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镇位于青铜峡市冲部,由原立新镇、大坝乡和中滩乡的5个行政村合并重组的新镇,109国道和包兰铁路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达212.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3516亩属农业大镇,镇区辖21个行政村,143个村民小组,1个区属企业(大坝电厂), 3个居委会,总人口46206人, 其中农业人口30166人,农业户7621户,非农业人口16043人。
粮食、畜禽、蔬菜、林果制种是该镇的五大主导产业。
依托交通便利,工矿企业多的优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目前,该镇已形成了以汽车修理、汽车配件、餐饮服务、货运信息、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产业群体。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企业、个体私营工商户1566户,从业人员7881人,实现国民总产值350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2017万元,工业经济总产值230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
二00五年,发展玉米制种15100亩,蔬菜制种350亩,种类有:甜椒、尖椒、茄子、黄瓜、西红柿、西瓜。.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7万人 | 212.91平方公里 | 640381101 | 750000 | 0953 | 查看 大坝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裕民街道 |
裕民街道位于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下辖: 640381001001 111 西街居委会 640381001002 111 东街居委会 640381001003 111 南街居委会 640381001004 111 南苑居委会 640381001005 111 汉延居委会 640381001006 111 紫薇居委会 640381001007 111 怡园居委会 640381001008 111 北苑居委会 |
小坝镇 |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小坝镇 简介 小坝镇位于宁夏青铜峡市,是原市府所在地,小坝西街清真寺南侧。东至市第四中学,平汉南至南环路,西至大清渠,北与小坝乡曹湾村、永丰村接壤,面积7.2 方公里,辖东街、南街、南苑、紫薇、西街居委会和小坝村委会,有10个村民小组,辖区有副科级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154个。总人口14493户,37466人,其中男性19065人,农业人口588户(不含小坝三组),2393人。 全镇有耕地563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424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4公顷,总产量226万公斤。其中:小麦124公顷,产量61万公斤;水稻53公顷,产量54.4万公斤;麦套玉米104.6万公斤; 蔬菜瓜类40公顷。造林2公顷。大牲畜总数501头,其中从事劳役的215头。共有牛408头,生猪存栏1243头,羊只存栏1950只,家禽饲 养0.93万只。肉类总产量202吨,牛奶产量195吨,禽蛋产量95吨。农业机械总动力3538千瓦,拥有小型拖拉机135台,小型配套农具89台,农用载重汽车8辆。 经济 青铜峡市小坝镇加快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加快土地流转经营步伐,按每亩地400-500元的标准,补偿农民土地租用费。先后在张岗村、小坝村、林皋村、林东村租地近3000亩,用于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养殖园区建设,建成千亩设施农业园区2个,奶牛养殖园区5个,生猪养殖园区4个,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公司、种植大户入园投资经营,投资者在经营中雇用当地农民打工,农民不仅获得了务工收益,还学会了蔬菜制种、甜瓜栽培、奶牛养殖、食用菌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新技。 镇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经形成了畜牧养殖、优质大米、林果、食用菌、粮油贩运、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支柱产业。“叶升大米”品牌响誉内外。以桃李杏为主的小杂果面积稳居全市第一,产品供不应求。食用菌种植突飞猛进,栽培面积达3.5万平方米,养殖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
