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兰州 >> 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兰州新区谷歌卫星地图)


兰州新区简介

  兰州新区于2010年8月开始筹建,2011年2月成立新区党工委、管委会,2012年8月获批成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并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定位,规划范围涉及兰州市永登、皋兰两县的6个镇,总面积174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24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近30万人。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兰州新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不断学习借鉴其他新区和自贸区经验,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过七年多的开发建设,一座产城融合的现代新城初具规模,作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创新的新高地、对外开放的新平台作用逐步显现。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9.04亿元将增长到2017年的176.33亿元,年均增速近30%,2018年达到200亿元以上。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620171 730000 0931 查看 兰州新区谷歌卫星地图

兰州新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中川镇 0 280平方公里 红玉村 中川社区 彩虹城经十路社区 西槽村 兔墩村 周家梁村 何家梁村 尖山庙村 元山村 华家井村 廖家槽村 陈家井村 赖家坡村 史喇口村 宗家梁村 芦井水村 平岘村 方家坡村 陈家梁村 倒水塘村 北坪村 查看 中川镇谷歌卫星地图
秦川镇 0 0 五道岘村 炮台村 尹家庄村 西小川村 保家窑村 上华家井村 胜利村 六墩村 源太村 石门沟村 小横路村 振兴村 新园村 建新村 西昌村 东川村 红星村 龙西村 薛家铺村 新昌村 榆川村 查看 秦川镇谷歌卫星地图
西岔镇 约4万人 382平方公里 岘子村 团庄村 漫湾村 陈家井村 西岔村 铧尖村 段家川村 五墩村 四墩村 火家湾村 中川村 山字墩村 赵家铺村 窝窝井村 查看 西岔镇谷歌卫星地图

