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辖镇。1935年置良安乡,1953年从中江县划入乐至县,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26公里。面积84.9平方公里,人口5.1万。童(家)土(桥)公路过境。辖东风、周家湾、杨台、田家坝、五通庙、猫儿沟、肖家湾、余家湾、小刘庵、姚家坡、宝森堂、老佛堂、柏山沟、安源桥、五龙高家桥沟、莲花赵家沟、小沟、石板河、双河、狮子、油坊、柳树龙、黄连嘴、伍家沟、龙形、天星、靳家沟、吊棺嘴、老屋沟、青龙湾、水碾、红沙、九里浸、常新、燕窝、河沟38个村委会和良安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等。养殖生猪、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5.1万人 | 84.9平方公里 | 512022107 | 641500 | 0832 | 查看 良安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天池镇 |
乐至县辖镇,县府驻地。自唐武德三年(620)始,历为乐至县治。清代于城区及附城设城会,1924年设中区,1935年分置为天池、仙鹤2镇,1950年置城关镇,1981年更名桑城镇,1982年复更名天池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63.4平方公里,人口7.1万。川鄂公路穿境。辖邹祠、雷音、六方、金顶、接龙、印家、皂角、石庙、幸福、南塔、李寨、安宁、仙鹤观、大林寺、瓦窑沟、新观音、报国寺、灵泉寺、王家沟、棉花沟、文庙沟、黄花园、金子埝、浸水湾、团店、牛栏店、南冲寺、田家沟、排柏、香炉沟30个村委会和东街、南街、西街、北街、东郊、西郊、北郊7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机砖、农修、玻璃、面粉、木器、服装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水果。养殖生猪、蚕。境内天池,相传为宋代理学家陈抟所凿,内植仙藕,所产天池藕粉驰名省内外。“天池瑞莲”为“乐至八景”之一。南有慈恩寺,西有仙鹤观,为佛教、道教活动的场所。. |
石佛镇 |
|
回澜镇 |
乐至县辖镇。原为倒流镇,1938年更名回澜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17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人口4.2万。乐(至)安(岳)公路过境。辖姑嫂坎、牛市、红光、互助、五台山、冷家、万安、峗家湾、马家沟、灵官、土桥铺、夏家沟、牛场坝、熊家桥、云峰、棉花沟、中队部、兰家、观音桥、大埝塘、清泉寺、油坊湾、付家庙、川主庙、马锣寺、爆花、禹王庙、楠木沟、观音阁29个村委会和回澜场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站、预制厂、机砖厂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等。养殖业以生猪、蚕、鱼类为主。镇内宋刻“马锣睡佛”为省级保护文物。. |
石湍镇 |
乐至县辖镇。宋置石湍镇,1935年改石湍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14公里。面积67.7平方公里,人口4.1万。乐(至)内(江)公路过境。辖普明寺、八角、天宫堂、毛家坟、拱桥、玉峰山、民兴寺、万字格、高庙子、长沟、兴龙坝、长埝、朝阳庙、曹家庙、关帝庙、高桥、龟山寺、三块碑、李家沟、杉木、高龙、万古、三教观、永兴寺、宝堂寺、三岔沟、万德沟、斜石板28个村委会和石湍镇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花生、棉花等。养殖业以生猪、蚕、鱼类为主。. |
童家镇 |
乐至县辖镇。四川省重点建设小城镇。1935年置童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10公里。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4.8万。川鄂、资(阳)乐(至)、童(家)土(桥)公路穿境。辖白果、团结、谭家沟、福果、八角寺、双祠、白布、童家、乐善、伍家寨、龙源、建全、五通、陈家祠、大神庙、吴家祠、大石沟、安乐、骑龙、涌泉、狮子山、万寿寺、玉龙桥、石板垭、群乐、徐家桥、黄岭铺、刘痣垭、太平、打鼓庙、天福、李家寨、张家祠33个村委会和童家坝居委会。乡镇企业有轧钢、机砖、预制板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水果、油菜子、棉花等。养殖生猪、蚕、鱼类。. |
宝林镇 |
乐至县辖镇。1935年置宝林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13公里。面积66.7平方公里,人口4.5万。乐(至)蓬(莱)公路穿境。辖木遂垭、黄泥嘴、汪家院、独柏、双碑、万斤沟、杨家祠、黄家祠、牛王庙、卦田沟、鄢家凼、周家沟、明星、新庙、双橙、龙形、三沟、老桥、半边庙、青龙、煤炭沟、板栗、白云、唐家沟、花岩、华严、龙洞、天台、双桥、胡桥、千佛、太平寺、泉水33个村委会和宝林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等。养殖业以生猪、蚕为主。一级战斗英雄罗光燮生于此地。. |
大佛镇 |