大坝镇 |
大坝镇位于青铜峡市冲部,由原立新镇、大坝乡和中滩乡的5个行政村合并重组的新镇,109国道和包兰铁路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达212.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3516亩属农业大镇,镇区辖21个行政村,143个村民小组,1个区属企业(大坝电厂), 3个居委会,总人口46206人, 其中农业人口30166人,农业户7621户,非农业人口16043人。 粮食、畜禽、蔬菜、林果制种是该镇的五大主导产业。 依托交通便利,工矿企业多的优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目前,该镇已形成了以汽车修理、汽车配件、餐饮服务、货运信息、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产业群体。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企业、个体私营工商户1566户,从业人员7881人,实现国民总产值350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2017万元,工业经济总产值230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 二00五年,发展玉米制种15100亩,蔬菜制种350亩,种类有:甜椒、尖椒、茄子、黄瓜、西红柿、西瓜。. |
青铜峡镇 |
青铜峡镇是因1958年建设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而得名,位于宁夏青铜峡市府所在地小坝南部19公里处,辖上坝路、砍石、新民、新桥、利民、解放路等6个街道居委会及草河、沃沙、余桥3个村民委员会,有26个村 民小组。有中央部属、自治区区属、市属企事业单位72个,总面积39.8 平方公里,总人口20182人,其中城镇人口14500人,农业人口5682 人。实有农业劳动力3315人,其中男劳动力1697人。农业人口中回 族5120人,占90.1%。镇党政机关驻上坝路。 全镇共有耕地563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518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1公顷,总产量290万公斤,其中小麦145公顷,产量92万公斤;水稻92公顷,产量91万公斤;麦套玉米产量104.5万公 斤。蔬菜瓜类种植17公顷,水果产量18万公斤,造林6公顷。肉类产量231吨,牛奶产量530吨,禽蛋产量80吨。大家畜存栏1197头,其中从事农事劳役的670头;有牛1165头,生猪存栏700头,羊存栏4200只,家禽1 .7万只,其中蛋禽1 .52万只。 -工矿企业 青铜峡镇是青铜峡市的工业重镇,工矿企业较为集中,辖区内有青铜峡铝业集团、宁夏大坝发电公司、宁夏金昱元化工集团公司等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0%,是全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区,也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经济发展 按照自治区党委、0“十一五”期间全区争取有1-2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发展规划,我市积极响应,制定了争创全国百强县(市)规划和实施方案,重点规划将青铜峡镇青铝城市工业区打造成为全市争创全国百强县(市)经济增长的主平台,并在该地区规划建设沿山工业经济带和氯碱化工工业区、新材料工业区等“一带四区”。一方面,对该地区产业发展进行的定位,发挥电力能源丰富的优势,围绕电解铝、PVC开展深加工,围绕煤电、PVC、电解铝生产的废弃物资源及上下游产品发展循环经济,支持规模企业扩产增能,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加大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针对青镇和铝业集团公司分别位于黄河东西两侧且交通、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的问题,为了有效改善该地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工业区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在该地区规划建设全长4.6公里的铝(业集团公司)青(铜峡镇)道路。该路起点为青铜峡铝业集团公司东大门,终点至青铜峡镇0门口,按照城市一级道路标准建设。按照“量力而行、分期实施”的原则,目前,我市先期开工建设青铜峡铝业集团公司至河西总干渠西岸概算投资500万元、全长2.8公里的路基工程。由于该工程概算投资3亿元,投资较大,需要建设跨黄河大桥1座,鉴于我市财力十分有限,建议自治区有关部门将铝青道路工程列入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债支持,并从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倾斜。 |