兰州新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关区

    城关区地处兰州盆地东部,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属中温带半干旱型气候。全区总面兰州市城关区积22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0平方公里,行政管辖5个乡、20个街道办事处,居住着汉、回、满、蒙古、藏、维吾尔等36个民族,总人口7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67万人。   城关区是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商贸中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便利——区内兰州火车站是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交汇点,西北铁路交通枢纽,是欧亚大陆桥的联结点;西兰、兰新、甘青、兰包、甘川、兰朗等25条公路干线通往全省各地及邻近省区;高速公路直通兰州机场,每周百余次的航班,可直达香港、北京、上海、乌鲁木齐、沈阳、西安、郑州、武汉、广州和成都等地。   自然条件   全区年平均气温9.1℃,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降水量327mm,年蒸发量1468mm,日照时数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56%。   全区海拔高度1503米至2171米,最高峰为皋兰山东南的营盘岭,海拔2171米,最低点为雁滩的北面滩,海拔1503米。南北两山海拔在2000米以上,坪地海拔在1700米左右,地形分为山、坪、川三类,黄河是全区唯一的地表水域,是区内农业、林业灌溉、人畜和工业、乡镇企业用水最主要的客水资源,黄河干流自徐家湾入境,由西向东流过桑园峡,流经23公里,纵贯全区,多年平均流量1023m3/s,多年平均径流量322.6亿m3。黄河两岸川地海拔约在1520米,雁滩一带河心滩地海拔约在1505米。   旅游资源   区内有建于清代著名的“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有元代建筑白塔而得名的白塔山公园,有相传汉代大将军举鞭引出惠、蒙、掬月、摸子、甘露五眼泉而著名的五泉山公园,有人民群众植树种草绿化南北两山而形成山地森林公园--兰山公园和徐家山公园等多处旅游休闲场所。黄河两岸的带状公园--20公里黄河风情线。   经济社会   通讯发达——电信通讯、电视差转、无线寻呼及移动电话形成了完整体系,市话交换全部实现程控化,中继传输数字化,并与世界各大城市联网,可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0多个国内城市直接通话。   资源丰富——黄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区,水电资源充足;旅游资源有著名的“天下黄河第一桥”兰州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五泉山公园,兰山公园,独具南国水乡田园风光特色的南湖公园以及国家级徐家山森林公园可供游览观光;区内年均气温9.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对农业经济作物生长十分有利,故盛产蔬菜水果,素有“瓜果之城”的美誉,所产蔬菜品质好、细菜多,如久负盛名的白兰瓜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到香港和东南亚。   商贸繁荣——区内已形成亚欧、民百、工贸、金轮、金达、锦华等大中型商厦为中心的商业服务体系,有张苏滩蔬菜瓜果批发市场,雁滩建材、家具市场,光辉布料批发市场,兰州西部丝绸商贸市场,东部批发市场等20多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其中,全国50强市场3个,全省十大市场4个,(均排名前4位),1997年全区市场交易额达87亿元。   工业初具规模——以金属冶炼、汽车制造、化工机械、医药制品、包装印刷、皮革加工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电线电缆、压力容器、木器家具、轻纺服装、塑料化工、金属制品等行业为支柱的区街工业,以大板瓜籽、手工地毯、预制砼构件、电石、硅铁等产品为主的乡镇工业,形成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199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20多亿元。   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农业经济以科技为先导,以城市为依托,大力发展蔬菜瓜果成片开发,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形成了典型的城乡结合型农业经济。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配套设施建设、文化科技卫生事业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区内有文化娱乐场所300多处、高、中档宾馆、饭店20多家,金融、保险、工商、财税、商厦、商住等各种服务功能齐全;科技人才密集,力量雄厚,有各类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90余所,专业技术人员6万余人,著名的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室就设在区内;文化卫生事业发达,基础教育设施完善,医疗卫生机构齐全,群众文化活跃,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形成了人人争当文明市民的新风尚。   近年来,城关区党委、区政府抓住机遇,解放思想,走贸工农发展经济的路子。扩大横向经济联合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使全区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城关人将乘改革之风,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外引内联步伐,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兰州东部综合批发市场位于市区东部繁华地带东岗东路,总投资8100万元,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主营服装、鞋帽、针织、日用品、小五金、百货、家电等15大类商品,上万个花色品种,云集全国20多个省市客商9000余人来市场经营。1997年成交额达35亿元,名列甘肃省十大市场榜首,跻身全国50强大市场,先后被市、省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文明市场。   雁滩工业城位于兰州市繁华市区东北部,是经政府批准立项,于1994年破土动工兴建的。经过几年艰苦创业,现已初具规模,建成别墅式厂房和其它建筑物68栋,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进城企业75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城内服务设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被国家列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1月28日,城关区辖24个街道办事处,129个社区居委会、39个村委会,145个村民小组。   临夏路街道 辖雷坛河、木塔巷、桥门、付家巷、静安门、西城巷、绣河沿7个社区居委会。   张掖路街道 辖大众巷、贡元巷、曹家厅、陇西路、山字石、金塔巷6个社区居委会。   白银路街道 辖正宁路、安定门、徐家巷、西北新村、甘家巷5个社区居委会。   伏龙坪街道 辖前街、后街、杨家沟3个社区居委会,头营、二营、三营、民族、卓家沟、红沟6个村委会。   酒泉路街道 辖中街子、张家园、南稍门、杨家园、畅家巷5个社区居委会。   广武门街道 辖新华巷、黄河沿、民勤街、广后街、大教梁、南城根6个社区居委会,光辉1个村委会。   东岗西路街道 辖农民巷西、农民巷东、平凉路、天水路、东岗西路、一只船、东教场7个社区居委会。   皋兰路街道 辖郑家台、詹家拐子、榆中街、耿家庄、王家庄、周家庄6个社区居委会。   渭源路街道 辖兰州大学、科技街、南昌路、南河新村、定西路、宁卧庄6个社区居委会。   雁南街道 辖滩尖子、大雁滩、沙洼河、张苏滩、雁宁路5个社区居委会,滩尖子、大雁滩、沙洼河、张苏滩4个村委会。   雁北街道 辖小雁滩、宋家滩、雁滩大桥、雁滩路、北面滩、刘家滩、中河、高滩8个社区居委会,小雁滩、宋家滩、北面滩、刘家滩、高滩5个村委会。   盐场路街道 辖穆柯寨、盐场堡、小沟坪3个社区居委会,草场街、盐场堡、上川、亭子、石门沟5个村委会。   草场街街道 辖安乐村、大砂坪、草场街、怡景新村、五一山、砂坪村6个社区居委会。   靖远路街道 辖徐家湾、金城关、白塔山、靖远路、西李家湾、朝阳村、九州大道、九州中路8个社区居委会,徐家湾1个村委会。   团结新村街道 辖红星巷、定西南路、天水南路、团结新村、天平街、定西二支路6个社区居委会。   铁路东村街道 辖铁路新村、何家庄、铁路东村、和政东街4个社区居委会。   铁路西村街道 辖西村、居安、和政西街、牟家庄东、牟家庄北、牟家庄南6个社区居委会。   五泉街道 辖闵家桥、禄家巷、力行新村、和平新村、兰山村5个社区居委会。   火车站街道 辖红二村、红三村、车站、红山根、红山根东路、红西村6个社区居委会。   拱星墩街道 辖拱星墩前街、鱼池口、五里铺西、段家滩东、段家滩西、七四三七6个社区居委会,五里铺、段家滩、拱星墩、范家湾4个村委会。   嘉峪关路街道 辖嘉峪关北路、嘉峪关西路、五里铺、嘉峪关路、排洪南路、排洪沟6个社区居委会。   焦家湾街道 辖焦家湾东、嘉峪关东路、焦家湾、焦家湾南路4个社区居委会。   东岗街道 辖桃树坪、新兴、振兴、雁儿湾、深沟桥5个社区居委会,店子街、东岗镇、大洼山、长洼山4个村委会。 青白石街道 辖碱水沟、大浪沟、石沟 、马家沟、青山、白道坪、上坪、杨家湾、青石湾9个村委会。   2、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      区域概况   城关区是拉萨市唯一的市辖区,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海拔3650米,面积 55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51.4平方公里,聚居着藏、汉、回等31民族,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8℃,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降雨集中于7、8、9月份,多夜雨。年长达3000小时以上。夏无酷署、冬无严冬。   城关区不但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讯、教育的中心,而且是西藏宗教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已发展成为海内外旅客来藏的目的地和了解西藏的重要窗口。作为西藏宗教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拉萨市众多名胜古迹大多坐落在城关区,加之高原特有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探险者与科考人员。   自然地理   拉萨市城关区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区域东西跨距28公里,南北跨距31公里,面积为55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58米。辖区东与达孜县、西与堆龙德庆县相邻,南与山南地区贡嘎县、扎囊县接壤,北靠林周县。是目前西藏拉萨市区唯一的县级行政区。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西-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少,属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年最高气温29.6°C,最低气温零下16.5°C。城关区境内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及农资源也及为丰富,地下水储备由于拉萨河及周围高山、冰川等条件作用下,境内形成了数百平方公里的地下水库。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铁,石灰石,花岗石、瓷土等十多种。   行政辖区   拉萨市城关区成立于1961年4月23日。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已发展至区属4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2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2个村民委员会,辖区内聚集着中直单位、驻藏解放军、武警部队以及自治区、拉萨市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机构。现有藏、汉、回等37个民族,常住人口为23万人,年均流动人口15万人。   经济社会   2003年,城关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9.09亿元,本级财政收入实现3883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实现3356元,城市居民群众可支配收入达到人均4588.52元。   自1979年以来,通过对城市居住环境的大力整治,居住环境日趋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有了飞跃的发展,老城区人均居住面积现在已达到19.8平方米。   按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在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主动同友好城区开展文化与经济交流,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加强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市场,发展经济。   同时,热忱欢迎区内外有志之士来该区投资观光。   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全区的公路网已基本形成,主要由14条区(省)道、77条县乡公路为基础。已经建成的邮电通讯设施主要有卫星地面站、拉萨程控电话局、拉萨邮政枢纽大楼和无线市话。国内、国际电话直播和传真业务已经开通,城区电话已升至7位,邮电通讯方便快捷。   科教卫生   区教育在不断巩固普及成果的基础上,全区拥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12所,教学点7所,职业培训中心1所,学前教育机构41所;全区初中在校生2915人(江苏中学908人),小学在校生4513人,职业技术学员177人,幼儿园4000余人。   卫生局下设防疫保健站、计划生育办公室、4个乡卫生院、7个办事处社区服务站等管理体系。   1997年成立了科技局,历属城关区农牧局管辖的一个副科级单位,和农牧局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99年在我区被西藏自治区确定为科技综合示范区,2000年开始实施各项综合科技项目。   全区有3个电影放映队,年放映任务900场,7个调频广播电视收转站、2个电视单收站、3个小型有线闭路站,11个城乡广播放点,全区广播电影电视覆盖率已基本达到100%(其中有线电视覆盖率为86%)。全区12个行政村和42个村民小组都能听到广播、看到电影,基本实现了广播电影电视村村通。   

