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南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000米左右。北接岗北村,东依运粮河,南与魏庙村接壤,西靠南樊公路。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4公里,总面积2.8平方公里。村委辖17个村民小组,962户,4113人,其中汉族4097人,回族16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10%,初中文化程度占8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5%。由陶、钞、李、刘、阙、薛、杨、梁、王、张、马、赵、郭、周、邹、郑、徐、汪、曹19个姓氏。
岗南村东依运粮河,地势西高东低,西靠南襄公路,新野县工业园区在其辖区内,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白河沿岸为沙壤土,运粮河沿岸为黄壤土,其余为粘土。黄壤土面积为70%,沙壤土面积为20%,粘土面积为10%,耕地主要分布在南襄公路东西两侧。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人民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村内有卫生所2个,幼儿园1个,敬老院1所。有线电视入户率88.5%,固定电话658户,拥有手机860余部,互联网16户,全村参加医疗人数3680人,占全村总人数的94.6%。全村共有企业32家,棉织企业4家,大型油厂2家,建材厂2家,轧花厂10家,棉短绒厂12家,木器加工厂3家。村内道路四纵四横,全长6000多米,已全部硬化,是县新农村试点村。
岗南村东北角曾建有关羽庙,建于明朝末年,占地10余亩,庙宇建筑精美,解放前香火很旺,有和尚10多人,1968年被拆除。
岗南村古今名人有:
刘铭五,(1863年-?)男,上港乡岗南村人,前清举人,-时期任河南省国税局局长。
陶 棣,男,1922年生,0党员,上港乡岗南村6组人,-时期南京中央大学毕业,从事飞机研制工作,曾任郑州航院院长。
钞会林,男,1935年生,0党员,上港乡岗南村人。襄师毕业,曾任襄师校长、-。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329309 | 473000 | -- | 查看 岗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代楼村 |
代楼村位于乡政府西南,东邻张坡、魏庙,北连瓦亭陂,西依刁河与邓州市刘集乡高河村隔河相望,南接新甸铺镇乔庄村。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3.5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村委辖4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均为汉族。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12%,初中文化程度占80%,高中文化程度占6%。有张、王、李、毕、戴、孙、叶、刘、梁、葛、宋、吴、陶、杜14个姓氏。 代楼村地处刁河东岸,地势北高南低,黄壤土占耕地面积的30%,黑粘土占耕地面积的70%。 代楼村古今名人: 毕明春,男,1950年生,毕坡村人。曾任河南省教委二处处长。 毕德胜,男,1949年生,毕坡村人,任南阳市国税局副局长。 王新胜,男,1948年生,王营村人。曾任襄县县长,平顶山市人大副秘书长。 |
岗北村 |
岗北村位于乡境东部,运粮河西岸。南邻岗南村,东依运粮河,西与邓州接壤,北靠乡政府与宅子村相连,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5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村委辖8个村民小组,642户,2624人,全为汉族。其中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占16.2%,初中文化程度占7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5%。有马、钞、刘、薛、陶、岳、葛、蔡、冯、梁、乔、赵、王、张、翟、齐、路17个姓氏。 岗北村地处白河与运粮河西岸,地势西高东低。省道南樊路与邓新路在村境交汇,新野县工业园区在其辖区内,交通十分便利。白河西岸为黄沙土,占总耕地面积的5%,其他均为粘土,占总面积的95%。上港的陶器生产古今有名,产品有陶盆、缸、罐、碗等,行销豫、鄂边境的10多个县市,村西有锦塘水库。 近年来,岗北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人民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村共有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个,棉花加工厂78个,木器加工厂6个,营运专业人员已达137人,大型车辆18辆,中小型车辆50余辆,建筑专业队5个,全村外出打工与在家企业上班人数占总人口的40%,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来自非农经营活动。 古今名人: 马辑武:(1889年-1958年),又名马碧瑞,1911年在汉阳参加新军起义,1916年弃武修文。1918年任开封甲种工业学校校长。1928年始任私立北仓女中校长,兼任河南省参议员。马思想进步,为延安输送了大批革命人才,保护了不少革命人士。开封解放后,马继续留任北仓女中校长。 马黎元:(1918年-199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37年参加革命,从延安战斗到桐柏军区确山。建国后在中国科学院经济所工作。 马四元:1929年生,毕业于西安西北大学,时留校任教,于1960年到北京化工学院任教授。 马廷元:女,1935年生,北京医大毕业。曾为武汉同济医院科室主任,附属医校教授。 |
