化底蕴。生活在1568平方公里土地上的29万回汉人民,世代和睦相处,休戚与共,创造出灿烂而久远的辉煌。 自然资源 “若说良田无限好,风光谁亚小江南”--清代诗人法海的名句,逼真地描绘出平罗县山河之间,一片沃野,水草丰盛,资源富饶的胜景。 78万亩良田,使其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山麓、河滩上宽阔的天然牧场,使得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森林蓄积量达9.3万亩。 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品种与产量在宁夏首屈一指,尤以煤、铝土、硅石、铁矿石、黏土、碳岩、石英砂等最为可观。是国际市场冠誉的“煤王”太西煤的产地,已探明储藏量6.55亿吨。电力资源丰富,年供电量11亿千瓦时。 平罗县土地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黄河过境流程达41公里,农业倚黄河之利,水资源充足,加之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质量好、是宁夏优质小麦、大米、油料、蔬菜、瓜果和淡水鱼的重要产地之一。土地面积广阔,土质深厚,现已开发耕地78万亩,宜农、宜林待开发荒地70.83万亩,山麓、沙滩面积13.63公顷。 历史沿革 平罗县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居戎狄部落游牧之沃野,水草丰美。秦时属北地郡富平县。西汉时属北地郡方梁县。东汉时属北帝郡廉县。南北朝时期,在北魏时属历城郡建安县。隋朝时属灵武郡灵武县。唐朝时属警州。北宋时属定州。嘉庆三十年(公元1551年)改为平虏千户所。清朝初年改为平罗所。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置平罗县。 平罗县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秦及西汉初属北地郡富平县。汉武帝时在今县境下庙乡暖泉村设廉县。东汉、两晋时县境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控制。南北朝及隋时属灵武郡。唐属灵州都督府,朔方节度使管辖。唐先天二年(713年),在今县境姚伏镇置定远城。唐景福二年(893年)升为警州。北宋、西夏时属中兴府(今银川市)。元、明时属宁夏府、宁夏卫辖。明嘉靖(1551年)时,设平虏守御千户所。清初沿袭明代卫所制,雍正二年改置平虏所为平罗县,属甘肃省宁夏府。平罗县即为平虏之转音。 平罗建县后第三年开挖兴建了惠农、昌润两渠,招民垦种。于1727年、1729年在县境内增设新渠(驻今姚伏镇)、宝丰(驻今宝丰镇)两县。至乾隆三年(1739年),此处大地震,新渠、宝丰二县城震毁,两县随之撤销,并入平罗县。 县属五堆子一带的狭长地带,1784年黄河向西改道,此块土地被甩在黄河东岸。后经陕甘总督奏准该地仍归平罗县,并立碑为界。1930年,当时的绥远省在此处设置沃野设治局;宁夏为争此地,在此设置陶乐设治局。后经国民政府内政部派员查勘后,于1937年裁定沃野设治局归宁夏管辖,仍名为陶乐设治局。1941年从平罗县划出,改建为陶乐县。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原属阿拉善旗的磴口一带,划归平罗县。1926年,将磴口从平罗划出,设置为磴口县。 民国22年(1933年),宁夏省调整宁夏、宁朔、平罗三县的辖地,原属平罗县的常信、洪广、丁义、李刚、清水、通义等9堡及高荣堡的西半部,划归宁夏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划出平罗县北部的宝丰、黄渠桥,石嘴山高庄、惠北、灵沙等8个乡划出建立惠农县。 1945年,平罗县属宁夏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两个月后,宁夏第三专员督察区撤销,改置为银北专区,平罗县归其管辖。 1949年,宁夏解放,平罗县直属宁夏省。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设置银川专区,平罗县归属银川专区管辖。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专区撤销,平罗县直属自治区管辖。1972年,设立银北地区,平罗县又隶属银北地区。1975年,银北地区撤销,平罗县划归石嘴山市。 区划沿革 1949年以前平罗县为乡、保、甲制,全县共辖8个乡、1个镇,41保,651甲。解放后,改设为8个区,不久后8个区调整为6个区。 1950年1月2日,将6个区调整为5个区36个乡,其中第一区驻县城内,辖9个乡;第二区驻头闸,辖7个乡;第三区驻五香,辖7个乡;第四区驻姚伏,辖7个乡;第五区驻崇岗,辖6个乡。 1955年10月,撤区并乡,先将第一、二、三、四4个区撤销,所辖30个乡合并为14个乡1镇。1956年4月,撤销第五区,将其所辖6个乡合并为3个乡。当时全县共辖合作、老户、惠威、周城、大兴墩、姚伏、五香、渠口、六羊、六中、大寨子、头闸、外红岗、通伏、崇岗、大武口、下庙等17乡和城关镇1镇。 1956年夏,将头闸、外红岗、渠口、六羊、五香、六中、大寨子、通伏合并为头闸、渠口、五香、通伏等4个乡。 1958年秋,人民公社化,全县组建为政社合一的灯塔(后改名为姚伏)、红旗(后改名为黄河)、红星(后改名为大武口)和前进4个人民公社,原14个乡(镇)同时撤销。 1960年2月,惠农县的高庄、惠北、灵沙等公社划归平罗县管辖,平罗县将其分别划归前进和黄河人民公社。1961年,4个公社调整为11个公社。其中将前进公社分为前进、城关、高庄3个公社;黄河公社分为头闸、渠口、灵沙、五香4个公社;姚伏公社分为姚伏、通伏2公社;大武口公社分为大武口和崇岗2个公社。 1962年4月从前进、姚伏、头闸、灵沙4个公社各划出一部分组建周城、二闸、惠北3个公社;城关公社改为城关镇。10月,在石炭井工矿区成立大武口镇。1963年7月,将石嘴山市的黄渠桥、宝丰2个公社划归平罗县管辖;平罗县的大武口镇(驻石炭井)和大武口公社划归石嘴山市。 1982年,从五香公社分设六中公社,由崇岗公社分设下庙公社。1984年,撤销所有公社,改为乡(镇)。在工矿地区组建了汝箕沟、大水沟2个镇。1985年1月,设置了西大滩、火车站2个镇。3月,改设姚伏、头闸、宝丰、黄渠桥等4个乡为镇。 1994年4月,火车站镇更名为太西镇;至此,平罗县辖城关、太西、西大滩、汝箕沟、大水沟、姚伏、头闸、宝丰、黄渠桥等9个镇和前进、周城、通伏、五香、六中、渠口、灵沙、惠北、高庄、二闸、崇岗、下庙等12个乡。 (* 参考资料:《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 ?年,将原有8个镇、12个乡调整为6个镇、4个乡:撤销原前进乡、太西镇,合并到城关镇;撤销原周城乡、西大滩镇,合并到姚伏镇;撤销原下庙乡、崇岗乡、汝箕沟镇,合并后新设崇岗镇;撤销原惠北乡,合并到黄渠桥镇;撤销原二闸乡,合并到高庄乡;撤销原六中乡,合并到渠口乡;撤销原五香乡,合并到通伏乡。宝丰镇、灵沙乡的行政区划不作调整(出处)。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39号):撤销石嘴山市陶乐县。将原陶乐县的红崖子乡、高仁乡、马太沟镇划归平罗县管辖,月牙湖乡划归银川市兴庆区管辖。 2008年经济实力进入西部百强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