叶升镇 |
叶升镇位于宁夏青斜婊?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万亩,辖10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078人,现代设施农业、林果、养殖、汽车运输是该镇的支柱产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全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教学班18个。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1所。中心小学辖完全小学6所,初小2所,教学班53个。共有教职工156名,在校学生2275名。 2007年,全镇社会总产值预计达3.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820元,新发展设施农业6100亩,全镇“三棚”面积达6732亩,规范化旱育稀植面积扩大到15000亩,经济林面积达2900亩,高标准建设奶牛养殖园区3个,生猪养殖小区5个,畜牧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叶升镇是一个以苹果、桃、李、梨、杏等品种为主的林果业大镇,近几年来,随着林果业快速发展,果品销售市场看好,林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叶升镇地势低洼,紧靠黄河,水源丰富,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旱涝保收,非常适宜水稻生产。叶升镇水稻面积常年稳定在1.5万亩左右,品种以T39、超优1号、--723为主,全部采用规范化旱育稀植技术种植,平均亩产水稻650公斤,水稻年产量均在1000万公斤以上,产出大米晶莹剔透,光滑润泽,年产量稳定在700万公斤,素有“贡米”之称。 |
瞿靖镇 |
瞿靖镇位于青铜峡市北部,距市07千米。辖1个居委会、14个行政村。包兰铁路、大古铁路、小(坝)邵(刚)公路过境。 -代码 640381104:~001瞿靖居委会 ~200瞿靖村 ~203友好村 ~204尚桥村 ~205蒯桥村 ~206友谊村 ~207毛桥村 ~208时坊村 ~209蒋西村 ~210蒋顶村 ~212银光村 ~213新民村 ~214光辉村 ~215玉南村 ~217朝阳村 ~500繁殖场 -沿革 1956年设瞿靖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建镇。1941~1943年为宁朔县县0驻地。1997年,面积45.7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瞿靖、蒯桥、尚桥、毛桥、马寨、时坊、雷桥、友谊、友好9个行政村和瞿靖1个居委会。2006年辖瞿靖居委会,瞿靖、雷桥、马寨、友好、尚桥、蒯桥、友谊、毛桥、时坊、蒋西、蒋顶、东升、银光、新民、光辉、玉南、银辉、朝阳、渔粮19个行政村;良种繁殖场。[1] -发展 为了为北京奥运会和自治区50大庆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根据区、市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会议精神,近日,青铜峡市瞿靖镇开展了百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活动。 该镇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对此项活动做了详细周密的安排部署。成立了接访领导小组,安排了领导干部接访日,迅速开展大接防活动。深入村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对排查出的20起一般性矛盾,边排查边调处,进行就地化解,对8例本镇重复-、10例本市重复-纠纷案件,落实案件包保化解责任制,明确了案件包案领导、干部和解决问题的牵头部门、责任人,组织力量联合调处,将责任落实到人。为了加大工作力度,制定了4项具体措施,即将此次专项活动列入全年工作考核;各村、各部门每周五集中汇报矛盾调处、化解情况;对因领导不重视,调节不及时,化解不得力导致矛盾激化的,严格追究包案领导及村支部书记的责任;在奥运会及自治区50周年喜庆活动期间,发生到市、区、中央-的,给予村干部1000—3000元的经济处罚,该村及村支部书记本年度不得评先。 目前,该镇按照“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的目标要求,扎实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