岗南村 |
岗南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000米左右。北接岗北村,东依运粮河,南与魏庙村接壤,西靠南樊公路。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4公里,总面积2.8平方公里。村委辖17个村民小组,962户,4113人,其中汉族4097人,回族16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10%,初中文化程度占8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5%。由陶、钞、李、刘、阙、薛、杨、梁、王、张、马、赵、郭、周、邹、郑、徐、汪、曹19个姓氏。 岗南村东依运粮河,地势西高东低,西靠南襄公路,新野县工业园区在其辖区内,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白河沿岸为沙壤土,运粮河沿岸为黄壤土,其余为粘土。黄壤土面积为70%,沙壤土面积为20%,粘土面积为10%,耕地主要分布在南襄公路东西两侧。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人民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村内有卫生所2个,幼儿园1个,敬老院1所。有线电视入户率88.5%,固定电话658户,拥有手机860余部,互联网16户,全村参加医疗人数3680人,占全村总人数的94.6%。全村共有企业32家,棉织企业4家,大型油厂2家,建材厂2家,轧花厂10家,棉短绒厂12家,木器加工厂3家。村内道路四纵四横,全长6000多米,已全部硬化,是县新农村试点村。 岗南村东北角曾建有关羽庙,建于明朝末年,占地10余亩,庙宇建筑精美,解放前香火很旺,有和尚10多人,1968年被拆除。 岗南村古今名人有: 刘铭五,(1863年-?)男,上港乡岗南村人,前清举人,-时期任河南省国税局局长。 陶 棣,男,1922年生,0党员,上港乡岗南村6组人,-时期南京中央大学毕业,从事飞机研制工作,曾任郑州航院院长。 钞会林,男,1935年生,0党员,上港乡岗南村人。襄师毕业,曾任襄师校长、-。 |
果园村 |
果园村位于乡政府2.5公里处,东邻梁埠口村,南连乡政府,西与赵岗村为邻,北隔运粮河与花园相望,东南与香乔村接壤,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村委辖11个村民小组,有汉族、回族、蒙古族。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12.8%,初中文化各程度占81.2%,高中文化程度占6%。户姓有赵、李、袁、陶、陈、马、苏、齐、梁、黄、郑、张、蔺、康、符15个姓氏。 运粮河绕村北、村东而过,地势比较平坦。运粮河以西至四湖沟东为黄壤土,运粮河以东为沙壤土,西湖沟西为粘土,分布面积各占40%、35%、25%。野生植物资源有蒲公英、半夏、枸杞、蒺藜、马齿苋等。 果园村先后投资70万元新建主干道2条;投资3万元,栽植香樟树1600棵;新建的秸杆液化气站正在进行管网辅设,已有16家通气使用;运粮河桥边拦河坝已完成了河床清淤和整修护坡工作;完成了果园新建运粮河河桥的规划设计,资金正在筹措。投资70万元的村级敬老院已投入使用;组建了村环卫队,全天候进行环卫清洁;在纺织路上投资2.4万元,高标准建垃圾池24个;投资10多万元对纺织路两侧门面房粉刷桔黄色涂料,在村主干道两侧建宣传画廊300平方米,设立了标示牌。 近年来,果园村招商引资成绩显著,目前全村有各类企业48家,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百万元以上企业22家。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5亿元,村集体年收入达70万元,是南阳市新农村试点村。 |
梁营村 |
梁营村位于乡政府最北端。东临白河,西与小五村接壤,南邻齐花园,北依湍河。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村委辖5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有汉族、蒙古族、回族。小学文化程度占15%,初中文化程度占80%,高中文化程度占2%。有梁、王、杨、田、于、周、樊、袁、李、齐、乔、蔺、张、杨14个姓氏。 梁营村地处白河西岸,湍河南岸,运粮河东岸。地势平坦,村东为沙质土壤,占耕面积的50%,村西为粘土,占耕地面积50%。地下水资源丰富,河内白沙是建筑的优质原料。 梁营村古今名人: 梁进斗:男,汉族,1930年生,梁营村人。1946年参军,任解放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曾任南阳地区人民银行副行长(享受正处级待遇)。 梁浩国:男,汉族,1962年生,梁营村人。大学毕业,任河南省民政厅办公室主任。 梁巧转:女,汉族,1962年生,梁营村人。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留校,后任教授,博士学位。 蔺中义:男,汉族,1962年生,蔺湾村人。军事院校毕业,任云南省昆明市-武警大队大队长。 梁德朝:男,汉族,1961年生,梁营村人。军事院校毕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 梁进国:男,汉族,1932年生,梁营村人。电力大学毕业,任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工程师。 张战献:男,汉族,1955年生,于营村人。大专学历,1973年参军,任襄樊市教育局副局长。 |