乐至县辖镇。1935年置大佛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69.9平方公里,人口4.6万。童(家)土(桥)公路穿境。辖大佛寺、宝剑河、罗汉寺、谢岭场、泰山、二龙、陈家桥、源柏、圣寿寺、钓鱼沟、白花桥、槐荫寺、滚龙坡、铁牛湾、东禅寺、响滩子、吕河坝、赵家、节龙庙、弥陀寺、宫房、独柏树、红鞍、碧山庙、赖石、骑龙店、五根柏、南山寺、红土地、双堰塘、许家沟、观音寺、酒店垭、红花湾、观音井35个村委会和大佛场、大堰坎2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等。养殖业以生猪、蚕为主。省一级企业佛光集团公司所产丝绸畅销省内外。. |
良安镇 |
乐至县辖镇。1935年置良安乡,1953年从中江县划入乐至县,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26公里。面积84.9平方公里,人口5.1万。童(家)土(桥)公路过境。辖东风、周家湾、杨台、田家坝、五通庙、猫儿沟、肖家湾、余家湾、小刘庵、姚家坡、宝森堂、老佛堂、柏山沟、安源桥、五龙高家桥沟、莲花赵家沟、小沟、石板河、双河、狮子、油坊、柳树龙、黄连嘴、伍家沟、龙形、天星、靳家沟、吊棺嘴、老屋沟、青龙湾、水碾、红沙、九里浸、常新、燕窝、河沟38个村委会和良安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等。养殖生猪、蚕。. |
金顺镇 |
乐至县辖镇。1935年建金顺乡,1953年从中江县划入乐至县,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35公里。面积59.1平方公里,人口3.7万。通公路。辖磬子山、胡家沟、海鹰、魁山、长塘、玉河沟、观顶庙、桐木沟、双龙桥、龟形沟、蟠龙寺、公寺镇、凤形沟、柏树沟、道子湾、金石坎、通行桥、玉泉寨、同家祠、石包、管家沟、仁义寨、水竹、郝家沟、金家沟、半家沟26个村委会和金顺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养殖生猪、蚕。. |
中和场镇 |
乐至县辖镇。1935年置中和乡,1953年从中江县划入乐至县,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中和场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25公里。面积44.9平方公里,人口2.6万。通公路。辖黄龙湾、白鹤、人民、三合、太平、石缸湾、狮子桥、红星、高石梯、两河、中和、卖柴桠、黄岭、高山、江家湾、老河、印盒、魏家坝18个村委会和中和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养殖生猪、蚕。. |
劳动镇 |
乐至县辖镇。原为复兴场,1935年改复兴乡,1958年改公社,1959年经陈毅元帅提议更名为劳动公社,1984年置劳动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12公里。面积60.5平方公里,人口4.2万。通公路。辖白花、庙山、旧居、牛角沟、七门、潮水、公民、头家沟、石家坳、双龙、民主、礼贤祠、光辉、寺跃湾、老观音、先锋、四叉柏、回龙庵、双祠堂、远朝门、邓家祠、五里冲、法礼、垭口、天宫、福乐、崇古、庆丰、陶家、向家寨、石宝31个村委会和复兴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养殖生猪、蚕。为国家和军队领导人陈毅的出生地。“陈毅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有陈毅铜像及陈毅、张茜夫妇汉白玉坐像。. |
中天镇 |
" 中天镇在一九九二年八月撤区建镇时,名为桂林镇,一九九八年四月一日更名为中天镇,镇政府地址在桂林场镇,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镇政府迁址中天场镇。 中天镇位于乐至县西南部,东邻乐至县佛星镇,南邻资阳雁江区保和镇,北邻乐至县高寺镇,距乐至县城24公里,资阳市区31公里,幅员面积为54.42公里。 全镇辖中天、桂林、乐阳三个办事处,25个村,2个居委会,218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0843户,总人口3186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85人(含红旗丝厂),有3个党总支,36个党支部,945名0员。全镇现有耕地面积33861亩,其中田11927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27亩。镇内生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豆类、油菜、花生、莲藕、水果等;养殖业主要是生猪、山羊、鱼及小家禽。 辖区内有国营红旗丝厂1个,信用社3个,粮管所(点)4个,供销社3个,卫生院4所,自来水厂3个,水库管理站3个,单设初级中学1所,小学中心校3所,三个场镇两个集市。国内生产总值3.45亿元,农业生产总值0.87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2亿元;财政收入208.52万元,粮食总产11499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905元。 