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庄村位于平氏镇西南部4公里处,东与和庄村相邻,南与程湾乡苏扒村搭界,西邻小河塘村,北接计庄村。全村共辖9个村民小组,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23亩。全村总人口1188人,共310户,其中党员24人,曹庄村群众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带领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药套种和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现已发展林药套种2000亩,牛、猪、羊等畜牧养殖达3000头,鸡鸭养殖20000多只,提高了农民收入。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330107 | 473000 | -- | 查看 曹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雷庄村 |
雷庄村位于平氏镇街区东1公里处,村域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60亩,东、北分别与新集乡、埠江镇隔河相望,三夹河绕村流过,水资源丰富。雷庄村地势平坦,属于典型的平原地带,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860户,3329人。其中,党员47人,雷庄村为平氏较大的村之一,是平氏高产粮食区。雷庄村结合实际,以此为中心打造桐柏万亩高产粮食示范区,依托项目,对村内水、电、路、林、渠五网进行建设完善,形成了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一流高产粮食示范区。村组水泥路通达率100%,维修机电灌站2处,修复灌溉水渠1400多米,新打灌溉井60口,铺设地埋管灌溉设施80余公里,完善了村水利灌溉设施,为高产高效粮食提供了坚强保障,实现了农业稳产增收。雷庄村凭借优势条件,以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导,发展专供港澳蔬菜基地1000亩,中药材种植500亩,苗木花卉200亩,形成了小麦示范方、水稻示范方,为平氏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很好示范,促进了高产和高效农业健康发展,提高了农业产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
杨庄村 |
杨庄村位于平氏镇东南部4公里处,东与新集乡隔河相接,南与程湾乡和湾村相邻,西与新庄村相邻,北与雷庄村相交,全村共辖前庄、中庄、后庄、西沟、东西、东东、杨庄、贺庄、张东、张西、黄大堰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50人,398户,全村耕地面积2175亩,其中水田800亩,旱地1375亩,杨庄村水利设施较好,三夹河绕村而过,村内有大小堰塘15个,机电灌站1处。村内水泥硬化1612米,直通村部各村民小组与村部都有沙石路相通。杨庄村以发展经济林为特色产业。发展板栗园500亩,砂红桃200亩,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金岭油茶农业公司,发展油茶苗200亩,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油茶苗繁育基地。同时,示范种植油茶300亩,发展花卉苗木500余亩,连片发展了经济林,为村民致富找准了方向。同时依托桐柏景园农业有限公司发展专供港澳蔬菜种植1000亩,与经济林带相呼应,形成了特色农业,打造了绿色经济。 |
新庄村 |
新庄村位于平氏镇东南2公里处,东与杨庄村相邻,南与程湾乡和湾村搭界,西与和庄村相邻,北与雷庄村相接。全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89亩,全村共辖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55人,共697户,其中党员35人,全体村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以发展菌菜产业为主要方向,较早建立了大自然菌菜合作社,最先种植钢葱,发展温室大棚,形成大葱基地120亩,发展大棚30亩。由于钢葱适应性强,在当地规模不断扩大,最多一年平氏钢葱达3000余亩,形成了平氏地域品牌,每亩净收入在2000元以上;菌类发展是以袋料香菇为主,形成示范基地,每年发展香菇种植50万袋,收入100万元左右,带动了村民致富。 |
曹庄村 |
曹庄村位于平氏镇西南部4公里处,东与和庄村相邻,南与程湾乡苏扒村搭界,西邻小河塘村,北接计庄村。全村共辖9个村民小组,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23亩。全村总人口1188人,共310户,其中党员24人,曹庄村群众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带领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药套种和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现已发展林药套种2000亩,牛、猪、羊等畜牧养殖达3000头,鸡鸭养殖20000多只,提高了农民收入。 |
