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青海省 >>海东市 >> 民和县 >> 马场垣乡 >> 团结村

团结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团结村谷歌卫星地图)


团结村简介

  团结村有19个合作社,居住着回、汉两个民族785户人家,总人口3749人,其中:汉族181户,1015人,共有劳动力1752人,全村耕地面积3044亩,人均耕地面积0.82亩,2008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77.5万元,人均纯收入3674元。全村电话普及率95%。团结村先后两次被誉为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和创建文明村镇;获得省级表彰四次、地区表彰五次,县级表彰三次。
  团结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1、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特色农业,发展高标准温棚50座,需求资金150万元。
  2、将全村剩余的道路硬化4公里工程继续搞完,需要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
  3、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引导村民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全村劳务输出人数要达到1100人,继续抓好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全村搞“U”槽工程建设30公里。
  4、继续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5、继续保持和发展畜牧业,回民每户均一头奶牛,三只羊,汉民户均3头猪。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632122200 810000 -- 查看 团结村谷歌卫星地图

团结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团结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金星村

  金星村基本情况:一、金星村位于马场垣乡西北部,湟水河南岸,与甘肃省红古区海石湾隔河相望,是一个纯回族聚居的村。全村共有4997人,1089户同,21个自然合作社,现有耕地面积4151.4亩,去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100万元。全村共有党员66名。境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溯源。目前,正在兴建的发电量为10千瓦的金星水电站,是全县重点项目之一。村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兰青高速、109国道穿境而过。农作物主要以物资交流小麦、玉米带状田为主,还有蔬菜、瓜果等一系列经济作物,经济林木有苹果、梨、杏、花椒等。二、农、林、牧、副、卫等基本情况。   (1)农业:全村现有耕地面积4151.4亩,其中水浇地4151.4亩,旱地已退耕还林624亩,蔬菜种植面积达370亩,油料作物85亩,全村共建沼气池300座,农业示范园1个,已建塑料大棚87座,在建塑料大棚150座。   (2)林业:全村以苹果、梨、杏、花椒等为主的经济林有380亩,今年村道绿化植树共11千米,植树2830株,现计划种植核桃经济林200亩,4400株。绿化面积占全村总面积的21%。   (3)畜牧业:目前,全村奶牛规模养殖户17户,其中20头以上有2户,10头以上有15户,良种奶牛存栏数836头,年产牛奶1800吨,规模养羊户23户,其中30只以上的有5户,羊存栏数3300只。   (4)劳务经济:全村共有青壮年劳动力2312人,其中剩余劳动力974人,剩余劳动力中,外出经营餐饮业有471人,运输业有57人,建筑业有280人,外出务工146人,去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3965元。   (5)教育:全村有中学1所,小学2所,在校师生共有1050人,全村获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30人。   (6)卫生:全村有村级卫生医疗室1个,专业医护人员2名,保健员2名。   (7)基础设施:全村已完成村道硬化30公里,今年计划完成硬化道路10公里,全村固定电话达到835部,渠道硬化8.5公里。   (8)基层政权建设:村上建有面积为150平方米的二层多功能办公楼一幢,村级班子健全,各项制度完善。   金星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1、继续扩大养猪规模,新建猪舍30座,养猪规模户从目前的221户增加到251户,猪存栏达到13000头。搞好品种改良,每户引进后改良了优质母猪10头,公猪1头,优化种猪培育,真正使养猪业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2、调整种植结构,新建冬暖式大棚30个,新建沼气池100个,逐渐形成集中连片,种植规模达100个大棚的种植园区。   3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和落实项目,完成节水灌溉18公里,硬化田间道路9公里,新修桥梁一座。完成电气化改造项目。   4、尽快启动村卫生室,解决群众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   5、完成300个标准化厕所。   6、安装健身器材一套,开展好群众的文化活动。   7、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大力加强技能培训力度,使每个村民学会一门技术。   8、积极协调,得到上级和项目资金的扶持,规划和建设好两个园区,提高集体和村民的收入。   

马聚垣村

  马聚垣村位于青海省最东端的马场垣乡,湟水河南岸,与甘肃红古区隔河相望,事以个回、汉两民族居住的村,全村共有1276人,276户,5个自然合作社,现有耕地面积1305亩,2008年全村经济收入达到98.7万元,人均纯收入3725元。   今后发展方向马聚垣村属川水地区,历来以传统农业、零散养殖业为生产发展模式,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后,群众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根本上改变。针对这些碟现象经村“两委”多次探讨、研究,重新确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思路:1、进一步解放思想,到传统农业种植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以设施农业建设为突破口,计划建设50幢冬暖式蔬菜大棚,发展绿色、环剥、高效的,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初具现代化农业设施的农业生产模式(见图片),统一集中养殖,形成一定规模,增加效益。在现有的369头奶牛的基础上,争取达到千头奶牛。3、现有提灌地80亩,电灌年久失修,无法正常灌溉,需要改造。4、现有苹果、梨、杏、花椒等经济林213亩,由于品种退化,大面积树种死亡(见图片),需要改造。  

团结村

  团结村有19个合作社,居住着回、汉两个民族785户人家,总人口3749人,其中:汉族181户,1015人,共有劳动力1752人,全村耕地面积3044亩,人均耕地面积0.82亩,2008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77.5万元,人均纯收入3674元。全村电话普及率95%。团结村先后两次被誉为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和创建文明村镇;获得省级表彰四次、地区表彰五次,县级表彰三次。   团结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1、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特色农业,发展高标准温棚50座,需求资金150万元。   2、将全村剩余的道路硬化4公里工程继续搞完,需要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   3、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引导村民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全村劳务输出人数要达到1100人,继续抓好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全村搞“U”槽工程建设30公里。   4、继续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5、继续保持和发展畜牧业,回民每户均一头奶牛,三只羊,汉民户均3头猪。   


团结村特产大全




团结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