峡口镇 |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峡口镇 峡口镇位于宁夏青铜峡市东南,南靠牛首山,西临黄河,全镇有11个村,总面积3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万亩,总人口25000人,回族占75%。峡口镇是青铜峡市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镇,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 .4亩左右,人多地少十分突出,近几年,该镇为了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探索新型种植模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引进小弓棚西瓜栽培技术。为了鼓励广大农户大力发展小弓棚西瓜,镇上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地膜和弓棚架杆,提高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全镇种植面积也由2007年的600亩扩大到今年的810亩,增加了200亩。今年峡口镇将利用网络等媒体打出峡口小弓棚西瓜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峡口镇在“生态、绿色、健康”上做文章,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2%,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65%,地表水环境、空气环境质量均达到创建指标要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农田林网率达到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农业生态环境良好,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峡口镇新建回民中学、沈闸、汉渠兴民、任桥小学4所,率先于2004年在全市乡镇兴建中心幼儿园1所。回民中学、任桥小学分别于2004年, 2006年进入全区百所标准化回民中小学行列。2008年上半年,全镇仅用于学校“四化”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就达280万元,使赵渠、新田、跃进等学校D级危房改造和新修翻建任务全部如期完成,全镇100%的校舍旧貌换新颜。穆斯林群众的宗教活动点、鸿乐府和著名的旅游景点董府位于该镇境内。 |
邵刚镇 |
邵刚镇地处青铜峡市区西北部,是由原邵刚乡、甘城子乡合并新组建的镇。面积41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539公顷,辖18个行政村102 个村民小组,驻镇机关企事业单位42个,该镇基础设施完善,种值及养殖业丰富,旅游资源也相当秀丽。是一个集农资流通、商贸批发、餐饮服务、金融保险、邮电通讯、集市贸易、卫生教育、文化旅游、交通便利、设施完善、镇域经济特色明显、招商引资环境宽松优惠为一体的经济强镇。 邵刚镇东与国营连湖农场相邻,南与瞿靖镇、树新林场、大坝电厂交界,西与庙山湖、贺兰山古城墙、兰州军区训练场接壤,北与永宁县李俊镇、闽宁镇连湖分场为邻。驻镇机关企事业单位42个,大中型厂矿、私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个体工商户1009个。 -基础设施 邵刚镇是一个非有制企业重镇,辖区有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志文粮油精加工有限公司、顺宝公司、康晶公司、纳氏活体万头牛养殖场、西北农林场、芳草养殖场、林刚开发公司、汇丰公司、万仓公司、宏达公司、山源公司、绿园公司、宁桂公司等75家非有制企业相继投资建厂(场)。有贺兰山风力发电厂、宁夏天净风力发电厂、御马酒厂等38家国营集体企业先后建厂立业,有投资过百万元的科丰公司,志芳园林牧场,福利源牧羊有限公司,银富利公司等69家非公制企业相继安家落户。 -旅游资源 邵刚镇是一个旅游观光胜地。辖区有雄伟的西夏明清古长城遗址,神奇诱人的宋辽古战场遗址、兵营遗址、古城堡遗址和辽宋古墓群遗址,遐想出邵刚往日烽火连绵,古老神奇美丽的传说故事。远近闻名的园明寺、古台寺等大小寺群,引来了区内外信男信女祈祷参拜,体现出邵刚镇特色的民族风情。鸟儿飞翔、优雅美丽的三道湖、白湖、沙湖,称之为“塞为湖景乌庄”,是邵刚镇特色的自然风光。独具一格的百组风力发电网,组成了一道靓丽壮观的风景线,被誉为“塞上壮观一景”。 万亩苹果园,万亩葡萄园和千亩鱼池,瓜果飘香,鱼跃清浓的壮丽美景是邵刚特有的观看景点,称之为“塞上花果山”、“塞上伊甸园”和“塞上渔乡”。邵刚镇特色的民族风情,优雅美丽的自然风光,令人神往的观光景点,古老神奇美丽的传说,构建出邵刚镇独得的旅游资源和吸引投资开发的优势。 -特色种植 邵刚镇是一个特色种植大镇,辖区有5.8万亩肥沃的粮田,年粮食总产量33248吨,位居青铜峡市首位,占青铜峡市粮食总产量的五分之一,是全国确立的优质米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珍珠大米”远销全国各地。