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南阳 >> 新野县 >> 樊集乡 >> 骆庄村

骆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骆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骆庄村简介

  骆庄村位于乡境北部,三分干二支东南侧。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处。东邻沙堰镇贺庄村,南连肜庄村,西与樊集村接壤,北依后河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村委辖1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18户,1711人。骆庄村地处白河东岸,形似正方形。村四周为寨河沟环绕,鸭灌三支渠三分支纵贯南北。柏油路横穿南北,交通便利。境内均为黄壤土,土质肥沃,水利资源丰富。自然资源有益母草、香附、车前草等多种野生药材。人均纯收入2078元。粮食种植面积1654亩,总产值52.4万公斤;棉花种植面积198亩,总产13000公斤;花生种植面积1472亩,总产38.3万公斤;钢葱种植面积717亩,亩效益3000元以上。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329305 473000 -- 查看 骆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骆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骆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曹庄村

  曹庄村位于樊集乡政府驻地南5公里处。东与东赵庄村相连,南与城郊乡张楼村接壤,西邻白河,北连杨庄村。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村委会辖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511户,1951人。曹庄、川岗渠2个自然村形成东西方向,中间相隔0.5公里。曹庄紧靠白河东岸,地势呈东高西低,土壤结构分为三类,其中黄壤土1235亩,占总耕地面积40%;灰老土、黑粘土占60%。野生植物资源有半夏、香附、蒲公英、益母草等。自然资源有建筑用原料黄沙。2007年全村种植日本葱700亩,亩效益达3000元以上。村有养猪场1个,猪存栏120头;养兔场3个,种兔4000只;农户养牛566头,猪1594头,羊1781只,家禽19868只,养蜂50箱,养鱼池塘面积20亩。村有面粉加工、蒸馍、豆芽、农机修理、餐饮服务、理发等多家企业,从业人员100余人,年实现利润50万元。村有秧歌队,逢年过节有旱船、高跷、舞狮,平时有评书等,形式各异,丰富多彩。  

杨庄村

  杨庄位于乡境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处。东与潦口村接壤,南邻曹庄村,北连钮寨村,西依白河与王集镇杨集自然村隔河相望。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0.9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2984亩。村委辖2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514户,2218人。全村粮食种植面积1987亩,总产623000公斤,亩产314公斤;钢葱种植面积870亩,亩产3500公斤;花生种植面积1953亩,总产469000公斤,亩产240公斤;全村大牲畜牛、猪、羊全村养牛554头;有养羊专业户3个,饲养量1673只;养猪1614头,有养猪场1个,籽母猪30头,猪400头;养禽1.2万只,有养鸡场1个,年产鲜鸡蛋1万公斤,养兔780只。全村2个鱼塘,坑塘占地面积21亩,年产值18000元。全村有面粉厂3个,电锯木材加工场1个,建筑队3个,从业人员254人。另有农机修配2家,商业服务网点6个,经营项目有粮食、餐饮、糖烟酒、百货布匹、农药、化肥、服装等。  

钮寨村

  钮寨位于乡境西部,白河东岸,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处。钮寨村有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驵,510户,总人口1775人。该地处白河湾内,村壮大形似正方形。村东、村南均为黄壤土,村北、村西均为沙土。其中黄壤土178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野生植物资源有半夏、益母草、蛇床子、蒲公英、蒺藜、桑皮、丹皮、葛根等。矿产资源有白河滩内的白沙。 钮寨村与曹庄村、杨庄村、后河村、鲍湾村、冀湾村、骆庄村、肜庄村、刘庄村、潦口村、东赵庄村、陈河村、樊集村相邻。  

后河村

  后河村位于乡境北部,白河南岸,距乡政府驻地2.5公里处。南与樊集村、骆庄村为邻,东和沙堰镇的贺庄村及樊集乡的鲍湾村接壤,北边和西边紧靠白河,北与歪子镇 三河寨、西与上庄乡康营村隔河相望。南北宽3.2公里,东西长3.5公里,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村委会辖4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1124户,4168人。全村有耕地5905亩,人均1.4亩。全村粮食种植面积4333亩,总产量145.6万公斤,亩产336公斤;棉花种植面积477亩,总产3.8万公斤,亩产79公斤;花生种植面积3505亩,总产78.6万公斤,亩产224公斤;钢葱种植面积5869亩,平均亩产效益值4000元。1992年,田永俊建成养鸡场1个,养鸡12000只,年产鲜蛋12.4万公斤 。全村有牛248头,猪1340头,羊858只,家禽1.86万只。该村为0新野第一届县委诞生地 1928年3月初,0党员黄文庆、黄资安受中央豫南特委派遣,秘密回新野县,在后河建立了由黄文庆任书记的第一届0新野县委员会。  