齐花园村 |
齐花园村在乡境东北部。东依白河与县城隔河相望,南连梁埠口、果园两个村,西与赵岗、小五两个村接壤,北邻梁营村。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2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村辖12个村民小组,有汉族、蒙古族、回族。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13%,初中文化程度占82%,高中文化程度占4%。有齐、史、乔、鲁、赵、王、郑、周、胡、冯、于、张、梁、季、李、郭、袁17个姓氏。 齐花园村地处白河西岸,运粮河由村西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成为与梁营、赵岗、果园3个村的界河。白河防洪大堤经村东边蜿延向南交梁埠口村,地势西高东低。运粮河以西为粘土,村南、北为黄壤土,村东为沙壤土,依次各占35%、25%、40%。 |
王白村 |
王白村位于上港乡境西北部2.5公里处,南邻张花楼村,北连小五村,东接赵岗村,西与邓州市杨营乡接壤,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2公里,总面积4.4平方公里。村委辖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有汉族、蒙古族(蒙古族多集中在第五村民小组)。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20%,初中文化程度占75%,高中文化程度占3%。村主要有赵、王、梁、李4个姓氏。王姓,从元朝末期,明朝初期开始,其后代因战乱-到河南。1812年,又从镇平迁到新野冯集后寨村,后又从后寨村落户此处,长期隐瞒蒙族身份,直到解放初期才得以恢复。 王白村地处新野与邓州交界处,地势西高东低。交通便利,省道确内公路贯穿南北。村北有新野--邓州市杨营乡公路,与确内公路呈“T”型交汇。村以东为黄壤土,村南村北均为粘土。其中黄壤土面积占30%,粘土面积占70%。这里的黄壤土是建筑造砖的优质原料。村西有南北长1500米,宽30米,深4米的先锋渠,用以蓄水养鱼;渠两边有宽18米,高2米的土堤,用于植树造林;渠水每年可浇农田250亩。土地面积中,农业耕地2400亩,乡村道路85亩,林业103亩,工业占地120亩。 近年来,王白村支部村委带领全村人民招商引资,改善环境,农民收入和村容村貌都有大的改观。2008年,被定为新农村试点村。 |
魏庙村 |
魏庙村位于乡境最南端,南与新甸铺镇的杜岗村接壤,西边张坡村,北邻岗南村,东依白河与城郊乡的袁庄村隔河相望。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4平方公里。 魏庙村辖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有汉族、苗族、蒙族。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初中文化程度占60%,高中文化程度占30%,专科以上文化程度1.25%。有吴、杨、周、魏、梁、李、刘、付、赵、张、高、王、阎、朱、陶16个姓。 魏庙村地处白河西岸,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走向。一级省道S103穿越全境,沿省道S103线,自北向南,依次分布吴沟、魏庙、刘庙3个自然村,东边是自北向南贯通的运粮河,至刘庙村的南端与白河交汇。运粮河以东、白河以西为沙质土壤,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5%,西北边为粘土,占耕地面积的5%。植物资源有竹子、芦苇、蒲公英、蒺藜等,矿产资源有贮量丰富的黄沙,是建筑的优质原料。 |
香乔村 |
香乔村位于乡政府东侧,县白河大桥西头。北临梁埠口、果园村,南与岗南林场、魏庙村接壤,西邻岗北村,东依白河。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0.5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村委辖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399户,1525人。绝大多数为汉族,少数民族有蒙族、回族。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占32%,初中文化程度占4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5%。有硕士3人,博士2人。有刘、乔、周、梁、陈、郝、齐7个姓氏。 村委地处白河西岸,运粮河东边,地势平坦。一级省道S103线东西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土壤结构优质,村北为黄壤土占71%,运粮河以东为粘土占18%,村南为沙土占11%。适宜小麦、棉花、玉米、花生、蔬菜、大豆等农作物种植。 香桥村支部支委带领香桥村人民发挥木器加工的特长,全村有一半以上村民从事木器加工与经营。 |
小五村 |
