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咸阳市 >> 三原县 >> 鲁桥镇

鲁桥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鲁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鲁桥镇简介

  三原县鲁桥镇位于县城北,与城关镇毗邻。全镇辖29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人口25524人,耕地面积30000亩。
   鲁桥镇原名“桥头镇”,因鲁班桥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鲁桥镇始建精于秦汉,形成于魏晋,至明末清初,呈现繁荣,商贸极其活跃,有500多户、2000多人从事商贸,50多个行业各领-,商贸云集,一片繁荣。鲁桥镇历史文物古迹众多,唐太宗李世民与美丽村姑奇遇佳话就发生在该镇楼底村楼底桥;推崇理学,培养出一大批近代仁志士的正谊书院;清代慈禧太后干女儿安吴寡妇旧居---孟店民宅;爱国名将杨虎成将军行墅---靖国花园等名胜依然风采奕奕,点缀在鲁桥这块广博的大地上。
   改革开放以来,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调整,优化产业格局,全面加快经济建设步伐。200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2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212万元,粮食总产量2000万斤;工业总产值964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9878万元,实现财政收入26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8元,步入小康镇行列。
   党的-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鲁桥镇党委、政府决心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始终坚持“菜果养殖富民,三产乡企强镇,科技教育奠基”的战略指导思想,努力增加蔬菜,养殖产业科技含量,狠抓招商引资,促进乡镇企业的强大、振兴,把鲁桥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55万人 ·三原旅游·三原特产·三原十大特产·三原十景·三原名人·咸阳 610422106 712000 0910 查看 鲁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鲁桥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鲁桥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关街道

  城关街道地处三原县城,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县委、县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辖区有69个党(总)支部,其中农村支部41个,共有党员1485名,农村党员856名,非农党员629名;有41个村民委员会,8个社区居委会,1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非农业人口5.9万人。    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及县十四次-会精神,坚持发展主题,抢抓四大机遇,实现两个突破,确保两个目标,加速“四化”进程,实现跨越发展,构建小康强镇的基本思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认真实施“工业强镇、三产强镇、科教兴镇,苹果养殖富民,走城郊型的经济路子”的发展战略。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发展。    截至2002年底,全镇共有耕地面积36146亩,粮食总产量1.727万吨,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670.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1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城关镇先后被省、市评为“三秦明星镇”、“双拥模范镇”、“小康镇先进党委”、“文明乡镇”、“教育强镇”、“六个好先进党委”,连续五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党委”,连续四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城关镇党委、政府根据镇情实际,确定了全镇的“四大特色产业区”:即东片的农产品专业加工区,西片的精品蔬菜贩运区,沿清河两岸的杂果产业区和城区周边村的畜牧产业区。始终坚持“围绕效益抓农业,围绕市场抓调整,围绕特色作文章”。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不搞“一刀切”,不搞“满天星”,不断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建立健全各类农业技术协会组织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东片寇家玻璃制品、解李挂面加工,西片新庄精品蔬菜种植,清河沿岸的崇仁大枣、八里店杂果和城区周边的周珏猪场,油坊道牛场等颇具规模特色和规模的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全镇的农业化进程。截止今年上半年,全镇奶牛存栏突破600头,新建奶牛小区2个,养猪小区2个,新发展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新建大棚17个,新栽杂果720亩。全镇农业产业初具规模。.  

陂西镇

  陂西镇位于三原县城东南20公里处,东接临潼区,南邻高陵县,居三县结合部,周陂路连接三一级路直达镇中,西韩线过境4.7公里横贯南北,西闫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镇村主干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通讯设施齐全,并建有两座无线通信塔。全镇共辖13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6530户农民,26892余人,国土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000余亩,居泾惠渠四支渠灌区,农业基础设施雄厚,是三原县优质商品粮及蔬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200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350元。    近年来,全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水电路全面开发,形成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农业基础设施。2004年全镇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全年共招引资金1910万元,泰安畜禽有限公司,滨港洗浴中心,吉盛源颗粒饲料加工等企业纷纷落户,为陂西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构筑了良好的发展框架。    全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棚室蔬菜和奶牛、生猪养殖为主导的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日光温室大棚从无到有,总数突破1000个,各类中棚2250个,菜田面积突破了15000亩,南李、庙张、陂西等村蔬菜示范园建设颇具规模,粮经作物比例实现6:4;奶牛小区初具规模,全镇奶牛养殖总数达900头,肉种猪存栏2.5万头,农户的养殖势头良好,初步形成了蔬菜产业化格局和畜物大镇建设雏形。.  