小河塘村 |
小河塘村位于平氏镇西南部5公里,东邻曹庄、计庄,南与程湾乡相交,西邻唐河县马振扶乡隔河相望,北与大堰张村相邻,全村共辖曲一、曲二、曲三、胡六套、炮房、刘南、刘北、宋庄、吴庄、上队、下队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46人,共292户,村内耕地面积2034亩,其中水田面积480亩,旱地1554亩,小河塘村属于典型的丘陵村。 小河塘村主要农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近年来,小河塘村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以经济林为特色产业。村内有板栗园200亩,马尾松、火炬松600亩,中药材桅子200亩。同时利用家庭散养发展,牛、羊等畜牧养殖,增加了家庭收入。 |
大堰张村 |
大堰张村位于平氏镇西3公里处,东邻计庄村,南邻小河塘村,西与唐河县马振扶乡隔河相望,北与埠江镇一河之隔。全村共辖前洼、后洼、小岗顶、花庄、大堰张、郑庄6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2383人,614户。全村耕地面积2075亩,水田300亩,旱地1775亩。大堰张村内水利设施较好,三夹河绕村而过,村内有一小型水库、3个机电灌站,能足够保证村内1500亩耕地浇灌。大堰张村以水稻、小麦为主。近年来,发展以经济林和蔬菜为特色产业。大堰张村现已发展黄梨600亩,设施蔬菜300亩,通过招商,区域内建成了河南天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河南天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形成区域种植专供港澳蔬菜2000多亩,发展为河南最大的专供港澳蔬菜基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
康庄村 |
康庄村位于平氏镇西1公里处,辖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33户,总人口1228人,其中党员28人,村“两委”干部5人,组干部8人。康庄村地势平坦,属于典型的平原地带,总面积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50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3200元。近年来,康庄村“两委”干部团结共进,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为指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强力推进,使新农村建设及其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文明村”。被团中央命名为“青春建功新农村携手助万家示范村”,被团省委列为“河南省百村建设行动共青示范村”,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新村”,连续被镇党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综合目标考评先进村”。 建房规划统一布局,东西南北,坐落有序,院落整洁、亮丽;中心村硬化水泥路面共计12公里,组内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自然村水泥路通达率和中心村水泥路通户率均达100%;硬化主水渠道1500米、铺设环村排水渠系3000米,修建无塔供水站一处,完善了村级供排水系统;建成家庭沼气池150个,全部实行了“一池三改”,中心村沼气和自来水入户率分别达到了95%和90%,太阳能入户率达50%以上;建成了占地500平方米的村委综合办公楼一幢,文化广场2处,占地6000余平方米,广场中心树有玉马雕塑一个,村内置办健身设备10余种;建村中心小游园一处,设有观鱼池1个,荷花池2个,休闲亭2个;围村造林树带长3.5公里,宽100米,栽植风景花草13000平方米,村庄绿化率达58.6%;墙体刷白35000平方米,改造庭院250户,实现了村容整洁,庭院美化的目标,新建村级新型卫生室一处,五保集中供养大院一个,公厕两处,垃圾池7个,村内场集中堆放,全村新农合参事率达100%。 康庄村立足自身优势,发展蔬菜、中药材经济。现已发展大棚蔬菜及无公害设施蔬菜250亩、林药间作套种面积800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建立家庭农场3家。并且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河南天利农业开发公司,在康庄村、计庄村、大堰张村发展广东菜心等设施蔬菜1200余亩,成为宛东最大专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带动了康庄村乃至全镇蔬菜产业发展。 |
计庄村 |
