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辖镇。1958年成立映秀公社,1980年置映秀乡,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46公里。面积115.1平方公里,人口0.7万。国道213线过境,映(秀)小(金)公路在此与国道相接。辖枫香树、老街、渔子溪、中滩堡、张家坪、白岩、黄家院、马家村、黄家村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制造、加工、建筑、制药等厂。农业主产玉米、小麦、油菜子。养猪和家禽。境内有省属映秀湾发电厂,州属制药厂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15.1平方公里 | 513221102 | 624000 | 0837 | 查看 映秀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威州镇 |
汶川县辖镇。县府驻地。1953年建威州镇。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129.2平方公里,人口2.8万。国道213、317线在此交会。辖双河、布瓦、铁邑、禹碑岭、茅岭、新桥、七盘沟、万村、茨里、柔里、牛脑寨、增坡12个村委会和第一、第二2居委会。乡镇企业以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加工业为主。农业主产玉米、小麦,特产苹果、花椒、核桃。境内有州属下庄水电厂等企事业单位。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在威州地区建立了革0据地。. |
绵虒镇 |
汶川县辖镇。1512年为汶川县城,1958年改公社,1980年改乡,1992年玉龙乡并入建绵橦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15公里。面积248平方公里,人口0.9万。国道213线过境。辖绵丰、羌丰、克约、碉头、羊店、高店官三字庙、百上坎、和平、板桥、板子沟、小茅坪、涂禹山、半坡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油菜子。土特产有苹果、花椒、核桃等。养殖业以猪、牛、羊、家禽为主。大禹出生于境内石纽村刳儿坪。. |
映秀镇 |
汶川县辖镇。1958年成立映秀公社,1980年置映秀乡,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46公里。面积115.1平方公里,人口0.7万。国道213线过境,映(秀)小(金)公路在此与国道相接。辖枫香树、老街、渔子溪、中滩堡、张家坪、白岩、黄家院、马家村、黄家村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制造、加工、建筑、制药等厂。农业主产玉米、小麦、油菜子。养猪和家禽。境内有省属映秀湾发电厂,州属制药厂等。. |
卧龙镇 |
汶川县辖镇。卧龙自然保护区。1958年成立卧龙公社,1980年置卧龙乡,1990年建卧龙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65公里。面积779.3平方公里,人口0.2万。映(秀)小(金)公路过境。辖脚木山、卧龙关、转经楼3个村委会。以水能资源开发为主,已修建了数座小型水电站。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小麦。养殖业有猪和家禽。. |
水磨镇 |
汶川县辖镇。原属灌县(现都江堰市),1957年划归 ? 汶川县,1958年成立公社,1980年置乡,1984年建镇,1992年石百乡并入。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70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0.8万。漩(口)三(江)公路过境。辖老人树、寨子坪、黑土坡、连山坡、大岩洞、黄家坪、牛塘沟、大槽头、衔凤岩、郭家坝、刘家沟、茅坪子、马家营、灯草坪、白石、高峰、陈家山、白果坪18个村委会和水磨镇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水稻、油菜子。以养猪、牛、家禽为主。. |
漩口镇 |
汶川县辖镇。原属灌县(现都江堰市),1957年划归 ? 汶川县,1958年成立漩口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60公里。面积39.9平方公里,人口1.5万。国道213线过境,漩(口)三(江)公路起点。辖漩口、集中、赵家坪、红福山、斯力坪、安子坪、群益、核桃平、赵尔坝、石鸭子、水田坪11个村委会和漩口镇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境内有州属林业机械厂、水泥厂等。古迹有回澜塔,为九级密檐式砖塔。. |
耿达镇 |
汶川县辖镇。处于卧龙自然保护区,1958年成立耿达公社,1980年置耿达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50公里。面积841.7平方公里,人口0.2万。映(秀)小(金)公路过境。辖耿达、幸福、龙谭3个村委会。境内以水能资源为优势,兴修了数座水电站。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养殖业以猪、牛、羊及家禽为主。境内有省映秀湾二、三级电站。. |
龙溪乡 |
汶川县辖乡。原属理县龙溪乡,1958年改公社,1962年划归汶川县,1983年复龙溪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10公里。面积214.3平方公里,人口0.5万。县级公路过境。辖联合、布南、龙溪、俄布、胜利、大门、垮坡、直台、阿尔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土特产有苹果、花椒 、核桃等。. |
克枯乡 |
汶川县辖乡。原属理县,1951年划归汶川县,仍为克枯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4公里。面积66.9平方公里,人口0.3万。国道317线过境。辖克枯、周达、下庄、木上寨、大寺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土特产有苹果、花椒、核桃。克枯栈道被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
雁门乡 |
汶川县辖乡。1958年成立雁门公社,1980年置雁门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35公里。面积142.8平方公里,人口0.6万。国道213线过境。辖过街楼、索桥、月里、麦地、白水、通山、芤山、青坡、萝卜寨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土特产有苹果、花椒、核桃等。. |
草坡乡 |
汶川县辖乡。1958年成立草坡公社,1980年置草坡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28公里。面积503.4平方公里,人口0.4万。通公路。辖两河、码头、龙潭沟、樟排、金波、克充、沙排、足湾8个村委会。电力开发较快,先后建成6座中小型水电站。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土特产有苹果、花椒、核桃等。有1935年红军长征时马岭山阻击战遗址。. |
银杏乡 |
汶川县辖乡。1958年成立银杏公社,1980年置银杏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38公里。面积337.4平方公里,人口0.5万。辖兴文坪、东界脑、一碗水、沙坪关、桃关5个村委会。以开发水能资源为主,兴修了多座小型水电站。兼以河沙、岩石开采。农业主产玉米、小麦,兼产油菜子。以养猪为主,兼养家禽。. |
三江镇 |
汶川县辖乡。1958年成立三江公社,1980年置三江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65公里。面积485.2平方公里,人口0.4万。通漩(口)三(江)公路通达。辖街村、漆山、草坪、麻柳、照壁、河坝、龙竹园、邓家塘、席草林9个村委会。以开发水能资源发电为主,已修建4座小型电站,兼以加工业、服务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三江黄牛较著名,被省定为黄牛发展基地。. 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的有关要求,通过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乡、县、州三级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同意,汶川县三江乡撤乡设镇,并逐级审核、上报。近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汶川县三江乡撤乡建镇,镇人民政府驻街村,辖原三江乡所属行政区域。 |