七里河区

   七里河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397平方千米。总人口45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730050。代码:620103。区号:0931。拼音:Qilihe Qu。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1月28日,七里河区辖9个街道、4个镇、2个乡,69个社区居委会、72个村委会,314个村民小组。   秀川街道 辖穴崖子、秀川2个社区居委会,崔家崖、大滩、马滩、郑家庄、郑家庄新村5个村委会。   土门墩街道 辖河湾堡、土门墩、西津西路西、兰通厂、建西西路5个社区居委会。   西站街道 辖建西东路、西津西路东、小西坪、西站东路、西站西路、三角线、武威路、机车厂8个社区居委会。   西园街道 辖下西园、上西园、林家庄、西津东路、五星坪、工林路、柏树巷、华林山、华林坪、文化宫10个社区居委会。xzqh.org   西湖街道 辖兰工坪南街、兰工坪北街、骆驼巷、梁家庄、小西湖东街、小西湖西街、建工中街、安西路、西津桥9个社区居委会。   建兰路街道 辖建兰路、王家堡、吴家园、吴家园西街、建兰北路、火星街、光华街7个社区居委会。   龚家湾街道 辖龚家坪西路、龚家坪东路、民乐路、电机厂、武山路、龚家湾6个社区居委会。   晏家坪街道 辖晏家坪中院、晏家坪北院、晏家坪南院、晏家坪铁路院、机车厂四区5个社区居委会。   敦煌路街道 辖兰石、任家庄、柳家营、长征厂、轴承厂、郑家庄、金港城、西津西路中8个社区居委会。   黄峪乡 辖王官营、宋家沟、赵李家洼、中庄、陶家沟、鲁家沟、张家岭、蒋家湾、尖山、邵家洼、王家庄11个村委会。   魏岭乡 辖小山口、柳树湾、龙池、白家岘、海家岭、沈家岭、绿化、晏家洼、煤山村9个村委会。   西果园镇 辖晏家坪、西津、周家山、堡子、王家坪、上岭、柴家河、西果园、草源、上果园、青岗、鹞子岭、袁家湾、湖滩村14个村委会。   阿干镇 辖大水子、石门沟、高林沟、中街、烂泥沟5个社区居委会,阿干、坪岭、琅峪、山寨、深沟掌、马泉、马场、大沟、大水子、西沟、铁冶、杨家场12个村委会,   八里镇 辖八里窑、岘口子、华林路3个社区居委会,西园、后五泉、五里铺、崖头、八里窑、二十里铺、花寨子、侯家峪、清水营、果园、岘口子11个村委会。   彭家坪镇 辖彭家坪1个社区居委会,龚家湾、王家湾、任家庄、蒋家坪、彭家坪、土门墩、西坪、牟家坪、贾家山、石板山10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2000年,七里河区辖9个街道、1个镇、7个乡:西湖街道、华林坪街道、晏家坪街道、龚家湾街道、敦煌路街道、土门墩街道、西园街道、建兰路街道、西站街道、阿干镇、魏岭乡、花寨子乡、彭家坪乡、崔家崖乡、黄峪乡、湖滩乡、西果园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7845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华坪街道 24600 西园街道 34813 西湖街道 66184 建兰路街道 38184 敦煌路街道 50303 西站街道 38923 晏家坪街道 26004 龚家湾街道 35100 土门墩街道 38478 阿干镇 27081 湖滩乡 5037 西果园乡 18264 魏岭乡 12674 花寨子乡 16353 崔家崖乡 20530 彭家坪乡 14844 黄峪乡 11085。   2004年,七里河区乡镇调整:撤销湖滩乡,将该乡的王家庄、邵家洼、鲁家三村并入黄峪乡,将湖滩村并入西果园镇;撤销崔家崖乡,设立秀川街道办事处(出处)。经过调整合并后的七里河区由以前的4乡4镇74个村和9个街道69个社区调整,为目前的2乡4镇68个村,9个街道69个社区(出处)。   

西固区

  西固区总面积385平方公里,辖5镇1乡40个行政村、9个街道69个社区,现有人口36.6万人。2016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3.5亿元,增长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248.2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2.3亿元,增长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2.8亿元,增长1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348元和15790元,增长9%和10.5%。   西固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郡县驻地,西秦国都所在地,素有西北边陲重镇、丝路古道要冲之称。伴随着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紧合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古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奇石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在这里交融辉映,铸就了西固“开放奋进、兼容并蓄”的城市个性和城市品质。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兰州市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西固区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区委“三大战略”为纲,按照抓实“三大产业”、加快“三大建设”、推动“三大服务管理上水平”的要求,聚焦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以创新创业为引领,强化陆港经济、高端商贸、文化旅游三大引擎,打好项目建设、产业培育、财源建设三大攻坚战,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主城区改造、生态环境治理、社会公共服务四大任务,努力把西固区打造成人文西固、活力西固、幸福西固。   市区黄河穿城而过,南山葱郁秀丽,北山丹霞俊美,河心芦苇婆娑。三江口千亩湿地、达川千亩枣园、河口明清古民居、下川百年古水车、夹滩岛和月亮岛度假休闲区、柴家台原始历史遗迹等景点星罗棋布,形成了独具西部风情的黄河梯级旅游;关山原始森林、南山林场、元峁山、石头坪生态园等景区植被繁茂,构成了西固生态屏障和森林旅游带;兰州石化、中核集团、兰州铝厂、威立雅水务集团等国家前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的大量工业遗址,赋予了西固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随着沿河生态游、原始森林游、工业遗址游“三条”精品线路的全面打造,西固必将成为区域性重要旅游集散中心和目的地。   西固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对外信息交流十分便捷;虹盛购物广场、华润万家、华联超市、国美电器、陶瓷批发市场等各具特色的大型商场和专业市场以及金融保险网点、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遍布城区,可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区内拥有甘肃省最好的基础教育资源优势,有3所省级示范性中学、7所市级示范性中学、12所市级标准化中学,高考上线率平均达到97%以上。   西固在兰州交通中享有独特优势,位属全国城镇体系9大综合交通枢纽、21个物流节点、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列,毗邻兰州中川机场,区域交通优势明显。公路方面:109国道、312国道和兰海高速,是连接青海、新疆、西藏的重要交通枢纽,与兰州市周边的柳忠、白兰、兰临等高速公路,以及即将建设的南山过境公路、南绕城高速公路有机衔接,形成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路网。铁路方面: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及兰新二线等铁路干线交汇于此,正在建设的兰渝、中川高铁等多条铁路穿城而过,届时将有10个方向的19条铁路通过西固,特别是兰州铁路枢纽北编组站和东川集装箱中心站建成后,将与公路交通融为一体。  

