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店村基本情况简介
代店村位于镇政府西南7公里处,属纯回民村,属井灌区,区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9836亩,人均2.3亩,退耕还林(还草)面积1123.1亩。辖7个村民小组,780户4180人;该村主要以枸杞、玉米种植为主,枸杞留床面积4100亩,玉米1800亩,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66元。
代店村坚持以党建促发展的原则,以“支部抓能人,能人建基地,基地促发展”为思路,突出以支部为保障、以能人为引领、以农户为基础、以基地为动力、以富民为目的的“支部+能人+基地”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加强学习型班子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将学习工作有机结合,提高了党员的为民服务意识和履职能力。同时,积极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公开承诺等活动,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全村现有党员29名,其中女党员5名,占17.24%;35岁以下党员7名,占24.14%;大专以上学历党员1名,占3.45%。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640522104 | 750000 | 0953 | 查看 代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学梁村 |
学梁村基本情况简介 学梁村位于镇政府以东20公里处,纯回民村,属干旱山区,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77亩,人均11.9亩,退耕还林(还草)面积2999.7亩。辖有4个村民小组, 190户910人。农作物种植主要以马铃薯和玉米为主。种植马铃薯4200亩,玉米种植2300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88元。 近年来,学梁村不断探索和推行基层党建的新方法,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经济发展和围绕发展经济促党建大提高的互动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加强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理解,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村现有党员23名,其中女党员2名,占8.7%;35岁以下党员6名,占26.09%。 |
小河村 |
小河村基本情况简介 小河村位于镇政府西北10公里处,区域面积25.4平方公里,小河村辖8个村民小组, 710户3330人。耕地面积10445亩,人均3.1亩,退耕还林(还草)面积5059.5亩。农作物种植主要以玉米、葵花为主,玉米种植面积4500亩,葵花种植面积2200亩,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18元。 小河村以村文化活动室、村文化书屋建设为重点,狠抓民风建设。同时,扎实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活动,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党的形象,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全村现有党员45名,其中女党员6名,占13.33%;35岁以下党员6名,占13.33%;大专以上学历党员3名,占6.67%。 |
苋麻村 |
苋麻村基本情况 苋麻村地处镇政府以西6公里处,辖9个自然村,810户3720人,属纯回民村。现有耕地面积5990亩,人均1.6亩,退耕还林面积8148.6亩,枸杞留床面积1300亩,葵花2000亩,秋覆膜1000亩,种植牧草1100亩。新建苋麻安置点一处,安置农户417户。该村为养牛示范村,养牛农户达250户,养牛1000余头。2011年人均纯收入4920元。 近年来,苋麻村通过抓班子、带队伍,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为全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现有党员50名,其中女党员4名,占8%,35岁以下党员7名,占14%,大专以上学历党员1名,占2%。筹资65.8万元建成了全县最高标准的村级活动室,占地面积7亩,建筑面积22间520平方米。同时,坚持每月15日召开群众解答会,对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现场解答,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
团庄村 |
团庄村基本情况简介 团庄村位于镇政府以南4.5公里处,区域面积14.1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870户4080人。总耕地面积9973亩,人均2.2亩,属井灌区。退耕还林(还草)面积198.2亩。种植业主要以葵花、枸杞、蔬菜为主,葵花种植面积3420亩,枸杞留床面积450亩,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697元。 团庄村以农民创业示范园为抓手,着力加大土地流转工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引进北京岳氏集团在本村土地流转种植蓖麻500亩,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全村现有党员55名,其中女党员7名,占12.73%;35岁以下党员9名,占16.36%;大专以上学历党员2名,占3.64%。 |
唐堡村 |
唐堡村基本情况 唐堡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总面积8.4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450户1990人,现有耕地面积6968亩,人均3.5亩,退耕还林(还草)面积320.4亩。该村主要以种植葵花、枸杞、玉米为主,葵花种植面积2100亩,枸杞留床面积950亩,玉米种植面积1780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01元. 近年来,唐堡村以创建文明村为重点,着力加强民风建设,目前已被全国、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文明村镇。同时,狠抓党群共建,积极开展“巾帼创业行动”,助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全村现有党员45名,其中女党员6名,占13.3%;35岁以下党员6名,占13.33%;大专以上学历党员4名,占8.89%。 |
四营村 |
四营村基本情况简介 四营村位于镇政府东北10公里处,依山居川。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650户2930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0051亩,人均3.4亩,全部为水浇地,其中退耕还林(还草)面积10119.9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31元。该村主要以种植枸杞、葵花为主。枸杞种植已形成规模,已成为我镇枸杞种植示范基地,目前枸杞留床面积6200亩,户均种植枸杞9.5亩。 近年来,四营村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枸杞种植,通过更换枸杞新品种、技术培训、党员示范带动,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村现有党员57名,其中女党员12名,占21.05%,35岁以下党员13名,占22.81%,大专以上学历党员7名,占12.28%。 |
坪路村 |