独李镇

  独李镇位于三原县东部,北沿清河、东邻西安市闫良区及临潼区,人口22680人,土地面积25.6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43亩,全镇辖17个行政村,西铜铁路、西韩公路、三独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为三原东部农产品集散地,辖区土地肥沃,渠、井双灌,是一个传统农业大镇。    近年来,独李镇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施“强农固本、科教奠基、菜果畜强镇富民、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2001年全镇财政收入180万元,农业总产值3498万元,人均收入1537元;98年完成了独李街道拓宽改造工程,村级道路基本完成了水泥、砂石硬化,电力、通讯、卫生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镇中教学成绩名列全县前茅,镇集市场交易活跃,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大棚菜、葡萄、枣初具规模;养殖业以奶牛、肉用奶山羊为重点,猪、鸭、鸡、肉鸽等存栏量不断增长;花卉、食用菌也迅速发展起来;私营企业发展规模壮大,2001年总产值达1.6亿。    面对入世挑战和西部大开发的难得机遇,在党的-精神的指引下,独李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确定了新的工作思路,开发建设“三个产业带”,即沿清河南岸水产养殖产业带;沿三独公路设施农业林果产业带;沿西韩路建成以独李烤肉为龙头的特色经济产业带。建设机关干部示范园区,实行干部包户养殖,加大信贷扶持,建设奶牛、小尾寒羊、布尔山羊养殖小区,大力发展果、畜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建设镇区人饮工程,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实现全镇经济新的跨越,使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早日达到小康。    当前,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正以满腔热情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繁荣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我们以优质的服务,优厚的条件欢迎各界朋友前来投资创业,共展宏图。.  

大程镇

  大程镇位于三原县城东15公里处,清峪河绕镇而过,景色宜人,地势平坦,全镇辖14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拥有国土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286亩,人口27079人。2004年末,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6亿元,其中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企业总产值达5.1亿元,上缴国税412万元,地税33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2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5元。   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关中环线穿镇而过,基础设施齐全。小城镇建设启动早,起点高,95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制定实施了东起荆中三叉路口,西至西张加油站面积2.5平方公里的小城镇建设规划。近年来,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进行道路、水、电、通讯、企业地下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3.2万伏变电站一座,架设工业专用线3条,农业专用线2条,建成全国闻名的“西北第一村”--东周村,建立了宏达工业经济园和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    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近两年来,镇党委、政府依托镇内的工业资源优势,坚持工业兴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现已形成以宏达、昌泰、和兴等公司为骨干的私营企业110余家,产品主要涉及食品机械、植物化工、彩印包装、节能煤四大类。昆神、海浪、威能、山川生物、桐林木业等26家规模企业先后落户镇内,工业的发展带动6000余名剩余劳动力在镇内从事二、三产业,开辟了农民增收新途径。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子大,产业化水平较高,形成了以高效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杂果为主的农业支柱产业。全镇现在冬暖室大棚1680个,中小棚3700余个,蔬菜总面积达到19140亩,建成奶牛养殖厂2个,养殖小区3个,奶牛存栏922头,一个分户小饲养、连片大基地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为满足镇内宏达、宏昌等乳品企业高效运转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镇情实际,走“工业兴镇,畜牧、菜、果富民”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努力开创大程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西阳镇

  西阳镇位于三原县城东北十公里处,南临清河,北依白鹿塬,东连大程镇,西邻西铜高速公路,咸瓦、咸宋公路穿境而过。全镇辖28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036人,其中农业人口21000人,镇区人口3000人,耕地面积34000亩,农民人均收入1800元,已跨入小康乡镇行列。全镇有高中一所,初中一所,小学九所。镇内有天主教堂一座,小城镇建设初俱规模,2001年被陕西省列为小城镇建设试点示范乡镇。    西阳镇区位优势明显,镇内安陵路、朱裕路、双刘路、三闫四条公路连接各村、水、电、通讯设施齐全,乡镇企业势力雄厚,两大骨干企业名列陕西百强企业行列。兵马俑公司享誉省内外,电力设备厂产品远销18个省市,私营企业蓬勃发展,达到1221户,已形成香油加工、挂面加工、粉面加工、粉条加工专业村,兵马俑调料实现产销一条龙,2002年工业总产值3.56亿元,年利润416万元。    西阳镇地质复杂,境内水、旱、塬、坡、硝俱全,农业基础牢固,种养业发展迅速,镇内塬坡治理成效显著,形成了以大枣、柿子、花椒为主的杂果业,全镇有水站7座,机井200眼,渠井双灌齐备。养殖业发展势强劲,光明奶牛小区建设正在抓紧进行,已形成秦川牛、奶牛、肉猪、布尔山羊、小尾寒羊产业生产格局。    西阳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区建设已形成规模,街道路面全部硬化,设施齐备,商业门店林立,路灯彻底通明,充满现代城市风味。    勤劳淳朴的西阳人民欢迎国内外客商、有志之士前来携手共创新世纪。.  