安宁区

    安宁区地处兰州市近郊,黄河北岸,是丝绸古道上一颗璀璨朋珠。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盛产密桃,是全国闻名的四大蜜桃生产基地,素有“十里桃乡”之美誉。总面积86.93平方公里,辖区设3个街道办事处,6个乡,51个居(家)委会,32个行政村,总人口19.2万。安宁区自1953年建区以来,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四十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已初步建成了一个环境优美、院校集中、科技发达、交通便捷、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新型高科技经济文化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1月28日,安宁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24个社区居委会、32个村委会,323个村民小组。   培黎街道 辖向阳村、健康路、培黎、西北师大、甘铝5个社区居委会。   安宁西路街道 辖水挂庄、铁院、阳光、万里、兰飞、长风、枣林路、费家营8个社区居委会。   银滩路街道 辖甘农大、石磊庄2个社区居委会,上庄、前庄、宝兴庄、李家庄、乱庄、葛家巷道6个村委会。   刘家堡街道 辖福兴路、刘家堡2个社区居委会,崔家崖、马家庄、邹家庄、刘家堡、赵家庄、吴家庄6个村委会。   孔家崖街道 辖水挂庄、廖家庄、刘家堡、王家庄、孔家崖5个村委会。   十里店街道 辖桥头、南街2个社区居委会,和平、园艺、保安堡3个村委会。   安宁堡街道 辖桃林路1个社区居委会,桃林、河涝坡、东街、西街、南门、黄家滩、东门、红艺8个村委会。   沙井驿街道 辖齿轮厂、元台子、沙井驿、西沙4个社区居委会,河湾、沙井驿、南坡坪、焦家庄4个村委会。   社会发展   大中型企业群集,工业基础雄厚。区内有长风集团公司、兰州飞控仪器总厂等国有大中型企业21家,是兰州航天、仪表工业的聚集区。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以建材、食品、纺织、医 药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和威信制药厂、兰州石化设备厂、亚华石化公司为龙头的一批骨干企业。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全区乡镇企业已达到1735户,从业人员11182人。200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32100万元,近三年平均递增21%。   商贸流通繁荣,发展前景可观。辖区内有黄河市场,桃海市场两个大型商贸市场,有邱家湾,费家营、刘家堡等十几个小型集贸市场,形成了大、综、全、小、精、尖相辅相成的商贸体系。分布于区内的华联电力超市等商业企业,品种齐全,是理想的购物场所。新开辟的北滨河路沿线更是餐饮、旅游、房产开发的最佳地段,是新的经济增长带。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讯便捷。安宁是兰州的西大门,高速公路直达兰州中川机场。随着银滩黄河大桥的建成及北滨河路西延工程建成通车,将形成东西贯通、南北交错、规范发达的交通网络。兰州四十公里黄河风情线安宁段的建成将会为安宁增加新的旅游景点。通讯设施先进,程控电话装机容量已达2.5万门,可 直通国内外各地区。供水供电设施完备。水电充足,可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教育医疗   大专院校集中,科技力量雄厚。安宁区是甘肃省高科技经济文化区,区内有西北师范大学、兰州铁道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等17所大中专院校,有省农科院等2所科研机构,有各类科技人才3万余人。辖区有24所小学,16所普通中学,2所职业中学。“两基”工作于1994年达到国家标准。   医疗卫生事业发达,居民健康水平提高。辖区内有兰空医院、安宁区医院、长风医院、兰飞医院、万里医院等9所医院。有标准化乡卫生院4个,有院校卫生所12个,各类诊所90余家。   农副土特产品多,加工增值潜力大。安宁区是兰州市唯一的纯经济作物区和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可为市场提供70000多吨蔬菜和10000吨优质水果。安宁蜜桃历史悠久,品质优良,随着先进科技的引进和先进技术的广泛采用,蜜桃品质更好;品种更为丰富。目前,安宁蜜桃已发展到240多个品种,市场销售良好,深受人民欢迎。安宁桃花会历史悠久,自从1984年政府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8届兰州安宁桃花会,接待游客达2000多万人次。   发展势头强劲,投资环境优越。改革开放以来,安宁区综合经济实力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1992年,安宁区被市政府确定为整区开发试验区。1998年,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宁园区设立,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切优惠政策。总规划占地2300亩,发展前景看好。   新世纪、新千年,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全区人民将万众一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 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兰州市城市附中心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机遇,本着“生态立区、科教兴区、工业强区、商贸活区、依法治区”的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发挥优势,强化招商引资,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兰州市安宁区将以最优惠的政策,真诚地欢迎四方朋友、中外客商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明天。   历史沿革   安宁区建区虽晚,但历史悠久。境内多处发掘的彩陶器及陶窑证明,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定居,繁衍生息,从事生产。   夏、商、周时,区境为羌戎所居。春秋战国时,为南下匈奴所占,不在秦版图内。西汉逐匈奴后始置金城县,区境属之。经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县名数更,区境曾先后属金城、五泉、兰县辖地。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兰州陷于吐蕃,区境遂为分散的吐蕃部族所据。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区境直辖兰州帅府。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始置兰泉县,区境属兰泉县辖。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兰州为兰县,今安宁堡以东属兰县,河湾、沙井驿属庄浪卫(今永登县)。雍正七年(1729年),将河湾、沙井驿划归兰州府。乾隆三年(1738年),设皋兰县,安宁属皋兰县。民国30年(1941年)设兰州市,十里店、孔家崖属兰州第六区,吊场至沙井驿属皋兰县中山乡。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十里店、孔家崖仍属兰州第六区,吊场至沙井驿属皋兰县第一区(安宁区)。1953年3月,成立兰州石第七区,科级建置。1955年,改称兰州市安宁区,升为县级区。区人民政府驻安宁东路33号。1995年年底,迁安宁西路132号。   