中天镇长期致力于执行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立足市场需求和本地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依靠科技支撑,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商品化、社会化。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努力实现中天新跨越。 具体措施是:精心弹好五根弦,努力建好五大园。 一是弹好小城镇建设弦。完成中天、桂林两个场镇房屋建设,建成2—3个特色工贸商贸住宅区。 二是弹好蚕桑生产弦。三年内将中天至桂林、乐阳公路沿线建成绿色走廊,力争小桑园达1.5万亩,养蚕4.5万张,蚕茧收入1400万元,人均养蚕收入450元。 三是弹好生猪山羊弦,建成乐至黑山羊、LY外二杂母猪、DLY仔猪繁殖园区。三年内实现适度规模养羊10—20只黑山羊养殖户2000户,落实8个千羊村,力争实现人均年出栏一只肉羊。落实适度规模养殖LY外二杂母猪户200户。 四是弹好海椒、花生弦。建成优质海椒、花生各1万亩和种子繁殖园区各500亩。努力打造""酿造之乡""品牌. 五是弹好休耕养鱼弦,充分利用我镇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规划建成名、优、特、新水产. |
佛星镇 |
乐至县辖镇。1935年置临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佛星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10公里。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3.5万。有公路与乐(至)安(岳)公路衔接。辖和平、画方、保境、睦邻、永兴、长乐、佛星、同协、天仙、龙口、观音岩、石洞桥、合口、飞凤山、南山、玉皇庙、玉金、店子湾、大石包、山尖、马桑坡、龙王、吴氏祠、蔡家庙、三元桥、银山寺、菩萨沟27个村委会和临江镇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兼产油菜子、棉花。养殖生猪、蚕。. |
蟠龙镇 |
乐至县辖镇。清建蟠龙场,1935年改场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18公里。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2.1万。有公路与川鄂公路衔接。辖湾塘河、星子沟、晏家沟、大明寺、清泉、香房、落成桥、石匣寺、秦蔡沟、高山寨、庙宇庵、三朝门、锣声沟、黑堰塘14个村委会和蟠龙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兼产油菜子、棉花。养殖生猪、蚕。是乐至、遂宁、安岳3县交界处的物资集散地。境内有蟠龙河水电站。. |
东山镇 |
乐至县辖镇。清建永兴场,1935年改场为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东山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12公里。面积52.1平方公里,人口2.9万。乐(至)安(岳)公路过境。辖义学、方广、三元庙、凤凰、同心、高隆庙、东乐、踏水、玉皇、保安寨、大茅坪、白塔寺、高山庙、云台、赛老、绍兴、朝阳观17个村委会和永兴场居委会。境内有凤凰山水库。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养殖生猪、蚕、鱼类。. |
通旅镇 |
乐至县辖镇。清初建通旅场,1935年改场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21公里。面积45.8平方公里,人口2.7万。乐(至)内(江)公路经此。辖七盘寺、复兴庙、四洞桥、红紫厂、玉皇观、乐阳桥、高庙、新桥、九龙寨、龙王堂、明月寺、龙桥、紫金山、花书房、鲍家沟、倒座庙、道士观17个村委会和通旅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养殖生猪、蚕。. |
高寺镇 |
高寺镇,四川乐至县,离乐至县城约20公里,这里人杰地灵,是陈毅元帅的故乡。那里的人们靠种植水果发家致富,专门设立美国油桃.五星枇杷培育基地,还有梨子和核桃也比较出名。 - 地理位置 高寺镇老街村凤凰山麓。山体南北走向,侏罗系蓬莱镇紫褐色砂岩和泥岩互层,海拔526米,相对高度75.2米。山间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约半公里有川鄂公路与资(阳)乐(至)公路相汇,山下资乐路横穿而过,交通便利。 - 相关信息 清乾隆版《乐至县志》载:“观音寺,城西四十里,明成化十年(1474)建修”(旧寺在老街脚下),毁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年间选址复建。相传,遂州官夫人患重病,久治不愈,生命垂危。一日,有妇前去治病,立起沉疴。州官问讯,妇人答曰:“家住乐至高寺场,姓观”。言毕,转瞬间不见踪影。州官颇感神异,即赴高寺探听,经人提醒,认为是观音化身,即捐百银千两,委托地方人士,选址,重建观音寺。庙前建有佛塔一座,庙后古黄林树三株,排成“一”字形,俗称“治排坊”,“观音三姊妹”。庙旁石梯108级,曲折直上高寺老街。道旁树木茂盛,风景优雅。寺经清代、民国和人民共和国时期,屡有兴衰,本世纪80年后期,0和各级政府落实宗教政策,信众组成管理委员会,募集资财,重振古寺风貌。 观音寺现有僧人3人,居士635人,其中县外居士3000人,信众万余人。建有观音殿、大雄宝殿、七佛殿、天王殿、老殿等5殿,建筑面积1013平方米。主塑如来、大势至、观音、文殊、普贤、韦驮等佛菩萨像78尊,其中木雕观音2尊、玉佛5尊、石刻3尊。无不造型生动,神情栩栩如生。生活区建筑面积637.6平方米,有厨房、食堂,一次可容300人进餐,有招待所,可容百人住宿。 观音寺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定期举办庙会。每年二月、六月、九月十九日,举办盛大的观音法会,远近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旺盛。每到三四月间都会举办桃花会,各地游客都慕名而来,7月是油桃和梨子成熟的季节,那时可以到田地里细细品尝并享受大自然的风光,那真是人生中的一件快事。 |