邵刚镇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始终把特色种植作为兴镇富民的重要落脚点,在结构上调整优化引良种、引技术、扩规模,在资金、设施上,重投入建园区、求效益,全镇已形成了万亩优质米基地和3个千亩种植园区(千亩无公害种植园区,千亩小弓棚韭菜种植园区和千亩食用菌种植园区)。2004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15亿元,人均增收达300元。 -特色养殖 邵刚镇是一个特色养殖大镇,党委0始终坚持“畜牧兴镇”的发展战略,立足镇情抓养殖,抢抓机遇争项目,加大投入建园区,扩大规模增效益。截止目前,全镇已建成了1个10万头生猪养殖园区,1个万只栈羊育肥园区,1个万头肉牛育肥园区和1个千亩高产鱼塘养殖园区,形成了养殖上规模、销售网络化的产业化模式,称之为“塞上产业化养殖第一镇”。2004年实现生猪饲养12万头,羊只存栏9万只,肉牛饲养2万头,家禽饲养30万只,鲜鱼产量180万公斤的目标和实现养殖业产值4200万元,人均增收250元的目标。 -山川秀美 邵刚镇是一个山川秀美的绿化大镇。截止目前全镇已建成了 万亩脱毒优质苹果基地, 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 万亩生态防护林基地和 千亩鲜食葡萄种植基地,形成了经济林、防护林、生态林、农田林为绿色屏障的增收美化网带。 邵刚镇交通四通八达,辖区境内有包兰铁路、玉泉营火车站、沿山公路、叶甘路、叶玉路、小邵路穿境而过。有18条镇级硬化路面纵横交错,有380辆大中型汽车客运货运网络,为全镇经济发展和投资者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保障。 邵刚镇电力充足,通讯便利。覆盖全镇的中国电信程控网络和中国移动、联通、铁通等通讯网和水电网、火电网、风力发电网,网网相通,为发展本镇经济和投资者提供了快捷,充足的通讯、电力保障。 -资源丰富 邵刚镇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辖区内有7万亩肥沃的土地资源和万亩的可发展荒地资源。有唐徕渠,西干渠,双龙渠充足的黄河水资源和庙山湖地下“泉水”资源。有丰富的石灰石,磷矿石,粘土,稀土,陶土,贺兰砂、石等矿产资源。有上万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资源为发展邵刚经济和招引投资者提供了雄厚的资源保障。 -服务设施完善 邵刚镇服务设施完善,文化生活丰富。辖区有22幢商贸住宅楼,215家服务网点和2家金融企业。有28所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员工达320名,在校学生达3800余名,教育教学楼房达14000平方米,有2所中心卫生院和16所村级医疗网点,医护人员达120名。建有设施完善,集电影放映、歌舞演出、图书阅览、文化体育活动为一体的宣传文化活动中心和群众性文化社团中心38个。完善的服务设施和文化设施为活跃本镇经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吸引商家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陈袁滩镇 |
¡¡¡¡³ÂԬ̲ÕòλÓÚÇàÍÏ¿Êж«²¿¡£Ï½5¸öÐÐÕþ´å¡£»ÆºÓÁ÷¾³ÄÚ22.7ǧÃ×£¬»ÆºÓ¶É¿ÚͨÎâÖÒÊÐÇø£¬Ï繫·ÓëÒøÆ½¹«Â·Ïàͨ¡£¡¡¡¡£Û´úÂë£Ý640381107£º¡«201³Â̲´å ¡«202Ԭ̲´å ¡«204ÌÆÌ²´å ¡«206²¹ºÅ´å ¡«207ɳ°ÓÍå´å¡¡¡¡£ÛÑØ¸ï£Ý1950Äêǰ³Â̲ÊôÁéÎäÏØÔæÔ°Ï磬Ԭ̲´åÊô×óÓªÏ磬1951Ä꽫³Â¡¢Ô¬Ì²¶þ´åºÏΪ³ÂԬ̲Ï磬ÊôÎâÖÒÊС£1958ÄêÖóÂԬ̲¹ÜÀíÇø¡¢ÊôÎâÖÒ¹«É磬1962Ä꽫ÁøÌõ̲¡¢Ô°ÒÕ³¡ºÍ³ÂԬ̲¹ÜÀíÇøºÏ²¢Îª³ÂԬ̲¹«É磬1966Äê¸ÄÊôÇàÍÏ¿ÏØ£¬1969Äê»®ÈëÎâÖÒÊУ¬1984Ä긴ÖÃÏç¡£1997Ä꣬λÓÚÀûÍ¨ÇøÎ÷±±²¿£¬Ãæ»ý50ƽ·½Ç§Ã×£¬ÈË¿Ú1.1Íò£¬Ï½³Â̲¡¢Ô¬Ì²¡¢Ñî̲¡¢ÌÆÌ²¡¢ÁøÌõ̲5¸öÐÐÕþ´å¡£¡¡¡¡2004Äê12Ô£¬½«ÀûÍ¨ÇøµÄ³ÂԬ̲Ïç»®¹éÇàÍÏ¿ÊйÜϽ£¬²¢³·Ïú³ÂԬ̲Ï磬ÉèÁ¢³ÂԬ̲Õò¡£2006ÄêϽÁøÌõ̲¡¢³Â̲¡¢Ô¬Ì²¡¢Ñî̲¡¢ÌÆÌ²¡¢ÍòÁ¸Ì²¡¢²¹ºÅ¡¢É³°ÓÍå8¸öÐÐÕþ´å¡£[1] ¡¡¡¡-¸Å¿ö ¡¡¡¡³ÂԬ̲ÕòÏÖ´¦ÓÚÇàÍÏ¿ÊеĶ«´óÃÅ£¬Î÷Á¬Ð¡°ÓÕò£¬Äϱô»ÆºÓ£¬±±ÁÚÒ¶ÉýÕò£¬¾àÇàÍÏ¿ÊÐÇø3.5¹«ÀÕû¸öÕòÓòµØÐγʳ¤ÌõÐΣ¬Äϱ±×´¦37¹«À¶«Î÷×î¿í´¦5¹«À×îÕ´¦²»×ã500Ã×£¬×ÜÕ¼µØÃæ»ý59ƽ·½¹«ÀȫÕòϽ8¸öÐÐÕþ´å£¬58¸ö´åÃñС×飬×ÜÈË¿Ú17730ÈË£¬ÆäÖлØ×åÈË¿Ú5141ÈË£¬Õ¼×ÜÈ˿ڵÄ29%¡£[2] ¡¡¡¡-¾¼Ã ¡¡¡¡½üÄêÀ´£¬Õòµ³Î¯¡¢0ÒÀÍÐ×ÊÔ´ÓÅÊÆ£¬ÒòµØÖÆÒË£¬¼Ó¿ìũҵ½á¹¹µ÷Õû²½·¥£¬³õ²½ÐγÉÁËÒÔÓÅÖÊÃ×ΪÖ÷µÄ¸ßЧũҵ£»ÒÔÄÌÅ£¡¢ÈâÅ£¡¢ÉúÖíËÇÑøÎªÖ÷µÄÐóÄÁÒµ£»ÒÔÖ½ÖÆÆ·¡¢Ä¾Æ÷¼Ó¹¤¡¢Á¸Ê³¼Ó¹¤ÎªÖ÷µÄ¸öÌå˽Ӫ¾¼Ã£»ÒԻƺÓÉú̬԰ΪÁúÍ·µÄÂÃÓβúÒµ£¬´ø¶¯ÁËÕòÓò¾¼ÃµÄ¿ìËÙ·¢Õ¹¡£¡¡¡¡2005Ä꣬ÔÚÉϼ¶µ³Î¯¡¢0µÄÕýÈ·Á쵼ϣ¬Õòµ³Î¯¡¢0ÍÅ½á´øÁìÈ«Õò¹ã´ó¸É²¿ÈºÖÚ£¬ÉîÈë¼ùÐС°-¡±ÖØÒªË¼Ï룬½ô½ôÎ§ÈÆ¡°¿Æ½ÌÐËÕò¡¢ÐóÄÁÇ¿Õò¡¢ÂÃÓλîÕò¡¢²úÒµ¸»Ãñ¡±µÄ¹¤×÷˼·£¬¿ª´´ÁËÈ«ÕòÈý¸öÎÄÃ÷½¨ÉèÆëÍ·²¢½øµÄоÖÃæ£¬È«Õò¾¼ÃºÍÉç»á·¢Õ¹È¡µÃÁËÏÔÖø³ÉЧ¡£È«ÕòÉç»á×ܲúÖµ´ïµ½2.52ÒÚÔª£¬Í¬±ÈÔö³¤11%£¬£»Å©ÃñÈ˾ù´¿ÊÕÈë4052Ôª£¬Í¬±ÈÔö³¤7%£»ÊµÏÖ²ÆÕþÊÕÈë168ÍòÔª£¬Í¬±ÈÔö³¤26.8%¡£¡¡¡¡2006ÊÇÈ«Á¦ÊµÊ©¡°Ê®Ò»Î塱¹æ»®µÄ¿ª¾ÖÖ®Äê£¬Ãæ¶ÔÐÂÐÎÊÆ£¬Ð»úÓö£¬Õòµ³Î¯¡¢0Ìá³ö¡°Å©ÒµÎÈÕò¡¢¿Æ¼¼ÐËÕò¡¢ÂÃÓλîÕò¡¢ÐóÄÁÇ¿Õò¡¢¹¤Òµ¸»Õò¡±µÄ¹¤×÷˼·£¬ÇÀ×¥»úÓö¡¢¼Ó¿ì·¢Õ¹¡¢Í»³öÖØµã¡¢¶àÂÖÇý¶¯£¬Å¬Á¦½¨É込÷±ÈÙ¡¢»·¾³ÓÅÃÀ¡¢Ãñ×åÍŽᡢÈËÃñ¸»Ô£µÄ³ÂԬ̲¡£Á¦ÕùʵÏÖÉç»á×ܲúÖµ3.05ÒÚÔª£¬Å©ÃñÈ˾ù´¿ÊÕÈë´ïµ½4254Ôª£¬ÊµÏÖ²ÆÕþÊÕÈë236ÍòÔª¡£¡¡¡¡[¸ÐÐ»ÍøÓÑ"Ïà¾ÛÔæÑô"·ÖÏí´ËÄÚÈ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连湖农场 |
连湖农场,始建于1954年,位于宁夏平原引黄灌区、青铜峡市北郊。现有在职职工1705人,离退休人员1222多人,总人口6075人,占地15万亩,耕地2.9万亩。通过产业调整,形成了设施蔬菜、良种繁育、奶牛养殖三大产业。 连湖农场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排灌便利,水土无污染,土壤有机质达1.7%以上,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8.7。C,日温差12-15。C,无霜期140-160d,年均日照2800-3000t,年降雨188.5mm,病虫害少,具有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独特的自然条件。 |
树新林场 |
宁夏青铜峡树新林场,位于包(头)兰(州)铁路大坝火车站东,青铜峡市区(小坝)以西10公里处,一九六三年建场,迄今已走过四十年的光辉历程。四十年来,几代树新人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用心血和汗水把林场建设成由弱变强、由单纯造林防沙发展为“林、农、工、商一体化,种、养、加、销一条龙”的新型国营林场。全场经营面积21.8万亩,林地面积10.5万亩(其中:经济林12000亩,防护林93000亩),待开发荒漠化土地9.8万亩。共有固定职工838名,管理人员4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6名,退休职工222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林场抢抓机遇,与时俱进,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经营机制,勇敢探索,务实拼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荣获部级“全国国营林场先进单位”、“全国国营林场500强单位、100佳单位”、“全国林木良种基地先进单位”、“全区先进国营林场”、“地区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文明标兵单位”等多项荣誉。二○○一年被国家绿化委员会、国家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二○○二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质量信得过苗圃”。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一是林场属差额拨款单位,市财政拨付的资金远远不足,已无法保证林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二是自身造血功能有限,因林场的主营业务是造林,体现的是生态防护效益,而林木成材之后,国家严格控制其采伐,因此,每年每年只有经济投入,而无经济收入;三是债务沉重,由于长年来为了维持林木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护林木正常生产,林场在无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只得多方举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