红古区

   红古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575平方千米。总人口14万人(2004年)。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730080。行政区划代码:620111。区号:0931。拼音:Honggu Qu。红古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是省会兰州市的远郊区,也是著名的马门溪龙的故乡。   红古区历史悠久。秦时属陇西郡,汉朝属浩门、令居、允街三县地;唐朝时属广武县,1960年4月27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兰州市设立红古区。从此,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经过47年的不断建设,红古区已发展成为集煤炭、冶金、水泥、炭素,农业等多种产业并举的现代化城区。现辖有3镇1乡3个街道办事处,区政府驻地1989年7月由原窑街镇迁址海石湾镇,已成为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人口14.3万(含流动人口),城镇化率65.82%。全区有回、满、东乡、藏、土、壮、蒙古和朝鲜等18个少数民族。   红古区辖区面积535.14平方公里,东接兰州市西固区达川乡,西与西南濒临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沿湟水与永靖县隔河相望,北与兰州市永登县接壤。地处东经102°50′至102°54′,北纬36°19′至36°21′之间,东西长达53.7公里,南北最宽处24公里,境内北高南低,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带状地形。区内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半季风气候,地势平缓,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海拔1580~2462米,年平均气温7.1~9.1℃,年日照数在2610~2350小时之间,年降雨量290~360mm,相对无霜期160~173天。黄河两大支流大通河、湟水河在这里交汇后穿境而过,全长57公里,年流量为46亿立方米。   农业发展   红古区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在两条河谷地带的优质耕地有7.2万亩,境内的谷丰渠、湟惠渠、海石渠、窑街二渠四条灌渠形成了完善的自流灌溉体系,覆盖全区绝大多数耕地。位于川区北部的坪台地总面积9.75万亩,可开发利用面积6.19万亩,现已开发3.5万亩。红古区农业已基本形成以精细蔬菜、高效养殖、优质果品、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和牧草、水产、花卉、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这里已经被确立为甘肃省5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兰州市最大的副食品基地、奶源基地和果品基地。已建成宏伟、维特尔、介实、陇华、绿源五大专业从事瓜果蔬菜贮运、保鲜、加工的龙头企业和平安、水车湾两大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红古区无公害蔬菜基地已通过认证,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在2003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评定中名列第一。   社会事业   红古区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黄金、蛇纹岩、坩土、页岩、石英石等矿产资源,被誉为“八宝川”。区内现有窑街煤电公司、兰州炭素集团公司、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大通河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大中型企业,其中,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兰州炭素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   红古区交通发达、运输便利;国道109线、兰青铁路、兰海高速公司贯穿全境,一小时内可西达青海西宁,东抵兰州。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红古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凭借优越的条件,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使红古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先后建成了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区、消灭无标生产区、爱心献功臣区和省级小康区、文明区、卫生城、双拥模范区“三连冠”、文化先进区、民政工作先进区、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区和优质服务区。   经济建设   2003年,红古区生产总值增长13.1%,达到33.3亿元,全地区财政收入达到2532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5511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800元和4954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6‰以内。综合实力名列全省第九位,全市第四位。区内建有完善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系,红古区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及邮政局已实现全区无缝覆盖,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各大银行和保险公司均建有分支机构,为社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区已有工商企业300多家,形成了以12家大中型企业为龙头的工业群体,以煤炭、电力、电解铝、炭素制品、建材、硅系列为主的产业格局正逐步走向成熟,2006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11.46亿元。目前,总投资75亿元的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26万吨电解铝、90万千瓦自备电厂和总投资43亿元的兰州蓝星红古硅材料工业园正加紧实施。工业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红古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篇章已揭开。“十一五”时期,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四翻番,四前列,一降低,六更加”目标。“四翻番”就是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在“十一五”期间提前翻番的基础上,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突破40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20亿元大关。“四前列”就是精神文明、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红古建设、党的建设走在全市前列。“一降低”就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六更加”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全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更加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好转,全社会创造活力更加增强,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新局面。制定了“四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即建设密集工业区、示范农业区、现代卫星城区、物流服务区。按照以上目标和思路,到2012年,全区人均GDP将达到5000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07年10月24日,红古区辖3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1个乡,18个社区居委会、38个村委会。   窑街街道 辖窑街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社区居委会,红山、大砂、上街3个村委会。   下窑街道 辖下窑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社区居委会。   矿区街道 辖下窑、山根、下街、滩子村委会。   红古乡 辖红古第一社区居委会,旋子、王家口、米家台、薛家、水车湾、红古、新建、新庄8个村委会。   海石湾镇 辖海石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社区居委会,海石、下海石、虎头崖3个村委会。   花庄镇 辖花庄第一、第二社区居委会,王家庄、洞子、北山、柳家、青土坡、河嘴、花庄、苏家寺、湟兴9个村委会。   平安镇 辖平安第一、第二社区居委会,平安、若连、上滩、中和、张家寺、夹滩、复兴、仁和、岗子、河湾、新安11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年,红古区辖3个镇、3个乡:海石湾镇、花庄镇、窑街镇、红古乡、河嘴乡、平安乡。   2000年,红古区辖4个镇、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4068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窑街镇 57136 海石湾镇 35221 花庄镇 6725 平安镇 20445 红古乡 13595 河咀乡 7559    2004年,红古区乡镇调整:撤销河嘴乡,将该乡并入花庄镇;撤销窑街镇,设立上窑、下窑两个街道办事处。   资源环境   气候环境   红古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具有明显的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的特征,降水偏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8.2度,夏季平均气温19度,冬季平均气温零下4.8度。无霜期160天—173天,年平均降雨量327毫米。   资源物产   全区自然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较大,经过多年发展,呈现出“一强、两大、四优势”的特征。   “一强”即经济强区,全区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第9位,全市第4位。   “两大”:一是工业大区。2003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13.01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7.6%,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位居全省第6位,全市第2位。二是农副产品生产大区。是兰州市的蔬菜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蔬菜产量30多万吨,占全市130万吨的工/3;瓜果产量38526.5吨,占全市的19.43%;牛奶产量7073.6吨,占全市的12%;鲜蛋总产量900吨,占全市的6.55%。   “四优势”:一是区位优势。红古地处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具有“承东启西”的经济地理优势。区内109国道、兰海高速公路、甘青铁路贯穿全境,高速公路l小时即可到达兰州处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活跃带上。二是资源优势。境内煤炭、石油、天然气、坩土、页岩、石英石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八宝川”之美称。享堂峡蛇纹岩贮量3750万立方米,窑街、海石煤田探明地质贮量4亿吨以上,是甘肃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全国主要炭素生产基地,已逐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为先导,硅系列、电解铝、炭素制品、地方建材以及陶瓷系列为群体的“冶金谷”。区内水力资源充沛,年径流量达46.04亿立方米,水能资源估算为30.57万KW,是全省水力资源梯级开发优势明显的少数县区之一。辖区内建有一座330千伏、五座200千伏变电站,窑街劣质煤热电厂、沿大通河、湟水河4个梯级水电站和即将兴建的兰铝90万千瓦自备电厂等充沛的电力资源,为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是产业基础优势。红古工业基础雄厚,有窑街煤电公司、兰炭公司、大通河水泥有限公司等省、市大中型企业10多家,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硅系列、电解铝、炭素制品、建材、陶瓷等为主的能源、建材、化工、冶金工业产业;农业灌溉条件好,川区7.8万亩水浇地是发展城郊农业的精华之地,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兴建了花庄乳业、宏伟、维特尔等五大龙头企业和科教兴农、农业高新技术等七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了蔬菜、瓜果、乳制品、牧草、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成为兰州最大的“菜园子”和全省五万亩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社会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四是工作基础优势。1997年率先成为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小康的县区,之后又相继建成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消灭无标生产区”和“省级文明区”、“省级卫生城”。   