鲍湾村

  鲍湾村位于乡境北部,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处。东连县林艺场,南与后河村接壤,西依白河,北邻冀湾村。东西宽2.3公里,南北长2.5公里,总面积3.5平方公里。村委辖鲍湾和于湾2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612户,2484人。鲍湾村位于新老白河中间地带,土地肥沃,西部临白河的1800亩是黄壤土,占总耕地面积的75%,中东部为粘土,东边有少量沙土;属井灌区。全村粮食种植面积1879亩,总产59万公斤,亩产314公斤;花生种植面积1648亩,总产44.6万公斤;钢葱种植面积1885亩。鲍湾村是省内外有名的“猴艺之乡”。自20世纪70年代起,村民出外以以耍猴为业。本国立电视台及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河南电视台都曾到村拍摄专题片。鲍湾村村民黄爱清投资100万元在麒麟岗建起猕猴驯养繁育中心,驯养猕猴150只,年出栏100只,效益达30万元。  

冀湾村

  冀湾村位于乡境北部,白河东岸,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处。东、北分别与沙堰镇的车湾村、夏官营村相邻,南与鲍湾村相连,西依白河与歪子镇的岗头村、黄营村隔河相望。全村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公里,总面积4平方公里。村委辖冀湾、河东岸2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522户,2219仍人。冀湾村地处白河由西向东的河湾处,形似东西长方形,地势北高南低。三方环河、风景秀丽,无岗无坡。村内有东坑、西塘、北后湖3个池塘,土壤均为黄壤土。樊集至冀湾柏油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植物资源丰富,有蒲公英、车前草、大小蓟、王不留、旱莲草、蒺藜、马齿菜、枸杞、地黄等中草药材。其中蒺藜、香附质地优良,为附近历代中医所称道。矿产资源主要为白砂,黑铁砂,主要分布在河东岸及冀湾西头的白河滩内,可用于建材配料。黑砂可采量大,分布广,是翻砂铸造的理想原料。全村有耕地2193亩,人均0.98亩。粮食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钢葱为主,间有红薯、黄豆、绿豆等杂粮作物。冀湾村原为宛襄故道的必经之处,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文化悠久。传说三国时期,刘、关、张过氵育水,去南阳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曾于冀湾小河岸的于湾于家渡口渡河(今小河岸、对岸大河岸及于家渡口遗迹尚存)。解放后,冀湾成立有宣传队,誉满全乡。1985年组建了以冀文钦、徐海钦、朱子戏为骨干的冀湾豫剧团,享誉三乡五里,繁荣了冀湾的文化生活。村有图书室1个,藏书1200册,播音室1个,村民徐海钦自筹资金组建了民间曲艺队,自娱自乐,每年免费为村民演唱9—10场次,活跃了冀湾村文化生活。  

骆庄村

  骆庄村位于乡境北部,三分干二支东南侧。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处。东邻沙堰镇贺庄村,南连肜庄村,西与樊集村接壤,北依后河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村委辖1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18户,1711人。骆庄村地处白河东岸,形似正方形。村四周为寨河沟环绕,鸭灌三支渠三分支纵贯南北。柏油路横穿南北,交通便利。境内均为黄壤土,土质肥沃,水利资源丰富。自然资源有益母草、香附、车前草等多种野生药材。人均纯收入2078元。粮食种植面积1654亩,总产值52.4万公斤;棉花种植面积198亩,总产13000公斤;花生种植面积1472亩,总产38.3万公斤;钢葱种植面积717亩,亩效益3000元以上。  