小五村位于乡政府西北5公里处,北邻王集镇齐楼村,东连梁营村,南接赵岗、王白村,西与邓州市的杨营乡接壤。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2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村委辖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均为汉族。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4%,初中文化程度占80%,高中文化程度占3%,有张、田、李、周、任、王6个姓氏。 小五村地处湍河西岸,运粮河从西、北、东三面环绕,地势南高北低。邓新公路、确内公里于村南侧交汇,交通便利。全村有耕地5100亩,中、北片地势平坦,南北起伏,黄壤土主要分布在桐柏庙、东岗、河西和陶胡庄村,占总耕地的60%,拣地村以南公路两侧为礓石土,占总面积的20%,其他为黑粘土。野生植物资源有千棒棒、蒲公英、紫金花、车前草、半夏、香附等。 小五村古今名人: 田应理:男1939年生,小五村桃胡庄人。196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留校任教,曾任河医大一、二、三、四附属医院副院长,附属卫校-等职。 田西和:男,1961年生,小五村拣地人,198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后留校任文博学院党总支书记。 李光银:男,1934年生,小五村桃湖庄人。1954年毕业于西北石油学院,曾任大庆油田革委会副主任、江汉油田指挥长等职。 张世本:男,1931年生,桐柏庙人。曾任-军某部剿共司令,后逃到台湾。 张庆朋:男,1930年生,桐柏庙人。曾任湖北省十堰市外贸局书记,襄樊市外贸局-等职。 |
宅子村 |
宅子村紧靠上港乡政府所在地,在运粮河西岸。北临王白村、赵岗村,南依岗北村,东连乡政府,西与张花楼、瓦亭陂村接壤。面积3平方公里。村委辖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336户,1224人,汉族1217人,蒙族7人。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占12%,初中文化程度占76%,高中文化程度占4%。有李、王、赵、宋、陈、钞、马、翟、田、辛、周、贾、樊、范、刘、吴、徐、任、陶、黄、高、杨、孙、余、俞、夏、曹、朱、白、代、郝、郭、丁33个姓氏。 宅子村交通便利,邓新、南樊公路沿村庄交叉穿过。地势西高东低,耕地属粘土。西有锦塘水库,东有运粮河,农田用水条件充足。 宅子村古今名人: 庾信:(513-581),字子山,宅子村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10岁时在京都为抄撰学士,15岁侍梁照明太子讲学,后迁尚书度支郎、通支元外郎、郢州别驾兼通直散骑常侍。其作品《隋书·经籍志》21岁。今存有诗320首,赋15篇,骈文115篇。 |
张花楼村 |
张花楼村位于乡境西部,八角沟两岸。西界邓州市辖区,南邻亭陂村,北连王白村,东与赵岗村、宅子村接壤。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5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村委辖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有汉族、回族、蒙古族。小学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5%,高中文化程度占10%。有张、李、孟、付、朱、马、王、徐、赵、穆、母、梁、奎、吴、谭、冯、季、刘、胡、余、宋、杨、潘、薛、岳、夏、刘、柴、袁、毕、韩、郭、魏、董、陈35个姓氏。 张花楼村地处新邓两县交界处,地势西高东低,土质为黑粘土。八角沟自西向东穿村而过,村东有先锋渠,南接锦塘河,北通小五村,水利条件便利。总耕地中,乡村道路占地19.5亩,沟渠塘占地60亩。 张花楼村农民主要收入来自农业、畜牧养殖。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陆地蔬菜等。 |
张坡村 |
张坡村位于上港乡境南部,南襄公路西侧。南依新甸铺镇,西邻邓州市界,北和代楼村接壤,东连魏庙村。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约2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村委辖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有汉族、蒙古族、藏族。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为14%,初中文化程度占80%,高中文化程度占3%。全村有刘、张、王、乔、杨、徐、孙、周、程、9个姓氏。 张坡村位于刁河东北岸,沿河岸为黄壤土,其余为黑粘土、黄壤土占30%,粘土占70%。矿产资源刁河有贮量丰富的礓石,是铺设路基的原料。 |
赵岗村 |
赵岗村位于乡政府北侧2公里处,东邻果园村,北与齐花果村接壤,西侧紧接邓新公路与王白村相邻,东距县城4公里。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3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6300亩,有汉族、蒙族。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15%,初中文化程度占80%,高中文化程度占3%。有徐、赵、袁、李、孙、黄、梁、马、陈、张、阎、贺、齐13个姓氏。 赵岗村地处白河及运粮河西岸,地形平整,交通便利,紧邻邓新公路,环县路自此向南贯穿全境,土壤分黄壤土和粘土,其中黄壤土占60%,粘土占40%。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