永登县

   永登地处甘肃中部,兰州市西北部郊区,是古丝绸之路的门户,亚欧大陆之要冲。永登位于东经102°36’至103°45’,北纬36°12’至37°07’。总面积6090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隶属兰州市管辖。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000米,地貌呈“三川两河”:即秦王川、永登川、八宝川、大通河、庄浪河。   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101公里。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9℃,年均降温水量为29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659小时,平均无霜期121天。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景色宜人,是避暑旅游胜地。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1月28日,永登县辖13个镇、5个乡(因天祝县的东坪、赛拉龙乡尚未正式移交永登县,故未包括在内),11个社区居委会、239个村委会,1523个村民小组。   城关镇 辖东街、西街、南街、北街4个社区居委会,北街、南街、北灵观、高家湾、五渠、满城6个村委会。   武胜驿镇 辖屯沟湾1个社区居委会,武胜驿、富强堡、新民、霍家湾、道顺、黑林、石门岘、聂家湾、火家台、金咀、烧炭沟、向阳、兑角、奖俊埠、三庄、缸子沟、兰草、马荒、石家滩、五段、长丰、大利、旅顺23个村委会。   中堡镇 辖金城、北坪台2个社区居委会,五里墩、塘土湾、中堡、汪家湾、清水河、罗城滩、大营湾、何家营、鲁家庄、邢家湾10个村委会。   中川镇 辖中川1个社区居委会,西槽、何家梁、下华家井、廖家槽、陈家井、赖家坡、兔墩、宗家梁、芦井水、平岘、方家坡、倒水塘、元山、北坪、红玉、周家梁、尖山庙、史喇口、陈家梁19个村委会。   连城镇 辖铁家台1个社区居委会,浪排、连城、东河沿、淌沟、丰乐、永和、牛站、明家庄8个村委会。   河桥镇 辖南关、蒋家坪2个社区居委会,河桥、南关、马莲滩、团结、马军、乐山、七里、蒋家坪、四渠、螯塔、主卜11个村委会。   红城镇 辖宁朔、永安、华山、徐家磨、野泉、下河、进化、凤山、玉山9个村委会。   上川镇 辖黄茨滩、红井槽、五联、沙梁墩、甘露池、四泉、古联、达家梁、祁联、苗联、涝池滩、下古山、上古山、东昌14个村委会。   树屏镇 辖树屏、上滩、茅茨、刘家湾、东沟、杏花、崖头、哈家咀8个村委会。   大同镇 辖郭家墩、王家坪、北同、南同、泉水沟、高岑、安山、新农村、青寺、保家湾、贾家场、跌马沟、长川13个村委会。   苦水镇 辖周家庄、大沙沟、寺滩、苦水街、转轮寺、沙湾、胡家坝、大路、十里铺、下新沟、上新沟、新屯川12个村委会。   秦川镇 辖五道岘、炮台、尹家庄、西小川、保家窑、华家井、胜利、六墩、源泰、石门沟、小横路、新园、建新、振兴、薛家铺、榆川、龙西、东川、新昌、西昌、秦昌21个村委会。   龙泉寺镇 辖福山、瑞芝、胡家湾、龙泉、水槽沟、河西、杨家营、费家湾、童家窑、长涝池、大涝池、花园村、碱柴井、土门川、官路沟、深沟村16个村委会。   坪城乡 辖白土咀、满塘、中塘、坪城、歇地沟、横沟、高家湾、火石洞、莺鸽咀9个村委会及未移交天祝的长山河、井儿沟、三岔、小沙沟4个村委会。   民乐乡 辖细沟、普贯、前庄、卜洞、铁丰、柏杨、八岭、玉泉、西川、清泉、红岭、南沟、漫水、中川、先锋、井滩、黑龙、绽龙、下川、安仁、小有、宽沟、大湾23个村委会。   通远乡 辖牌楼、晓林、上坪、边岭、团庄、青岭、临坪、捷岭、张坪、涝池10个村委会。   七山乡 辖庞沟、长沟、官川、苏家峡、地沟、前山、鱼盆、雄湾、岢岱9个村委会。   柳树乡 辖复兴、牌路、涧沟、柳树、营儿、黑城、山岑、李家湾、康家井、韩家井、孙家井、清水、红砂川、教场14个村委会。  