肜庄村

  肜庄村位于乡境东北部,沙堰至樊集公路北侧,距乡政府驻地1公里处。东与沙堰镇赵堰村相接,南邻刘庄村,西与樊集村接壤,北靠骆庄村。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公里。面积1.75平方公里.。村委辖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87户,1156人。肜庄地处白河东岸,大部分耕地分布于村东1.5公里处,土质为黄壤土。植物资源有蒲公英、车前草、蒺藜等。全村有耕地1612亩,人均1.4亩。粮食种植面积1005亩,总产2.7万公斤,亩产268公斤;棉花种植面积135亩,总产0.9万公斤,亩产70公斤;花生种植面积1152亩,总产30.2万公斤,亩产262公斤;钢葱种植面积359亩,亩效益3000元以上。  

刘庄村

  刘庄村位于乡境东部,沙堰至樊集公路南侧。东连沙堰镇秦堰村,南邻潦口村,西依樊集街,北与肜庄村接壤。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公里,总面积4.25平方公里。有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648户,2347人。全村耕地2818亩,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钢葱为主,间种有红薯、大豆、绿豆等杂粮作物。全村养黄牛289头,猪1362头,羊1540只,家禽11900只。村建有大型面粉厂1个,小型面粉厂5个,制砖轮窖3个,高压板厂1个,安置劳力400余名,年产值200多万元,实现利税60万元。另有食堂3个,小旅馆1个,煤球加工场1个,商业户网点10个,建筑队2个,从业人员80余人,年经济收入45万余元。  

潦口村

  潦口村位于乡境南部,老白河西岸,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处。东依白河与沙堰镇翟庄村隔河相望,南连东赵庄村,西邻杨庄村,北与陈河村接壤。南北长2.3公里,东西宽1.1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586户,2312人。潦口村地处老白河西岸,河东岸为沙土,占10%植物资源有芦苇、竹子等。 潦口的苇编曾闻名县内外,村民祖祖辈辈有在农闲时打芦苇,制作凉席等手工艺品的传统,苇编曾远销湖北、十堰、邓州、南阳等地。村有文艺宣传队1个,另有旱船、小车、锣鼓表演队。  

东赵庄村

陈河村

  陈河村位于乡境西部。东邻樊集街,南与潦口村接壤,西依钮寨村,北接樊集村,西北部与上庄乡田庄村隔白河相望。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1.3公里,面积约2.1平方公里。2003年,村委辖5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639户,2477人。全村有耕地2928亩,人均拥有耕地1.2亩。2007年种植小麦1723亩,总产55.6万公斤,亩产323公斤;种植玉米180亩,总产6.36万公斤,亩产366公斤;种植花生1985亩,亩产238公斤;棉花种植243亩,总产1.8万公斤,亩产皮棉72公斤。种植钢葱440亩,亩产3500公斤,总产15万公斤。全村有养猪专业户1家,养81头;养鸡场1户,年产鲜蛋6000公斤;养兔场1户,养 兔700只。全村养牛421头,猪1808头,羊1739只。村办起了1个水泥预制场 ,创办建筑企业5个,年总收入20万元左右,实现利税2万多元。粮油加工企业1个,加油站1个,每年实现利税都在6万元以上。村民在樊集街经商的有30户,从业人员65人。经营项目有粮食、饮食、烟酒、副食、百货、布匹、农机配件、日杂用品、农药、化肥、理发、照像、加油等。年购销额700多万元。利税30万元以上。  

樊集村

  樊集村位于乡境西部,白河东岸。系樊集乡政府驻地。南连陈河村,北邻后河村,东接肜庄村,西依白河与上庄乡田庄村隔河相望。全境东西长4.2公里,南北宽1.5公里,总面积6.3平方公里。村委辖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514户,2956人。全村耕地面积2228亩,人均1.04亩。作物以小麦、棉花、花生、玉米、钢葱种植为主,另有红薯、黄豆等杂粮作物。钢葱种植面积1315亩,亩效益在3000元以上。企业有2个水泥预制场、面粉厂、采砂场。樊集集镇建成东西路4条,南北主干道2条,辖区内还有东西街2条,南北街2条。文物胜迹有掩护陈赓师长纪念地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由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转移,途径新野。原十二师师长陈赓因伤势加重,经组织批准,离队赴上海治疗,并向党中央汇报红四方面-移情况。26日,陈赓在0新野县宣传委员、樊集二小教导主任王慈民的掩护下,在该校隐蔽。后由新野党组织派人护送到南阳。1993年10月,0新野县委、县政府在樊集学校立碑。樊集学校掩护陈赓同志纪念地已成为全乡乃至全县中小学生重要的德育基地之一。  


骆庄村特产大全




骆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