龙溪乡 |
乐至县辖乡。1940年置龙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24公里。面积35.2平方公里,人口1.6万。乐(至)安(岳)公路过境。辖五墩桥、龚家沟、灵泉庙、长生、龙王庙、祠善、西禅、金山、水口寺、何家坝、花祠堂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养殖生猪、蚕。. |
全胜乡 |
乐至县辖乡。1943年置泉盛乡,1945年更名全胜乡,1953年从中江县划入乐至县,1958年改全胜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22公里。面积2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通公路。辖卷子坝、宣家沟、罗家沟、麻柳沟、落羊湾、八块田、三台山、新祠堂、祖师庙、大石岩10个村委会和全胜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养殖生猪、蚕。. |
孔雀乡 |
乐至县辖乡。清设孔雀铺,为“铺递”。1935年改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6公里。面积43.8平方公里,人口2万。乐(至)安(岳)公路穿境。辖马家井、斑竹院、长景寺、二龙桥、孔雀寺、马鞍山、天远桥、孔雀铺、广盐、金地、团田、琵琶、龙凤、红岩洞、八角庙、精忠庙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养殖生猪、蚕。. |
龙门乡 |
乐至县辖乡。1926年为龙门场,1935年改场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11公里。面积45.1平方公里,人口2.4万。通公路。辖黑龙洞、塘堰井、田坝寺、白庙、三道拐、金鼓、白鹤桥、鱼龙桥、报国、烟火店、棕树、汪家沟、圣灯、农科、断石岗、青山沟、龙王、黄林、阳载寺、欧家祠、石朝门、金马寺2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养殖生猪、蚕。名胜古迹有隋建古刹报国寺。是当代文学家、书法大师谢无量的故里。. |
双河场乡 |
乐至县辖乡。1935年置双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双河场公社,1984年置双河场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26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2.5万。公路通往县城。辖冷家坝、乌木厅、两河口、回龙寺、水口庙、海慧寺、瓦灰寺、雷钵庙、石庙子、骑龙庙、东岳、西岳、新庙子、古柏树、燃灯、新禅、殷家庙17个村委会和双河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养殖生猪、蚕。. |
放生乡 |
乐至县辖乡。清设放生铺,为“铺递”。1935年置放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10公里。面积46.1平方公里,人口2.2万。童(家)土(桥)公路过境。辖应龙、新庙、宝鼎、北门、龚家湾、金龙、太平寨、名井、清溪、星桥、大龙沟、青海寺、八洞桥、李木桥、座生堂、甘家店、黄泥店、团福18个村委会和放生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养殖业以生猪、蚕为主。. |
盛池乡 |
乐至县辖乡。1935年置盛池乡,1953年从中江县划入乐至县,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20公里。面积46.8平方公里,人口3.1万。通公路。辖百担丘、大沟、张家坳、烂泥河、金顶寺、古佛、文庵、盛泉、大桥、天宝寨、伍家祠、龙兴庵、三碑垭、和尚桥、三桥、埝田沟、向乐、邓家龙、横沟、短沟、天平21个村委会和盛家池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养殖生猪、蚕。. |
凉水乡 |
乐至县辖乡。清设凉水铺,为“铺递”。1940年置凉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15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2.3万。通公路。辖灶王庙、丁家嘴、桂花、三河嘴、金光、中保安、山王庙、万氏祠、下油坊、天鹅、万家沟、鼓楼、三九、三清庙、孝义、九洞寺、全家庙、九龙寺、谢家桥、模范20个村委会和凉水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棉花等。养殖生猪、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