皋兰县

   皋兰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丝路重镇,陇西要冲。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狩猎、放牧制陶,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为羌戎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归秦。西汉时属金城郡,首置金城县。西、北魏与北周时属子城县,子城县为金城郡治所在。隋初,属兰州总管府,废府复郡后,仍属金城郡金城县。唐属兰泉县,既现兰州市区所在,亦为金城郡治。唐后期与五代时,为吐蕃辖地。宋、金、元、明均属兰州。至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为皋兰县,沿用至今。清代至民国作为甘肃首县和省会重镇,幅员辽阔,辖今兰州、白银两市的大部分地区。建国初隶属兰州市,1951年8月由省直辖。1956年1月划归定西专区。1958年12月撤县,行政区域划归白银市。1961年2月,恢复建制,归白银市管辖。1963年10月再属定西专区。1970年4月重新划归兰州市管辖至今。   皋兰地处甘肃中部、兰州市北部郊区,位于北纬36度05分至36度50分、东经103度32分至104度22分。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总人口16.83万人。地势山川相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2摄氏度,年均降水量266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768小时,无霜期144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皋兰位居兰州北大门,县城地处兰州、白银两大工业城市之间,相距均为42公里。坐落在大砂沟的兰州北龙口开发区,近距兰州四公里,被国家命名?quot;东西合作示范区",是未来兰州开发发展的黄金地段。   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境内兰包铁路,国道109线,白兰高速公路,皋营公路纵贯全县,忠哈高速公路直达中川机场,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由皋兰火车站改建的兰州北站,日吞吐量达百万吨以上。   邮电通讯畅通无阻。公众电报电路覆盖全县。程控交换机5000门,自动交换全国联网,拥有光道电缆、短波微波等多种现代化设备,长途电话可直拨国内外,具备传真条件,县城及大部分乡镇开办了无线寻呼和无线移动电话,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基础设施成龙配套。文化娱乐、卫生教育,一应俱全。皋兰是太平鼓的故乡,曾在亚运会和国内大型鼓乐比赛中多次获得殊荣,赢得天下第一鼓的美称。1999年代表甘肃参加了北京国庆晚会开幕式表演,争得了荣誉。皋兰也由此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县"。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电力充足、发展前景广阔。境内有高压输电线路900多公里,变电所12座,总容量85000千伏安,有11万伏、22万伏2座;黄河大、小峡电站位处皋兰境内,电力十分充足,发展前景广阔。   水利资源丰富。黄河流经什川乡全境,县内有西电、大砂沟两大水利提灌工程和引大入秦自流灌溉工程,灌溉面积25万亩。县城自来水日供水可达10000立方米;有三座容量分别为8万,10万,135万立方米的水库。   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全县耕地面积44万亩,草地253万亩,林地13万亩,还有大量的弃耕地和荒山荒滩地,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倍以上。土地肥沃,条件优越,适宜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开发。   旅游资源璞玉浑金。近距兰州的什川,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被誉为"陇上小江南",有待开发。境内万亩梨园气势宏伟,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已被兰州市列入"十五"旅游规划重点开发项目。巧夺天工的砂斧神功千姿百态,形象逼真,具有极高的开发观赏价值。   劳力充裕,物产丰富,全县共有劳动力89600人,70%以上受过普通中学教育和中级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作物有小麦、洋芋、糜谷、玉米、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油料、黑瓜籽、儿梨、冬果梨、白兰瓜、桃杏、百合、特菜等。   皋兰县简介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3°32至104°14′,北纬36°05′至36°50′之间,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东临白银市和榆中县,南接兰州市区,西连永登县,北依景泰县。县城距兰州、白银两城均为45公里。 地形地貌 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2445米,最低1441米。全县分山地、丘陵、盆地3个类型。   ----气候: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2℃,最高37℃,最低-25.4℃。年平均降水量260毫米,年蒸发量1800多毫米。年平均日照2768小时,无霜期144天。   ----资源: 全县耕地面积43.6万亩,其中水浇地21.11万亩,人均1.4亩。草地面积253万亩,林地面积14万亩。黄河流经南部什川乡,年均径流量331亿立方米。境内建有西电、大砂沟两大水利提灌工程,水库两座,另有小火烧沟水库正在建设之中。有金、银、铜、铁、铅、锌等金属矿藏和石英石、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藏。有白兰瓜、黑瓜籽、冬果梨、香水梨、苹果、软儿梨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有什川乡"梨花会",中心乡"天斧沙宫"以及石洞寺庙群体等旅游资源。境内有高压输电线路864.9公里,变电站11站,总容量84950千伏安。县城有11万伏变电站一座,正在建设的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黄河大、小峡水电站在该县什川乡境内。三川口工业开发小区22万伏变电站建设已经启动。   ----区划人口: 全县辖7乡1镇,71个行政村,42个居委会。总人口16.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0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3%。主要民族有汉、回、壮、藏、苗、满等,其中汉族人占99%,其他民族人口占0.09%。   ----历史沿革:皋兰县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春秋战国时为羌戎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归秦。西汉时属金城郡,首置金城县。西、北魏与北周时属子城县,为金城郡治所在。隋初属兰州总管府,废府复郡后仍属金城郡。唐属五泉县,即现兰州市区所在,亦为金城郡所治。唐后期与五代时为吐蕃所据。宋、金、元、明俱属兰州。至清乾隆六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皋兰县,一直沿用至今。清至民国,作为甘肃首县,省会重镇的皋兰,幅员辽阔,辖今兰州市、白银市大部分地区。解放初,皋兰县隶属兰州市。1951年8月由省直辖。1956年1月划归定西专区。1958年12月,国务院决定撤销皋兰县,行政区域划归白银市。1961年12月恢复皋兰县,归白银市管辖。1963年10月白银市撤销,皋兰县复归定西专区。1970年4月划归兰州市管辖至今。   