鲁桥镇

  三原县鲁桥镇位于县城北,与城关镇毗邻。全镇辖29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人口25524人,耕地面积30000亩。    鲁桥镇原名“桥头镇”,因鲁班桥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鲁桥镇始建精于秦汉,形成于魏晋,至明末清初,呈现繁荣,商贸极其活跃,有500多户、2000多人从事商贸,50多个行业各领-,商贸云集,一片繁荣。鲁桥镇历史文物古迹众多,唐太宗李世民与美丽村姑奇遇佳话就发生在该镇楼底村楼底桥;推崇理学,培养出一大批近代仁志士的正谊书院;清代慈禧太后干女儿安吴寡妇旧居---孟店民宅;爱国名将杨虎成将军行墅---靖国花园等名胜依然风采奕奕,点缀在鲁桥这块广博的大地上。    改革开放以来,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调整,优化产业格局,全面加快经济建设步伐。200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2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212万元,粮食总产量2000万斤;工业总产值964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9878万元,实现财政收入26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8元,步入小康镇行列。    党的-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鲁桥镇党委、政府决心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始终坚持“菜果养殖富民,三产乡企强镇,科技教育奠基”的战略指导思想,努力增加蔬菜,养殖产业科技含量,狠抓招商引资,促进乡镇企业的强大、振兴,把鲁桥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陵前镇

  三原县陵前镇位于三原县城以北偏东20公里处,西临浊浴河,东接富平,因其位于康太祖永康陵之南而得名,全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7.3万亩,人口3万,辖21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内有210一级公路纵贯南北,县干、镇干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电力丰余,投资1400万元建有110KVA变电站,通讯发达,实现村村通电话。    近年来,陵前镇人民政府按照开放与开发并举,富镇与富民结合的总体思路,坚持“农业立镇,企业富镇,三产强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不断向富裕文明迈进。陵前是咸阳市“节水示范乡镇”,南塬区的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副总理视察后给予高度评价。截止目前,全镇已形成以粮食、杂果、蔬菜、畜养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仅2002年,全镇一次性促上大枣栽植9450亩,冬暖式大棚68个,实现全镇蔬菜面积3500亩。2001年末全镇财政收入实现46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426元,工农业生产总值达3.1亿元,农村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县前列。    乡镇企业已形成医药、建材、化工等生产系列。2001年末,以白鹿制药为龙头的一批骨干企业实现社会总产值2.7亿元,上交税金552万元。    机关管理日趋完善。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按照“减少冗员,提高效率,责利结合,转变作风,民主竞争,优胜劣汰,强化服务,实现双增”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体制创新,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大胆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创建和完善了以“双向选择”和“三级动态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用人机制。    文化、教育、卫生及社会事业发展良好。被咸阳市委,市政府评为“文化先进乡镇”、“科技示范乡镇”,镇中连续5年中考升学人数名列全县前茅,被县政府授予“三A学校”、“花园式学校”称号。    陵前镇连续五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党委”、“综合目标岗位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其中两年被评为“市级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陵前历史悠久,是唐代皇家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庄陵、永康陵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有新石器及汉代四处遗址保护完好。这里曾是中国0建党初期的革0据地,涌现出了黄志文等一批志士仁人。.  

新兴镇

  新兴镇位于三原北部,距县城20公里,三新公路、新照公路、洪马公路、张陵公路贯通东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全镇34个行政村,125个村民小组,6977户人口28778人,耕地面积68232.6亩。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123.8万元,人均1433元,人均家庭自有资产4000元以上,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800元左右。该镇为渭北革0据地的一部分。    该镇为典型的农业镇,为三原县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秦川牛大镇、仔猪繁育基地和玉米、油菜制种基地,曾为三原县烤烟生产大乡。主产小麦、油菜、苹果、秦川牛、仔猪、大葱等。新兴镇集市贸易比较发达,为北部原区乡镇和周边耀州区小丘、淳化方里等地区农副产品集散地,商品交易活跃。    镇党委、政府以-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为群众谋利益,他们以粮果蔬棚一齐上,畜牧养殖大发展,工商贸易齐头进,紧抓乡镇企业不放松,为发展思路,同时紧扣兴建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使新兴镇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嵯峨镇