坪路村基本情况简介 坪路村位于行政中心以东5公里处。区域面积20.6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村,总人口3940人(830户),总耕地面积11063亩,人均2.8亩,退耕还林保存面积1423.5亩。该村主要以葵花、枸杞种植为主,葵花种植面积4540亩,枸杞留床面积1200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79元。 坪路村建有移民安置点一处,占地面积180亩,安置农户141户,每户院落占地0.7亩,分生活区和生产区,给排水、供电网络到户,道路呈“井”字型配置,巷道水泥硬化,主干道通柏油路面并安装路灯。 坪路村以开展“为民服务之星、化解矛盾纠纷之星、万元增收产业发展之星、倡导文明新风之星,参与民主管理之星”的“五星”评比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责任意识,密切了党群关系,形成了你追我赶,奋起直追的良好氛围。全村现有党员65名,其中女党员13名,占20%;35岁以下党员9名,占13.85%;大专以上学历党员7名,占10.77%。 |
丘陵村 |
丘陵村基本情况简介 丘陵村地处镇政府以东15公里处,属干旱山区,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310户1210人,属纯回民村。现有耕地面积7094亩,人均5.8亩,退耕还林面积4473.3亩。农作物种植主要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玉米种植面积2200亩,马铃薯种植3200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36元。 近年来,丘陵村以“手拉手”和“连心工程”为重点,将党员与群众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切实有效的“帮扶链”。同时,通过积极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有力地调动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村现有党员30名,其中女党员1名,占3.33%,35岁以下党员9名占30%。 |
六窑村 |
六窑村基本情况 六窑村位于镇政府以东4公里处,辖13个村民小组,共980户4630人,属纯汉民村。现有耕地面积13740亩(其中水地10414亩),人均2.4亩,退耕还林面积10625.5亩。种植业主要以枸杞、葵花、玉米为主;枸杞留床面积560亩,葵花5600亩,玉米2600亩,全村有砖厂13家,砂厂6家;客货运输户发展到180户。2011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7102元。 六窑村设有1个党总支,下设3个产业党支部(建材业支部、运输业支部、种养业支部),现有党员117名,其中女党员17名,占党员总数的14.53%,35岁以下党员16名,占党员总数的13.68%,大专以上学历党员13名,占党员总数的11.11%。六窑村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的人口大村,近年来,通过加强党员管理,提升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标榜示范和引领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
辽坡村 |
辽坡村基本情况简介 辽坡村地处镇政府西南9公里处,区域面积21.8平方公里,辖16个自然村,830户,4100人,属纯回民村。现有耕地面积7560亩,人均1.8亩,退耕还林面积4680.8亩。该村主要以枸杞、玉米、葵花种植为主,枸杞留床面积1260亩,葵花1885亩,玉米1470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94元。 辽坡村紧紧围绕“讲党性、强作风、做表率、争优秀”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公开承诺活动,在村公开栏中公示,随时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的工作热情和创先争优意识。全村现有党员54名,其中女党员3名,占5.55%,35岁一下党员12名,占22.22%,大专以上学历党员4名,占7.41%。 |
红城村 |
红城村基本情况简介 红城村位于三河镇镇政府东南5公里处,辖4个自然村,570户,2430人,耕地面积8983亩(其中水浇地8650亩),人均3.7亩,退耕还林(还草)面积2402.4亩,属井灌区。该村新建居民点一处,主要以枸杞、葵花种植为主,枸杞留床面积3700亩,葵花1250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54元。 红城村以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一人学一技、一人帮一户、一户带一片”。通过党员致富户传、帮、带的作用,使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同时,着力加强民风建设,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积极举办秦腔自乐班、社火、舞蹈等文艺节目,当前全村社会风气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全村现有党员52名,其中女党员8名,占15.38%,35岁以下党员16名,占30.77%,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9名,占17.31%。 |
黑城村 |
黑城村基本情况简介 黑城村位于三河镇以西,距镇政府3公里,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辖15个自然村,970户(其中回族38户),4430人(回族176人)。区域面积17.9平方公里,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83元。总耕地面积9806亩,人均2.2亩,全部为水地,该村主要以种植葵花、枸杞、蔬菜为主,葵花种植面积3750亩,枸杞留床面积1200亩,蔬菜1500亩。在海原工业物流园区建设中,黑城村涉及12个自然村。新建黑城安置点一处,占地面积1552亩,安置农户1476户。 黑城村为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探索“支部+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以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制度,切实加强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履职和服务能力。现有党员92名,其中女党员16名,占17.39%,少数民族党员2名,占2.17%,35岁以下党员24名,占26.09%,大专以上学历党员7名,占7.61%。 |
代店村 |
代店村基本情况简介 代店村位于镇政府西南7公里处,属纯回民村,属井灌区,区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9836亩,人均2.3亩,退耕还林(还草)面积1123.1亩。辖7个村民小组,780户4180人;该村主要以枸杞、玉米种植为主,枸杞留床面积4100亩,玉米1800亩,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66元。 代店村坚持以党建促发展的原则,以“支部抓能人,能人建基地,基地促发展”为思路,突出以支部为保障、以能人为引领、以农户为基础、以基地为动力、以富民为目的的“支部+能人+基地”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加强学习型班子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将学习工作有机结合,提高了党员的为民服务意识和履职能力。同时,积极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公开承诺等活动,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全村现有党员29名,其中女党员5名,占17.24%;35岁以下党员7名,占24.14%;大专以上学历党员1名,占3.45%。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