榆中县

    榆中县是省城兰州所辖三县之一,全县共辖6镇22乡269个行政村,总人口41.7万人,总面积3302平方公里。   榆中自秦始皇33年建县以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区马家山新石器文化遗址、更有“陇右第一名山”之称的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全国三大牡丹基地之一的和平牡丹园,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截止1997年底,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5.9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12.39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4亿元,财政收入达50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6元,粮食总产量1.3亿公斤。初步形成了蔬菜、林果、畜牧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农村支柱产业和造纸、建材、建筑、水烟、化工等乡企支柱产业。   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的和平开发区距兰州仅四公里,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大青山土地综合开发更为榆中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县委、县0围绕富县富民两大目标,实施“34581”工程,即实施科教兴县、扩大开放、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建设大青山土地开发、和平示范区、集马灌溉和宛川河治理四大工程;加快植物农药、淀粉、旅游等五项开发;建立烟叶、洋芋、花卉等八大基地;培育建筑、建材、造纸、水烟等十大支柱产业。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1月28日,榆中县辖8个镇、12个乡,4个社区居委会、268个村委会,1453个村民小组。   城关镇 辖栖云北路、一悟路、兴隆路、文成路4个社区居委会,周前、龚家屲、三角城、丁官营、峡口、南坡湾、杨家庄、南关、下汉、东湾、城关、北关、大营、金家圈、李家庄、上蒲家、朱家湾、分豁岔18个村委会。   甘草店镇 辖三墩营、西村、东村、果园、项家堡、钱家坪、咸水岔、车道岭、唐家岔、克涝、蔡家沟、郭家湾、好地岔13个村委会。   夏官营镇 辖高墩营、大兴营、詹家营、彭家营、化家营、孙家营、双店子、敬家山、接驾咀、过店子、太平堡、高家崖、夏官营、红柳沟、中河堡、彭家湾、郝家湾17个村委会。   高崖镇 辖沙河、关门口、高崖、新窑坡、马家集、小营子、李家磨、裴家岔、树梓沟、马家嘴、湖滩村11个村委会。   青城镇 辖青城、苇茨湾、城河、新民、瓦窑、红岘、三合、上坪、下坪、东滩、红湾、大园子、建亭、改地14个村委会。   金崖镇 辖大涝池、大耳朵、黄家庄、郭家庄、火家店、金崖、永丰、古城、梁家湾、齐家坪、陆家崖、张家湾、豆家营、寺隆沟、邴家湾、豆家岘16个村委会。   定远镇 辖骆驼巷、冯家湾、歇家嘴、董家湾、定远、张老营、蒋家营、猪嘴岭、安家营、矿湾、邓家营、陈家沟、水岔沟、转嘴子14个村委会。   和平镇 辖范家营、马家山、豆家山、路口、邵家泉、直沟门、陈家庄、大水洞、方家泉、桑园子、西坪、东坪、袁家营、蔡籽山、和平、沈家河、祁家坡、高营18个村委会。   小康营乡 辖王保营、上彭家营、洪亮营、刘家营、孟家庄、郭家营、李家营、翟家湾、南北关、红寺、永红、窑坡、小康营、浪街、深沟子、徐家峡、范家山17个村委会。   清水驿乡 辖东古城、太子营、天池峡、清水、岘坪子、赵家岔、杨河、苏家堡、建家营、方家沟、柳树湾、红坪、王家湾、稠泥河、杨家山、孟家山16个村委会。   中连川乡 辖刘家岘、陡泉湾、垲坪、黄嵩湾、高家渠、高窑沟、大湾、撒拉沟、中连川、野韭川、鞑靼窑、中庄窠12个村委会。   园子岔乡 辖万羊、青碾、小岔、柏木、大岔、金营6个村委会。   上花岔乡 辖百禄、上花、平湾、王家湾、大岔、黑虎6个村委会。   哈岘乡 辖宣家岔、瓦子岔、哈岘、仁和、柳树、杨岘、纪尔、张湾8个村委会。   连搭乡 辖马家洼、麻家寺、秦启营、朱家沟、薛家营、孙家坡、魏家营、乔家营、麻启营、连搭、朱典营、金家营、胡家营、张家坪、未家营、寇家营、肖家嘴、石头沟18个村委会。   马坡乡 辖高家湾、孙家湾、打磨沟、茨坪、小水子、斜路屲、大滩、旋马滩、尖山、马莲滩、上庄、阳屲、白家堡、旧庄沟、河湾、马坡、窑沟、哈班岔、羊上、羊下、后沟、张家寺、太平沟23个村委会。   新营乡 辖清水沟、黄坪、祁家河、八门寺、红土坡、刘家湾、桦岭、罗景、窝子湾、杨家营、寨子、新营、谢家营13个村委会。   龙泉乡 辖水家坡、张家窑、大坪、李家岔、骡子滩、花寨子、武家庄、银川、水泉河、庙嘴、杨家嘴、洞口12个村委会。   韦营乡 辖李家坪、韦家营、郭家沟、武家窑、黄家岔、全家岔、孙家岔7个村委会。   贡井乡 辖套岔岘、贡马井、吕家岘、大坪屲、石台、地湾、古坝、崖头岭、佐堤9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榆中,距今约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时为羌住地,后被匈奴占据。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蒙恬“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一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治所在今兰州市城关区东岗镇,隶属陇西郡。秦汉之际,复被匈奴攻占。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复置榆中县,隶属陇西郡。元拧二年(前 121)置勇士县,辖榆中苑川河东北地区,治所在今定西县境内。后榆中、勇士二县改属天水郡。昭帝始元六年(前81),设金城郡,榆中县改属金城郡,勇士县仍属天水郡。明帝永平十七年(74),改天水郡为汉阳郡,辖勇士县,榆中县仍属金城郡。灵帝中平元年(184),勇士县北部被羌胡占据。三国时,榆中县为曹魏政权金绒郡属县。   晋穆帝永和十一年(355),榆中县被前凉李俨所占。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前秦灭前凉,榆中属前秦。太元十年(385)鲜卑族乞伏国仁在苑川筑勇士城,建立西秦,置苑川等12郡,榆中县隶属苑川郡。   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废县,设榆中镇。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废榆中镇,恢复榆中县置,隶属金城郡。北周废榆中县,其地并人子城县,仍属金城郡。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新置兰州,领金城郡,金城郡领子城1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实行州县两级行政建置,兰州领子城等4县,治所在子城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又改兰州为金城郡,将子城县改为金城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金城郡又改为兰州,废金城县,其地并人五泉县,属兰州。高宗咸亨二年(671),五泉县又改为金城县。玄宗天宝元午(742),又改为五泉县。代宗宝应元年(762),榆中全境陷于吐蕃。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西夏赵元吴攻占榆中地,据吐蕃康古城。庆历三年(1043),赵元吴改康古城为龛谷城。神宗元丰四年(1081)八月,宋熙河路经略使李宪率部攻克西夏龛谷城,改城为寨。元祐七年(1092),废龛谷寨,庆州知州穆衍筑定远城。绍兴三年(1096)复修龛谷寨为堡。崇宁三年(1104),今榆中县西部部分地区属兰州兰泉县,绍兴元年(1131),金人攻进榆中全境。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省龛谷、定远二入金州,金州成为不领县的州,改属陕西行中书省管辖。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降金州为金县,治所移至今城关镇,属临洮府。宪宗成化四年(1468),改属兰州。清初,金县改属临洮府。乾隆三年(1738)又属兰州府。   民国2年(1913),将兰州、巩昌2府并为兰山道,金县属兰山道。民国8年(1919),因与奉天(今辽宁)金县同名,8月改为金城县,10月恢复榆中县。民国16年(1927)改道为区,榆中县属兰山区。民国17年(1928),实行省、县两级制,榆中县直隶于甘肃省0。民国25年(1936)5月,隶属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0年门941)8月,直隶于省0。民国33年(1944)12月,隶属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 (1949)8月16日榆中解放,成立榆中县人民0,隶属会宁专员公署。9月,改属定西专员公署。   1956年9月,榆中县人民0委员会改为榆中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1月,成立榆中中县革命委员会。1970年4月,划归兰州市管辖。1981年1月,撤销榆中县革命委员会,恢复榆中县人民0。   

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于2010年8月开始筹建,2011年2月成立新区党工委、管委会,2012年8月获批成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并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定位,规划范围涉及兰州市永登、皋兰两县的6个镇,总面积174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24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近30万人。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兰州新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不断学习借鉴其他新区和自贸区经验,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过七年多的开发建设,一座产城融合的现代新城初具规模,作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创新的新高地、对外开放的新平台作用逐步显现。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9.04亿元将增长到2017年的176.33亿元,年均增速近30%,2018年达到200亿元以上。   


兰州新区特产大全




兰州新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