计庄村位于平氏镇西1.5公里处,地势平坦,属于平原地带,总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80亩。辖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300户,总人口1180人,其中党员27人。计庄村从强化基础建设入手,建成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1处,小广场2处;新建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五保供养大院一个;新建村部一个,500多平方米;全村硬化水泥路面15公里,组内道路及连户通道路10公里,新修水渠2000米,铺设环村排水渠系3000米。对道路及“三旁”实施绿化,栽植冬青、黄杨等绿化树15000多棵,围村造林种植杨树50000株,沿河栽种青竹长廊200米;对村庄实行美化、洁化处理,涂白墙体立面10000平方,制作文化墙12000平方米;购置垃圾桶30个,设立固定垃圾池10个,改造庭院100户,砌建花池500米,垃圾实行定点堆放,定时集中清运,实现了洁、亮、美。 计庄村有厚重的红色文化和精深的佛教文化,孤峰山有商周遗址,张星江领导的“三.三夺枪”暴-动就发生在此。计庄村对孤峰山进行重点打造,投资建设0.5公里的盘山水泥路,沿路栽植了松柏和冬青,对山顶上的住房实行搬迁,在原寺庙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了宏伟的寺庙和红色文化纪念馆,形成了计庄文化。 计庄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育特色农业。现已形成花卉苗木种植200亩、砂红桃种植300亩,杭白菊等中药材种植600亩。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河南天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康庄村、大堰张村发展专供港澳蔬菜种植1200亩,带动了全镇蔬菜产业大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
北东村 |
北东村位于平氏镇政府东北2公里处,距县城45公里,全村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51户,2581人,均为汉族,其中男性占51.6%,女性占48.4%,现有贫困户23户70人,耕地面积1523亩,北邻三夹河与埠江镇相连,西与本镇北西村、南与平南村、东与雷庄相连,属平原地貌,呈方型地形,和砂壤土质,S239线在北东村南北通过,镇区古峰路,光武大道东西贯通。 |
北西村 |
北西村位于桐柏县平氏镇街区西北部,东邻北东村,北隔河与埠江相望,南与平南村搭界,西与康庄村为邻,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10亩,辖10个村民小组,共598户,总人口2163人,现有党员25人。北西村原为菜队居民,是平氏街区菜蓝子供应地,采取小拱棚种植,经营方便,各种时令蔬菜应有尽有,以供应本地市场为主,亩效益在20000万元以上。近年来,北西村利用离河近的优势,发展桃、梨等经济林,提高了农民收入。 北西村,历史文化丰厚,有西汉古街道孤峰路,原有三棵大柏树、一块绿石头(玉石)、一眼龙王井,俗称“三柏绿石一眼井”;村西大堰东北角有古代楚长城遗址--峰火台;原北西小学内山陕会馆,文革时被毁;现北西村部处原建有金山寺,也被毁于文革时期;北寨门处东汉青龙桥被砸毁于-年代。民间文化背装、旱船、舞狮、高跷等民间艺术,现存于北西、平南、北东三个行政村,在每年的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经常进行巡回演出。演出地点南到湖北,北到泌阳,西到南阳,东到信阳。闲暇时常在各村的文化广场进行演出,每次举办演出活动,总有成千上万的观众纷至沓来,欣赏绝活;每到一处总是锣鼓铿锵、欢歌飞舞,尽展盛世太平的风采。1986年命名河南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平南村 |
平南村位于平氏镇街区南部,东与雷庄相邻,南与新庄相邻,西与和庄、计庄隔河相望,北与北西村相邻。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46亩,全村共辖17个村民小组,942户,3997人,其中党员28人,典型的人广地稀特点,但土地肥沃,全村生产小麦、蔬菜等。全村大部分人员集中在街区,主要以经商为主。 平南村为镇政府驻地村,是平氏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已建成三横三纵六条街道,街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有中型商场超市8家,商业铺户300多家,餐馆食堂,旅店、宾馆尽在尽有。平氏镇自古为宛东三大名镇,交通便利,逢集交易繁荣,经商范围广泛,有批、售、建筑、建材、工厂、编织等,吸引了南来北住的客商,日交易量和交易额十分可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以上。政府、卫生院、小学、电力、邮政、银行等诸多职能部门均建立在平南村范围内,村民享受了优越服务和优美的环境。 平南村凭借优越的地利条件,利用招商引资政策,汇聚涉农项目在省道旁建立了平氏镇民营工业园,为平氏镇项目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平南村率先以社区建设作为突破口,计划再建两条东西街道,拉大镇区框架,重新划集贸市场、幼儿园,打造商贸分行就市,功能服务区布局合理新型小城镇,争创五星级小城镇,重塑平氏新形象。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