  嵯峨镇位于三原北部塬区,西依嵯峨山,北与淳化接壤,南与泾阳相邻,小清河纵贯南北,是我县唯一的山区乡,境内川曲塬阔,山势险峻,最高海拔1446米。全乡辖23个行政村,103个村民小组,4464户24454人,其中城镇人口6000余人,全乡总面积6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488亩。    嵯峨乡交通便利,三淳公路纵贯南北,唐陵路横穿东西直抵嵯峨山,距县城13公里,基础设施良好,电力资源丰富,拥有11万伏变电站一座。工农业用水充足,有水库一座,库容量1000余万立方米,现已成为我县重点项目“引清入城”的水源地。固有大型企业航空部红原锻铸工业有限公司和县办重点工业企业三原水泥一厂座落在境内。    嵯峨乡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产量稳定在7500吨,苹果面积达3000余亩,目前新增大枣种植面积4000余亩,蔬菜面积1100亩,荒地荒坡面积4.1万亩,现已治理近万亩。养殖业主要以秦川牛、羊、猪、鸡为主,并有一定规模。现有牛存栏9600头,羊存栏1.2万只,猪存栏8200头,鸡5万只,洪水村已形成三原最大的秦川牛交易市场,并且构建了四个布尔山羊繁育基地和一个奶牛养殖小区,全乡农业总产值2600万元,工业总产值8300万元,财政收入15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50元。    嵯峨乡的突出优势是荒山荒坡面积大,荒山荒坡是经济林,生态林适生区,发展退耕还林种草105万亩,现有完成荒山治理2万余亩。    嵯峨乡历史悠久,据考证发祥于4000余年前的西周时期,文化、文物、旅游资源丰富。有“仰韵文化”古遗址4处,有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敬德的屯兵牧马地,有“古池阳宫”遗址,有唐朝李适的陵墓。嵯峨山山势险峻,怪石林立,树木参天,随着嵯峨山森林公园的修建,这里将成为关中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嵯峨乡党委、政府坚持走依据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的路子,致力于改革开放,努力改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力度,共同开发嵯峨,建设嵯峨,美化嵯峨。.  

渠岸镇

  渠岸镇位于三原县东城区开发规划内,南路西安30公里,西距咸阳30公里,西铜铁路、三独公路横贯东西,西铜高速公路、安陵路纵穿南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民风淳朴,境内有千伏安变电站一所,电力资源充足,全乡二万七千余亩耕地属泾惠渠北干二支渠灌溉,有机井350眼,抽水站6座,属渠、井、站三灌、“三保”农业,农业生产在科学技术推动下蓬勃向上。      渠岸乡辖区内总人口2.4万,总面积32平方公里,辖53个自然村、28个行政村、8所完全小学,1所初级中学。乡西部至县城东环路与城关镇毗邻交叉,属县城东开发区黄金位置。全乡现已形成以蔬菜和畜牧业为主的农村经济产业格局,全乡现蔬菜种植7千余亩,年产新鲜蔬菜1.76万吨,产值1800多万元;以秦川牛、奶牛、奶山羊、布尔山羊、小尾寒羊为主的畜牧业生产蓬勃发展,年产值300多万元;乡民营企业生机勃勃如雨后春笋,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似金秋枝头,全乡现有各类企业20多家,涉及铸造、建材、化工等十余个类别,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其中铸造产品已成为我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在各企业、单位的带动下,全乡二、三产业健康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渠岸乡28个行政村具体情况如下:    兴隆村:位于西铜公路以西,县城区以内,总人口1246人,耕地面积276亩,经济收入以商贸、服务业为主,人均纯收入居全乡前列。    名林村:位于三独公路以北,西铜公路以西,紧邻县人行大街,处于三原县城发展中心位置,总人口827人,耕地面积276亩,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2001年该村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村。    铁王村:三独公路以西,紧邻西铜一级公路,属城市规划范围内,总人口842人,耕地面积400亩,村内有砖厂1个,抽水站1座,蔬菜种植100余亩。    高李村:位于西铜公路以西,宴友思大街以南,辖2个自然村(高李村、三里窑),总人口880人 。.  


鲁桥镇特产大全




鲁桥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